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诗词中的"蝉"意象

孥课  { 辅导  浅 析 古诗 词 中 的 “ 蝉’ ’ 意 象 @ 王 志慧 摘要 : 古诗词 中的蝉不仅 点明时令 , 更是承载 了各种情思 , 有感时伤  事, 有离愁乡思, 亦有标榜高洁之用。   关键词 : 蝉 ;时令;伤逝 ; 愁苦 ; 高洁  胡应麟《 诗薮》 :   古诗之妙 , 专求意象 。 ”所谓意象 , 就是客观物象 经  过创作 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 造出来 的一种 艺术形象。简单地说 , 意  象就是寓“ 意” 之“ 象” , 就是 用来寄托 主观情 思 的客观物 象。在芸芸 万  物中, 蝉 因其居高饮露 、 声远 时短等特 点 , 受 到诗人 的青睐 , 成 为其寄 托 情 思 的物 象 。  愁 苦。  “ 四月秀翼 . 五月鸣蜩 ” 的时令  最先 出现蝉的作品是《 诗经 ・ 七月》 : “ 四月秀奠 , 五月鸣蜩 。 ”蜩 , 就  是蝉 。朱熹评注说“ 蜩, 螗, 皆蝉也 ”。“ 五 月鸣蜩 ” , 就是 “ 正值 五月 盛  夏, 蝉声不绝于耳” 。此句点名 了蝉鸣 的季节 , 可见 , 诗人 已经注意 到蝉  鸣的时令性 。此外 , 《 礼记 ・ 月令 》 中也说 “ ( 仲 夏之 月 ) 鹿 角解 , 蝉 始  鸣” , 也反映 出蝉这一物种 的生 物节律 。由于蝉的生命 活动 主要在 夏秋  之际 , 因此寒蝉 的嘶鸣又往往引起诗人 对秋 季的关注 。“ 秋蝉 鸣树 间 , 玄  鸟逝安适? ”   ( 《 古诗 十九首 ・ 明月皎夜光》 ) 当树梢传 来寒 蝉时断 时续的  流鸣 , 当燕子成双结对翩然南飞 , 诗人不 由怅然感叹秋天 的到来。“ 鸣蝉  厉寒音 , 时菊耀 秋华 ” ( 潘岳 《 河 阳县作 二首 )“ 西陆 蝉声 唱 , 南 冠客 思  侵。 ” ( 骆宾王《 在狱 咏蝉》 ) “哀 蝉无 留响 , 丛雁 鸣云霄。 ” ( 陶渊 明《 己酉  岁九月九 日 》 )“ 园柳吟凉 久 , 嘶蝉应 序惊。 ” ( 王 由礼《 赋得高柳 鸣蝉》 )   这些诗作 , 无不流露 出诗人因蝉鸣而生发的秋思 。   因此 , 在古代诗词 中, 蝉 鸣首先表 现 的是 时序 之变 : 是 仲夏 的来临 ,  一、是早秋 的将至 。   二、 “ 红树蝉声满夕阳” 的伤逝  蝉 的生命短暂 , 夏生而秋终 , 庄子 的“ 不 知春秋 ” 一语 说 的就 是蝉 。   因此蝉 鸣容易使诗人产生万 物永恒 、 生命短 暂之悲 , 而秋蝉 的嘶 鸣更 易  引起 “ 物华将尽  之感 。诗人写 蝉 , 其实 寄寓 的是个 人对 时光 流逝 的叹  惋, 对生命本体 的执着和悲叹 , 是“ 夕 阳无 限好 , 只是近黄 昏” 的无奈与惜 时。陈子 昂在《 感遇诗三十六 首 其 十二》 中写到 : “ 玄蝉 号 白露 , 兹岁已   蹉跎 。群物从大化 , 孤英将奈何 。 ”诗 歌以蝉 自喻 , 表 面写蝉 面对 白露 的   到来 , 面对死亡 的无可奈何 , 实际写的是对个人 已近暮年 的无奈 与叹息 。   闻愁意结 , 再听乡心起 。渭上新蝉声 , 先听浑相似 。衡 门有谁听? 日   暮槐 花里 。 ” ( 白居易 《 早蝉》 ) 唐代大诗人 白居易因“ 力 挽狂澜 而未逮 , 忠  心报 国而被贬 ” , 这 已让他 心中充满愤 懑 , 心情异 常沉重 , 而秋蝉 的声声  哀鸣 , 又唤起 了在黄 昏暮 年对家 园的思念 。于是 , 这 蝉声便 将这 些复杂  而悲凉的情绪 淋漓尽致 的渲染 了出来。 “ 今朝蝉忽鸣 , 迁客若 为情 ?便觉  年老 , 能令万感 生” ( 唐 司空曙《 新蝉》 ) “ 蝉声未发前 , 已自 感 流年 。