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讲谈| 渚水萦回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我国重要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之一。施昕更于1936年首次在浙江余杭县良渚镇发现古代遗存,最初被认为是龙山文化的一支,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丰富,其特征逐渐被认识,1959年夏鼐先生将其命名为良渚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良渚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遗址的发现达数百处,经过考古发掘的遗址和墓地也超过五十余处,其中自上世纪80年代起浙江余杭反山、瑶山、汇观山、莫角山,上海青浦福泉山,江苏武进寺墩、昆山赵陵山等遗存的发现,使人们对良渚文化的分布、年代、文化内涵和社会形态等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使良渚文化在中国史前考古学文化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此相应,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也是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常客,自1990年至今有4项“十大”都与良渚文化有关。在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即将揭晓之际,纸上考古为大家对这4项考古发现作以简单回顾。

1991浙江余杭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和大墓

汇观山位于浙江杭州市西北约25公里——杭宁公路(104国道)之侧,地属余杭市瓶窑镇外窑村。1991年元月,余杭市文管会先行对暴露的两座残墓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同年2月至6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队,对汇观山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清理了良渚文化祭坛1座及良渚文化墓葬4座。

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与墓地的发现,是继反山、瑶山后,在良渚文化遗址群范围内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它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我们对良渚文化祭坛及其与显贵者墓地间关系的认识,对于从总体上把握和认识良渚文化遗址群的规格、形态、聚落布局等,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

1992江苏昆山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

赵陵山遗址位于江苏省昆山县张浦镇西南,遗址是平面呈东北-西南走向的长方形覆斗状台形山体。在环太湖苏南平原地区,除少量零星山地、丘陵以外,有相当多由人工堆积而成的土丘,现在江、浙、沪地区所发现的高等级良渚文化墓地,多位于这些人工土台之上,赵陵山遗址就是其中之一。自20世纪60、70年代,遗址就常常发现石器和陶器残片,其后进行过数次调查。1990年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基本弄清了台体东北、西北、西南三个边角的地层堆积状况。发现在现存土山中心部位距离目前地表4米以下,存在一座面积约3000平方米左右、厚近4米的崧泽晚期至良渚时期由人工堆筑的高土台。在台体西北部人工土台的北部,发现15座良渚中、晚期的墓葬。

1991年10月至12月,由南京博物院组织,同苏州博物馆共同组成的“赵陵山考古队”以赵陵山土台中部偏西南为主要发掘区域,发现并发掘了人工土台自上而下分布的良渚到崧泽时期的墓葬区,同时发现与墓葬关系特殊的土台、大型红烧土面等重要遗迹现象;根据墓葬大小和随葬品的多寡,可以看出在不少墓葬间等级差别显著。

赵陵山1990-1995山体主发掘区总平面图局部

赵陵山M33局部

1993浙江余杭莫角山良渚文化大型建筑基址

莫角山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东部、良渚遗址群西侧。遗址呈较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670、南北宽450,总面积约30余万平方米,相对高程约8米。遗址中部偏北伫立着三个土丘:西北为小莫角山,东北为大莫角山,西南为乌龟山。

1992年9月至1993年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莫角山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夯土、柱坑、灰坑、积石坑、沟埂等多个遗存,得到了以下认识:莫角山是已知规模最大的一处良渚文化遗址,并且由良渚先民人工营建而成;莫角山遗址长方形、正方向的形态相当规整,巨大的台基上又有大致成“品”字形分布的三座土台,规模之庞大、气势之恢弘令人惊叹;莫角山遗址在与周边密集而重要的遗址的关系上,更能突现它的中心地位;莫角山遗址从设计、营建、组织指挥、劳动力投入、种种礼仪活动等诸多方面所显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结构和意识形态,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阶段最具说服力的证据之一。

