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卖花女]的喜剧色彩

  摘要: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萧伯纳的《卖花女》是一部带有强烈喜剧色彩的名作。在这部剧中萧伯纳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喜剧化地给大家展现了“麻雀”变“凤凰”的全过程,同时寓庄于谐地揭示了上层社会中浮华虚伪的一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卖花女》的喜剧特征,以加深对其喜剧色彩的认识。   关键词:《卖花女》;喜剧色彩      乔治・萧伯纳f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是公认的继莎士比亚之后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他一生写了50多部戏剧,《卖花女》是他写于1912年的作品,原名《皮格马利翁》(Pygmalion)。Pygmalion是罗马神,为塞浦路斯国王,热恋自己雕刻的少女像。爱神维纳斯被其诚心打动,施法将雕像变成活人与Pygmalion完婚。萧伯纳借名以喻剧中的教授――语言学家希金斯,是他将一个贫贱低下的卖花女伊丽莎精心打造成了一位举止优雅的绝色公主。在这个构思奇妙、充满戏剧性的剧本里,萧伯纳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喜剧化地展现给了大家“麻雀”变“凤凰”的全过程,同时寓庄于谐地揭示了上流社会中浮华虚伪的一面。本文欲从三个方面探讨《卖花女》的喜剧特征:      一、喜剧故事情节      萧剧《卖花女》和马克・吐温的小说《百万英磅》一样,是一场有钱人的赌局,语言学教授希金斯通过同老朋友皮克林打赌,将卖花女伊丽莎从一个“满嘴土话的家伙”改造成了大使馆舞会上风度优雅的“匈牙利王家公主”。第一幕伊丽莎出场时,“戴着一顶黑色的水手小草帽,沾满伦敦的尘土和煤烟,大概从来也没有刷过。她的头发也很该洗洗了,那像个灰老鼠似的颜色决不会是天然的”,操着浓重的伦敦西区口音咋咋呼呼地出语粗鄙。伊丽莎到希金斯那里求教,希望学会“有钱人的活”时,“戴着一顶帽子,上插三根鸵鸟毛……围着一个不算脏的围裙……”。显然,这是她出门见客时最好、最干净的打扮了,但是在希金斯他们眼里仍然“肮脏得可怕”。而后来她被作为赌注留下来学语音,被迫洗澡更衣后,她变成了“一位秀丽而极其整洁的日本少女”,连她的父亲也在开门遇见她的时候,“恭恭敬敬地让开路并且道歉”。不过她依然说出“去你的!自己闺女都不认得了吗?”这样的话,使我们又认出了那个卖花女的影子。之后开始了不乏夸张的语音、仪表训练,他们教她搭配衣服、弹钢琴,训练她各种方言,带她去音乐会。希金斯的这套“伯爵夫人速成法”也给剧本增添了不少喜剧色彩。伊莉莎在希金斯的精心调教下,衣着、谈吐以及仪态都有了令人咋舌的改变。为了考察伊丽莎的学习成果,希金斯将她带到他母亲的茶会上,在华贵服饰的衬托下,伊丽莎“给人一种异常高贵而优美的印象”,发音“拘谨而正确”,声调也很美。可是茶会上大家的话题一离开问候和天气,伊丽莎不文雅的措词和粗俗的内容就突显出来了,最后她离开时的那句声调优雅的“他妈的”,更是让在场所有人愕然。第三幕末伊丽莎参加了使希金斯赢得赌约的那场大使馆舞会,她“出类拔萃妩媚动人的仪态”、“同维多利亚女王一模一样”的神气,使大使夫人对她赞不绝口,说她“妙极了”,大使翻泽甚至认为她是匈牙利王家公主。一个贫贱的卖花女经过6个月的语音和仪态训练后居然成了上层社会的贵族小姐,这样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本身就洋溢着喜剧的智慧情趣和浓烈的艺术感染力。