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中国月球探测工程身后

2007年09月03日 15:30:04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 大 中 小】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Email推荐: 】

中国十年间实施十大空间探测计划,突出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开放与合作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董瑞丰

  “嫦娥一号”发射步骤示意图

《瞭望》新闻周刊从国防科工委获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实施。目前,一期“绕”月探测工程的首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已通过评审出厂,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发射,卫星预期在轨运行一年;二期“落”月探测也已通过论证。

以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中国空间探测活动已经进入崭新发展阶段。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日前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近期内,我国还将开展中俄火星空间环境探测计划、世界空间紫外天文台计划、空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计划等多个项目。

“十五”期间,我国成功实施“双星探测”计划,开展了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空间探测活动。此后,载人航天工程接连取得重大进展。今年以来,《“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和《航天“十一五”规划》陆续发布实施。各种迹象表明,中国空间探测发展战略的轮廓正逐渐显现。

十年十大空间探测计划分为三类

《瞭望》新闻周刊采访国家航天局了解到,根据空间探测计划的科学目标、技术成熟度和实施方案,我国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共实施10项空间探测计划,这些项目可以分为三类:我国自主进行工程研制的背景型号计划、进行国际合作的空间探测计划和尚需进行关键技术突破的背景预研计划。

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自主进行研制的重要型号计划项目之一。“实施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近地空间环境探测之后,迈向行星际探测的第一步。”孙来燕说。

众所注目的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实施。目前,一期“绕”月探测工程的首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已通过评审出厂,计划在2007年年底前发射,卫星预期在轨运行一年;二期“落”月探测也已通过论证。

“十一五”期间我国自主进行工程研制的背景型号计划,还包括空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和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等。其中,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是我国第一颗空间天文卫星,可以用于探测被尘埃遮挡的超大质量黑洞和未知类型天体,探索利用X射线脉冲星实现航天器自主导航的技术和原理等,发射后将实现我国空间天文卫星零的突破。

“实践-10号”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则为科学家提供一个平台,可以利用空间微重力环境进行各项研究,利用空间环境资源开发生物技术,同时探索人类在空间长期活动、生存的依据和支持。

除上述三个自主工程研制的背景型号计划外,孙来燕告诉本刊记者,我国在发展空间探测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国际合作。

“十五”期间实施的“双星计划”作为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科学探测计划,就是我国以我为主、首次与欧空局进行的从技术到应用的高层次、全方位、实质性的对等合作。该计划的成功实施,推动了我国与欧空局在空间科学与技术上的全面合作,并提高了我国空间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空间科学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与俄罗斯合作实施的火星空间环境探测计划,则是我国首次对地球以外太阳行星开展的直接探测活动。在这项计划中,我国将独立研制环绕火星运行的小卫星,探测火星的空间环境;俄罗斯则研制在“火卫一”上着陆并取样返回的主探测器。目前,这颗火星小卫星已经进入工程研制阶段,预计于2009年10月利用俄罗斯“联盟”火箭发射升空。

而由俄罗斯、中国及欧洲共同参与研制的世界空间紫外天文台,预计2012~2013年发射,将为揭示宇宙再电离历史、结构形成,探测太阳系外行星的大气成分,搜寻生命活动迹象以及暗物质成分等一系列天文学重大前沿问题提供强大的观测手段。

此外,进行国际合作的空间探测计划还有中法太阳爆发探测小卫星计划等。

“一些尚需进行关键技术突破的背景预研计划,也在我国空间探测计划项目之内。”孙来燕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如空间太阳望远镜、‘夸父’计划等。”

空间太阳望远镜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提出并研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太阳观测卫星,将携带多种高分辨率的有效载荷,可以对日冕活动区、日面磁场和速度场、日冕和日地行星际空间进行全波段和全连续观测,以研究太阳活动区磁场和速度场的精细结构及物理演化,太阳耀斑的能量存储和爆发释放过程,日冕物质抛射、太阳风形成及其他多种日地空间瞬变物理现象,从而为太阳物理学的深入发展和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最重要的实测数据。目前,该望远镜正在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