一  入凄凉耳 , 如闻断续 弦” (唐 刘禹锡 《 答 白刑部 闻新蝉》 ) 这些诗 亦表达 “一 一1 . “ 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骤 雨初歇”的离愁 秋 天是萧瑟 的季节 , 蝉  的鸣叫极易渲染 出苍凉的氛围 , 形成 孤冷意象 , 融入到别离远游 中。“ 黯  然销魂者 , 唯别而 已矣。 ” ( 江淹《 别 赋》 ) 离别是 人 间常态 , 难 以避免 , 正  如苏轼所 咏“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 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而秋蝉 的嘶鸣  更是平添离愁别绪 , 故而常常被诗人借 以烘托气 氛, 渲染离情 。陆游 《 秋  日闻蝉》 : “ 断角斜 阳触处愁 , 长亭搔首晚悠悠。世间最是蝉堪恨 , 送尽 行  人更送秋 。 ” 断角 , 斜 阳, 长亭 , 触目 之景 , 无不撩 拨着诗 人难 以抑制 的离  愁 。就在诗人恋恋不舍 、 愁肠百转之际 , 那不解人情 的秋蝉 , 却在不停 的  大声嘶叫 , 仿佛在催促行人及早上路 , 丝毫不顾及 主客的感受 , 这怎不 让  人生恨 。诗人 以无情之蝉反衬 离别之情 , 使离愁别 绪倍增 。《 董西厢 ・   小亭送别》 写张生和莺莺长亭送别 , 也是用蝉声渲染环境 : “ 雨儿乍 歇 , 向   晚风凛冽 , 那 闻得衰柳蝉 鸣凄切。 ” 作者用凄切 的蝉声 渲染 离别场 景, 把  恋人离别 之苦渲染得淋漓尽致 。   2 . “ 莫侵残 日 噪, 正在异 乡听” 的乡思 漂泊在外的文人最 易产 生乡   愁, 耳畔的蝉 鸣声 声入 耳 , 又 怎能不 令人 想起故 园 的蝉声 。“ 石楠深 叶  里, 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 , 再动故 园情 。 ” ( 白居易《 早蝉》 ) 蝉声 不仅  催人 老 , 更催动 隐藏 于心 的思乡之情 , 更何况是贬谪 异乡 、 漂泊 多年 的迁  客。“ 深藏高柳背斜晖 , 能轸孤愁感昔 围。犹 畏旅 人头不 白, 再 三移树带  声飞。 ” ( 唐 卢殷 《 晚蝉》 ) 蝉声本来 已令旅人倍 感孤独愁 苦 , 可仿 佛怕游  子的愁 苦不能达 到极致 , 故 而一路 随行一路 悲鸣 , 让 人无处 逃避无 处躲  藏, 怎不让人愁断 回肠 。   四、 “ 与物心 无竞 , 离尘翼最轻” 的高洁  苟子在《 大略》 中写道 : “ 饮而不食者蝉也。 ” 由此 , 古人认 为蝉居高声  远, 餐风饮 露 , 过的是清洁高 尚的生活 , 是不食人 间烟火 的高 洁形象 。运  用到诗 作中 , 也常常盛赞蝉是“ 至德之虫” , 藉此寄托理想抱负。“ 西陆蝉  声唱 , 南冠 客思侵 。不 堪玄鬓 影 , 来 对 白头 吟。鼯重 飞难 进 , 风多 响易  沉 。无人信高洁 , 谁 为表予心 。 ” ( 骆 宾王《 在狱咏蝉》 ) 诗人 以物喻人 , 处  处写蝉 , 实则 自喻 。“ 露重” “ 风多 ” 比喻环境的压力 。 “ 飞难进 ” “ 响易沉 ”   比喻政治不得 意 , 言行受压制 。即便如此 , 作者依 旧坚信 自己的高沽 , 即   便无人相信 , 也矢 志不渝 。唐朝虞世南也用 了这种手法 , 借 以托物言 志 ,   表明 自己高洁的品格 : “ 垂 委饮清露 , 流响 出疏 桐。居高 声 自远 , 非是藉  秋风。 ” 立身高 洁的人 , 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凭借 , 自能声名 远播 , 这就是作  者寄寓其 中的思想精髓 。   。   王 国维说 : “ 一切景语 皆情语。 ” 当诗人移情人景 , 把个 人情感寄寓 到   蝉身上时 , 蝉便成 为情感载体 。于是 , 它 以特有 的流鸣 , 承载各 种情思 ,   从《 诗经》 起 飞, 穿越唐诗宋词 , 占据千年的文海 。