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心理学

国分康孝

第一章 幸福与女性

1-1你幸福吗

幸福与人格有密切关系。对幸福的看法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反映。寻求什么才有价值,什么状态是理想的,正是这种人的价值观,决定了该人的幸福感。

对价值的认识是此时该人人性形成的反映。

日本哲学家三木清说:

“今天,人们不考虑幸福,是与被称为人格分裂时代的现代特征相符合的”。 “歌德认为人格是大地之子的最高幸福,这根本不是幸福的令人满意的定义。获得幸福也就是获得人格,象幸福是肉体的快乐还是精神的快乐、是行为还是存在这种提问,只

能引起我们的混乱。对于这种提问,只能回答都是。这是因为人格是与肉体同在的精神,是与行为同在的存在。因此,人格意味着是形成的产物(东西)”。

精神病专家弗兰克把在绝对不可能变更的状况、条件下人显现出的态度中可以实现的价值叫做态度价值。他高度评价了这种价值。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依靠自己的意志选择

价值,用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在心中蓄积某种价值。幸福与人格有关这个题目,在这里又表现出了它的意义。人格这个词若是呆板的话,也可用“人性形成”。谈到女性的幸福,也不应该忘掉这个例子。但是,接受命运的情况,存在着绝对不可变更的条件和因是女性而遭受与本人无责任的不幸这两种原因的交错。我们应该具有尖锐地认识问题实质的能力。

1-2 赋予女性

波伏娃:“人不是生为女人的,而是变成女人的。”她说平常人们所说的女性的特征,即所谓富于女性,是由潜移默化的社会形成作用造成的,是后天的。而且造成的不仅是女性,在同样的社会形成作用中,也形成了“男性的女性观”。

1-3 了解自己

只有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真实地掌握自己人性形成的状态,才能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重新塑造自己。只有走上这条道路才是幸福的条件。

首先要从了解自己开始。应该记住:苦思冥想并不能看到自己;只有通过读

书、与人接触、旅行、学习等行为,自己才能发现自己。

改善人际关系是从交际到深入接触。国分康孝在《交际心理学》中作为获得健全的交际方法的许可证举出三点:

(1)能够在时间的流逝过程中观察人生;

(2)能够自己创造人生的意义;

(3)有自己的人生职责。

如果其有以上的能力,就能够不依赖他人生活下去。

1-4 赋予人生意义

幸福是自我形成的状态。青年期自我形成的基本结构是意识到外界形成的自我—— 向新的自我形成发展。为此,要分析筛选既存的价值观,选择新的价值观。并且,还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实现所选择的价值观。

自己的生活意义不能在自身以外寻求,而必须通过自己的行为选择来实现。通过赋予生活一定的意义,可以决定幸福观,也可以与作为长久目标的幸福理想联系起来。

第二章 自立的女性

2-1 婚姻的变化

2-2女性与离婚

2-3鼓起追求新生活的勇气

2-4女人的自尊心、男人的自尊心

从生活方式到美感,在“富于女性”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中,女人不是根据自己能够做什么,而是根据自己与男性具有的某种“亲和关系(恋人、妻子、母亲)”来获得自我认

识。女性失爱恐怖大都产生于此。

希望发展自我,追求成长这种冲动是不分性别的。这是极为普遍的人类需求。如果因失爱恐怖就抑制这种需求,就会扼杀一种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抑制这种需求,对人类也

是一个损失。

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这是因为, 所谓自我,不是防己性的,而是创造性的。

2-5 女人的敌人是女人

弱者即使感到敌意,也不会进攻强者。这是防己本能。它们把这种敌意转嫁给比自己更弱的弱者,通过战胜它们来解除敌意。他们认为,这种关系,极象人类社会的缩影。

是弱者的女性,伤害同是弱者的女性。这种悲惨的人类现象从公元前到现代仍然未变。

2-6 女性之间的交往

2-7男人和女人的关系

你们可能会猜想,被抛弃的丈夫,一定是妻子讨厌的不中用的男性吧!其实恰恰相反。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大学毕业、认真工作,具有在郊外修建私人住房的经济能力。他们

属于家庭观念很强的中流家庭的模范丈夫。

他们深信,让妻子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是热爱家庭的证据,因而拼命工作。他们自认为作为丈夫,他们是优秀的。因此,他们对妻子提出离婚的原因百思不解,受到了很大冲

击。在妻子看来,不能理解自己为什么提出离婚,因而心神不宁的丈夫的这种迟钝感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从这种离婚夫妇的情况来看,丈夫没有发觉这样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妻子也同男人一样,是具有自由与自我实现需求的人。

妻子在家中处理各种琐事和承担义务,她们只有忘记自我才能生存下去。她们为了受到社会的承认,做一个守护家庭的贤妻,干着女性负担的日复一日的单调劳动,所以不可

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自我。

必须抑制自我做一个贤妻的强迫观念和使自己获得完全解放这种自我实现的需求的分裂,亦即必须抑制自我的意识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分裂,使妻子极为痛苦。

妻子向丈夫诉说自己内心的矛盾时,丈夫认为妻子有些疲劳,并未认真对待。对于男性来说,做一个好丈夫和实现自我需求的愿望,并不发生矛盾,所以,也就不存在心理的

矛盾和痛苦。从而他们不能理解妻子的苦恼这种心理矛盾发展到极端,就会陷于神经病状态。有些美国主妇曾找精神病医生诉说烦恼,据说连医生也不知道这种烦恼的根源。这是因为医生几乎是男性,根本不了解女性的这种烦恼。

丈夫对妻子幸福的理解和妻子自己所追求的作为人的幸福的分歧日益加深,最终会导致妻子提出离婚。一直深信妻子是幸福的丈夫,这时才恍然大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这

种打击确实太大,使丈夫手忙脚乱,在他还完全不理解事情原因的时候,男女之间的隔阂已经根深蒂固了。

人类历史告诉我们,人类为了追求自由和真理曾进行过无数次的忘我斗争,渴望自由、探求真理和表现自我的愿望,均是精神健康人的特征。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女性为了迎合男人对女人无个性角色的期待,不得不抑制自我,自我限制自己作为人的正常需求。

当男性追求这种需求时,自然被人们视为是崇高的人性的表现:如果是女性追求这种需求,人们就认为女性与这种事情无关。所以她们常常遭到指责。

也许,绝大多数女性没有达到与需求相符的自我意识水平,她们不了解自我而结束一生。这种状况在某些方面歪曲了人性的本来面目。

2-8 未来的夫妇形象

第二章 从可爱的人到美丽的人

3-1 变化的女性

3-2 单位中的男女差别

3-3 无能女人

第一个责任是女性对女性性别的依赖。她们局限在“自己是女人”的自我意识中,把自己置身于“富于女性”这种一般的社会看法之内。

她们赞美“坦率可爱”的自我形象。这种女性与“妇女解放运动”或“职业妇女”格格不入。她们极为讨厌从“富于女性”中摆脱出来的同性。

第二个责任是单位中女性之间的竞争。从整体来看,女性反容易受到来自同性的干扰。

第三种责任是女性对男性的迎合、顺从,或不必要的谄媚和依赖倾向。

第三章 魅力的形式

4-1人人希望自己有魅力

4-2 喜欢和被喜欢的依据

第一,要看眼睛。我们喜欢某人时,就有注视他(她)的倾向。“看”这种行为是好意、好感、关心的表现。

为了获得异性的青睐,决不能对异性的目光犹豫,必须更积极地欣赏异性的目光。看的人也不应该犹豫。诚然,仅停留在看上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用语言。

目光与目光的接触是最直接表达好感的形式。对服装、莱肴和别人家庭的赞扬,也是“我爱你”的表达。

第二,两人的空间距离。对方靠近你,这是对方对你怀有好感的信号。 第三,坐在椅子上交谈时,身体略有前倾的姿态,表示希望深入了解对方内心。如果一个人傲慢,他的姿态则与此相反。

第四,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时,他就会对这个人的一言一行记得非常清楚。例如对方的生日、爱吃的东西、香烟的牌子、喜欢的书。记住你私人的这些事的人,恐怕是对你有好感。

第五,别人送给你的礼物,是这个人对你有好感的证据。

4-4 性格相似与相异

魅力的首要条件是两人的相似。“性格相似成夫妻”在某种程度上这句话确实如此。

在什么相似的情况下相互吸引呢?是在双方意见一致的时候。假使是意见一致,也要看是在什么事情上意见一致。夫妻吵架大体上是因为在使用金钱上或孩子教育方法上意见不一致。

独身男女相互吸引的条件不同。他们关心的是对性的意见是否一致, 这是两人能否相爱的第一个关键。对于男性,这个问题尤其重要。对女性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对男性

却有相当大的影响。比如男性认为在婚前可以爱抚,若是女性也具有相应的大方想法,男性就会大大提高对这个女性的喜欢程度。

第四章 被拒绝的心理

5-1男人的依赖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男性未曾依赖过母亲,缺

乏母亲在身旁睡觉,依赖别人的经验。“依赖”是无论谁都有的愿望。这种愿望有一半成份是生理

的,这是因为人类没有母亲的照顾就不能生活。受到照顾的时候(也就是依赖的时候),人的心情最为舒畅。例如在美容院整理发型时,许多人觉得那种朦朦胧胧的感觉是极为舒适的。

有的人身体的一部分被人触摸就起鸡皮疙瘩,这样就无意中禁止了依赖别人。由于某种原因,这种人从小就觉得不应依赖别人。 在人生最想依赖别人的时候错过了机会,就会一生被这个愿望死死缠住。这种男性青年见到女性不把他们当做性的对象,而是当成依赖的对象。他们寻求母亲代理。男人不论多大年龄,在母亲面前自然完全露出本来面目;同样,他们在女性面前也是将自己和盘托出。

在女性看来,他们是非常可爱正直的青年。确实,这种男性根本没想欺骗她们.概括地说,女性认为不应深交的男性一般来说是依赖性的男性。他们有两种类型:一是天真、坦率地寻求母亲的天真诚实型;二是用母亲比较妻子,因而看不起她们,这是粗暴依赖型。

过去人们认为,金钱关系和两性关系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确实如此。产生恋爱关系后,双方完全暴露出本人的个性。那么,为什么女性总是服从粗暴地依赖的男人呢?