“夸父”计划是由三颗科学卫星组成的空间天气监测系统,以观测研究空间天气的整体连续演化为主要目标。位于日地第一拉格朗日点的“夸父”A卫星将监测太阳活动的发生及其伴生现象向日地空间的传播过程;位于磁层极区的两颗“夸父”B卫星,主要观测地球空间对太阳活动和行星际扰动的响应,极光及其与磁层亚暴发生和发展时序过程。据透露,“十一五”期间安排了“夸父”计划的背景项目预先研究,凝练科学目标,突破关键技术。

  “嫦娥一号”卫星效果图 [资料]

空间探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孙来燕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中国开展空间探测活动坚持六条原则。这六条原则是:坚持崇尚科学勇于探索创新,与人类不断增长的探索需求相统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与我国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相结合;坚持“大航天”的观点,与各类航天活动的开展相统筹;坚持大科学大系统思想,使各类空间探测活动相协调;坚持前瞻性和可持续性,与空间探索的规律相适应;坚持开放与合作,与国际空间探索活动相接轨。空间探测活动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需求与可承受力,这是保持空间探测活动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我国在制定空间探测计划、选择空间探测项目时,要根据现有的科技实力和经济能力,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上。孙来燕将此归纳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确定符合国情国力的空间探测计划或项目。”

同时,还要综合考虑计划项目对国家急需技术发展的牵引与拉动,综合考虑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支撑和带动航天产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将优先支持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自主创新性项目,重点支持日地空间环境、太阳系探测以及空间天文学,持续支持空间环境利用(包括微重力,空间生命科学和空间对地观测),积极鼓励空间科学领域的公众教育和国际合作。”孙来燕说。

《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到,我国空间探测发展在“有所为”的过程中,坚持“大航天”的观点,与各类航天活动的开展相统筹,包括同“863”计划相衔接。中国政府在2000年和2006年先后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都把中国航天的内涵由航天工业拓展为内在有机联系的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个组成部分,构建了中国的“大航天”概念

孙来燕表示,我们应准确把握三者的辩证关系,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做到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与空间科学。采用“优先安排”、“积极支持”、“适度发展”和“跟踪研究”四种不同方式部署航天活动三个领域的各项工作,使空间探测与各类航天活动的开展相统筹。

同时,空间探测发展坚持大科学大系统思想,使各类空间探测活动相协调。我国已经开展及将要开展的空间探测计划,如:正在实施的月球探测工程,今后对太阳、火星等天体的探索等,都正在按照大科学、大系统的观点进行整体规划,使我国开展的各类空间探测活动能够相互协调。

坚持开放与国际合作

空间探测是属于全人类的事业,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需要各国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国际合作已成为空间探测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航天大国在各自的空间探测规划中,都着重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作用。孙来燕表示,我国进行空间探测,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增进和加强国际合作。

比如世界空间紫外天文台是俄罗斯、中国及欧洲共同参与研制的、工作在103纳米~320纳米波段的综合性大型空间天文台。通过这一项目,将全面提升中国紫外天文学的研究和紫外光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未来的夸父计划也正在加拿大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参与下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我们要通过国际合作,积极学习别国的技术和经验,提高空间探测能力。”孙来燕表示,空间探测项目投入之大、技术要求之高,仅凭一国之力往往难以完成。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对空间探测活动的投入十分有限,技术和经验还比较欠缺。这要求我们在许多探测活动中要“借船出海”,参与合作。我们与俄罗斯联合开展火星空间环境探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通过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技术支持、减轻经济负担、学习技术与管理经验,从而促进我国空间探测的发展。

孙来燕同时指出,我们也要通过创新项目吸引别国参与,以我为主开展合作。例如在“双星探测”计划中,正是因为我国科学家提出了创新思想并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使欧空局的地球空间环境探测项目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而促成了我国与欧洲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成为中国航天开展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

“自主创新是国际合作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依靠自主创新,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合作,提高我国空间探测的水平。”

