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1.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2.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2、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

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 导线 电池

不同实物图展示:

3、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板书设计:

3、简单电路

电池 导线 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4、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

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教学准备】

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板书: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建议:教师可准备多个好的和坏了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

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学习,排除连接方法上的问题。

2、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 (说明:这是发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尽

可能多地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记录。)

三、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一般有下面几种方法:

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

②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2、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检测器做法:把上节课连接过的简单电路中的小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另外再连上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

3、做好电路检测器后,试试灵不灵。

4、根据教材10面的插图讲解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小灯泡、导线)的方法。(把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元件连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导线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是畅通的、没有故障的,否则就证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不畅通、有故障。)

5、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

(2)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采用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

6、制定检测计划。提醒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要边检查边做记录;最后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7、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要让学生再试一次,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分组汇报。

8、强调安全事项。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9、拓展:还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

5、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

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

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要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作。)

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

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

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我们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板书设计:

5、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 导电性

绝缘体

安全用电

6、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教学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教学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只手电筒和相应的干电池,软木块(橡皮)一块、图钉两个、曲别针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一个、电池一节,导线若干,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

【教学过程】

一、观察手电筒:

1、观察组成手电筒的各种材料。

讨论:在这些材料中,有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

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

思考:电池和小灯泡是怎样安装的?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怎样的?试着标出电流的路径。

3、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的。(教科书提供了一张手电筒内部构造的电路图,图中表示的是电路断开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手电筒的电路是通的,图上的开关该怎样表示?画一画电流是如何从电池的一端通过开关和小灯泡回到电池另一端的。)

二、做个小开关:

1、给每一组一个断开的电路,讨论怎样设计一个开关。

重点讨论:用什么材料来做,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2、利用身边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3、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活动目的:用一个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与灭。)

4、如果要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亮起一盏黄灯的话,应该怎么办?(方法: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电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电路,用一个开关控制三个电路。)

5、交流汇报:

(1)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

(2)解决了哪些问题?

(3)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4)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

(5)自己设计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区别?

三、延伸与拓展:

1、介绍几种不同的开关,如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2、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家里用电器的开关是什么样的,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

板书设计:

6 、做个小开关

开关 连接或断开电路

导体 绝缘体

做个小开关

控制红绿灯

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教学目标】

1、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勇于挑战、缤密推断的态度。2、乐于交流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教学难点】能运用串联和并联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电路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一个电路检测器、两个四个接线头的盒子(其中一个只有一组通路,另一个有三组通路)、实验记录单;一节电池(配电池盒)、一个小灯泡(带灯座)、导线几根。

【教学过程】

一、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活动一:关于第一个接线盒的研究

1、发给每组一个接线盒,观察接线盒外面的四个接线头及对应的数字标号

2、打开盒盖,看到1号和3号接线头在盒子的里面是用导线连接在一起的。

3、盖上盒盖,讨论:如何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出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断路?

4、用电路检测器实际检测,看看检测结果是不是和前面观察到的一样。 活动二:检测、推测第二个接线盒内导线的连接情况

1、发给每组另外一个接线盒,说明盒子上面的四个接线头在盒子里面是有导线连接的。不打开盒子,直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验,能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吗?

2、学生先讨论检测顺序,然后再开始检验,并把检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检验完后,根据检验结果推测接线盒内的连接情况,把推测结果画在记录纸上(教材17面)。

4、各小组汇报推测结果,并讨论哪种推测是合理的。

5、打开接线盒,让学生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样连接的。

二、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活动一: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每组两节电池、两个电池盒、一个小灯泡、一个灯座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两种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串联和并联: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活动二:小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学生两个小灯泡、两个小灯座、一节电池、一个电池盒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都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连接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

(说明:“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这一活动,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让学生直接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按照教科书上的电路连接方式连接电路,重点放在让学生观察两种连接方法有什么不同,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上。这样做更有利于让学生发现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本质不同。)

三、拓展活动:看谁的设计最有特色

提供学生若干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设计电路,比一比谁的设计最有特色、最实用。

板书设计: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通路 断路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电路检测器)

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

1、油菜花开了

【教学目标】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

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 观察:

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

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五、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2、 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目标】

1、根据提示完成花的专题研究,能区分花的相同和不同,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

2、以报告会的形式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形成自觉珍爱生命、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花的专题研究。

【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学准备】

演示:

分组: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顾: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

问题:其他的花和油菜花一样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花。 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花

二、探究过程

1、花的专题观察。

(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

(2)交流:准备研究的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

(3)供参考的研究专题:

校园里花的种类;各种花的花瓣数量;各种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蕊;统计花的颜色;花的香臭等。

(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

(5)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

(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

2、“花的观察”报告会。

(1)分组汇报。

(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

(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1)观察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说说他们在构造上由哪些不同?

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马蹄莲),有的少雄蕊或雌蕊。

(2)阅读课文,了解不完全花与完全花、雌花与雄花、单性花与两性花。

(3)判断:观察南瓜的两种花有什么不同,分别属于哪一类?观察其他的花,判断属于哪一类?

(4)推测:南瓜的雄花和雌花会怎样变化呢?

4、交流与小结

(1)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

(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

三、质疑拓展

还有哪些关于花的问题?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观察更多的花

五、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花

不完全花与完全花 单性花与两性花

3、花、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发展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能力。

2、按一定顺序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结构进行专题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教学难点】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教学准备】

演示: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

分组: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物会开花、结果。开花与结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

(出示: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1)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观察雄蕊和雌蕊呢?放大镜。

(2)教师在展示台上演示观察过程,学生归纳研究方法。

a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

b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

c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

d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

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

(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

(4)全班交流汇报。

(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课件。

(6)指导阅读课文P28: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提问: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花粉?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1)发放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的果实并按生长变化的顺序排列。

(2)小心剥开一个快要成熟的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是怎样排列的?数数果荚里有多少粒种子?

(3)全班交流汇报。比较各组的数据与发现。

三、总结拓展

雄蕊和雌蕊的结构。

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植物还有哪些传播花粉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花、果实和种子

雄蕊(花丝和花药) 雌蕊(子房、花柱和柱头)

受精 结果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学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演示:椰果,水槽

分组:油菜、鬼针草、蒲公英、番茄的果实和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忆: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你发现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种子怎样传播出去的?

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分组观察) (1)观察成熟的油菜果荚。外壳有什么特点?

