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天使和魔鬼之间的人

阿司匹林和海洛因,一个如天使带来福音,一个似魔鬼引发罪恶。就连上帝恐怕也没有想到,两者皆出自同一个科学家之手。而这位科学家更不曾料到,天使与魔鬼都在百年之间风靡全世界。

德国化学家菲利克斯·霍夫曼一生中有诸多发明创造,但正是阿司匹林和海洛因,让他成为站在天使与魔鬼之间那个颇为无奈而尴尬的人。

已有百余年历史的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安定并称“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它为人类减少死亡、延长寿命,尤其是为降低心梗死亡率提供了简单、经济而有效的手段。

然而,从阿司匹林诞生的那一刻起,围绕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其中便包括“真正的发明者之争”。

1897年的一天,29岁的霍夫曼接到导师通知,让他停止手头对煤焦油的研究,开始专攻“水杨酸”这种药物的改进,制造出更为稳定、副作用更小的解热镇痛药。

霍夫曼对水杨酸并不陌生,它也并非什么新发明。事实上,霍夫曼的父亲很早之前就在用水杨酸驱除关节炎带来的疼痛,但它引起的呕吐和胃部不适让人痛不欲生。原因是,尽管水杨酸能镇痛,但它有着几乎无法去除的副作用——损伤胃黏膜,甚至导致胃出血。

或许是无法忍受父亲因服药带来的巨大痛苦,霍夫曼接受了这项任务。而他所在的拜耳药厂则希望,霍夫曼能够让水杨酸从一个土方子变成更加可靠的商业化药物。

此后,霍夫曼梳理了一系列论文,终于找到了一种方法,生产出稳定而副作用较小的乙酰水杨酸作为替代物。从此,风湿病治疗的历史被改变了。

比其他产品研发人员幸运的是,霍夫曼背后有一家强大的公司。拜耳药厂做了其他制药公司不屑于做的两件事情:

一是为化学品乙酰水杨酸取了个商标名“阿司匹林”。

二是为其生产技术和工艺在很多国家注册了专利权。

1899年3月6日,阿司匹林的发明专利申请被通过,商品专利号为36433,这种药物开始在位于德国伍珀塔尔的埃尔伯福特工厂生产。

迄今为止,上述关于阿司匹林发明者的说法,都来自于德国化学家奥尔布赖特·施特在一篇关于工业化学的论著中对阿司匹林所作的注脚。短短的几行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阿司匹林发明过程的解说词,霍夫曼也就成为了人们争相传颂的人物。

直到十几年前,人们开始对阿司匹林的发现者提出新的疑问。

1999年2月20日,英国《泰晤士报》为纪念阿司匹林发明百年刊登了一篇特别报道。该报道除了照搬阿司匹林的解说词外,还提及另外一位名为亨利希·德莱塞的科学家,说是经过德莱塞和霍夫曼商量后,才以“阿司匹林”(aspirin)为药名。

同时,德莱塞在1899年发表的一篇题为《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药理学》的文章被重新翻了出来,并由此认定他是阿司匹林的发现者之一。

2000年底,英国伦敦一所大学的药物部副主任沃尔特·斯奈德,又为当年在拜耳药厂工作的犹太化学家阿瑟·艾兴格林进行辩护,指出艾兴格林与霍夫曼同在药剂室工作。艾兴格林1944年被德国纳粹抓进了集中营,他在一封信中首次提到,是他授意霍夫曼合成乙酰水杨酸。

斯奈德还提到,霍夫曼活到1946年,但他从来没有就发现阿司匹林一事发表过自己的任何看法。

霍夫曼不可能想到,在自己逝世半个世纪后会陷入一场名誉之争。然而,经他之手问世的“海洛因”,则在他生前就已切切实实成为了“魔鬼的杰作”。

1897年8月21日,霍夫曼在实验室里合成了一种叫作二乙酰吗啡的物质,止痛效力远高于能让人上瘾的吗啡。老板们喜出望外,当证实一些用于实验的鱼、海马和猫吞下这些药物依然能够活命之后,公司的家属包括孩子也开始试着服用,没毒死人,也没有人上瘾。于是,在合成后不到一年,在没有进行彻底的临床试验的情况下,公司便将它上市销售。

拜耳公司的老板们认为发明这一物质是“英雄般”的事迹,因此为其取名为“海洛因(Heroin)”,在德文中意为“英雄”。接下来,便是世界医药历史上最为荒谬的一页。

直到上世纪30年代,拜耳公司还在销售高纯度的海洛因。世界各地都对这种药效强劲、用途广泛的药品欢呼雀跃,成千上万的病人争相服用,从婴幼儿、成年人到老人都是海洛因的消费者,它以粉末、混合剂或栓剂的形式被使用。