莫角山遗址地形及探方位置图

2007浙江余杭良渚文化古城遗址

2006年6月-2007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浙江余杭良渚莫角山遗址附近发现葡萄畈遗址,遗址为一高地,完全由人工堆筑而成,堆筑厚度近4米,而且最底部整个铺垫了棱角分明的人工开采的石块。据此推断,葡萄畈村所在的南北向高地,有可能是良渚文化时期人工修建的河堤遗迹,由于这一遗迹位于莫角山遗址西侧约200米的平行位置,所以也很可能是莫角山遗址的西城墙。从2007年3月开始,以葡萄畈遗址的发现为基点,向南北做延伸钻探调查和试掘,并在莫角山的南、北两侧开始钻探调查,基本肯定这种底部铺垫石头的遗迹应是良渚文化时期围绕莫角山四周的古城墙。据目前调查试掘的初步结果判断,良渚古城的范围,东西长约1500-1700、南北长约1800-1900米,总面积约290多万平方米。布局略呈圆长角方形,正南北方向。城墙底部普遍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在石头基础以上再用较纯净的黄色土堆筑而成,底部宽度约40-60米。城墙保存较好的地段其高度约4米,许多地段已被后代所破坏。

良渚古城是在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城内已知有面积约30余万平方米,高约10米的莫角山大型宫殿基址,还有反山贵族墓地等重要遗址;城外有瑶山、汇观山祭坛和贵族墓地等。良渚古城的发现,再次证明了以莫角山为中心的区域是良渚文化的中心,为我们重新认识良渚文化的社会发展进程,及良渚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意义,提供了全新的材料。

2007年发掘莫角山遗址西城墙石头地基

参考资料: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余杭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与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97年7期。

南京博物院编著:《赵陵山 1990-1995年度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2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莫角山遗址1992-1993年的发掘》,《文物》2001年12期。

国家文物局主编:《2007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8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良渚文化研究——纪念良渚文化发现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科学出版社,1999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考古学研究中心、良渚博物院、杭州市余杭博物馆编著:《权力与信仰——良渚遗址群考古特展》,文物出版社,2015年。

  韩梅梅

  水坝!想想就厉害,真的有5000年了吗?能看到啥?看到啥?是啊,而且有11条!长堤、高坝、堤坝!他们是什么关系?怎么建造的呢?

  

  李雷

  韩梅梅

  肿么木有看到出水口,这蓄水要蓄到决堤吗?喏,还有个山口敞开着呢,这是要人造洪水吗?

  

  李雷

  韩梅梅

  这水利系统到底肿么使用呀?怎么与埃及和两河流域早期文明发生关系的???是哦,不知水利专家怎么看?

  

  李雷

  韩梅梅

  晚上去听听,七点李兆基人文学苑1号楼B103好的,约起????

  

  李雷

  韩梅梅

  严肃!????

  

  李雷

渚水萦回

考古新发现不仅仅是被动的,是古人的“被发现”;更是主动的,是考古学家的“发现”。新发现在新问题中产生,新问题又将促进新的发现。今晚,我们一起来探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图书馆

期待你为“纸上考古”推荐历史、考古及艺术类相关图书、撰写书评或分享心得,请邮件至[email protected]。“纸上考古”也将尽己所能回馈师友,如推送书目、传递资料和预留活动座位等等。

纸上得来终觉浅,但我们依然要从纸上开始。zskgpku

良渚文化是我国重要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之一。施昕更于1936年首次在浙江余杭县良渚镇发现古代遗存,最初被认为是龙山文化的一支,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丰富,其特征逐渐被认识,1959年夏鼐先生将其命名为良渚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良渚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遗址的发现达数百处,经过考古发掘的遗址和墓地也超过五十余处,其中自上世纪80年代起浙江余杭反山、瑶山、汇观山、莫角山,上海青浦福泉山,江苏武进寺墩、昆山赵陵山等遗存的发现,使人们对良渚文化的分布、年代、文化内涵和社会形态等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使良渚文化在中国史前考古学文化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此相应,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也是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常客,自1990年至今有4项“十大”都与良渚文化有关。在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即将揭晓之际,纸上考古为大家对这4项考古发现作以简单回顾。

1991浙江余杭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和大墓

汇观山位于浙江杭州市西北约25公里——杭宁公路(104国道)之侧,地属余杭市瓶窑镇外窑村。1991年元月,余杭市文管会先行对暴露的两座残墓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同年2月至6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队,对汇观山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清理了良渚文化祭坛1座及良渚文化墓葬4座。

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与墓地的发现,是继反山、瑶山后,在良渚文化遗址群范围内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它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我们对良渚文化祭坛及其与显贵者墓地间关系的认识,对于从总体上把握和认识良渚文化遗址群的规格、形态、聚落布局等,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