(2)轻捏油菜果荚,你发现了什么?与凤仙花比较,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

(3)油菜种子的结构特点:质量轻。 (4)油菜果荚的结构特点:干裂。 2、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1)鬼针草种子的传播。回忆:上山时裤脚经常会粘上什么?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番茄种子的传播。

a发放番茄观察。 b推测传播方法。 c讨论交流。 d类似的植物。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a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b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 c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d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 e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

f还有哪些植物果实和种子的散播方式和蒲公英相似? (4)教师演示:在水中漂浮的椰果。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4、阅读教材。 三、总结。

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四、质疑讨论。

种子成熟后,不散播到远处,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5、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测:种皮、胚

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五、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种皮 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 ↓ 根 茎和叶 养分

6、 动物的卵

【教学目标】

1、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2、观察青蛙卵孵化的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构造。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各种动物的卵,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放在透明水槽内的青蛙卵和水草。

分组:一个新鲜鸡蛋和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鲫鱼卵,蚕卵,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 出示各种动物的卵。板书课题:动物的卵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卵

(1)出示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小组观察鸡蛋、鲫鱼卵、蚕卵: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3)观察鸡蛋外形: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外壳:你有什么发现? 表面很粗糙;外壳有很多小孔;壳很脆容易破。 这些小孔有什么用?透气。 (4)观察鸡蛋的内部 观察:

打在盘中的鸡蛋:蛋清﹙蛋白﹚、蛋黄、胚﹙蛋黄上的小白点﹚、壳。

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

汇报:鸡蛋里面有一头是空的;蛋壳上有膜。指出蛋白、蛋黄、气室。 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蛋白供给养料和水分;蛋黄提供营养;胚能发育成小鸡;气室提供氧气;蛋壳有保护作用。

2、青蛙卵的孵化观察指导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 (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透明水槽。水草。 3、小鸡的孵化

(1)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2)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等。 (3)小鸡孵化的时间:大约3个星期。 三、小结

像青蛙、鸡、蚕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发放青蛙卵 五、板书设计

动物的卵

蛋白、蛋黄、气室、胚、壳、膜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

时间:大约3个星期。

7、动物的繁殖活动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 【教学准备】

演示: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 分组:记录纸,纯牛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回顾:卵的构造。卵生动物。 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自读教材P37,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 (2)交流。

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

(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 (4)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 胎生与胎生动物。

自读教材P38,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 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 观察纯牛奶。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 (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1) 列表(小组活动)。动物名称,繁殖方式。 (2) 汇报交流。

(3) 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 (4)了解克隆技术。阅读P39—40资料库。 三、小结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四、质疑与讨论

(1)教师质疑: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哪一种后代的成活率高?为什么? (2)学生质疑。 (3)讨论。 五、板书设计

7、动物的繁殖活动

﹙产卵孵化﹚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哺乳

植物繁殖--﹙受精﹚--动物繁殖

克隆技术

第三单元 食 物 1、一天的食物

【教学目标】

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

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每人20张) 教师准备:食物分类记录单(每组1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从调查 “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 (板书:一天的食物)

二、探究过程

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 学生汇报。

(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

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

(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注意: 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要求: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人20张,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区分)。

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 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谈话: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我们每天要吃很多种食物) 2、给食物分类

把小组内的记录卡片混合,看看可以分成几类食物,分别是什么。 要求:

(1)把认为是同一类食物的卡片摆成一竖行贴在展板上。

(2)在这竖行的排头位置,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写上这一竖行食物的类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配合学生在黑板上贴纸条) 对于这样的分类,你们认同吗?(配合学生调整黑板上的卡片) (3) 你们还有怎么划分类别的方法?(展示不同分类方法的贴板) 按喜欢吃的分类; 按味道分类; 按生活习惯分类; 按食物结构分类; 按食物来源分类; „„

讲解食物可以分成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以及分类标准。整理卡片把动物类和植物类食物分别贴在贴板的两侧。

对照贴板数一数自己吃的食物是动物类食物多还是植物类食物多。 (4)举例说说荤食、素食还可以分为哪几种? 三、小结

在对一天中食物的统计中会发现,我们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很丰富的,这里面有着不同类别的食物,摄取种类丰富的食物是我们人类进食的特点。当我们吃下这样丰富的食物后,食物会给我们提供些什么营养呢?同学们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解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1 一天的食物

早餐: 午餐: 晚餐:

其他:

植物类: 动物类: 主食: 副食:

2、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

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上节课使用的“一天的食物”记录卡。 教师准备: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分类等相关资料。 脂肪的辨别实验器材:食用油、肥肉、棉签、白纸。

淀粉的辨别实验器材:淀粉、水、碘酒、滴管、小碗、含有淀粉的食物(馒头、米饭等)。

食物包装盒上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身体成长、发育都需要哪些营养?我们能从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获得什么呢? 二、探究过程:

1、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1)讲述: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下面我们

分组探讨一下,每一小组选定一种来进行具体研究。

(2)分小组探讨交流(可根据生活经验知识谈谈,也可阅读课本介绍了解,还可通过查阅资料解释;交流时做好记录,选定一人代表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

(3)汇报交流 A.蛋白质组: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它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材料,用于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组织更新、损伤组织修补,以及各种生理功能的需要。生命的产生、存在与消亡,无一不与蛋白质有关。所以说,蛋白质是生命物质。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举例:粮食、肉、乳、蛋、豆制品、蔬菜、花生„„ B.糖类组: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一般来说,人体所需要的能量70%以上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糖类常常占80%以上,其中主要是淀粉。糖类也是细胞的组成部分,例如细胞核中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糖和脱氧核糖。

淀粉也是糖类。

我们吃的粮食,如米、麦、玉米、高粱、甘薯等,其主要成分都是淀粉。 C.脂肪组:

脂肪俗称油脂。按来源可分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两大类。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含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脂肪是由碳、氢、氧元素所组成的一种很重要的化合物。有的脂肪中还含有磷和氮元素,是机体细胞建成、转化和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

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量,其提供的热量较相同质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糖类)多一倍。此外,脂肪还提供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可分为饱和、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三大类。 脂肪在人体营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人体所需总能量的1000^40%是由脂肪所提供的。

富含脂肪的食物有植物油、动物油、肥肉„„ D.维生素组:

维生素也称维他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是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

机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它是人体六大营养要素(糖、脂肪、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和水)之一,大多数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仅少数可在人体内合成或由肠道细菌产生。

人体每日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甚微,但如果缺乏,则可引起一类特殊的疾病,称为“维生素缺乏症”。因为维生素跟酶类一起参与肌体的新陈代谢,能使肌体的机能得到有效的调节。

各种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E.矿物质组:

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人体其实是由各种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的。其中很多矿物质元素为酶的必需组分,可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如维持渗透压、氧气转运、肌肉收缩、神经系统完整性),也是身体组织和骨骼生长及维持所必需的。有些矿物质(如钙、磷、钠、镁、硫、氯化物)含量较大,有些则仅含微量。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钻、铜、氟、碘、铁、锌、铬、硒、锰、钥。大多数矿物质(锌除外)都广泛分布于各种食品中,可以在平衡和多样化的膳食中得到充分补充。

食盐、各种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F.水组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成年人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6000^7000,少年儿童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8000。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不能离开水。例如:营养成分经过消化后分解成的各种物质,都需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吸收;绝大部分废物都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排出体外。水一方面不断地随着食物和饮料进人人体,一方面又不断地随着废物排出体外,身体里的水常常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各种生理活动就会发生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2、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

(1)引导:通过探讨交流我们已经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拿出我们上节课调查食物时填写的卡片,将每种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补充记录在卡片上(卡片的背面或者食物名称的旁边);然后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将食物再次分类,并作好记录。

(2)小组活动:先做补充记录,再重新分类并做好统计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 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 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 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含有丰富矿物质的食物

(3)展示交流(投影仪展示小组统计表)。

(4)小结:我们吃的食物中,有的一种食物可能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

没有一种食物会具有所有的营养,因此我们应该均衡膳食。

3、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过渡: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亲自来找一找这些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那就更有趣了。教科书中设计了两个简单的实验,教我们检验脂肪和糖类;还告诉了我们寻找食物中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方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亲自动手做一做吧!

