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与中石化的中国

  面对不断指责,中石油与中石化似乎早已练就了一幅极厚的脸皮。在中央企业的大旗下,中石油与中石化已经将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陷阱,这个陷阱日复一日地吸纳着原本就为数不多的社会财富

  曾经,南美厄瓜多尔政府将石油税大幅提高,此举竟然招来了中石油、中石化联合向国际仲裁机构求助。——问题在于,相当数量的国人知晓此事后,竟然对两大石油公司的境遇表现出了空前的兴奋。

  近年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巨头,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一方面,两大巨头锅满钵溢,利润高企不下,另一方面,成品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消费者负担沉重。在这样的前提下,几乎所有的国家层面上的宏观调控都成为民众与两大石油巨头心理对立。

  被抛弃的石油巨头

  香港经济学者宋敏对记者称,在当下的中国,民众由于参与真正的社会主流生活的机会甚微,直接导致了占人口最大多数的人群成为社会的漂移群体与关注力量。在他们的视野中,两大石油巨头依靠国家力量迅速积聚了大量财富,但是这种财富并没有被转移到社会中,而是以民众并不知晓的方式被予以囤积——甚至秘密转移。更重要的,两大石油巨头,在企业效益很好,利润疯涨的情况下,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没有社会公众意识,多次以“逼宫”的方式,要求涨价。而其所获得的巨额利润,也并未用于履行其社会责任。

  在此前提下,当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时,社会公众不可能对其产生同情。

  客观来看,石油企业都是国家资源垄断企业,但他们在市场中已经赢得了足够的市场份额之后,接下来应该做的就是回馈社会、反哺民众了。但是一个赤裸裸的现实是,如果民众对两大石油巨头持续抱有回馈的期待心态,那么一个可笑的逻辑就出现了——不断的期待,不断的被抛弃。

  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而在此前提下出现的中国石油企业利润率则非常可观,上游垄断掠夺下游竞争性行业,扭曲经济结构肆无忌惮的涨价,使中国经济和宏观调控的复杂局面加剧。垄断下的成品油涨价,但作为竞争产业的下游产业却不能涨价。此举大大增加了所谓的膨胀压力。尽管,中石油的滚滚暴利,让国家,同时也让某些不可明说的利益群体欢欣鼓舞,但是,这种危害中国经济的掠夺经济思路,将贻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石油是战略物资,国内的油田被两大石油巨头所垄断。只有他们有开采和销售权利。近几年国家进口石油越来越多,进口石油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石油进口权仍然只归两大集团所有。在此前提下,中国国内的石化企业成为两大集团不断溢价的遮羞布,并被持续抛给消费者充当出气筒。

  这样两大集团对内把持油田,对外把持原油进口权,并牢牢巩固了对国内原油价——市场的定价权还不是他们说了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工业血液的石油被垄断性企业把控,并直接渗透到中国国民经济的各个层面,长远来看,在现有机制下,不由得民众会担心中国国家竞争力乃至国家安全被置于两大集团的掌控中。

  油田是国家人民共有的,这两大集团虽然垄断,毕竟是中国自己的企业,但是两大集团都是海外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纵横捭阖中,其所有权和资本已然被大大稀释。

  而中国社会的财富就在不知不觉中被迅速抽取,并在民众不知晓的前提下被转移。

  拷问油企利益与公共利益

  目前,两大石油企业除了因为自己是国有公司,进口不受限制之外,还注册了非国有企业,并积极抢占绝大部分国家石油进口配额。

  投资者相信,中石油等企业上市之后,政府可能会更加有力地保护其垄断地位。三大石油公司,尤其是中石油、中石化的垄断地位比以前更为稳固了。

  中石油在国内市场上市,必将让这两家垄断企业的“金饭碗”更有保障。

  这也意味着,石油行业管理机构出台任何影响中石油市场表现的制度变革措施的难度也将相应加大。比如,在这个领域开放市场,打破一些企业的垄断地位。

  当然,宋敏称,垄断也并非一概有罪。政府告诉民众,之所以要用法律保持这些企业的垄断地位,用产业政策驱逐这个行业的民营资本,是因为石油行业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必须保持石油供应稳定。假如石油垄断巨头们真能做到这一点,则公众或许确实可以忍受垄断的种种弊端。

