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伦理学角度论麦克白及夫人的悲剧

摘 要

传统上分析麦克白与麦克白夫人都是从人性恶的视角出发,他们被视为凶恶,残酷,弑君的恶人。本论文试图从伦理批评的角度找出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悲剧的原因,以将处于伦理困境的悲剧英雄更生动的展示出来。长久以来,麦克白夫人都是是作为诱导唆使其丈夫走向堕落的因素出现,被人视为文中的第四位女巫,而本文则从其女性的心理角度来对麦克白夫人进行剖析,以揭示这个女性形象的深层情感及悲剧命运。

关键词:莎士比亚、麦克白、麦克白夫人、伦理困境、悲剧

ABSTRACT

Macbeth and Lady Macbeth are traditionally analyz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evil and they are regarded as cruel, ferocious and regicidal couple. This paper is trying to find the root cause of the tragedy of Macbeth and Lady Macbeth, from the ethics point of view. So a more vividly picture of the tragic heroes in the ethics dilemma can be depicted. For a long time, Lady Macbeth are as a guide put her husband to degenerate elements, be regarded as the fourth point, and the women from the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to reveal it to the women's deepest feeling and the tragic fate.

KEY WORDS: Shakespeare, Macbeth, Lady Macbeth, ethical dilemma, tragedy

目 录

前 言 .............................................................. 7

第一章《麦克白》简介 ............................................... 8

第一节 内容简介 ................................................. 8

第二节 人物分析 ................................................. 9

第二章 国内外对《麦克白》悲剧的研究 ............................... 10

第一节 国内对《麦克白》悲剧的研究 .............................. 10

第二节 国外对《麦克白》悲剧的研究 .............................. 11

第三章 伦理困境-麦克白夫妇的悲剧 .................................. 12

第一节 伦理学视角看麦克白的弑君 ................................ 12

第二节 伦理学视角看麦克白夫人的帮凶与同谋角色 .................. 14

第三节 历史真相与剧本差别看莎士比亚在剧本创作中的伦理观 ........ 15

第四章 结论 ....................................................... 16

致谢 .............................................................. 17

参考文献 .......................................................... 18

前 言

从伦理学角度,探索麦克白伦理身份转换所蕴含的伦理思想.功臣、叛臣、国王三种身份的变化,是麦克白"本我"、"自我"、"超我"不断调节和斗争的结果。作为功臣,他丰受着信任和荣誉,但是女巫预言的诱惑唤起他"本我"欲念。在欲望的驱使下,他破坏伦理秩序,沦为叛臣.麦克白作为一个臣子弑君篡权,颠覆自己的伦理身份,触犯了当时的伦理禁忌,最终咎由自取,造成悲剧结局。

莎士比亚在《麦克白》里,妙笔生花,用不足六千字的笔墨传奇地表现出了过

渡社会中新旧道德、个人理想与社会存在之间的思想冲突,可仍有一些令我们纯粹的东方思维困惑不解的成分:为什么是麦克德夫为报妻、子之仇杀死麦克白而不是马尔康或弗里恩斯为报父仇而手刃元凶?麦克白夫人的性格为什么会发生由峰到谷的激变?女巫为何频频出现?该剧为何草草大团圆„„所有这一切,都需用用心理、伦理、哲学、神学诸工具从作品的内外部、作家自身和社会背景进行独特的开掘。

《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通常被认为是导致麦克白悲剧的原因。她被认为是他“恶毒的王后”和有野心的女人。然后,就在麦克白登上王位,也是她该享受她至高无上的权利时,这个所谓的恶妇突然因内疚而疯了。就像弗洛伊德所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挖掘深层诱因来使这个突如其来的崩溃让我们在人力所及范围内理解了呢?”本文将浅析她突然发疯的原因。事实上,麦克白夫人本性是单纯的,然而因履行家族伦理责任不得不变得恶毒,同时又因履行家族责任时所为恶行而受到作为一个人的个人伦理而自责,最后因迷失在履行家族伦理责任和其与个人伦理的冲突中而发疯。她的发疯告诉我们,任何人都要活在个人和家庭的伦理之中,我们不能逃脱,也不能打破这些伦理秩序,相反,我们应平衡并遵守这些伦理秩序。

在充分阅读麦克白、了解前人关于莎士比亚戏剧的了解,收集大量翔实的语料,较为全面掌握女性主义和伦理学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伦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研究、分析麦克白剧本中的伦理困境和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文学,以寻求麦克白及麦克白夫人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

第一章《麦克白》简介

第一节 内容简介

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遇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

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对他也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削首的下场。麦克白一出场即心怀异志,弑王篡位,为了巩固王位,又残暴屠杀人民,使全国血流成河,置社会于混乱,陷人民于水火,可谓与理查三世是同样的暴君。这样的暴君,其痛苦与覆亡乃罪有应得。

第二节 人物分析

在作品中麦克白夫人准确地描述了麦克白,“你希望作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却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你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当的手段;一方面不愿玩弄机诈,一方面却又要作非分的攫夺”,可见麦克白天性中就存在着巨大的不安分,他即使没有女巫的预言,妻子的唆使也终会暴发出来,“跃跃欲试的野心”总有一天会扫除一切思想道德的障碍展露在白昼,没有外的推动,麦克白也必然会走上“弑君”之路。

