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知识点一

第二部分 小说知识点

一、小说三要素

1、人物2、情节3、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他走了。 例2:我们爬上了山。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例1:《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2、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例1:这张桌子是方的。

三、人物描写的方法

1、刻画人物的五种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

2、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四、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刻画人物的五种方法中切入,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相处),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④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五、主人公: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

1、单一主人公:

2、群像:《多收了三五斗》、《驿路梨花》

六、人物出场的主要方法

1、先声夺人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法)

《红楼梦》中王熙凤

《故乡》中杨二嫂

2、先抑后扬法

既可写人,也可写物。文章开始的时候先贬抑,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颂扬,即作者对描写的对象先有某种看法,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而否定了原来的看法,得出一个新的结论的写法。这里的“抑”做了“扬”的铺垫,使得“扬”更有力,更突出。“欲扬先抑”法是作者思想感情和情感变化的反映,体现了人们的认识规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此法可以使文章情节多变,起伏跌宕,摇曳多姿,曲折动人,使文章前后形成明显的反差,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对象,从而增强对人、物正面肯定的表达效果。要从整体出发,处理好“抑”与“扬”的关系,两者不能等量齐观,应重“扬”轻“抑”。

例文:

摆渡的老哑巴

那河,蜿蜒在山林间,它是小镇的命脉,是小镇人与外界惟一的沟通渠道。那船,沧桑中透着古朴,它是小镇惟一的交通工具。正因为有了那河,那船,才有那摆渡人感人的故事。

蓬乱的头发,细小无神的眼睛,扁塌的鼻子,很不成比例地镶在一张皱巴巴的脸上——他的确很丑,再加上天生不会说话,人们都叫他“老哑巴”。

不知什么时候,老哑巴成了小镇上惟一的摆渡人。他默默接过许多人都不愿意拿的撑竿,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一趟一趟地迎送着小镇的乡亲,从不间断。那个古老的开满无名野花的渡口,印满了他蹒跚的脚印。老哑巴的工作,没有丝毫报酬,他也从无要求,人们都说他“傻”。

那天,我和村民一起来到渡口,老哑巴孤独地坐在野花丛中呆呆地望着天。“老哑巴!开船了!”村民一声吆喝,他嘴里“呀呀”应着,很利索地解下绳子撑开了船。船慢慢行着,两岸的芦苇和马尾草摇在微风中。我为了免睹老哑巴的尊容,特意坐到船尾,静静地戏着水。不料,一不小心,新买的拖鞋掉到了河里,我急得大叫,因为那是妈妈早晨买的,丢了肯定会挨骂的。正在运时,老哑巴纵身跳进了河里,一会儿拖鞋便被丢到了我手上,我当时激动得快哭了,竟然顺口说了句“谢谢老哑巴”。村民哈哈地笑着,弄得我颇有几分尴尬。

今年春天,我又来到那个小山村,可不见了老人的影子。几天后,我从乡民口中听到了关于老人不平凡的故事,那位聋哑摆渡人,搭救一个落水儿童时,终因体力不支,静静地安息在伴随他渡过千万次船的河里。当我再一次走过这个渡

口的时候,对老人的感受是那么的深刻,是这条河让我看到了他美好动人的一面。静静地站在渡船上,我在心里轻轻地说:“老伯伯,谢谢您!”

(通过前后不同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变化等的对比,表现人物正面的美好品质和精神面貌。“我”先是看不起老哑巴,认为他样子长得非常丑,而且“傻”,所以总不愿意接近他,甚至连坐船的时候也要坐到船尾去,以免目睹老哑巴的尊容。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却帮“我”捞回了“我”掉在河中的拖鞋,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平凡的人英勇地跳进了河里,救了一个儿童的命,而他却终因体力不支而永远安息在那条他辛苦了一辈子的河里。老哑巴的这些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由衷地说了一声:“老伯伯,谢谢您!”这一声,不仅包含了“我”的敬佩之情,也包含了“我”的感激之情和愧疚之情,使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升华。)

《荔枝蜜》

《白杨礼赞》

3、悬念法

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 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羚羊木雕》

