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小论文 1

1.激发兴趣策略,让学生爱读书

  课外阅读兴趣指对自身从事课外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课外阅读兴趣受阅读者的年龄阅历、知识、爱好及阅读目的的制约,读物本身的内容形成也会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靠语文教师的培养和引导。要从认识着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辅以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用古今学者劝人博览群书的名言警句启迪学生,以酷爱书籍,通晓各学科间的生动事例 教育 学生,体会广泛涉猎的必要。

  2.推荐书目策略,让学生多读书

  我们提倡的课外阅读。绝不是“放羊式”的阅读。也不是只要数量不要质量的任务式阅读,学生由于年龄、认识水平等原因,许多学生在书籍的选择上具有盲目性。这就要求教师推荐阅读书目给学生,明确阅读内容与范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多读书。在书目内涵的把握上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弘扬;注重 科学 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注重借鉴与学习外国优秀文化。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还要有梯度。

  (1)结合课堂教学推荐,读物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联系,内外联动,相得益彰。

  (2)结合课程标准推荐。《课文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文质兼美,又结合了学生的学力、智力、心力等实际,要逐步让学生阅读。

  (3)结合时尚热点推荐。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必能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开放的世界,愉悦身心。

  3.掌握技巧策略,让学生会读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的成功之门,教师要进得方法指导,教会学会开启阅读之门的技能。读书之法,因人而异。但就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仍要把握一些基本东西。

  (1)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在一学年开端就要订立本学年的读书计划,一学期、一个月、一星期读多少书,有个合理的安排。读书须思考。

  (2)读书方法点拨。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系统地对学生阅读方法进行点拔,三大读书方法:精读法。略读法、快读法相结合,要让学生明白“精读是准备,略读、快读是应用,是人生阅读活动的主体”,课外阅读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着重培养略读和快读能力。

  (3)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阅读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和再生产活动,要展现阅读主体的本质力量。课外阅读极富个人特点的学习结果,使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应呈现多元化趋势,事实上,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

倡的语文教学效果,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性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个人的选择、感知、理解和深悟,得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结论。作为教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如果对学生的独特见解不假思索地加以否定,就可能泯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后果将不堪设想。教师要做一个充满激情的导游,引导我们的学生走进他们富有个性的阅读世界中去。

  参考 文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任宝祥.教育社会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中国 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摘要]阅读是因文得义的心理过程,是以文会友的交往过程,是书面文化的消费过程,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长期以来,我国中学生阅读素养始终没在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课外阅读常常热衷于表面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而不愿深层的理性思考。本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讨论课外阅读对于学习主体——学生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是对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调查;第三部分是教师对中学生课外阅读应如何进行指导,指出了几条建设性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 课外阅读 现状 指导策略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关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许多语文 教育 的老前辈都有过重要论述。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里说:“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和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和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和文章;这种阅读就是所谓的应用”。他认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了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工夫便于工作只做了得一半。其弊害是想象得到的。”尤其是在当今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更不应该是游离于语文教育体系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得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

  中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缺乏甄别力,读物良莠不齐,一项调查显示46.7%的初中生和35.8%的高中生课外阅读以消遣为目的,在中学生购买的报刊图书中,知识类书刊占55.6%消遣类占44.3%。中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阅读水平的制约,审美能力较差,搞拒诱惑的能力差直接造成了读物的优劣不等。他们读的书大多不是有意识的选择,大多数都是无计划无目的,无选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2.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指导

  

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得不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也就很难获得有益的指导;由于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占用了时间,耽误了学习,所以反对或限制他们的课外阅读,使多数学生不能光明正大地进行课外阅读,更顾及不上阅读的效益和质量,不能充分发挥兴趣阅读的作用。

  3.缺少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

  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图书资源匮乏,难以得到优秀读物。这也是制约中学生健康的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真正投资于语文学科的并不太多,大多集中在“习题集”、“题典”上,很多的课外读物是仅仅有几本“作文选”。

  三、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中学生正是形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然而受年龄和思维的限制,学生迫切需要指导。调查显示有72%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给以指导。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只是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上,而缺乏切实有力的措施,少数教师甚至放任自流。因此,如何加强指导,使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他们热情活泼,求知欲强,带有很强的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内的书本阅读,而是渴望从更广泛的渠道去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外阅读就是最好的途径,是课内阅读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对课内阅读起到强化和促进作用。但是,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不足或误区,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一、课外阅读观状分析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紧凑,为了对付升学考试,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整天围绕着教科书或教辅读物打转,整天钻在各种作业、练习题或试卷中。他们实际上用来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根据一项调查表明,每天能用1小时阅读课外书的学生不到15%,能够阅读半小时的学生也没有超过30%。

二、课外阅读倾向的偏差

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完全从自己的爱好出发,那么我们会发现中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是丰富多样的,他们大多喜欢科幻、散文随笔、卡通漫画、童话等题材的书籍。可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只把心思放在武侠、言情小说中。特别是又有另一种形态的网络言情小说,这些都迷得他们团团转,男生还是偏向武侠,女生偏向台湾爱情小说和时尚杂志。最近图书市场又出现一些另类书籍或称为“口袋书”,内容都是即粗俗又无聊,甚至是充斥色情与暴力的。很多的学生也很快地看上瘾了,认为是潮流与时髦,放着学校图书馆的书不借,跑到外面猛租来看。而众多的国

