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叙事研究法

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叙事研究法 来源:虎林实验高级中学 发表日期: 2013/11/5 7:17:51 收藏到:

内容摘要:一、教育叙事研究概述 (一)教育叙事研究兴起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教育叙事研究在西方教育领域内率先兴起,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是西方教师职业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现代主...

一、教育叙事研究概述

(一)教育叙事研究兴起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教育叙事研究在西方教育领域内率先兴起,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是西方教师职业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现代主义和结构主义提倡向“解释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叙事研究转向”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学和心理学对职业生活的研究存在交叉之处,由此产生了整合各方面的研究以推动职业研究发展的需要,导致社会科学研究中关注实践的叙事研究方式,并运用到了职业研究中,教师的职业叙事也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教育叙事研究引起了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小学教师以往所掌握的教育研究方法与“教师成为研究者”“科研兴校”的期待相距甚远。尤其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工作者深刻感受到了滞后的教学实践和先进的课改理念之间的差距。因此,要真正改进教师日常教学生活,那种能够表达教师个人思想、观念、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对其受到的效果进行反思的教育叙事研究成为能够为教师掌握的有效方法。教育叙事研究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什么是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是指研究者(主要是教师)以故事为手段,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发生、现在的影响以及未来的期待的描述与诠释,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构建教育生活意义的研究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平民的思维和话语方式”。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1.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叙事研究则是质的研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教师的叙事研究来说,“教育”是土壤,“质的研究”是方法论。质的研究将使教师不仅获得有意义的职业生活,而且会改变教师的存在方式。

2.以归纳为思维方式

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

3.以反思为其根本特征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其根本特征在于反思。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会失去它的目的和意义。

4.以“故事”为载体,以叙事为途径

教师的叙事研究所叙之事就是教师的故事,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它是真实的、情境性的,是丰富的,也是平凡的。其中,可能包含着丰富的内心体验,可能蕴藏着细腻的情感变化,可能反映出潜在的缄默知识,可能预示着远大的理想追求……正因如此,这些生活故事对于教育事业具有道德示范的摄人心魄的力量,胜过任何说教,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5.由解说者描述和分析

解说者就是讲故事的人,其实就是研究者,它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研究教师的人;研究者解说的是教师的故事,故事的主线和研究者的分析交叉出现,使所叙之事通过研究者的解读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故事的叙事中,解说者有时“在场”,有时“隐身”,在场的叙事更多地表现为解说者(研究者)夹叙夹议,解说者不仅对故事的过程进行描述,而且还就其中包含的价值观、情感、心境以及涉及的伦理等等进行分析和判断,展示出解说者的立场和理论视角;隐身的叙事则把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故事视作“社会真相”,力求客观地再现故事本身,尽可能不夹杂解说者本人的判断,以使读者能凭借自己的“前见”对故事作出每个人独特的判断。

6.教学叙事的区别

与教学论文的区别:教学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附以论证;教学叙事是以叙事

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说明和议论,也就是说,教学叙事是讲故事,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 与教学实录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是全过程的全部内容;而教学叙事则是视不同的主题有所选择,可以是过程的某一方面、某一情境或某一片断。

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过程进行表述,是预期,没有结果;教学叙事则是对已发生过的教学事件的反映,是写在教之后,有结果。

与教学案例(研究)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但教学叙事叙述的只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个案;而教学案例是教学的整合,可以是在教学叙事的基础上,以某个核心主题为对象,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的、多种角度的教学故事来进行研究、反思和讨论,是综案。

(四)教育叙事研究的类型

教育叙事研究大致分两类:

1.叙事的教育行动研究

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研究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也可以在教育研究者指导下进行。它追求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

2.叙事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教师只是叙说者,由教育研究者记述。教育研究者以教师为观察和访谈对象,包括以教师的“想法”(内隐的和外显的)或所提供的文本(如工作日志)等为“解释”对象。研究主要由教育研究者实施。

当然,这两种方式并不是截然分开而并列的,它们原本是相互牵连的。因为即使在叙事的教育人类学研究中,教师本人在叙述自己的教育生活史是,这种叙述将使教师自己进入一种“自我构建”的状态,将使教师形成“自我意识”。