  不过,香港的资深经济观察学者王春新称,石油垄断巨头们在海内外上市、进行商业化经营之后,就必须对投资者负责、对市场负责,以追逐利润为其主要目标。而既然它们享有垄断地位,自然会毫不犹豫地利用特权地位来增加利润。过去几年中,人们已经见识了垄断企业是如何娴熟地使用这一策略。此外,由于市场基本由少数垄断企业控制,而且他们都是国有企业,其高级管理层有密切关系,达成合谋的成本较低,因而,几次局部性油荒的出现难免不令外界怀疑。而每次油荒之后,也确实都伴随着管理部门的向上调价的措施。

  这暴露了一个严重的逻辑缺陷。石油巨头们一方面享有法律和政策维持的特殊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由于上市,又不能不以谋取利润最大化为其主要经营目标,很自然地忽略其享受垄断地位的前提性承诺——公共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要让这些企业真正服务公共利益,政府就是关键。

  既然政府运用权力保护这些企业的垄断地位,当然也要运用权力使其服务于公共利益。但是,目前确实尚没有一种有效的机制来控制这些企业,使其在公共利益与商业利润之间保持最起码的平衡。相反,随着企业商业化色彩加重,政府的控制力有可能会越来越软弱。

  怪异的逻辑关系

  中国石油企业为了少交石油暴利税把石油开采利润留下来,就拼命增加“石油开采成本”。在中国一波又一波的投资大潮中,用于石油钻井开采的预算几度高企,且稠密程度超过多数西方石油公司。但是石油开采密度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产量与生产效益的提升,反而是单位采油成本被大幅上升。与此同时,石油企业还不断把产油井“废弃”给私人承包,进而大幅截留和私吞石油的开采利润。

  中国生产的绝大多数成品油成本较高,在此前提下的产业链条成本也被高高甩起,并持续飘红,始终无法下降。而中国政府为了保证中国经济平稳高速发展,商务部和发改委联合对成品油销售企业进行了规范管理,同时长期控制了成品油的零售价格。国家财政也对因价格管制后产生的炼油企业政策性亏损进行了多次补贴。

  中国石油产业的垄断格局,使价格调整陷入两难。对一个国有垄断型企业,在盈利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还要用纳税人的钱予以补贴,宋敏称,举目全球,这确实是一个奇怪的逻辑。

  在一个产权不清、缺乏竞争的环境中,企业缺乏降低成本的动力,由此形成的价格信号不能很好地引导资源配置,从而降低社会福利。在目前的产业垄断中,上调成品油价格,固然能够调节供求,实现平衡,但这里的均衡价格与充分竞争后产生的均衡价格已然大大不同。

  按照简单的逻辑,如果政府愿意增加公众福利,而不是增加石油企业的收益,可以选择的方式很多。很明显,在这个过程中,石油企业增加的收入,远远大于政府支付给消费者的补贴。这样一来,补贴似乎就成了道具,消费者就成了一个被蒙蔽的角色。而政府的信誉也被造成了持续性的损害,在当下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很难想象两个巨型国企为政府带来的沉重包袱将以什么样的形式在什么样的时间点发酵,而政府似乎并没有预见的应对方式。

  基于此,王春新称,如果油企能够放弃一部分利润用来降低成品油价格,让利于民,将能够大大缓解目前的物价上涨压力,更能够大大缓解当前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正所谓与民争利不如让利于民,如果两大石油企业能够理解这一点,相信他们是能够做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

  面对不断指责,中石油与中石化似乎早已练就了一幅极厚的脸皮。在中央企业的大旗下,中石油与中石化已经将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陷阱,这个陷阱日复一日地吸纳着原本就为数不多的社会财富

  曾经,南美厄瓜多尔政府将石油税大幅提高,此举竟然招来了中石油、中石化联合向国际仲裁机构求助。——问题在于,相当数量的国人知晓此事后,竟然对两大石油公司的境遇表现出了空前的兴奋。

  近年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巨头,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一方面,两大巨头锅满钵溢,利润高企不下,另一方面,成品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消费者负担沉重。在这样的前提下,几乎所有的国家层面上的宏观调控都成为民众与两大石油巨头心理对立。

  被抛弃的石油巨头

  香港经济学者宋敏对记者称,在当下的中国,民众由于参与真正的社会主流生活的机会甚微,直接导致了占人口最大多数的人群成为社会的漂移群体与关注力量。在他们的视野中,两大石油巨头依靠国家力量迅速积聚了大量财富,但是这种财富并没有被转移到社会中,而是以民众并不知晓的方式被予以囤积——甚至秘密转移。更重要的,两大石油巨头,在企业效益很好,利润疯涨的情况下,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没有社会公众意识,多次以“逼宫”的方式,要求涨价。而其所获得的巨额利润,也并未用于履行其社会责任。