其实麦克白的恐惧和失常,以及“杀害了睡眠”的惴惴不安,并非懊悔导致,而是内心深处深深的罪恶感。麦克白对自己的杀人始终有着清醒的罪恶感,但罪恶感不同于懊悔之情,麦克白在谋杀邓肯之后长叹,“我怎么了,什么声音都叫我心惊?这双是什么手?嘿,要给我挖眼睛。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麦克白并没有察觉他的罪的根源,这种对既成事实的痛苦只能表明他对自己的罪恶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不能演变为彻底的“心灵悔恨”。

麦克白深深的罪恶感一直折磨着他,他继续他的罪恶只为对得起以前的罪恶,所以他必须用更大的罪恶来维护以前用罪恶得来的一切,这必然使麦克白越来越迷失,越来越疯狂,终成为一个嗜杀成性的疯狂的暴君。

麦克白悲剧的内在必然性正是由于他的不安分的天性,这正是莎士比亚对人性理解的深刻透彻之处,人的自由是有限的,仅有人欲的解放和满足,并不能把人引向自然、平等的理想世界,人必须在自然欲求与社会道德律令、伦理关系、原欲与理性、出世与入世、个体与群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方面作出准确的把握 而麦克白夫人是一个奶汁里都流着毒液的“罪恶的女人”,她舍得把自己喂奶的婴儿,当婴儿对她微笑的时候,她把奶头从婴儿 娇嫩的嘴里拔出来,把他摔的脑浆迸裂。在麦克白的周围,她象踢马刺一样,刺激着、挑唆着麦克白性格中的

恶,影响着麦克白,腐蚀着麦克白。残暴是她的形象,她所犯的罪象梦靥一样压在她的心上,以致得了梦游症,疯癫而死。

第二章 国内外对《麦克白》悲剧的研究

第一节 国内对《麦克白》悲剧的研究

在国内,麦克白的形象和社会悲剧性质的阐释在历来的《麦克白》研究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在《麦克白》研究中“社会悲剧说”影响最大,且在20世纪80到90年代,国内相当一批研究者持此看法。研究者普遍认为,麦克白的悲剧在于野心战胜了善良的天性。莎氏批判了现实世界存在的野心的强烈腐蚀作用,肯定了人文主义者的“仁爱”原则,呼唤和肯定了“良知”,指出野心同仁爱是势不

两立的;仁爱是人的“天性”,残暴是违反“人性”的。麦克白是“人性化”的暴君。他曾为理想而斗争,只是由于理想变质为野心才发展为万恶不赦的杀人犯。这实际上是他双重人格的真实表现。麦克白的悲剧命运反映了资产阶级个人野心无限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根本上说,是由他的阶级性所决定的。如果仅仅认为这是一出命运悲剧,那只是从表面现象看问题。麦克白内在的矛盾,究其原因是当时社会上激化了的尖锐的客观现实矛盾在他内心刮起的风暴。悲剧的全部内容并不限于个人的命运,而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宫廷斗争、宫廷矛盾的一个普遍规律和公式。

莎士比亚揭示权势欲望使人毁灭的同时,也深刻地描写了暴君、暴政毁灭社稷,给社会、人民带来的灾难。它显示的是人民的灾难、人民命运的多舛,通过大胆揭示悲惨、恐怖的社会图景和生活气氛来反映时代的本质。麦克白的罪恶既是社的重大灾难,又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展现的是英国封建暴政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之下的人民的处境,反映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遥远距离。所以,“麦克白这一人物形象是政治冒险家兼野心家的艺术概括”,其形象非常明显地构成了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鲜明特点。

第二节 国外对《麦克白》悲剧的研究

在国外,14世纪至17世纪初,文艺复兴在意大利最初萌芽,然后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席卷了整个欧洲国家。这场社会性质的政治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中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与封建制度的精神枷锁——教会独裁直面战斗。文学,毫无疑问成为了这一斗争的有力武器。许多作家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创作作品,以独到的视角和超越时代束缚的精神内涵,给予了封建教会以有力的打击。在这个时候,莎士比亚应运而生,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代表。西方研究者认为,《麦克白》是三个因素的结合体:莎士比亚——古典西方(英国)传统戏剧文本;实验性小剧场——当今西方(泛指欧美)现代戏剧(而非传统)的样式。从后现代、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出发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使人们能够换一种眼光看莎士比亚的著作。近年来也有人从“语言的悲剧”角度和比较文学角度重新阐释了麦克白悲剧的根源,给《麦克白》研究带来了新的变化。麦克白斯夫妇是野心家的形象,他们的野心和行动是黑暗势力包围、蛊惑的结果。麦克白身上有人性和魔性之间的激烈冲突,人性的沦落和人生价值的丧失,读者

对麦克白憎恨和恐惧的同时,又表示了同情和怜悯,显示出人的渺小与卑微。 中西方在研究悲剧的方法上有所区别:中国悲剧冲突的基础重在伦理道德引发的矛盾,而西方悲剧冲突的基础主要表现人物与命运、性格、社会的抗争上;西方悲剧人物多是身居高位的伟大人物,中国悲剧则既有身居高位的人物也有处于底层的普通百姓;中西悲剧都具有能引起观众思考、怜悯的“悲剧快感”,形成中西悲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民族、国家不同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环境。

麦克白悲剧的发生存在着内在必然性,这就是他天性中的野心欲望、恶性循环的罪恶感以及虚妄的执着和自信。他的悲剧不仅仅是社会悲剧 ,也是性格悲剧。

第三章 伦理困境-麦克白夫妇的悲剧

第一节 伦理学视角看麦克白的弑君

麦克白的尴尬境地在于:一方面有很深的伦理观念,另一方面由于野心的驱使又不安于这种伦理,而想突破这种伦理观念。

麦克白弑君的社会背景以及可能性:作为邓肯堂弟的麦克白与邓肯的长子马尔康具有同样的继承王位的权利。 从战场凯旋归来的麦克白威信倍增,必对王位垂涎三尺。 而邓肯偏在此时立马尔康为储君,这就不可避免地招致麦克白的不