内外名著犹如昨日黄花,已然不是很受欢迎。对中学生而言,这些名著看起来很吃力,太难了,也看不太懂,更多的学生只是把阅读名著看成是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来完成。

三、没有做好读书笔记

有一大部份中学生有这样的体验,当与别人辨论要引经据典时,却要搜肠括肚,尴尬之极。这种情况普遍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读书笔记。他们在读书的时候,没有做到既动脑又动手,懒得动手写读书笔记,只是看过则已,而后就不知所云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有78%的中学生不能做到这一点,还未掌握这种正确的读书方法,只停留于走马观花。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表明,语文读写能力获取的重要途径是广泛的课外阅读。广泛阅读,能够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和鉴赏水平。而对课外阅读的忽视会直接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无趣和语文知识的贫乏。从而成为“井底之蛙”。中学生阅读,要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善于学习、借鉴西方先进文化,健全中学生的心灵和人格,实现对人类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正等的认同和维护。同时,教师要有高远的眼光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关键词】

课外阅读 主体阅读 休闲阅读

强化性阅读 巩固性阅读 拓展性阅读

斯迪芬?德?克拉森在《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一书中曾提出,“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这与古人所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谋而合。

人生活在世上,只有不断地了解世界,才能不断地去适应这世界,进而去改造世界,从而能更好地生存、发展。读书,使人通过一扇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户,看见外面世界的精彩。人是在不断地读书学习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要让学生“会阅读”仅仅靠课本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去实践。

研究表明,人在18岁之前,阅读对人的影响很大。18岁以后,人格和价值观逐渐定型,阅读的影响逐渐减小。中学生这一时期的世界观还没有定型,心灵处于逐渐丰富的阶段。由于受到理解力的限制,辨别是非和善恶的能力较弱。从这两点来说,向中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是必要和有益的。推荐书目应该选取内容健康、思想积极的著作,展示人类生活的美好前景,鼓励中学生热爱生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以此奠定在人生道路上

知识和情感的基础。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先生说过:“爱看书的青年,大可看看本份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教学实践表明,语文读写能力的获取,其重要途径还是来自广泛的课外阅读。广泛阅读,能够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和鉴赏水平。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阅读面窄 不少中学生比较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对课外阅读分配的时间少,导致阅读面窄,知识面不广。笔者了解的情况是,从学生课外阅读的类别看,小说类、杂志类占53%,作文选类占32%,其他占15%。而且,读名著的学生相对较少。在相当多的中学课外读物调查中可以看出,中学生课外阅读最喜欢的是科幻武侠小说、笑话幽默等休闲轻松类读物。由此,也可以看到中学生阅读面较窄。

2.阅读的方法不得当 有些学生乐意进行阅读,为了扩大视野,也为了增长知识,但很大一部分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得当。有的学生在阅读的问题上随意性太大,无目的、无计划。有时数天不看书,有时一看数小时,或者干脆一口气看到底,又或者不眠不休。有的学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有书就读,数量虽然很大,但无仔细咀嚼,看书多而收益浅。最为普遍的是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做读书笔记。须知,人脑的记忆是有周期性的,只有把知识进行归类,把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精华内容或摘抄,或概括,或写心得,才能真正通过阅读,吸取书本精华。

3.不懂选择阅读的内容 书籍浩如烟海,读哪些书好呢?很多同学感到迷惘。据从图书室借书登记的情况统计,看小说的最多,看综合类的人次之,其余还有看影视杂志、娱乐画报、名人传记等,比较零散。当我问他们:“为什么看这些书报?”答案五花八门:“喜欢看”,“遇到这些书就看它”,“随便借本来看”……对于自己为什么选这些内容进行阅读,却少有人去思考。

而学生缺少课外阅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没时间,没精力。多数学生抱怨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整日忙于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无心、无力、无暇顾及课外阅读。

2.家长,老师的反对。家长老师最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阅读课外书籍被视为不务正业,或受到严厉批评或书籍被没收。甚至连阅读报刊、杂志的权利也被完全剥夺。

3.没兴趣。有的学生能忙里偷闲读点东西,但主要为放松消遣,愿意读点通俗读物,对于严肃读物或经典书籍觉得疏远、隔膜,读起来费劲,没兴趣。

4.不知如何读。有

的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渴望读点好书,但面对书海感到茫然,不知选择什么书来读,怎样读,不少学生尝试过后觉得无成就感,于是又放弃了。

具体看来,对课外阅读的忽视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两大硬伤:无趣和贫乏。“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现在有一种现象,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孰不知,这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刘国正先生的这段话十分清楚地阐明了轻视课外阅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闭塞中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即抑制了学习的兴趣。在许多地方,语文课竟成为学生反感和不受欢迎的课,被学生戏称为“主课中的副课”。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这正是我们长期以来不重视课外阅读所付出的最惨重的代价。

另外,忽略课外阅读致使学生囿于狭小的“课本”空间,成为“井底之蛙”,大多患有“贫血症”,从而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总是同样的答案,作文中总是同样的思路同样的材料,甚至是同样的假话、空话和套话,孰不知这一恶果的酿造正是源于我们自身的失误。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古人一直强调多读,他们认为只有多读,才能善写。他们不主张狭窄,主张广博。”“多读”“广博”正是课外阅读所承载的任务,要治愈语文的致命伤“贫乏”,唯一的药方就是走进课外阅读。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类别及选择原则