为什么她们经受了如此之多的折磨,却依旧保持温柔?是人不正常呢?还是没有人的自尊心呢?其实都不是。这是因为她们有劣等感。她们觉得自己只配与目前这种水平的男性来往。有的女性觉得自己的父亲有精神病,所以很难与别人交往,如果有人跟自己搭话,自己应愉快地接受,不应该要求过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不论自己处于什么境遇,都必须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决不要自己瞧不起自己。

5-2 缺乏男性自觉

这是因为这种男性害怕性交。对于男女双方来说,保持性关系,意味着彼此承认性别。但是,这种男性缺乏自己是男人这种自觉,他们耻于承认自己是男人。这种男人只认为自己是人。他们寻求的不是男女之间的交往,而是作为人的交往。若是翻成与此相适的女性心理就是:“我想当你的朋友。”如果采用更正确的表达方式,就是:“我只想作为无性的人与你交往,我没有以性为基础的同一性。” 那

么这类男性是否有性欲呢?回答是肯定的。

所谓自己没有男人自觉的自己,就是不能拿出攻击性、支配性。我们的文化期待男性表现攻击性、支配性,从小他们受的就是这种教育。没有养成男人自觉的男性不能表现攻

击性、支配性,这种温和的窝囊废某一天突然宣布与女朋友分手,所以人们很难说他是个君子。

从感情上来看,攻击性和支配性这两个词给人们感觉不佳,但是,这是领导权力的源泉,自我主张的动力。在女性来看,没有领导权力和没有自我主张性的男人最缺乏魅力。从感情上来看,攻击性和支配性这两个词给人们感觉不佳,但是,这是领导权力的源泉,自我主张的动力。为什么他们缺乏男性自觉呢?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没有模仿男性的机会。他们可能幼年丧父,由母亲哺养长大成人。有的母亲既缺乏女性,也没有发挥男性的作用,是一个中性的人。孩子模仿这种母亲,就变成缺乏男女性别意识的人。但是,这并不是说母子家庭的孩子全部都会变成中性,也有不少人通过祖父、伯父等男性长辈学得象个真正的男子汉。

造成缺乏男性气魄的第二个原因,是由于他对性存在罪恶感。他们幼年时期就深信性是罪恶,所以即使到了青年时期,他们也不敢把女性当成女性来对待。人们说现在是性解

放的时代,当进行心理咨询时,我们发现这种守旧的青年竟非常多。

5-3爱与性的分离

男性拒绝女性的第三个原因,是男性仅仅追求性。但女性没有发现这点。男性可以把爱情与性分开,而女性却很难。这就是上述情况产生的原因。

女性比男性更深信“没有爱的性关系不好”,所以,她们把男人对她们性的追求理解为被爱。总之,女性把爱与性联系起来考虑的倾向很强,所以既不会象男性那样随便地发展到性关系,而一旦发展到性关系就不想轻易的分离。

5-4 缺乏现实能力的女性

拒绝男性的女性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她们缺乏现实能力。所谓缺乏现实能力,就是说

她们还不具有完成被赋予的角色的能力。这是因为,男女关系的内容有两种,

一是以喜

欢讨厌、性的魅力等感情交流为主的交往,这种内容游戏的因素较强。但社会并不理想,人们不得不与讨厌的人、没有性魅力的人交往,男女关系就是如此。

但有的女性不能履行这种职责。例如从小就没有做过酱汤的人不能完成做酱汤的任务,不喜欢社交的女性对于与丈夫一起参加晚会感到痛苦。所以人们说,不被期待履行职责的恋爱时期是最愉快的。因此,出现许多喜欢约会而讨厌结婚的女性。

害怕结婚后履行职责的女性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不懂履行职责的方法,一类是个性不成熟。不能履行职责的第二个原因是个性问题,性格还没有成熟到足以履行职责。履行职责必须有相当多的成人心理,需要有现实判断能力。

5-5 害怕被拒绝的女性

有的女性有一种自我否定的形象,即他们觉得自己是不被男性喜欢的人,自己笨。即使男性接近他们,这种女性也不敢与男性深交。她们心想:反正迟早我要露出真面目而被拒绝的,被拒绝那就太难堪了,莫不如我先拒绝他,这样不会伤害自己的自尊心。所以,她们躲开了男性。貌不出众的女性能与前途有为的男青年结婚,是因为她们有肯定的自我形象。她们认为自己能使男青年幸福,自己是男性喜欢的人,自己可以和出色的男性交往,别人与自己接触长了就会了解自己的优点。所以,她们根本不担心与男性长时间接触会露出什么破绽。

具有否定自我形象的女性与具有肯定的自我形象的女性的差别在于什么呢?这就在于以前的人生体验。如果一个女性从小时起就受到否定性的评价,那么,她们大体上易具有否定的自我形象。

自我形象是接受他人的评价产生的。如果一个人出生之后环境不好,受到父母贬斥、兄弟姐妹的疏远、教师申斥、朋友侮慢、考试多次不中„„这样的人就常会觉得自己是个不中用的人。其实,这时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分析的怀疑的态度,你要敢于怀疑,他们的评价方法是否存在问题?要想:不是没有人喜欢我,而是我还没有遇到喜欢我的人。完全相信他人的评价是幼稚。在青年时期,一个人应具有批判的目光。应该想到,在一种文化中不被别人欢迎,在另一种文化中肯定会受到欢迎;某甲不喜欢,某乙肯定会喜欢的。

5-6 分离的意义

一个人通过与异性交往可以体验到社会性,可以训练培养思考人的心理行为的习惯。如果一个人具有自我中心的思想,他是不会被异性喜欢的。人应该有一些同情心,学会赞扬别人。

假如双方因某种原因而分手,这对于双方也许是不愉快的经验。但在拒绝、被拒绝这种过程中,一个人就会发现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美国的职业心理教育要求人们不要一辈子就呆在最初的工作单位,而是要通过第一个工作单位来分析自己的兴趣和适合的工作。如果决定了大致的方向,就转到符合自己兴趣、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单位。这就是说,要寻找自己终生的事业。美国的这种职业心理原则也适用于青年男女的交际。离别也许伴随着心理创伤,也许“学费”太高,但是,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获得足以与学费相抵的东西。与异性交往前,应做好拒绝和被拒绝的心理准备。

第六章 烦恼

6-1 女性烦恼的根源

说到女性的烦恼,男性也许马上联想到女性的性烦恼。但是根据心理咨询的经验,在当今性道德较宽容的时代,很少有人来诉说性的烦恼。心理咨询时遇到的问题多是因性格而引起的。但是,现在的女性,很少有人发觉自己的性格存在问题,总是把烦恼的起因归结为外界。

6-2 不会依赖的女性

有的女性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决不哭泣。或者应该说她们不会哭泣。她们即使泪水到了眼角也强咽下去,装着若无其事。她们充满独立精神,对于困难不示弱,头脑聪敏,周围的人认为她们是可靠的人。然而她们本人一点也不高兴。这是因为她们不会依赖他人。这种类型的女性认为依赖和纠缠别人是低劣和有损面子的事情,所以,她们似乎缺乏“可爱”之处

所谓“可爱”,就是依赖别人的能力。一般来说,人们常以为依赖是幼稚、不好的事情。但是,如果一个人在任何场合都不会依赖的话,这也成问题。不会依赖,是因为过分压抑幼儿性。健全的人,应根据时间场合学会依赖人。健全的性格,就是灵活的性格。

也许,这种女性从小就没有“依赖”的经验,也许是从小就处于想“依赖”而不可得的状况。有的人不存在上述境遇,她们属于有克制“依赖”的优等生。

这样的情况见于严厉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她们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只能采取讨父母喜欢的行为。所以就成了“好孩子”、“优等生”。他们也是因人而异,有的人到了青年期就造反,离家出走、逃学,或者搞家庭暴力、参与社会上的不良行为。这还算好的!有的人连这个过程也没有经历,就作为“优等生”长大成人,既不会纠缠人、也不会依赖人。

抑制“依赖”的女孩子,连与伙伴像姑娘一样地玩闹也不会,所以,她们常被伙伴视为怪癖。长此以往,促膝谈心的友人也没有了。因为缺少年轻人的气质,所以男性也不与他们接近。结果就陷于孤独。根据经验,这类女性在与异性关系上常常受罪。她们或是被男朋友甩掉;或是因丈夫酗酒、乱花钱而倍受折磨。

