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古中古史大纲

《世界上古中古史》教学大纲

第一章 世界历史引论

一、历史

二、历史学

三、世界历史的宏观框架和演进趋势:

教学要点:

◎ 认识过程的哲学原则。

◎ 吉萨的金字塔与底比斯的神庙构成古代埃及历史的缩影。

◎ 紫禁城与传统民居四合院构成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缩影。

◎ “911”飞机与纽约世贸大厦的撞击。

◎ 世界历史的实质与历史演进的深层背景。

第二章 原始社会:人类历史的开端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一、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从神话宗教到科学探讨

二、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

三、人种的差异

四、原始社会的历史分期

教学要点:

◎ 人区别于动物的两个层面。

◎ 从猿到人的演进及其非连续性。

第二节 原始公社

一、血缘家庭公社

二、母系氏族公社

三、父系氏族公社

教学要点:

◎ 家庭的界定。

◎ 氏族的特点。

◎ 公社的内涵。

◎ 原始社会的婚姻形态。

◎ 原始公社的演进及其非连续性。

第三节 原始文化

一、原始人的自然知识

二、文字的雏形

三、原始艺术

四、原始宗教

教学要点:

◎ 文化的广义界定与狭义界定。

◎ 文字与文明。

◎ 宗教的特定内涵。

◎ 原始宗教的特点。

第四节 野蛮与文明

一、原始社会的一般特征

二、原始社会的解体征兆

三、文明的标志

教学要点:

◎ 原始社会的血缘性、公有性和民主性及其相互关系。

◎ 原始社会解体的逻辑进程。

◎ 文明的历史内涵。

第三章 奴隶社会史导论

一、上古时代奴隶制的基本形态

二、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关系与社会结构

三、奴隶制社会的历史地位

教学要点:

◎ 奴隶的界定。

◎ 奴隶制的基本形态。

◎ 奴隶制相对于原始社会的历史进步性。

◎ 奴隶制社会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非必然性。

第四章 古代东方史

第一节 古代埃及

一、尼罗河文明的起源

二、从古王国到新王国——法老的时代与僧侣的时代

三、后期埃及——古代尼罗河文明的衰落

四、古代埃及文化

教学要点:

◎ 地理位置的相对闭塞性与历史进程的相对连续性即非中断性。

◎ 法老统治的时代及法老与国家的同一性。

◎ 金字塔与古王国时期的政治文化。

◎ 新王国时期僧侣势力的膨胀。

◎ 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改革。

第二节 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二、古巴比伦王国

三、亚述帝国

四、新巴比伦王国

五、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

教学要点:

◎ 苏美尔人城邦的特点。

◎ 苏美尔文明的历史地位。

◎ 埃及与两河流域的比较。

第三节 古代波斯

一、伊朗高原的自然环境与早期历史

二、阿黑门尼德王朝

三、安息王朝

四、萨珊王朝

教学要点:

◎ 波斯帝国阿黑门尼德王朝的主要历史遗产。

第四节 地中海东岸的古代文明

一、赫梯

二、腓尼基

三、巴勒斯坦

教学要点:

◎ 腓尼基人的商业文化。

◎ 犹太教。

第五节 古代印度

一、自然环境

二、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三、雅利安人国家的兴起

四、孔雀王朝与贵霜帝国

五、种姓制度

六、婆罗门教

七、佛教

八、古代印度文化

教学要点:

◎ 哈拉巴文化。

◎ 种姓制度。

◎ 婆罗门教。

◎ 佛教。

第五章 古代希腊罗马史

第一节 古代希腊

一、爱琴文明与荷马时代

二、古风时代

三、古典时代

四、希腊化时代

五、古希腊文化

教学要点:

◎ 古希腊人的扩张。

◎ 雅典与斯巴达。

◎ 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

◎ 亚历山大东征与亚历山大帝国的历史遗产。

◎ 古代希腊文化。

第二节 古代罗马

一、意大利半岛的早期历史

二、罗马共和国

三、罗马帝国

四、古代罗马文化

教学要点:

◎ 罗马共和国前期的社会矛盾。

◎ 罗马的扩张。

◎ 罗马共和国后期的社会矛盾与政治危机。

◎ 基督教的兴起。

第六章 封建社会史导论

一、中世纪

二、封建主义

三、封建化

四、封建社会的历史起源

五、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六、封建社会的地租形态

七、封建社会的历史地位

八、中世纪的开端与结束

九、所谓历史的中心

教学要点:

◎ 中世纪的历史内涵。

◎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 封建地租的主要形态与演进趋势。

◎ 封建社会的历史地位。

第七章 中古时代的基督教世界

第一节 日耳曼人的迁徙

一、日耳曼人的古代历史

二、日耳曼人迁徙的基本进程

三、日耳曼人迁徙的历史后果

教学要点:

◎ 日耳曼人迁徙的社会背景、基本内容和历史遗产。

第二节 法兰克王国

一、墨洛温王朝

二、加洛林王朝

教学要点:

◎ 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化。

◎ 采邑改革。

第三节 劳役制庄园与行会城市

一、劳役制庄园

二、行会城市

教学要点:

◎ 劳役制庄园的时空范围与基本特征。

◎ 行会。

第四节 十字军东征

一、历史渊源与社会背景

二、基本进程

三、历史影响

教学要点:

◎ 西欧封建主义的扩张。

第五节 西欧诸国

一、英国

二、法国

三、德国

四、意大利

五、西班牙

教学要点:

◎ 英国与法国的议会君主制。

◎ 英法百年战争。

◎ 德意志东进运动。

第六节 东欧诸国

一、拜占廷

二、俄罗斯

三、波兰与捷克

教学要点:

◎ 查士丁尼的统治。

◎ 基辅罗斯与莫斯科公国。

第八章 中古时代的伊斯兰世界

第一节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起源

一、古代中东的地理环境与历史传统

二、查希里叶时代的阿拉伯社会

三、穆罕默德在麦加

四、穆罕默德在麦地那

教学要点:

◎ 伊斯兰教兴起的社会背景。

◎ 穆罕默德时代阿拉伯国家的演进历程。

第二节 哈里发国家

一、哈里发国家的扩张

二、哈里发国家的变迁

教学要点:

◎ 哈里发国家扩张的社会动因、战争进程与历史遗产。

◎ 麦地那时代、倭马亚时代与阿拔斯时代哈里发国家的异同。

第三节 伊斯兰教的发展

一、哈瓦立及派的兴衰

二、什叶派的演变

三、逊尼派思想体系的确立

四、苏非主义

教学要点:

◎ 哈瓦立及派的由来、政治思想和宗教倾向。

◎ 什叶派的起源、宗教政治思想和主要分支。

◎ 苏菲主义的宗教思想与宗教实践。

第四节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繁荣

一、社会氛围

二、主要成就

三、历史地位

教学要点:

◎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第五节 中古后期的伊斯兰世界

一、德里苏丹国

二、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崛起

教学要点:

◎ 德里苏丹国的统治制度。

◎ 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扩张。

第九章 华夏文明的周边区域

第一节 朝鲜

一、自然环境

二、早期历史

三、新罗时代

四、高丽时代

五、李朝

教学要点:

◎ 朝鲜封建土地制度的演进趋势。

第二节 日本

一、早期历史

二、大化改新

三、从班田制到庄园制

四、 从天皇制到幕府政治

教学要点:

◎ 大化改新。

◎ 幕府政治。

第十章 近代的曙光

第一节 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萌生

一、技术的进步

二、分工的扩大

三、手工工场

教学要点:

◎ 手工行会与手工工场的比较。

第二节 新航路的开辟与西方早期的殖民侵略

一、社会背景

二、主要内容

三、历史影响

四、早期殖民掠夺

教学要点:

◎ 十字军东征、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第三节 文艺复兴

一、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文化

二、时代特征与人文主义思想

三、主要成就

教学要点:

◎ 人文主义的时代特征与社会性质。

第四节 德国的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

一、历史背景

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三、农民战争

教学要点:

◎ 统治模式与反抗模式。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03-2004年第一学期

《世界上古中古史》试题及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40分):

1、图腾崇拜:原始宗教的主要形式。图腾在印第安语中意为“他的亲族”。原始人认为自然界中某种植物或动物与自己所在的氏族部落具有亲缘关系和超自然的力量,视之为本氏族部落的保护神,加以崇拜。