(2)分组活动

注意:检验糖类,滴碘酒时,要离开食物一段距离,然后滴一滴或几滴;检验脂肪实验时,不要弄在检验纸以外,以免污染衣服、书包、桌子等;看食物包装袋上的标签时,应仔细找找不同食物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

(3)汇报交流 三、小结

1、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课外继续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制成一份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 【板书设计】

2、食物中的营养 蛋白质 人体的主要成分 脂 肪

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 类 维生素

矿物质调节身体机能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集体的研讨,形成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理解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通过对均衡膳食的分析与研究,感受到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理解并研究如何才能均衡膳食。 【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配搭膳食营养,建立健康生活意识。 【教学准备】

为每位学生准备:均衡膳食食物搭配记录表(参照教科书第48页)。 教师准备:均衡膳食宝塔资料、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板书课题)怎样搭配膳食才能获取均衡的营养呢?

二、探究过程: 1、营养均衡的标准

(1)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上的均衡膳食“宝塔”图,它可以为我们选择食物、获取均衡营养提供参考。

(2)小组阅读探讨:“宝塔” 中为我们提供能量的是哪类食物?支持我们生长发育的是哪类食物?能使我们保持健康的是哪类食物?“宝塔”中不同种类食物食用量的多少,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3)全班交流

3、营养要均衡

各小组代表交流发言,相互补充

师小结:均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谷类:含淀粉质,少量维生素B及植物性蛋白质;全麦食物含纤维素。供应热能,补充消耗,保持体温。作为主食,自然总摄取量远高于其它类食物。

蔬菜、水果类:含丰富维生素A和C,各种矿物质及纤维素。增强抵抗能力,保持细胞健康,防止便秘。宜多吃。

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含丰富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脂肪;肉类中的铁质含量特别丰富。可助长发育,维持新陈代谢。宜适量摄取量。

奶类及奶制品类、豆类及豆制品类: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等,奶类钙质含量特别丰富。有助于牙齿及骨骼健康。应适量摄取。

油脂类:提供人体生理运行及活动所需热能,在一定限度内对身体有利,但摄取过多有害。故应尽量避免多食。

2、搭配膳食营养 (1)小组活动

将我们“一天中的食物”记录(卡片)按照宝塔各层食物的分类进行摆放,与均衡膳食“宝塔”图对照,看看我们的食物搭配与食物均衡膳食“宝塔”有什么不同?我们需要做出哪些改进?

将改进后的食物搭配记录下来,完成下表。

一天的食物

(2)展示交流

投影仪展示各组改进后“一天的食物”记录表,全班交流再改进。 (3)探讨膳食搭配

过渡:为了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长期营养均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膳食搭配原则?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更多的条件,比如,这几天手指脱皮了,是否要增加相关的维生素;这几天运动量比较大,是否要考虑增加富含糖类的食物„„在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我的膳食营养原则”。

参考示例

我的膳食营养原则 1. 荤素搭配。 2. 粗细粮搭配。

3. 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4. 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 5. 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6. 喝一些水; „„

三、课外延伸

请按自己的食谱进行实践,我们将评出“美食大师”。 【板书设计】

3 营养要均衡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学目标】

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

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比较活动。 【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与熟的不同。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教学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切开的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两小块生鸡肉(或猪肉),酒精灯、支架、石棉网、水、烧杯、镊子。

演示实物:大米、黄豆、苹果、葡萄、黄瓜、豆角、土豆、草莓、鸡肉、猪肉、鳝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食物该怎样合理食用呢?就让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探讨吧!

二、探究过程

1、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出示一些食物的实物:说说哪些可以生吃?哪些要熟吃? (2)揭示题目。

(3)举例说说生食和熟食。

(4)小结:有些食物经过烹饪后对我们的健康有利,而有的食物生吃更富有营养。

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1)教师提供切开的生、熟马铃薯,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的变化。 从生到熟,食物发生了变化。食物烧熟了,与生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A. 看看马铃薯的颜色变化 B. 摸摸马铃薯的软硬异同 C. 尝尝马铃薯的味道

(2)汇报:马铃薯的营养会变化吗?

(3)讨论: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熟的马铃薯和生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但熟的马铃薯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3、观察比较生、熟鸡(猪)肉 (1)观察生鸡(猪)肉

颜色、气味、用镊子夹住撕扯„„

(2)预测:鸡(猪)肉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 (3)分组实验:用清水加热鸡(猪)肉 A.操作指导:

放在水中煮。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装置,练习使用酒精灯。(将石棉网

1

放在支架上部—烧杯里倒入3水,置于支架的石棉网上—打开酒精灯灯帽—点燃

酒精灯—置于支架下部—用外焰加热—使用完毕,用灯帽灭火)

B.实验要求: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和记录。 C.分组实验,教师巡回随机指导

(4)汇报:将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语言描述出来。

(5)讨论:烧熟的鸡肉与生的鸡肉有什么不同?生的鸡肉为什么不适合直接食用?

三、小结:

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熟的食物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但是食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营养会

有一些损失。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5、面包发霉了

【教学目标】

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霉菌的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发展对事物的好奇心。 在对霉菌生长的实验活动中,锻炼长周期实验观察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

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

【教学难点】

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

放大镜,载玻片,有条件的学校准备显微镜;

发霉的面包(装在密封好的口袋中),干面包四小块、滴管、水、塑料袋、实验记录单(参见教科书第53页)。

一、引入

我们可能注意到食物在保存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与哪些条件有关呢?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发霉的面包

(1)分组观察老师提供的面包,说说你的发现?

面包发霉了!(揭示课题)

(2)怎样才能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样子?用放大镜把面包发生的变化记录

下来。

学生讨论,小组尝试。师引导学生用牙签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载玻片,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有条件的话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指导——一提(提镜筒) 二转(转换器)三调光 四载(标本置载物台) 五降(降镜筒)六反向(升镜筒)

(3)汇报交流:投影仪展示各组记录单,学生代表用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样子。

2、面包发霉的条件

(1)讨论:面包上怎么会长出霉菌?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观察活动中得到的哪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分析?还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探讨,作出推测

(3)全班交流:霉菌长在面包上,而离面包最近的塑料袋上并没有霉菌生长,这可能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面包提供养分;面包如果是放在了温暖的地方发的霉,这说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高低有关;发霉的面包还是软软的,有一些水分,这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水分„„

3、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1)过渡:刚才的讨论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各组根据老师为你们提供的材料,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你能设计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水的多少有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还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2)选择实验条件

拿出材料袋的四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这是一组对比实验,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点儿霉菌,目的是为了创设在四块面包上都有霉菌这样一个相同的条件。)

第一组: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探究霉菌的生长和水分多少的关系)

第二组:在第三块和第四块面包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面包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第四块面包放在温度较

高的地方。(创设不同的温度条件,以观察霉菌的生长速度。)

也可以自主选择,例如空气、光照„„条件对霉菌生长速度的影响

(3)分组准备对比实验

这组的两块面包中,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写下我们的推测: 每天观察记录一次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检验我们的推测。

4、后续观察活动

根据你的实验方法,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下一次上课时带上你的观察研究成果。

【下一课时进行的时间可根据实验进展情况灵活安排】

【板书设计】

5 面包发霉了

空气

光照

„„

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观察不同食物减慢变质速度的方法,对观察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重点】

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新鲜的小鱼和腐败的小鱼(也可以是其他食品),记录单,镊子、一次性橡胶或塑料手套。

教师准备:有关食物储存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家里的食品柜里和抽屉里常常放着一些食物,怎样能够使食物长时间保存而又不变质呢?面包发霉的实验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发呢?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变质的食物

(1)小组各一份新鲜的小鱼干和干面条。

讨论: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小组观察活动,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小鱼干和干面条的信息?