满,促使其走上一条弑君篡位的不归路。这个以“美”、“丑”相混面貌出现的“社会的生物”——展现了人与人类自己建立的社会秩序及社会道德之间的矛盾。在封建极权社会中,对权力的极端崇尚扭曲和摧残了人性,战乱频繁,野心家蜂起,弑君的悲剧经常发生。 麦克白在谋杀了邓肯之后说:“在人类不曾制定法律保障公众福利之前的古代,杀人流血是不足为奇的事,即使在有了法律之后,惨不忍闻的事件也随时发生。”(三幕四场)麦克唐华德和考特的叛乱也证明了觊觎王位的大有人在。那个时代,肯定自己就意味着统治别人,不仅坏人、庸人向往着权利的桂冠,像麦克白这样德才兼备的人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这强大的漩涡,一步步迈向自我毁灭的地狱之门。

在杀死邓肯以后他追悔莫及,此时的他开始在自己的欲望与自己深入骨髓的伦理中挣扎。一方面是自己将要面对的王位,一方面却是自己良心的自我谴责。“要是我在这件事故发生一小时前死去,我就可以说是活过了一段幸福的时间;因为从这一刻起,人生已失去了它的严肃的意义,一切都不过是儿戏,荣名和美德已经死了,生命的美酒也已经喝完,剩下来的只是一些无谓的渣滓,当着酒窖里的珍宝”。(二幕三场)。

伦理困境是麦克白的痛苦的根源,同时也是他找回自我,回归人性的途径。 既不能完全承认命运的权威,驯服地接受安排,也不能彻底抛弃命运观念,转而生活在自由意志的信念中。这种矛盾的处境成了他们各自悲剧的根源。

麦克白非常了解自己的性情,他担心自己的道德感可能会妨碍自己采取坚决的行动。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麦克白决定与妻子合谋,借助她的坚强性格约束自己。他故意把巫女的预言告诉了她,以便她能“用舌头的勇气鞭策他”。他们在巫女显形后的第一次会面时,就已经达成了谋杀的默契。(道出了麦克白为什么告诉妻子的原因,这样做有故意要妻子鞭策自己的意愿。)

这种强烈的恐惧一方面源于他对宇宙伦理秩序的害怕,另一方面源于他潜意识里面对班柯的疑虑。如果他弑君之后不会受到惩罚,班柯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王族的祖先?内心的折磨几乎促使他放弃谋杀的计划,但他的预防措施起了作用——他妻子的近乎男子的气概震慑了他。然而,虽然谋杀成功,其意义仍然是暧昧的:它既表明了麦克白对命运的不信任,又表明了他还是要依赖命运的共谋。

巫女们却只把他当作手中的玩物。麦克白以为她们是不道德的教唆者,其实她

们只是非道德,或者说根本不关心道德与不道德的人为区分。

信与疑的困惑既然已经彻底解开,注定的结局既然已经来临,麦克白不再被精神痛苦所折磨,死亡在他眼中成了完美的终结。(信与疑的双重困境:《麦克白》中的命运悖论(发表于《宁波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6期)

作为战斗英雄的麦克白,在战场上杀过无数的人,显然令他恐惧的不是杀人本身,而是根深蒂固的伦理观念——君臣之别。他的挣扎在于内心的伦理约束与自我的野心之间的冲突。贵族洛斯也对麦克白说:“在同一天之内,又在雄壮的挪威大军的阵地上出现,不因为你自己亲手造成的死亡的惨象而感到些微的恐惧。” 同时代的有关弑君篡位的有很多。 这些作品充满了阴谋,复仇,叛乱,篡位和灾祸,而所有这些多与弑君篡位有关。在他们看来,君主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的,任何图谋王位的行为都是对社会秩序的颠覆和破坏,应受到谴责。

伟大的作家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们能够超越他们时代的偏见,从人性出发,发现共通的人性,而不受一个时期思想风貌的束缚,从而是他的作品能够为所有时代所接受。

麦克白夫人的话打消了麦克白队时间和秩序存在的畏惧心理,使他为即将到手的荣耀,冒险去挑战时间。尽管他自己也认为:“in these cases we still have judgment here.” 可见麦克白作为特定时代的一员,没有跳出时代的思维方式和道德标准。他的理性不能只持他,因为它正是他要反对的时代理性的产物。

如果说麦克白夫人参与谋杀是她的无知坚定了对丈夫必胜的信心,麦克白实践谋杀却是一种自由意志的选择。对秩序的破坏引起了他的道德保护屏障的丧失,因此陷入了无尽的恐惧和不安当中。

最为可怕的不是杀人,而是麦克白总在反省,他的反省相当于在 暗地里上演恐怖剧。正是他的反省使他变得胆怯,犹疑不决,瞻前顾后。

第二节 伦理学视角看麦克白夫人的帮凶与同谋角色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麦克白夫人是注定要走向死亡的,是良心的觉醒,也是对丈夫的爱。与其说是麦克白夫人促使了麦克白的弑君与野心还不如说是麦克白的野心促使了麦克白夫人的野心。在那个深爱丈夫的女人心中“丈夫的未来是她的责任”她如果有野心的话也是受了丈夫的帮助的请求暗示:那封信就是麦克白寻求帮助的暗示。

