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 理规范的公告(2014 年第 64 号)

2014 年 12 月 29 日 发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公 告

2014 年 第 64 号

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 为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根据《医疗器 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650 号)、《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7 号)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修订了 《医 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予以发布。 特此公告。

附件: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4 年 12 月 29 日

附件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监 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650 号)、《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总局令第 7 号),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 服务等过程中应当遵守本规范的要求。

第三条 企业应当按照本规范的要求, 结合产品特点, 建立健全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 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 第四条 企业应当将风险管理贯穿于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所采 取的措施应当与产品存在的风险相适应。 第二章 机构与人员 第五条 企业应当建立与医疗器械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 并有组织机构图, 明确各部 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第六条 企业负责人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等; (三)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 (四)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组织生产。 第七条 企业负责人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 实施并保持质量 管理体系,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提高员工满足法规、规章和顾客要求 的意识。 第八条 技术、 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当熟悉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 具有质 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第九条 企业应当配备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具有 相应的质量检验机构或者专职检验人员。 第十条 从事影响产品质

量工作的人员, 应当经过与其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培训, 具有相 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第十一条 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 企业应当对其健康进行管理, 并建立健康档 案。 第三章 厂房与设施 第十二条 厂房与设施应当符合生产要求,生产、行政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 不得互相妨碍。 第十三条 厂房与设施应当根据所生产产品的特性、 工艺流程及相应的洁净级别要求合 理设计、布局和使用。生产环境应当整洁、符合产品质量需要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产品 有特殊要求的,应当确保厂房的外部环境不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必要时应当进行验证。 第十四条 厂房应当确保生产和贮存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直接或者间接受 到影响,厂房应当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控制条件。 第十五条 厂房与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根据产品特性采取必要的措施, 有效防止昆虫 或者其他动物进入。对厂房与设施的维护和维修不得影响产品质量。 第十六条 生产区应当有足够的空间,并与其产品生产规模、品种相适应。 第十七条 仓储区应当能够满足原材料、 包装材料、 中间品、 产品等的贮存条件和要求, 按照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货或者召回等情形进行分区存放,便于检查和监控。 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配备与产品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场所和设施。 第四章 设 备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配备与所生产产品和规模相匹配的生产设备、 工艺装备等, 并确保 有效运行。

第二十条 生产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维修和维护必须符合预定用途,便于操作、 清洁和维护。生产设备应当有明显的状态标识,防止非预期使用。 企业应当建立生产设备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的操作规程,并保存相应的操作记录。 第二十一条 企业应当配备与产品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仪器和设备, 主要检验仪器和 设备应当具有明确的操作规程。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检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校准、维 护和维修等情况。 第二十三条 企业应当配备适当的计量器具。计量器具的量程和精度应当满足使用要 求,标明其校准有效期,并保存相应记录。 第五章 文件管理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手 册、程序文件、技术文件和记录,以及法规要求的其他文件。 质量手册应当对质量管理体系作出规定。 程序文件应当根据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的各种工作程序而制定, 包含本 规范所规定的各项程序。 技术文件应当包括产品技术要求及

相关标准、生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检验和试验 操作规程、安装和服务操作规程等相关文件。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建立文件控制程序,系统地设计、制定、审核、批准和发放质量 管理体系文件,至少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者撤销、复制、保管和销毁等应当按照 控制程序管理,并有相应的文件分发、替换或者撤销、复制和销毁记录; (二) 文件更新或者修订时, 应当按规定评审和批准, 能够识别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 (三)分发和使用的文件应当为适宜的文本,已撤销或者作废的文件应当进行标识,防 止误用。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确定作废的技术文件等必要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保存期限, 以 满足产品维修和产品质量责任追溯等需要。 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当建立记录控制程序,包括记录的标识、保管、检索、保存期限和

处置要求等,并满足以下要求: (一)记录应当保证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等活动的可追溯性; (二)记录应当清晰、完整,易于识别和检索,防止破损和丢失; (三)记录不得随意涂改或者销毁,更改记录应当签注姓名和日期,并使原有信息仍清 晰可辨,必要时,应当说明更改的理由; (四)记录的保存期限应当至少相当于企业所规定的医疗器械的寿命期,但从放行产品 的日期起不少于 2 年,或者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可追溯。

