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养

浅谈用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养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在青少年, 传统文化教育是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除课堂传授外, 应开展实践活动, 大力地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宽度, 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深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 并细化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度, 以提升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宽度; 深度; 精度

【正文】

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它的精华, 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 熏陶和培育了一代代志士仁人和英雄才俊, 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 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得以维系, 而且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传统文化教育是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1.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在青少年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 从整体上理解和宏观上把握, 中国传统文化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注重整体精神, 强调为社会、民族、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 推崇仁爱原则, 倡扬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 重视人生价值, 强调个人在家庭人伦以及社会关系中的义务; 追求精神境界, 向往理想人格等。当传统文化内化为青少年的素养时, 便赋予他们一定的思想、观念、情感和性格, 这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将起到重要的支配作用和决定作用。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谈到:“今天, 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我呼吁, 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 泽被后世。”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是未来社会的主体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生力军。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也明确提出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在青少年。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优秀的传统文化对青少年人文素养提升已很明显:“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残奥选手;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汶川抗震救灾精神; 以及表现在青少年中“修身、齐家、治天下”的抱负; “高山流水”般的友谊;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 “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涌现了洪战辉、徐本禹等优秀大学生, 马健、王亮等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以及优秀的奥运会志愿者群体„„传统文化对于青少年的伦理道德、人生智慧、精神价值、文化基础、人格熏陶、习惯养成的培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大力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宽度、深度, 细化精度, 着力追求青少年人文素养的提升

2.1开展实践活动, 大力地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宽度。

有效的文本(教材) 或课堂教学囿于篇目、时间, 未能道尽传统文化之精粹, 而学生若仅满足于翻译背诵古诗文, 也定然不能真正领略传统文化真味, 一味下去反倒学而生厌, 其结果收效甚微。鉴于此, 应该引领学生走出课程之苑囿, 到社会生活中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在活动实践中感染、熏陶。从而让成语楹联、书法谜语、民风民俗伴随着灯笼、窗花、中国结一道走来, 从而极大的拓展学生学习

传统文化的空间, 让学生知道忠孝烈义, 懂得仁勇智信, 最终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 从而形成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人生观。

例如, 学校组织游览寿州古城, 那么就可以顺便要求同学们了解寿州历史, 感受民族文化的璀璨; 参观包公祠, 可以要求同学们认识包公清廉的历史形象; 攀登八公山, 游览升仙台, 能够让同学们想象到汉代淮南八公的风采。还有古代的文学作品, 同样是学习传统文化的绝好途径。例如, 可以让同学们通过读《封神演义》最后一回, 了解中国主要姓氏的起源; 通过读《西游记》中提到的佛教诸神, 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主要的佛经。再例如“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的活动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 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 可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 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农桑文化、军事文化、工商文化、饮食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一场活动牵涉到这么多领域, 从各个领域的角度感受家乡的传统文化。

实践活动拓展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宽度, 不但使青少年知道传统文化的内涵, 而且使他们明白这一传统扎根于民族的土壤的道理。

2.2丰富活动形式, 激发青少年的探索兴趣, 有力地深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青少年存在着对历史及传统文化兴趣不浓的现象,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青少年情感丰富, 自我意识明显增强; 思维认识由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到理性认识, 求知欲明显增强; 学习目的逐渐明确, 学习内驱力明显增强。根据青少年这一特点, 要激起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就必须使教育具有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内容的趣味性、价值的可观性。为此,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力的深化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

2.2.1 以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课本中, 它的魅力更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眼下正兴起的传统文化解读热不正是教育良机么? 于丹教授讲解论语心得, 易中天教授品三国, 风靡全国, 妇孺皆知, 相信在青少年中也会引起轩然大波。一种文化有否魅力是决定学生能否产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 特别是对青少年, 传统文化除了科学性外, 最具有特色的是它的魅力。

2.2.2 以传统文化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心理学告诉我们, 青少年学生已具有较强的分辨是非的能力, 对事物的价值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学习动机容易随着事物价值的判断而转移, 容易把自我提高的动机放在认为有价值的事物上, 而对认为没有什么价值的事物则会降低动机。而要如此, 就要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和生活密不可分, 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亲自体会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 传统文化与我们息息相关。这一点实践活动比文本阅读有更大的优势。例如“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的活动中, 与有关部门合作, 制作广告牌张挂在家乡显眼处, 宣传自己的家乡。

2.2.3 形式的灵活多样性更激起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动力。青少年学生情感丰富、外显, 喜欢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实践活动。文本传授变化为有趣的灵活的活动课, 在集娱乐性与文化性的活动中接受熏陶, 化单调为灵活, 化枯燥为有趣, 化深奥为浅易, 在志愿者行动、社会调查、中秋赏月等活动中增长知识, 形成能力, 提高素养。

学生并不是真的对传统文化兴趣不浓, 而是我们还没有真正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只要我们的教育改变单调枯燥的形式, 代之以灵活多样、活泼有趣、