一项空间探测计划,往往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准备和发展时期,国际空间探测的经验表明,长远的战略视野和系统的战略规划至关重要。21世纪以来,世界主要航天国家不断调整航天政策和航天战略,相继制定长达20年~30年的空间战略路线图。

孙来燕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坚持开放与合作的原则,也要求我国在开展空间探测时,要以前瞻性的视野瞄准国际上最先进的前沿领域,明确我国空间探测活动的未来发展方向,在长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

“未来二十年是我国航天发展的机遇期,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都为航天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孙来燕说,“我们要抓住机遇、通力合作、努力发展。”

权威专家解读:揭开探月“嫦娥”神秘面纱

8月16日,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就中国探月工程的路线图、目标和风险分析等回答了公众关心的问题

绕月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已正式转入发射实施阶段。为使公众更好地了解“嫦娥工程”,8月16日上午,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做客国防科工委政府门户网站,就中国探月的路线图、目标和风险分析等方面的问题与广大公众进行在线交流。 >>>点击详细

"嫦娥一号"比神六小一号 拍回月球照片将公布

8月16日上午,5位国防科工委专家做客国防科工委网站访谈时透露,按照目前的设想,“嫦娥一号”发射的过程有可能届时将进行全国实况转播。另外嫦娥一号拍回的月球照片也将公布。>>>点击详细

中国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确定奔月路线

新华网北京8月17日电 中国卫星专家16日表示,中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的奔月路线已经确定。

专家还表示,按照目前的设想,“嫦娥一号”的发射过程有可能进行全国实况转播,卫星拍回的月球照片也将公布。 >>>点击详细

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嫦娥一号”下半年发射

“目前‘嫦娥一号’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按预定计划执行,预计会在今年下半年发射。”作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时间备受关注,昨天,列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的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首次披露“嫦娥一号”发射时间和具体情况。 >>>点击详细

  登月大战综述:美国 俄罗斯 欧盟 日本 印度

仰望夜空,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从未泯灭:从中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到19世纪科幻大师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人类无数次乘着幻想的翅膀拜访这位地球近邻。最终在美苏太空竞赛中,阿波罗飞船于1969年成功登月,“迈出了人类的一大步”。不过美国宇航员第5次登月结束后的20多年里,月球被人类“冷落”了20多年。 >>>>点击详细

   背景资料

探索月球的秘密——纪念人类登月精彩图集

关于月球的两个国际间文件 背景资料:详解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图) 科普:人类为何对月球“情有独钟” 新闻背景:人类的探月之路 新闻链接:在月球“葬身”的人类探测器

2007年09月03日 15:30:04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 大 中 小】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Email推荐: 】

中国十年间实施十大空间探测计划,突出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开放与合作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董瑞丰

  “嫦娥一号”发射步骤示意图

《瞭望》新闻周刊从国防科工委获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实施。目前,一期“绕”月探测工程的首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已通过评审出厂,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发射,卫星预期在轨运行一年;二期“落”月探测也已通过论证。

以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中国空间探测活动已经进入崭新发展阶段。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日前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近期内,我国还将开展中俄火星空间环境探测计划、世界空间紫外天文台计划、空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计划等多个项目。

“十五”期间,我国成功实施“双星探测”计划,开展了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空间探测活动。此后,载人航天工程接连取得重大进展。今年以来,《“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和《航天“十一五”规划》陆续发布实施。各种迹象表明,中国空间探测发展战略的轮廓正逐渐显现。

十年十大空间探测计划分为三类

《瞭望》新闻周刊采访国家航天局了解到,根据空间探测计划的科学目标、技术成熟度和实施方案,我国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共实施10项空间探测计划,这些项目可以分为三类:我国自主进行工程研制的背景型号计划、进行国际合作的空间探测计划和尚需进行关键技术突破的背景预研计划。

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自主进行研制的重要型号计划项目之一。“实施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近地空间环境探测之后,迈向行星际探测的第一步。”孙来燕说。