麦克白是悲剧的集大成者,而麦克白夫人的可悲与不幸是其中的悲剧元素之

一。虽然在全剧中他只是一个配角,但正如海涅所说的那样,“在一切伟大的最作家的作品里,根本无所谓配角,每一个人在他们的地位上都是主角。”

早在遇见三女巫之前,麦克白心中就已经埋下了野心的种子,只是正义和良心抑制了它的生长。正如麦克白夫人所说:“你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却缺少和野心相联属的那种罪恶;你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当的手段;一方面不愿玩弄机诈,一方面又要作非分的攫夺。”(一幕五场)。 帮助丈夫实现做国王的梦想是麦克白夫人作为妻子的一切出发点。她深爱着丈夫,所有的一切给世人看到的恶也是源于对丈夫的爱。她自己并不想做王后,这一点可以从她成为王后并不很开心可以看得出来。麦克白夫人的悲剧是男权社会里妻子的悲剧,也是女人的悲剧。

麦克白夫人的欲望实际是丈夫的欲望实现形式,如果说麦克白夫人有什么欲望的话,那是对其丈夫的爱以及对丈夫的事业的责任感。曾经有人对自己的丈夫说:“你的未来是我的责任。”女人的柔弱的表现以及丈夫事业成功后的郁郁不安。

第三节 历史真相与剧本差别看莎士比亚在剧本创作中的伦理观

莎翁是一个人文关怀者,他并不是要构建一个十恶不赦的弑君的夫妇,而是看到当时的社会现实——秩序的混乱以及弑君夺权的社会现实。他的剧本有悖于历史事实,他的剧本的改动也体现了其创作的社会性。

这部悲剧之所以传世,很大原因在于它深刻再现了一个历史上屡见不鲜的阴谋篡权故事,刻画了一个做出种种大恶之事的君主麦克白。

人们有望在舞台上看见一个完全不同的麦克白——一个热爱和平的好君主。因涉及苏格兰历史,苏格兰议会近日提议为莎翁悲剧主角平反,让人们看到“真正”的麦克白。

在剧中,麦克白暗杀的当时在位的国王邓肯一世被形容成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国王,实际上,据历史学家介绍,他是年轻时战死沙场的,尽管麦克白在他的死中要负有一定责任。

1040年,麦克白取代已逝国王邓肯的儿子麦尔科姆登上了墨里郡(苏格兰原郡名)国王的宝座,开始了14年的统治生涯。历史学家认为,在这14年中,麦克白是带着一定的仁慈心肠统治着。他推广法律,把原本毫无秩序的国家整理

得井井有条。

而且,他自信,他德高望重。

这从他在任时的一件大事中可以看出。在天主教大赦年那年,麦克白亲赴罗马参加仪式,因为人们表示如果他不来,将没有人可以代替他。

第四章 结论

莎士比亚的剧中人物,是真实的、是活着的,是具有强烈生命力的,因此,他总能震撼我们,让我们去思考。麦克白一生由兴衰交织而成。欲望带来的兴,因此令人满足,却也容易地导致了他迷失方向而走向衰败;如何处理好自己的人生起伏,更是我们一个重要的课题。总而言之,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带给我们的启发,不只是我们的行事方针,也会是我们生活的智慧。其文学作品的哲学内容,也指导着我们去思考,去探索我们该用何种态度去面对我们的生活。

致谢

我的毕业论文从选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本学位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刘庆国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刘庆国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刘庆国老师对学生认真负责,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们获益菲浅,并且将终生受用无穷,希望借此机会向刘庆

国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此外,本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也是与学院其他老师的帮助分不开的,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我的论文指导,但也给我提供了不少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建议,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为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我一定会好好孝敬和报答他们!

参考文献

Haiping, Liu & Zhao Yu. 1992,The English and American Drama: Plays & Criticism. 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Press.

Wells, Stanley. 2000,Shakespeare Studie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方平,2005,《欧美文学研究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马格丽特·金,2008,《文世复兴时期的妇女》(刘耀春 杨美艳译)。北京:东方

出版社。

聂珍钊﹑ 杜娟,2007,《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杨周翰,1985,《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张薇,2009,《莎士比亚精读》。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朱生豪,2000,《麦克白:英汉对照》。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摘 要

传统上分析麦克白与麦克白夫人都是从人性恶的视角出发,他们被视为凶恶,残酷,弑君的恶人。本论文试图从伦理批评的角度找出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悲剧的原因,以将处于伦理困境的悲剧英雄更生动的展示出来。长久以来,麦克白夫人都是是作为诱导唆使其丈夫走向堕落的因素出现,被人视为文中的第四位女巫,而本文则从其女性的心理角度来对麦克白夫人进行剖析,以揭示这个女性形象的深层情感及悲剧命运。

关键词:莎士比亚、麦克白、麦克白夫人、伦理困境、悲剧

ABSTRACT

Macbeth and Lady Macbeth are traditionally analyz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evil and they are regarded as cruel, ferocious and regicidal couple. This paper is trying to find the root cause of the tragedy of Macbeth and Lady Macbeth, from the ethics point of view. So a more vividly picture of the tragic heroes in the ethics dilemma can be depicted. For a long time, Lady Macbeth are as a guide put her husband to degenerate elements, be regarded as the fourth point, and the women from the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to reveal it to the women's deepest feeling and the tragic fate.