而随着情节的发展,伊丽莎从外表到内心一步步的蜕变更像是蒙太奇手法展示出的一副副生动画面,充满了喜剧性的夸张和跳跃。      二、喜剧人物及其语言与动作      喜剧人物大多“由于主体性的蒙蔽而处在一种盲目的自我确信中:他们毫无自知之明。以致丧失了正常的思维能力和起码的现实感,固执的心不根据事物来调整思想,却要事物来屈从他们的观念,自然最终会陷入动机与结果悖反的境地。”一般而言,喜剧人物总是充满信心,或者说是执迷不悟。作品的主人公希金斯教授是个典型的喜剧人物。他具有很高的语言学天赋和超常的判断力,能分辨出一百三十个元音,凭口音就能听了对方是哪里的人,准确度据他自己说不出六英里。他对伦敦口音更是有特别研究,“不会出两英里,有的时候出不了两条街道。”他最大的缺陷就是自以为是,在希金斯眼里,伊丽莎是完全属于他的一件杰作,可以随意摆布和嘲弄。直到最后,他还是表现出一种盲目的自信,相信伊丽莎会回到他的身边来,她却已不再是一个由他控制的玩具,可以随时飘然而走。希金斯不是恶棍,也不是别的反面人物。这样一个才华横溢而又骄傲得有点可笑的教授并不惹人反感,甚至“有些让人喜欢,因为他有些孩子气”。   萧伯纳将喜剧性的语言与动作安排在每一个多面的角色身上。在希金斯教授的对白中肖伯纳创造出了独到的喜剧讽刺效果。作为教别人如何使用得体语言的语言学教授,自己却是出口不雅,频频诅咒。他指责伊丽莎蹩脚的语音,“你这片烂白菜叶,你丢尽了这里庄严的圆柱建筑的脸,你对不起英国的语言……”“一个说话口音这么难听的女人,在哪边儿也不能待,根本就不该活着”。这些话出自语音学教授之口,正是对所谓的“贵族语言”极大的讽刺,为作品增加了一种很强的喜剧色彩。我们再看希金斯的形体动作:第三幕开场是他母亲的会客日,正在写信的希金斯夫人被她的鲁莽的连帽子都不脱的教授儿子给打断了。当他低头吻他的母亲时,她把他的帽子顺势摘了下来,而他则随手又丢在了桌子上。在稍后的谈话中,我们的希金斯教授一刻不停,他忽然站起来来回走,又不停摇着裤袋的钱和钥匙。当另一客人佛莱第到来的时候,希金斯的表现更是惊人。他先是脸儿向着窗外就冲人握手,险些把佛莱第推倒长榻上,然后当他认出佛莱第时,闷闷不乐地就要往桌子上坐。在他母亲制止他之后,他走向短榻,却跨进了炉围,被火钳绊了一下之后他倒在了榻上,几乎把它压坏了。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读者的心中就可以刻画出这个在生活上不拘小节,甚至邋邋遢遢的颇具喜剧色彩的教授。      三、反讽的喜剧效果      萧伯纳自如地对于多种舞台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构成了他独特的戏剧:既不失严肃性又有强烈的喜剧色彩,融讽刺于嬉笑之中,引发观众和读者更多的思考。当卖花女初次来到希金斯府中,她认为希金斯应该平等地对待她,因为她是带着学费和自尊心来的。而希金斯认为她的语音已经有记录完全没有利用价值,他毫不客气地对皮克林说:“我们是叫这块料坐下呢,还是把她打窗口扔出去?”后来他连威吓带哄骗地把伊丽莎留住,把她作为实验品,教化她,装扮她,就像是找到了一个活着的布娃娃。当伊丽莎完全不能领会他的美妙发音时,教授则很不痛快地对女管家表示:“好吧,别斯太太,你不用给她作新衣服了,把她扔出去好了。”希金斯是如此不尊重人,傲慢之极,平时又有极不检点的“该死”、“混蛋”、“妈的这个,妈的那个”。可就是这样一个满口脏话,不懂尊重的人通过改造一个卖花女的语音就让她步入上流社会。一套语言体系,配上华贵的衣服、绚丽的首饰和天生的丽质,一个贵族小姐就此产生。那么当脱去外衣后,那些所谓的绅士淑女们还剩下什么?语言大师萧伯纳的反讽手法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场喜剧一样的赌局,希金斯赢了,留给那些虚伪浮夸的人们无尽的回味、品评。肖伯纳创造的舞台喜剧效果总能给人以启示和引人深思。