4、环境渲染法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心情。

《孔乙已》

《变色龙》

《驿路梨花》

七、小说结尾主要方法

1、余音绕梁法

《孔乙已》

2、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八、情节发展的四过程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个别小说前有序幕,后有尾)

九、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3.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4.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某种气氛;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2)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台湾作家陈启佑的《永远的蝴

蝶》,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其作用如下:首先雨是不幸和灾难发生的原因;其次雨又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同时雨还造成了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

十、把握小说主题的方法有

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2.联系作品的典型环境的精当描写;

3.有时还须联系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的动机。

十一、写作特色分析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倒叙、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先抑后扬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第二部分 小说知识点

一、小说三要素

1、人物2、情节3、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他走了。 例2:我们爬上了山。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例1:《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2、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例1:这张桌子是方的。

三、人物描写的方法

1、刻画人物的五种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

2、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四、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刻画人物的五种方法中切入,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相处),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④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五、主人公: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

1、单一主人公:

2、群像:《多收了三五斗》、《驿路梨花》

六、人物出场的主要方法

1、先声夺人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法)

《红楼梦》中王熙凤

《故乡》中杨二嫂

2、先抑后扬法

既可写人,也可写物。文章开始的时候先贬抑,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颂扬,即作者对描写的对象先有某种看法,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而否定了原来的看法,得出一个新的结论的写法。这里的“抑”做了“扬”的铺垫,使得“扬”更有力,更突出。“欲扬先抑”法是作者思想感情和情感变化的反映,体现了人们的认识规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此法可以使文章情节多变,起伏跌宕,摇曳多姿,曲折动人,使文章前后形成明显的反差,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对象,从而增强对人、物正面肯定的表达效果。要从整体出发,处理好“抑”与“扬”的关系,两者不能等量齐观,应重“扬”轻“抑”。

例文:

摆渡的老哑巴

那河,蜿蜒在山林间,它是小镇的命脉,是小镇人与外界惟一的沟通渠道。那船,沧桑中透着古朴,它是小镇惟一的交通工具。正因为有了那河,那船,才有那摆渡人感人的故事。

蓬乱的头发,细小无神的眼睛,扁塌的鼻子,很不成比例地镶在一张皱巴巴的脸上——他的确很丑,再加上天生不会说话,人们都叫他“老哑巴”。

不知什么时候,老哑巴成了小镇上惟一的摆渡人。他默默接过许多人都不愿意拿的撑竿,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一趟一趟地迎送着小镇的乡亲,从不间断。那个古老的开满无名野花的渡口,印满了他蹒跚的脚印。老哑巴的工作,没有丝毫报酬,他也从无要求,人们都说他“傻”。

那天,我和村民一起来到渡口,老哑巴孤独地坐在野花丛中呆呆地望着天。“老哑巴!开船了!”村民一声吆喝,他嘴里“呀呀”应着,很利索地解下绳子撑开了船。船慢慢行着,两岸的芦苇和马尾草摇在微风中。我为了免睹老哑巴的尊容,特意坐到船尾,静静地戏着水。不料,一不小心,新买的拖鞋掉到了河里,我急得大叫,因为那是妈妈早晨买的,丢了肯定会挨骂的。正在运时,老哑巴纵身跳进了河里,一会儿拖鞋便被丢到了我手上,我当时激动得快哭了,竟然顺口说了句“谢谢老哑巴”。村民哈哈地笑着,弄得我颇有几分尴尬。

今年春天,我又来到那个小山村,可不见了老人的影子。几天后,我从乡民口中听到了关于老人不平凡的故事,那位聋哑摆渡人,搭救一个落水儿童时,终因体力不支,静静地安息在伴随他渡过千万次船的河里。当我再一次走过这个渡

口的时候,对老人的感受是那么的深刻,是这条河让我看到了他美好动人的一面。静静地站在渡船上,我在心里轻轻地说:“老伯伯,谢谢您!”