  在此前提下,当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时,社会公众不可能对其产生同情。

  客观来看,石油企业都是国家资源垄断企业,但他们在市场中已经赢得了足够的市场份额之后,接下来应该做的就是回馈社会、反哺民众了。但是一个赤裸裸的现实是,如果民众对两大石油巨头持续抱有回馈的期待心态,那么一个可笑的逻辑就出现了——不断的期待,不断的被抛弃。

  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而在此前提下出现的中国石油企业利润率则非常可观,上游垄断掠夺下游竞争性行业,扭曲经济结构肆无忌惮的涨价,使中国经济和宏观调控的复杂局面加剧。垄断下的成品油涨价,但作为竞争产业的下游产业却不能涨价。此举大大增加了所谓的膨胀压力。尽管,中石油的滚滚暴利,让国家,同时也让某些不可明说的利益群体欢欣鼓舞,但是,这种危害中国经济的掠夺经济思路,将贻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石油是战略物资,国内的油田被两大石油巨头所垄断。只有他们有开采和销售权利。近几年国家进口石油越来越多,进口石油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石油进口权仍然只归两大集团所有。在此前提下,中国国内的石化企业成为两大集团不断溢价的遮羞布,并被持续抛给消费者充当出气筒。

  这样两大集团对内把持油田,对外把持原油进口权,并牢牢巩固了对国内原油价——市场的定价权还不是他们说了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工业血液的石油被垄断性企业把控,并直接渗透到中国国民经济的各个层面,长远来看,在现有机制下,不由得民众会担心中国国家竞争力乃至国家安全被置于两大集团的掌控中。

  油田是国家人民共有的,这两大集团虽然垄断,毕竟是中国自己的企业,但是两大集团都是海外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纵横捭阖中,其所有权和资本已然被大大稀释。

  而中国社会的财富就在不知不觉中被迅速抽取,并在民众不知晓的前提下被转移。

  拷问油企利益与公共利益

  目前,两大石油企业除了因为自己是国有公司,进口不受限制之外,还注册了非国有企业,并积极抢占绝大部分国家石油进口配额。

  投资者相信,中石油等企业上市之后,政府可能会更加有力地保护其垄断地位。三大石油公司,尤其是中石油、中石化的垄断地位比以前更为稳固了。

  中石油在国内市场上市,必将让这两家垄断企业的“金饭碗”更有保障。

  这也意味着,石油行业管理机构出台任何影响中石油市场表现的制度变革措施的难度也将相应加大。比如,在这个领域开放市场,打破一些企业的垄断地位。

  当然,宋敏称,垄断也并非一概有罪。政府告诉民众,之所以要用法律保持这些企业的垄断地位,用产业政策驱逐这个行业的民营资本,是因为石油行业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必须保持石油供应稳定。假如石油垄断巨头们真能做到这一点,则公众或许确实可以忍受垄断的种种弊端。

  不过,香港的资深经济观察学者王春新称,石油垄断巨头们在海内外上市、进行商业化经营之后,就必须对投资者负责、对市场负责,以追逐利润为其主要目标。而既然它们享有垄断地位,自然会毫不犹豫地利用特权地位来增加利润。过去几年中,人们已经见识了垄断企业是如何娴熟地使用这一策略。此外,由于市场基本由少数垄断企业控制,而且他们都是国有企业,其高级管理层有密切关系,达成合谋的成本较低,因而,几次局部性油荒的出现难免不令外界怀疑。而每次油荒之后,也确实都伴随着管理部门的向上调价的措施。

  这暴露了一个严重的逻辑缺陷。石油巨头们一方面享有法律和政策维持的特殊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由于上市,又不能不以谋取利润最大化为其主要经营目标,很自然地忽略其享受垄断地位的前提性承诺——公共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要让这些企业真正服务公共利益,政府就是关键。

  既然政府运用权力保护这些企业的垄断地位,当然也要运用权力使其服务于公共利益。但是,目前确实尚没有一种有效的机制来控制这些企业,使其在公共利益与商业利润之间保持最起码的平衡。相反,随着企业商业化色彩加重,政府的控制力有可能会越来越软弱。