  摘要: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萧伯纳的《卖花女》是一部带有强烈喜剧色彩的名作。在这部剧中萧伯纳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喜剧化地给大家展现了“麻雀”变“凤凰”的全过程,同时寓庄于谐地揭示了上层社会中浮华虚伪的一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卖花女》的喜剧特征,以加深对其喜剧色彩的认识。   关键词:《卖花女》;喜剧色彩      乔治・萧伯纳f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是公认的继莎士比亚之后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他一生写了50多部戏剧,《卖花女》是他写于1912年的作品,原名《皮格马利翁》(Pygmalion)。Pygmalion是罗马神,为塞浦路斯国王,热恋自己雕刻的少女像。爱神维纳斯被其诚心打动,施法将雕像变成活人与Pygmalion完婚。萧伯纳借名以喻剧中的教授――语言学家希金斯,是他将一个贫贱低下的卖花女伊丽莎精心打造成了一位举止优雅的绝色公主。在这个构思奇妙、充满戏剧性的剧本里,萧伯纳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喜剧化地展现给了大家“麻雀”变“凤凰”的全过程,同时寓庄于谐地揭示了上流社会中浮华虚伪的一面。本文欲从三个方面探讨《卖花女》的喜剧特征:      一、喜剧故事情节      萧剧《卖花女》和马克・吐温的小说《百万英磅》一样,是一场有钱人的赌局,语言学教授希金斯通过同老朋友皮克林打赌,将卖花女伊丽莎从一个“满嘴土话的家伙”改造成了大使馆舞会上风度优雅的“匈牙利王家公主”。第一幕伊丽莎出场时,“戴着一顶黑色的水手小草帽,沾满伦敦的尘土和煤烟,大概从来也没有刷过。她的头发也很该洗洗了,那像个灰老鼠似的颜色决不会是天然的”,操着浓重的伦敦西区口音咋咋呼呼地出语粗鄙。伊丽莎到希金斯那里求教,希望学会“有钱人的活”时,“戴着一顶帽子,上插三根鸵鸟毛……围着一个不算脏的围裙……”。显然,这是她出门见客时最好、最干净的打扮了,但是在希金斯他们眼里仍然“肮脏得可怕”。而后来她被作为赌注留下来学语音,被迫洗澡更衣后,她变成了“一位秀丽而极其整洁的日本少女”,连她的父亲也在开门遇见她的时候,“恭恭敬敬地让开路并且道歉”。不过她依然说出“去你的!自己闺女都不认得了吗?”这样的话,使我们又认出了那个卖花女的影子。之后开始了不乏夸张的语音、仪表训练,他们教她搭配衣服、弹钢琴,训练她各种方言,带她去音乐会。希金斯的这套“伯爵夫人速成法”也给剧本增添了不少喜剧色彩。伊莉莎在希金斯的精心调教下,衣着、谈吐以及仪态都有了令人咋舌的改变。为了考察伊丽莎的学习成果,希金斯将她带到他母亲的茶会上,在华贵服饰的衬托下,伊丽莎“给人一种异常高贵而优美的印象”,发音“拘谨而正确”,声调也很美。可是茶会上大家的话题一离开问候和天气,伊丽莎不文雅的措词和粗俗的内容就突显出来了,最后她离开时的那句声调优雅的“他妈的”,更是让在场所有人愕然。第三幕末伊丽莎参加了使希金斯赢得赌约的那场大使馆舞会,她“出类拔萃妩媚动人的仪态”、“同维多利亚女王一模一样”的神气,使大使夫人对她赞不绝口,说她“妙极了”,大使翻泽甚至认为她是匈牙利王家公主。一个贫贱的卖花女经过6个月的语音和仪态训练后居然成了上层社会的贵族小姐,这样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本身就洋溢着喜剧的智慧情趣和浓烈的艺术感染力。而随着情节的发展,伊丽莎从外表到内心一步步的蜕变更像是蒙太奇手法展示出的一副副生动画面,充满了喜剧性的夸张和跳跃。      