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阜宁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阜宁中学2015年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语 文

时间:150分钟 分值: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1)而且,我相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 ▲ 的手段。(达尔文《

物种起源>绪论》)

(2)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 ▲ 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

世俗生活的旋涡。(周国平《直面苦难(节选)》)

(3)因此,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种可惊叹的、 ▲ 的东西。(帕斯卡尔《人是

能思想的芦苇》)

A .无可比拟 稠广人众 无与伦比

B .独一无二 芸芸众生 无与伦比

C .无与伦比 芸芸众生 独一无二

D .独一无二 稠广人众 无可比拟

2.下列有关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全书有本纪

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刘邦、管仲、屈原、项羽、魏无忌、荆轲、韩信等人,除了刘邦的事迹出现在本纪中,其他人都出现在列传中。

B .《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戏曲作家。节选内容反映了自由爱情

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严重束缚和压制的控诉。《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威廉•莎士比亚著名戏剧作品之一,与《奥赛罗》、《李尔王》及《哈姆雷特》并称莎翁的“四大悲剧”。

C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作品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只有忘却物

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D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的作品,这篇文章准确、详实地说明

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做了一般性介绍,并

对我国荔枝生产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本文属于阐述性说明文。

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 .高祖常繇咸阳(《高祖本纪》) 繇:同“徭”,服役 .

B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高祖本纪》) 馈饷:运送军饷 ..

C .部勒宾客及子弟(《项羽本纪》) 部勒:部署,约束 ..

D .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项羽本纪》) 购:悬赏征求 .

4.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高祖本纪》) 宾语前置句

B .欲以求封(《高祖本纪》) 省略句

C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羽本纪》) 被动句

D .项羽者,下相人也(《项羽本纪》) 判断句

5.下列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 分) ( )

A .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B .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特去信垂询。

C .小赵指着菜农吴大爷的蔬菜摊问:“大爷,您那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 ”

D .刚刚接到出版社寄来的论著样书,我匆匆打开,看到扉页上印着几位编者的姓名,我

的名字也忝列其中。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里 妇 寓 言

【明】马中锡

汉武帝时,汲黯使河南,矫制发粟;归恐见诛,未见上,先过东郭先生求策。

先生曰:“吾草野鄙人,不知制为何物,亦不知矫制何罪,无可以语子者。无已,敢以.

吾里中事以告。吾里有妇,未笄②时,佐诸母治内事,暇则窃听诸母谈,闻男女居室事甚悉,心亦畅然以悦;及闻产育之艰,则怃然而退,私语女隶曰:‘诸母知我窃听,诳我耳,世宁有是理耶?’既而适里之孱子,身不能胜衣,力不能举羽,气奄奄仅相属,虽与之居数年,.

弗克孕。妇亦未谙产育之艰,益以前诸母言为谬。孱子死,妇入通都,再适美少年,意甚惬,不逾岁而妊。将娩之前期,腹隐隐然痛,妇心悸,忽忆当年事,走市廛,遍叩市媪之尝诞子.

者,而求免焉。市媪知其愚也,欺侮之曰:‘医可投,彼有剂可以夺胎也。’或曰:‘巫可礼,彼有术可以逭③死也。’或曰:‘南山有穴,其深叵测,暮夜潜遁其中,可避也。’或

曰:‘东海有药,其名长生,服之不食不遗,可免也。’妇不知其绐也,迎医,而医见拒;求巫,而巫不答;趋南山,则藜藿拒于虎豹;投东海,则蓬莱阻于蛟龙。顾有居于窨室④焉,遂窜入不复出。居三日,而痛愈剧,若将遂娩者,且计穷矣,乃复出。偶邻妇生子,发未燥,母子俱无恙。妇欣然往问之。邻妇曰:‘汝竟痴耶!古称: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汝嫁矣,乃不闲养子之道而云云乎?世之人不死于产者亦多矣,产而死则司命攸存,又可免乎?汝畏.

死,何莫寡居以毕世,而乃忍辱再醮⑤也?汝休矣,汝休矣!世岂有既妊而畏产者耶?’里妇乃赧然而归,生子亦无恙。”

词未毕,黯出户,不俟驾而朝。

(选自《马东田文集》卷五)

【注释】①汲黯:汉武帝时为东海郡太守。 ②未笄(jī):没有到出嫁的年龄。③逭(huàn):逃避。 ④窨(yìn)室:地窖。⑤再醮:再嫁。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亦不知矫制何罪 .

