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诗意

古诗春日原文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的诗意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古诗春日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 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 寻芳:春游赏花。

4、 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5、 滨:水边;河边。

6、 光景:风光景物

7、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 东风:春风

春日的诗意鉴赏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古诗春日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古诗春日原文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的诗意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古诗春日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 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 寻芳:春游赏花。

4、 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5、 滨:水边;河边。

6、 光景:风光景物

7、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 东风:春风

春日的诗意鉴赏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古诗春日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相关文章

  • 春天的古诗 2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水部:官名,水部郎中的省称. 张十八:张籍,他在兄弟辈的排行中是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皇都:指京城长安. 诗意疏通: 濛濛细雨如酥油一般 ...查看


  • 观书有感的诗意
  • 许多人说<春日>位列<千家诗>第二首,足见其艺术成就.宋人编辑<百家姓>以皇帝老儿赵姓领头,天下百姓没有道理可讲.<千家诗>的排序也一样,与艺术高下能有什么关系?我们且不去理论.但就<春 ...查看


  • [咏柳][春日]教案设计
  • 阳东一问学校课堂教学设计 上课教师 郑月桃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咏柳>,学会生词,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意韵. 3.通过学习,让学生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从而激发其爱护树木, ...查看


  •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
  •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 ...查看


  • 四下教案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
  • [四下教案 古诗两首 江南春 春日偶成]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四下教案 古诗两首 江南春 春日偶成.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 ...查看


  • 六年级国学教案
  • 六年级国学备课 第1课时 <春日> 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查看


  • 村居的诗意
  • 村居的诗意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 ...查看


  • 描写春天的诗句:春日偶成
  • <春日偶成>原文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偶成>注释 ①偶成:不经意写成的诗. ②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 ③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一作 ...查看


  • 三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国学 上 册 教 案 清 平 小 学 罗 远 云 2012年8月29日 国学经典教学全册备课 一. 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