(2)小组各一份腐败的小鱼和发馊的潮面。

A.讨论:这条小鱼已经腐败了,可能带有很多细菌,我们怎么来观察这些腐败的物品?

指导学生观察方法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腐败的物品。

2.观察完毕要用肥皂洗手。

3.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B.小组观察活动,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请记录下来。

观察比较新鲜的小鱼干和腐败的小鱼、干面条和发馊的面条,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汇报交流

讨论:腐败的小鱼、发馊的面条与发霉的面包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它们的变质过程非常相近,都需要温度、水分、养料等条件。)

2、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1)我们已经知道引起食物变质需要有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如果要储存一条新鲜的小鱼,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并说说运用这种方法储存食物的理由。

(2)阅读55页小资料。

出示图片和食品罐头等实物,说说为什么可以用这种方法能储存食物?

(3)你还知道哪些储存食物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减慢食物变质速度?

(4)讨论: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储存食物?

(5)小结:

各种储存方法都是在避免或者减缓形成微生物生长的适宜环境,以此来延长食物的保鲜时间。

三、后续活动

课后收集一些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思考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储存食物?

【板书设计】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冷冻法

曝晒法

腌制法

储存食物的方法 密封包装法

真空包装法

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教学目标】

根据食品的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

在观察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促进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了解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加强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上的信息。

【教学难点】

会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配料,正确选择合适的食品。

【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食品包装袋若干。

为每位学生准备: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记录单。

教师准备:不同类型的食品包装袋,可以考虑透明与不透明的、不同材质的、透气与不透气的、奶粉袋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无论是营养的搭配,还是食物的保存,都需要了解食物的相关信息,从哪里能够得到这些信息呢?(揭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1、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

(1)观察活动:仔细观察包装袋上的介绍,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小组观察、交流、汇报。

(2)讨论:

A.食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包装呢?

需要避光的食物,包装一般是不透明的;怕磕碰的食物,包装大多比较硬实;肉制食品多为真空包装„„

B.我们从食品包装袋上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食品的名称、配料、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要求、食用方法、生产厂家„„

C.一般的包装袋上有哪几类信息呢?

食品的配料、营养成分、保质期和保存方式„„

2、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

投影仪出示一份牛奶饼干的配料表。

(1)看看食品的配料,你有什么想法?(一种食品包含着丰富的营养成分)

(2)找出表中你熟悉的配料名称,想想它们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找出表中你不熟悉的配料名称,调查它们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

(4)从食品包装上了解到的这些信息,对我们选择食品有什么意义?(了解食物的配料是为了有目的地选择食物。)

3、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

(1)列表记录几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A.小组活动

记录四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填写《几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记录表。

B.汇报交流

小组代表交流发言,展示记录表,相互补充完善。

(2)观察保质期最短和最长的两种食品

A.比较两种食品的特点,看看是不是根据食品的特点来确定保质期长短的。

B.比较两种食品的包装和保存方法,看看不同的包装方法和保存方法是否也在影响保质期的长短。

C. 比较两种食品的用料,看看是否有影响保质期的因素。

D. 如果是同一种食品,想想是什么原因让保质期有差别呢?

(3)小结

食品的生产日期有早有晚,食品的保质期有长有短,因而导致食品的新鲜程

度不一样;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种食品,由于包装方式、配料的不同,保质期也会存在差异。

当我们通过阅读食品包装,了解食品的原料组成、营养成分、保存方法、保质期后,我们的饮食就不再是盲目的,包装上的信息为我们科学均衡营养提供了帮助。

三、课后拓展

阅读课后《资料库》,进一步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注意在以后的生活中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成长。

【板书设计】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食品的名称

食物配料

营养成分

生产日期

保质期

储存方法

食用方法

生产厂家

„„

第四单元 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学目标: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和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

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探究过程

1、开个石头展览会

师: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观察“我的岩石”

师:你们的岩石真有特色,我也带了一些岩石,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的吗? 师:你们准备怎样观察?

生:用眼睛看形状、颜色、花纹;手摸的感觉;用鼻子闻气味;„„

教师引导并板书:

(1)用眼睛可以观察岩石的什么?

(颜色、形状、条纹或花纹、斑点、大小等)

(2)用手怎样观察?(摸)摸可以感觉到岩石的什么?(光滑粗糙程度) (掂)可以掂一掂它是轻还是重。(轻重)

(指甲划)看划痕是怎样的

(3)用鼻子闻气味?怎么闻?(靠近点、磨擦、轻轻敲打后再闻„„) 小结:讨论了那么长时间,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讨论的内容(重复观察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完善、提高观察岩石的方法,学生明确观察岩石哪些方面的特征。)

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

(1)师:在观察岩石的同时,我们还要做什么?(生:记录)

师:我们应该一边观察一边记录,我要看看哪位同学观察的多,记录也多!

(2)教师巡视指导

(3)大约十分钟后,让材料员整理观察工具和岩石标本,组长指挥小组内部交流观察发现。

4、“我的岩石”观察描述

师:谁先来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

学生汇报

(要求按:我是用什么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的?我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

师:你们知道他观察的是哪块岩石吗?

学生根据他的描述,识别、寻找出相应的岩石。并对他的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进行补充或质疑。

三、给岩石分类

1、指导分类方法。

师:你们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又将按照怎样的标准分呢?