信息的来源主要靠阅读。广义的阅读应包括看电视、上网、通讯等,狭义的阅读只指书籍的阅读。根据阅读内容和目的的不同,可以把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分为如下几个类别:

(一)主体阅读和休闲阅读

1.主体阅读

主体阅读主要针对经典著作。它们是人类文明产生以来积累的文化思想的结晶,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对人类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塑造了我们当前的社会。经典著作经历了长时间的考验,得到众人的认可,具有恒久的生命力。这样的读物,才能对身心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必要的和有益的作用。

什么是经典著作?对这一问题,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主要受时间、推荐者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的影响,也受偏见或意识形态的影响,推荐书目的推荐性往往不十分公允、准确和客观,不可避免地带有推荐者的主观性和偶然性。然而,对读者来说,准确、客观地去了解、选择

、阅读真正的世界名著,是十分必要的。

2. 休闲阅读

它是中学生利用课余闲暇而随意进行的轻松自在的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这类读物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满足他们追求时尚的心理需求,读者通过随心所欲的阅读而获得娱乐性刺激和心理满足,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健康、高尚的休闲阅读能增长他们的知识,陶冶他们的情操;而庸俗、低级的消遣性阅读会引诱他们堕落。教师和图书管理员,应该随时了解学生消遣性阅读状况,积极介入,设法因势利导,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阅读导向,使之不成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

(二)强化性阅读、巩固性阅读和拓展性阅读

1.强化性阅读

中学课堂教学都是基础课程。学生阅读由老师或图书管理员推荐的与课程有关的指导书,有助于消化巩固课本知识,有利于完成作业和参加考试。这是中学生花时最多,费力最大,效果最显著的阅读。它通过科学而有序的训练,使学生掌握阅读学科书面材料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从而衍化出相应的学科阅读的欲望,对形成和发展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2.积累性阅读

为了将来能在社会上独立生活,中学生开始广泛阅读,自觉地积累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这种阅读,大多是在课堂中获得知识和经验的启发下而引起的。因此,教师的45分钟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完成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没有有效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导向,那就没有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反思“满堂灌”的教学,它既不能培养学生积累性阅读的兴趣,也无法给学生留足课外阅读的时间。因此,不断地进行积累阅读,就是不断地运用旧知去获取新知,也即对旧知的能动的巩固。

3.拓展性阅读

指学生为了实现远大理想而进行的开拓性的阅读。它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学科文化知识教育、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时代精神感召、学生个性发展等因素的综合产物。要防止学生的偏科,纠正他们或重理轻文、或重文轻理、或单科独进等现象。还要防止学生好高鹜远、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使学生明白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任务,认清各学科课程之间相辅相成关系,认清现代社会的人才需要特点,摆正对待远大理想又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引导他们在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阅读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全面发展。

其实,拓展性阅读是积累性阅读的深化和发展。此外,有些程度高的学生在拓展阅读的基础上,还能进行创造性的阅读。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读什么,为什么读这些书,我认为要把握

三点:一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文化素质的养成。从当代文化传统来说,中西二元文化构筑了我们生存的文化环境。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是创造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必然之路。大纲推荐书目体现了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并重这一点。二是健全中学生的心灵和人格。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认为:“现在的学生,在给他们上课时,很多东西不得不从头讲起。这使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当前基础教育非常丰富、非常完备的情况下,课外阅读尤其是文学阅读还需要不需要?在今天技术性知识占了社会诱导的主流的情况下,语文教育应该起什么作用?我认为除了教人识字,它还应该提供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基本东西。”许多国家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具体规定,虽然所选书目不一样,但着重的都是对健全一个人心灵有重要作用的经典名著。三是对人类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正等的认同和维护。健全人的心灵,是关系每个人的事情。人同时又是社会的一分子,维护社会的健康发展是每个人的责任。人类基本价值,是构建人类社会的基石,是社会得以开放、健康发展的保障。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美国高中生必读书目中,除文学作品外,还包括《美国的民主》、《独立宣言》、《理想国》等政治学著作,意图也是让中学生受到美国人所认为的人类基本价值的熏陶,进而维护这些基本价值。

三.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对策思考

1. 拓宽阅读渠道,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学生仅从书本中获取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其实,生活中这种知识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完全可以借助除教材、图书室、阅览室以外的资料:诸如Internet网资料,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生活中其他形式的文字资料,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我校每个教学班级都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许多学生家中也拥有了电脑,这些都将大大地方便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只要教师正确指导,合理安排,学生阅读电子书籍,是可行的。同时,学校或者教研组也可以通过教学计划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集中的阅读指导,比如我校胡志诚老师老师开设的“读者俱乐部”和周家宏老师开设的“走进中国古典文化”之类的拓展课,就很受学生的喜欢。

当今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早到晚,少有个人支配的时间。因此,教师应鼓励他们在平时

见缝插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在节假日要劳逸结合,温习功课与课外阅读交替进行,不要被一本小说弄得天昏地暗。