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形式, 他们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兴趣之火就会被点燃起来。

2.3 重视价值取向共优化, 感动青少年的心灵, 着力细化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度。

青少年学生价值取向共优化指的是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要注意和学生的精神、人生发展需求和谐结合起来。传统文化只有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古人曰“和易以恩”, 融洽的学习氛围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故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使其平等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观点的碰撞中闪耀智慧光芒, 让每个学习者都切实感受到把古人思想和自己思考结合起来的乐趣和收获。

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 竭力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 能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 使学生在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过程中, 通过多方了解、接触, 视通万里, 思接千载, 对某一种传统文化产生的根源、发展、内涵、特点等或认同, 或发问, 或共鸣, 或陶醉„„应倡导生命与生命的平等交流的体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 思想渐渐摆脱浮躁, 即使难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但率真的心灵却不迷失方向能勇往直前追求光明之旅。

例如:烘托传统节日气氛, 丰富喜庆形式, 通过包饺子、写对联、剪窗花等活动让青少年参与其中, 九九重阳组织学生到养老院义务劳动, 均让青少年体验并感悟到传统节日的魅力。再例如:可以模拟百家讲坛的形式举办历史文化知识讲座, 或开展文化宣传, 保护文化遗址等活动, 亲身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应注意细化每个环节, 使其方案最优化, 以调动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为目的。

说到底, 无论是课堂教学, 还是实践活动, 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 使青少年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 让他们既学文化, 又学做人, 帮助他们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 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我们才能完成历史、现代及未来赋予我们的任务, 我们的文化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 扬帆远航!

浅谈用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养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在青少年, 传统文化教育是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除课堂传授外, 应开展实践活动, 大力地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宽度, 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深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 并细化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度, 以提升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宽度; 深度; 精度

【正文】

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它的精华, 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 熏陶和培育了一代代志士仁人和英雄才俊, 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 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得以维系, 而且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传统文化教育是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1.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在青少年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 从整体上理解和宏观上把握, 中国传统文化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注重整体精神, 强调为社会、民族、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 推崇仁爱原则, 倡扬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 重视人生价值, 强调个人在家庭人伦以及社会关系中的义务; 追求精神境界, 向往理想人格等。当传统文化内化为青少年的素养时, 便赋予他们一定的思想、观念、情感和性格, 这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将起到重要的支配作用和决定作用。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谈到:“今天, 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我呼吁, 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 泽被后世。”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是未来社会的主体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生力军。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也明确提出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在青少年。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优秀的传统文化对青少年人文素养提升已很明显:“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残奥选手;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汶川抗震救灾精神; 以及表现在青少年中“修身、齐家、治天下”的抱负; “高山流水”般的友谊;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 “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涌现了洪战辉、徐本禹等优秀大学生, 马健、王亮等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以及优秀的奥运会志愿者群体„„传统文化对于青少年的伦理道德、人生智慧、精神价值、文化基础、人格熏陶、习惯养成的培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大力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宽度、深度, 细化精度, 着力追求青少年人文素养的提升

2.1开展实践活动, 大力地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宽度。

有效的文本(教材) 或课堂教学囿于篇目、时间, 未能道尽传统文化之精粹, 而学生若仅满足于翻译背诵古诗文, 也定然不能真正领略传统文化真味, 一味下去反倒学而生厌, 其结果收效甚微。鉴于此, 应该引领学生走出课程之苑囿, 到社会生活中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在活动实践中感染、熏陶。从而让成语楹联、书法谜语、民风民俗伴随着灯笼、窗花、中国结一道走来, 从而极大的拓展学生学习

传统文化的空间, 让学生知道忠孝烈义, 懂得仁勇智信, 最终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 从而形成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人生观。

例如, 学校组织游览寿州古城, 那么就可以顺便要求同学们了解寿州历史, 感受民族文化的璀璨; 参观包公祠, 可以要求同学们认识包公清廉的历史形象; 攀登八公山, 游览升仙台, 能够让同学们想象到汉代淮南八公的风采。还有古代的文学作品, 同样是学习传统文化的绝好途径。例如, 可以让同学们通过读《封神演义》最后一回, 了解中国主要姓氏的起源; 通过读《西游记》中提到的佛教诸神, 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主要的佛经。再例如“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的活动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 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 可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 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农桑文化、军事文化、工商文化、饮食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一场活动牵涉到这么多领域, 从各个领域的角度感受家乡的传统文化。

实践活动拓展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宽度, 不但使青少年知道传统文化的内涵, 而且使他们明白这一传统扎根于民族的土壤的道理。

2.2丰富活动形式, 激发青少年的探索兴趣, 有力地深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青少年存在着对历史及传统文化兴趣不浓的现象,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青少年情感丰富, 自我意识明显增强; 思维认识由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到理性认识, 求知欲明显增强; 学习目的逐渐明确, 学习内驱力明显增强。根据青少年这一特点, 要激起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就必须使教育具有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内容的趣味性、价值的可观性。为此,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力的深化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