众所注目的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实施。目前,一期“绕”月探测工程的首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已通过评审出厂,计划在2007年年底前发射,卫星预期在轨运行一年;二期“落”月探测也已通过论证。

“十一五”期间我国自主进行工程研制的背景型号计划,还包括空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和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等。其中,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是我国第一颗空间天文卫星,可以用于探测被尘埃遮挡的超大质量黑洞和未知类型天体,探索利用X射线脉冲星实现航天器自主导航的技术和原理等,发射后将实现我国空间天文卫星零的突破。

“实践-10号”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则为科学家提供一个平台,可以利用空间微重力环境进行各项研究,利用空间环境资源开发生物技术,同时探索人类在空间长期活动、生存的依据和支持。

除上述三个自主工程研制的背景型号计划外,孙来燕告诉本刊记者,我国在发展空间探测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国际合作。

“十五”期间实施的“双星计划”作为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科学探测计划,就是我国以我为主、首次与欧空局进行的从技术到应用的高层次、全方位、实质性的对等合作。该计划的成功实施,推动了我国与欧空局在空间科学与技术上的全面合作,并提高了我国空间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空间科学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与俄罗斯合作实施的火星空间环境探测计划,则是我国首次对地球以外太阳行星开展的直接探测活动。在这项计划中,我国将独立研制环绕火星运行的小卫星,探测火星的空间环境;俄罗斯则研制在“火卫一”上着陆并取样返回的主探测器。目前,这颗火星小卫星已经进入工程研制阶段,预计于2009年10月利用俄罗斯“联盟”火箭发射升空。

而由俄罗斯、中国及欧洲共同参与研制的世界空间紫外天文台,预计2012~2013年发射,将为揭示宇宙再电离历史、结构形成,探测太阳系外行星的大气成分,搜寻生命活动迹象以及暗物质成分等一系列天文学重大前沿问题提供强大的观测手段。

此外,进行国际合作的空间探测计划还有中法太阳爆发探测小卫星计划等。

“一些尚需进行关键技术突破的背景预研计划,也在我国空间探测计划项目之内。”孙来燕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如空间太阳望远镜、‘夸父’计划等。”

空间太阳望远镜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提出并研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太阳观测卫星,将携带多种高分辨率的有效载荷,可以对日冕活动区、日面磁场和速度场、日冕和日地行星际空间进行全波段和全连续观测,以研究太阳活动区磁场和速度场的精细结构及物理演化,太阳耀斑的能量存储和爆发释放过程,日冕物质抛射、太阳风形成及其他多种日地空间瞬变物理现象,从而为太阳物理学的深入发展和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最重要的实测数据。目前,该望远镜正在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

“夸父”计划是由三颗科学卫星组成的空间天气监测系统,以观测研究空间天气的整体连续演化为主要目标。位于日地第一拉格朗日点的“夸父”A卫星将监测太阳活动的发生及其伴生现象向日地空间的传播过程;位于磁层极区的两颗“夸父”B卫星,主要观测地球空间对太阳活动和行星际扰动的响应,极光及其与磁层亚暴发生和发展时序过程。据透露,“十一五”期间安排了“夸父”计划的背景项目预先研究,凝练科学目标,突破关键技术。

  “嫦娥一号”卫星效果图 [资料]

空间探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孙来燕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中国开展空间探测活动坚持六条原则。这六条原则是:坚持崇尚科学勇于探索创新,与人类不断增长的探索需求相统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与我国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相结合;坚持“大航天”的观点,与各类航天活动的开展相统筹;坚持大科学大系统思想,使各类空间探测活动相协调;坚持前瞻性和可持续性,与空间探索的规律相适应;坚持开放与合作,与国际空间探索活动相接轨。空间探测活动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需求与可承受力,这是保持空间探测活动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我国在制定空间探测计划、选择空间探测项目时,要根据现有的科技实力和经济能力,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上。孙来燕将此归纳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确定符合国情国力的空间探测计划或项目。”