为什么这种优等生的女性常常吃苦呢?对男性来说,这种女性从不拒绝他们的要求,所以他们就为所欲为。这种女性既善解人意,又有耐性,对男性来说简直就是无价之宝。但是,迷恋这种女性的男性,大致上具有幼儿性的性格。所谓幼儿性的男性,就是自我中心的男性,喜欢顺耳的话,缺乏责任感,认为自己可以在社会上姿意妄为。但是他们确实又太老实了,所以有时会被人欺骗。

他们的不幸自然要转嫁到女性身上。一句话,他们象依赖母亲一样依赖妻子、女友。不会依赖的女性也许以为社会就是如此,但内心是不快乐的。她们做零工的钱不知什么时候被丈夫拿走了,但是男性的贪欲并不满足。这种女性作为有忍耐力的女性总算及格了,但是,作为女性她们是有缺陷的。这就是说男性期待妻子兼做母亲、妻子、朋友、娼妇。他们希望担任母亲的同时,也做女人。但是,因为这种类型的女性不会依赖,就使男性大失所望。

6-3榨取男性的女性

这种类型的女性,对于男性来说具有攻击性、支配性。她们有从男性身上剥夺男性的倾向。这种女性的特征是在别人面前也毫不留情地贬低丈夫和儿子。她们通过无意识的攻击男性,使自己获得优越的地位。

这种好胜的母亲教育出来的男孩子,大都懦弱。这种男孩子从好的方面说是听话的孩子,从坏的方面说就是缺乏气魄的男性。这样母亲教育出来的女孩子摄取了母亲的男性气质,与母亲一样也变成了不喜欢自己性别的女性。这种女性的丈夫就只好喝酒以排解屈辱感。最后,她们的男朋友或者是躲开她们,或者是扮演男仆的角色。

这样的女性认为自己“男运不佳”。尽管她们感到苦闷时就找人讨教,但却不喜欢别人正直的忠告,而且常以为别人是责难她们。这种女性自幼年起就缺乏被承认的经验,所以希望获得别人承认的心情极为强烈。她们听到别人的赞扬,看到别人服从自己就心满意足。

与这种类型的女性接触,最重要的是要承认她们是女性。应使她们反复体味被人们承认的感受。聪明的父母,常用生活中的智慧做到这一点。比如说“温柔是女孩子的优良品格,”“因为你是女孩子,所以爸爸非常喜欢你。”以自己是女性为荣的女性,可以使丈夫变成一个男子汉,使儿子前途光明。接触这种女性,男性就会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是男性,以自己是男性为自豪。这样就会培养起男子汉的气质。

在男女同权的美名下,使女性男性化,不利于精神健康。因为这样不能培养起同一性(自己是谁的意识)。这种女性尽管生理上是女性,却不知女性心理为何物。 女性本身不知道女性的情感,男性也就会不知道什么是富于女性的女性。

6-4 态度暧昧的女性

为什么变成这种暧昧的性格呢?有两个原因。一是情绪上不成熟。孩子按着快乐原则行动。他既想 “要这个”,又想“要那个”。有的母亲对孩子说:“今天给你买冰激凌,下次给你买巧克力。”但最后拗不过孩子,把冰激凌和巧克力都给孩子买了。如果在幼小期就不训练孩子的决断能力。这种心理即使长大成人后也残留着,她就有可能变成这样一个人:这个男性体贴人有魅力,那个男性富于野性前途有为,难以决定与哪个人结婚。

孩子的特点就是不想舍弃任何一方。成人可以舍弃某一方。长大成人的过程,就是舍弃在人生道路上遇 到的人、物、思想的过程。人生就是自我决定的连续过程。所谓自我决定,就是舍弃人、物、思想、机会。今后的时代,女性也要和男性平等的共同生活。今后不是女性永远依赖男性的时代了。因此暧昧的态度不利于女性的生存。女性必须设法摆脱暧昧的态度。

必须抛弃完全主义。样样东西都想得到,结果就导致完全主义。世界上没有“完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可以了。要能为每一瞬间的生存而高兴。“完全”是结果,而且结果是第二位的。必须有这种态度:尽管不完全,还是应该全力以付地生存。

有的年轻女性不知道自己的兴趣何在,她们没有自己该抛弃什么、该选择什么的自觉。要彻底改变暧昧的生活态度,女性在必要的时候也应该自我主张。

6-5 异性关系过分的女性

频繁地一个个调换男性的女性,其实并不是寻求性满足。那么她们寻求什么呢?有人认为她们是寻求父爱。她们没有得到过父亲的爱抚,所以寻求父亲的代理。所以她们一遇到稍微体贴他们的人就会陷进去。接触时间一长,她们才发现这个男性并不是自己理想的父亲形象,所以感到失望。这是因为她们寻求父爱,但男性不可能以父亲的那种爱来爱她们。而且,无论什么样的男性,都想向女性寻求母亲的依赖感。所以,这种女性就会渐渐感到男性是个负担,于是又开始另一轮寻找父亲代理的旅行。这是唐璜心理的女性版。当女性遭受心理创伤沉沦时,一出现体贴的男人,她们马上上钩。因此,在女性心理中具有心灵支柱作用的父亲作用很大。

还有人认为,有一种女性把异性关系作为反抗父母的手段。这种情况多见于受过严厉教育的女性。为了对严厉教育进行报复,她们做父母最讨厌的事情,以此反抗。她们通过自我毁灭来达消灭他人的目的。通常说的社会性堕落,就是这样一种自杀行为。有的人认为,她们与男性频繁接触,是出于对男性的憎恶。有的女性幼年时曾被蹂躏,所以她们对男性抱有一种复仇心理。据美国精神科医生的分析,应召女郎中就存在这种心理。她们为了达到向男性复仇的目的,就跟男性约会,让男性花钱就是一种报复。金钱,是力量的象征,让男性耗费大量的金钱,也就是让男性软弱无力。或者让男性欲火中烧,而女性却冷眼旁观,充满蔑视。这也是一种报复。甚至把男方的秘密暴露出来,给以社会制裁,这是最大的复仇。因此,有的女性表面上象是很喜欢男人,但实际上潜藏着对男性的憎恶。

有的人认为,她们与男性的频繁接触,是出于不安和孤独。所谓不安,就是面对人生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不知所措,感到无能为力。因为她们不知道应付的方法,所以感到茫然,即使懂得应付的方法,也因为心中无数而不能应用。因此,她们希望有所依靠。为了消除不安,作为应急处置,她们希望身体上的结合。其实,即使身体上结合了,也不会解决问题。身体的结合不会改变某种情况(离家出走、退学处分),这种办法只是暂时性的。

过分依重性行为,就不是性成熟的人。在性的领域,年龄、地位、学历等并

不是人际关系的障碍。这种人际关系,可在瞬间之内使我们克服不安和孤独。在年轻男女之间的交往中,这种心理起着很大作用。

缺乏现实感觉、损益感觉的人滥用异性关系。把损益拿到爱情关系中有人认为是不纯的。但是,没有智慧的爱就象是没有舵的船。没有爱的智慧仅是一种谋略。所谓智慧,这时就表现为现实感觉。被现实感觉证明了的智慧与爱情共存之时,一个人就不会陷入强迫观念。

6-6 过分自我陶醉的女性

女性为什么比男性的自我陶醉性强呢?这是因为迄今为止的文化是男性志向,把女性当做客人对待。人本来是最易自我陶醉,从婴儿的行为便可以看出这一点。幼童是自我中心的人,他们为了获得一样东西,即使抢夺也在所不惜;他们有全能感,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千方百计纠缠人;他们很自负,没有胆怯心理。

一般来说,这种自我陶醉随年龄增长而减少。随着接触社会,了解到还有比自己有能力的人,认识到即使千方百计纠缠,别人也不会为自己效劳,认清若是自己不努力工作,人家不会白白送给自己钱花,自我陶醉就会一点点减少,最终就学会以他人的眼光看待自己。这时,人就成熟了。

迄今为止,女性走向社会的机会很少,即便走向社会,也是受男性保护、宠爱。所以,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自我陶醉很少减弱。因此,她们的自我中心性、自负、全能感很强,与她们的年龄不相称。

滋生自我陶醉的生活经历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幼年时期开始受到过分的保护。过分保护就是受到了不必要的保护。因此,她们认为自己不须做什么,别人也会为自己效劳。

第二种形式是从小未曾依赖过别人。从小适当地让孩子依赖,就会满足他们的自我中心性,以后就会摆脱自我中性,反之,若是过分娇惯孩子(过分保护),自我陶醉就膨胀。适当的依赖经验,能够解除自我陶醉。幼年时与母亲生离死别,没有依赖经验的人,永远不能消除依赖的愿望。没有依赖经验而总是怀有强烈依赖愿望的女性,强烈地希望被人所爱。因此,她们表现出自我显示。

第七章 日本的女性和美国的女性

美国的女性是主动地“接近”而不是“进攻”。根据我的经验,美国的女性对喜欢的男性主动地表示倾慕。她们使用各种手段让对方知道自己对对方感兴趣,

而不是仅仅在远处憧憬。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存在,然后等待对方“进攻”。

第八章 怎样才能够成为自我主张的女性

第九章 掌握自我主张行为的程序

第十章 爱的行为理论

10-1 爱的定义

在正确理解爱的问题上,做出各种努力比认为这个问题难以用语言阐明更为有利。一般来说,人们对下述观点没有异议,即在社会中,爱是有意义的概念,它给我们以感动。这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理论依据,只是因为许多人相信这一点。当然仅仅是相信并不能给爱下定义。尽管如此,尽管爱被错误地定义,爱仍毫无遗憾地发挥了它的作用。

