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灾害解析

灾害之水文灾害系列复习试题汇编主观题(一)解析

1题答案D。【解析】坐标图的读图步骤中:读图名、找坐标名称、发现地理事物随纵坐标变化呈现出的具体规律。受西太平洋副高和锋面雨带的推移的影响,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我国雨季长短分布规律是:珠江流域:5至9月;长江流域6—9月;黄河流域:“七上八下”。显然我国三大流域受灾比峰值月份与江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2题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水灾比在7月份出现峰值。此时我国的锋面雨带在正常年份出现在华北、东北地区,而巴西高原时值干(冬)季,草木枯黄;飓风出现在夏秋季节;夏季,阿尔卑斯山脉由于气温升高,融雪量大,雪线应上移至较高位置。

3题答案A。【解析】淩汛发生的条件是:河流有冰期、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发生的时间是:春季河流开始融冰和秋季河流开始结冰的时候。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搞好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三峡工程的建成使万吨级船队可以直达重庆,提高了河流的通航能力。

4题答案A。【解析】图中海拔仅为40米以下,说明是平原地形;再结合图中河流的海拔高于两侧的湖泊信息,说明这里是以流水作用中的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想到长江荆江河段以及黄河下游地区,都是因为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了地上河。所以答案为A。但本图中多湖泊,所以应该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而非黄河下游地区。

5题答案A。【解析】重点自然灾害,显然根据图中信息为地上河,河水水位高于两侧,易发生洪涝灾害。所以答案为A。

6题答案B。【解析】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的大部分海拔都在50米以下,地势低平;但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纵横,湖荡密布。所以答案为B。

7题答案C。【解析】结合问题中的“深水港”知道,该桥梁的主要任选在于与港口实现联运,应该主要通行的是集装箱卡车。

8题答案C。【解析】杭州湾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涌潮发生处,影响该大桥的主要因素是天文、地质、水文因素等。海啸在我国发生的概念比较低,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陆架海水浅且多岛屿,对海不具有削弱作用。赤潮指的是海水污染。寒潮是指冷空气南下,主要发生的是冻害。

9题答案D。【解析】根据四个最可以得出答案为D。

10题答案D。【解析】记住浅海、滩涂是发展海水养殖业的首选水域。暗礁是鱼类躲避天敌的理想场所。

11题答案C。【解析】甲地为冲积、海积平原,离海洋较近,且地势低平,在海边上容易受到海潮的侵袭。

12题答案B。【解析】山体崩塌、泥石流、滑坡、水库决堤等均为地震的次生灾害,均可由地震引发。水土流失属生态环境问题,也可因地震而加剧,但不属于自然灾害。故B 选项正确。考查地表灾害产生的次生灾害。

13题答案B。【解析】由图示信息知,地震对建筑物等基础设施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四个选项中只有洪涝也可对基础设施产生毁灭性的破坏,符合条件。

14题答案D。【解析】调整产业结构和人口外迁不会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不属于地震灾后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

15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考查学生读图判断能力。我国位于北半球,先画出垂直于等压线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30~45度,可得出6~9时甲地为偏南风,故B 项正确。

16题答案B。【解析】在低压中心控制下,可能出现暴雨。甲地距低压中心以东约100km,低压中心向东接近甲地约需要12个小时,所以暴雨开始时间约为14日19时。

17题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等压线比较稀疏,只有局部等压线密集且弯曲变形,同时还具有北低南高的特点,说明地势有起伏。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且3、4月为春季,气温南高北低,等压线应该南低北高,故排除A。四川盆地,地势中低周高,地势崎岖,但是1、2月为冬季,气温南高北低,等压线应该为南低北高,故排除B。黄土高原,从整体上地势较平坦,局部有起伏,等压线稀疏之中,局部弯曲变形,但是10、11月为秋季,开始收北方冷空气影响,气温南高北低,等压线应该为南低北高,故排除C。东南丘陵,地势崎岖,东南临近海洋,4、5月为春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故选D。