B .忽忆当年事,走市廛 .

C .既而适里之孱子 .

D .汝嫁矣,乃不闲养子之道而云云乎? . 矫:假托 廛:集市 适:到,去,往 闲:通“娴”,熟知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妇人“愚”的特点的一组句子是(3分) ( )

① 诸母治内事,暇则窃听诸母谈,闻男女居室事甚悉,心亦畅然以悦

② 妇亦未谙产育之艰,益以前诸母言为谬

③ 妇心悸,忽忆当年事,走市廛,遍叩市媪之尝诞子者,而求免焉

④ 顾有居于窨室焉,遂窜入不复出

⑤ 偶邻妇生子,发未燥,母子俱无恙。妇欣然往问之

⑥ 汝畏死,何莫寡居以毕世,而乃忍辱再醮也

A .②④⑥ B.①③⑤

C .①②④ D.②③④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汲黯向东郭先生求策,东郭先生自谦为草野鄙人,不懂得朝廷之事,只是给汲黯讲个

寓言故事,汲黯没等听完就明白了东郭先生的意思了。

B .故事中的妇人一开始嫁给一个身体极度衰弱的年轻人,虽然嫁了好几年,但是一直没

有生育。

C .妇人为了能顺利生小孩,到处去请教生过孩子的妇女们,没想到她们看她傻,都欺骗

她。

D .刚刚产子的邻妇几句话就点醒了妇人,她红着脸回到家,终于顺利生子,母子平安。

9.翻译句子。(10分)

Ⅰ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妇不知其绐也,迎医,而医见拒。(3分)

译文: ▲ ▲

(2)南山有穴,其深叵测,暮夜潜遁其中,可避也。(4分)

译文: ▲ ▲ Ⅱ翻译教材中的句子。(3分)

(3)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史记·高祖本纪》)

译文: ▲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送别

苏 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桓伊,东晋音乐家、名士,善筝笛。曾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著名琴曲《梅花三弄》是根据他的笛谱改编的。

(1)上片用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

▲ ▲ ▲ ▲

(2)请赏析“飞絮送行舟,水东流”一句中“送”字的妙处。(3分)

▲ ▲ ▲ ▲

(3)题为“送别”,但全词没有一句惜别的话,那么本词是如何表达送别之意的?请简析。(4分)

▲ ▲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 ▲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 !(庄子《逍遥游》)

(3)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5) ▲ ,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6) ▲ ,靡有朝矣。(《诗经·氓》)

(7)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8)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1970年的记忆

张亚凌

在收到舅舅的来信得知外婆要来看我们的消息后,母亲的表现很奇怪,奇怪得让我们有点害怕。

她一会儿紧紧地搂着弟弟,蹭着弟弟的脸蛋儿,满脸是笑:“柱子,我娘要来看我了,你外婆要来看你了。真的,真的要来了,马上就来了。”一会儿又松开弟弟,用手背抹着泪花,自顾自地唠叨:“咋办啊?这日子过得都是窟窿眼,遮不住丑!咋办呀„„”

母亲一会儿笑,一会儿哭,脸上挂着泪,嘴巴却撇成下弦月,看起来真是滑稽。我从来没见过母亲这副表情,她遇事一直很镇定的。记得有一次我从沟边摔下去折了腿,被别人背回了家。母亲非但没有表现出一丝惊慌,反倒戳着我的额头骂道:“沟能走还是能跑?走路不看,活该。”只是外婆要来,她至于吓成这样?

看着母亲的表情,我想笑,却笑不出来。弟弟干脆咧着嘴大哭起来。我赶忙搂着弟弟哄他:“外婆来了,咱们就能吃到好东西了,就不饿了。”弟弟啃着手指头,哭声才渐渐小了下来。

母亲在院子里转着圈,似乎看啥都不顺眼,嘴里嘀咕着“这烂屋里,这烂屋里”。一向忙于活计的母亲,好像一下子对干啥都没了兴趣,只是焦躁地转着圈儿,晃得我眼花。

父亲刚一进门,一向很镇定的母亲突然像疯了般呜呜地哭了起来,边哭边嘟哝:“我娘要来了,咋办哩,我娘要来了。”

好像外婆要来看她就像天要塌下来一样可怕。父亲扶着娘的肩膀说:“怕就不来了?别怕,有我哩,我给咱想办法。”