二、喜剧人物及其语言与动作      喜剧人物大多“由于主体性的蒙蔽而处在一种盲目的自我确信中:他们毫无自知之明。以致丧失了正常的思维能力和起码的现实感,固执的心不根据事物来调整思想,却要事物来屈从他们的观念,自然最终会陷入动机与结果悖反的境地。”一般而言,喜剧人物总是充满信心,或者说是执迷不悟。作品的主人公希金斯教授是个典型的喜剧人物。他具有很高的语言学天赋和超常的判断力,能分辨出一百三十个元音,凭口音就能听了对方是哪里的人,准确度据他自己说不出六英里。他对伦敦口音更是有特别研究,“不会出两英里,有的时候出不了两条街道。”他最大的缺陷就是自以为是,在希金斯眼里,伊丽莎是完全属于他的一件杰作,可以随意摆布和嘲弄。直到最后,他还是表现出一种盲目的自信,相信伊丽莎会回到他的身边来,她却已不再是一个由他控制的玩具,可以随时飘然而走。希金斯不是恶棍,也不是别的反面人物。这样一个才华横溢而又骄傲得有点可笑的教授并不惹人反感,甚至“有些让人喜欢,因为他有些孩子气”。   萧伯纳将喜剧性的语言与动作安排在每一个多面的角色身上。在希金斯教授的对白中肖伯纳创造出了独到的喜剧讽刺效果。作为教别人如何使用得体语言的语言学教授,自己却是出口不雅,频频诅咒。他指责伊丽莎蹩脚的语音,“你这片烂白菜叶,你丢尽了这里庄严的圆柱建筑的脸,你对不起英国的语言……”“一个说话口音这么难听的女人,在哪边儿也不能待,根本就不该活着”。这些话出自语音学教授之口,正是对所谓的“贵族语言”极大的讽刺,为作品增加了一种很强的喜剧色彩。我们再看希金斯的形体动作:第三幕开场是他母亲的会客日,正在写信的希金斯夫人被她的鲁莽的连帽子都不脱的教授儿子给打断了。当他低头吻他的母亲时,她把他的帽子顺势摘了下来,而他则随手又丢在了桌子上。在稍后的谈话中,我们的希金斯教授一刻不停,他忽然站起来来回走,又不停摇着裤袋的钱和钥匙。当另一客人佛莱第到来的时候,希金斯的表现更是惊人。他先是脸儿向着窗外就冲人握手,险些把佛莱第推倒长榻上,然后当他认出佛莱第时,闷闷不乐地就要往桌子上坐。在他母亲制止他之后,他走向短榻,却跨进了炉围,被火钳绊了一下之后他倒在了榻上,几乎把它压坏了。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读者的心中就可以刻画出这个在生活上不拘小节,甚至邋邋遢遢的颇具喜剧色彩的教授。      三、反讽的喜剧效果      萧伯纳自如地对于多种舞台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构成了他独特的戏剧:既不失严肃性又有强烈的喜剧色彩,融讽刺于嬉笑之中,引发观众和读者更多的思考。当卖花女初次来到希金斯府中,她认为希金斯应该平等地对待她,因为她是带着学费和自尊心来的。而希金斯认为她的语音已经有记录完全没有利用价值,他毫不客气地对皮克林说:“我们是叫这块料坐下呢,还是把她打窗口扔出去?”后来他连威吓带哄骗地把伊丽莎留住,把她作为实验品,教化她,装扮她,就像是找到了一个活着的布娃娃。当伊丽莎完全不能领会他的美妙发音时,教授则很不痛快地对女管家表示:“好吧,别斯太太,你不用给她作新衣服了,把她扔出去好了。”希金斯是如此不尊重人,傲慢之极,平时又有极不检点的“该死”、“混蛋”、“妈的这个,妈的那个”。可就是这样一个满口脏话,不懂尊重的人通过改造一个卖花女的语音就让她步入上流社会。一套语言体系,配上华贵的衣服、绚丽的首饰和天生的丽质,一个贵族小姐就此产生。那么当脱去外衣后,那些所谓的绅士淑女们还剩下什么?语言大师萧伯纳的反讽手法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场喜剧一样的赌局,希金斯赢了,留给那些虚伪浮夸的人们无尽的回味、品评。肖伯纳创造的舞台喜剧效果总能给人以启示和引人深思。


