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老题新练思路步骤答案

老题新练思路步骤答案

1、(1)【答题思路】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

题目要求。其中须调动积累,联系注释。本题须先从语句(语言)中看出“小桥、流水、

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形象),然后调动积累,结合注释,得

出“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结论。“清幽恬静”正是范公的心境(感情)。

【答题步骤】按题目顺序答题。注意答题顺序与思路相反。

【评分答案】(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

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2)【答题思路】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

题目要求。其中须调动积累,联系注释。本题积累中,要有“藕花”是人品高洁的象征这

一常识,本诗结句以此点睛,赞许范成大“藕花”一样的品格。这一点在注释中也有暗示。

这样想来,“人不到”之“人”,特指趋炎附势的人,还是泛指所有人,都没有影响到范成大

的品格,没有影响诗人对他的赞许。故言之成理即可,但不必面面俱到。

【答题步骤】一、亮出观点;二、简要说明。注意这个顺序与答题思路是相反的。

【评分答案】(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

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

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

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2、(1)【答题思路】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

题目要求。其中须调动积累,联系注释。

【答题步骤】按题目要求顺序答题。注意“评分答案”中给出的第一问的答案,除了“初秋

边关阴沉凝重”的概括语外,还给出了得出这个结论的几个意象。也就是说,第一问的答

案包含了前一首诗第一题的两个问题。评分答案与答题思路顺序相同。

【评分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

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答题思路】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题

目要求。其中须调动积累,联系注释。“语言”可从“联”“句”或“词语”入手。本题问的具体,

宜从诗句或词语入手。但要注意分析时不要离开一、二句而断章取义,答案中却不必提

及一、二句。

【答题步骤】一、概括作者情怀;二、按诗句顺序答出分析结论。注意,下面的答案,

分别对后两句诗作了分析,不是标准化答题步骤。须再答一句,综合两句内容作结。“起

——析——结”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标准化答题步骤。

【评分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

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

的信心。

3、(1)【答题思路】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

-1-

题目要求。其中须调动积累,联系注释。本题无非是比较“明”与“阔”、“拳”与“退”、“宿”

与“飞”三组词语,那一组更贴近作者的思想感情。前后两组分别是两组词语的陈述语或

修饰语,中间一组是前后两组词语的关系语,使得画面静动的结合有了一种别致的效果。

而“拳”“退”又与“隐”“归”等词义暗合。

【答题步骤】一、答出是哪两个字;二、分别答出每个字的作用;三、答出两个字共同

的作用。为求全起见,建议还应加一句与思想感情相关的评语。

【评分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

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

结合的画面。

(2)【答题思路】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题

目要求。其中须调动积累,联系注释。“语言”可从“联”“句”或“词语”入手。本题可以针对

全诗发问,宜从“联”入手,并联系具体的词语。注意答案是以“两联”为单位进行分析的。

回答本题,当然还可以直接从词语入手,从意象的组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步骤】一、总括所向往的生活的性质;二、分析前两联;三、分析后两联;四、

结语。(注意本答案没有结语,可加一句:“隐逸”之情溢于言表)。

【评分答案】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

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

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

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4、(1)【答题思路】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

题目要求。其中须调动积累,联系注释。须知画中本无声,诗中所描摹的声音都是诗人

的联想。由此得知画中所画即是声音的来源,而第三句写由画面联想的的景物村落,则

是原画中所没有的。另外须注意题目中的“描述”一词。

【答题步骤】按题目顺序答题。

【评分答案】画面: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

(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2)【答题思路】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题

目要求。其中须调动积累,联系注释。对于第一问,应注意“画面以外”要求和另一个“这

首诗哪些描写”两个限制短语,所限定的是诗人所联想的内容。对于第二问,注意诗中关

于声音的联想和关于另外一个画面的联想。

【答题步骤】按照诗句顺序依次答出。

【评分答案】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

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这些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 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 2、拓展了画

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5、(1)【答题思路】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

题目要求。其中须调动积累,联系注释。答此题,须了解琴和棋的特点,用途,还须了

-2-

解诗歌的起承转合和跳跃性的特点。

【答题步骤】一,答作用;二、答分析。三、再答作用

【评分答案】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第三句承第一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

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第四句承第二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

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

意。

(2)【答题思路】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题

目要求。其中须调动积累,联系注释。注意两个问题之间的细微的联系和区别。

千万不要把两个问题当成一个问题来答。前者侧重“琴棋”的特点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后

者侧重什么情怀,而这个情怀本身是与琴棋豪不相干的。

【答题步骤】一、概括写法;二、简析写法;三、答情感。

【评分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借琴、棋二物写志抒怀)。他以琴棋二物的“品”,

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

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

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6、【答题思路】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题目

要求。其中须调动积累,联系注释。本诗主人公的突出特点是“好道”,“好道”的具体表现

是居所的选择和行踪的描述。

【答题步骤】一、总括性格;二、分析具体手法;三、落笔性格。

【评分答案】抒情主人公具有心中悠闲、赏景怡情、自得其乐的性格特点。首句的“好道”