我们就开始为着迎接外婆而准备。记忆里就像过年一样,每间屋子及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母亲打发我拿个洋瓷碗出去借麦面,我兴奋得跳了起来。

那时,我们吃的东西主要是红薯,早晨红薯块熬稀饭,中午红薯面条,下午红薯馍馍就着炒红薯丝。红薯吃得人一开口,就是一股红薯酸味儿,连放的屁,也是酸酸的红薯屁!实在吃不下去了,母亲就加点其它杂粮,也不过是玉米或糜子。只有来了贵客或是过年,才能吃得上白白的麦面。

我拿着洋瓷碗,雪花婶家、二狗家、北巷婶家、杏花姨家,我从各家借了一碗面粉,我的手一直在打战:外婆来真好啊,外婆来就可以吃上过年才能吃到的麦面了!我皱着鼻子闻,也没闻出面粉的香甜味儿。我很遗憾,要是我能变成一个搪瓷碗,多好啊。

父亲还借了天柱叔家的大桌子、顺锁伯的大立柜摆在我们家,我们家一下子变得很阔气。 外婆来真好,家里整个都变了。

那会儿,我只有一个办法,外婆来了就不要走了,那样我天天都可以吃麦面,爬大桌子摸大立柜。

父亲借了生产队的牛,驾着车,我们穿戴得整整齐齐就像过年般去十里外的镇上接外婆。 记得外婆来的第一顿饭,母亲做得很费心:一碟凉拌莲菜,一碟小葱拌豆腐,一碟炒洋芋丝,一碟凉拌胡萝卜丝,白萝卜叶在开水里一焯又是一碟凉菜,白生生的白菜帮加了几丝青椒炒了一碟菜,中间是一碟炒鸡蛋,饭桌上一下子就摆了七个碟子。

那天母亲擀了面条。①面条很薄很薄,挑在筷子上真的可以看得见蓝天白云。绿绿的白菜叶子撒在锅里,看着都好吃。 ②母亲先给外婆舀了一碗,是稠的。我们的呢,是有几根面条的稀汤水。

“咋给娃娃舀了那么点儿?”外婆问。

“天天都吃,不爱吃,吃不完就糟蹋了。”③母亲说话时瞪了我们一眼,可弟弟却说“不是”,我赶紧狠狠地踩了一下他的脚,他直接大哭起来。

我笑着给外婆解释,我把弟弟撞了一下,他就疼得胡喊叫。

也就是那次以后,我有了个艰巨的任务——快吃饭时就带着弟弟去外面玩,省得他一不小心露馅了。那种难受劲,甭提了,我真想一脚把那小东西踹到村头的池塘里去。

④晚上,外婆跟我母亲坐在炕上闲聊,我在写作业,一转头,发现弟弟竟然用小刀在桌子上划道道,我一巴掌扇过去,喊了句“把桌子弄坏了咋给人家还”,而后,我捂住了自己

的嘴,紧张地看着母亲。

屋里只有弟弟的哭声。

外婆看着我母亲,我母亲很尴尬地笑着,就像外婆要来前的神情一样,分不清是哭还是笑。

“还有啥是借的?”外婆说。

母亲说:“咋会是借的?自家的,甭听娃胡说。”

“还有啥?”外婆又问。

母亲不吭声了。弟弟也不哭了,跑到立柜边说:“这个也是人家的。”

“那咱就一个土炕啊!得,至少有地方睡觉。”

外婆拍着炕,脸上好像是笑,好像又不是。“这就是我女子家,我女子就这样的屋子里头过日子。当妈的,都不晓得自家娃过的是啥日子„„”

外婆唠叨时,母亲哭了。母亲哭着拉着外婆的胳膊说:“娘,没事,我的日子能过好,就是怕你操心才„„”

外婆走后我才知道,外婆当初不愿意让母亲随父亲远嫁合阳,与母亲断绝了母女关系。加之母亲来合阳后,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就没敢主动联系外婆。

多年后,母亲说要来城里看我。住在出租屋,恨不得把一元钱掰作几瓣花的我,很奢侈地买了一台电风扇,买了好些疏菜水果——我不能因为工作不稳定就让母亲担心,我得让我的母亲觉得自己闺女过得还不错!