第六章 设计开发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设计控制程序并形成文件, 对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实 施策划和控制。 第二十九条 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应当确定设计和开发的阶段及对各阶段的评 审、验证、确认和设计转换等活动,应当识别和确定各个部门设计和开发的活动和接口,明 确职责和分工。 第三十条 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当包括预期用途规定的功能、 性能和安全要求、 法规要求、 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和其他要求。 对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当进行评审并得到批准, 保持相关记录。 第三十一条 设计和开发输出应当满足输入要求, 包括采购、 生产和服务所需的相关信 息、产品技术要求等。设计和开发输出应当得到批准,保持相关记录。 第三十二条 企业应当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开展设计和开发到生产的转换活动, 以使设 计和开发的输出在成为最终产品规范前得以验证,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适用于生产。 第三十三条 企业应当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宜阶段安排评审, 保持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 施的记录。 第三十四条 企业应当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以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 求,并保持验证结果和任何必要措

施的记录。 第三十五条 企业应当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 以确保产品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者预

期用途的要求,并保持确认结果和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第三十六条 确认可采用临床评价或者性能评价。 进行临床试验时应当符合医疗器械临 床试验法规的要求。 第三十七条 企业应当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识别并保持记录。 必要时, 应当对设计 和开发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 当选用的材料、零件或者产品功能的改变可能影响到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有效性时, 应当评价因改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必要时采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同时应当符合 相关法规的要求。 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在包括设计和开发在内的产品实现全过程中, 制定风险管理的要 求并形成文件,保持相关记录。 第七章 采 购 第三十九条 企业应当建立采购控制程序, 确保采购物品符合规定的要求, 且不低于法 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相关要求。 第四十条 企业应当根据采购物品对产品的影响, 确定对采购物品实行控制的方式和程 度。 第四十一条 企业应当建立供应商审核制度,并应当对供应商进行审核评价。必要时, 应当进行现场审核。 第四十二条 企业应当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明确双方所承担的质量责 任。 第四十三条 采购时应当明确采购信息,清晰表述采购要求,包括采购物品类别、验收 准则、规格型号、规程、图样等内容。应当建立采购记录,包括采购合同、原材料清单、供 应商资质证明文件、质量标准、检验报告及验收标准等。采购记录应当满足可追溯要求。 第四十四条 企业应当对采购物品进行检验或者验证,确保满足生产要求。 第八章 生产管理

第四十五条 企业应当按照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生产, 以保证产品符合强制性标准 和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第四十六条 企业应当编制生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 第四十七条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 中间品等进行清洁处理的, 应当明确清洁方 法和要求,并对清洁效果进行验证。 第四十八条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对环境进行监测,并保存记录。 第四十九条 企业应当对生产的特殊过程进行确认,并保存记录,包括确认方案、确认 方法、操作人员、结果评价、再确认等内容。 生产过程中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应当进行验证或者确认。 第五十条 每批(台)产品均应当有生产记录,并满足可追溯的要求。 生产记录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原材料批号、生产批号

或者产品编号、生产日期、 数量、主要设备、工艺参数、操作人员等内容。 第五十一条 企业应当建立产品标识控制程序, 用适宜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标识, 以便识 别,防止混用和错用。 第五十二条 企业应当在生产过程中标识产品的检验状态, 防止不合格中间产品流向下 道工序。 第五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产品的可追溯性程序,规定产品追溯范围、程度、标识和必 要的记录。 第五十四条 产品的说明书、标签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第五十五条 企业应当建立产品防护程序, 规定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防护要求, 包括污 染防护、静电防护、粉尘防护、腐蚀防护、运输防护等要求。防护应当包括标识、搬运、包 装、贮存和保护等。 第九章 质量控制 第五十六条 企业应当建立质量控制程序,规定产品检验部门、人员、操作等要求,并