我们虽然是极爱穷根究理,但我们希望这种理论主要的效用是能够应用于实际。虽然我们的基本主题是爱而不是性,但在某种类型的爱中,我们希望不要忽视性发挥的中心作用,其实要不这样做也不可能。

10-2 学习理论与爱

爱是学习到的反应,和饥饿、口渴一样,是行为的动力,它与要做种事情的冲动相类似。所谓“学习到的”,意指爱主要是经验的产物,而不是先天的东西。我们认为,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爱是二次性的,我们这里所用的“反应”一词与辞典上的释意不同。爱的反应是情绪性的、内在的,是期待,是“在心中产生的”居于中心地位的感情,也许还与自主神经系统有关。而爱是爱的反应的内容的总和。爱用任何客观的方法也不能观察到,但对个人来说,它是活生生的存在。

10-3 两种信号一恐怖、希望、强化

高等生物,尤其是人,对于迫近自己事物的信号能产生情绪性的反应。这些信号(心理学家称之为“刺激”)具有预告下一个将要发生的事件的情绪性意义。它们与惩罚(不快)相联结就成为恐怖的信号,与快乐(好的感情)相联结就成为希望的信号。

10-4 接近与逃避-喜欢与厌恶

10-5 消退

10-6 学习的结果-泛化和辨别

10-7 概念、

10-8 自我像-另一个自己

自我概念或叫做自我形象,就是我们各自具有的自我像。由过去的经验- 成功或失败凝聚的这种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是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自己不能做什么的自我像。进一步说,自我概念常常给我们带来失望,但也会教我们应该怎样去做。与对其它概念的反应相同,一个人对自我概念也总是习惯于做出反应。自我形象具有个人主观性,对于自己的形象,别人很少与自己的感觉相同。自我概念是衡量自己现在成功还是失败的天平。我们都是各自对照自我概念的目标和要求来评价事业的成功与否。如果没有达到这些标准,我们就感到不满意。这种对自己价值的感觉,正是爱情关系的一部分。过分强化,恋人们就会相互增强对方的自我概念。

第十一章 爱的精神分析

11-1 精神分析的功过

11-2 利比多的发展-弗洛伊德

11-3 弗洛姆-所谓爱

11-4 罗•洛梅-爱与意志

11-5 超越弗洛伊德

第十二章 爱 与性

12-1 爱与性研究的现状

12-2 作为强化因的性

一般来说,受到正的强化,动机就会受到某些减弱。如果达到性高潮,就会减低性动机。不论在何种意义上讲,性高潮都具有强化或报酬的作用。我们学习接近使我们获得性高潮的情况,必然伴随着与他人的积极的相互作用。所以,可以认为,性关系的和谐发展,可以强化对性对象的接近反应。但是,因为性交多少带有心理的意义,所以在我们的文化中,不允许这种直接的做法。下面讨论一下在性关系中是否包括性高潮以外的强化因素。

除性高潮以外,拥抱、爱抚、身体的接触等也是强化的因素。总的来说,这对母与子的爱情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可以预料,在性关系中,也包括这种类型的强化。而且,有的实验结果表明,没有达到性高潮的性关系本身也是强有力的强化因。

有许多人对女性难于获得性高潮的问题进行过研究。似乎从性高潮与心理因素也存在关系这一事实中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源。例如弗洛伊德主张,在成熟的女性的性特征当中,也包括阴道的性高潮(不仅是阴蒂的性高潮)。没有达到性高潮,仅是停留在阴茎与阴道的相互刺激,这种女性可以断定是不成熟的。认为只有阴道的高潮才是正常的这种看法,最近获得支持,具有这种想法的人现在非常多。现在我们了解到,即使在女性的兴奋中,阴蒂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许多夫妇受到传统的性观念支配,认为不应该刺激女性的阴蒂。所以,必须清楚,由于受到精神分析的错误理论的影响,许多女性存在不适感、不安感、甚至是罪

意识。更糟糕的是,这种不安还会妨碍达到高潮的可能性。不安感这种破坏性行为的顺利进行需要自主神经的微妙平衡。许多女性因对自己使用不合适的做法而对“达不到性高潮”这个事实开始感到不安。感到不安就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最后导致性行为紧张。这样,性交就会混入厌恶的因素。失败和紧张持续一段时间,这位女性就会被贴上不感症的标签。

12-3性与爱

爱与性交既不是一件事,也不是密不可分的东西。

运用这个原理,可以说明常常看到的与浪漫的心情相联、一见似乎矛盾的事实。例如,对于将来可能成为恋人的人最初感到害怕,但以后又感到这个人具有很强的魅力。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在害怕这种嫌恶的感情之后出现的恐怖降低,具有很强的报酬性。再就是,生理的激动,尤其是在过后的回顾,可以解释为源于性的兴奋。再有,正如许多恋人知道的,相爱的人吵架,最后大体上是以圆满的拥抱结束。这时,愤怒也是刺激剂。

12-4 性革命

而且我们知道,正是因为爱,性能量的解放不仅不会消耗我们创造的能量,而且能够解放创造的能量。如果在性交的空隙时或性交之后,我们发现更加深情地爱对方和尊重、赞扬对方,那么,正是这时,才是最易于感受到的美好时刻,这时的性交是正当的。

12-5 双重标准

12-6 性给爱带来了什么

12-7 存在爱的性

12-8 挫折的恶性循环

第十三章 迷恋于爱

13-1 一见钟情

13-2 产生-爱的幻想曲

毫无疑问,我们最初遇到的所爱的对象,给予这种幻想的内容以很大影响。从最初爱的对象产生的泛化,形成了渴望获得的恋人形象的重要部分。弗洛伊德说,人们在选择恋人时,会受到异性的父亲或母亲特点的很大影响。这种情况确有可能。与此同时,不论男孩还是女孩,母亲对他们的影响非常之大也是事实。在描绘理想的恋人形象时,肯定包含最初体验到的养育者身体、行为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这个人就是母亲。但是,人们除母亲以外的爱情对象也受到很大影响。

小的时候给予我们强化的人,以某种形式影响逐渐发展起来的理想的爱的对象的概念。所以,这些概念和幻想很少是一个人的形象,而是以前我们很重视的人和给予我们快乐的人的属性拼凑而成的。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特征多相互矛盾,因为幻想是非语言性的,所以这种事情也是可能存在的。幻想是在获得语言以前开始形成的,所以,幻想不一定可以被语言置换成固定的形象,幻想也可以认为仅是作为可能性而存在的人的形象。幻想是由各种各样的形象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因而实际中很少存在与这种形象完全一致的人。迷恋是以这种模糊的形象为基础形成的,因此多少有些非现实性。 当一个人突然感到某人具有魅力的时候,这种魅力的很大成分是指向这个人小时所爱的人所具有的特点及对他(她)的感觉。换句话说,最初感到的魅力的一部分,是以过去爱情对象的泛化为基础的。这种泛化人们称之为“迁移” 。这时,两者不需非常一致,假使这个人没有意识到这种相似也可以,所爱的人,假使不象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也没有关系。相似中有姿态、身体的活动方式、语调等,这些也许是某种延迟反应,这些现象会引起正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多不能发现与泛化有关的因素和刺激。

13-3 爱的幻想一文化决定美

爱和迷恋,两者都是对人的强烈的接近反应。两者都包括性、温柔、保护、憧憬快乐等全部要求和感情,非常相似。两者的相似既是事实,也非常重要。但以上论述的两者

的区别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且两者的区别是很大的。它们各有自己的历史,结合的行为也不相似,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结果也不同。

国分康孝

第一章 幸福与女性

1-1你幸福吗

幸福与人格有密切关系。对幸福的看法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反映。寻求什么才有价值,什么状态是理想的,正是这种人的价值观,决定了该人的幸福感。

对价值的认识是此时该人人性形成的反映。

日本哲学家三木清说:

“今天,人们不考虑幸福,是与被称为人格分裂时代的现代特征相符合的”。 “歌德认为人格是大地之子的最高幸福,这根本不是幸福的令人满意的定义。获得幸福也就是获得人格,象幸福是肉体的快乐还是精神的快乐、是行为还是存在这种提问,只

能引起我们的混乱。对于这种提问,只能回答都是。这是因为人格是与肉体同在的精神,是与行为同在的存在。因此,人格意味着是形成的产物(东西)”。

精神病专家弗兰克把在绝对不可能变更的状况、条件下人显现出的态度中可以实现的价值叫做态度价值。他高度评价了这种价值。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依靠自己的意志选择

价值,用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在心中蓄积某种价值。幸福与人格有关这个题目,在这里又表现出了它的意义。人格这个词若是呆板的话,也可用“人性形成”。谈到女性的幸福,也不应该忘掉这个例子。但是,接受命运的情况,存在着绝对不可变更的条件和因是女性而遭受与本人无责任的不幸这两种原因的交错。我们应该具有尖锐地认识问题实质的能力。

1-2 赋予女性

波伏娃:“人不是生为女人的,而是变成女人的。”她说平常人们所说的女性的特征,即所谓富于女性,是由潜移默化的社会形成作用造成的,是后天的。而且造成的不仅是女性,在同样的社会形成作用中,也形成了“男性的女性观”。