为主人公的性格奠定了基调;“南山陲”的居所暗示了主人公的隐逸情致;“独往”与“自知”

表现了其独游独乐的特点,在“水穷处”“坐看云起”,与“林叟”谈笑等画面,展现了其赏景

怡情、自得其乐的淡逸情趣。

7、(1)【评分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

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

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

(2)【评分答案】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

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8、(1)【评分答案】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评分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

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评分答案】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

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3-

附录一、古诗词常用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兴,就是“先言他物 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3、比喻: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

4、拟人:如,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

5、夸张: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6、用典: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二、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托物言志(象征),如《墨梅》《石灰吟》,多是咏物诗;

托物寓理,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是哲理诗。

三、描写方法: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衬静,声衬寂,乐景衬哀情等。

动衬静,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声衬寂,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联想和想像(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如,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5、侧面描写(可归为“衬托”):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四、其他手法: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开门见山、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附录二、赏析常用词语。

一、语言特色: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 委婉含蓄、 雄浑豪放、简练生动 、浓墨重彩、惟妙惟肖、细致生动、新颖别致、形神兼备、沉郁顿挫、低沉舒缓、苍劲悲凉

清新、平淡、质朴、绚丽、明快 含蓄、婉约、蕴藉、简洁、浅显、、细腻、生动、隽永

二、分析意境: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空蒙迷幻、幽怨哀伤、凄凉缠绵、空灵飘逸、磅礴大气

三、分析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细腻、真挚、坚守节操、忧国忧民、怀才不遇、

四、分析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逝旨远、作铺垫、埋伏笔、呼应、照应、浑然天成、行文技巧类、虚实相生水乳交融-4-

老题新练思路步骤答案

1、(1)【答题思路】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

题目要求。其中须调动积累,联系注释。本题须先从语句(语言)中看出“小桥、流水、

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形象),然后调动积累,结合注释,得

出“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结论。“清幽恬静”正是范公的心境(感情)。

【答题步骤】按题目顺序答题。注意答题顺序与思路相反。

【评分答案】(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

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2)【答题思路】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

题目要求。其中须调动积累,联系注释。本题积累中,要有“藕花”是人品高洁的象征这

一常识,本诗结句以此点睛,赞许范成大“藕花”一样的品格。这一点在注释中也有暗示。

这样想来,“人不到”之“人”,特指趋炎附势的人,还是泛指所有人,都没有影响到范成大

的品格,没有影响诗人对他的赞许。故言之成理即可,但不必面面俱到。

【答题步骤】一、亮出观点;二、简要说明。注意这个顺序与答题思路是相反的。

【评分答案】(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

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

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

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2、(1)【答题思路】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

题目要求。其中须调动积累,联系注释。

【答题步骤】按题目要求顺序答题。注意“评分答案”中给出的第一问的答案,除了“初秋

边关阴沉凝重”的概括语外,还给出了得出这个结论的几个意象。也就是说,第一问的答

案包含了前一首诗第一题的两个问题。评分答案与答题思路顺序相同。

【评分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

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答题思路】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题

目要求。其中须调动积累,联系注释。“语言”可从“联”“句”或“词语”入手。本题问的具体,

宜从诗句或词语入手。但要注意分析时不要离开一、二句而断章取义,答案中却不必提

及一、二句。

【答题步骤】一、概括作者情怀;二、按诗句顺序答出分析结论。注意,下面的答案,

分别对后两句诗作了分析,不是标准化答题步骤。须再答一句,综合两句内容作结。“起

——析——结”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标准化答题步骤。

【评分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

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

的信心。

3、(1)【答题思路】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

-1-

题目要求。其中须调动积累,联系注释。本题无非是比较“明”与“阔”、“拳”与“退”、“宿”

与“飞”三组词语,那一组更贴近作者的思想感情。前后两组分别是两组词语的陈述语或

修饰语,中间一组是前后两组词语的关系语,使得画面静动的结合有了一种别致的效果。

而“拳”“退”又与“隐”“归”等词义暗合。

【答题步骤】一、答出是哪两个字;二、分别答出每个字的作用;三、答出两个字共同

的作用。为求全起见,建议还应加一句与思想感情相关的评语。

【评分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

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

结合的画面。

(2)【答题思路】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题

目要求。其中须调动积累,联系注释。“语言”可从“联”“句”或“词语”入手。本题可以针对

全诗发问,宜从“联”入手,并联系具体的词语。注意答案是以“两联”为单位进行分析的。

回答本题,当然还可以直接从词语入手,从意象的组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步骤】一、总括所向往的生活的性质;二、分析前两联;三、分析后两联;四、

结语。(注意本答案没有结语,可加一句:“隐逸”之情溢于言表)。

【评分答案】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

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

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

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4、(1)【答题思路】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