生:按颜色、形状、光滑不光滑„„

2、给岩石分类。

第一单元 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1.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2.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2、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

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 导线 电池

不同实物图展示:

3、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板书设计:

3、简单电路

电池 导线 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4、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

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教学准备】

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板书: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建议:教师可准备多个好的和坏了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

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学习,排除连接方法上的问题。

2、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 (说明:这是发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尽

可能多地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记录。)

三、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一般有下面几种方法:

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

②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2、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检测器做法:把上节课连接过的简单电路中的小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另外再连上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

3、做好电路检测器后,试试灵不灵。

4、根据教材10面的插图讲解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小灯泡、导线)的方法。(把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元件连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导线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是畅通的、没有故障的,否则就证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不畅通、有故障。)

5、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

(2)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采用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

6、制定检测计划。提醒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要边检查边做记录;最后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7、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要让学生再试一次,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分组汇报。

8、强调安全事项。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9、拓展:还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

5、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

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

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要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作。)

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

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

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我们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板书设计:

5、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 导电性

绝缘体

安全用电

6、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教学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教学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只手电筒和相应的干电池,软木块(橡皮)一块、图钉两个、曲别针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一个、电池一节,导线若干,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

【教学过程】

一、观察手电筒:

1、观察组成手电筒的各种材料。

讨论:在这些材料中,有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

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

思考:电池和小灯泡是怎样安装的?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怎样的?试着标出电流的路径。

3、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的。(教科书提供了一张手电筒内部构造的电路图,图中表示的是电路断开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手电筒的电路是通的,图上的开关该怎样表示?画一画电流是如何从电池的一端通过开关和小灯泡回到电池另一端的。)

二、做个小开关:

1、给每一组一个断开的电路,讨论怎样设计一个开关。

重点讨论:用什么材料来做,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2、利用身边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3、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活动目的:用一个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与灭。)

4、如果要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亮起一盏黄灯的话,应该怎么办?(方法: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电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电路,用一个开关控制三个电路。)

5、交流汇报:

(1)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

(2)解决了哪些问题?

(3)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4)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

(5)自己设计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区别?

三、延伸与拓展:

1、介绍几种不同的开关,如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2、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家里用电器的开关是什么样的,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

板书设计:

6 、做个小开关

开关 连接或断开电路

导体 绝缘体

做个小开关

控制红绿灯

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教学目标】

1、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勇于挑战、缤密推断的态度。2、乐于交流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教学难点】能运用串联和并联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电路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一个电路检测器、两个四个接线头的盒子(其中一个只有一组通路,另一个有三组通路)、实验记录单;一节电池(配电池盒)、一个小灯泡(带灯座)、导线几根。

【教学过程】

一、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活动一:关于第一个接线盒的研究

1、发给每组一个接线盒,观察接线盒外面的四个接线头及对应的数字标号

2、打开盒盖,看到1号和3号接线头在盒子的里面是用导线连接在一起的。

3、盖上盒盖,讨论:如何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出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断路?

4、用电路检测器实际检测,看看检测结果是不是和前面观察到的一样。 活动二:检测、推测第二个接线盒内导线的连接情况

1、发给每组另外一个接线盒,说明盒子上面的四个接线头在盒子里面是有导线连接的。不打开盒子,直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验,能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吗?

2、学生先讨论检测顺序,然后再开始检验,并把检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检验完后,根据检验结果推测接线盒内的连接情况,把推测结果画在记录纸上(教材17面)。

4、各小组汇报推测结果,并讨论哪种推测是合理的。

5、打开接线盒,让学生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样连接的。

二、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活动一: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每组两节电池、两个电池盒、一个小灯泡、一个灯座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两种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串联和并联: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活动二:小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学生两个小灯泡、两个小灯座、一节电池、一个电池盒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都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连接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

(说明:“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这一活动,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让学生直接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按照教科书上的电路连接方式连接电路,重点放在让学生观察两种连接方法有什么不同,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上。这样做更有利于让学生发现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本质不同。)

三、拓展活动:看谁的设计最有特色

提供学生若干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设计电路,比一比谁的设计最有特色、最实用。

板书设计: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通路 断路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电路检测器)

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

1、油菜花开了

【教学目标】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

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 观察:

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

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五、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2、 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目标】

1、根据提示完成花的专题研究,能区分花的相同和不同,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

2、以报告会的形式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形成自觉珍爱生命、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花的专题研究。

【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学准备】

演示:

分组: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顾: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

问题:其他的花和油菜花一样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花。 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花

二、探究过程

1、花的专题观察。

(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

(2)交流:准备研究的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

(3)供参考的研究专题:

校园里花的种类;各种花的花瓣数量;各种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蕊;统计花的颜色;花的香臭等。

(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

(5)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

(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

2、“花的观察”报告会。

(1)分组汇报。

(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

(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1)观察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说说他们在构造上由哪些不同?

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马蹄莲),有的少雄蕊或雌蕊。

(2)阅读课文,了解不完全花与完全花、雌花与雄花、单性花与两性花。

(3)判断:观察南瓜的两种花有什么不同,分别属于哪一类?观察其他的花,判断属于哪一类?

(4)推测:南瓜的雄花和雌花会怎样变化呢?

4、交流与小结

(1)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

(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

三、质疑拓展

还有哪些关于花的问题?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观察更多的花

五、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花

不完全花与完全花 单性花与两性花

3、花、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发展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能力。

2、按一定顺序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结构进行专题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教学难点】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教学准备】

演示: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

分组: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物会开花、结果。开花与结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

(出示: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1)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观察雄蕊和雌蕊呢?放大镜。

(2)教师在展示台上演示观察过程,学生归纳研究方法。

a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

b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

c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

d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

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

(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

(4)全班交流汇报。

(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课件。

(6)指导阅读课文P28: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提问: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花粉?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1)发放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的果实并按生长变化的顺序排列。

(2)小心剥开一个快要成熟的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是怎样排列的?数数果荚里有多少粒种子?

(3)全班交流汇报。比较各组的数据与发现。

三、总结拓展

雄蕊和雌蕊的结构。

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植物还有哪些传播花粉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花、果实和种子

雄蕊(花丝和花药) 雌蕊(子房、花柱和柱头)

受精 结果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学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演示:椰果,水槽

分组:油菜、鬼针草、蒲公英、番茄的果实和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忆: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你发现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种子怎样传播出去的?

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分组观察) (1)观察成熟的油菜果荚。外壳有什么特点?

(2)轻捏油菜果荚,你发现了什么?与凤仙花比较,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

(3)油菜种子的结构特点:质量轻。 (4)油菜果荚的结构特点:干裂。 2、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1)鬼针草种子的传播。回忆:上山时裤脚经常会粘上什么?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番茄种子的传播。

a发放番茄观察。 b推测传播方法。 c讨论交流。 d类似的植物。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a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b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 c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d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 e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

f还有哪些植物果实和种子的散播方式和蒲公英相似? (4)教师演示:在水中漂浮的椰果。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4、阅读教材。 三、总结。

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四、质疑讨论。

种子成熟后,不散播到远处,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5、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测:种皮、胚

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五、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种皮 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 ↓ 根 茎和叶 养分

6、 动物的卵

【教学目标】

1、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2、观察青蛙卵孵化的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构造。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各种动物的卵,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放在透明水槽内的青蛙卵和水草。

分组:一个新鲜鸡蛋和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鲫鱼卵,蚕卵,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 出示各种动物的卵。板书课题:动物的卵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卵

(1)出示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小组观察鸡蛋、鲫鱼卵、蚕卵: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3)观察鸡蛋外形: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外壳:你有什么发现? 表面很粗糙;外壳有很多小孔;壳很脆容易破。 这些小孔有什么用?透气。 (4)观察鸡蛋的内部 观察:

打在盘中的鸡蛋:蛋清﹙蛋白﹚、蛋黄、胚﹙蛋黄上的小白点﹚、壳。

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

汇报:鸡蛋里面有一头是空的;蛋壳上有膜。指出蛋白、蛋黄、气室。 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蛋白供给养料和水分;蛋黄提供营养;胚能发育成小鸡;气室提供氧气;蛋壳有保护作用。