2.2.1 以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课本中, 它的魅力更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眼下正兴起的传统文化解读热不正是教育良机么? 于丹教授讲解论语心得, 易中天教授品三国, 风靡全国, 妇孺皆知, 相信在青少年中也会引起轩然大波。一种文化有否魅力是决定学生能否产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 特别是对青少年, 传统文化除了科学性外, 最具有特色的是它的魅力。

2.2.2 以传统文化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心理学告诉我们, 青少年学生已具有较强的分辨是非的能力, 对事物的价值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学习动机容易随着事物价值的判断而转移, 容易把自我提高的动机放在认为有价值的事物上, 而对认为没有什么价值的事物则会降低动机。而要如此, 就要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和生活密不可分, 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亲自体会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 传统文化与我们息息相关。这一点实践活动比文本阅读有更大的优势。例如“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的活动中, 与有关部门合作, 制作广告牌张挂在家乡显眼处, 宣传自己的家乡。

2.2.3 形式的灵活多样性更激起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动力。青少年学生情感丰富、外显, 喜欢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实践活动。文本传授变化为有趣的灵活的活动课, 在集娱乐性与文化性的活动中接受熏陶, 化单调为灵活, 化枯燥为有趣, 化深奥为浅易, 在志愿者行动、社会调查、中秋赏月等活动中增长知识, 形成能力, 提高素养。

学生并不是真的对传统文化兴趣不浓, 而是我们还没有真正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只要我们的教育改变单调枯燥的形式, 代之以灵活多样、活泼有趣、

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形式, 他们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兴趣之火就会被点燃起来。

2.3 重视价值取向共优化, 感动青少年的心灵, 着力细化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度。

青少年学生价值取向共优化指的是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要注意和学生的精神、人生发展需求和谐结合起来。传统文化只有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古人曰“和易以恩”, 融洽的学习氛围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故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使其平等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观点的碰撞中闪耀智慧光芒, 让每个学习者都切实感受到把古人思想和自己思考结合起来的乐趣和收获。

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 竭力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 能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 使学生在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过程中, 通过多方了解、接触, 视通万里, 思接千载, 对某一种传统文化产生的根源、发展、内涵、特点等或认同, 或发问, 或共鸣, 或陶醉„„应倡导生命与生命的平等交流的体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 思想渐渐摆脱浮躁, 即使难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但率真的心灵却不迷失方向能勇往直前追求光明之旅。

例如:烘托传统节日气氛, 丰富喜庆形式, 通过包饺子、写对联、剪窗花等活动让青少年参与其中, 九九重阳组织学生到养老院义务劳动, 均让青少年体验并感悟到传统节日的魅力。再例如:可以模拟百家讲坛的形式举办历史文化知识讲座, 或开展文化宣传, 保护文化遗址等活动, 亲身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应注意细化每个环节, 使其方案最优化, 以调动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为目的。

说到底, 无论是课堂教学, 还是实践活动, 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 使青少年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 让他们既学文化, 又学做人, 帮助他们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 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我们才能完成历史、现代及未来赋予我们的任务, 我们的文化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 扬帆远航!


相关文章

  • 传统中国文化的弘扬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2
  • 传统中国文化的弘扬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摘 要:五千年历史,五千年文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人文素质关系着整个社会的人文素养走向.加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将对大学生人文 ...查看


  • 谈谈语文核心素养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社会责任.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 ...查看


  • 阅读与教师
  • 浅论语文教师的"阅读视野"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沈三初 陈舟蓉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目的规定为"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或 ...查看


  • 教师人文素养读后感 1
  • 学习了一书,我对教师师德以及教师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我就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 ...查看


  • 上海市莘庄DIY特色课程群建设纪实
  •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015年09月23日09:07????来源:中国教育报???? 原标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上海市莘庄中学创建于1957年,是闵行区重点高中,闵行区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确立了"和合共生,守正出新& ...查看


  • 校园文化节策划书设计方案(大全)
  • 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 确保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和生长点:是全面深化素质教育, 实现教育创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是呈现学校鲜明个性,拓展办学境 界的立足点.为此,我校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加强特色 ...查看


  • 诵读经典光亮人生
  • [摘 要]自赵朴初.冰心等九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以来,经典诵读活动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响应和推广,但由于近现代教育观念的片面性及其影响,仍有一些人还不太理解诵读经典的深刻意义及其 ...查看


  • 少年宫事迹材料
  • 建设"乡村少年宫" 开辟育人新渠道 ―― 冶力关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事迹材料 冶力关小学始建于1934年,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占地面积35亩,现有16个教学班,学生807名,教职工54人.学校于2009年被授予了&qu ...查看


  • 课题名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行动研究
  • 课题名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行动研究 批准号:DYA010407 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课题 课题拨付经费: 1.4万元 学科分类:教育信息技术 课题鉴定时间:2008年11月 课题负责人:董玉琦,教授,东北师范大学 主要成员:解月光.王保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