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本本主义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这篇光辉文献,深刻阐述了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在党的思想建设史、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研究中国国情,立足于国情,走自己的道路,是我们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因此,认真学习《反对本本主义》,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的发现经过

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当作是了解社会、制定政策、指导中国革命的前提和基础。1930年5月,毛泽东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寻乌县进行调查的同时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原题为《调查工作》)一文。这是一篇闪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光辉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1930年8月,在红四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曾有油印本、石印本流传,可惜后来均因战事而散失。因此,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亲自主编的《农村调查》、《六大以来》,以及后来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毛泽东选集》,均没有收入这篇文章。1951年,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主持编辑《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时,也只能付之阙如。 1959年,当时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从福建龙岩找到了《调查工作》的石印单行本,末页上印有“特委1930.8.21翻印”字样。分析起来,这很可能是由当时的闽西特委翻印的。对于这篇文章的重现,毛泽东十分高兴。1961年1月,毛泽东不仅仔细改正了文中的错别字,并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还亲笔作了批示:“这是一篇老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我们叫它‘本本主义’。写作时间大约在1930年春季,已经30年不见了。1961年1月忽然从中央革命博物馆里找到,而中央革命博物馆是从福建龙岩地委找到的。看来还有些用处,印发若干份供同志们参考。”1961年3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回忆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经过,深情地说:这篇文章是经过一番大斗争才写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队伍中的官僚主义。他说他对自己的有些文章并不喜欢,而对于这篇文章却是十分喜欢的。他还写道:在写《调查工作》这篇文章之前,“先写了一篇短文,题名《反对本本主义》,是在江西寻乌县写的。后来觉得此文太短,不足以说服同志,又改写了这篇长文,内容基本一样,不过有所发挥罢了。当时两文都有油印本。”可惜的是,《调查工作》虽然发现了,但毛泽东所说的《反对本本主义》的短文却始终没有找到。因此后来准备公开发表《调查工作》一文时,毛泽东便把它的题目改为《反对本本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最早是在1964年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中公开发表的。后来又收入了1982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和1986年8月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等著作。1991年《毛泽东选集》出版第二版时,特地补选了这篇文章。这是《毛泽东选集》第二版中唯一补选的一篇文章。

《反对本本主义》之所以深得毛泽东的喜爱,是因为它在我们党的调查研究理论与实践、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反对本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从来就反对离开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去研究马克思主义。早在1920年初,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就坚持了这样的思想:作为中国人,关于中国这个地盘内的情形,不可不加实地的调查研究。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为了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武装斗争的具体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在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把调查研究提高到肃清唯心观念和实现对革命正确指导的高度上来加以认识和阐述,提出了克服唯心观念的两个具体方法:一是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二是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方法。这两个方法所强调的中心思想,实际上就是要正确地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关系,蕴含了关于党的工作指导上的思想路线问题,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先声。当然,应该指出,古田会议决议本身尚没有也不可能直接地、明确地提出和表述党的思想路线问题,这一理论任务是由随后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来完成的。

《反对本本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党的思想路线表述为“共产党人要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这是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概括和表述。根据这一思想路线,毛泽东提出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之间关系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由此可见,《反对本本主义》所倡导的这条思想路线的特点是:“不唯上”,“不唯书”,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党的思想路线的初步提出,是我们党迈向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极为重要的一步,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大为提高的表现。没有这种觉悟的提高,就不可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提出中国革命的新的科学结论,就不可能产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因而最终也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对本本主义》是中国革命思想史上的一篇重要的著作,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不仅提出了共产党人要坚持从斗争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而且阐明了贯彻落实这一思想路线的方法和途径是调查研究。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鲜明地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样一个著名的口号,并从认识论的高度作出了深刻的分析和说明,指明了调查研究就是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他言简意赅地表述了这样一个马克