(五)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

叙事研究是研究“事”的,即研究“故事” “事件”。教师的叙事研究已非常鲜明地划定了事件的范围:这些“事”是教师之事,这些“故事”是教师的生活故事;教师叙事研究就是研究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所遭遇、所经历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不是转瞬即逝的、不是淡无痕迹的、不是无足轻重的、不是若有若无的,它长久地影响着学生、影响着教师、影响着课堂、影响着生活。因此,进行教师的叙事研究无论对于教师本人还是对于学生或是对于社会来说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1.教师的叙事研究的内容

⑴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具有怎样的理念,教师对教育秉持着怎样

的信仰,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采取的做法。因此教师的叙事研究首先就要研究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以便为教师的行为寻求到理论的支撑,为教师的生活建构起思想的框架。

⑵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教师的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教师在教育中展现自己,在活动中塑造自己,在行为中成为自己,而这点点滴滴的细节和事件构筑起教师充实的职业生涯和美妙的事业人生。叙事研究正是立足于此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有助于教师更深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由此而带来教育世界的整体升华。

⑶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教师的叙事研究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意特点、人格特质,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身心规律,研究学生所感兴趣、所思考、所进行的活动。

2.教学叙事的内容分类

⑴教学叙事。“教学叙事”即教师将自己的某节“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教学叙事”类似以往的“教学案例”,但“教学叙事”不仅强调所叙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而且强调“叙述者”是教师本人而不是外来者。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师工作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节课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位,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是十分适合教师开展叙事研究的对象。课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叙事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如一节课的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包括设计思想、基本过程、教学要点、课堂效果等;一节课中的某个环节或侧面:教学过程的特定阶段、教材内容的处理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等;课堂上的意外或突发事件:学生的争吵或冷场阻碍了教学进程、教师困窘于学生提出的难题等。还可以把课前(课前的准备阶段)、课中(课堂教学阶段)、课后(课后的评价阶段)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和研究对象,也可以有重点地研究其中的某一部分。如某节公开课前集体备课过程中的争议,或课后评课引发的不同议论和评价,都是很有价值的研究内容。

⑵生活叙事。“生活叙事”指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叙述,涉及教师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可分别称之为“德育叙事”和“管理叙事”,一起构成“生活叙事”。 教师的“生活事件”同样是非常丰富的,“生活叙事”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

①活动。除课堂教学外,各种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校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等。与课堂教学相比,教学活动的形态更具开放性、生成性和不确定性。教师在组织开展这些活动时,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活动主题的设计、组织形式、资源开发和环境支持、学生的自主管理、教师的参与指导问题等。由于活动的过程和形态比较复杂,教师可以对某次活动的基本过程或某个侧面进行描述和分析,通过叙事研究来提炼

教改经验。如近年来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教改试验,在缺乏资料和经验的情况下,通过叙述研究提供范例和经验,已成为指导教改的一种主要形式。

②事件。教师工作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事件所构成的。除文化学习外,教师还要关心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在多彩而又繁复的学校生活中,有一些事情会给人以特别的感受,即使时过境迁,仍会留在记忆的深处,触动人的情感和灵魂。关注这些事件,就会发现许多值得思索和研究的内容。如一次对学习困难生的辅导、一次教室里失物事件的处理、一次失败或成功的家访、一个教师面对自己失误或错误的场景、一本载满师生对话交流的作业本、一张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贺卡等等。事件的生动感人和事件本身所包含的“教育”意义,应该是选择事件作为叙事研究对象的重要标准。

③人物。教育研究也是对人的研究。在学校生活中,作为研究者的教师经常会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予以特别的关注,并产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的兴趣。这些人可能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能是一个有特殊天赋的学生、或者是一个本校或邻校的优秀教师。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研究,可以从中发现、体会和借鉴许多有益的、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如一种学习指导方法、一条教育原则、一种教学风格、一套管理措施等。由于人的活动和经历往往是丰富和复杂的,因此,研究者还要依据一定的研究重点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来反应研究主题和研究结果。