那一刻,我的记忆又回到了1970年。

(选自2015年第4期《读者》)

12.文章开头部分反复描写母亲的反常情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 ▲ ▲ ▲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们”为迎接外婆来所做的准备工作。(4分)

▲ ▲ ▲ ▲

14.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请从画线句子中任选三句,主要从内容上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分)

①面条很薄很薄,挑在筷子上真的可以看见蓝天白云。

▲ ▲

②母亲先给外婆舀了一碗,是稠的。我们的呢,是有几根面条的稀汤水。

▲ ▲ ③母亲说话时瞪了我们一眼。

▲ ▲ ④晚上,外婆跟我母亲坐在炕上闲聊,我在写作业,一转头,发现弟弟竟然用小刀在桌子上划道道,我一巴掌扇过去,喊了句“把桌子弄坏了咋给人家还”,而后,我捂住了自己的嘴,紧张地看着母亲。

▲ ▲

15.有人认为文章结尾两段文字显得多余,也有人认为不多余。你有什么观点?请结合文本作一探究。(6分)

▲ ▲ ▲ ▲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文艺创作规律要求作者必须深入生活,对大千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体验,才有可能取得丰富的审美信息,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爆发灵感,铸成审美意象。但另一方面,文艺家又不要执著拘泥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才有可能对宇宙万物进行冷静理智的分析和研究,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炽热的情感。这就是作者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对宇宙人生所采取的“不即不离”之态度,亦即“于相而离相”。文艺鉴赏规律也要求人们在进行审美活动时,应潜心于对象之中,不但要了然于目,而且要了然于胸,从而在凝神观照中达到主客同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与此同时,又要求人们在心理上与外物分离,与宇宙人生保持一定距离,客观透脱地观察对象。伊塞尔在《本文的召唤结构》一书中曾说:优秀的文艺作品是一种“召唤结构”,它有许多未定点和意义空白。这些点和空白乃是联结创作意识和接受意识的桥梁,它们能促使观者在阅览中赋予作品之未定处以确定的含意,从而填补意义空白,赋予观者参与作品构成的权利,因此,在鉴赏中倘执著拘泥于对象而不能冷静透脱地看待对象,就有可能忽略作品的未定点和空白,从而无法参与作品的再建构,展开审美想象与联想,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升华。

在中国画里,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直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人们往往把空白作为整幅画中最令人欣赏的部分,正是因为那一空间给人以神秘又美好的遐想,所以就使这一虚空变成最耐人寻味的一面。如用高峰来表现大自然的雄伟峻峭,用烟云来衬托山峦的静穆庄严。

在所留下的那些虚空里,都存在着极大的暗示,而这暗示又仿佛是一种流动语言,它可以使画家的观察力和读者的想象力更加敏锐。这种智慧,显然受到禅宗“机锋转语”的启示,有引人入胜之妙。

《坛经》云:净心则“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善人恶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这种以“净心”观照宇宙万物,从而体认其真如本性的思想,对我国传统的审美活动和文艺创作发生过重大影响。审美活动是采取审美观照和情感体验的方式去把握世界,既如此,审美者就必须具备虚空明净的审美心境。只有用经过净化的、排除了各种世俗欲求的心境去对审美对象进行审视观照,才能体悟到宇宙万物的内在本质和生命律动,从而渐入审美境界。

白居易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引》中指出文艺创作要排除心中的一切杂念,形成虚空的审美心境,此乃进行艺术构思的前提条件。白氏还指出有了虚空的审美心态,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就会纷至沓来,涌入艺术家的心中,只有万景入胸,才能经过方寸之心的熔铸冶炼,酝酿凝聚成审美意象,塑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

(选自李豫川《禅宗对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有删改)

16.如何理解“于相而又离相”?(6分)

▲ ▲ ▲ ▲

17.综观全文,作者对审美活动有什么要求?(6分)

▲ ▲ ▲ ▲

18.简要概括禅宗对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6分)

▲ ▲ ▲ ▲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以“失序与控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失序的事情时有发生,于是控制欲望生出,然而越控制,越失序。在某种意义上说,忧伤、愤怒、焦虑、嫉妒等都不是严重问题,问题是我们试图消灭它们,视它们为失序,进而想控制它们,以为控制的局面就是秩序。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说:“只有当你缺乏理解的时候,才有掌控的必要。如果你已经把事情看得很清楚,自然就不需要掌控了。”