思主义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思想,即“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在中国革命斗争实际中,调查研究不仅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而且体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人民群众既是实践的主体,又是认识的主体。因此调查研究的过程,一方面是从群众中来,向群众寻求真理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到群众中去,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反对本本主义》正是从调查研究与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出发,科学地阐明了其在党的思想路线形成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反对本本主义》不仅在调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而且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著名论断,初步阐述了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点的雏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性质和革命特点都有极大的特殊性,不了解或者很少了解中国革命的外国同志,是不可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的。因此坚持由中国同志独立自主地认识中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反对本本主义》针对当时党内和红军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革命的经验神圣化的倾向,尖锐地批判了“那些具有一成不变的保守的形式的空洞乐观的头脑的同志们”,指出他们坐在房子里,以为“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的天真想法,“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一种本本主义的路线。毛泽东敢于如此明确地阐述独立自主的思想,充分反映了他的伟大革命胆略和科学的求实精神的高度统一。

无疑,《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它初步明确地提出和表述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涵盖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所以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并列在一起,作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其源也盖出于此。

《反对本本主义》不仅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而且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也焕发出了现实主义的斗争精神。1961年,毛泽东正是借着这篇失而复得的重要文章,开始在全党重申调查研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努力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当时,他曾这样解释说:这篇著作讲的是民主革命的问题,但中心点是讲要作调查研究,所以仍然有用。1961年3月,毛泽东将刚刚发现不久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印发给在广州参加会议的中南、西南、华东三个地区的中央局和省市区党委负责人,让他们好好学习。在随后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又详细介绍了这篇

著作,重申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就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要求县以上的领导机关都应当联系最近几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深入学习和讨论《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同时要求县级以上的领导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订出制度,形成风气。无疑,这对于纠正“左”倾错误,克服三年经济困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不仅重申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而且根据社会主义建设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强调了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性。他曾特别提到文中的第六个问题,即“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问题,富有远见地指出:“第六段我看现在用处不少,将来也用得着。”

《反对本本主义》所强调的研究中国国情,走自己发展的道路,这是来自对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中国革命是极其艰巨复杂的,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以及由此而规定的阶级关系、革命动力、对象和进程等,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分析的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的西方国家,也不同于列宁所分析的俄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靠的就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信念,才逐步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

研究中国国情,立足于国情,走自己的道路,这也是我们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前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建设和改革中的成功与挫折,都可以从是否立足于国情、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方面找到原因。正因为如此,认真学习《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所体现的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和独立自主的思想,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研究并立足于中国国情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和工作任务跟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许多新的情况、新的事物需要我们去了解、去认识。而认识这些新的情况、新的事物的最好方法就是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在80多年前告诫人们的至理名言。它对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要继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正认识到只有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够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政策,并贯彻落实下去。在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例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新农村建设,等等。对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可依”、“无经典作家论述作根据”的前提下,必须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像毛泽东当年一样把实际调查放在第一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出正确、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要在全面掌握客观

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研究手段,从新的高度研究问题,得出新的看法和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创造性地推动工作。

其次,要特别注意针对当前深化改革过程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为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越深入,获得的材料越丰富,越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典型,善于解剖麻雀,深入了解情况,防止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有一股调查研究的挤劲、钻劲和韧劲,深入细致,开动脑筋,改进方法,提高水平;要多搞一些专题调查、少搞面面俱到的跑面调查,多搞蹲点调查、避免“走马观花”,多搞直接调查、少搞间接调查。总之,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了解群众实际,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攻坚时期。转型已成为当今政府和企业共同的重大使命。为了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进一步认真学习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继续发扬我们党注重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深入实际,体察民情,正确反映群众的意志和要求。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反对本本主义》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这篇光辉文献,深刻阐述了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在党的思想建设史、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研究中国国情,立足于国情,走自己的道路,是我们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因此,认真学习《反对本本主义》,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的发现经过