⑶自传叙事。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表达自己的教育信仰,这种谈论教育的方式有些像叙述自己的“自传”,故把这种叙事称之为“自传叙事”。

(六)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

1.叙事研究的基础是自觉的实践反思

教师的实践反思起源于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教育策略的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都身处各种各样的情境,并由此逐渐积累了许多应对情境的策略和经验。这些经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师生涯中自然地、无意识地积累的,是不断尝试的结果。这些经验当然有一定的价值,但也有可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是相互抵触和矛盾的。为避免缓慢、随意、低效的经验积累过程,有不少教师对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表现出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度,即有意识的、自觉的实践反思。经常的、自觉的实践反思使零碎的教育经验得到梳理,使教师经历了一个教育策略系统化的过程,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的实践反思是触发叙事研究的重要条件,也是叙事研究内容和材料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自觉地实践反思是叙事研究的基础。

2.叙事研究的实施是开放的行动研究

教师的实践反思也是一个行动研究的过程,即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不断地反思、调

整自己的教育措施和行为,从而达到增进教育效果和提高教育水平的目的。叙事文本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教师在特定阶段、特定情景中所面临的问题,形象地反映了教育主体的认识水平与教育环境、教育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叙事作为行动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教师行动研究的有效途径。

3.叙事研究的取向是教师的经验分享

叙事文本的写作是教师经验表达的一种方式,是以教师的个人经验为基础的。在教师研究与写作的过程中,个人故事的叙述实际上是以潜在的听众(其他教师)为对象的。考虑“听众”的需要,可以作为文本撰写的一个重要参照点。一个文本是否有价值,是否提供了独特的教育经验,是有研究者所处的环境、所要交流的对象决定的。因此,文本的完成不是研究的结束,而是交流的开始。教师个人经验的交流和分享是叙事研究的一个重要功能和作用。通过交流,文本及其所包含的个人经验才能充分体现出它的价值。

二、教学叙事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叙事的作用是记录与反思,发掘或揭示内藏于具体事件和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它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能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使教师人人都可以参与教育研究。

(一)激发自己的教育灵感

任何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经历中,都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但又不甘心停留于记流水账,那么,撰写教学叙事就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因为教学叙事不仅记录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学经历,有其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二)提炼自己的教学行为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教学叙事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通过实践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分析,明确那些成功教法的指导思想,提炼更加有效的教学行为,对于改进和指导今后的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三)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教学叙事是教学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都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教学叙事适用于教师之间用来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的有效载体。对于教学叙事里作者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和对策等,都可以开展交流、讨论,对于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分析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四)教学叙事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那种单纯为了理论而学习理论的学习方式的不足,可以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三、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一)要勤于学

教师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提高理论素养,是开展研究工作的准备和基础。虽然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进行校本科研,不必像大学教授或教育理论专家那样要求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并直接运用理论开展教育研究,但是不等于说叙事研究不需要理论,理论的价值在任何方式的研究中都是不可忽视的,因为理论可以启迪人们的思维和智慧,可以熏陶人们的气质和精神,可以提高人们的洞察力和分析力,可以升华人们的思想和理念。因此,中小学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对更好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二)要敏于事

在中小学里,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感慨找不 到可说的话题,可做的课题,可写的东西。这种现象是由于教师长期忙于超负荷的教学工作,为各种事务所困,对各种问题缺乏敏感性,甚至变得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的缘故。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教师事事处处留意身边的问题,关注身边的事情,就可以找到很多可以用于开展探讨的话题,比如,教育生活故事、学生成长个案、教师成长记录、教育教学对话、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反思案例,等等。教育教学活动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可成为叙事研究的话题。

(三)要善于思

勤于思考,善于反思是中小学教师在进行叙事研究 中的根本要求,因为当教师试图“发现”和“讲述”自己所遇到的某个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时,需要认真的思考:当问题或事件发生后,教师又用什么方式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的思考;对问题或事件的解决过程、解决到什么程度、方式方法如何、总体效果如何等,需要深刻的反思。因此,思考和反思是叙事研究的灵魂,教师通过叙事研究中的思考和反思,不仅可以深刻地领会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四)要得于法