1-3 了解自己

只有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真实地掌握自己人性形成的状态,才能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重新塑造自己。只有走上这条道路才是幸福的条件。

首先要从了解自己开始。应该记住:苦思冥想并不能看到自己;只有通过读

书、与人接触、旅行、学习等行为,自己才能发现自己。

改善人际关系是从交际到深入接触。国分康孝在《交际心理学》中作为获得健全的交际方法的许可证举出三点:

(1)能够在时间的流逝过程中观察人生;

(2)能够自己创造人生的意义;

(3)有自己的人生职责。

如果其有以上的能力,就能够不依赖他人生活下去。

1-4 赋予人生意义

幸福是自我形成的状态。青年期自我形成的基本结构是意识到外界形成的自我—— 向新的自我形成发展。为此,要分析筛选既存的价值观,选择新的价值观。并且,还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实现所选择的价值观。

自己的生活意义不能在自身以外寻求,而必须通过自己的行为选择来实现。通过赋予生活一定的意义,可以决定幸福观,也可以与作为长久目标的幸福理想联系起来。

第二章 自立的女性

2-1 婚姻的变化

2-2女性与离婚

2-3鼓起追求新生活的勇气

2-4女人的自尊心、男人的自尊心

从生活方式到美感,在“富于女性”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中,女人不是根据自己能够做什么,而是根据自己与男性具有的某种“亲和关系(恋人、妻子、母亲)”来获得自我认

识。女性失爱恐怖大都产生于此。

希望发展自我,追求成长这种冲动是不分性别的。这是极为普遍的人类需求。如果因失爱恐怖就抑制这种需求,就会扼杀一种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抑制这种需求,对人类也

是一个损失。

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这是因为, 所谓自我,不是防己性的,而是创造性的。

2-5 女人的敌人是女人

弱者即使感到敌意,也不会进攻强者。这是防己本能。它们把这种敌意转嫁给比自己更弱的弱者,通过战胜它们来解除敌意。他们认为,这种关系,极象人类社会的缩影。

是弱者的女性,伤害同是弱者的女性。这种悲惨的人类现象从公元前到现代仍然未变。

2-6 女性之间的交往

2-7男人和女人的关系

你们可能会猜想,被抛弃的丈夫,一定是妻子讨厌的不中用的男性吧!其实恰恰相反。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大学毕业、认真工作,具有在郊外修建私人住房的经济能力。他们

属于家庭观念很强的中流家庭的模范丈夫。

他们深信,让妻子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是热爱家庭的证据,因而拼命工作。他们自认为作为丈夫,他们是优秀的。因此,他们对妻子提出离婚的原因百思不解,受到了很大冲

击。在妻子看来,不能理解自己为什么提出离婚,因而心神不宁的丈夫的这种迟钝感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从这种离婚夫妇的情况来看,丈夫没有发觉这样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妻子也同男人一样,是具有自由与自我实现需求的人。

妻子在家中处理各种琐事和承担义务,她们只有忘记自我才能生存下去。她们为了受到社会的承认,做一个守护家庭的贤妻,干着女性负担的日复一日的单调劳动,所以不可

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自我。

必须抑制自我做一个贤妻的强迫观念和使自己获得完全解放这种自我实现的需求的分裂,亦即必须抑制自我的意识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分裂,使妻子极为痛苦。

妻子向丈夫诉说自己内心的矛盾时,丈夫认为妻子有些疲劳,并未认真对待。对于男性来说,做一个好丈夫和实现自我需求的愿望,并不发生矛盾,所以,也就不存在心理的

矛盾和痛苦。从而他们不能理解妻子的苦恼这种心理矛盾发展到极端,就会陷于神经病状态。有些美国主妇曾找精神病医生诉说烦恼,据说连医生也不知道这种烦恼的根源。这是因为医生几乎是男性,根本不了解女性的这种烦恼。

丈夫对妻子幸福的理解和妻子自己所追求的作为人的幸福的分歧日益加深,最终会导致妻子提出离婚。一直深信妻子是幸福的丈夫,这时才恍然大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这

种打击确实太大,使丈夫手忙脚乱,在他还完全不理解事情原因的时候,男女之间的隔阂已经根深蒂固了。

人类历史告诉我们,人类为了追求自由和真理曾进行过无数次的忘我斗争,渴望自由、探求真理和表现自我的愿望,均是精神健康人的特征。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女性为了迎合男人对女人无个性角色的期待,不得不抑制自我,自我限制自己作为人的正常需求。

当男性追求这种需求时,自然被人们视为是崇高的人性的表现:如果是女性追求这种需求,人们就认为女性与这种事情无关。所以她们常常遭到指责。

也许,绝大多数女性没有达到与需求相符的自我意识水平,她们不了解自我而结束一生。这种状况在某些方面歪曲了人性的本来面目。

2-8 未来的夫妇形象

第二章 从可爱的人到美丽的人

3-1 变化的女性

3-2 单位中的男女差别

3-3 无能女人

第一个责任是女性对女性性别的依赖。她们局限在“自己是女人”的自我意识中,把自己置身于“富于女性”这种一般的社会看法之内。

她们赞美“坦率可爱”的自我形象。这种女性与“妇女解放运动”或“职业妇女”格格不入。她们极为讨厌从“富于女性”中摆脱出来的同性。

第二个责任是单位中女性之间的竞争。从整体来看,女性反容易受到来自同性的干扰。

第三种责任是女性对男性的迎合、顺从,或不必要的谄媚和依赖倾向。

第三章 魅力的形式

4-1人人希望自己有魅力

4-2 喜欢和被喜欢的依据

第一,要看眼睛。我们喜欢某人时,就有注视他(她)的倾向。“看”这种行为是好意、好感、关心的表现。

为了获得异性的青睐,决不能对异性的目光犹豫,必须更积极地欣赏异性的目光。看的人也不应该犹豫。诚然,仅停留在看上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用语言。

目光与目光的接触是最直接表达好感的形式。对服装、莱肴和别人家庭的赞扬,也是“我爱你”的表达。

第二,两人的空间距离。对方靠近你,这是对方对你怀有好感的信号。 第三,坐在椅子上交谈时,身体略有前倾的姿态,表示希望深入了解对方内心。如果一个人傲慢,他的姿态则与此相反。

第四,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时,他就会对这个人的一言一行记得非常清楚。例如对方的生日、爱吃的东西、香烟的牌子、喜欢的书。记住你私人的这些事的人,恐怕是对你有好感。

第五,别人送给你的礼物,是这个人对你有好感的证据。

4-4 性格相似与相异

魅力的首要条件是两人的相似。“性格相似成夫妻”在某种程度上这句话确实如此。

在什么相似的情况下相互吸引呢?是在双方意见一致的时候。假使是意见一致,也要看是在什么事情上意见一致。夫妻吵架大体上是因为在使用金钱上或孩子教育方法上意见不一致。

独身男女相互吸引的条件不同。他们关心的是对性的意见是否一致, 这是两人能否相爱的第一个关键。对于男性,这个问题尤其重要。对女性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对男性

却有相当大的影响。比如男性认为在婚前可以爱抚,若是女性也具有相应的大方想法,男性就会大大提高对这个女性的喜欢程度。

第四章 被拒绝的心理

5-1男人的依赖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男性未曾依赖过母亲,缺

乏母亲在身旁睡觉,依赖别人的经验。“依赖”是无论谁都有的愿望。这种愿望有一半成份是生理

的,这是因为人类没有母亲的照顾就不能生活。受到照顾的时候(也就是依赖的时候),人的心情最为舒畅。例如在美容院整理发型时,许多人觉得那种朦朦胧胧的感觉是极为舒适的。

有的人身体的一部分被人触摸就起鸡皮疙瘩,这样就无意中禁止了依赖别人。由于某种原因,这种人从小就觉得不应依赖别人。 在人生最想依赖别人的时候错过了机会,就会一生被这个愿望死死缠住。这种男性青年见到女性不把他们当做性的对象,而是当成依赖的对象。他们寻求母亲代理。男人不论多大年龄,在母亲面前自然完全露出本来面目;同样,他们在女性面前也是将自己和盘托出。

在女性看来,他们是非常可爱正直的青年。确实,这种男性根本没想欺骗她们.概括地说,女性认为不应深交的男性一般来说是依赖性的男性。他们有两种类型:一是天真、坦率地寻求母亲的天真诚实型;二是用母亲比较妻子,因而看不起她们,这是粗暴依赖型。

过去人们认为,金钱关系和两性关系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确实如此。产生恋爱关系后,双方完全暴露出本人的个性。那么,为什么女性总是服从粗暴地依赖的男人呢?