2、阿蒙霍特普四世: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18王朝的法老。实行宗教改革,自称埃赫纳吞,以阿吞神取代阿蒙神,建新都阿玛尔纳,旨在排斥僧侣势力。改革失败。

3、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内容包括: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役制;按财产划分社会成员为四个等级;设四百人会议。在雅典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4、米兰赦令: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的敕令。允许宗教信仰自由和基督教合法存在。此后基督教取得合法地位。

5、卡诺莎事件:1077年。德国皇帝亨利四世因被罗马教皇格里哥利七世开除教籍而意大利卡诺莎教皇驻地恳求宽恕,直至获得赦免。是为中世纪德国教俗矛盾的典型事件。

6、伊斯兰教“五功”:即念、拜、斋、课、朝;念。出自《古兰经》的相关启示。是为穆斯林的基本宗教功修。

7、大化改新: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革敕令。将土地收归国有,废部民制,实行班田制;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完善行政机构,中央设二官八省,

地方设国、郡、里。

8、因信称义:1517年德意志教士马丁·路德阐述的宗教思想。否认教皇、教会和教士享有拯救基督徒灵魂的特权,倡导摆脱对于教皇、教会和教士的依附,主张基督徒通过遵循《圣经》的教诲及内心的领悟而实现与上帝的直接沟通。是为德国宗教改革的重要纲领。

二、综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起源和演变。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

起源于早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对于印度土著有色人种的征服。

初为雅利安种姓与达萨种姓的对立。

后期吠陀时代演变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与首陀罗四大种姓。其中婆罗门种姓为僧侣阶层,刹帝利种姓为世俗贵族,吠舍种姓为雅利安人平民,首陀罗种姓为被征服的土著有色人种。

自列国时代起,吠舍种姓演变为商人的种姓,雅利安人中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的下层融入首陀罗种姓。

孔雀王朝以后,种姓内部形成亚种姓,称阇提,其特点是职业世袭和内婚;在四大种姓之下出现贱民。

2、比较十字军东征与新航路开辟,说明两者的相同与不同处。

相同处:两者均历时约二个世纪。

两者均为西欧的扩张。

两者均体现东西方之间的冲突抑或交流。

不同处:扩张方向的差异。

传统的领土扩张与现代的市场争夺的差异。

封建文明之间的对抗与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及两种不同社会形态的对抗。 十字军东征的浓厚宗教色彩与新航路开辟的明显世俗倾向。

十字军东征的失败结局与新航路开辟以后资本主义的广泛发展及世界历史的崭新面貌。

三 如何理解世界历史的宏观框架和演进趋势(本题10分):

石器→青铜器→铁器。

攫取性经济→生产性经济。

传统农业→现代工业。

个体小生产→社会化大生产。

原始公有制→私有制。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

分散的历史和相对孤立的文明→全球化的进程。

游牧群体与定居社会的冲突→发达地区与现代化边缘世界的对抗。 野蛮时代→文明时代。

传统社会→现代社会。

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一言以蔽之,所谓的世界历史,其实质是人类走向解放的漫长道路,即人类告别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继而摆脱传统社会的依附状态走向自由的过程。生产的进步和财富的积累亦或从贫困走向富庶,构成历史演进的深层次背景。

《世界上古中古史》教学大纲

第一章 世界历史引论

一、历史

二、历史学

三、世界历史的宏观框架和演进趋势:

教学要点:

◎ 认识过程的哲学原则。

◎ 吉萨的金字塔与底比斯的神庙构成古代埃及历史的缩影。

◎ 紫禁城与传统民居四合院构成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缩影。

◎ “911”飞机与纽约世贸大厦的撞击。

◎ 世界历史的实质与历史演进的深层背景。

第二章 原始社会:人类历史的开端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一、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从神话宗教到科学探讨

二、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

三、人种的差异

四、原始社会的历史分期

教学要点:

◎ 人区别于动物的两个层面。

◎ 从猿到人的演进及其非连续性。

第二节 原始公社

一、血缘家庭公社

二、母系氏族公社

三、父系氏族公社

教学要点:

◎ 家庭的界定。

◎ 氏族的特点。

◎ 公社的内涵。

◎ 原始社会的婚姻形态。

◎ 原始公社的演进及其非连续性。

第三节 原始文化

一、原始人的自然知识

二、文字的雏形

三、原始艺术

四、原始宗教

教学要点:

◎ 文化的广义界定与狭义界定。

◎ 文字与文明。

◎ 宗教的特定内涵。

◎ 原始宗教的特点。

第四节 野蛮与文明

一、原始社会的一般特征

二、原始社会的解体征兆

三、文明的标志

教学要点:

◎ 原始社会的血缘性、公有性和民主性及其相互关系。

◎ 原始社会解体的逻辑进程。

◎ 文明的历史内涵。

第三章 奴隶社会史导论

一、上古时代奴隶制的基本形态

二、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关系与社会结构

三、奴隶制社会的历史地位

教学要点:

◎ 奴隶的界定。

◎ 奴隶制的基本形态。

◎ 奴隶制相对于原始社会的历史进步性。

◎ 奴隶制社会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非必然性。

第四章 古代东方史

第一节 古代埃及

一、尼罗河文明的起源

二、从古王国到新王国——法老的时代与僧侣的时代

三、后期埃及——古代尼罗河文明的衰落

四、古代埃及文化

教学要点:

◎ 地理位置的相对闭塞性与历史进程的相对连续性即非中断性。

◎ 法老统治的时代及法老与国家的同一性。

◎ 金字塔与古王国时期的政治文化。

◎ 新王国时期僧侣势力的膨胀。

◎ 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改革。

第二节 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二、古巴比伦王国

三、亚述帝国

四、新巴比伦王国

五、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

教学要点:

◎ 苏美尔人城邦的特点。

◎ 苏美尔文明的历史地位。

◎ 埃及与两河流域的比较。

第三节 古代波斯

一、伊朗高原的自然环境与早期历史

二、阿黑门尼德王朝

三、安息王朝

四、萨珊王朝

教学要点:

◎ 波斯帝国阿黑门尼德王朝的主要历史遗产。

第四节 地中海东岸的古代文明

一、赫梯

二、腓尼基

三、巴勒斯坦

教学要点:

◎ 腓尼基人的商业文化。

◎ 犹太教。

第五节 古代印度

一、自然环境

二、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三、雅利安人国家的兴起

四、孔雀王朝与贵霜帝国

五、种姓制度

六、婆罗门教

七、佛教

八、古代印度文化

教学要点:

◎ 哈拉巴文化。

◎ 种姓制度。

◎ 婆罗门教。

◎ 佛教。

第五章 古代希腊罗马史

第一节 古代希腊

一、爱琴文明与荷马时代

二、古风时代

三、古典时代

四、希腊化时代

五、古希腊文化

教学要点:

◎ 古希腊人的扩张。

◎ 雅典与斯巴达。

◎ 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

◎ 亚历山大东征与亚历山大帝国的历史遗产。

◎ 古代希腊文化。

第二节 古代罗马

一、意大利半岛的早期历史

二、罗马共和国

三、罗马帝国

四、古代罗马文化

教学要点:

◎ 罗马共和国前期的社会矛盾。

◎ 罗马的扩张。

◎ 罗马共和国后期的社会矛盾与政治危机。

◎ 基督教的兴起。

第六章 封建社会史导论

一、中世纪

二、封建主义

三、封建化

四、封建社会的历史起源

五、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六、封建社会的地租形态

七、封建社会的历史地位

八、中世纪的开端与结束

九、所谓历史的中心

教学要点:

◎ 中世纪的历史内涵。

◎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 封建地租的主要形态与演进趋势。

◎ 封建社会的历史地位。

第七章 中古时代的基督教世界

第一节 日耳曼人的迁徙

一、日耳曼人的古代历史

二、日耳曼人迁徙的基本进程

三、日耳曼人迁徙的历史后果

教学要点:

◎ 日耳曼人迁徙的社会背景、基本内容和历史遗产。

第二节 法兰克王国

一、墨洛温王朝

二、加洛林王朝

教学要点:

◎ 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化。

◎ 采邑改革。

第三节 劳役制庄园与行会城市

一、劳役制庄园

二、行会城市

教学要点:

◎ 劳役制庄园的时空范围与基本特征。

◎ 行会。

第四节 十字军东征

一、历史渊源与社会背景

二、基本进程

三、历史影响

教学要点:

◎ 西欧封建主义的扩张。

第五节 西欧诸国

一、英国

二、法国

三、德国

四、意大利

五、西班牙

教学要点:

◎ 英国与法国的议会君主制。

◎ 英法百年战争。

◎ 德意志东进运动。

第六节 东欧诸国

一、拜占廷

二、俄罗斯

三、波兰与捷克

教学要点:

◎ 查士丁尼的统治。

◎ 基辅罗斯与莫斯科公国。

第八章 中古时代的伊斯兰世界

第一节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起源

一、古代中东的地理环境与历史传统

二、查希里叶时代的阿拉伯社会

三、穆罕默德在麦加

四、穆罕默德在麦地那

教学要点:

◎ 伊斯兰教兴起的社会背景。

◎ 穆罕默德时代阿拉伯国家的演进历程。

第二节 哈里发国家

一、哈里发国家的扩张

二、哈里发国家的变迁

教学要点:

◎ 哈里发国家扩张的社会动因、战争进程与历史遗产。

◎ 麦地那时代、倭马亚时代与阿拔斯时代哈里发国家的异同。

第三节 伊斯兰教的发展

一、哈瓦立及派的兴衰

二、什叶派的演变

三、逊尼派思想体系的确立

四、苏非主义

教学要点:

◎ 哈瓦立及派的由来、政治思想和宗教倾向。

◎ 什叶派的起源、宗教政治思想和主要分支。

◎ 苏菲主义的宗教思想与宗教实践。

第四节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繁荣

一、社会氛围

二、主要成就

三、历史地位

教学要点:

◎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第五节 中古后期的伊斯兰世界

一、德里苏丹国

二、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崛起

教学要点:

◎ 德里苏丹国的统治制度。

◎ 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扩张。

第九章 华夏文明的周边区域

第一节 朝鲜

一、自然环境

二、早期历史

三、新罗时代

四、高丽时代

五、李朝

教学要点:

◎ 朝鲜封建土地制度的演进趋势。

第二节 日本

一、早期历史

二、大化改新

三、从班田制到庄园制

四、 从天皇制到幕府政治

教学要点:

◎ 大化改新。

◎ 幕府政治。

第十章 近代的曙光

第一节 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萌生

一、技术的进步

二、分工的扩大

三、手工工场

教学要点:

◎ 手工行会与手工工场的比较。

第二节 新航路的开辟与西方早期的殖民侵略

一、社会背景

二、主要内容

三、历史影响

四、早期殖民掠夺

教学要点:

◎ 十字军东征、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第三节 文艺复兴

一、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文化

二、时代特征与人文主义思想

三、主要成就

教学要点:

◎ 人文主义的时代特征与社会性质。

第四节 德国的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

一、历史背景

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三、农民战争

教学要点:

◎ 统治模式与反抗模式。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03-2004年第一学期

《世界上古中古史》试题及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40分):

1、图腾崇拜:原始宗教的主要形式。图腾在印第安语中意为“他的亲族”。原始人认为自然界中某种植物或动物与自己所在的氏族部落具有亲缘关系和超自然的力量,视之为本氏族部落的保护神,加以崇拜。

2、阿蒙霍特普四世: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18王朝的法老。实行宗教改革,自称埃赫纳吞,以阿吞神取代阿蒙神,建新都阿玛尔纳,旨在排斥僧侣势力。改革失败。

3、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内容包括: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役制;按财产划分社会成员为四个等级;设四百人会议。在雅典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4、米兰赦令: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的敕令。允许宗教信仰自由和基督教合法存在。此后基督教取得合法地位。

5、卡诺莎事件:1077年。德国皇帝亨利四世因被罗马教皇格里哥利七世开除教籍而意大利卡诺莎教皇驻地恳求宽恕,直至获得赦免。是为中世纪德国教俗矛盾的典型事件。

6、伊斯兰教“五功”:即念、拜、斋、课、朝;念。出自《古兰经》的相关启示。是为穆斯林的基本宗教功修。

7、大化改新: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革敕令。将土地收归国有,废部民制,实行班田制;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完善行政机构,中央设二官八省,