规定检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校准等要求,以及产品放行的程序。 第五十七条 检验仪器和设备的管理使用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定期对检验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或者检定,并予以标识; (二)规定检验仪器和设备在搬运、维护、贮存期间的防护要求,防止检验结果失准; (三)发现检验仪器和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应当对以往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并保存验证 记录; (四)对用于检验的计算机软件,应当确认。 第五十八条 企业应当根据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制定产品 的检验规程,并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或者证书。 需要常规控制的进货检验、 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项目原则上不得进行委托检验。 对于检 验条件和设备要求较高,确需委托检验的项目,可委托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验,以证明产 品符合强制性标准和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第五十九条 每批(台)产品均应当有检验记录,并满足可追溯的要求。检验记录应当 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的检验记录、检验报告或者证书等。 第六十条 企业应当规定产品放行程序、 条件和放行批准要求。 放行的产品应当附有合 格证明。 第六十一条 企业应当根据产品和工艺特点制定留样管理规定, 按规定进行留样, 并保 持留样观察记录。 第十章 销售和售后服务 第六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产品销售记录, 并满足可追溯的要求。 销售记录至少包括医 疗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批号、有效期、销售日期、购货单位名称、地址、 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六十三条 直接销售自产产品或者选择医疗器械经营企业, 应当符合医疗器械相关法 规和规范要求。 发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

为时, 应当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六十四条 企业应当具备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售后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售后服务制

度。应当规定售后服务的要求并建立售后服务记录,并满足可追溯的要求。 第六十五条 需要由企业安装的医疗器械,应当确定安装要求和安装验证的接收标准, 建立安装和验收记录。 由使用单位或者其他企业进行安装、维修的,应当提供安装要求、标准和维修零部件、 资料、密码等,并进行指导。 第六十六条 企业应当建立顾客反馈处理程序,对顾客反馈信息进行跟踪分析。 第十一章 不合格品控制 第六十七条 企业应当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规定不合格品控制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与权限。 第六十八条 企业应当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隔离、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对不 合格品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第六十九条 在产品销售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企业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召回、 销毁等。 第七十条 不合格品可以返工的, 企业应当编制返工控制文件。 返工控制文件包括作业 指导书、重新检验和重新验证等内容。不能返工的,应当建立相关处置制度。 第十二章 不良事件监测、分析和改进 第七十一条 企业应当指定相关部门负责接收、调查、评价和处理顾客投诉,并保持相 关记录。 第七十二条 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规的要求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 开展不良 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并保持相关记录。 第七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数据分析程序,收集分析与产品质量、不良事件、顾客反馈 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数据,验证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保持相关记录。 第七十四条 企业应当建立纠正措施程序,确定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 相关问题再次发生。

应当建立预防措施程序,确定潜在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问题发生。 第七十五条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 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规要求采取召回等措 施,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七十六条 企业应当建立产品信息告知程序, 及时将产品变动、 使用等补充信息通知 使用单位、相关企业或者消费者。 第七十七条 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规定审核的准则、 范围、 频次、 参加人员、方法、记录要求、纠正预防措施有效性的评定等内容,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 本规范的要求。 第七十八条 企业应当定期开展管理评审, 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和审核, 以确保其 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七十九条 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或备案人在进行产品研

制时, 也应当遵守本规范的相 关要求。 第八十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针对不同类别医疗器械生产的特殊要求, 制定细 化的具体规定。 第八十一条 企业可根据所生产医疗器械的特点, 确定不适用本规范的条款, 并说明不 适用的合理性。 第八十二条 本规范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确认: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者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关键工序:指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 特殊过程:指通过检验和试验难以准确评定其质量的过程。 第八十三条 本规范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八十四条 本规范自 2015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 2009 年 12 月 16 日发布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国食药监械〔2009〕833 号)

同时废止。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 理规范的公告(2014 年第 64 号)

2014 年 12 月 29 日 发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公 告

2014 年 第 64 号

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 为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根据《医疗器 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650 号)、《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7 号)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修订了 《医 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予以发布。 特此公告。

附件: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4 年 12 月 29 日

附件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监 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650 号)、《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总局令第 7 号),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 服务等过程中应当遵守本规范的要求。

第三条 企业应当按照本规范的要求, 结合产品特点, 建立健全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 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 第四条 企业应当将风险管理贯穿于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所采 取的措施应当与产品存在的风险相适应。 第二章 机构与人员 第五条 企业应当建立与医疗器械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 并有组织机构图, 明确各部 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第六条 企业负责人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等; (三)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 (四)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组织生产。 第七条 企业负责人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 实施并保持质量 管理体系,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提高员工满足法规、规章和顾客要求 的意识。 第八条 技术、 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当熟悉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 具有质 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第九条 企业应当配备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具有 相应的质量检验机构或者专职检验人员。 第十条 从事影响产品质