18题答案D。【解析】根据雾形成的条件需要寒冷的下垫面和暖湿空气。结合图中纬度位置,知道该地区夏季被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蒸发旺盛,空气水汽较多。再结合图中纬度位置知道,该地地处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有寒流经过,对空气中的水汽具有冷却凝结作用,是雾形成的条件之一。另外从图中海洋与陆地的对比看,本题主要在强调经过寒冷的下垫面,而不是水汽的来源问题。C答案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这句话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半岛东侧地处陆地之间,应该大陆性强,夏季受陆地影响强烈,水温相对于西侧的海洋来说应该是较高的,而不是较低的;较低应该出现在冬季。

19题答案C。【解析】风力强盛有利雾的扩散消失。图中地区夏季盛行高压控制,下沉气流,风力微弱。A、B两个答案都是不利于雾的形成的。有雾光照就会弱。光照弱说明多阴雨雾天气,二者是一对矛盾关系。

20题答案D。【解析】经过前面分析,知道被高压控制。

21题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是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与风力大小。当时受风暴潮最严重区首先应是迎风区,从图中等压线可以得出甲风力虽大但是偏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故排除A;乙、丙、丁为东南风,其中乙为迎风区,丙丁均为背风区,故选B 。

22题答案C。【解析】预报系统不能抵御风暴潮,排除A;围海造田可轻易排除;由于渤海沿岸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渤海沿岸为粉沙淤泥质海岸,风暴潮主要危害方式是引起的海水对沿岸侵蚀等,故有效措施抵御海水对沿岸的影响,有效措施应为工程措施,故选C 选项。

灾害之水文灾害系列复习试题汇编主观题(二)解析(单)

23题参考: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

23题解析:

一是注意经纬度所表达的地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降水季节变化所带来的干旱与降水的季节差异以及年际变化大等问题;二是注意等高线所表达的地形概念。坡度大的地区在干旱季节更容易发生旱灾;地势低平的地区在雨季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24题参考:

(1)、时值梅雨季节,多雨(2分),持续强降雨(2分)。

(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2分)。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2分)。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2分)。

24题解析:

我国洪涝灾害是多发灾害之一,经常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考查本知识点,有利于让学生了解这一灾害的形成原因、防御措施,为生产、生活服务。

第(1)题,形成洪水灾害的原因由两个因素决定,即气候和地形。而形成本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应主要从气候方面考虑。洪涝的本质是短时间内降水集中且多造成的。

第(2)题,减小洪涝灾害,只要降低河流的水位就行,而蓄洪区分洪、水利枢纽工程、入海新河道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注意水库等设施在河流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是不同的。如在上游地区,则主要是拦截洪水,起着控制向下游输入洪水的作用,即控制了干流的来水。而在下游地区,则起着蓄纳分洪的作用。注意认真体会本题的答案与题目之间的关系。

25题参考:

(1)主要位于平面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25题解析:

(1)本题考查灾害的形成。首先要从图上读出涝渍灾害的分布,再结合地形、地势、气候、人类活动来回答。

(2)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是自然因素或现象的变异。采取的措施应针对灾害的成因,同时还要可行。从地形和气候原因进行生态改造,会减少涝渍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如完善排涝系统,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危害。

26题参考:

(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

(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

26题解析:

以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为材料,主要分析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原因、危害。

(1)小题分析表格三省各月林区火灾次数主要都集中在12、1、2、3、4月,即冬季和春季。由于西南三省气候为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和春季为干季。

(2)小题是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应从森林本身的功能和森林减少后的危害分析。

27题参考:

(1)、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湖区:退田还湖;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法治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参加水灾保险等。

27题解析:

区域洪涝灾害的治理,山区、湖区、城市、农村不同地区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但疏浚河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强灾情预报和监测、参加水灾保险是共同措施。针对洪涝列举适宜的主要措施,阅读时一定注意针对该区域和宜采取的主要措施,所以回答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此问常见的问题,回答容易,但不能罗嗦。本小题满分10分估计学生普遍得分4到8分,失分主要是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和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或非工程措施上,措施的针对性难以把握