教育叙事研究的范围甚广,主题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说,教师的教育活动范围有多宽,其叙事研究的领域就有多广;教师的工作有多少种类,其叙事研究的主题就有多少类型;教师的工作内容有多么宽泛,其叙事研究的内容就有多么宽阔。这样看来,叙事研究似乎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格式、统一的规范和统一的要求。的确,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叙事研究更具有开

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教师在开展叙事研究时就更能够体现现实针对性,更能发挥创造性,这种方法也就更能为教师所掌握和运用。当然,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也不是说可以任意妄为,无章可循的,它总是内含一些基本的要素和要求。有学者认为,叙事研究的过程要围绕三个事件展开:现场、现场经验文本和研究文本。现场工作是叙事研究者亲身体验生活和获得现场经验的过程。现场经验文本是指研究者所获得的现场资料,形成现场经验文本有多种方法,如讲述或撰写故事、研究访谈、日记、自传和传记、书信、谈话、现场笔记等。研究文本是指叙事研究文本的格式,它与单纯的现场文本和一般的“科研报告”不同,它即要表述现场经验,同时又要解释现场经验的意义及对他人、社会问题的意义。在表述形式上表现为夹叙夹议。叙事研究文本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第一,有鲜明的主题或引人入胜的问题;第二,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第三,有解决问题的情境性、冲突性、过程性、复杂性以及师生角色变化等的描述;第四,有解决问题过程中及过程后的反思;第五,有理性反思中所获得的经验或教训,所蕴含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升华或启发。

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既有其实践意义,它可以让教师真正进入教育实践研究,有效地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和理论修养的提高;又有其理论意义,它可以为建构教育理论积累素材,促进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四、教育叙事的新方向

我国教学研究的新走向具体表现为:

(一)经验总结到反思性教学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二)走向问题解决——改变教师的提问方式

教学研究并非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来做研究,教学研究不过是留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教学研究的研究过程。“问题解决”首先意味着教师发现并“提出”了某个“教育问题”。教学研究中的“提出”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过程。它是一种“参与”“介入”的态度,提问者已经“把自己摆进去”。这种“把自己摆进去”意味着提问者已经成为此问题的“参与者”,而不是此问题的袖手“旁观者”;也意味着提问者已经成为此问题的“当事人”,而不是随意地提出一个问题,甩手等待“专家”来解决。

教师能否以“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的态度体温、教师能否以“当事人”而非“局外人”的角度提问,

将直接影响着提问者“参与”教学研究的程度,也直接影响着教学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改进”程度。因此,有人将“改变教师的提问方式”作为教学研究的一条首要策略提出来。但由于长久地沉湎与以“重复”为特征的日常教育生活中,教师往往对“教育问题”视而不见,见惯不怪,习以为常。所以,教师“发现”“提出”教育问题常需要校外的研究者以“对话”,“交谈”的方式提供批判性教育理念,帮助教师以批判性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

(三)走向叙事研究——改变教师的写作方式

“叙事研究”(或叙事的教学研究)的主要使命是将整个教育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作为教学研究的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作者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教育“叙事研究”努力恢复被科学话语遗忘和压制了的“教育个案”“教育事件”的合法性,这使教育研究领域一度发出“走向叙事研究”的呼声,教学研究领域不少研究者将“叙事法”作为教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也有研究者称之为“叙事研究转向”。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目的在于:它不只是关注教育“理”与“逻辑”,而且关注教育的“事”与“情节”;即使提出教育“理”与“逻辑”,也使这种“理”与“逻辑”从具体的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成长出来。

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叙事研究法 来源:虎林实验高级中学 发表日期: 2013/11/5 7:17:51 收藏到:

内容摘要:一、教育叙事研究概述 (一)教育叙事研究兴起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教育叙事研究在西方教育领域内率先兴起,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是西方教师职业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现代主...