2、青蛙卵的孵化观察指导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 (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透明水槽。水草。 3、小鸡的孵化

(1)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2)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等。 (3)小鸡孵化的时间:大约3个星期。 三、小结

像青蛙、鸡、蚕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发放青蛙卵 五、板书设计

动物的卵

蛋白、蛋黄、气室、胚、壳、膜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

时间:大约3个星期。

7、动物的繁殖活动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 【教学准备】

演示: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 分组:记录纸,纯牛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回顾:卵的构造。卵生动物。 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自读教材P37,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 (2)交流。

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

(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 (4)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 胎生与胎生动物。

自读教材P38,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 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 观察纯牛奶。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 (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1) 列表(小组活动)。动物名称,繁殖方式。 (2) 汇报交流。

(3) 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 (4)了解克隆技术。阅读P39—40资料库。 三、小结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四、质疑与讨论

(1)教师质疑: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哪一种后代的成活率高?为什么? (2)学生质疑。 (3)讨论。 五、板书设计

7、动物的繁殖活动

﹙产卵孵化﹚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哺乳

植物繁殖--﹙受精﹚--动物繁殖

克隆技术

第三单元 食 物 1、一天的食物

【教学目标】

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

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每人20张) 教师准备:食物分类记录单(每组1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从调查 “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 (板书:一天的食物)

二、探究过程

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 学生汇报。

(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

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

(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注意: 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要求: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人20张,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区分)。

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 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谈话: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我们每天要吃很多种食物) 2、给食物分类

把小组内的记录卡片混合,看看可以分成几类食物,分别是什么。 要求:

(1)把认为是同一类食物的卡片摆成一竖行贴在展板上。

(2)在这竖行的排头位置,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写上这一竖行食物的类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配合学生在黑板上贴纸条) 对于这样的分类,你们认同吗?(配合学生调整黑板上的卡片) (3) 你们还有怎么划分类别的方法?(展示不同分类方法的贴板) 按喜欢吃的分类; 按味道分类; 按生活习惯分类; 按食物结构分类; 按食物来源分类; „„

讲解食物可以分成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以及分类标准。整理卡片把动物类和植物类食物分别贴在贴板的两侧。

对照贴板数一数自己吃的食物是动物类食物多还是植物类食物多。 (4)举例说说荤食、素食还可以分为哪几种? 三、小结

在对一天中食物的统计中会发现,我们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很丰富的,这里面有着不同类别的食物,摄取种类丰富的食物是我们人类进食的特点。当我们吃下这样丰富的食物后,食物会给我们提供些什么营养呢?同学们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解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1 一天的食物

早餐: 午餐: 晚餐:

其他:

植物类: 动物类: 主食: 副食:

2、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

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上节课使用的“一天的食物”记录卡。 教师准备: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分类等相关资料。 脂肪的辨别实验器材:食用油、肥肉、棉签、白纸。

淀粉的辨别实验器材:淀粉、水、碘酒、滴管、小碗、含有淀粉的食物(馒头、米饭等)。

食物包装盒上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身体成长、发育都需要哪些营养?我们能从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获得什么呢? 二、探究过程:

1、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1)讲述: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下面我们

分组探讨一下,每一小组选定一种来进行具体研究。

(2)分小组探讨交流(可根据生活经验知识谈谈,也可阅读课本介绍了解,还可通过查阅资料解释;交流时做好记录,选定一人代表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

(3)汇报交流 A.蛋白质组: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它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材料,用于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组织更新、损伤组织修补,以及各种生理功能的需要。生命的产生、存在与消亡,无一不与蛋白质有关。所以说,蛋白质是生命物质。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举例:粮食、肉、乳、蛋、豆制品、蔬菜、花生„„ B.糖类组: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一般来说,人体所需要的能量70%以上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糖类常常占80%以上,其中主要是淀粉。糖类也是细胞的组成部分,例如细胞核中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糖和脱氧核糖。

淀粉也是糖类。

我们吃的粮食,如米、麦、玉米、高粱、甘薯等,其主要成分都是淀粉。 C.脂肪组:

脂肪俗称油脂。按来源可分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两大类。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含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脂肪是由碳、氢、氧元素所组成的一种很重要的化合物。有的脂肪中还含有磷和氮元素,是机体细胞建成、转化和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

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量,其提供的热量较相同质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糖类)多一倍。此外,脂肪还提供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可分为饱和、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三大类。 脂肪在人体营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人体所需总能量的1000^40%是由脂肪所提供的。

富含脂肪的食物有植物油、动物油、肥肉„„ D.维生素组:

维生素也称维他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是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

机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它是人体六大营养要素(糖、脂肪、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和水)之一,大多数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仅少数可在人体内合成或由肠道细菌产生。

人体每日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甚微,但如果缺乏,则可引起一类特殊的疾病,称为“维生素缺乏症”。因为维生素跟酶类一起参与肌体的新陈代谢,能使肌体的机能得到有效的调节。

各种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E.矿物质组:

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人体其实是由各种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的。其中很多矿物质元素为酶的必需组分,可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如维持渗透压、氧气转运、肌肉收缩、神经系统完整性),也是身体组织和骨骼生长及维持所必需的。有些矿物质(如钙、磷、钠、镁、硫、氯化物)含量较大,有些则仅含微量。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钻、铜、氟、碘、铁、锌、铬、硒、锰、钥。大多数矿物质(锌除外)都广泛分布于各种食品中,可以在平衡和多样化的膳食中得到充分补充。

食盐、各种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F.水组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成年人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6000^7000,少年儿童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8000。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不能离开水。例如:营养成分经过消化后分解成的各种物质,都需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吸收;绝大部分废物都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排出体外。水一方面不断地随着食物和饮料进人人体,一方面又不断地随着废物排出体外,身体里的水常常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各种生理活动就会发生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2、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

(1)引导:通过探讨交流我们已经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拿出我们上节课调查食物时填写的卡片,将每种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补充记录在卡片上(卡片的背面或者食物名称的旁边);然后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将食物再次分类,并作好记录。

(2)小组活动:先做补充记录,再重新分类并做好统计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 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 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 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含有丰富矿物质的食物

(3)展示交流(投影仪展示小组统计表)。

(4)小结:我们吃的食物中,有的一种食物可能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

没有一种食物会具有所有的营养,因此我们应该均衡膳食。

3、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过渡: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亲自来找一找这些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那就更有趣了。教科书中设计了两个简单的实验,教我们检验脂肪和糖类;还告诉了我们寻找食物中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方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亲自动手做一做吧!

(2)分组活动

注意:检验糖类,滴碘酒时,要离开食物一段距离,然后滴一滴或几滴;检验脂肪实验时,不要弄在检验纸以外,以免污染衣服、书包、桌子等;看食物包装袋上的标签时,应仔细找找不同食物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

(3)汇报交流 三、小结

1、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课外继续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制成一份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 【板书设计】

2、食物中的营养 蛋白质 人体的主要成分 脂 肪

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 类 维生素

矿物质调节身体机能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集体的研讨,形成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理解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通过对均衡膳食的分析与研究,感受到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理解并研究如何才能均衡膳食。 【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配搭膳食营养,建立健康生活意识。 【教学准备】

为每位学生准备:均衡膳食食物搭配记录表(参照教科书第48页)。 教师准备:均衡膳食宝塔资料、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板书课题)怎样搭配膳食才能获取均衡的营养呢?