KEY WORDS: Shakespeare, Macbeth, Lady Macbeth, ethical dilemma, tragedy

目 录

前 言 .............................................................. 7

第一章《麦克白》简介 ............................................... 8

第一节 内容简介 ................................................. 8

第二节 人物分析 ................................................. 9

第二章 国内外对《麦克白》悲剧的研究 ............................... 10

第一节 国内对《麦克白》悲剧的研究 .............................. 10

第二节 国外对《麦克白》悲剧的研究 .............................. 11

第三章 伦理困境-麦克白夫妇的悲剧 .................................. 12

第一节 伦理学视角看麦克白的弑君 ................................ 12

第二节 伦理学视角看麦克白夫人的帮凶与同谋角色 .................. 14

第三节 历史真相与剧本差别看莎士比亚在剧本创作中的伦理观 ........ 15

第四章 结论 ....................................................... 16

致谢 .............................................................. 17

参考文献 .......................................................... 18

前 言

从伦理学角度,探索麦克白伦理身份转换所蕴含的伦理思想.功臣、叛臣、国王三种身份的变化,是麦克白"本我"、"自我"、"超我"不断调节和斗争的结果。作为功臣,他丰受着信任和荣誉,但是女巫预言的诱惑唤起他"本我"欲念。在欲望的驱使下,他破坏伦理秩序,沦为叛臣.麦克白作为一个臣子弑君篡权,颠覆自己的伦理身份,触犯了当时的伦理禁忌,最终咎由自取,造成悲剧结局。

莎士比亚在《麦克白》里,妙笔生花,用不足六千字的笔墨传奇地表现出了过

渡社会中新旧道德、个人理想与社会存在之间的思想冲突,可仍有一些令我们纯粹的东方思维困惑不解的成分:为什么是麦克德夫为报妻、子之仇杀死麦克白而不是马尔康或弗里恩斯为报父仇而手刃元凶?麦克白夫人的性格为什么会发生由峰到谷的激变?女巫为何频频出现?该剧为何草草大团圆„„所有这一切,都需用用心理、伦理、哲学、神学诸工具从作品的内外部、作家自身和社会背景进行独特的开掘。

《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通常被认为是导致麦克白悲剧的原因。她被认为是他“恶毒的王后”和有野心的女人。然后,就在麦克白登上王位,也是她该享受她至高无上的权利时,这个所谓的恶妇突然因内疚而疯了。就像弗洛伊德所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挖掘深层诱因来使这个突如其来的崩溃让我们在人力所及范围内理解了呢?”本文将浅析她突然发疯的原因。事实上,麦克白夫人本性是单纯的,然而因履行家族伦理责任不得不变得恶毒,同时又因履行家族责任时所为恶行而受到作为一个人的个人伦理而自责,最后因迷失在履行家族伦理责任和其与个人伦理的冲突中而发疯。她的发疯告诉我们,任何人都要活在个人和家庭的伦理之中,我们不能逃脱,也不能打破这些伦理秩序,相反,我们应平衡并遵守这些伦理秩序。

在充分阅读麦克白、了解前人关于莎士比亚戏剧的了解,收集大量翔实的语料,较为全面掌握女性主义和伦理学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伦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研究、分析麦克白剧本中的伦理困境和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文学,以寻求麦克白及麦克白夫人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

第一章《麦克白》简介

第一节 内容简介

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遇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

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对他也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削首的下场。麦克白一出场即心怀异志,弑王篡位,为了巩固王位,又残暴屠杀人民,使全国血流成河,置社会于混乱,陷人民于水火,可谓与理查三世是同样的暴君。这样的暴君,其痛苦与覆亡乃罪有应得。

第二节 人物分析

在作品中麦克白夫人准确地描述了麦克白,“你希望作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却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你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当的手段;一方面不愿玩弄机诈,一方面却又要作非分的攫夺”,可见麦克白天性中就存在着巨大的不安分,他即使没有女巫的预言,妻子的唆使也终会暴发出来,“跃跃欲试的野心”总有一天会扫除一切思想道德的障碍展露在白昼,没有外的推动,麦克白也必然会走上“弑君”之路。

其实麦克白的恐惧和失常,以及“杀害了睡眠”的惴惴不安,并非懊悔导致,而是内心深处深深的罪恶感。麦克白对自己的杀人始终有着清醒的罪恶感,但罪恶感不同于懊悔之情,麦克白在谋杀邓肯之后长叹,“我怎么了,什么声音都叫我心惊?这双是什么手?嘿,要给我挖眼睛。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麦克白并没有察觉他的罪的根源,这种对既成事实的痛苦只能表明他对自己的罪恶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不能演变为彻底的“心灵悔恨”。

麦克白深深的罪恶感一直折磨着他,他继续他的罪恶只为对得起以前的罪恶,所以他必须用更大的罪恶来维护以前用罪恶得来的一切,这必然使麦克白越来越迷失,越来越疯狂,终成为一个嗜杀成性的疯狂的暴君。

麦克白悲剧的内在必然性正是由于他的不安分的天性,这正是莎士比亚对人性理解的深刻透彻之处,人的自由是有限的,仅有人欲的解放和满足,并不能把人引向自然、平等的理想世界,人必须在自然欲求与社会道德律令、伦理关系、原欲与理性、出世与入世、个体与群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方面作出准确的把握 而麦克白夫人是一个奶汁里都流着毒液的“罪恶的女人”,她舍得把自己喂奶的婴儿,当婴儿对她微笑的时候,她把奶头从婴儿 娇嫩的嘴里拔出来,把他摔的脑浆迸裂。在麦克白的周围,她象踢马刺一样,刺激着、挑唆着麦克白性格中的