r  f  出诗人对时光流逝 、 难 以挽 留的悲叹 。   三、 “ 蝉声无一添烦恼 。 自是愁人在断肠 ” 的愁苦  “ 以我观物 ,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 ( 王 国维《 人 间词话》 ) 万物本无感  情, 但因诗人把个 人情 思 寄寓 物象 之 上 , 于是 蝉也 就 被赋 予 了独 有 的  参考文献 :   [ 1 ] 《 人 间词话》王国维   [ 2 】 《 中国文 学鉴 赏词典大 系》上海辞书 出版社 2 0 0 4年版 ( 作 者单 位 : 江 苏省 徐 州 王 杰 中学 2 2 1 0 0 3)  小 学 语 文 学 科 渗透 法 制之 我 见 @周 昌敏 摘要 :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 当从小培 养儿 童 的法 制意识 , 在语 文课  堂教学 中渗透法制教育, 充分、 合理 、 科 学地挖掘语 文课程 中的法制教 育   资源 , 使 学生在语文学 习的同时增强法制意识。让 学生从 小就有 法制观   念, 知道用法律保护 自已。   关键词 : 小学语文教学; 法制教 育; 渗透  邓小平说过 : “ 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 因此 , 普法 势在必行 。孩子  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 必须教 育孩子们 学法 、 懂 法。下面 就是我 在语文  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的几点拙见 :  一、法 制 渗 透 要 抓 文 本 课文 , 是学生学习语 文的主阵地 。利用课 文向学生灌输法 律知识 自   然是最直接 、 快捷 而有效 的途径 。   1 . 将法制教 育渗透 到课文 问题设 计 中   在《 鹿与狼 的故事》 一课 的  学习 中, 学生的注意力 在故事情节上 。在充 分赏析 了学生感兴 趣 的这些 ・故事情节之后 , 引领学生关 注造成鹿 的悲剧的“ 罪魁祸首” 一一罗斯福 的  狩猎命令 , 他们的行为是 一种什 么行 为?学生立 即意识 到这种 捕杀狼 的  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 为。教师趁机为 同学们详 细介绍《 野生动物保 护  法》 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 的相关条 例 , 让学生对 此行为性 质 的认 识更加  清楚 、 深刻 。在此基础上 , 组织学生依照《 野生动物保 护法》 , 给罗斯福 写  封信 , 谴责他的违法行为 , 控 诉他们 的累 累罪行。学 生通过 此课 的学  习,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 到极大 的增强 。   2 、 将 法治教育渗透到课文词语 的讲 解之 中 在课堂教 学活动 中 , 语  文教师必将会使用到不计其数 的成语 、 俗语 、 歇后语等 , 教 师在给学 生讲  解某一个词语意思的同时 , 不妨尝试一下 用法制视角来解 释分析这些 词  语 。例如 , “ 以眼还眼 , 以牙还牙 ” 在《 现代汉语词 典》 中意思是 : “ 比喻用  对方使用 的手段还击对方 。 ” 讲完 了字典 中的意思 , 语 文教师还需要 从更  高层次 的法制层面来解析这个词语 的意思 。老师可 以进一步讲 , 如果 一1 2 O・  