二、探究过程: 1、营养均衡的标准

(1)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上的均衡膳食“宝塔”图,它可以为我们选择食物、获取均衡营养提供参考。

(2)小组阅读探讨:“宝塔” 中为我们提供能量的是哪类食物?支持我们生长发育的是哪类食物?能使我们保持健康的是哪类食物?“宝塔”中不同种类食物食用量的多少,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3)全班交流

3、营养要均衡

各小组代表交流发言,相互补充

师小结:均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谷类:含淀粉质,少量维生素B及植物性蛋白质;全麦食物含纤维素。供应热能,补充消耗,保持体温。作为主食,自然总摄取量远高于其它类食物。

蔬菜、水果类:含丰富维生素A和C,各种矿物质及纤维素。增强抵抗能力,保持细胞健康,防止便秘。宜多吃。

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含丰富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脂肪;肉类中的铁质含量特别丰富。可助长发育,维持新陈代谢。宜适量摄取量。

奶类及奶制品类、豆类及豆制品类: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等,奶类钙质含量特别丰富。有助于牙齿及骨骼健康。应适量摄取。

油脂类:提供人体生理运行及活动所需热能,在一定限度内对身体有利,但摄取过多有害。故应尽量避免多食。

2、搭配膳食营养 (1)小组活动

将我们“一天中的食物”记录(卡片)按照宝塔各层食物的分类进行摆放,与均衡膳食“宝塔”图对照,看看我们的食物搭配与食物均衡膳食“宝塔”有什么不同?我们需要做出哪些改进?

将改进后的食物搭配记录下来,完成下表。

一天的食物

(2)展示交流

投影仪展示各组改进后“一天的食物”记录表,全班交流再改进。 (3)探讨膳食搭配

过渡:为了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长期营养均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膳食搭配原则?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更多的条件,比如,这几天手指脱皮了,是否要增加相关的维生素;这几天运动量比较大,是否要考虑增加富含糖类的食物„„在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我的膳食营养原则”。

参考示例

我的膳食营养原则 1. 荤素搭配。 2. 粗细粮搭配。

3. 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4. 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 5. 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6. 喝一些水; „„

三、课外延伸

请按自己的食谱进行实践,我们将评出“美食大师”。 【板书设计】

3 营养要均衡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学目标】

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

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比较活动。 【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与熟的不同。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教学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切开的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两小块生鸡肉(或猪肉),酒精灯、支架、石棉网、水、烧杯、镊子。

演示实物:大米、黄豆、苹果、葡萄、黄瓜、豆角、土豆、草莓、鸡肉、猪肉、鳝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食物该怎样合理食用呢?就让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探讨吧!

二、探究过程

1、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出示一些食物的实物:说说哪些可以生吃?哪些要熟吃? (2)揭示题目。

(3)举例说说生食和熟食。

(4)小结:有些食物经过烹饪后对我们的健康有利,而有的食物生吃更富有营养。

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1)教师提供切开的生、熟马铃薯,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的变化。 从生到熟,食物发生了变化。食物烧熟了,与生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A. 看看马铃薯的颜色变化 B. 摸摸马铃薯的软硬异同 C. 尝尝马铃薯的味道

(2)汇报:马铃薯的营养会变化吗?

(3)讨论: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熟的马铃薯和生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但熟的马铃薯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3、观察比较生、熟鸡(猪)肉 (1)观察生鸡(猪)肉

颜色、气味、用镊子夹住撕扯„„

(2)预测:鸡(猪)肉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 (3)分组实验:用清水加热鸡(猪)肉 A.操作指导:

放在水中煮。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装置,练习使用酒精灯。(将石棉网

1

放在支架上部—烧杯里倒入3水,置于支架的石棉网上—打开酒精灯灯帽—点燃

酒精灯—置于支架下部—用外焰加热—使用完毕,用灯帽灭火)

B.实验要求: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和记录。 C.分组实验,教师巡回随机指导

(4)汇报:将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语言描述出来。

(5)讨论:烧熟的鸡肉与生的鸡肉有什么不同?生的鸡肉为什么不适合直接食用?

三、小结:

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熟的食物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但是食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营养会

有一些损失。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5、面包发霉了

【教学目标】

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霉菌的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发展对事物的好奇心。 在对霉菌生长的实验活动中,锻炼长周期实验观察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

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

【教学难点】

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

放大镜,载玻片,有条件的学校准备显微镜;

发霉的面包(装在密封好的口袋中),干面包四小块、滴管、水、塑料袋、实验记录单(参见教科书第53页)。

一、引入

我们可能注意到食物在保存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与哪些条件有关呢?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发霉的面包

(1)分组观察老师提供的面包,说说你的发现?

面包发霉了!(揭示课题)

(2)怎样才能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样子?用放大镜把面包发生的变化记录

下来。

学生讨论,小组尝试。师引导学生用牙签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载玻片,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有条件的话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指导——一提(提镜筒) 二转(转换器)三调光 四载(标本置载物台) 五降(降镜筒)六反向(升镜筒)

(3)汇报交流:投影仪展示各组记录单,学生代表用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样子。

2、面包发霉的条件

(1)讨论:面包上怎么会长出霉菌?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观察活动中得到的哪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分析?还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探讨,作出推测

(3)全班交流:霉菌长在面包上,而离面包最近的塑料袋上并没有霉菌生长,这可能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面包提供养分;面包如果是放在了温暖的地方发的霉,这说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高低有关;发霉的面包还是软软的,有一些水分,这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水分„„

3、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1)过渡:刚才的讨论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各组根据老师为你们提供的材料,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你能设计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水的多少有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还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2)选择实验条件

拿出材料袋的四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这是一组对比实验,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点儿霉菌,目的是为了创设在四块面包上都有霉菌这样一个相同的条件。)

第一组: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探究霉菌的生长和水分多少的关系)

第二组:在第三块和第四块面包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面包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第四块面包放在温度较

高的地方。(创设不同的温度条件,以观察霉菌的生长速度。)

也可以自主选择,例如空气、光照„„条件对霉菌生长速度的影响

(3)分组准备对比实验

这组的两块面包中,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写下我们的推测: 每天观察记录一次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检验我们的推测。

4、后续观察活动

根据你的实验方法,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下一次上课时带上你的观察研究成果。

【下一课时进行的时间可根据实验进展情况灵活安排】

【板书设计】

5 面包发霉了

空气

光照

„„

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观察不同食物减慢变质速度的方法,对观察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重点】

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新鲜的小鱼和腐败的小鱼(也可以是其他食品),记录单,镊子、一次性橡胶或塑料手套。

教师准备:有关食物储存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家里的食品柜里和抽屉里常常放着一些食物,怎样能够使食物长时间保存而又不变质呢?面包发霉的实验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发呢?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变质的食物

(1)小组各一份新鲜的小鱼干和干面条。

讨论: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小组观察活动,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小鱼干和干面条的信息?