恶,影响着麦克白,腐蚀着麦克白。残暴是她的形象,她所犯的罪象梦靥一样压在她的心上,以致得了梦游症,疯癫而死。

第二章 国内外对《麦克白》悲剧的研究

第一节 国内对《麦克白》悲剧的研究

在国内,麦克白的形象和社会悲剧性质的阐释在历来的《麦克白》研究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在《麦克白》研究中“社会悲剧说”影响最大,且在20世纪80到90年代,国内相当一批研究者持此看法。研究者普遍认为,麦克白的悲剧在于野心战胜了善良的天性。莎氏批判了现实世界存在的野心的强烈腐蚀作用,肯定了人文主义者的“仁爱”原则,呼唤和肯定了“良知”,指出野心同仁爱是势不

两立的;仁爱是人的“天性”,残暴是违反“人性”的。麦克白是“人性化”的暴君。他曾为理想而斗争,只是由于理想变质为野心才发展为万恶不赦的杀人犯。这实际上是他双重人格的真实表现。麦克白的悲剧命运反映了资产阶级个人野心无限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根本上说,是由他的阶级性所决定的。如果仅仅认为这是一出命运悲剧,那只是从表面现象看问题。麦克白内在的矛盾,究其原因是当时社会上激化了的尖锐的客观现实矛盾在他内心刮起的风暴。悲剧的全部内容并不限于个人的命运,而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宫廷斗争、宫廷矛盾的一个普遍规律和公式。

莎士比亚揭示权势欲望使人毁灭的同时,也深刻地描写了暴君、暴政毁灭社稷,给社会、人民带来的灾难。它显示的是人民的灾难、人民命运的多舛,通过大胆揭示悲惨、恐怖的社会图景和生活气氛来反映时代的本质。麦克白的罪恶既是社的重大灾难,又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展现的是英国封建暴政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之下的人民的处境,反映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遥远距离。所以,“麦克白这一人物形象是政治冒险家兼野心家的艺术概括”,其形象非常明显地构成了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鲜明特点。

第二节 国外对《麦克白》悲剧的研究

在国外,14世纪至17世纪初,文艺复兴在意大利最初萌芽,然后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席卷了整个欧洲国家。这场社会性质的政治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中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与封建制度的精神枷锁——教会独裁直面战斗。文学,毫无疑问成为了这一斗争的有力武器。许多作家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创作作品,以独到的视角和超越时代束缚的精神内涵,给予了封建教会以有力的打击。在这个时候,莎士比亚应运而生,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代表。西方研究者认为,《麦克白》是三个因素的结合体:莎士比亚——古典西方(英国)传统戏剧文本;实验性小剧场——当今西方(泛指欧美)现代戏剧(而非传统)的样式。从后现代、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出发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使人们能够换一种眼光看莎士比亚的著作。近年来也有人从“语言的悲剧”角度和比较文学角度重新阐释了麦克白悲剧的根源,给《麦克白》研究带来了新的变化。麦克白斯夫妇是野心家的形象,他们的野心和行动是黑暗势力包围、蛊惑的结果。麦克白身上有人性和魔性之间的激烈冲突,人性的沦落和人生价值的丧失,读者

对麦克白憎恨和恐惧的同时,又表示了同情和怜悯,显示出人的渺小与卑微。 中西方在研究悲剧的方法上有所区别:中国悲剧冲突的基础重在伦理道德引发的矛盾,而西方悲剧冲突的基础主要表现人物与命运、性格、社会的抗争上;西方悲剧人物多是身居高位的伟大人物,中国悲剧则既有身居高位的人物也有处于底层的普通百姓;中西悲剧都具有能引起观众思考、怜悯的“悲剧快感”,形成中西悲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民族、国家不同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环境。

麦克白悲剧的发生存在着内在必然性,这就是他天性中的野心欲望、恶性循环的罪恶感以及虚妄的执着和自信。他的悲剧不仅仅是社会悲剧 ,也是性格悲剧。

第三章 伦理困境-麦克白夫妇的悲剧

第一节 伦理学视角看麦克白的弑君

麦克白的尴尬境地在于:一方面有很深的伦理观念,另一方面由于野心的驱使又不安于这种伦理,而想突破这种伦理观念。

麦克白弑君的社会背景以及可能性:作为邓肯堂弟的麦克白与邓肯的长子马尔康具有同样的继承王位的权利。 从战场凯旋归来的麦克白威信倍增,必对王位垂涎三尺。 而邓肯偏在此时立马尔康为储君,这就不可避免地招致麦克白的不

满,促使其走上一条弑君篡位的不归路。这个以“美”、“丑”相混面貌出现的“社会的生物”——展现了人与人类自己建立的社会秩序及社会道德之间的矛盾。在封建极权社会中,对权力的极端崇尚扭曲和摧残了人性,战乱频繁,野心家蜂起,弑君的悲剧经常发生。 麦克白在谋杀了邓肯之后说:“在人类不曾制定法律保障公众福利之前的古代,杀人流血是不足为奇的事,即使在有了法律之后,惨不忍闻的事件也随时发生。”(三幕四场)麦克唐华德和考特的叛乱也证明了觊觎王位的大有人在。那个时代,肯定自己就意味着统治别人,不仅坏人、庸人向往着权利的桂冠,像麦克白这样德才兼备的人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这强大的漩涡,一步步迈向自我毁灭的地狱之门。