地方设国、郡、里。

8、因信称义:1517年德意志教士马丁·路德阐述的宗教思想。否认教皇、教会和教士享有拯救基督徒灵魂的特权,倡导摆脱对于教皇、教会和教士的依附,主张基督徒通过遵循《圣经》的教诲及内心的领悟而实现与上帝的直接沟通。是为德国宗教改革的重要纲领。

二、综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起源和演变。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

起源于早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对于印度土著有色人种的征服。

初为雅利安种姓与达萨种姓的对立。

后期吠陀时代演变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与首陀罗四大种姓。其中婆罗门种姓为僧侣阶层,刹帝利种姓为世俗贵族,吠舍种姓为雅利安人平民,首陀罗种姓为被征服的土著有色人种。

自列国时代起,吠舍种姓演变为商人的种姓,雅利安人中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的下层融入首陀罗种姓。

孔雀王朝以后,种姓内部形成亚种姓,称阇提,其特点是职业世袭和内婚;在四大种姓之下出现贱民。

2、比较十字军东征与新航路开辟,说明两者的相同与不同处。

相同处:两者均历时约二个世纪。

两者均为西欧的扩张。

两者均体现东西方之间的冲突抑或交流。

不同处:扩张方向的差异。

传统的领土扩张与现代的市场争夺的差异。

封建文明之间的对抗与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及两种不同社会形态的对抗。 十字军东征的浓厚宗教色彩与新航路开辟的明显世俗倾向。

十字军东征的失败结局与新航路开辟以后资本主义的广泛发展及世界历史的崭新面貌。

三 如何理解世界历史的宏观框架和演进趋势(本题10分):

石器→青铜器→铁器。

攫取性经济→生产性经济。

传统农业→现代工业。

个体小生产→社会化大生产。

原始公有制→私有制。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

分散的历史和相对孤立的文明→全球化的进程。

游牧群体与定居社会的冲突→发达地区与现代化边缘世界的对抗。 野蛮时代→文明时代。

传统社会→现代社会。

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一言以蔽之,所谓的世界历史,其实质是人类走向解放的漫长道路,即人类告别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继而摆脱传统社会的依附状态走向自由的过程。生产的进步和财富的积累亦或从贫困走向富庶,构成历史演进的深层次背景。


相关文章

  • 汉语史的分期问题_郭锡良
  • <语文研究>2013年第4期(总第129期) 汉语史的分期问题 郭锡良 (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 摘 要:文章在对汉语史分期问题系统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分期意见,认为王力先生设立过渡阶段的方案是正确的,另外应 ...查看


  • 华中科技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
  •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华中科技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 关于华中科技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列举如下,同学们可以参考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上册)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下册)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查看


  • [中外服装史]教学大纲
  • <中外服装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外服装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 开设学期:二(本科) 总 学 时:32 其中讲授学时:30 实践学时:2 计 ...查看


  • 论_唐宋变革_的时代特征
  • 笔谈 唐宋变革笔谈 编者按:关于唐宋变革问题,中外学者历来纷争颇多.近年来,唐.宋史学界都逐渐认识到,打通唐宋断代界限是提高唐宋史研究的重要途径,而要打通唐宋研究,在20世纪颇有影响的"唐宋变革论"则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话 ...查看


  •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蕴义与影响的再审视
  •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蕴义与影响的再审视 乔治忠 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摘要: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一直得到学界的赞扬,然而深入审视,实乃以新的文字资料参证古籍 ...查看


  •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蕴义与影响的再审视 1
  •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蕴义与影响的再审视 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摘要: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一直得到学界的赞扬,然而深入审视,实乃以新的文字资料参证古籍文献资料 ...查看


  •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刍议
  • 第33卷 第11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33 No.11 2012年11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v.2012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刍议 林小安 ...查看


  • 历史学考研模拟题
  • 一. 选择题.(20*2) 1. 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三表法"的著名思想家是( D ) A. 孔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墨子 2. 西域都护始设于汉代(C ) A. 汉文帝 B.汉武帝 C.汉宣帝 D.汉光武帝 ...查看


  • 普通话手抄报:上古声母
  • 上古,指先秦两汉时期.上古时期汉语共同语声母系统究竟是什么样的面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里介绍上古声母系统的一些主要特点. 相对上古韵母研究而言,声母研究的材料要少得多,可以用于上古声母研究的材料有谐声材料.古代注音材料.通假异文材料.声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