  怪异的逻辑关系

  中国石油企业为了少交石油暴利税把石油开采利润留下来,就拼命增加“石油开采成本”。在中国一波又一波的投资大潮中,用于石油钻井开采的预算几度高企,且稠密程度超过多数西方石油公司。但是石油开采密度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产量与生产效益的提升,反而是单位采油成本被大幅上升。与此同时,石油企业还不断把产油井“废弃”给私人承包,进而大幅截留和私吞石油的开采利润。

  中国生产的绝大多数成品油成本较高,在此前提下的产业链条成本也被高高甩起,并持续飘红,始终无法下降。而中国政府为了保证中国经济平稳高速发展,商务部和发改委联合对成品油销售企业进行了规范管理,同时长期控制了成品油的零售价格。国家财政也对因价格管制后产生的炼油企业政策性亏损进行了多次补贴。

  中国石油产业的垄断格局,使价格调整陷入两难。对一个国有垄断型企业,在盈利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还要用纳税人的钱予以补贴,宋敏称,举目全球,这确实是一个奇怪的逻辑。

  在一个产权不清、缺乏竞争的环境中,企业缺乏降低成本的动力,由此形成的价格信号不能很好地引导资源配置,从而降低社会福利。在目前的产业垄断中,上调成品油价格,固然能够调节供求,实现平衡,但这里的均衡价格与充分竞争后产生的均衡价格已然大大不同。

  按照简单的逻辑,如果政府愿意增加公众福利,而不是增加石油企业的收益,可以选择的方式很多。很明显,在这个过程中,石油企业增加的收入,远远大于政府支付给消费者的补贴。这样一来,补贴似乎就成了道具,消费者就成了一个被蒙蔽的角色。而政府的信誉也被造成了持续性的损害,在当下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很难想象两个巨型国企为政府带来的沉重包袱将以什么样的形式在什么样的时间点发酵,而政府似乎并没有预见的应对方式。

  基于此,王春新称,如果油企能够放弃一部分利润用来降低成品油价格,让利于民,将能够大大缓解目前的物价上涨压力,更能够大大缓解当前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正所谓与民争利不如让利于民,如果两大石油企业能够理解这一点,相信他们是能够做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


相关文章

  • 2015年石油化工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 2015-2022年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研究分 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57937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 ...查看


  • 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发展探讨
  • 2012-05-10 16:25:52 中国石油网 微博评论 浏览次数:16 字号:T|T 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石油石化行业的支撑性产业,其发展水平决定着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进程.古人云:"欲先善其事, ...查看


  •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 2008年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趋势研究与策略分析报告 [关 键 字]:石油企业跨国并购趋势 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策略 石油企业跨国并购发展分析 [出版日期]:2008年7月 [报告页码]:227页 [图表数量]:40个 [报告格式]:(PDF) ...查看


  • 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 三石油公司瞄上加拿大
  • 2012-07-30 13:23:23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张一鸣 微博评论 浏览次数:48 字号:T|T 中海油精心地安排了收购尼克森的每个步骤,这个收购如果成功,中海油将成为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中在加拿大获得权益油最多的企业,其示范效益或将 ...查看


  • 中石油中石化炼厂
  • 中石油下属炼化企业 中石化下属炼化企业 大庆石化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分公司.是以大庆油田原油. 轻烃.天然气为主要原料,从事炼油.乙烯.塑料.橡胶.化工延伸加工.液体化工.化肥.化纤生产,并承担工程技术服务.生产技术服务.机械 ...查看


  • 中国石油产业链概论
  • 附件2 石油产业链研究 石油产业链包括:石油开采业.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石油流通业.国 家"十一·五"规划加大了石油.天然气上游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油气资源的勘探力 度,实行油气并举,稳定增加原油产量,提高天然气产 ...查看


  • 06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目 录 1 编制依据---------------------------2 2 分级-----------------------------2 3 预测与预警--------------------------3 3 ...查看


  • 中国排名1000化工企业一览表
  • 名次 企业名称 销售额 行业 地区 17 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907,034 化工 浙江 19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793,103 化工 上海 23 中国石化茂名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440,906 ...查看


  • 油品质量竟然有差别!中石化or中石油到底怎么选?
  • 9月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较大波动,近日原油价格的跌幅也在逐步扩大,国内新一轮成品油价格迎来今年第四次下调. 根据"十个工作日"原则,9月19日0时,我国成品油调价时间窗口再次开启:汽油每吨下调155元,柴油每吨下调150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