为什么她们经受了如此之多的折磨,却依旧保持温柔?是人不正常呢?还是没有人的自尊心呢?其实都不是。这是因为她们有劣等感。她们觉得自己只配与目前这种水平的男性来往。有的女性觉得自己的父亲有精神病,所以很难与别人交往,如果有人跟自己搭话,自己应愉快地接受,不应该要求过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不论自己处于什么境遇,都必须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决不要自己瞧不起自己。

5-2 缺乏男性自觉

这是因为这种男性害怕性交。对于男女双方来说,保持性关系,意味着彼此承认性别。但是,这种男性缺乏自己是男人这种自觉,他们耻于承认自己是男人。这种男人只认为自己是人。他们寻求的不是男女之间的交往,而是作为人的交往。若是翻成与此相适的女性心理就是:“我想当你的朋友。”如果采用更正确的表达方式,就是:“我只想作为无性的人与你交往,我没有以性为基础的同一性。” 那

么这类男性是否有性欲呢?回答是肯定的。

所谓自己没有男人自觉的自己,就是不能拿出攻击性、支配性。我们的文化期待男性表现攻击性、支配性,从小他们受的就是这种教育。没有养成男人自觉的男性不能表现攻

击性、支配性,这种温和的窝囊废某一天突然宣布与女朋友分手,所以人们很难说他是个君子。

从感情上来看,攻击性和支配性这两个词给人们感觉不佳,但是,这是领导权力的源泉,自我主张的动力。在女性来看,没有领导权力和没有自我主张性的男人最缺乏魅力。从感情上来看,攻击性和支配性这两个词给人们感觉不佳,但是,这是领导权力的源泉,自我主张的动力。为什么他们缺乏男性自觉呢?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没有模仿男性的机会。他们可能幼年丧父,由母亲哺养长大成人。有的母亲既缺乏女性,也没有发挥男性的作用,是一个中性的人。孩子模仿这种母亲,就变成缺乏男女性别意识的人。但是,这并不是说母子家庭的孩子全部都会变成中性,也有不少人通过祖父、伯父等男性长辈学得象个真正的男子汉。

造成缺乏男性气魄的第二个原因,是由于他对性存在罪恶感。他们幼年时期就深信性是罪恶,所以即使到了青年时期,他们也不敢把女性当成女性来对待。人们说现在是性解

放的时代,当进行心理咨询时,我们发现这种守旧的青年竟非常多。

5-3爱与性的分离

男性拒绝女性的第三个原因,是男性仅仅追求性。但女性没有发现这点。男性可以把爱情与性分开,而女性却很难。这就是上述情况产生的原因。

女性比男性更深信“没有爱的性关系不好”,所以,她们把男人对她们性的追求理解为被爱。总之,女性把爱与性联系起来考虑的倾向很强,所以既不会象男性那样随便地发展到性关系,而一旦发展到性关系就不想轻易的分离。

5-4 缺乏现实能力的女性

拒绝男性的女性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她们缺乏现实能力。所谓缺乏现实能力,就是说

她们还不具有完成被赋予的角色的能力。这是因为,男女关系的内容有两种,

一是以喜

欢讨厌、性的魅力等感情交流为主的交往,这种内容游戏的因素较强。但社会并不理想,人们不得不与讨厌的人、没有性魅力的人交往,男女关系就是如此。

但有的女性不能履行这种职责。例如从小就没有做过酱汤的人不能完成做酱汤的任务,不喜欢社交的女性对于与丈夫一起参加晚会感到痛苦。所以人们说,不被期待履行职责的恋爱时期是最愉快的。因此,出现许多喜欢约会而讨厌结婚的女性。

害怕结婚后履行职责的女性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不懂履行职责的方法,一类是个性不成熟。不能履行职责的第二个原因是个性问题,性格还没有成熟到足以履行职责。履行职责必须有相当多的成人心理,需要有现实判断能力。

5-5 害怕被拒绝的女性

有的女性有一种自我否定的形象,即他们觉得自己是不被男性喜欢的人,自己笨。即使男性接近他们,这种女性也不敢与男性深交。她们心想:反正迟早我要露出真面目而被拒绝的,被拒绝那就太难堪了,莫不如我先拒绝他,这样不会伤害自己的自尊心。所以,她们躲开了男性。貌不出众的女性能与前途有为的男青年结婚,是因为她们有肯定的自我形象。她们认为自己能使男青年幸福,自己是男性喜欢的人,自己可以和出色的男性交往,别人与自己接触长了就会了解自己的优点。所以,她们根本不担心与男性长时间接触会露出什么破绽。

具有否定自我形象的女性与具有肯定的自我形象的女性的差别在于什么呢?这就在于以前的人生体验。如果一个女性从小时起就受到否定性的评价,那么,她们大体上易具有否定的自我形象。

自我形象是接受他人的评价产生的。如果一个人出生之后环境不好,受到父母贬斥、兄弟姐妹的疏远、教师申斥、朋友侮慢、考试多次不中„„这样的人就常会觉得自己是个不中用的人。其实,这时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分析的怀疑的态度,你要敢于怀疑,他们的评价方法是否存在问题?要想:不是没有人喜欢我,而是我还没有遇到喜欢我的人。完全相信他人的评价是幼稚。在青年时期,一个人应具有批判的目光。应该想到,在一种文化中不被别人欢迎,在另一种文化中肯定会受到欢迎;某甲不喜欢,某乙肯定会喜欢的。

5-6 分离的意义

一个人通过与异性交往可以体验到社会性,可以训练培养思考人的心理行为的习惯。如果一个人具有自我中心的思想,他是不会被异性喜欢的。人应该有一些同情心,学会赞扬别人。

假如双方因某种原因而分手,这对于双方也许是不愉快的经验。但在拒绝、被拒绝这种过程中,一个人就会发现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美国的职业心理教育要求人们不要一辈子就呆在最初的工作单位,而是要通过第一个工作单位来分析自己的兴趣和适合的工作。如果决定了大致的方向,就转到符合自己兴趣、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单位。这就是说,要寻找自己终生的事业。美国的这种职业心理原则也适用于青年男女的交际。离别也许伴随着心理创伤,也许“学费”太高,但是,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获得足以与学费相抵的东西。与异性交往前,应做好拒绝和被拒绝的心理准备。

第六章 烦恼

6-1 女性烦恼的根源

说到女性的烦恼,男性也许马上联想到女性的性烦恼。但是根据心理咨询的经验,在当今性道德较宽容的时代,很少有人来诉说性的烦恼。心理咨询时遇到的问题多是因性格而引起的。但是,现在的女性,很少有人发觉自己的性格存在问题,总是把烦恼的起因归结为外界。

6-2 不会依赖的女性

有的女性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决不哭泣。或者应该说她们不会哭泣。她们即使泪水到了眼角也强咽下去,装着若无其事。她们充满独立精神,对于困难不示弱,头脑聪敏,周围的人认为她们是可靠的人。然而她们本人一点也不高兴。这是因为她们不会依赖他人。这种类型的女性认为依赖和纠缠别人是低劣和有损面子的事情,所以,她们似乎缺乏“可爱”之处

所谓“可爱”,就是依赖别人的能力。一般来说,人们常以为依赖是幼稚、不好的事情。但是,如果一个人在任何场合都不会依赖的话,这也成问题。不会依赖,是因为过分压抑幼儿性。健全的人,应根据时间场合学会依赖人。健全的性格,就是灵活的性格。

也许,这种女性从小就没有“依赖”的经验,也许是从小就处于想“依赖”而不可得的状况。有的人不存在上述境遇,她们属于有克制“依赖”的优等生。

这样的情况见于严厉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她们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只能采取讨父母喜欢的行为。所以就成了“好孩子”、“优等生”。他们也是因人而异,有的人到了青年期就造反,离家出走、逃学,或者搞家庭暴力、参与社会上的不良行为。这还算好的!有的人连这个过程也没有经历,就作为“优等生”长大成人,既不会纠缠人、也不会依赖人。

抑制“依赖”的女孩子,连与伙伴像姑娘一样地玩闹也不会,所以,她们常被伙伴视为怪癖。长此以往,促膝谈心的友人也没有了。因为缺少年轻人的气质,所以男性也不与他们接近。结果就陷于孤独。根据经验,这类女性在与异性关系上常常受罪。她们或是被男朋友甩掉;或是因丈夫酗酒、乱花钱而倍受折磨。

为什么这种优等生的女性常常吃苦呢?对男性来说,这种女性从不拒绝他们的要求,所以他们就为所欲为。这种女性既善解人意,又有耐性,对男性来说简直就是无价之宝。但是,迷恋这种女性的男性,大致上具有幼儿性的性格。所谓幼儿性的男性,就是自我中心的男性,喜欢顺耳的话,缺乏责任感,认为自己可以在社会上姿意妄为。但是他们确实又太老实了,所以有时会被人欺骗。

他们的不幸自然要转嫁到女性身上。一句话,他们象依赖母亲一样依赖妻子、女友。不会依赖的女性也许以为社会就是如此,但内心是不快乐的。她们做零工的钱不知什么时候被丈夫拿走了,但是男性的贪欲并不满足。这种女性作为有忍耐力的女性总算及格了,但是,作为女性她们是有缺陷的。这就是说男性期待妻子兼做母亲、妻子、朋友、娼妇。他们希望担任母亲的同时,也做女人。但是,因为这种类型的女性不会依赖,就使男性大失所望。

6-3榨取男性的女性

这种类型的女性,对于男性来说具有攻击性、支配性。她们有从男性身上剥夺男性的倾向。这种女性的特征是在别人面前也毫不留情地贬低丈夫和儿子。她们通过无意识的攻击男性,使自己获得优越的地位。

这种好胜的母亲教育出来的男孩子,大都懦弱。这种男孩子从好的方面说是听话的孩子,从坏的方面说就是缺乏气魄的男性。这样母亲教育出来的女孩子摄取了母亲的男性气质,与母亲一样也变成了不喜欢自己性别的女性。这种女性的丈夫就只好喝酒以排解屈辱感。最后,她们的男朋友或者是躲开她们,或者是扮演男仆的角色。