孥课  { 辅导  浅 析 古诗 词 中 的 “ 蝉’ ’ 意 象 @ 王 志慧 摘要 : 古诗词 中的蝉不仅 点明时令 , 更是承载 了各种情思 , 有感时伤  事, 有离愁乡思, 亦有标榜高洁之用。   关键词 : 蝉 ;时令;伤逝 ; 愁苦 ; 高洁  胡应麟《 诗薮》 :   古诗之妙 , 专求意象 。 ”所谓意象 , 就是客观物象 经  过创作 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 造出来 的一种 艺术形象。简单地说 , 意  象就是寓“ 意” 之“ 象” , 就是 用来寄托 主观情 思 的客观物 象。在芸芸 万  物中, 蝉 因其居高饮露 、 声远 时短等特 点 , 受 到诗人 的青睐 , 成 为其寄 托 情 思 的物 象 。  愁 苦。  “ 四月秀翼 . 五月鸣蜩 ” 的时令  最先 出现蝉的作品是《 诗经 ・ 七月》 : “ 四月秀奠 , 五月鸣蜩 。 ”蜩 , 就  是蝉 。朱熹评注说“ 蜩, 螗, 皆蝉也 ”。“ 五 月鸣蜩 ” , 就是 “ 正值 五月 盛  夏, 蝉声不绝于耳” 。此句点名 了蝉鸣 的季节 , 可见 , 诗人 已经注意 到蝉  鸣的时令性 。此外 , 《 礼记 ・ 月令 》 中也说 “ ( 仲 夏之 月 ) 鹿 角解 , 蝉 始  鸣” , 也反映 出蝉这一物种 的生 物节律 。由于蝉的生命 活动 主要在 夏秋  之际 , 因此寒蝉 的嘶鸣又往往引起诗人 对秋 季的关注 。“ 秋蝉 鸣树 间 , 玄  鸟逝安适? ”   ( 《 古诗 十九首 ・ 明月皎夜光》 ) 当树梢传 来寒 蝉时断 时续的  流鸣 , 当燕子成双结对翩然南飞 , 诗人不 由怅然感叹秋天 的到来。“ 鸣蝉  厉寒音 , 时菊耀 秋华 ” ( 潘岳 《 河 阳县作 二首 )“ 西陆 蝉声 唱 , 南 冠客 思  侵。 ” ( 骆宾王《 在狱 咏蝉》 ) “哀 蝉无 留响 , 丛雁 鸣云霄。 ” ( 陶渊 明《 己酉  岁九月九 日 》 )“ 园柳吟凉 久 , 嘶蝉应 序惊。 ” ( 王 由礼《 赋得高柳 鸣蝉》 )   这些诗作 , 无不流露 出诗人因蝉鸣而生发的秋思 。   因此 , 在古代诗词 中, 蝉 鸣首先表 现 的是 时序 之变 : 是 仲夏 的来临 ,  一、是早秋 的将至 。   二、 “ 红树蝉声满夕阳” 的伤逝  蝉 的生命短暂 , 夏生而秋终 , 庄子 的“ 不 知春秋 ” 一语 说 的就 是蝉 。   因此蝉 鸣容易使诗人产生万 物永恒 、 生命短 暂之悲 , 而秋蝉 的嘶 鸣更 易  引起 “ 物华将尽  之感 。诗人写 蝉 , 其实 寄寓 的是个 人对 时光 流逝 的叹  惋, 对生命本体 的执着和悲叹 , 是“ 夕 阳无 限好 , 只是近黄 昏” 的无奈与惜 时。陈子 昂在《 感遇诗三十六 首 其 十二》 中写到 : “ 玄蝉 号 白露 , 兹岁已   蹉跎 。群物从大化 , 孤英将奈何 。 ”诗 歌以蝉 自喻 , 表 面写蝉 面对 白露 的   到来 , 面对死亡 的无可奈何 , 实际写的是对个人 已近暮年 的无奈 与叹息 。   闻愁意结 , 再听乡心起 。渭上新蝉声 , 先听浑相似 。衡 门有谁听? 日   暮槐 花里 。 ” ( 白居易 《 早蝉》 ) 唐代大诗人 白居易因“ 力 挽狂澜 而未逮 , 忠  心报 国而被贬 ” , 这 已让他 心中充满愤 懑 , 心情异 常沉重 , 而秋蝉 的声声  哀鸣 , 又唤起 了在黄 昏暮 年对家 园的思念 。于是 , 这 蝉声便 将这 些复杂  而悲凉的情绪 淋漓尽致 的渲染 了出来。 “ 今朝蝉忽鸣 , 迁客若 为情 ?便觉  年老 , 能令万感 生” ( 唐 司空曙《 新蝉》 ) “ 蝉声未发前 , 已自 感 流年 。一  入凄凉耳 , 如闻断续 弦” (唐 刘禹锡 《 答 白刑部 闻新蝉》 ) 这些诗 亦表达 “一 一1 . “ 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骤 雨初歇”的离愁 秋 天是萧瑟 的季节 , 蝉  的鸣叫极易渲染 出苍凉的氛围 , 形成 孤冷意象 , 融入到别离远游 中。“ 黯  然销魂者 , 唯别而 已矣。 ” ( 江淹《 别 赋》 ) 离别是 人 间常态 , 难 以避免 , 正  如苏轼所 咏“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 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而秋蝉 的嘶鸣  更是平添离愁别绪 , 故而常常被诗人借 以烘托气 氛, 渲染离情 。陆游 《 秋  日闻蝉》 : “ 断角斜 阳触处愁 , 长亭搔首晚悠悠。世间最是蝉堪恨 , 送尽 行  人更送秋 。 ” 断角 , 斜 阳, 长亭 , 触目 之景 , 无不撩 拨着诗 人难 以抑制 的离  愁 。就在诗人恋恋不舍 、 愁肠百转之际 , 那不解人情 的秋蝉 , 却在不停 的  大声嘶叫 , 仿佛在催促行人及早上路 , 丝毫不顾及 主客的感受 , 这怎不 让  人生恨 。诗人 以无情之蝉反衬 离别之情 , 使离愁别 绪倍增 。《 董西厢 ・   小亭送别》 写张生和莺莺长亭送别 , 也是用蝉声渲染环境 : “ 雨儿乍 歇 , 向   晚风凛冽 , 那 闻得衰柳蝉 鸣凄切。 ” 作者用凄切 的蝉声 渲染 离别场 景, 把  恋人离别 之苦渲染得淋漓尽致 。   2 . “ 莫侵残 日 噪, 正在异 乡听” 的乡思 漂泊在外的文人最 易产 生乡   愁, 耳畔的蝉 鸣声 声入 耳 , 又 怎能不 令人 想起故 园 的蝉声 。“ 石楠深 叶  里, 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 , 再动故 园情 。 ” ( 白居易《 早蝉》 ) 蝉声 不仅  催人 老 , 更催动 隐藏 于心 的思乡之情 , 更何况是贬谪 异乡 、 漂泊 多年 的迁  客。“ 深藏高柳背斜晖 , 能轸孤愁感昔 围。犹 畏旅 人头不 白, 再 三移树带  声飞。 ” ( 唐 卢殷 《 晚蝉》 ) 蝉声本来 已令旅人倍 感孤独愁 苦 , 可仿 佛怕游  子的愁 苦不能达 到极致 , 故 而一路 随行一路 悲鸣 , 让 人无处 逃避无 处躲  藏, 怎不让人愁断 回肠 。   四、 “ 与物心 无竞 , 离尘翼最轻” 的高洁  苟子在《 大略》 中写道 : “ 饮而不食者蝉也。 ” 由此 , 古人认 为蝉居高声  远, 餐风饮 露 , 过的是清洁高 尚的生活 , 是不食人 间烟火 的高 洁形象 。运  用到诗 作中 , 也常常盛赞蝉是“ 至德之虫” , 藉此寄托理想抱负。“ 西陆蝉  声唱 , 南冠 客思侵 。不 堪玄鬓 影 , 来 对 白头 吟。鼯重 飞难 进 , 风多 响易  沉 。无人信高洁 , 谁 为表予心 。 ” ( 骆 宾王《 在狱咏蝉》 ) 诗人 以物喻人 , 处  处写蝉 , 实则 自喻 。“ 露重” “ 风多 ” 比喻环境的压力 。 “ 飞难进 ” “ 响易沉 ”   比喻政治不得 意 , 言行受压制 。即便如此 , 作者依 旧坚信 自己的高沽 , 即   便无人相信 , 也矢 志不渝 。唐朝虞世南也用 了这种手法 , 借 以托物言 志 ,   表明 自己高洁的品格 : “ 垂 委饮清露 , 流响 出疏 桐。居高 声 自远 , 非是藉  秋风。 ” 立身高 洁的人 , 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凭借 , 自能声名 远播 , 这就是作  者寄寓其 中的思想精髓 。   。   王 国维说 : “ 一切景语 皆情语。 ” 当诗人移情人景 , 把个 人情感寄寓 到   蝉身上时 , 蝉便成 为情感载体 。于是 , 它 以特有 的流鸣 , 承载各 种情思 ,   从《 诗经》 起 飞, 穿越唐诗宋词 , 占据千年的文海 。r  f  出诗人对时光流逝 、 难 以挽 留的悲叹 。   三、 “ 蝉声无一添烦恼 。 