(通过前后不同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变化等的对比,表现人物正面的美好品质和精神面貌。“我”先是看不起老哑巴,认为他样子长得非常丑,而且“傻”,所以总不愿意接近他,甚至连坐船的时候也要坐到船尾去,以免目睹老哑巴的尊容。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却帮“我”捞回了“我”掉在河中的拖鞋,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平凡的人英勇地跳进了河里,救了一个儿童的命,而他却终因体力不支而永远安息在那条他辛苦了一辈子的河里。老哑巴的这些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由衷地说了一声:“老伯伯,谢谢您!”这一声,不仅包含了“我”的敬佩之情,也包含了“我”的感激之情和愧疚之情,使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升华。)

《荔枝蜜》

《白杨礼赞》

3、悬念法

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 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羚羊木雕》

4、环境渲染法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心情。

《孔乙已》

《变色龙》

《驿路梨花》

七、小说结尾主要方法

1、余音绕梁法

《孔乙已》

2、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八、情节发展的四过程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个别小说前有序幕,后有尾)

九、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3.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4.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某种气氛;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2)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台湾作家陈启佑的《永远的蝴

蝶》,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其作用如下:首先雨是不幸和灾难发生的原因;其次雨又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同时雨还造成了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

十、把握小说主题的方法有

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2.联系作品的典型环境的精当描写;

3.有时还须联系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的动机。

十一、写作特色分析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倒叙、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先抑后扬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相关文章

  • 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创作发展史论
  • 作者:汤哲声 文艺争鸣 2004年01期 在欧美.日本的科幻小说凭借着影视剧风靡全球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对中国科幻小说 赢弱的现状提出疑问和作出思考.为什么科幻小说在欧美.日本等国发展得那么蓬勃, 而在中国却如此地举步维艰呢?人们常常将原因归 ...查看


  • [知识点]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
  • 1.梁启超,又号饮冰室主人,曾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全部著作汇编为<饮冰室合集>. 2.近代学者王国维著有<人间词>及<人间词话>等著作. 3.< ...查看


  • 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
  • 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 答案一:主题.人物.结构.描写等内容与人物形象分析+创作手法总结+主题思想(思想情感)概括的模式.这一众所周知的内容与沿袭已久的模式所体现出来的果真是我们所需要的.适切的小说教学内容吗?正如王荣生说的:"在中 ...查看


  • 初中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
  • 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 答案一:主题.人物.结构.描写等内容与人物形象分析+创作手法总结+主题思想(思想情感)概括的模式.这一众所周知的内容与沿袭已久的模式所体现出来的果真是我们所需要的.适切的小说教学内容吗?正如王荣生说的:"在中 ...查看


  • 小说知识点
  • 1.<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 2.<水浒传>是英雄传奇的经典之篇 3.<三国演义>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书中的"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其中的诸葛亮.曹操.关羽被称为"三绝& ...查看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教案--小说(三)
  • 第二十一章 小说(三) 一.暴露与讽喻 (1)有关抗战几个阶段国统区小说创作的变迁,只要求做知识性的了解.如初期偏重纪实性的小说"报告文学化"现象,稍后作家对战争中民族精神新变的表现,一直到小说创作中的暴露讽刺之风大盛, ...查看


  • 从[在桥边]看"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目标的设定
  • <在桥边>看"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目标的设定 [摘要]通过对新旧教材相关知识的比对不难发现,作为小说基本元素的八个话题和传统小说的三要素是有重合之处的.例如"场景"可以对应"环境& ...查看


  • 小说阅读知识点详析
  • 小说阅读知识点详析 小说三要素 1.人物2.情节3.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考点分析: 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考查.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 ...查看


  • 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
  • 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 摘要:王蒙是文学上的"全能选手",每一种门类他都有大量作品,且有出色的精品.作为散文家的王蒙,他有众多精彩的游记.怀人.杂感作品.作为诗人和报告文学家的王蒙,他的一些作品颇受圈内关注.作为学者的王 ...查看


  • 中国知识分子小说研究
  • 浅论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发生了明显的变异.长篇小说中知识分子的"背叛"或出走的现象正前仆后继蔚为大观,他们成了新的"零余者"或"多余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