2. 善于选择阅读的内容。在阅读内容方面,要遵循以下三原则:贴近当代生活,贴近青年心理,贴近学生水平。比如要指导学生以课本的学习单元的文体为基点,选择与这类体裁相同的文章来阅读。比如;学习了记叙文之后,就应以某一篇文章为基点,进行辐射性阅读,找同类的书籍或同一作者的作品进行阅读。在课余时间,可阅读一些与中学生的学科教学有关的报刊、杂志。如:《青年报》《中学生阅读》《新读写》等,通过阅读,增长学科的知识。另外,还应提倡学生多阅读一些古典名著,比如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得》、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等,以增加中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了解。

同时,还要有高远的眼光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选择可根据流传时间久,流传空间广;世人交口称赞,行家介绍,精品选萃,名作集丛,获奖汇编等等。我们要经常留心学生的课外阅读,切忌随大流、赶时髦。有些学生不是迷恋于亦舒、张悦然的作品,就是追逐于郭敬明、韩寒等人的博客文章,以这种言情、奇幻为主要题材阅读活动,是不利于提高语文读写能力的。尽管这类作品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认知作用,比如浓郁的感情,离奇的故事,另类的语言等,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毕竟无法和那些名著相比,价值之高下不可同日而语,并且那些作品中宣扬情感至上,表现伤感甚至是颓废的思想情绪,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当然,对这类作品偶有涉猎,无可厚非,但是,若把有限的课外阅读时间全部或大部分消耗于此,就得不偿失了。教师应千万百计地选择那些品位高的书让孩子读,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有精品意识,就会敏感地鉴别优劣,排斥平庸。

3.定向与定量阅读、个人与集体阅读相结合。作为语文教师应要求学生作定向、定量的阅读。定向,指的是阅读的方向,即阅读内容定何种类,或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艺作品,或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论著,或是名目繁多的报刊杂志中的精华时文。定量,指的是一个月或是一学期阅读的数量,以字数来评定。在定向定量阅读中以个人阅读为基础,一个月或两个月,应先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汇报自己阅读的收获,可推荐自己最喜欢的名篇或名段,可畅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心得,然后由小组评议出二、三个最佳读者在全班交流,使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能收到集体阅读的良好效果。

4.强调学生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

笔头。”善于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这样阅读的收获就比较大。做笔记,还是一种练笔的有效方式,练得多了,写作水平就能提高。阅读笔记的常见类型有下列一些:①做摘记:根据自己对读物的理解和需要,把读物中的重要观点、典型事例、精彩句子或段落、名言妙语、谣谚典故和史实等,及时分类摘抄在笔记本或卡片上。②写提要:把读物的内容、要点、基本情节等进行归纳缩写。这种方法能培养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能力。③写心得:写出自己的感想、收获、疑问和评价。最常见的一种是写读后感。此外还可写书评、专题评论等。做阅读笔记的各种方法很少孤立使用,往往是互相交叉、同时使用的。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具体读物、具体的阅读目的而定。

5.有目的地阅读。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阅读能发展自身爱好、特长的作品。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专门性的书籍来阅读,比如:喜欢书法、篆刻的同学,可以找一些艺术类的书籍来阅读;爱好无线电的同学,可以找一些电子技术、家电维修的书籍来阅读;爱好电脑的同学,可找一些诸如《电脑报》、《电脑爱好者》的书籍来阅读。正确引导中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帮助中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钱梦龙先生曾在《中学生阅读》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读书可以治愚》的文章,文中说到,他小时候笨得出奇,小学老师说他是“聪明面孔,笨肚肠”。可是到了初中后,他对课外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阅读、背诵《唐诗三百首》开始,进而阅读了大量古典的、外国的文学书籍,从而激发了强烈的写作欲望。同时,他的理解力和记忆力随着读写能力的提高,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如今,钱梦龙先生仍深有感慨地认为,自己获得成功只能归因于一点:初中阶段就已起步的广泛阅读,不但丰富了他的知识,而且使他本来很糟糕的智力状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他明白地告诉世人:“读书,正是治好我的‘愚病’的灵丹仙药。”中学生通过持续不断、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能陶冶情操、培养品德;能锻炼思维,发展智力。这样不仅能融汇贯通课程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学深、学透、学活,并转化为技能,起到由知识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作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给学生一把打开阅读之门的“金钥匙”,让他们从迷茫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发展自己。若能如此,则为教师之幸事,亦为教育之幸事!

1.激发兴趣策略,让学生爱读书

  课外阅读兴趣指对自身从事课外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课外阅读兴趣受阅读者的年龄阅历、知识、爱好及阅读目的的制约,读物本身的内容形成也会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靠语文教师的培养和引导。要从认识着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辅以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用古今学者劝人博览群书的名言警句启迪学生,以酷爱书籍,通晓各学科间的生动事例 教育 学生,体会广泛涉猎的必要。

  2.推荐书目策略,让学生多读书

  我们提倡的课外阅读。绝不是“放羊式”的阅读。也不是只要数量不要质量的任务式阅读,学生由于年龄、认识水平等原因,许多学生在书籍的选择上具有盲目性。这就要求教师推荐阅读书目给学生,明确阅读内容与范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多读书。在书目内涵的把握上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弘扬;注重 科学 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注重借鉴与学习外国优秀文化。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还要有梯度。