一、教育叙事研究概述

(一)教育叙事研究兴起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教育叙事研究在西方教育领域内率先兴起,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是西方教师职业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现代主义和结构主义提倡向“解释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叙事研究转向”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学和心理学对职业生活的研究存在交叉之处,由此产生了整合各方面的研究以推动职业研究发展的需要,导致社会科学研究中关注实践的叙事研究方式,并运用到了职业研究中,教师的职业叙事也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教育叙事研究引起了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小学教师以往所掌握的教育研究方法与“教师成为研究者”“科研兴校”的期待相距甚远。尤其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工作者深刻感受到了滞后的教学实践和先进的课改理念之间的差距。因此,要真正改进教师日常教学生活,那种能够表达教师个人思想、观念、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对其受到的效果进行反思的教育叙事研究成为能够为教师掌握的有效方法。教育叙事研究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什么是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是指研究者(主要是教师)以故事为手段,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发生、现在的影响以及未来的期待的描述与诠释,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构建教育生活意义的研究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平民的思维和话语方式”。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1.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叙事研究则是质的研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教师的叙事研究来说,“教育”是土壤,“质的研究”是方法论。质的研究将使教师不仅获得有意义的职业生活,而且会改变教师的存在方式。

2.以归纳为思维方式

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

3.以反思为其根本特征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其根本特征在于反思。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会失去它的目的和意义。

4.以“故事”为载体,以叙事为途径

教师的叙事研究所叙之事就是教师的故事,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它是真实的、情境性的,是丰富的,也是平凡的。其中,可能包含着丰富的内心体验,可能蕴藏着细腻的情感变化,可能反映出潜在的缄默知识,可能预示着远大的理想追求……正因如此,这些生活故事对于教育事业具有道德示范的摄人心魄的力量,胜过任何说教,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5.由解说者描述和分析

解说者就是讲故事的人,其实就是研究者,它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研究教师的人;研究者解说的是教师的故事,故事的主线和研究者的分析交叉出现,使所叙之事通过研究者的解读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故事的叙事中,解说者有时“在场”,有时“隐身”,在场的叙事更多地表现为解说者(研究者)夹叙夹议,解说者不仅对故事的过程进行描述,而且还就其中包含的价值观、情感、心境以及涉及的伦理等等进行分析和判断,展示出解说者的立场和理论视角;隐身的叙事则把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故事视作“社会真相”,力求客观地再现故事本身,尽可能不夹杂解说者本人的判断,以使读者能凭借自己的“前见”对故事作出每个人独特的判断。

6.教学叙事的区别

与教学论文的区别:教学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附以论证;教学叙事是以叙事

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说明和议论,也就是说,教学叙事是讲故事,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 与教学实录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是全过程的全部内容;而教学叙事则是视不同的主题有所选择,可以是过程的某一方面、某一情境或某一片断。

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过程进行表述,是预期,没有结果;教学叙事则是对已发生过的教学事件的反映,是写在教之后,有结果。

与教学案例(研究)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但教学叙事叙述的只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个案;而教学案例是教学的整合,可以是在教学叙事的基础上,以某个核心主题为对象,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的、多种角度的教学故事来进行研究、反思和讨论,是综案。

(四)教育叙事研究的类型

教育叙事研究大致分两类:

1.叙事的教育行动研究

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研究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也可以在教育研究者指导下进行。它追求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

2.叙事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教师只是叙说者,由教育研究者记述。教育研究者以教师为观察和访谈对象,包括以教师的“想法”(内隐的和外显的)或所提供的文本(如工作日志)等为“解释”对象。研究主要由教育研究者实施。

当然,这两种方式并不是截然分开而并列的,它们原本是相互牵连的。因为即使在叙事的教育人类学研究中,教师本人在叙述自己的教育生活史是,这种叙述将使教师自己进入一种“自我构建”的状态,将使教师形成“自我意识”。

(五)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

叙事研究是研究“事”的,即研究“故事” “事件”。教师的叙事研究已非常鲜明地划定了事件的范围:这些“事”是教师之事,这些“故事”是教师的生活故事;教师叙事研究就是研究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所遭遇、所经历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不是转瞬即逝的、不是淡无痕迹的、不是无足轻重的、不是若有若无的,它长久地影响着学生、影响着教师、影响着课堂、影响着生活。因此,进行教师的叙事研究无论对于教师本人还是对于学生或是对于社会来说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1.教师的叙事研究的内容