同时,还要综合考虑计划项目对国家急需技术发展的牵引与拉动,综合考虑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支撑和带动航天产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将优先支持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自主创新性项目,重点支持日地空间环境、太阳系探测以及空间天文学,持续支持空间环境利用(包括微重力,空间生命科学和空间对地观测),积极鼓励空间科学领域的公众教育和国际合作。”孙来燕说。

《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到,我国空间探测发展在“有所为”的过程中,坚持“大航天”的观点,与各类航天活动的开展相统筹,包括同“863”计划相衔接。中国政府在2000年和2006年先后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都把中国航天的内涵由航天工业拓展为内在有机联系的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个组成部分,构建了中国的“大航天”概念

孙来燕表示,我们应准确把握三者的辩证关系,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做到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与空间科学。采用“优先安排”、“积极支持”、“适度发展”和“跟踪研究”四种不同方式部署航天活动三个领域的各项工作,使空间探测与各类航天活动的开展相统筹。

同时,空间探测发展坚持大科学大系统思想,使各类空间探测活动相协调。我国已经开展及将要开展的空间探测计划,如:正在实施的月球探测工程,今后对太阳、火星等天体的探索等,都正在按照大科学、大系统的观点进行整体规划,使我国开展的各类空间探测活动能够相互协调。

坚持开放与国际合作

空间探测是属于全人类的事业,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需要各国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国际合作已成为空间探测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航天大国在各自的空间探测规划中,都着重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作用。孙来燕表示,我国进行空间探测,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增进和加强国际合作。

比如世界空间紫外天文台是俄罗斯、中国及欧洲共同参与研制的、工作在103纳米~320纳米波段的综合性大型空间天文台。通过这一项目,将全面提升中国紫外天文学的研究和紫外光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未来的夸父计划也正在加拿大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参与下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我们要通过国际合作,积极学习别国的技术和经验,提高空间探测能力。”孙来燕表示,空间探测项目投入之大、技术要求之高,仅凭一国之力往往难以完成。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对空间探测活动的投入十分有限,技术和经验还比较欠缺。这要求我们在许多探测活动中要“借船出海”,参与合作。我们与俄罗斯联合开展火星空间环境探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通过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技术支持、减轻经济负担、学习技术与管理经验,从而促进我国空间探测的发展。

孙来燕同时指出,我们也要通过创新项目吸引别国参与,以我为主开展合作。例如在“双星探测”计划中,正是因为我国科学家提出了创新思想并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使欧空局的地球空间环境探测项目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而促成了我国与欧洲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成为中国航天开展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

“自主创新是国际合作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依靠自主创新,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合作,提高我国空间探测的水平。”

一项空间探测计划,往往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准备和发展时期,国际空间探测的经验表明,长远的战略视野和系统的战略规划至关重要。21世纪以来,世界主要航天国家不断调整航天政策和航天战略,相继制定长达20年~30年的空间战略路线图。

孙来燕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坚持开放与合作的原则,也要求我国在开展空间探测时,要以前瞻性的视野瞄准国际上最先进的前沿领域,明确我国空间探测活动的未来发展方向,在长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

“未来二十年是我国航天发展的机遇期,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都为航天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孙来燕说,“我们要抓住机遇、通力合作、努力发展。”

权威专家解读:揭开探月“嫦娥”神秘面纱

8月16日,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就中国探月工程的路线图、目标和风险分析等回答了公众关心的问题

绕月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已正式转入发射实施阶段。为使公众更好地了解“嫦娥工程”,8月16日上午,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做客国防科工委政府门户网站,就中国探月的路线图、目标和风险分析等方面的问题与广大公众进行在线交流。 >>>点击详细

"嫦娥一号"比神六小一号 拍回月球照片将公布

8月16日上午,5位国防科工委专家做客国防科工委网站访谈时透露,按照目前的设想,“嫦娥一号”发射的过程有可能届时将进行全国实况转播。另外嫦娥一号拍回的月球照片也将公布。>>>点击详细