  (1)结合课堂教学推荐,读物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联系,内外联动,相得益彰。

  (2)结合课程标准推荐。《课文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文质兼美,又结合了学生的学力、智力、心力等实际,要逐步让学生阅读。

  (3)结合时尚热点推荐。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必能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开放的世界,愉悦身心。

  3.掌握技巧策略,让学生会读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的成功之门,教师要进得方法指导,教会学会开启阅读之门的技能。读书之法,因人而异。但就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仍要把握一些基本东西。

  (1)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在一学年开端就要订立本学年的读书计划,一学期、一个月、一星期读多少书,有个合理的安排。读书须思考。

  (2)读书方法点拨。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系统地对学生阅读方法进行点拔,三大读书方法:精读法。略读法、快读法相结合,要让学生明白“精读是准备,略读、快读是应用,是人生阅读活动的主体”,课外阅读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着重培养略读和快读能力。

  (3)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阅读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和再生产活动,要展现阅读主体的本质力量。课外阅读极富个人特点的学习结果,使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应呈现多元化趋势,事实上,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

倡的语文教学效果,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性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个人的选择、感知、理解和深悟,得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结论。作为教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如果对学生的独特见解不假思索地加以否定,就可能泯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后果将不堪设想。教师要做一个充满激情的导游,引导我们的学生走进他们富有个性的阅读世界中去。

  参考 文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任宝祥.教育社会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中国 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摘要]阅读是因文得义的心理过程,是以文会友的交往过程,是书面文化的消费过程,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长期以来,我国中学生阅读素养始终没在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课外阅读常常热衷于表面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而不愿深层的理性思考。本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讨论课外阅读对于学习主体——学生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是对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调查;第三部分是教师对中学生课外阅读应如何进行指导,指出了几条建设性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 课外阅读 现状 指导策略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关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许多语文 教育 的老前辈都有过重要论述。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里说:“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和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和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和文章;这种阅读就是所谓的应用”。他认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了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工夫便于工作只做了得一半。其弊害是想象得到的。”尤其是在当今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更不应该是游离于语文教育体系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得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

  中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缺乏甄别力,读物良莠不齐,一项调查显示46.7%的初中生和35.8%的高中生课外阅读以消遣为目的,在中学生购买的报刊图书中,知识类书刊占55.6%消遣类占44.3%。中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阅读水平的制约,审美能力较差,搞拒诱惑的能力差直接造成了读物的优劣不等。他们读的书大多不是有意识的选择,大多数都是无计划无目的,无选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2.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指导

  

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得不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也就很难获得有益的指导;由于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占用了时间,耽误了学习,所以反对或限制他们的课外阅读,使多数学生不能光明正大地进行课外阅读,更顾及不上阅读的效益和质量,不能充分发挥兴趣阅读的作用。

  3.缺少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

  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图书资源匮乏,难以得到优秀读物。这也是制约中学生健康的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真正投资于语文学科的并不太多,大多集中在“习题集”、“题典”上,很多的课外读物是仅仅有几本“作文选”。

  三、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中学生正是形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然而受年龄和思维的限制,学生迫切需要指导。调查显示有72%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给以指导。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只是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上,而缺乏切实有力的措施,少数教师甚至放任自流。因此,如何加强指导,使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他们热情活泼,求知欲强,带有很强的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内的书本阅读,而是渴望从更广泛的渠道去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外阅读就是最好的途径,是课内阅读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对课内阅读起到强化和促进作用。但是,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不足或误区,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一、课外阅读观状分析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紧凑,为了对付升学考试,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整天围绕着教科书或教辅读物打转,整天钻在各种作业、练习题或试卷中。他们实际上用来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根据一项调查表明,每天能用1小时阅读课外书的学生不到15%,能够阅读半小时的学生也没有超过30%。

二、课外阅读倾向的偏差

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完全从自己的爱好出发,那么我们会发现中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是丰富多样的,他们大多喜欢科幻、散文随笔、卡通漫画、童话等题材的书籍。可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只把心思放在武侠、言情小说中。特别是又有另一种形态的网络言情小说,这些都迷得他们团团转,男生还是偏向武侠,女生偏向台湾爱情小说和时尚杂志。最近图书市场又出现一些另类书籍或称为“口袋书”,内容都是即粗俗又无聊,甚至是充斥色情与暴力的。很多的学生也很快地看上瘾了,认为是潮流与时髦,放着学校图书馆的书不借,跑到外面猛租来看。而众多的国

内外名著犹如昨日黄花,已然不是很受欢迎。对中学生而言,这些名著看起来很吃力,太难了,也看不太懂,更多的学生只是把阅读名著看成是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来完成。

三、没有做好读书笔记

有一大部份中学生有这样的体验,当与别人辨论要引经据典时,却要搜肠括肚,尴尬之极。这种情况普遍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读书笔记。他们在读书的时候,没有做到既动脑又动手,懒得动手写读书笔记,只是看过则已,而后就不知所云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有78%的中学生不能做到这一点,还未掌握这种正确的读书方法,只停留于走马观花。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表明,语文读写能力获取的重要途径是广泛的课外阅读。广泛阅读,能够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和鉴赏水平。而对课外阅读的忽视会直接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无趣和语文知识的贫乏。从而成为“井底之蛙”。中学生阅读,要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善于学习、借鉴西方先进文化,健全中学生的心灵和人格,实现对人类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正等的认同和维护。同时,教师要有高远的眼光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关键词】