量工作的人员, 应当经过与其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培训, 具有相 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第十一条 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 企业应当对其健康进行管理, 并建立健康档 案。 第三章 厂房与设施 第十二条 厂房与设施应当符合生产要求,生产、行政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 不得互相妨碍。 第十三条 厂房与设施应当根据所生产产品的特性、 工艺流程及相应的洁净级别要求合 理设计、布局和使用。生产环境应当整洁、符合产品质量需要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产品 有特殊要求的,应当确保厂房的外部环境不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必要时应当进行验证。 第十四条 厂房应当确保生产和贮存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直接或者间接受 到影响,厂房应当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控制条件。 第十五条 厂房与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根据产品特性采取必要的措施, 有效防止昆虫 或者其他动物进入。对厂房与设施的维护和维修不得影响产品质量。 第十六条 生产区应当有足够的空间,并与其产品生产规模、品种相适应。 第十七条 仓储区应当能够满足原材料、 包装材料、 中间品、 产品等的贮存条件和要求, 按照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货或者召回等情形进行分区存放,便于检查和监控。 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配备与产品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场所和设施。 第四章 设 备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配备与所生产产品和规模相匹配的生产设备、 工艺装备等, 并确保 有效运行。

第二十条 生产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维修和维护必须符合预定用途,便于操作、 清洁和维护。生产设备应当有明显的状态标识,防止非预期使用。 企业应当建立生产设备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的操作规程,并保存相应的操作记录。 第二十一条 企业应当配备与产品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仪器和设备, 主要检验仪器和 设备应当具有明确的操作规程。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检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校准、维 护和维修等情况。 第二十三条 企业应当配备适当的计量器具。计量器具的量程和精度应当满足使用要 求,标明其校准有效期,并保存相应记录。 第五章 文件管理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手 册、程序文件、技术文件和记录,以及法规要求的其他文件。 质量手册应当对质量管理体系作出规定。 程序文件应当根据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的各种工作程序而制定, 包含本 规范所规定的各项程序。 技术文件应当包括产品技术要求及

相关标准、生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检验和试验 操作规程、安装和服务操作规程等相关文件。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建立文件控制程序,系统地设计、制定、审核、批准和发放质量 管理体系文件,至少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者撤销、复制、保管和销毁等应当按照 控制程序管理,并有相应的文件分发、替换或者撤销、复制和销毁记录; (二) 文件更新或者修订时, 应当按规定评审和批准, 能够识别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 (三)分发和使用的文件应当为适宜的文本,已撤销或者作废的文件应当进行标识,防 止误用。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确定作废的技术文件等必要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保存期限, 以 满足产品维修和产品质量责任追溯等需要。 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当建立记录控制程序,包括记录的标识、保管、检索、保存期限和

处置要求等,并满足以下要求: (一)记录应当保证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等活动的可追溯性; (二)记录应当清晰、完整,易于识别和检索,防止破损和丢失; (三)记录不得随意涂改或者销毁,更改记录应当签注姓名和日期,并使原有信息仍清 晰可辨,必要时,应当说明更改的理由; (四)记录的保存期限应当至少相当于企业所规定的医疗器械的寿命期,但从放行产品 的日期起不少于 2 年,或者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可追溯。

第六章 设计开发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设计控制程序并形成文件, 对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实 施策划和控制。 第二十九条 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应当确定设计和开发的阶段及对各阶段的评 审、验证、确认和设计转换等活动,应当识别和确定各个部门设计和开发的活动和接口,明 确职责和分工。 第三十条 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当包括预期用途规定的功能、 性能和安全要求、 法规要求、 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和其他要求。 对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当进行评审并得到批准, 保持相关记录。 第三十一条 设计和开发输出应当满足输入要求, 包括采购、 生产和服务所需的相关信 息、产品技术要求等。设计和开发输出应当得到批准,保持相关记录。 第三十二条 企业应当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开展设计和开发到生产的转换活动, 以使设 计和开发的输出在成为最终产品规范前得以验证,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适用于生产。 第三十三条 企业应当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宜阶段安排评审, 保持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 施的记录。 第三十四条 企业应当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以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 求,并保持验证结果和任何必要措