当这种药品上市时,除了大获成功之外,看不出它有任何异常之处。医生们记录的海洛因的副作用是昏沉、晕眩和便秘,没有别的。警告海洛因有上瘾危险的医生只是少数。事实上,海洛因是否上瘾的关键在于当时盛行的服用方式,口服的海洛因经过很长时间才抵达脑部。

1910年后,情况发生了改变。饱受鸦片和吗啡滥用之苦的美国在1909年通过了《排斥吸食鸦片法案》,瘾君子开始寻找替代品。与吗啡相比,海洛因的管控更宽松,吸毒者发现,海洛因能否比吗啡的“药效”更强也只是时间问题。海洛因理所当然取代了吗啡,成为被滥用的主力军。

本文原载《中国科学报》,用户旁立戈戈推荐。

阿司匹林和海洛因,一个如天使带来福音,一个似魔鬼引发罪恶。就连上帝恐怕也没有想到,两者皆出自同一个科学家之手。而这位科学家更不曾料到,天使与魔鬼都在百年之间风靡全世界。

德国化学家菲利克斯·霍夫曼一生中有诸多发明创造,但正是阿司匹林和海洛因,让他成为站在天使与魔鬼之间那个颇为无奈而尴尬的人。

已有百余年历史的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安定并称“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它为人类减少死亡、延长寿命,尤其是为降低心梗死亡率提供了简单、经济而有效的手段。

然而,从阿司匹林诞生的那一刻起,围绕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其中便包括“真正的发明者之争”。

1897年的一天,29岁的霍夫曼接到导师通知,让他停止手头对煤焦油的研究,开始专攻“水杨酸”这种药物的改进,制造出更为稳定、副作用更小的解热镇痛药。

霍夫曼对水杨酸并不陌生,它也并非什么新发明。事实上,霍夫曼的父亲很早之前就在用水杨酸驱除关节炎带来的疼痛,但它引起的呕吐和胃部不适让人痛不欲生。原因是,尽管水杨酸能镇痛,但它有着几乎无法去除的副作用——损伤胃黏膜,甚至导致胃出血。

或许是无法忍受父亲因服药带来的巨大痛苦,霍夫曼接受了这项任务。而他所在的拜耳药厂则希望,霍夫曼能够让水杨酸从一个土方子变成更加可靠的商业化药物。

此后,霍夫曼梳理了一系列论文,终于找到了一种方法,生产出稳定而副作用较小的乙酰水杨酸作为替代物。从此,风湿病治疗的历史被改变了。

比其他产品研发人员幸运的是,霍夫曼背后有一家强大的公司。拜耳药厂做了其他制药公司不屑于做的两件事情:

一是为化学品乙酰水杨酸取了个商标名“阿司匹林”。

二是为其生产技术和工艺在很多国家注册了专利权。

1899年3月6日,阿司匹林的发明专利申请被通过,商品专利号为36433,这种药物开始在位于德国伍珀塔尔的埃尔伯福特工厂生产。

迄今为止,上述关于阿司匹林发明者的说法,都来自于德国化学家奥尔布赖特·施特在一篇关于工业化学的论著中对阿司匹林所作的注脚。短短的几行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阿司匹林发明过程的解说词,霍夫曼也就成为了人们争相传颂的人物。

直到十几年前,人们开始对阿司匹林的发现者提出新的疑问。

1999年2月20日,英国《泰晤士报》为纪念阿司匹林发明百年刊登了一篇特别报道。该报道除了照搬阿司匹林的解说词外,还提及另外一位名为亨利希·德莱塞的科学家,说是经过德莱塞和霍夫曼商量后,才以“阿司匹林”(aspirin)为药名。

同时,德莱塞在1899年发表的一篇题为《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药理学》的文章被重新翻了出来,并由此认定他是阿司匹林的发现者之一。

2000年底,英国伦敦一所大学的药物部副主任沃尔特·斯奈德,又为当年在拜耳药厂工作的犹太化学家阿瑟·艾兴格林进行辩护,指出艾兴格林与霍夫曼同在药剂室工作。艾兴格林1944年被德国纳粹抓进了集中营,他在一封信中首次提到,是他授意霍夫曼合成乙酰水杨酸。

斯奈德还提到,霍夫曼活到1946年,但他从来没有就发现阿司匹林一事发表过自己的任何看法。

霍夫曼不可能想到,在自己逝世半个世纪后会陷入一场名誉之争。然而,经他之手问世的“海洛因”,则在他生前就已切切实实成为了“魔鬼的杰作”。

1897年8月21日,霍夫曼在实验室里合成了一种叫作二乙酰吗啡的物质,止痛效力远高于能让人上瘾的吗啡。老板们喜出望外,当证实一些用于实验的鱼、海马和猫吞下这些药物依然能够活命之后,公司的家属包括孩子也开始试着服用,没毒死人,也没有人上瘾。于是,在合成后不到一年,在没有进行彻底的临床试验的情况下,公司便将它上市销售。