28题参考:

答案1:海啸灾害。(3分)理由: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易发生地震,引起海啸。(3分)

海啸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4分)

答案2:风暴潮(台风)灾害。(3分)理由:位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台风)活动区,容易引起风暴潮。(3分)风暴潮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4分)

28题解析:

关键是从沿海海岸地质剖面图分析沿海地区可能的自然灾害种类,珊瑚礁碎屑被搬运到海岸陆地以上,与海洋珊瑚平台之间为平均高潮位,说明可能海啸、风暴潮等海洋地质、气象灾害的可能性最大,这与太平洋西岸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多海洋地震、火山而引起海啸;西太平洋是世界热带气旋(台风)影响势力范围,从而引起海洋珊瑚碎屑随风暴潮搬运到沿海陆地。

【考点定位】考查西太平洋沿海自然灾害种类及产生原因。

29题参考:

(1)、6月份,受季风影响,进人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29题解析:

第(1)题,意本题设问是洪水发生的气候条件,所以本题分析原因是主要抓住什么月份降水多即可。由区域定位可知,此区域位于长江流域的洞庭湖附近,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份进入梅雨季节,因此多洪涝。

第(2)题,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考点定位】洪灾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A 地位于河流上游,因此应植树造林以及修建水库防御洪涝灾害;B地位于洞庭湖附近,因此应退耕还湖,修建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注意积累知识。

30题参考:

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较浅,甲地距离震中较近,海啸到达的时间短;(3分) 位于外宽内窄的海湾的“项部”,海啸向陆地方向推进时,受海湾形状影响,越向内侧浪越高(海啸波高越高) ,流速越快,冲击力越大(使海啸的巨大能量集中于更小的范围内释放) ,对甲地的破坏格外严重。(7分) 30题解析:

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地震震级大(9级)、震源浅(震源深约20千米,属于浅源地震),甲地离震中近,海啸到达的时间短;甲地海湾的形状使海浪对沿岸的冲击力加大。31题参考:

(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2)、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

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

(3)、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任答两点即可)

31题解析:

(1)考查提取图文数表有效信息能力。由表格明显看出水旱灾害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有南北差异:南多北少;北方以华北最严重。发生频次: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方水旱灾害特点不同:南水灾北旱灾。

(2)注意本题设问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水旱最严重,从发生的气候、地形角度分析。气候抓住降水量大和时间长;地形抓住地势地平。

(3)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和丘陵地区(与上游类似: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本答案在面第29题中出现过,注意总结。

【考点定位】综合考查我国水旱灾害时空分布、原因和重点地区防治措施。

32题参考:

(1)关系:正相关(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也高)。原因:A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

低平,排水不畅,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所以应提高防洪标准。

(2)植树造林,生态退耕;修建护坡工程;修建水库;迁出高风险区。

32题解析:

(1)对比两图可以看出,图中A 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其防洪标准也高,两者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其原因可以从洪水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及受灾体的特点等方面分析。

(2)减少洪水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的主要措施可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包括植树造林、改善环境、修建防灾工程等。注意总结本题答案。

33题参考: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老化),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10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

33题解析:

要抓住“城市”“暴雨”“灾害”等关键词回答问题。暴雨时汇水速度快,城市排水速度慢,就造成洪涝灾害。“城市为什么排水速度慢”就成为该题的中心问题和得分点,可以从城市地表硬化,排水系统老化,城市规划等方面重点作答。

34题参考:

(1)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淮河流域降水少)

(2)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量的比值高

(3)台风影响

(5)13

34题解析:

河流的径流量不仅与河流的流域面积有关,还有流域的降水、流域集水面积的大小、降水量的大小、上游植被的覆盖情况、该流域的地形、该流域的土质等等有关,从题中表格可以看出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多年平均降水约为珠江流域的2/3,再考虑其它因素,所以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从表中看出由于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高,使得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夏秋季节是台风影响我国强烈的时期,所以降水较为丰富;冬季降水减少,河流流量减少,海水会出现倒灌入侵的现象,即咸潮。7、8月份雨带移至北方带来大量降水,再加上淮河支流主要集中在北部,河水大量汇入淮河容易引起洪水。珠江流域的耕地面积是淮河流域的2/5,但径流量约是5倍多,所以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13倍。

35题参考答案:

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2分)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3分)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3分)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2分)

35题解析:

洪灾属于水文灾害,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气象、水文、地形等条件。图示地区为我国江南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雨量大且多暴雨;从图中看,居民点以上河段流域面积大,集水量大,导致上游来水量大、水位高;居民点位于行洪通道上。应对措施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个方面是增强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第二个方面是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如加固堤防,疏浚河道等;第三个方面是规避风险缩小灾情,如居民点搬迁到洪水威胁不到的高处等。冬季流域内降水少,径流量小(4)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灾害之水文灾害系列复习试题汇编主观题(一)解析

1题答案D。【解析】坐标图的读图步骤中:读图名、找坐标名称、发现地理事物随纵坐标变化呈现出的具体规律。受西太平洋副高和锋面雨带的推移的影响,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我国雨季长短分布规律是:珠江流域:5至9月;长江流域6—9月;黄河流域:“七上八下”。显然我国三大流域受灾比峰值月份与江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2题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水灾比在7月份出现峰值。此时我国的锋面雨带在正常年份出现在华北、东北地区,而巴西高原时值干(冬)季,草木枯黄;飓风出现在夏秋季节;夏季,阿尔卑斯山脉由于气温升高,融雪量大,雪线应上移至较高位置。

3题答案A。【解析】淩汛发生的条件是:河流有冰期、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发生的时间是:春季河流开始融冰和秋季河流开始结冰的时候。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搞好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三峡工程的建成使万吨级船队可以直达重庆,提高了河流的通航能力。

4题答案A。【解析】图中海拔仅为40米以下,说明是平原地形;再结合图中河流的海拔高于两侧的湖泊信息,说明这里是以流水作用中的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想到长江荆江河段以及黄河下游地区,都是因为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了地上河。所以答案为A。但本图中多湖泊,所以应该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而非黄河下游地区。

5题答案A。【解析】重点自然灾害,显然根据图中信息为地上河,河水水位高于两侧,易发生洪涝灾害。所以答案为A。

6题答案B。【解析】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的大部分海拔都在50米以下,地势低平;但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纵横,湖荡密布。所以答案为B。

7题答案C。【解析】结合问题中的“深水港”知道,该桥梁的主要任选在于与港口实现联运,应该主要通行的是集装箱卡车。

8题答案C。【解析】杭州湾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涌潮发生处,影响该大桥的主要因素是天文、地质、水文因素等。海啸在我国发生的概念比较低,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陆架海水浅且多岛屿,对海不具有削弱作用。赤潮指的是海水污染。寒潮是指冷空气南下,主要发生的是冻害。

9题答案D。【解析】根据四个最可以得出答案为D。

10题答案D。【解析】记住浅海、滩涂是发展海水养殖业的首选水域。暗礁是鱼类躲避天敌的理想场所。

11题答案C。【解析】甲地为冲积、海积平原,离海洋较近,且地势低平,在海边上容易受到海潮的侵袭。

12题答案B。【解析】山体崩塌、泥石流、滑坡、水库决堤等均为地震的次生灾害,均可由地震引发。水土流失属生态环境问题,也可因地震而加剧,但不属于自然灾害。故B 选项正确。考查地表灾害产生的次生灾害。

13题答案B。【解析】由图示信息知,地震对建筑物等基础设施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四个选项中只有洪涝也可对基础设施产生毁灭性的破坏,符合条件。

14题答案D。【解析】调整产业结构和人口外迁不会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不属于地震灾后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