这样的女性认为自己“男运不佳”。尽管她们感到苦闷时就找人讨教,但却不喜欢别人正直的忠告,而且常以为别人是责难她们。这种女性自幼年起就缺乏被承认的经验,所以希望获得别人承认的心情极为强烈。她们听到别人的赞扬,看到别人服从自己就心满意足。

与这种类型的女性接触,最重要的是要承认她们是女性。应使她们反复体味被人们承认的感受。聪明的父母,常用生活中的智慧做到这一点。比如说“温柔是女孩子的优良品格,”“因为你是女孩子,所以爸爸非常喜欢你。”以自己是女性为荣的女性,可以使丈夫变成一个男子汉,使儿子前途光明。接触这种女性,男性就会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是男性,以自己是男性为自豪。这样就会培养起男子汉的气质。

在男女同权的美名下,使女性男性化,不利于精神健康。因为这样不能培养起同一性(自己是谁的意识)。这种女性尽管生理上是女性,却不知女性心理为何物。 女性本身不知道女性的情感,男性也就会不知道什么是富于女性的女性。

6-4 态度暧昧的女性

为什么变成这种暧昧的性格呢?有两个原因。一是情绪上不成熟。孩子按着快乐原则行动。他既想 “要这个”,又想“要那个”。有的母亲对孩子说:“今天给你买冰激凌,下次给你买巧克力。”但最后拗不过孩子,把冰激凌和巧克力都给孩子买了。如果在幼小期就不训练孩子的决断能力。这种心理即使长大成人后也残留着,她就有可能变成这样一个人:这个男性体贴人有魅力,那个男性富于野性前途有为,难以决定与哪个人结婚。

孩子的特点就是不想舍弃任何一方。成人可以舍弃某一方。长大成人的过程,就是舍弃在人生道路上遇 到的人、物、思想的过程。人生就是自我决定的连续过程。所谓自我决定,就是舍弃人、物、思想、机会。今后的时代,女性也要和男性平等的共同生活。今后不是女性永远依赖男性的时代了。因此暧昧的态度不利于女性的生存。女性必须设法摆脱暧昧的态度。

必须抛弃完全主义。样样东西都想得到,结果就导致完全主义。世界上没有“完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可以了。要能为每一瞬间的生存而高兴。“完全”是结果,而且结果是第二位的。必须有这种态度:尽管不完全,还是应该全力以付地生存。

有的年轻女性不知道自己的兴趣何在,她们没有自己该抛弃什么、该选择什么的自觉。要彻底改变暧昧的生活态度,女性在必要的时候也应该自我主张。

6-5 异性关系过分的女性

频繁地一个个调换男性的女性,其实并不是寻求性满足。那么她们寻求什么呢?有人认为她们是寻求父爱。她们没有得到过父亲的爱抚,所以寻求父亲的代理。所以她们一遇到稍微体贴他们的人就会陷进去。接触时间一长,她们才发现这个男性并不是自己理想的父亲形象,所以感到失望。这是因为她们寻求父爱,但男性不可能以父亲的那种爱来爱她们。而且,无论什么样的男性,都想向女性寻求母亲的依赖感。所以,这种女性就会渐渐感到男性是个负担,于是又开始另一轮寻找父亲代理的旅行。这是唐璜心理的女性版。当女性遭受心理创伤沉沦时,一出现体贴的男人,她们马上上钩。因此,在女性心理中具有心灵支柱作用的父亲作用很大。

还有人认为,有一种女性把异性关系作为反抗父母的手段。这种情况多见于受过严厉教育的女性。为了对严厉教育进行报复,她们做父母最讨厌的事情,以此反抗。她们通过自我毁灭来达消灭他人的目的。通常说的社会性堕落,就是这样一种自杀行为。有的人认为,她们与男性频繁接触,是出于对男性的憎恶。有的女性幼年时曾被蹂躏,所以她们对男性抱有一种复仇心理。据美国精神科医生的分析,应召女郎中就存在这种心理。她们为了达到向男性复仇的目的,就跟男性约会,让男性花钱就是一种报复。金钱,是力量的象征,让男性耗费大量的金钱,也就是让男性软弱无力。或者让男性欲火中烧,而女性却冷眼旁观,充满蔑视。这也是一种报复。甚至把男方的秘密暴露出来,给以社会制裁,这是最大的复仇。因此,有的女性表面上象是很喜欢男人,但实际上潜藏着对男性的憎恶。

有的人认为,她们与男性的频繁接触,是出于不安和孤独。所谓不安,就是面对人生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不知所措,感到无能为力。因为她们不知道应付的方法,所以感到茫然,即使懂得应付的方法,也因为心中无数而不能应用。因此,她们希望有所依靠。为了消除不安,作为应急处置,她们希望身体上的结合。其实,即使身体上结合了,也不会解决问题。身体的结合不会改变某种情况(离家出走、退学处分),这种办法只是暂时性的。

过分依重性行为,就不是性成熟的人。在性的领域,年龄、地位、学历等并

不是人际关系的障碍。这种人际关系,可在瞬间之内使我们克服不安和孤独。在年轻男女之间的交往中,这种心理起着很大作用。

缺乏现实感觉、损益感觉的人滥用异性关系。把损益拿到爱情关系中有人认为是不纯的。但是,没有智慧的爱就象是没有舵的船。没有爱的智慧仅是一种谋略。所谓智慧,这时就表现为现实感觉。被现实感觉证明了的智慧与爱情共存之时,一个人就不会陷入强迫观念。

6-6 过分自我陶醉的女性

女性为什么比男性的自我陶醉性强呢?这是因为迄今为止的文化是男性志向,把女性当做客人对待。人本来是最易自我陶醉,从婴儿的行为便可以看出这一点。幼童是自我中心的人,他们为了获得一样东西,即使抢夺也在所不惜;他们有全能感,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千方百计纠缠人;他们很自负,没有胆怯心理。

一般来说,这种自我陶醉随年龄增长而减少。随着接触社会,了解到还有比自己有能力的人,认识到即使千方百计纠缠,别人也不会为自己效劳,认清若是自己不努力工作,人家不会白白送给自己钱花,自我陶醉就会一点点减少,最终就学会以他人的眼光看待自己。这时,人就成熟了。

迄今为止,女性走向社会的机会很少,即便走向社会,也是受男性保护、宠爱。所以,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自我陶醉很少减弱。因此,她们的自我中心性、自负、全能感很强,与她们的年龄不相称。

滋生自我陶醉的生活经历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幼年时期开始受到过分的保护。过分保护就是受到了不必要的保护。因此,她们认为自己不须做什么,别人也会为自己效劳。

第二种形式是从小未曾依赖过别人。从小适当地让孩子依赖,就会满足他们的自我中心性,以后就会摆脱自我中性,反之,若是过分娇惯孩子(过分保护),自我陶醉就膨胀。适当的依赖经验,能够解除自我陶醉。幼年时与母亲生离死别,没有依赖经验的人,永远不能消除依赖的愿望。没有依赖经验而总是怀有强烈依赖愿望的女性,强烈地希望被人所爱。因此,她们表现出自我显示。

第七章 日本的女性和美国的女性

美国的女性是主动地“接近”而不是“进攻”。根据我的经验,美国的女性对喜欢的男性主动地表示倾慕。她们使用各种手段让对方知道自己对对方感兴趣,

而不是仅仅在远处憧憬。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存在,然后等待对方“进攻”。

第八章 怎样才能够成为自我主张的女性

第九章 掌握自我主张行为的程序

第十章 爱的行为理论

10-1 爱的定义

在正确理解爱的问题上,做出各种努力比认为这个问题难以用语言阐明更为有利。一般来说,人们对下述观点没有异议,即在社会中,爱是有意义的概念,它给我们以感动。这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理论依据,只是因为许多人相信这一点。当然仅仅是相信并不能给爱下定义。尽管如此,尽管爱被错误地定义,爱仍毫无遗憾地发挥了它的作用。

我们虽然是极爱穷根究理,但我们希望这种理论主要的效用是能够应用于实际。虽然我们的基本主题是爱而不是性,但在某种类型的爱中,我们希望不要忽视性发挥的中心作用,其实要不这样做也不可能。

10-2 学习理论与爱

爱是学习到的反应,和饥饿、口渴一样,是行为的动力,它与要做种事情的冲动相类似。所谓“学习到的”,意指爱主要是经验的产物,而不是先天的东西。我们认为,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爱是二次性的,我们这里所用的“反应”一词与辞典上的释意不同。爱的反应是情绪性的、内在的,是期待,是“在心中产生的”居于中心地位的感情,也许还与自主神经系统有关。而爱是爱的反应的内容的总和。爱用任何客观的方法也不能观察到,但对个人来说,它是活生生的存在。

10-3 两种信号一恐怖、希望、强化

高等生物,尤其是人,对于迫近自己事物的信号能产生情绪性的反应。这些信号(心理学家称之为“刺激”)具有预告下一个将要发生的事件的情绪性意义。它们与惩罚(不快)相联结就成为恐怖的信号,与快乐(好的感情)相联结就成为希望的信号。