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当作是了解社会、制定政策、指导中国革命的前提和基础。1930年5月,毛泽东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寻乌县进行调查的同时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原题为《调查工作》)一文。这是一篇闪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光辉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1930年8月,在红四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曾有油印本、石印本流传,可惜后来均因战事而散失。因此,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亲自主编的《农村调查》、《六大以来》,以及后来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毛泽东选集》,均没有收入这篇文章。1951年,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主持编辑《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时,也只能付之阙如。 1959年,当时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从福建龙岩找到了《调查工作》的石印单行本,末页上印有“特委1930.8.21翻印”字样。分析起来,这很可能是由当时的闽西特委翻印的。对于这篇文章的重现,毛泽东十分高兴。1961年1月,毛泽东不仅仔细改正了文中的错别字,并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还亲笔作了批示:“这是一篇老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我们叫它‘本本主义’。写作时间大约在1930年春季,已经30年不见了。1961年1月忽然从中央革命博物馆里找到,而中央革命博物馆是从福建龙岩地委找到的。看来还有些用处,印发若干份供同志们参考。”1961年3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回忆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经过,深情地说:这篇文章是经过一番大斗争才写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队伍中的官僚主义。他说他对自己的有些文章并不喜欢,而对于这篇文章却是十分喜欢的。他还写道:在写《调查工作》这篇文章之前,“先写了一篇短文,题名《反对本本主义》,是在江西寻乌县写的。后来觉得此文太短,不足以说服同志,又改写了这篇长文,内容基本一样,不过有所发挥罢了。当时两文都有油印本。”可惜的是,《调查工作》虽然发现了,但毛泽东所说的《反对本本主义》的短文却始终没有找到。因此后来准备公开发表《调查工作》一文时,毛泽东便把它的题目改为《反对本本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最早是在1964年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中公开发表的。后来又收入了1982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和1986年8月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等著作。1991年《毛泽东选集》出版第二版时,特地补选了这篇文章。这是《毛泽东选集》第二版中唯一补选的一篇文章。

《反对本本主义》之所以深得毛泽东的喜爱,是因为它在我们党的调查研究理论与实践、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反对本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从来就反对离开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去研究马克思主义。早在1920年初,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就坚持了这样的思想:作为中国人,关于中国这个地盘内的情形,不可不加实地的调查研究。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为了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武装斗争的具体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在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把调查研究提高到肃清唯心观念和实现对革命正确指导的高度上来加以认识和阐述,提出了克服唯心观念的两个具体方法:一是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二是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方法。这两个方法所强调的中心思想,实际上就是要正确地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关系,蕴含了关于党的工作指导上的思想路线问题,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先声。当然,应该指出,古田会议决议本身尚没有也不可能直接地、明确地提出和表述党的思想路线问题,这一理论任务是由随后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来完成的。

《反对本本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党的思想路线表述为“共产党人要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这是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概括和表述。根据这一思想路线,毛泽东提出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之间关系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由此可见,《反对本本主义》所倡导的这条思想路线的特点是:“不唯上”,“不唯书”,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党的思想路线的初步提出,是我们党迈向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极为重要的一步,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大为提高的表现。没有这种觉悟的提高,就不可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提出中国革命的新的科学结论,就不可能产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因而最终也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对本本主义》是中国革命思想史上的一篇重要的著作,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不仅提出了共产党人要坚持从斗争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而且阐明了贯彻落实这一思想路线的方法和途径是调查研究。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鲜明地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样一个著名的口号,并从认识论的高度作出了深刻的分析和说明,指明了调查研究就是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他言简意赅地表述了这样一个马克

思主义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思想,即“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在中国革命斗争实际中,调查研究不仅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而且体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人民群众既是实践的主体,又是认识的主体。因此调查研究的过程,一方面是从群众中来,向群众寻求真理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到群众中去,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反对本本主义》正是从调查研究与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出发,科学地阐明了其在党的思想路线形成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反对本本主义》不仅在调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而且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著名论断,初步阐述了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点的雏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性质和革命特点都有极大的特殊性,不了解或者很少了解中国革命的外国同志,是不可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的。因此坚持由中国同志独立自主地认识中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反对本本主义》针对当时党内和红军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革命的经验神圣化的倾向,尖锐地批判了“那些具有一成不变的保守的形式的空洞乐观的头脑的同志们”,指出他们坐在房子里,以为“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的天真想法,“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一种本本主义的路线。毛泽东敢于如此明确地阐述独立自主的思想,充分反映了他的伟大革命胆略和科学的求实精神的高度统一。

无疑,《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它初步明确地提出和表述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涵盖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所以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并列在一起,作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其源也盖出于此。

《反对本本主义》不仅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而且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也焕发出了现实主义的斗争精神。1961年,毛泽东正是借着这篇失而复得的重要文章,开始在全党重申调查研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努力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当时,他曾这样解释说:这篇著作讲的是民主革命的问题,但中心点是讲要作调查研究,所以仍然有用。1961年3月,毛泽东将刚刚发现不久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印发给在广州参加会议的中南、西南、华东三个地区的中央局和省市区党委负责人,让他们好好学习。在随后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又详细介绍了这篇