课外阅读 主体阅读 休闲阅读

强化性阅读 巩固性阅读 拓展性阅读

斯迪芬?德?克拉森在《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一书中曾提出,“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这与古人所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谋而合。

人生活在世上,只有不断地了解世界,才能不断地去适应这世界,进而去改造世界,从而能更好地生存、发展。读书,使人通过一扇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户,看见外面世界的精彩。人是在不断地读书学习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要让学生“会阅读”仅仅靠课本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去实践。

研究表明,人在18岁之前,阅读对人的影响很大。18岁以后,人格和价值观逐渐定型,阅读的影响逐渐减小。中学生这一时期的世界观还没有定型,心灵处于逐渐丰富的阶段。由于受到理解力的限制,辨别是非和善恶的能力较弱。从这两点来说,向中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是必要和有益的。推荐书目应该选取内容健康、思想积极的著作,展示人类生活的美好前景,鼓励中学生热爱生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以此奠定在人生道路上

知识和情感的基础。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先生说过:“爱看书的青年,大可看看本份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教学实践表明,语文读写能力的获取,其重要途径还是来自广泛的课外阅读。广泛阅读,能够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和鉴赏水平。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阅读面窄 不少中学生比较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对课外阅读分配的时间少,导致阅读面窄,知识面不广。笔者了解的情况是,从学生课外阅读的类别看,小说类、杂志类占53%,作文选类占32%,其他占15%。而且,读名著的学生相对较少。在相当多的中学课外读物调查中可以看出,中学生课外阅读最喜欢的是科幻武侠小说、笑话幽默等休闲轻松类读物。由此,也可以看到中学生阅读面较窄。

2.阅读的方法不得当 有些学生乐意进行阅读,为了扩大视野,也为了增长知识,但很大一部分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得当。有的学生在阅读的问题上随意性太大,无目的、无计划。有时数天不看书,有时一看数小时,或者干脆一口气看到底,又或者不眠不休。有的学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有书就读,数量虽然很大,但无仔细咀嚼,看书多而收益浅。最为普遍的是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做读书笔记。须知,人脑的记忆是有周期性的,只有把知识进行归类,把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精华内容或摘抄,或概括,或写心得,才能真正通过阅读,吸取书本精华。

3.不懂选择阅读的内容 书籍浩如烟海,读哪些书好呢?很多同学感到迷惘。据从图书室借书登记的情况统计,看小说的最多,看综合类的人次之,其余还有看影视杂志、娱乐画报、名人传记等,比较零散。当我问他们:“为什么看这些书报?”答案五花八门:“喜欢看”,“遇到这些书就看它”,“随便借本来看”……对于自己为什么选这些内容进行阅读,却少有人去思考。

而学生缺少课外阅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没时间,没精力。多数学生抱怨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整日忙于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无心、无力、无暇顾及课外阅读。

2.家长,老师的反对。家长老师最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阅读课外书籍被视为不务正业,或受到严厉批评或书籍被没收。甚至连阅读报刊、杂志的权利也被完全剥夺。

3.没兴趣。有的学生能忙里偷闲读点东西,但主要为放松消遣,愿意读点通俗读物,对于严肃读物或经典书籍觉得疏远、隔膜,读起来费劲,没兴趣。

4.不知如何读。有

的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渴望读点好书,但面对书海感到茫然,不知选择什么书来读,怎样读,不少学生尝试过后觉得无成就感,于是又放弃了。

具体看来,对课外阅读的忽视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两大硬伤:无趣和贫乏。“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现在有一种现象,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孰不知,这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刘国正先生的这段话十分清楚地阐明了轻视课外阅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闭塞中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即抑制了学习的兴趣。在许多地方,语文课竟成为学生反感和不受欢迎的课,被学生戏称为“主课中的副课”。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这正是我们长期以来不重视课外阅读所付出的最惨重的代价。

另外,忽略课外阅读致使学生囿于狭小的“课本”空间,成为“井底之蛙”,大多患有“贫血症”,从而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总是同样的答案,作文中总是同样的思路同样的材料,甚至是同样的假话、空话和套话,孰不知这一恶果的酿造正是源于我们自身的失误。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古人一直强调多读,他们认为只有多读,才能善写。他们不主张狭窄,主张广博。”“多读”“广博”正是课外阅读所承载的任务,要治愈语文的致命伤“贫乏”,唯一的药方就是走进课外阅读。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类别及选择原则

信息的来源主要靠阅读。广义的阅读应包括看电视、上网、通讯等,狭义的阅读只指书籍的阅读。根据阅读内容和目的的不同,可以把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分为如下几个类别:

(一)主体阅读和休闲阅读

1.主体阅读

主体阅读主要针对经典著作。它们是人类文明产生以来积累的文化思想的结晶,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对人类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塑造了我们当前的社会。经典著作经历了长时间的考验,得到众人的认可,具有恒久的生命力。这样的读物,才能对身心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必要的和有益的作用。