拜耳公司的老板们认为发明这一物质是“英雄般”的事迹,因此为其取名为“海洛因(Heroin)”,在德文中意为“英雄”。接下来,便是世界医药历史上最为荒谬的一页。

直到上世纪30年代,拜耳公司还在销售高纯度的海洛因。世界各地都对这种药效强劲、用途广泛的药品欢呼雀跃,成千上万的病人争相服用,从婴幼儿、成年人到老人都是海洛因的消费者,它以粉末、混合剂或栓剂的形式被使用。

当这种药品上市时,除了大获成功之外,看不出它有任何异常之处。医生们记录的海洛因的副作用是昏沉、晕眩和便秘,没有别的。警告海洛因有上瘾危险的医生只是少数。事实上,海洛因是否上瘾的关键在于当时盛行的服用方式,口服的海洛因经过很长时间才抵达脑部。

1910年后,情况发生了改变。饱受鸦片和吗啡滥用之苦的美国在1909年通过了《排斥吸食鸦片法案》,瘾君子开始寻找替代品。与吗啡相比,海洛因的管控更宽松,吸毒者发现,海洛因能否比吗啡的“药效”更强也只是时间问题。海洛因理所当然取代了吗啡,成为被滥用的主力军。

本文原载《中国科学报》,用户旁立戈戈推荐。


相关文章

  • 权力不受限制 天使也会变魔鬼
  • 文/多刺玫瑰 素材:李霄鹏对权力的渴望远超其他主教练:利用一颗榴莲赶走领队温莉蓉:不陪酒就离开国家队:球员陪睡换取全勤奖. 李霄鹏是中国男足职业化后以知名球星身份当选国字号球队主教练的第一人,李霄鹏比前任主帅商瑞华的年龄要年轻31岁.像李霄 ...查看


  • 外出游玩的游戏
  • 外出游玩准备的游戏 头尾一致 将人员分成两列,分别对列头兵耳语一句话,不让其他人听见,要求照此往下传,有列尾者报出结果,看两列队伍哪个保真度更高,以次结胜负. 叫七 带七和七的倍数数字不能说 比大小 道具:扑克牌. 游戏规则:一大帮人(最好 ...查看


  • [做情绪的主人]课堂实录
  • <做情绪的主人>教学实录 师:首先做个小游戏,需要大家的参与,这个游戏叫<雨中变奏曲>.大家看到这幅图画是在下雨,下雨通常是有声音的,但是咱这个下雨没有声音.所以呢,一会儿我们要让这个下雨出现声音.怎么来出现声音呢? ...查看


  • 天使和魔鬼
  • 天使和魔鬼有一天起了争执,互不相让,就闹到上帝那里去了. 上帝和蔼地问:"我的孩子,你们要怎么样才能和好呢?" 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除非我们分出了高下." 上帝想了想,说:"你们到人世间去吧 ...查看


  • 天使的一半是魔鬼
  • [摘要]教师责任感是教师个体对于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其要求的觉察与认识.农村小学教师因为知识.技能更新速度慢:年龄增长带来的的失落感:年轻同行带来的压力:领导关注重心的转移--而带来的教师责任感缺失,就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如:教育引导.增强责 ...查看


  • 洛克菲勒基金会:魔鬼还是天使
  • 魔鬼的贪婪与天使的仁慈,这两种极端矛盾的性格特征和价值观念,都深深影响着洛克菲勒基金会 文  |  本刊记者 徐赫 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Foundation)是美国最早的私人基金会,1913年由约翰·D·洛克菲勒注册创立, ...查看


  • 耶稣受试探是心灵受试抑真的看见魔鬼出现而受试?
  • 6.耶稣受试探是心灵受试抑真的看见魔鬼出现而受试? (太四章1节) 主耶稣受试探时,除主耶稣与魔鬼外,并无第三者在场,显然是主耶稣把他受试的经过亲口告诉他的门徒,主耶稣用第一身的说法告诉门徒,马太则用第三身的说法记录下来.门徒只能用耳听手记 ...查看


  • 魔鬼还是天使? 艺术品投资金融化的双面表情(12.4.18)
  • 艺术品投资金融化,这种源自国际市场的投资趋势,在国内也已经风生水起. 近年来,国内一些金融机构如私人银行.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纷纷推出艺术品基金.比如,摩帝富艺术基金.泰瑞艺术基金.德美艺嘉.中艺达晨.深圳杏石等艺术基金不断浮出水面, ...查看


  • 圣经在说什么
  • 圣经在说什么 "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提后3:15-16) 上帝已经在他的圣言中,将有关救恩必需的知识交付与人.人应当接受圣经为具有权威而毫无错误之上帝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