21

22

江苏省阜宁中学2015年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语 文

时间:150分钟 分值: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1)而且,我相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 ▲ 的手段。(达尔文《

物种起源>绪论》)

(2)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 ▲ 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

世俗生活的旋涡。(周国平《直面苦难(节选)》)

(3)因此,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种可惊叹的、 ▲ 的东西。(帕斯卡尔《人是

能思想的芦苇》)

A .无可比拟 稠广人众 无与伦比

B .独一无二 芸芸众生 无与伦比

C .无与伦比 芸芸众生 独一无二

D .独一无二 稠广人众 无可比拟

2.下列有关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全书有本纪

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刘邦、管仲、屈原、项羽、魏无忌、荆轲、韩信等人,除了刘邦的事迹出现在本纪中,其他人都出现在列传中。

B .《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戏曲作家。节选内容反映了自由爱情

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严重束缚和压制的控诉。《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威廉•莎士比亚著名戏剧作品之一,与《奥赛罗》、《李尔王》及《哈姆雷特》并称莎翁的“四大悲剧”。

C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作品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只有忘却物

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D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的作品,这篇文章准确、详实地说明

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做了一般性介绍,并

对我国荔枝生产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本文属于阐述性说明文。

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 .高祖常繇咸阳(《高祖本纪》) 繇:同“徭”,服役 .

B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高祖本纪》) 馈饷:运送军饷 ..

C .部勒宾客及子弟(《项羽本纪》) 部勒:部署,约束 ..

D .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项羽本纪》) 购:悬赏征求 .

4.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高祖本纪》) 宾语前置句

B .欲以求封(《高祖本纪》) 省略句

C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羽本纪》) 被动句

D .项羽者,下相人也(《项羽本纪》) 判断句

5.下列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 分) ( )

A .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B .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特去信垂询。

C .小赵指着菜农吴大爷的蔬菜摊问:“大爷,您那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 ”

D .刚刚接到出版社寄来的论著样书,我匆匆打开,看到扉页上印着几位编者的姓名,我

的名字也忝列其中。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里 妇 寓 言

【明】马中锡

汉武帝时,汲黯使河南,矫制发粟;归恐见诛,未见上,先过东郭先生求策。

先生曰:“吾草野鄙人,不知制为何物,亦不知矫制何罪,无可以语子者。无已,敢以.

吾里中事以告。吾里有妇,未笄②时,佐诸母治内事,暇则窃听诸母谈,闻男女居室事甚悉,心亦畅然以悦;及闻产育之艰,则怃然而退,私语女隶曰:‘诸母知我窃听,诳我耳,世宁有是理耶?’既而适里之孱子,身不能胜衣,力不能举羽,气奄奄仅相属,虽与之居数年,.

弗克孕。妇亦未谙产育之艰,益以前诸母言为谬。孱子死,妇入通都,再适美少年,意甚惬,不逾岁而妊。将娩之前期,腹隐隐然痛,妇心悸,忽忆当年事,走市廛,遍叩市媪之尝诞子.

者,而求免焉。市媪知其愚也,欺侮之曰:‘医可投,彼有剂可以夺胎也。’或曰:‘巫可礼,彼有术可以逭③死也。’或曰:‘南山有穴,其深叵测,暮夜潜遁其中,可避也。’或

曰:‘东海有药,其名长生,服之不食不遗,可免也。’妇不知其绐也,迎医,而医见拒;求巫,而巫不答;趋南山,则藜藿拒于虎豹;投东海,则蓬莱阻于蛟龙。顾有居于窨室④焉,遂窜入不复出。居三日,而痛愈剧,若将遂娩者,且计穷矣,乃复出。偶邻妇生子,发未燥,母子俱无恙。妇欣然往问之。邻妇曰:‘汝竟痴耶!古称: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汝嫁矣,乃不闲养子之道而云云乎?世之人不死于产者亦多矣,产而死则司命攸存,又可免乎?汝畏.

死,何莫寡居以毕世,而乃忍辱再醮⑤也?汝休矣,汝休矣!世岂有既妊而畏产者耶?’里妇乃赧然而归,生子亦无恙。”

词未毕,黯出户,不俟驾而朝。

(选自《马东田文集》卷五)

【注释】①汲黯:汉武帝时为东海郡太守。 ②未笄(jī):没有到出嫁的年龄。③逭(huàn):逃避。 ④窨(yìn)室:地窖。⑤再醮:再嫁。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亦不知矫制何罪 .