什么是经典著作?对这一问题,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主要受时间、推荐者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的影响,也受偏见或意识形态的影响,推荐书目的推荐性往往不十分公允、准确和客观,不可避免地带有推荐者的主观性和偶然性。然而,对读者来说,准确、客观地去了解、选择

、阅读真正的世界名著,是十分必要的。

2. 休闲阅读

它是中学生利用课余闲暇而随意进行的轻松自在的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这类读物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满足他们追求时尚的心理需求,读者通过随心所欲的阅读而获得娱乐性刺激和心理满足,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健康、高尚的休闲阅读能增长他们的知识,陶冶他们的情操;而庸俗、低级的消遣性阅读会引诱他们堕落。教师和图书管理员,应该随时了解学生消遣性阅读状况,积极介入,设法因势利导,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阅读导向,使之不成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

(二)强化性阅读、巩固性阅读和拓展性阅读

1.强化性阅读

中学课堂教学都是基础课程。学生阅读由老师或图书管理员推荐的与课程有关的指导书,有助于消化巩固课本知识,有利于完成作业和参加考试。这是中学生花时最多,费力最大,效果最显著的阅读。它通过科学而有序的训练,使学生掌握阅读学科书面材料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从而衍化出相应的学科阅读的欲望,对形成和发展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2.积累性阅读

为了将来能在社会上独立生活,中学生开始广泛阅读,自觉地积累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这种阅读,大多是在课堂中获得知识和经验的启发下而引起的。因此,教师的45分钟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完成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没有有效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导向,那就没有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反思“满堂灌”的教学,它既不能培养学生积累性阅读的兴趣,也无法给学生留足课外阅读的时间。因此,不断地进行积累阅读,就是不断地运用旧知去获取新知,也即对旧知的能动的巩固。

3.拓展性阅读

指学生为了实现远大理想而进行的开拓性的阅读。它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学科文化知识教育、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时代精神感召、学生个性发展等因素的综合产物。要防止学生的偏科,纠正他们或重理轻文、或重文轻理、或单科独进等现象。还要防止学生好高鹜远、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使学生明白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任务,认清各学科课程之间相辅相成关系,认清现代社会的人才需要特点,摆正对待远大理想又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引导他们在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阅读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全面发展。

其实,拓展性阅读是积累性阅读的深化和发展。此外,有些程度高的学生在拓展阅读的基础上,还能进行创造性的阅读。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读什么,为什么读这些书,我认为要把握

三点:一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文化素质的养成。从当代文化传统来说,中西二元文化构筑了我们生存的文化环境。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是创造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必然之路。大纲推荐书目体现了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并重这一点。二是健全中学生的心灵和人格。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认为:“现在的学生,在给他们上课时,很多东西不得不从头讲起。这使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当前基础教育非常丰富、非常完备的情况下,课外阅读尤其是文学阅读还需要不需要?在今天技术性知识占了社会诱导的主流的情况下,语文教育应该起什么作用?我认为除了教人识字,它还应该提供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基本东西。”许多国家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具体规定,虽然所选书目不一样,但着重的都是对健全一个人心灵有重要作用的经典名著。三是对人类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正等的认同和维护。健全人的心灵,是关系每个人的事情。人同时又是社会的一分子,维护社会的健康发展是每个人的责任。人类基本价值,是构建人类社会的基石,是社会得以开放、健康发展的保障。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美国高中生必读书目中,除文学作品外,还包括《美国的民主》、《独立宣言》、《理想国》等政治学著作,意图也是让中学生受到美国人所认为的人类基本价值的熏陶,进而维护这些基本价值。

三.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对策思考

1. 拓宽阅读渠道,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学生仅从书本中获取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其实,生活中这种知识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完全可以借助除教材、图书室、阅览室以外的资料:诸如Internet网资料,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生活中其他形式的文字资料,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我校每个教学班级都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许多学生家中也拥有了电脑,这些都将大大地方便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只要教师正确指导,合理安排,学生阅读电子书籍,是可行的。同时,学校或者教研组也可以通过教学计划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集中的阅读指导,比如我校胡志诚老师老师开设的“读者俱乐部”和周家宏老师开设的“走进中国古典文化”之类的拓展课,就很受学生的喜欢。

当今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早到晚,少有个人支配的时间。因此,教师应鼓励他们在平时

见缝插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在节假日要劳逸结合,温习功课与课外阅读交替进行,不要被一本小说弄得天昏地暗。

2. 善于选择阅读的内容。在阅读内容方面,要遵循以下三原则:贴近当代生活,贴近青年心理,贴近学生水平。比如要指导学生以课本的学习单元的文体为基点,选择与这类体裁相同的文章来阅读。比如;学习了记叙文之后,就应以某一篇文章为基点,进行辐射性阅读,找同类的书籍或同一作者的作品进行阅读。在课余时间,可阅读一些与中学生的学科教学有关的报刊、杂志。如:《青年报》《中学生阅读》《新读写》等,通过阅读,增长学科的知识。另外,还应提倡学生多阅读一些古典名著,比如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得》、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等,以增加中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了解。