在杀死邓肯以后他追悔莫及,此时的他开始在自己的欲望与自己深入骨髓的伦理中挣扎。一方面是自己将要面对的王位,一方面却是自己良心的自我谴责。“要是我在这件事故发生一小时前死去,我就可以说是活过了一段幸福的时间;因为从这一刻起,人生已失去了它的严肃的意义,一切都不过是儿戏,荣名和美德已经死了,生命的美酒也已经喝完,剩下来的只是一些无谓的渣滓,当着酒窖里的珍宝”。(二幕三场)。

伦理困境是麦克白的痛苦的根源,同时也是他找回自我,回归人性的途径。 既不能完全承认命运的权威,驯服地接受安排,也不能彻底抛弃命运观念,转而生活在自由意志的信念中。这种矛盾的处境成了他们各自悲剧的根源。

麦克白非常了解自己的性情,他担心自己的道德感可能会妨碍自己采取坚决的行动。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麦克白决定与妻子合谋,借助她的坚强性格约束自己。他故意把巫女的预言告诉了她,以便她能“用舌头的勇气鞭策他”。他们在巫女显形后的第一次会面时,就已经达成了谋杀的默契。(道出了麦克白为什么告诉妻子的原因,这样做有故意要妻子鞭策自己的意愿。)

这种强烈的恐惧一方面源于他对宇宙伦理秩序的害怕,另一方面源于他潜意识里面对班柯的疑虑。如果他弑君之后不会受到惩罚,班柯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王族的祖先?内心的折磨几乎促使他放弃谋杀的计划,但他的预防措施起了作用——他妻子的近乎男子的气概震慑了他。然而,虽然谋杀成功,其意义仍然是暧昧的:它既表明了麦克白对命运的不信任,又表明了他还是要依赖命运的共谋。

巫女们却只把他当作手中的玩物。麦克白以为她们是不道德的教唆者,其实她

们只是非道德,或者说根本不关心道德与不道德的人为区分。

信与疑的困惑既然已经彻底解开,注定的结局既然已经来临,麦克白不再被精神痛苦所折磨,死亡在他眼中成了完美的终结。(信与疑的双重困境:《麦克白》中的命运悖论(发表于《宁波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6期)

作为战斗英雄的麦克白,在战场上杀过无数的人,显然令他恐惧的不是杀人本身,而是根深蒂固的伦理观念——君臣之别。他的挣扎在于内心的伦理约束与自我的野心之间的冲突。贵族洛斯也对麦克白说:“在同一天之内,又在雄壮的挪威大军的阵地上出现,不因为你自己亲手造成的死亡的惨象而感到些微的恐惧。” 同时代的有关弑君篡位的有很多。 这些作品充满了阴谋,复仇,叛乱,篡位和灾祸,而所有这些多与弑君篡位有关。在他们看来,君主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的,任何图谋王位的行为都是对社会秩序的颠覆和破坏,应受到谴责。

伟大的作家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们能够超越他们时代的偏见,从人性出发,发现共通的人性,而不受一个时期思想风貌的束缚,从而是他的作品能够为所有时代所接受。

麦克白夫人的话打消了麦克白队时间和秩序存在的畏惧心理,使他为即将到手的荣耀,冒险去挑战时间。尽管他自己也认为:“in these cases we still have judgment here.” 可见麦克白作为特定时代的一员,没有跳出时代的思维方式和道德标准。他的理性不能只持他,因为它正是他要反对的时代理性的产物。

如果说麦克白夫人参与谋杀是她的无知坚定了对丈夫必胜的信心,麦克白实践谋杀却是一种自由意志的选择。对秩序的破坏引起了他的道德保护屏障的丧失,因此陷入了无尽的恐惧和不安当中。

最为可怕的不是杀人,而是麦克白总在反省,他的反省相当于在 暗地里上演恐怖剧。正是他的反省使他变得胆怯,犹疑不决,瞻前顾后。

第二节 伦理学视角看麦克白夫人的帮凶与同谋角色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麦克白夫人是注定要走向死亡的,是良心的觉醒,也是对丈夫的爱。与其说是麦克白夫人促使了麦克白的弑君与野心还不如说是麦克白的野心促使了麦克白夫人的野心。在那个深爱丈夫的女人心中“丈夫的未来是她的责任”她如果有野心的话也是受了丈夫的帮助的请求暗示:那封信就是麦克白寻求帮助的暗示。

麦克白是悲剧的集大成者,而麦克白夫人的可悲与不幸是其中的悲剧元素之

一。虽然在全剧中他只是一个配角,但正如海涅所说的那样,“在一切伟大的最作家的作品里,根本无所谓配角,每一个人在他们的地位上都是主角。”

早在遇见三女巫之前,麦克白心中就已经埋下了野心的种子,只是正义和良心抑制了它的生长。正如麦克白夫人所说:“你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却缺少和野心相联属的那种罪恶;你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当的手段;一方面不愿玩弄机诈,一方面又要作非分的攫夺。”(一幕五场)。 帮助丈夫实现做国王的梦想是麦克白夫人作为妻子的一切出发点。她深爱着丈夫,所有的一切给世人看到的恶也是源于对丈夫的爱。她自己并不想做王后,这一点可以从她成为王后并不很开心可以看得出来。麦克白夫人的悲剧是男权社会里妻子的悲剧,也是女人的悲剧。

麦克白夫人的欲望实际是丈夫的欲望实现形式,如果说麦克白夫人有什么欲望的话,那是对其丈夫的爱以及对丈夫的事业的责任感。曾经有人对自己的丈夫说:“你的未来是我的责任。”女人的柔弱的表现以及丈夫事业成功后的郁郁不安。