10-4 接近与逃避-喜欢与厌恶

10-5 消退

10-6 学习的结果-泛化和辨别

10-7 概念、

10-8 自我像-另一个自己

自我概念或叫做自我形象,就是我们各自具有的自我像。由过去的经验- 成功或失败凝聚的这种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是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自己不能做什么的自我像。进一步说,自我概念常常给我们带来失望,但也会教我们应该怎样去做。与对其它概念的反应相同,一个人对自我概念也总是习惯于做出反应。自我形象具有个人主观性,对于自己的形象,别人很少与自己的感觉相同。自我概念是衡量自己现在成功还是失败的天平。我们都是各自对照自我概念的目标和要求来评价事业的成功与否。如果没有达到这些标准,我们就感到不满意。这种对自己价值的感觉,正是爱情关系的一部分。过分强化,恋人们就会相互增强对方的自我概念。

第十一章 爱的精神分析

11-1 精神分析的功过

11-2 利比多的发展-弗洛伊德

11-3 弗洛姆-所谓爱

11-4 罗•洛梅-爱与意志

11-5 超越弗洛伊德

第十二章 爱 与性

12-1 爱与性研究的现状

12-2 作为强化因的性

一般来说,受到正的强化,动机就会受到某些减弱。如果达到性高潮,就会减低性动机。不论在何种意义上讲,性高潮都具有强化或报酬的作用。我们学习接近使我们获得性高潮的情况,必然伴随着与他人的积极的相互作用。所以,可以认为,性关系的和谐发展,可以强化对性对象的接近反应。但是,因为性交多少带有心理的意义,所以在我们的文化中,不允许这种直接的做法。下面讨论一下在性关系中是否包括性高潮以外的强化因素。

除性高潮以外,拥抱、爱抚、身体的接触等也是强化的因素。总的来说,这对母与子的爱情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可以预料,在性关系中,也包括这种类型的强化。而且,有的实验结果表明,没有达到性高潮的性关系本身也是强有力的强化因。

有许多人对女性难于获得性高潮的问题进行过研究。似乎从性高潮与心理因素也存在关系这一事实中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源。例如弗洛伊德主张,在成熟的女性的性特征当中,也包括阴道的性高潮(不仅是阴蒂的性高潮)。没有达到性高潮,仅是停留在阴茎与阴道的相互刺激,这种女性可以断定是不成熟的。认为只有阴道的高潮才是正常的这种看法,最近获得支持,具有这种想法的人现在非常多。现在我们了解到,即使在女性的兴奋中,阴蒂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许多夫妇受到传统的性观念支配,认为不应该刺激女性的阴蒂。所以,必须清楚,由于受到精神分析的错误理论的影响,许多女性存在不适感、不安感、甚至是罪

意识。更糟糕的是,这种不安还会妨碍达到高潮的可能性。不安感这种破坏性行为的顺利进行需要自主神经的微妙平衡。许多女性因对自己使用不合适的做法而对“达不到性高潮”这个事实开始感到不安。感到不安就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最后导致性行为紧张。这样,性交就会混入厌恶的因素。失败和紧张持续一段时间,这位女性就会被贴上不感症的标签。

12-3性与爱

爱与性交既不是一件事,也不是密不可分的东西。

运用这个原理,可以说明常常看到的与浪漫的心情相联、一见似乎矛盾的事实。例如,对于将来可能成为恋人的人最初感到害怕,但以后又感到这个人具有很强的魅力。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在害怕这种嫌恶的感情之后出现的恐怖降低,具有很强的报酬性。再就是,生理的激动,尤其是在过后的回顾,可以解释为源于性的兴奋。再有,正如许多恋人知道的,相爱的人吵架,最后大体上是以圆满的拥抱结束。这时,愤怒也是刺激剂。

12-4 性革命

而且我们知道,正是因为爱,性能量的解放不仅不会消耗我们创造的能量,而且能够解放创造的能量。如果在性交的空隙时或性交之后,我们发现更加深情地爱对方和尊重、赞扬对方,那么,正是这时,才是最易于感受到的美好时刻,这时的性交是正当的。

12-5 双重标准

12-6 性给爱带来了什么

12-7 存在爱的性

12-8 挫折的恶性循环

第十三章 迷恋于爱

13-1 一见钟情

13-2 产生-爱的幻想曲

毫无疑问,我们最初遇到的所爱的对象,给予这种幻想的内容以很大影响。从最初爱的对象产生的泛化,形成了渴望获得的恋人形象的重要部分。弗洛伊德说,人们在选择恋人时,会受到异性的父亲或母亲特点的很大影响。这种情况确有可能。与此同时,不论男孩还是女孩,母亲对他们的影响非常之大也是事实。在描绘理想的恋人形象时,肯定包含最初体验到的养育者身体、行为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这个人就是母亲。但是,人们除母亲以外的爱情对象也受到很大影响。

小的时候给予我们强化的人,以某种形式影响逐渐发展起来的理想的爱的对象的概念。所以,这些概念和幻想很少是一个人的形象,而是以前我们很重视的人和给予我们快乐的人的属性拼凑而成的。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特征多相互矛盾,因为幻想是非语言性的,所以这种事情也是可能存在的。幻想是在获得语言以前开始形成的,所以,幻想不一定可以被语言置换成固定的形象,幻想也可以认为仅是作为可能性而存在的人的形象。幻想是由各种各样的形象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因而实际中很少存在与这种形象完全一致的人。迷恋是以这种模糊的形象为基础形成的,因此多少有些非现实性。 当一个人突然感到某人具有魅力的时候,这种魅力的很大成分是指向这个人小时所爱的人所具有的特点及对他(她)的感觉。换句话说,最初感到的魅力的一部分,是以过去爱情对象的泛化为基础的。这种泛化人们称之为“迁移” 。这时,两者不需非常一致,假使这个人没有意识到这种相似也可以,所爱的人,假使不象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也没有关系。相似中有姿态、身体的活动方式、语调等,这些也许是某种延迟反应,这些现象会引起正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多不能发现与泛化有关的因素和刺激。

13-3 爱的幻想一文化决定美

爱和迷恋,两者都是对人的强烈的接近反应。两者都包括性、温柔、保护、憧憬快乐等全部要求和感情,非常相似。两者的相似既是事实,也非常重要。但以上论述的两者

的区别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且两者的区别是很大的。它们各有自己的历史,结合的行为也不相似,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结果也不同。


相关文章

  • 女性心理学论文
  • 女性心理就在我们身边 从医学诞生的那一天起,研究就集中在男性身上,女性只被简单地视作男性的缩小版本,吃相同的药,做相同的检查.可事实上,亚当和夏娃非常不同.夏娃不是一根简单的肋骨,她与他生来不同.两者的不同在于生理和心理上.例如男性体内的雄 ...查看


  • 广告心理学论文
  • 浅析性别对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影响 --观<一个购物狂的自白> 课程名称:广告心理学 专业:广告设计 班级:10级广告设计2班 姓名:安芯仪 学号:1007030201 指导老师:詹琳 <广告心理学>课程论文评分标准 ...查看


  •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形象(女性心理学角度)
  •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形象 摘 要: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也是我国戏剧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作为<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有反抗精神,敢于追求 ...查看


  • 女性心理咨询的问题及理论-(秦启竞)青岛著名心理咨询
  • 女性心理咨询的问题及理论 --秦启竞(青岛著名心理咨询)原创 女性心理咨询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心理咨询师对待女性个体和整体的态度.女性是多姿多彩的,所以对心理咨询师而言,他需要懂得如何根据女性身上的独特之处和相似点恰当地回应她们. 心理咨询师应 ...查看


  • 职业女性的精神需求及对策
  • 摘 要:职业女性是个特殊社会群体,对整个社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从她们的生活和健康状况中,可以看出未来妇女发展的方向.职业女性的主要精神需求体现在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人生价值的充分体现两方面.满足职业女性的精神需求,既需要职业女性自身的努力,也需 ...查看


  • 职业女性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研究
  • 2007年3月中国民康医学Mar,2007 第19卷 上半月 第3期MedicalJournalofChinesePeople'sHealthVol.19 FHM No.3 [心理与健康] 职业女性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研究 刘秋玲 (新乡医学 ...查看


  • 女性心理学调查报告新
  • 男性对女性身体形态偏好及原因的调查报告 摘要:随机对呼伦贝尔学院的31名男性进行了关于男性对女性身体形态偏好及原因的访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男性都喜欢黑色长发.体型匀称.身高中等(165cm~170cm)的女性,而这一结果也恰好符合进 ...查看


  • 毕业论文--基于女性服装消费行为的情感营销
  • 2013 届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基于女性消费行为的情感营销 专业班级 09英营1 学 号 0910010620 学生姓名 吴玉芳 指导教师 乔辉 学院名称 外语学院 完成日期: 2013 年 1 月 10 日 基于女性消费行为的情感营 ...查看


  • 谈女性教师的心理冲突与自我调适_周萍
  • DOI:10.13615/j.cnki.1004-3985.2006.26.025 师资建设 第26期(总第522期) 谈女性教师的心理冲突与自我调适 周萍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女性教师心理冲突产生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描述了她们心理冲突 ...查看


  • 影响知识女性发展的消极因素初探
  • 影响知识女性发展的消极因素初探 内容提要:知识女性发展问题,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面对变迁迅速的经济时代和竞争激烈的社会,各种问题.各种新的矛盾不断地呈现在知识女性的面前,阻碍了她们的发展.文章主要从知识女性的成才和职业发展2方面来探究影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