夜归鹿门山歌导学案(人教版高一选修)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3、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4、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教  法 诵读法、点拨法。 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代表,虽远不如王维的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二、解释题意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是一位隐逸诗人。40岁以前,他隐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中;40岁到长安谋仕不遇,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得说:“我听说过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 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他从此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又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的鹿门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这首诗就是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合作探究 一、导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指定学生朗读诗歌:2、学生参看注解,理解诗歌意思: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口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鹿门山的月亮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石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隐居者独自来来去去。三、赏析全诗:1、诗歌首联写了什么景象 ? 首联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2、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对比手法:首句表现的是远离人寰的安宁静谧的禅境,次句则表现的喧杂纷扰的尘世,两者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中,使人想起诗人洒脱的胸怀。 3、颔联实际上是承接首联的诗意,说说它是怎样承接的?        颔联的出句承接首联的“渔梁”诗意,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对句承接首联中的“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4、村人各自上岸还家,自己回到鹿门。这实际上又含一组对比,即诗人的选择和世人的选择对比。这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志向?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5、颈联写诗人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见到什么景象呢?  鹿门山的树木本被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6、如此景象,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我们从哪里看出?诗人尽情地欣赏归路上的美景,被大自然所融化,自己到达了庞公隐居的地方也不知不觉。这种微妙的感受,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7、尾联中的“幽人”指谁?        诗人自己。 8、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 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因为这里环境寂寥,诗人生活在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小结: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 ”,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四、学生熟读背诵诗歌: 五、延伸拓展    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诗对读,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归篙山作》是写王维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随着作者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次地一一写来,诗人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变化:出发时安详从容,途中一度凄清悲苦,最后恬静淡泊。可见,诗人对归隐是积极向往的,感到闲适自得。      《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在诗境上的共同之处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不同之处是: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作业 1、 背诵《夜归鹿门歌》。     2、 搜集一些描写隐居生活乐趣的诗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汤惠芳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3、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4、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教  法 诵读法、点拨法。 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代表,虽远不如王维的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二、解释题意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是一位隐逸诗人。40岁以前,他隐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中;40岁到长安谋仕不遇,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得说:“我听说过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 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他从此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又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的鹿门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这首诗就是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合作探究 一、导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指定学生朗读诗歌:2、学生参看注解,理解诗歌意思: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口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鹿门山的月亮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石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隐居者独自来来去去。三、赏析全诗:1、诗歌首联写了什么景象 ? 首联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2、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对比手法:首句表现的是远离人寰的安宁静谧的禅境,次句则表现的喧杂纷扰的尘世,两者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中,使人想起诗人洒脱的胸怀。 3、颔联实际上是承接首联的诗意,说说它是怎样承接的?        颔联的出句承接首联的“渔梁”诗意,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对句承接首联中的“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4、村人各自上岸还家,自己回到鹿门。这实际上又含一组对比,即诗人的选择和世人的选择对比。这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志向?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5、颈联写诗人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见到什么景象呢?  鹿门山的树木本被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6、如此景象,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我们从哪里看出?诗人尽情地欣赏归路上的美景,被大自然所融化,自己到达了庞公隐居的地方也不知不觉。这种微妙的感受,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7、尾联中的“幽人”指谁?        诗人自己。 8、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 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因为这里环境寂寥,诗人生活在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小结: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 ”,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四、学生熟读背诵诗歌: 五、延伸拓展    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诗对读,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归篙山作》是写王维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随着作者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次地一一写来,诗人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变化:出发时安详从容,途中一度凄清悲苦,最后恬静淡泊。可见,诗人对归隐是积极向往的,感到闲适自得。      《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在诗境上的共同之处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不同之处是:孟诗多用白描,着墨轻淡,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作业 1、 背诵《夜归鹿门歌》。     2、 搜集一些描写隐居生活乐趣的诗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汤惠芳


相关文章

  • 孟浩然的诗: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山歌>原文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山歌>鉴赏 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首两句先写 ...查看


  • 田园诗人孟浩然:精选代表作八首欣赏!
  •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 ...查看


  •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
  •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 [内容]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赏析]: 孟浩然家 ...查看


  • 孟浩然的诗:夜归鹿门歌
  • 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quo ...查看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默写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名句默写 1. ,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湘夫人>) 2.帝子降兮北渚, . ,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3.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拟行路难>) 4. ...查看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赏析
  • [诗文解释]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查看


  • 夜归鹿门歌
  •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孟浩然及古诗歌相关知识的文学常识:了解意象的特 征,掌握"缘景明情"的诗歌赏析方法.注意诗歌朗读节奏和本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 ...查看


  • 2012高考考试说明
  • 语文 出题方式更加灵活 合肥168中学 汪玉慧 孙华 看变化: 设题方式更灵活 在"考试范围与要求"中,考查形式有显著变化:"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仿用.变换句式&q ...查看


  • 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
  •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 必修一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现代新诗 1.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 再别康桥(徐志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第二单元 古代记叙散文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