第三节 历史真相与剧本差别看莎士比亚在剧本创作中的伦理观

莎翁是一个人文关怀者,他并不是要构建一个十恶不赦的弑君的夫妇,而是看到当时的社会现实——秩序的混乱以及弑君夺权的社会现实。他的剧本有悖于历史事实,他的剧本的改动也体现了其创作的社会性。

这部悲剧之所以传世,很大原因在于它深刻再现了一个历史上屡见不鲜的阴谋篡权故事,刻画了一个做出种种大恶之事的君主麦克白。

人们有望在舞台上看见一个完全不同的麦克白——一个热爱和平的好君主。因涉及苏格兰历史,苏格兰议会近日提议为莎翁悲剧主角平反,让人们看到“真正”的麦克白。

在剧中,麦克白暗杀的当时在位的国王邓肯一世被形容成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国王,实际上,据历史学家介绍,他是年轻时战死沙场的,尽管麦克白在他的死中要负有一定责任。

1040年,麦克白取代已逝国王邓肯的儿子麦尔科姆登上了墨里郡(苏格兰原郡名)国王的宝座,开始了14年的统治生涯。历史学家认为,在这14年中,麦克白是带着一定的仁慈心肠统治着。他推广法律,把原本毫无秩序的国家整理

得井井有条。

而且,他自信,他德高望重。

这从他在任时的一件大事中可以看出。在天主教大赦年那年,麦克白亲赴罗马参加仪式,因为人们表示如果他不来,将没有人可以代替他。

第四章 结论

莎士比亚的剧中人物,是真实的、是活着的,是具有强烈生命力的,因此,他总能震撼我们,让我们去思考。麦克白一生由兴衰交织而成。欲望带来的兴,因此令人满足,却也容易地导致了他迷失方向而走向衰败;如何处理好自己的人生起伏,更是我们一个重要的课题。总而言之,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带给我们的启发,不只是我们的行事方针,也会是我们生活的智慧。其文学作品的哲学内容,也指导着我们去思考,去探索我们该用何种态度去面对我们的生活。

致谢

我的毕业论文从选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本学位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刘庆国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刘庆国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刘庆国老师对学生认真负责,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们获益菲浅,并且将终生受用无穷,希望借此机会向刘庆

国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此外,本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也是与学院其他老师的帮助分不开的,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我的论文指导,但也给我提供了不少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建议,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为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我一定会好好孝敬和报答他们!

参考文献

Haiping, Liu & Zhao Yu. 1992,The English and American Drama: Plays & Criticism. 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Press.

Wells, Stanley. 2000,Shakespeare Studie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方平,2005,《欧美文学研究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马格丽特·金,2008,《文世复兴时期的妇女》(刘耀春 杨美艳译)。北京:东方

出版社。

聂珍钊﹑ 杜娟,2007,《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杨周翰,1985,《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张薇,2009,《莎士比亚精读》。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朱生豪,2000,《麦克白:英汉对照》。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相关文章

  • 麦克白人格分析
  • 麦克白人格分析 [摘要]<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最后一部,莎士比亚着重描绘了麦克白从一个气势非凡的英雄沉沦为一个祸国殃民的暴君的过程,深刻揭示了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对人性*的吞噬,表现了极端个人主义生活道路的反人道的实质 ...查看


  • 西方戏剧史1
  • 悲剧的意思是:山羊之歌.起源于酒神赞美歌的序曲. 悲剧是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 ...查看


  • 浅析[麦克白]人物的悲剧性
  • 浅析<麦克白>人物的悲剧性 11汉师一班 1120301101 蒋勤效 <麦克白>创作于1606年,与<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这三部作品共同构成了威廉·莎士比亚的&qu ...查看


  • 外国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
  • 一.什么是外国文学 除中国文学之外的文学都叫外国文学. 西方文学,主要是指欧美文学.欧美文学并称有其原因,因为北美文化及文学主要属于欧洲文学传统,拉丁美洲文学也可以被看作是广义的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二.学习外国文学的意义 1. 丰富知识,拓 ...查看


  • 麦克白形象的悲剧内涵探析
  • 2014年第20期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 文学研究 . 麦克白形象的悲剧内涵探析 赵前明 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陕西 渭南 714000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悲剧中最富吸引力的形象.这一形象的成功在于写出了麦克白的两重 ...查看


  •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麦克白]读后感
  • 不同于莎士比亚时代的视角看 --莎翁创作<麦克白> 总听到不同的人说,中国的作品中没有真正的悲剧,中国人的思想中"大团圆"三个字影响深远,中国式悲剧如<窦娥冤>,当窦娥受冤死去后,最后的结局并不是 ...查看


  • 麦克白中的女巫形象
  • <麦克白>一直被认为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阴暗的一部.被拍摄成电影后,也引起了不少关注,相关评论多见诸报刊,而"欲望"."野心"等话题是人们研究或评论该片的主要切入点.但是,作为莎士比亚悲 ...查看


  • 西方悲剧性结局的理论形态
  • 2006年1月 第26卷第1期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Jan.,2006Vol.26No.1 JournalofTianshuiNormalUniversity 西方悲剧性结局的理论形态 叶 毓 (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摘 ...查看


  • 电影是戏剧的延伸吗?
  • [摘 要]关于电影与戏剧是不是"一家人"的关系一直有人追问,有人认为是"子承父业",电影晚于戏剧出生,且在文学性的传承上是一脉相承:也有人认为是"移花接木",将戏剧的立体,转变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