题目要求。其中须调动积累,联系注释。须知画中本无声,诗中所描摹的声音都是诗人

的联想。由此得知画中所画即是声音的来源,而第三句写由画面联想的的景物村落,则

是原画中所没有的。另外须注意题目中的“描述”一词。

【答题步骤】按题目顺序答题。

【评分答案】画面: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

(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2)【答题思路】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题

目要求。其中须调动积累,联系注释。对于第一问,应注意“画面以外”要求和另一个“这

首诗哪些描写”两个限制短语,所限定的是诗人所联想的内容。对于第二问,注意诗中关

于声音的联想和关于另外一个画面的联想。

【答题步骤】按照诗句顺序依次答出。

【评分答案】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

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这些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 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 2、拓展了画

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5、(1)【答题思路】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

题目要求。其中须调动积累,联系注释。答此题,须了解琴和棋的特点,用途,还须了

-2-

解诗歌的起承转合和跳跃性的特点。

【答题步骤】一,答作用;二、答分析。三、再答作用

【评分答案】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第三句承第一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

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第四句承第二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

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

意。

(2)【答题思路】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题

目要求。其中须调动积累,联系注释。注意两个问题之间的细微的联系和区别。

千万不要把两个问题当成一个问题来答。前者侧重“琴棋”的特点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后

者侧重什么情怀,而这个情怀本身是与琴棋豪不相干的。

【答题步骤】一、概括写法;二、简析写法;三、答情感。

【评分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借琴、棋二物写志抒怀)。他以琴棋二物的“品”,

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

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

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6、【答题思路】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题目

要求。其中须调动积累,联系注释。本诗主人公的突出特点是“好道”,“好道”的具体表现

是居所的选择和行踪的描述。

【答题步骤】一、总括性格;二、分析具体手法;三、落笔性格。

【评分答案】抒情主人公具有心中悠闲、赏景怡情、自得其乐的性格特点。首句的“好道”

为主人公的性格奠定了基调;“南山陲”的居所暗示了主人公的隐逸情致;“独往”与“自知”

表现了其独游独乐的特点,在“水穷处”“坐看云起”,与“林叟”谈笑等画面,展现了其赏景

怡情、自得其乐的淡逸情趣。

7、(1)【评分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

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

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

(2)【评分答案】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

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8、(1)【评分答案】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评分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

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评分答案】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

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3-

附录一、古诗词常用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兴,就是“先言他物 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3、比喻: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

4、拟人:如,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

5、夸张: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6、用典: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二、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托物言志(象征),如《墨梅》《石灰吟》,多是咏物诗;

托物寓理,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是哲理诗。

三、描写方法: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衬静,声衬寂,乐景衬哀情等。

动衬静,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声衬寂,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联想和想像(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如,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5、侧面描写(可归为“衬托”):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四、其他手法: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开门见山、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附录二、赏析常用词语。

一、语言特色: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 委婉含蓄、 雄浑豪放、简练生动 、浓墨重彩、惟妙惟肖、细致生动、新颖别致、形神兼备、沉郁顿挫、低沉舒缓、苍劲悲凉

清新、平淡、质朴、绚丽、明快 含蓄、婉约、蕴藉、简洁、浅显、、细腻、生动、隽永

二、分析意境: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空蒙迷幻、幽怨哀伤、凄凉缠绵、空灵飘逸、磅礴大气

三、分析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细腻、真挚、坚守节操、忧国忧民、怀才不遇、

四、分析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逝旨远、作铺垫、埋伏笔、呼应、照应、浑然天成、行文技巧类、虚实相生水乳交融-4-


相关文章

  • 2017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
  •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 2016年语文高考,古诗诗词鉴赏肯定是重点之一,许多学生在此部分失分严重,表现为把握不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要表达的形象,结果造成无法理解诗词句的整体意思而无法解题,本文列举11类的题词,指出每种题型的解答 ...查看


  • 高考语文:13种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附答题技巧]
  • 高考语文:13种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附答题技巧] 来自:要学习网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 六看:1.看题目 2.看作者 3.看注释 4.看意象 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比 ...查看


  • 古诗词答题基本模式及相关知识
  • 古诗词答题基本模式及相关知识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分析意境型的古诗鉴赏题设题方式是:(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的一般思路是: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效果 ...查看


  •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汇编
  •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汇编 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 ...查看


  •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及解题技巧的研究实施方案
  •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及解题技巧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国自古便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一直沐浴在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之中.而中华传统经典古诗歌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涵着高尚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积淀着一个伟大 ...查看


  • 高一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 高一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08年春) 任教班级:高一(3)一(5) 辛宗国 一.整体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总体情况不错,全年级语文平均分在98分以上.没有出现低分学生,低分率为零. 本试卷很好地体现了借课外文本考课内掌握 ...查看


  •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设计
  •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形象的含义: 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 3.诗歌形象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1. 找出诗词写了什么形象; 2. 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查看


  • 语文万能公式
  • 语文万能公式 (一)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四·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 ...查看


  •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
  •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真题精析及答案 考点阐释 <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 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次,需 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