自是愁人在断肠 ” 的愁苦  “ 以我观物 ,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 ( 王 国维《 人 间词话》 ) 万物本无感  情, 但因诗人把个 人情 思 寄寓 物象 之 上 , 于是 蝉也 就 被赋 予 了独 有 的  参考文献 :   [ 1 ] 《 人 间词话》王国维   [ 2 】 《 中国文 学鉴 赏词典大 系》上海辞书 出版社 2 0 0 4年版 ( 作 者单 位 : 江 苏省 徐 州 王 杰 中学 2 2 1 0 0 3)  小 学 语 文 学 科 渗透 法 制之 我 见 @周 昌敏 摘要 :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 当从小培 养儿 童 的法 制意识 , 在语 文课  堂教学 中渗透法制教育, 充分、 合理 、 科 学地挖掘语 文课程 中的法制教 育   资源 , 使 学生在语文学 习的同时增强法制意识。让 学生从 小就有 法制观   念, 知道用法律保护 自已。   关键词 : 小学语文教学; 法制教 育; 渗透  邓小平说过 : “ 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 因此 , 普法 势在必行 。孩子  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 必须教 育孩子们 学法 、 懂 法。下面 就是我 在语文  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的几点拙见 :  一、法 制 渗 透 要 抓 文 本 课文 , 是学生学习语 文的主阵地 。利用课 文向学生灌输法 律知识 自   然是最直接 、 快捷 而有效 的途径 。   1 . 将法制教 育渗透 到课文 问题设 计 中   在《 鹿与狼 的故事》 一课 的  学习 中, 学生的注意力 在故事情节上 。在充 分赏析 了学生感兴 趣 的这些 ・故事情节之后 , 引领学生关 注造成鹿 的悲剧的“ 罪魁祸首” 一一罗斯福 的  狩猎命令 , 他们的行为是 一种什 么行 为?学生立 即意识 到这种 捕杀狼 的  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 为。教师趁机为 同学们详 细介绍《 野生动物保 护  法》 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 的相关条 例 , 让学生对 此行为性 质 的认 识更加  清楚 、 深刻 。在此基础上 , 组织学生依照《 野生动物保 护法》 , 给罗斯福 写  封信 , 谴责他的违法行为 , 控 诉他们 的累 累罪行。学 生通过 此课 的学  习,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 到极大 的增强 。   2 、 将 法治教育渗透到课文词语 的讲 解之 中 在课堂教 学活动 中 , 语  文教师必将会使用到不计其数 的成语 、 俗语 、 歇后语等 , 教 师在给学 生讲  解某一个词语意思的同时 , 不妨尝试一下 用法制视角来解 释分析这些 词  语 。例如 , “ 以眼还眼 , 以牙还牙 ” 在《 现代汉语词 典》 中意思是 : “ 比喻用  对方使用 的手段还击对方 。 ” 讲完 了字典 中的意思 , 语 文教师还需要 从更  高层次 的法制层面来解析这个词语 的意思 。老师可 以进一步讲 , 如果 一1 2 O・  


相关文章

  • 浅析古诗文中"松柏"的意象
  •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人格的道德价值.崇尚节操的民族,这已经深入到民族文化心灵的深处,并且表现在审美意识之中.而松柏在我国又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厚的"松柏意象"里,世人不仅可以感受到绵延数千年的中 ...查看


  • 诗歌意象分类诠释
  • 诗歌意象分类诠释 浅说填词怎样选词牌 格律诗的对仗通病浅析 学写诗的方法(七天学诗) 词的押韵方式 今日学词应到之途径 54条诗病 古诗词赏析"四部曲" 诗法家数 咏物诗的创作与鉴赏要诀 托物寓意 言外蕴旨 渲染蓄势 舒 ...查看