施的记录。 第三十五条 企业应当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 以确保产品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者预

期用途的要求,并保持确认结果和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第三十六条 确认可采用临床评价或者性能评价。 进行临床试验时应当符合医疗器械临 床试验法规的要求。 第三十七条 企业应当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识别并保持记录。 必要时, 应当对设计 和开发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 当选用的材料、零件或者产品功能的改变可能影响到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有效性时, 应当评价因改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必要时采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同时应当符合 相关法规的要求。 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在包括设计和开发在内的产品实现全过程中, 制定风险管理的要 求并形成文件,保持相关记录。 第七章 采 购 第三十九条 企业应当建立采购控制程序, 确保采购物品符合规定的要求, 且不低于法 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相关要求。 第四十条 企业应当根据采购物品对产品的影响, 确定对采购物品实行控制的方式和程 度。 第四十一条 企业应当建立供应商审核制度,并应当对供应商进行审核评价。必要时, 应当进行现场审核。 第四十二条 企业应当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明确双方所承担的质量责 任。 第四十三条 采购时应当明确采购信息,清晰表述采购要求,包括采购物品类别、验收 准则、规格型号、规程、图样等内容。应当建立采购记录,包括采购合同、原材料清单、供 应商资质证明文件、质量标准、检验报告及验收标准等。采购记录应当满足可追溯要求。 第四十四条 企业应当对采购物品进行检验或者验证,确保满足生产要求。 第八章 生产管理

第四十五条 企业应当按照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生产, 以保证产品符合强制性标准 和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第四十六条 企业应当编制生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 第四十七条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 中间品等进行清洁处理的, 应当明确清洁方 法和要求,并对清洁效果进行验证。 第四十八条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对环境进行监测,并保存记录。 第四十九条 企业应当对生产的特殊过程进行确认,并保存记录,包括确认方案、确认 方法、操作人员、结果评价、再确认等内容。 生产过程中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应当进行验证或者确认。 第五十条 每批(台)产品均应当有生产记录,并满足可追溯的要求。 生产记录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原材料批号、生产批号

或者产品编号、生产日期、 数量、主要设备、工艺参数、操作人员等内容。 第五十一条 企业应当建立产品标识控制程序, 用适宜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标识, 以便识 别,防止混用和错用。 第五十二条 企业应当在生产过程中标识产品的检验状态, 防止不合格中间产品流向下 道工序。 第五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产品的可追溯性程序,规定产品追溯范围、程度、标识和必 要的记录。 第五十四条 产品的说明书、标签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第五十五条 企业应当建立产品防护程序, 规定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防护要求, 包括污 染防护、静电防护、粉尘防护、腐蚀防护、运输防护等要求。防护应当包括标识、搬运、包 装、贮存和保护等。 第九章 质量控制 第五十六条 企业应当建立质量控制程序,规定产品检验部门、人员、操作等要求,并

规定检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校准等要求,以及产品放行的程序。 第五十七条 检验仪器和设备的管理使用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定期对检验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或者检定,并予以标识; (二)规定检验仪器和设备在搬运、维护、贮存期间的防护要求,防止检验结果失准; (三)发现检验仪器和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应当对以往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并保存验证 记录; (四)对用于检验的计算机软件,应当确认。 第五十八条 企业应当根据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制定产品 的检验规程,并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或者证书。 需要常规控制的进货检验、 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项目原则上不得进行委托检验。 对于检 验条件和设备要求较高,确需委托检验的项目,可委托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验,以证明产 品符合强制性标准和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第五十九条 每批(台)产品均应当有检验记录,并满足可追溯的要求。检验记录应当 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的检验记录、检验报告或者证书等。 第六十条 企业应当规定产品放行程序、 条件和放行批准要求。 放行的产品应当附有合 格证明。 第六十一条 企业应当根据产品和工艺特点制定留样管理规定, 按规定进行留样, 并保 持留样观察记录。 第十章 销售和售后服务 第六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产品销售记录, 并满足可追溯的要求。 销售记录至少包括医 疗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批号、有效期、销售日期、购货单位名称、地址、 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六十三条 直接销售自产产品或者选择医疗器械经营企业, 应当符合医疗器械相关法 规和规范要求。 发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