同时,还要有高远的眼光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选择可根据流传时间久,流传空间广;世人交口称赞,行家介绍,精品选萃,名作集丛,获奖汇编等等。我们要经常留心学生的课外阅读,切忌随大流、赶时髦。有些学生不是迷恋于亦舒、张悦然的作品,就是追逐于郭敬明、韩寒等人的博客文章,以这种言情、奇幻为主要题材阅读活动,是不利于提高语文读写能力的。尽管这类作品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认知作用,比如浓郁的感情,离奇的故事,另类的语言等,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毕竟无法和那些名著相比,价值之高下不可同日而语,并且那些作品中宣扬情感至上,表现伤感甚至是颓废的思想情绪,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当然,对这类作品偶有涉猎,无可厚非,但是,若把有限的课外阅读时间全部或大部分消耗于此,就得不偿失了。教师应千万百计地选择那些品位高的书让孩子读,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有精品意识,就会敏感地鉴别优劣,排斥平庸。

3.定向与定量阅读、个人与集体阅读相结合。作为语文教师应要求学生作定向、定量的阅读。定向,指的是阅读的方向,即阅读内容定何种类,或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艺作品,或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论著,或是名目繁多的报刊杂志中的精华时文。定量,指的是一个月或是一学期阅读的数量,以字数来评定。在定向定量阅读中以个人阅读为基础,一个月或两个月,应先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汇报自己阅读的收获,可推荐自己最喜欢的名篇或名段,可畅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心得,然后由小组评议出二、三个最佳读者在全班交流,使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能收到集体阅读的良好效果。

4.强调学生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

笔头。”善于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这样阅读的收获就比较大。做笔记,还是一种练笔的有效方式,练得多了,写作水平就能提高。阅读笔记的常见类型有下列一些:①做摘记:根据自己对读物的理解和需要,把读物中的重要观点、典型事例、精彩句子或段落、名言妙语、谣谚典故和史实等,及时分类摘抄在笔记本或卡片上。②写提要:把读物的内容、要点、基本情节等进行归纳缩写。这种方法能培养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能力。③写心得:写出自己的感想、收获、疑问和评价。最常见的一种是写读后感。此外还可写书评、专题评论等。做阅读笔记的各种方法很少孤立使用,往往是互相交叉、同时使用的。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具体读物、具体的阅读目的而定。

5.有目的地阅读。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阅读能发展自身爱好、特长的作品。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专门性的书籍来阅读,比如:喜欢书法、篆刻的同学,可以找一些艺术类的书籍来阅读;爱好无线电的同学,可以找一些电子技术、家电维修的书籍来阅读;爱好电脑的同学,可找一些诸如《电脑报》、《电脑爱好者》的书籍来阅读。正确引导中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帮助中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钱梦龙先生曾在《中学生阅读》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读书可以治愚》的文章,文中说到,他小时候笨得出奇,小学老师说他是“聪明面孔,笨肚肠”。可是到了初中后,他对课外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阅读、背诵《唐诗三百首》开始,进而阅读了大量古典的、外国的文学书籍,从而激发了强烈的写作欲望。同时,他的理解力和记忆力随着读写能力的提高,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如今,钱梦龙先生仍深有感慨地认为,自己获得成功只能归因于一点:初中阶段就已起步的广泛阅读,不但丰富了他的知识,而且使他本来很糟糕的智力状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他明白地告诉世人:“读书,正是治好我的‘愚病’的灵丹仙药。”中学生通过持续不断、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能陶冶情操、培养品德;能锻炼思维,发展智力。这样不仅能融汇贯通课程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学深、学透、学活,并转化为技能,起到由知识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作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给学生一把打开阅读之门的“金钥匙”,让他们从迷茫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发展自己。若能如此,则为教师之幸事,亦为教育之幸事!


相关文章

  • 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
  • 现代教育技术2001年第1期(总第34期)------论文编号1009-8097(2001)01-∞55川 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 林君芬余胜泉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北京100875 [摘要]随著网络教育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查看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学校.科研和体育管理部门等机构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教学 ...查看


  • 研究生手册
  • 目 录 南京医科大学简介 ................................................................................. 1 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总则 ....... ...查看


  •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基础理论)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专业教学和教育科学的能力,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教育科研与教学理论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查看


  • 论文写作指导讲座 学习心得
  • 论文写作指导讲座 学习心得 08高校教师班 云彩霞 论文写作是每一个高校生的必修课,是高校学生学习研究的最后一关.对于研究生来说,论文写作更是具有极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历经几年的学习与研究, 研究生在临近毕业时都要将其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做一个 ...查看


  • 论文设计与研究方法结课论文
  • 课程名称: 论文设计与研究方法 课程编号: SZ0132X07 课程类型: 学位课 考核方式: 考试 学科专业: 农业推广-食品加工与安全 年 级: 2013级 姓 名: 孙 健 学 号: [1**********] 河北工程大学2013- ...查看


  • 金融学_20112861013091508
  • 金融学 Finance (专业代码:020204) 一.学科概况 本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科是以经济学和现代金融理论为指导,在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外有关金融理论 ...查看


  • 电气工程学科一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6
  • 电气工程学科一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8) 一.学科.专业简介 本学科于2009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含有电机与电器(08080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080803).电力电 ...查看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 集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 2013级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本学科简介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涉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的运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和修建等,学科领域包括智能化交通信息控制系统的技术,交通运输规划及运营 ...查看


  • 南沙区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英语教学原因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南沙区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英语教学|原因论文选题题目 南沙区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英语教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