B .忽忆当年事,走市廛 .

C .既而适里之孱子 .

D .汝嫁矣,乃不闲养子之道而云云乎? . 矫:假托 廛:集市 适:到,去,往 闲:通“娴”,熟知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妇人“愚”的特点的一组句子是(3分) ( )

① 诸母治内事,暇则窃听诸母谈,闻男女居室事甚悉,心亦畅然以悦

② 妇亦未谙产育之艰,益以前诸母言为谬

③ 妇心悸,忽忆当年事,走市廛,遍叩市媪之尝诞子者,而求免焉

④ 顾有居于窨室焉,遂窜入不复出

⑤ 偶邻妇生子,发未燥,母子俱无恙。妇欣然往问之

⑥ 汝畏死,何莫寡居以毕世,而乃忍辱再醮也

A .②④⑥ B.①③⑤

C .①②④ D.②③④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汲黯向东郭先生求策,东郭先生自谦为草野鄙人,不懂得朝廷之事,只是给汲黯讲个

寓言故事,汲黯没等听完就明白了东郭先生的意思了。

B .故事中的妇人一开始嫁给一个身体极度衰弱的年轻人,虽然嫁了好几年,但是一直没

有生育。

C .妇人为了能顺利生小孩,到处去请教生过孩子的妇女们,没想到她们看她傻,都欺骗

她。

D .刚刚产子的邻妇几句话就点醒了妇人,她红着脸回到家,终于顺利生子,母子平安。

9.翻译句子。(10分)

Ⅰ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妇不知其绐也,迎医,而医见拒。(3分)

译文: ▲ ▲

(2)南山有穴,其深叵测,暮夜潜遁其中,可避也。(4分)

译文: ▲ ▲ Ⅱ翻译教材中的句子。(3分)

(3)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史记·高祖本纪》)

译文: ▲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送别

苏 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桓伊,东晋音乐家、名士,善筝笛。曾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著名琴曲《梅花三弄》是根据他的笛谱改编的。

(1)上片用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

▲ ▲ ▲ ▲

(2)请赏析“飞絮送行舟,水东流”一句中“送”字的妙处。(3分)

▲ ▲ ▲ ▲

(3)题为“送别”,但全词没有一句惜别的话,那么本词是如何表达送别之意的?请简析。(4分)

▲ ▲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 ▲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 !(庄子《逍遥游》)

(3)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5) ▲ ,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6) ▲ ,靡有朝矣。(《诗经·氓》)

(7)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8)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1970年的记忆

张亚凌

在收到舅舅的来信得知外婆要来看我们的消息后,母亲的表现很奇怪,奇怪得让我们有点害怕。

她一会儿紧紧地搂着弟弟,蹭着弟弟的脸蛋儿,满脸是笑:“柱子,我娘要来看我了,你外婆要来看你了。真的,真的要来了,马上就来了。”一会儿又松开弟弟,用手背抹着泪花,自顾自地唠叨:“咋办啊?这日子过得都是窟窿眼,遮不住丑!咋办呀„„”

母亲一会儿笑,一会儿哭,脸上挂着泪,嘴巴却撇成下弦月,看起来真是滑稽。我从来没见过母亲这副表情,她遇事一直很镇定的。记得有一次我从沟边摔下去折了腿,被别人背回了家。母亲非但没有表现出一丝惊慌,反倒戳着我的额头骂道:“沟能走还是能跑?走路不看,活该。”只是外婆要来,她至于吓成这样?

看着母亲的表情,我想笑,却笑不出来。弟弟干脆咧着嘴大哭起来。我赶忙搂着弟弟哄他:“外婆来了,咱们就能吃到好东西了,就不饿了。”弟弟啃着手指头,哭声才渐渐小了下来。

母亲在院子里转着圈,似乎看啥都不顺眼,嘴里嘀咕着“这烂屋里,这烂屋里”。一向忙于活计的母亲,好像一下子对干啥都没了兴趣,只是焦躁地转着圈儿,晃得我眼花。

父亲刚一进门,一向很镇定的母亲突然像疯了般呜呜地哭了起来,边哭边嘟哝:“我娘要来了,咋办哩,我娘要来了。”

好像外婆要来看她就像天要塌下来一样可怕。父亲扶着娘的肩膀说:“怕就不来了?别怕,有我哩,我给咱想办法。”