为时, 应当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六十四条 企业应当具备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售后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售后服务制

度。应当规定售后服务的要求并建立售后服务记录,并满足可追溯的要求。 第六十五条 需要由企业安装的医疗器械,应当确定安装要求和安装验证的接收标准, 建立安装和验收记录。 由使用单位或者其他企业进行安装、维修的,应当提供安装要求、标准和维修零部件、 资料、密码等,并进行指导。 第六十六条 企业应当建立顾客反馈处理程序,对顾客反馈信息进行跟踪分析。 第十一章 不合格品控制 第六十七条 企业应当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规定不合格品控制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与权限。 第六十八条 企业应当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隔离、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对不 合格品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第六十九条 在产品销售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企业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召回、 销毁等。 第七十条 不合格品可以返工的, 企业应当编制返工控制文件。 返工控制文件包括作业 指导书、重新检验和重新验证等内容。不能返工的,应当建立相关处置制度。 第十二章 不良事件监测、分析和改进 第七十一条 企业应当指定相关部门负责接收、调查、评价和处理顾客投诉,并保持相 关记录。 第七十二条 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规的要求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 开展不良 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并保持相关记录。 第七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数据分析程序,收集分析与产品质量、不良事件、顾客反馈 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数据,验证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保持相关记录。 第七十四条 企业应当建立纠正措施程序,确定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 相关问题再次发生。

应当建立预防措施程序,确定潜在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问题发生。 第七十五条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 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规要求采取召回等措 施,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七十六条 企业应当建立产品信息告知程序, 及时将产品变动、 使用等补充信息通知 使用单位、相关企业或者消费者。 第七十七条 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规定审核的准则、 范围、 频次、 参加人员、方法、记录要求、纠正预防措施有效性的评定等内容,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 本规范的要求。 第七十八条 企业应当定期开展管理评审, 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和审核, 以确保其 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七十九条 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或备案人在进行产品研

制时, 也应当遵守本规范的相 关要求。 第八十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针对不同类别医疗器械生产的特殊要求, 制定细 化的具体规定。 第八十一条 企业可根据所生产医疗器械的特点, 确定不适用本规范的条款, 并说明不 适用的合理性。 第八十二条 本规范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确认: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者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关键工序:指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 特殊过程:指通过检验和试验难以准确评定其质量的过程。 第八十三条 本规范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八十四条 本规范自 2015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 2009 年 12 月 16 日发布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国食药监械〔2009〕833 号)

同时废止。


相关文章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建立违法医疗器械广告公告制度的通知
  • [时效性]:现行有效 [发文字号]:国食药监市[2005]122号 [颁布日期]:2005-04-01 [生效日期]:2005-04-01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颁布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建立违法医疗 ...查看


  • 2011年违法药品广告案例(广告师,广告助理师)
  • 关于发布2011年第1期违法药品 医疗器械 保健食品广告公告汇总的通知 国食药监稽[2011]177号 2011年04月15日 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监督管理,整 ...查看


  • 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纪要
  • 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 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 纪 要 (2007年1月30日)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指示和<2007年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工作要点 ...查看


  • 药物临床试验造假调查
  • 过去的一年半时间,内地制药界经历了一场"大风暴"般的洗礼. 以2015年7月22日印发<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为标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食药监总局" ...查看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试行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的通知
  • [时效性]:现行有效 [发文字号]:国食药监办[2012]338号 [颁布日期]:2012-11-23 [生效日期]:2012-11-23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颁布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试行药品安全 ...查看


  • 信息资源开发展史
  • 2000年 为了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的保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2000年1月国家保密局发布 <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 >. 2000年2月13日,为了保障"政府上网工程"的顺利实施,确 ...查看


  • 第三编经营活动法律
  • 第十六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不正当竞争: 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 1993年12月1日起实施 三.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用列举的方式 (一)欺骗行为: 1.欺诈 ...查看


  • 融资租赁法律法规最新汇编
  • 说明:1.本汇编目录截至2014年12月16日.2.税务法律法规及政策较为庞杂,本文难免有疏漏,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一.融资租赁有关的法律.司法解释及司法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四章融资租赁合同) 2.< ...查看


  • 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
  • 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 (1996年12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72号发布) (1998年12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修订) 第一条 发布食品广告,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以下简称<广 告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