中国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确定奔月路线

新华网北京8月17日电 中国卫星专家16日表示,中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的奔月路线已经确定。

专家还表示,按照目前的设想,“嫦娥一号”的发射过程有可能进行全国实况转播,卫星拍回的月球照片也将公布。 >>>点击详细

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嫦娥一号”下半年发射

“目前‘嫦娥一号’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按预定计划执行,预计会在今年下半年发射。”作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时间备受关注,昨天,列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的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首次披露“嫦娥一号”发射时间和具体情况。 >>>点击详细

  登月大战综述:美国 俄罗斯 欧盟 日本 印度

仰望夜空,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从未泯灭:从中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到19世纪科幻大师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人类无数次乘着幻想的翅膀拜访这位地球近邻。最终在美苏太空竞赛中,阿波罗飞船于1969年成功登月,“迈出了人类的一大步”。不过美国宇航员第5次登月结束后的20多年里,月球被人类“冷落”了20多年。 >>>>点击详细

   背景资料

探索月球的秘密——纪念人类登月精彩图集

关于月球的两个国际间文件 背景资料:详解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图) 科普:人类为何对月球“情有独钟” 新闻背景:人类的探月之路 新闻链接:在月球“葬身”的人类探测器


相关文章

  • 月球表面及月壤内温度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
  • 第24卷第5期航天器环境工程 月球表面及月壤内温度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 贾阳1'2,任德鹏2,刘强3 (1.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150001:2.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100094: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94) 摘要: ...查看


  • 嫦娥一号成功撞月 探月一期工程大功告成(图)
  • 文章提供 于 2009-3-1 21:23:37 (北京时间: 2009-3-2 10:23:37) 阅读时出现乱码? 解决办法 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3月1日16时13分10秒成功实施撞月.累计飞行494天的嫦娥一号,准确落在月球 ...查看


  • 月球密码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出访月宫的嫦娥 2007年金秋10月,适逢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5周年之际,令人瞩目的中国探月工程开始进入关键实施阶段.10月24日18时5分4秒,寄托了华夏民族月球情结的"嫦娥一号"在长征三号甲 ...查看


  • 中国探月计划--"嫦娥二号"卫星
  • 中国探月计划--"嫦娥二号"卫星 十一队 彭 博 发射概况 2010年9月29日,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发布消息: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将于10月1日18时5 ...查看


  • 登上月球 中国还有多远?
  • 谁"逼"中国登月? "为什么我们要尽快把绕月卫星发上去?被逼的!日本.印度已经宣布2007年发射绕月球卫星,我们必须得赶到前面去."说这句话的,是中国"双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振兴. ...查看


  • 出访月宫的嫦娥阅读训练及答案
  • 出访月宫的嫦娥(2008年)2007年金秋10月,适逢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5周年之际,令人瞩目的中国探月工程开始进入关键实施阶段.10月24日18时5分4秒,寄托了华夏民族月球情结的"嫦娥一号"在长征三号甲火箭的托举下婀 ...查看


  • 简述我国探月工程的最新进展
  • 简述我国探月工程的最新进展 文学院 江婷婷 2012010918 每当夜幕降临,月就带着那份静谧悄悄地升起,她那份柔美的神秘让文人墨客挥笔如雨,更让那些探求实际的科学家费尽心机,嫦娥奔月的传说见证了人类对月球的好奇和渴望,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让 ...查看


  • 月宫嫦娥不寂寞
  • 很早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老百姓无法生存.羿用神箭射下九个太阳.最后那个太阳连忙认罪求饶,羿命令这个太阳今后按时起落,好好为老百姓造福.羿的妻子叫嫦娥.一个老道人赠给他一包可以升天的长生不老药.他舍不得心爱的妻子和乡亲 ...查看


  • 嫦娥一号1
  • 航天测测控系统:联合控网护驾远行 "嫦娥一号"此次前往月球,可谓初出远门,且路途遥远,因此如何使它在茫茫的太空中不偏离航道.迷失方向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按照计划,此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由五大系统之一的测控系统来完成. 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