我们就开始为着迎接外婆而准备。记忆里就像过年一样,每间屋子及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母亲打发我拿个洋瓷碗出去借麦面,我兴奋得跳了起来。

那时,我们吃的东西主要是红薯,早晨红薯块熬稀饭,中午红薯面条,下午红薯馍馍就着炒红薯丝。红薯吃得人一开口,就是一股红薯酸味儿,连放的屁,也是酸酸的红薯屁!实在吃不下去了,母亲就加点其它杂粮,也不过是玉米或糜子。只有来了贵客或是过年,才能吃得上白白的麦面。

我拿着洋瓷碗,雪花婶家、二狗家、北巷婶家、杏花姨家,我从各家借了一碗面粉,我的手一直在打战:外婆来真好啊,外婆来就可以吃上过年才能吃到的麦面了!我皱着鼻子闻,也没闻出面粉的香甜味儿。我很遗憾,要是我能变成一个搪瓷碗,多好啊。

父亲还借了天柱叔家的大桌子、顺锁伯的大立柜摆在我们家,我们家一下子变得很阔气。 外婆来真好,家里整个都变了。

那会儿,我只有一个办法,外婆来了就不要走了,那样我天天都可以吃麦面,爬大桌子摸大立柜。

父亲借了生产队的牛,驾着车,我们穿戴得整整齐齐就像过年般去十里外的镇上接外婆。 记得外婆来的第一顿饭,母亲做得很费心:一碟凉拌莲菜,一碟小葱拌豆腐,一碟炒洋芋丝,一碟凉拌胡萝卜丝,白萝卜叶在开水里一焯又是一碟凉菜,白生生的白菜帮加了几丝青椒炒了一碟菜,中间是一碟炒鸡蛋,饭桌上一下子就摆了七个碟子。

那天母亲擀了面条。①面条很薄很薄,挑在筷子上真的可以看得见蓝天白云。绿绿的白菜叶子撒在锅里,看着都好吃。 ②母亲先给外婆舀了一碗,是稠的。我们的呢,是有几根面条的稀汤水。

“咋给娃娃舀了那么点儿?”外婆问。

“天天都吃,不爱吃,吃不完就糟蹋了。”③母亲说话时瞪了我们一眼,可弟弟却说“不是”,我赶紧狠狠地踩了一下他的脚,他直接大哭起来。

我笑着给外婆解释,我把弟弟撞了一下,他就疼得胡喊叫。

也就是那次以后,我有了个艰巨的任务——快吃饭时就带着弟弟去外面玩,省得他一不小心露馅了。那种难受劲,甭提了,我真想一脚把那小东西踹到村头的池塘里去。

④晚上,外婆跟我母亲坐在炕上闲聊,我在写作业,一转头,发现弟弟竟然用小刀在桌子上划道道,我一巴掌扇过去,喊了句“把桌子弄坏了咋给人家还”,而后,我捂住了自己

的嘴,紧张地看着母亲。

屋里只有弟弟的哭声。

外婆看着我母亲,我母亲很尴尬地笑着,就像外婆要来前的神情一样,分不清是哭还是笑。

“还有啥是借的?”外婆说。

母亲说:“咋会是借的?自家的,甭听娃胡说。”

“还有啥?”外婆又问。

母亲不吭声了。弟弟也不哭了,跑到立柜边说:“这个也是人家的。”

“那咱就一个土炕啊!得,至少有地方睡觉。”

外婆拍着炕,脸上好像是笑,好像又不是。“这就是我女子家,我女子就这样的屋子里头过日子。当妈的,都不晓得自家娃过的是啥日子„„”

外婆唠叨时,母亲哭了。母亲哭着拉着外婆的胳膊说:“娘,没事,我的日子能过好,就是怕你操心才„„”

外婆走后我才知道,外婆当初不愿意让母亲随父亲远嫁合阳,与母亲断绝了母女关系。加之母亲来合阳后,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就没敢主动联系外婆。

多年后,母亲说要来城里看我。住在出租屋,恨不得把一元钱掰作几瓣花的我,很奢侈地买了一台电风扇,买了好些疏菜水果——我不能因为工作不稳定就让母亲担心,我得让我的母亲觉得自己闺女过得还不错!