1992江苏昆山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

赵陵山遗址位于江苏省昆山县张浦镇西南,遗址是平面呈东北-西南走向的长方形覆斗状台形山体。在环太湖苏南平原地区,除少量零星山地、丘陵以外,有相当多由人工堆积而成的土丘,现在江、浙、沪地区所发现的高等级良渚文化墓地,多位于这些人工土台之上,赵陵山遗址就是其中之一。自20世纪60、70年代,遗址就常常发现石器和陶器残片,其后进行过数次调查。1990年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基本弄清了台体东北、西北、西南三个边角的地层堆积状况。发现在现存土山中心部位距离目前地表4米以下,存在一座面积约3000平方米左右、厚近4米的崧泽晚期至良渚时期由人工堆筑的高土台。在台体西北部人工土台的北部,发现15座良渚中、晚期的墓葬。

1991年10月至12月,由南京博物院组织,同苏州博物馆共同组成的“赵陵山考古队”以赵陵山土台中部偏西南为主要发掘区域,发现并发掘了人工土台自上而下分布的良渚到崧泽时期的墓葬区,同时发现与墓葬关系特殊的土台、大型红烧土面等重要遗迹现象;根据墓葬大小和随葬品的多寡,可以看出在不少墓葬间等级差别显著。

赵陵山1990-1995山体主发掘区总平面图局部

赵陵山M33局部

1993浙江余杭莫角山良渚文化大型建筑基址

莫角山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东部、良渚遗址群西侧。遗址呈较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670、南北宽450,总面积约30余万平方米,相对高程约8米。遗址中部偏北伫立着三个土丘:西北为小莫角山,东北为大莫角山,西南为乌龟山。

1992年9月至1993年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莫角山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夯土、柱坑、灰坑、积石坑、沟埂等多个遗存,得到了以下认识:莫角山是已知规模最大的一处良渚文化遗址,并且由良渚先民人工营建而成;莫角山遗址长方形、正方向的形态相当规整,巨大的台基上又有大致成“品”字形分布的三座土台,规模之庞大、气势之恢弘令人惊叹;莫角山遗址在与周边密集而重要的遗址的关系上,更能突现它的中心地位;莫角山遗址从设计、营建、组织指挥、劳动力投入、种种礼仪活动等诸多方面所显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结构和意识形态,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阶段最具说服力的证据之一。

莫角山遗址地形及探方位置图

2007浙江余杭良渚文化古城遗址

2006年6月-2007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浙江余杭良渚莫角山遗址附近发现葡萄畈遗址,遗址为一高地,完全由人工堆筑而成,堆筑厚度近4米,而且最底部整个铺垫了棱角分明的人工开采的石块。据此推断,葡萄畈村所在的南北向高地,有可能是良渚文化时期人工修建的河堤遗迹,由于这一遗迹位于莫角山遗址西侧约200米的平行位置,所以也很可能是莫角山遗址的西城墙。从2007年3月开始,以葡萄畈遗址的发现为基点,向南北做延伸钻探调查和试掘,并在莫角山的南、北两侧开始钻探调查,基本肯定这种底部铺垫石头的遗迹应是良渚文化时期围绕莫角山四周的古城墙。据目前调查试掘的初步结果判断,良渚古城的范围,东西长约1500-1700、南北长约1800-1900米,总面积约290多万平方米。布局略呈圆长角方形,正南北方向。城墙底部普遍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在石头基础以上再用较纯净的黄色土堆筑而成,底部宽度约40-60米。城墙保存较好的地段其高度约4米,许多地段已被后代所破坏。

良渚古城是在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城内已知有面积约30余万平方米,高约10米的莫角山大型宫殿基址,还有反山贵族墓地等重要遗址;城外有瑶山、汇观山祭坛和贵族墓地等。良渚古城的发现,再次证明了以莫角山为中心的区域是良渚文化的中心,为我们重新认识良渚文化的社会发展进程,及良渚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意义,提供了全新的材料。

2007年发掘莫角山遗址西城墙石头地基

参考资料: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余杭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与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97年7期。

南京博物院编著:《赵陵山 1990-1995年度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2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莫角山遗址1992-1993年的发掘》,《文物》2001年12期。

国家文物局主编:《2007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8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良渚文化研究——纪念良渚文化发现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科学出版社,1999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考古学研究中心、良渚博物院、杭州市余杭博物馆编著:《权力与信仰——良渚遗址群考古特展》,文物出版社,2015年。

  韩梅梅

  水坝!想想就厉害,真的有5000年了吗?能看到啥?看到啥?是啊,而且有11条!长堤、高坝、堤坝!他们是什么关系?怎么建造的呢?