相关文章

  • _高贵_与_低贱_的反差与反讽_评肖伯纳的_卖花女_
  • 与的反差与反讽"高贵""低贱" ---评肖伯纳的<卖花女> 沈 力 200436) 神的帮助下神像被赋予生命,他们结成了夫妻.剧本虽然采用 同名,但是肖伯纳想表现并不是一个主题相同的浪漫爱 ...查看


  • [风月俏佳人]导演盖瑞·马歇尔逝世,享年81岁
  • 7月19日晚,美国导演盖瑞·马歇尔(Garry Marshall)因肺炎引起的并发症,在加州伯班克市的一所医院去世,享年81岁.对于中国观众而言,马歇尔的名字和形象并不一定十分熟悉,但历数他从影30多年来执导的影片:<风月俏佳人> ...查看


  • 西方歌剧赏析
  • 西方歌剧赏析 也许我现在说出这些事情来老师会觉得很奇怪,居然还有这样的学生存在!没错,在选修这门歌剧赏析之前,我确实不知道什么叫做歌剧,或者以前在外国电影里有见过却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也没有查询那叫什么艺术,我天真地以为流行音乐和电影构成了 ...查看


  • 语文手抄报:[茶花女]
  • 小仲马: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茶花女>. 左拉: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著名作家.他是自然主义创始人,代表作有<小酒痁>.<萌芽>.<金钱>等,<萌芽>成功地塑造了革命无产阶级的形象. ...查看


  • 戏剧芭蕾的经典[茶花女]
  • 德国被许多艺术家视作是艺术的天堂.在那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舞蹈也不例外.去年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带来的根据莎翁喜剧改编的舞剧<驯悍记>还记忆犹新,时隔一年,它又重现申城,给我们带来了另一部经典的保留剧目<茶花女&g ...查看


  • 演出经纪人考试中国音乐名曲及作曲家
  • 中国音乐名曲及作曲家 一.传统名曲 1. 古典歌曲: <阳关三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古朴深沉,后段略显激越 <扬州慢>,姜夔,荒凉萧条 <满江红>,岳飞,悲壮 2. 民间歌曲: < ...查看


  • 2012年上学期东方电影潍坊医学院网络通识课考试
  • 2012年上学期潍坊医学院网络通识课考试(东方电影) (92.52分) 选择题错误的题后有答案,判断题无错. 选择题(80.[1**********]997分) 1.20世纪日本导演,被称为"电影天皇"的是:() (1. ...查看


  • 西方音乐史
  • 贝多芬 1. 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第三交响曲>也叫<英雄>,标志着贝 多芬创作盛期的到来. 第一章 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1. 韦伯--被称为"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第一人".代表作品<魔 ...查看


  • 茶花女与杜十娘悲剧命运的比较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2期 Jo叫词ofChon画ngUmv邮畸ofscien∞锄d1k}1110lo舒(S∞ial&:ieflcesEdi面n) No.12加" 茶花女与杜十娘悲剧命运的比较 李 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