15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考查学生读图判断能力。我国位于北半球,先画出垂直于等压线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30~45度,可得出6~9时甲地为偏南风,故B 项正确。

16题答案B。【解析】在低压中心控制下,可能出现暴雨。甲地距低压中心以东约100km,低压中心向东接近甲地约需要12个小时,所以暴雨开始时间约为14日19时。

17题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等压线比较稀疏,只有局部等压线密集且弯曲变形,同时还具有北低南高的特点,说明地势有起伏。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且3、4月为春季,气温南高北低,等压线应该南低北高,故排除A。四川盆地,地势中低周高,地势崎岖,但是1、2月为冬季,气温南高北低,等压线应该为南低北高,故排除B。黄土高原,从整体上地势较平坦,局部有起伏,等压线稀疏之中,局部弯曲变形,但是10、11月为秋季,开始收北方冷空气影响,气温南高北低,等压线应该为南低北高,故排除C。东南丘陵,地势崎岖,东南临近海洋,4、5月为春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故选D。

18题答案D。【解析】根据雾形成的条件需要寒冷的下垫面和暖湿空气。结合图中纬度位置,知道该地区夏季被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蒸发旺盛,空气水汽较多。再结合图中纬度位置知道,该地地处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有寒流经过,对空气中的水汽具有冷却凝结作用,是雾形成的条件之一。另外从图中海洋与陆地的对比看,本题主要在强调经过寒冷的下垫面,而不是水汽的来源问题。C答案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这句话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半岛东侧地处陆地之间,应该大陆性强,夏季受陆地影响强烈,水温相对于西侧的海洋来说应该是较高的,而不是较低的;较低应该出现在冬季。

19题答案C。【解析】风力强盛有利雾的扩散消失。图中地区夏季盛行高压控制,下沉气流,风力微弱。A、B两个答案都是不利于雾的形成的。有雾光照就会弱。光照弱说明多阴雨雾天气,二者是一对矛盾关系。

20题答案D。【解析】经过前面分析,知道被高压控制。

21题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是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与风力大小。当时受风暴潮最严重区首先应是迎风区,从图中等压线可以得出甲风力虽大但是偏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故排除A;乙、丙、丁为东南风,其中乙为迎风区,丙丁均为背风区,故选B 。

22题答案C。【解析】预报系统不能抵御风暴潮,排除A;围海造田可轻易排除;由于渤海沿岸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渤海沿岸为粉沙淤泥质海岸,风暴潮主要危害方式是引起的海水对沿岸侵蚀等,故有效措施抵御海水对沿岸的影响,有效措施应为工程措施,故选C 选项。

灾害之水文灾害系列复习试题汇编主观题(二)解析(单)

23题参考: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

23题解析:

一是注意经纬度所表达的地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降水季节变化所带来的干旱与降水的季节差异以及年际变化大等问题;二是注意等高线所表达的地形概念。坡度大的地区在干旱季节更容易发生旱灾;地势低平的地区在雨季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24题参考:

(1)、时值梅雨季节,多雨(2分),持续强降雨(2分)。

(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2分)。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2分)。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2分)。

24题解析:

我国洪涝灾害是多发灾害之一,经常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考查本知识点,有利于让学生了解这一灾害的形成原因、防御措施,为生产、生活服务。

第(1)题,形成洪水灾害的原因由两个因素决定,即气候和地形。而形成本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应主要从气候方面考虑。洪涝的本质是短时间内降水集中且多造成的。

第(2)题,减小洪涝灾害,只要降低河流的水位就行,而蓄洪区分洪、水利枢纽工程、入海新河道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注意水库等设施在河流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是不同的。如在上游地区,则主要是拦截洪水,起着控制向下游输入洪水的作用,即控制了干流的来水。而在下游地区,则起着蓄纳分洪的作用。注意认真体会本题的答案与题目之间的关系。

25题参考:

(1)主要位于平面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25题解析:

(1)本题考查灾害的形成。首先要从图上读出涝渍灾害的分布,再结合地形、地势、气候、人类活动来回答。

(2)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是自然因素或现象的变异。采取的措施应针对灾害的成因,同时还要可行。从地形和气候原因进行生态改造,会减少涝渍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如完善排涝系统,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危害。

26题参考:

(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

(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

26题解析:

以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为材料,主要分析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原因、危害。

(1)小题分析表格三省各月林区火灾次数主要都集中在12、1、2、3、4月,即冬季和春季。由于西南三省气候为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和春季为干季。

(2)小题是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应从森林本身的功能和森林减少后的危害分析。

27题参考:

(1)、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湖区:退田还湖;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法治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参加水灾保险等。

27题解析:

区域洪涝灾害的治理,山区、湖区、城市、农村不同地区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但疏浚河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强灾情预报和监测、参加水灾保险是共同措施。针对洪涝列举适宜的主要措施,阅读时一定注意针对该区域和宜采取的主要措施,所以回答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此问常见的问题,回答容易,但不能罗嗦。本小题满分10分估计学生普遍得分4到8分,失分主要是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和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或非工程措施上,措施的针对性难以把握

28题参考:

答案1:海啸灾害。(3分)理由: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易发生地震,引起海啸。(3分)

海啸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4分)

答案2:风暴潮(台风)灾害。(3分)理由:位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台风)活动区,容易引起风暴潮。(3分)风暴潮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4分)

28题解析:

关键是从沿海海岸地质剖面图分析沿海地区可能的自然灾害种类,珊瑚礁碎屑被搬运到海岸陆地以上,与海洋珊瑚平台之间为平均高潮位,说明可能海啸、风暴潮等海洋地质、气象灾害的可能性最大,这与太平洋西岸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多海洋地震、火山而引起海啸;西太平洋是世界热带气旋(台风)影响势力范围,从而引起海洋珊瑚碎屑随风暴潮搬运到沿海陆地。

【考点定位】考查西太平洋沿海自然灾害种类及产生原因。

29题参考:

(1)、6月份,受季风影响,进人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29题解析:

第(1)题,意本题设问是洪水发生的气候条件,所以本题分析原因是主要抓住什么月份降水多即可。由区域定位可知,此区域位于长江流域的洞庭湖附近,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份进入梅雨季节,因此多洪涝。

第(2)题,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考点定位】洪灾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A 地位于河流上游,因此应植树造林以及修建水库防御洪涝灾害;B地位于洞庭湖附近,因此应退耕还湖,修建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注意积累知识。

30题参考:

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较浅,甲地距离震中较近,海啸到达的时间短;(3分) 位于外宽内窄的海湾的“项部”,海啸向陆地方向推进时,受海湾形状影响,越向内侧浪越高(海啸波高越高) ,流速越快,冲击力越大(使海啸的巨大能量集中于更小的范围内释放) ,对甲地的破坏格外严重。(7分) 30题解析:

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地震震级大(9级)、震源浅(震源深约20千米,属于浅源地震),甲地离震中近,海啸到达的时间短;甲地海湾的形状使海浪对沿岸的冲击力加大。31题参考:

(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2)、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

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

(3)、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任答两点即可)

31题解析:

(1)考查提取图文数表有效信息能力。由表格明显看出水旱灾害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有南北差异:南多北少;北方以华北最严重。发生频次: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方水旱灾害特点不同:南水灾北旱灾。

(2)注意本题设问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水旱最严重,从发生的气候、地形角度分析。气候抓住降水量大和时间长;地形抓住地势地平。

(3)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和丘陵地区(与上游类似: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本答案在面第29题中出现过,注意总结。

【考点定位】综合考查我国水旱灾害时空分布、原因和重点地区防治措施。

32题参考:

(1)关系:正相关(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也高)。原因:A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

低平,排水不畅,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所以应提高防洪标准。

(2)植树造林,生态退耕;修建护坡工程;修建水库;迁出高风险区。

32题解析:

(1)对比两图可以看出,图中A 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其防洪标准也高,两者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其原因可以从洪水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及受灾体的特点等方面分析。

(2)减少洪水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的主要措施可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包括植树造林、改善环境、修建防灾工程等。注意总结本题答案。

33题参考: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老化),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10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

33题解析:

要抓住“城市”“暴雨”“灾害”等关键词回答问题。暴雨时汇水速度快,城市排水速度慢,就造成洪涝灾害。“城市为什么排水速度慢”就成为该题的中心问题和得分点,可以从城市地表硬化,排水系统老化,城市规划等方面重点作答。

34题参考:

(1)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淮河流域降水少)

(2)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量的比值高

(3)台风影响

(5)13

34题解析:

河流的径流量不仅与河流的流域面积有关,还有流域的降水、流域集水面积的大小、降水量的大小、上游植被的覆盖情况、该流域的地形、该流域的土质等等有关,从题中表格可以看出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多年平均降水约为珠江流域的2/3,再考虑其它因素,所以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从表中看出由于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高,使得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夏秋季节是台风影响我国强烈的时期,所以降水较为丰富;冬季降水减少,河流流量减少,海水会出现倒灌入侵的现象,即咸潮。7、8月份雨带移至北方带来大量降水,再加上淮河支流主要集中在北部,河水大量汇入淮河容易引起洪水。珠江流域的耕地面积是淮河流域的2/5,但径流量约是5倍多,所以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13倍。

35题参考答案:

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2分)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3分)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3分)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2分)

35题解析:

洪灾属于水文灾害,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气象、水文、地形等条件。图示地区为我国江南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雨量大且多暴雨;从图中看,居民点以上河段流域面积大,集水量大,导致上游来水量大、水位高;居民点位于行洪通道上。应对措施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个方面是增强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第二个方面是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如加固堤防,疏浚河道等;第三个方面是规避风险缩小灾情,如居民点搬迁到洪水威胁不到的高处等。冬季流域内降水少,径流量小(4)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相关文章

  • 中国的水文灾害
  • 2.3 中国的水文灾害 第1课时 洪水灾害与风暴潮灾害 学案(人教版 选修5) [学习目标] 1. 掌握洪水灾害的特点.分布.成因与危害.2. 掌握风暴潮的类型.时空差异和危害. 一.洪水灾害 1.特点 (1)总体特点:①_________ ...查看


  •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湖泊 [考纲要求] 1.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2.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3.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4.珠江的水系组成 ...查看


  • 201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河流专题教师版
  • 河流水文特征专题 一.前言 1.基本含义 河流专题复习就是以河流为线索,将相关知识进行迁移.重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加深 对主干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从而达到巩固.落实基础知识,提高相关能力的目的等. 2.重要意义 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基本要 ...查看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河流专题
  • 河流专题 一.前言 1.基本含义 河流专题复习就是以河流为线索,将相关知识进行迁移.重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加深 对主干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从而达到巩固.落实基础知识,提高相关能力的目的等. 2.重要意义 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查看


  • 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 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结合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回1-2题. 1.下面对城市化前后的部分水循环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是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变化曲线 B .城市化后地下 ...查看


  •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几个常考的知识1
  •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几个常考的知识点 河流是聚落发展的起点,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也是高考命题的关注点.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河流一般是作为资源特征而出现的.反映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主要指标.下面综合河流主干知 ...查看


  • 近五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 大纲版)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全国1卷)详解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1~2题. 1. 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A.耐湿 B.耐旱 ...查看


  • 第二十八讲自然灾害
  • 自然灾害与防治 [把握考纲 有的放矢]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3.自然灾害与环境. 4.防灾与减灾 [重视课本 夯实基础] . 考点一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1.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影响 2.世 ...查看


  • 高三地理综合题训练
  • [综合题]训练 1.(12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甘肃省推广.2011年,甘肃省粮食总产突破1000万吨,创造了甘肃省粮食生产的最高水平.下图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