那一刻,我的记忆又回到了1970年。

(选自2015年第4期《读者》)

12.文章开头部分反复描写母亲的反常情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 ▲ ▲ ▲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们”为迎接外婆来所做的准备工作。(4分)

▲ ▲ ▲ ▲

14.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请从画线句子中任选三句,主要从内容上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分)

①面条很薄很薄,挑在筷子上真的可以看见蓝天白云。

▲ ▲

②母亲先给外婆舀了一碗,是稠的。我们的呢,是有几根面条的稀汤水。

▲ ▲ ③母亲说话时瞪了我们一眼。

▲ ▲ ④晚上,外婆跟我母亲坐在炕上闲聊,我在写作业,一转头,发现弟弟竟然用小刀在桌子上划道道,我一巴掌扇过去,喊了句“把桌子弄坏了咋给人家还”,而后,我捂住了自己的嘴,紧张地看着母亲。

▲ ▲

15.有人认为文章结尾两段文字显得多余,也有人认为不多余。你有什么观点?请结合文本作一探究。(6分)

▲ ▲ ▲ ▲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文艺创作规律要求作者必须深入生活,对大千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体验,才有可能取得丰富的审美信息,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爆发灵感,铸成审美意象。但另一方面,文艺家又不要执著拘泥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才有可能对宇宙万物进行冷静理智的分析和研究,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炽热的情感。这就是作者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对宇宙人生所采取的“不即不离”之态度,亦即“于相而离相”。文艺鉴赏规律也要求人们在进行审美活动时,应潜心于对象之中,不但要了然于目,而且要了然于胸,从而在凝神观照中达到主客同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与此同时,又要求人们在心理上与外物分离,与宇宙人生保持一定距离,客观透脱地观察对象。伊塞尔在《本文的召唤结构》一书中曾说:优秀的文艺作品是一种“召唤结构”,它有许多未定点和意义空白。这些点和空白乃是联结创作意识和接受意识的桥梁,它们能促使观者在阅览中赋予作品之未定处以确定的含意,从而填补意义空白,赋予观者参与作品构成的权利,因此,在鉴赏中倘执著拘泥于对象而不能冷静透脱地看待对象,就有可能忽略作品的未定点和空白,从而无法参与作品的再建构,展开审美想象与联想,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升华。

在中国画里,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直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人们往往把空白作为整幅画中最令人欣赏的部分,正是因为那一空间给人以神秘又美好的遐想,所以就使这一虚空变成最耐人寻味的一面。如用高峰来表现大自然的雄伟峻峭,用烟云来衬托山峦的静穆庄严。

在所留下的那些虚空里,都存在着极大的暗示,而这暗示又仿佛是一种流动语言,它可以使画家的观察力和读者的想象力更加敏锐。这种智慧,显然受到禅宗“机锋转语”的启示,有引人入胜之妙。

《坛经》云:净心则“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善人恶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这种以“净心”观照宇宙万物,从而体认其真如本性的思想,对我国传统的审美活动和文艺创作发生过重大影响。审美活动是采取审美观照和情感体验的方式去把握世界,既如此,审美者就必须具备虚空明净的审美心境。只有用经过净化的、排除了各种世俗欲求的心境去对审美对象进行审视观照,才能体悟到宇宙万物的内在本质和生命律动,从而渐入审美境界。

白居易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引》中指出文艺创作要排除心中的一切杂念,形成虚空的审美心境,此乃进行艺术构思的前提条件。白氏还指出有了虚空的审美心态,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就会纷至沓来,涌入艺术家的心中,只有万景入胸,才能经过方寸之心的熔铸冶炼,酝酿凝聚成审美意象,塑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

(选自李豫川《禅宗对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有删改)

16.如何理解“于相而又离相”?(6分)

▲ ▲ ▲ ▲

17.综观全文,作者对审美活动有什么要求?(6分)

▲ ▲ ▲ ▲

18.简要概括禅宗对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6分)

▲ ▲ ▲ ▲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以“失序与控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失序的事情时有发生,于是控制欲望生出,然而越控制,越失序。在某种意义上说,忧伤、愤怒、焦虑、嫉妒等都不是严重问题,问题是我们试图消灭它们,视它们为失序,进而想控制它们,以为控制的局面就是秩序。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说:“只有当你缺乏理解的时候,才有掌控的必要。如果你已经把事情看得很清楚,自然就不需要掌控了。”

21

22


相关文章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