(2)小组各一份腐败的小鱼和发馊的潮面。

A.讨论:这条小鱼已经腐败了,可能带有很多细菌,我们怎么来观察这些腐败的物品?

指导学生观察方法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腐败的物品。

2.观察完毕要用肥皂洗手。

3.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B.小组观察活动,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请记录下来。

观察比较新鲜的小鱼干和腐败的小鱼、干面条和发馊的面条,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汇报交流

讨论:腐败的小鱼、发馊的面条与发霉的面包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它们的变质过程非常相近,都需要温度、水分、养料等条件。)

2、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1)我们已经知道引起食物变质需要有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如果要储存一条新鲜的小鱼,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并说说运用这种方法储存食物的理由。

(2)阅读55页小资料。

出示图片和食品罐头等实物,说说为什么可以用这种方法能储存食物?

(3)你还知道哪些储存食物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减慢食物变质速度?

(4)讨论: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储存食物?

(5)小结:

各种储存方法都是在避免或者减缓形成微生物生长的适宜环境,以此来延长食物的保鲜时间。

三、后续活动

课后收集一些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思考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储存食物?

【板书设计】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冷冻法

曝晒法

腌制法

储存食物的方法 密封包装法

真空包装法

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教学目标】

根据食品的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

在观察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促进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了解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加强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上的信息。

【教学难点】

会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配料,正确选择合适的食品。

【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食品包装袋若干。

为每位学生准备: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记录单。

教师准备:不同类型的食品包装袋,可以考虑透明与不透明的、不同材质的、透气与不透气的、奶粉袋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无论是营养的搭配,还是食物的保存,都需要了解食物的相关信息,从哪里能够得到这些信息呢?(揭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1、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

(1)观察活动:仔细观察包装袋上的介绍,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小组观察、交流、汇报。

(2)讨论:

A.食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包装呢?

需要避光的食物,包装一般是不透明的;怕磕碰的食物,包装大多比较硬实;肉制食品多为真空包装„„

B.我们从食品包装袋上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食品的名称、配料、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要求、食用方法、生产厂家„„

C.一般的包装袋上有哪几类信息呢?

食品的配料、营养成分、保质期和保存方式„„

2、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

投影仪出示一份牛奶饼干的配料表。

(1)看看食品的配料,你有什么想法?(一种食品包含着丰富的营养成分)

(2)找出表中你熟悉的配料名称,想想它们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找出表中你不熟悉的配料名称,调查它们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

(4)从食品包装上了解到的这些信息,对我们选择食品有什么意义?(了解食物的配料是为了有目的地选择食物。)

3、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

(1)列表记录几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A.小组活动

记录四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填写《几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记录表。

B.汇报交流

小组代表交流发言,展示记录表,相互补充完善。

(2)观察保质期最短和最长的两种食品

A.比较两种食品的特点,看看是不是根据食品的特点来确定保质期长短的。

B.比较两种食品的包装和保存方法,看看不同的包装方法和保存方法是否也在影响保质期的长短。

C. 比较两种食品的用料,看看是否有影响保质期的因素。

D. 如果是同一种食品,想想是什么原因让保质期有差别呢?

(3)小结

食品的生产日期有早有晚,食品的保质期有长有短,因而导致食品的新鲜程

度不一样;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种食品,由于包装方式、配料的不同,保质期也会存在差异。

当我们通过阅读食品包装,了解食品的原料组成、营养成分、保存方法、保质期后,我们的饮食就不再是盲目的,包装上的信息为我们科学均衡营养提供了帮助。

三、课后拓展

阅读课后《资料库》,进一步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注意在以后的生活中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成长。

【板书设计】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食品的名称

食物配料

营养成分

生产日期

保质期

储存方法

食用方法

生产厂家

„„

第四单元 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学目标: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和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

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探究过程

1、开个石头展览会

师: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观察“我的岩石”

师:你们的岩石真有特色,我也带了一些岩石,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的吗? 师:你们准备怎样观察?

生:用眼睛看形状、颜色、花纹;手摸的感觉;用鼻子闻气味;„„

教师引导并板书:

(1)用眼睛可以观察岩石的什么?

(颜色、形状、条纹或花纹、斑点、大小等)

(2)用手怎样观察?(摸)摸可以感觉到岩石的什么?(光滑粗糙程度) (掂)可以掂一掂它是轻还是重。(轻重)

(指甲划)看划痕是怎样的

(3)用鼻子闻气味?怎么闻?(靠近点、磨擦、轻轻敲打后再闻„„) 小结:讨论了那么长时间,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讨论的内容(重复观察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完善、提高观察岩石的方法,学生明确观察岩石哪些方面的特征。)

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

(1)师:在观察岩石的同时,我们还要做什么?(生:记录)

师:我们应该一边观察一边记录,我要看看哪位同学观察的多,记录也多!

(2)教师巡视指导

(3)大约十分钟后,让材料员整理观察工具和岩石标本,组长指挥小组内部交流观察发现。

4、“我的岩石”观察描述

师:谁先来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

学生汇报

(要求按:我是用什么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的?我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

师:你们知道他观察的是哪块岩石吗?

学生根据他的描述,识别、寻找出相应的岩石。并对他的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进行补充或质疑。

三、给岩石分类

1、指导分类方法。

师:你们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又将按照怎样的标准分呢?

生:按颜色、形状、光滑不光滑„„

2、给岩石分类。


相关文章

  • 中学物理教案.学案.试卷.课件.素材全集
  • 山东省华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寒假作业(全套18份,含答案,全站免费)02-08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集[52份打包,全站免费]01-31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集[40份打包,全站免费]01-3 ...查看


  • 小学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最新版)
  •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 信息技术教案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一定的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嫌狭窄,学生对于网络都比较好奇,本学期在继续激发学生学 ...查看


  •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科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查看


  • 新版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无声的朋友]教案1
  • <无声的朋友>教案 课时1:有它真方便 教学目标 1.对身边公用设施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学会正确使用公用设施和自觉爱护公用设施. 2.提出改进建议,开展力所能及的保护公用设施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教学重难点 关注身边的公用 ...查看


  • [名师测控]秋九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给教科书编者或课文作者写一封信教案(新版)语文版-精
  • 写作 给教科书编者或课文作者写一封信 [教学目标] 1.掌握书信的格式及其写作方法.(重点) 2.能根据书信的不同内容,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恰当的语言表情达意.(重难点) [教学建议] 建议本课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 ...查看


  •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科 学 编写人员: 舒孝清 王艳玲 吴旭聪 第四单元:浙江省富阳市春江中心小学 陆丽华 2010年2月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 ...查看


  •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
  •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科 学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 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 ...查看


  • 42016新版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2深深浅浅话友谊教案
  • 第二课时 深深浅浅话友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友谊的特质,正确认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 2.掌握澄清友谊的要求,建立真正的友谊. 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 的辨别真假朋友的能力. 2.学会运用恰当的方 ...查看


  • 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 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 ...查看


  • 新版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简版 (1)
  • 第一课 问声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森林水车>. 2.听赏歌曲<夏天的阳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森林火车>. 2.通过聆听歌曲<夏天的阳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