  • 浅析_月亮_与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 2008年12月第21卷第4期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 Dec.2008Vol.21,No.4 ·文艺学习研究· 浅析"月亮"与中国人的乡土 ...查看


  • 从文化视角看汉英翻译中的语篇连贯性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英汉标点符号比较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Stuttering in The King's Speech <嘉莉妹妹>中 ...查看


  • 浅析古代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 浅析古代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麻栗坡县董干中学 冉忠文 [摘要]古代诗词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考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总结一些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答题技巧,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本文以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为 ...查看


  • 浅析宋词中的花影意象
  • 江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中文):浅析宋词中的花影意象 (外文):Simple Analysis on the Hankage Image of Ci petry 院(系):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徐青青 学号 ...查看


  • 广告中英语歧义的研究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 2 An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Elements in Robinson Crusoe 3 浅谈商务活动中的语言 4 英语动物习语的研 ...查看


  • "三美论":[葬花吟]两个英译本赏析
  • 摘 要:诗歌是文化的载体,是一种高级的艺术形式,长期以来,诗歌的译入与译出层出不穷,然而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难度最大的.本文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为理论指导,对<红楼梦>中的诗词<葬花吟>的三个 ...查看


  •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分析
  • 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梧桐"意象 摘要: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范畴,它在古典诗词中 的灵活运用,不仅使古典诗词具有情感性,还让古典诗词具有了承载 文化底蕴的生命力.若诗人词人想要更好的抒发自己的情感,那么意 象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