著作,重申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就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要求县以上的领导机关都应当联系最近几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深入学习和讨论《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同时要求县级以上的领导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订出制度,形成风气。无疑,这对于纠正“左”倾错误,克服三年经济困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不仅重申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而且根据社会主义建设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强调了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性。他曾特别提到文中的第六个问题,即“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问题,富有远见地指出:“第六段我看现在用处不少,将来也用得着。”

《反对本本主义》所强调的研究中国国情,走自己发展的道路,这是来自对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中国革命是极其艰巨复杂的,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以及由此而规定的阶级关系、革命动力、对象和进程等,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分析的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的西方国家,也不同于列宁所分析的俄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靠的就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信念,才逐步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

研究中国国情,立足于国情,走自己的道路,这也是我们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前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建设和改革中的成功与挫折,都可以从是否立足于国情、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方面找到原因。正因为如此,认真学习《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所体现的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和独立自主的思想,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研究并立足于中国国情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和工作任务跟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许多新的情况、新的事物需要我们去了解、去认识。而认识这些新的情况、新的事物的最好方法就是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在80多年前告诫人们的至理名言。它对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要继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正认识到只有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够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政策,并贯彻落实下去。在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例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新农村建设,等等。对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可依”、“无经典作家论述作根据”的前提下,必须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像毛泽东当年一样把实际调查放在第一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出正确、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要在全面掌握客观

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研究手段,从新的高度研究问题,得出新的看法和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创造性地推动工作。

其次,要特别注意针对当前深化改革过程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为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越深入,获得的材料越丰富,越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典型,善于解剖麻雀,深入了解情况,防止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有一股调查研究的挤劲、钻劲和韧劲,深入细致,开动脑筋,改进方法,提高水平;要多搞一些专题调查、少搞面面俱到的跑面调查,多搞蹲点调查、避免“走马观花”,多搞直接调查、少搞间接调查。总之,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了解群众实际,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攻坚时期。转型已成为当今政府和企业共同的重大使命。为了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进一步认真学习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继续发扬我们党注重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深入实际,体察民情,正确反映群众的意志和要求。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相关文章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及其现实意义
  • 2005年10月第5期(总第137期)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NALOFTHECENTRALINSTTUTEOFSOCIALISMOct.,2005 NO.5(Gel.13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及其现实意义 王晓鸣 徐佩瑛 ...查看


  • 浅谈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深刻内涵_反对本本主义_的哲学基础_王豪
  • 浅谈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深刻内涵 --<反对本本主义>的哲学基础 王豪 (三峡大学 湖北 宜昌 443000) [摘要]写于1930年5月的<反对本本主义>是一篇坚持调查研究.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马克 思主义文献,它 ...查看


  • 价值观人生观--历史唯物主义
  • 发表日期:2009年6月20日        已经有1556位读者读过此文 考情分析: 价值观.人生观部分,教材知识相对零碎,复习时要注意理清教材,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构建好知识体系. 1.关于价值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价值观导 ...查看


  • 专题四 人生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
  • 专题四:人生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 考情分析 价值观.人生观部分,教材知识相对零碎,复习时要注意理情教材,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构建好知识体系. 1.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社会发展的动力 3.关于价值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价值观 ...查看


  • 抽象的意义
  • 抽象的意义--初探东西方抽象艺术差异 东西方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差异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文字(语言)的起源.文字的发明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开始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国的书法无论是甲骨文还是发展到后来的楷书.行书.草书都是具象的抽象艺术,从中文的象形文 ...查看


  •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14年10考前亲自整理,包过)
  • 第一章 先秦文学理论(萌芽期) 儒家重"政教",道家重"审美".墨家"尚质""尚用""非乐""言有三表" 一.诗言志 & ...查看


  • "共产主义"的现实性与超越性
  • 光明网 2016-01-27 08:42 众所周知,共产主义是超越资本主义的一种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但对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到底所言何物,很多人既不清楚也不深究,于是乎,"共产主义"一直备受诟病.背 ...查看


  •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 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 1. ①"仁" 仁者爱人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 ...查看


  • _莎士比亚化_与_席勒式_批评演进在中国
  • 2005年11月 第29卷第6期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Nove mber 2005Vol . 29N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