  

  李雷

  韩梅梅

  肿么木有看到出水口,这蓄水要蓄到决堤吗?喏,还有个山口敞开着呢,这是要人造洪水吗?

  

  李雷

  韩梅梅

  这水利系统到底肿么使用呀?怎么与埃及和两河流域早期文明发生关系的???是哦,不知水利专家怎么看?

  

  李雷

  韩梅梅

  晚上去听听,七点李兆基人文学苑1号楼B103好的,约起????

  

  李雷

  韩梅梅

  严肃!????

  

  李雷

渚水萦回

考古新发现不仅仅是被动的,是古人的“被发现”;更是主动的,是考古学家的“发现”。新发现在新问题中产生,新问题又将促进新的发现。今晚,我们一起来探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图书馆

期待你为“纸上考古”推荐历史、考古及艺术类相关图书、撰写书评或分享心得,请邮件至[email protected]。“纸上考古”也将尽己所能回馈师友,如推送书目、传递资料和预留活动座位等等。

纸上得来终觉浅,但我们依然要从纸上开始。zskgpku


相关文章

  • 幼儿园工作总结:2017年度幼儿园小班工作总结
  • 回首这一年的工作,我感到很欣慰.虽然说不上创造了多大的成绩,但我立足于本职岗位,积极进取,推动了幼儿园的发展,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我园上了xx区乙级幼儿园,并通过省二级幼儿园的验收. 一年来,在集团各位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我 ...查看


  • 幼儿园工作总结:2017年度幼儿园工作总结
  • 回首这一年的工作,我感到很欣慰.虽然说不上创造了多大的成绩,但我立足于本职岗位,积极进取,推动了幼儿园的发展,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我园上了xx区乙级幼儿园,并通过省二级幼儿园的验收. 一年来,在集团各位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我 ...查看


  • 幼儿园工作总结:2018年度幼儿园工作总结
  • 回首这一年的工作,我感到很欣慰.虽然说不上创造了多大的成绩,但我立足于本职岗位,积极进取,推动了幼儿园的发展,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我园上了xx区乙级幼儿园,并通过省二级幼儿园的验收. 一年来,在集团各位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我 ...查看


  • 聚落变迁与统一信仰的形成
  • 102 聚落变迁和统一信仰的形成:从崧泽到良渚专题研究:崧泽文化 聚落变迁和统一信仰的形成:从崧泽到良渚 方向明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浙江杭州 310014) 内容提要:公元前4000年前后,长江下游地区由马家浜文化进入到崧泽文化,环太 ...查看


  • 中国古代雕塑 上古时代玉雕
  • [中国古代雕塑 上古时代玉雕] 玉雕 中国玉器雕塑源远流长.早在七千多年前新石器时期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先民们在选择石料制作器械的过程中,就有意选择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中国玉雕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的半山文化.马厂文化和 ...查看


  • 黄河与长江
  • 1-1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1 描述历史上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概貌及其空间分布. 2-4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2-5 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3-3 ...查看


  • 玉钺:古代王权的象征
  • 玉钺是对短兵相接时近身搏杀武器石钺的玉礼化,一向被认为是"以玉为兵"军事指挥权的象征.太湖流域最早的玉钺出现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崧泽文化早期,良渚文化时期,经过长期演变的玉钺遂与新贵的玉琮.玉璧一起,成为最重要的玉礼器 ...查看


  • 杭州十大旅游景点
  • 杭州十大旅游景点 白居易说"忆江南,最忆是杭州",一千多年后人们仍然这么认为.如果让世界各地的朋友选择定居中国某个城市,一半以上会选择杭州.西湖的长椅上,苏堤白堤断桥边,每天都在上演一个又一个爱情故事,也许梁山伯与祝英台 ...查看


  • 杭州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 重提"教书匠" 锤炼"匠人精神"·都市快报
  • 一节课为什么要备3份不同的教案? 杭州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 重提"教书匠" 锤炼"匠人精神" 2015-01-15 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的师生在交流 良渚文化村 记者 魏奋 杭州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有位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