⑴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具有怎样的理念,教师对教育秉持着怎样

的信仰,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采取的做法。因此教师的叙事研究首先就要研究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以便为教师的行为寻求到理论的支撑,为教师的生活建构起思想的框架。

⑵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教师的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教师在教育中展现自己,在活动中塑造自己,在行为中成为自己,而这点点滴滴的细节和事件构筑起教师充实的职业生涯和美妙的事业人生。叙事研究正是立足于此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有助于教师更深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由此而带来教育世界的整体升华。

⑶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教师的叙事研究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意特点、人格特质,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身心规律,研究学生所感兴趣、所思考、所进行的活动。

2.教学叙事的内容分类

⑴教学叙事。“教学叙事”即教师将自己的某节“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教学叙事”类似以往的“教学案例”,但“教学叙事”不仅强调所叙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而且强调“叙述者”是教师本人而不是外来者。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师工作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节课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位,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是十分适合教师开展叙事研究的对象。课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叙事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如一节课的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包括设计思想、基本过程、教学要点、课堂效果等;一节课中的某个环节或侧面:教学过程的特定阶段、教材内容的处理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等;课堂上的意外或突发事件:学生的争吵或冷场阻碍了教学进程、教师困窘于学生提出的难题等。还可以把课前(课前的准备阶段)、课中(课堂教学阶段)、课后(课后的评价阶段)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和研究对象,也可以有重点地研究其中的某一部分。如某节公开课前集体备课过程中的争议,或课后评课引发的不同议论和评价,都是很有价值的研究内容。

⑵生活叙事。“生活叙事”指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叙述,涉及教师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可分别称之为“德育叙事”和“管理叙事”,一起构成“生活叙事”。 教师的“生活事件”同样是非常丰富的,“生活叙事”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

①活动。除课堂教学外,各种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校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等。与课堂教学相比,教学活动的形态更具开放性、生成性和不确定性。教师在组织开展这些活动时,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活动主题的设计、组织形式、资源开发和环境支持、学生的自主管理、教师的参与指导问题等。由于活动的过程和形态比较复杂,教师可以对某次活动的基本过程或某个侧面进行描述和分析,通过叙事研究来提炼

教改经验。如近年来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教改试验,在缺乏资料和经验的情况下,通过叙述研究提供范例和经验,已成为指导教改的一种主要形式。

②事件。教师工作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事件所构成的。除文化学习外,教师还要关心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在多彩而又繁复的学校生活中,有一些事情会给人以特别的感受,即使时过境迁,仍会留在记忆的深处,触动人的情感和灵魂。关注这些事件,就会发现许多值得思索和研究的内容。如一次对学习困难生的辅导、一次教室里失物事件的处理、一次失败或成功的家访、一个教师面对自己失误或错误的场景、一本载满师生对话交流的作业本、一张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贺卡等等。事件的生动感人和事件本身所包含的“教育”意义,应该是选择事件作为叙事研究对象的重要标准。

③人物。教育研究也是对人的研究。在学校生活中,作为研究者的教师经常会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予以特别的关注,并产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的兴趣。这些人可能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能是一个有特殊天赋的学生、或者是一个本校或邻校的优秀教师。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研究,可以从中发现、体会和借鉴许多有益的、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如一种学习指导方法、一条教育原则、一种教学风格、一套管理措施等。由于人的活动和经历往往是丰富和复杂的,因此,研究者还要依据一定的研究重点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来反应研究主题和研究结果。

⑶自传叙事。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表达自己的教育信仰,这种谈论教育的方式有些像叙述自己的“自传”,故把这种叙事称之为“自传叙事”。

(六)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

1.叙事研究的基础是自觉的实践反思

教师的实践反思起源于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教育策略的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都身处各种各样的情境,并由此逐渐积累了许多应对情境的策略和经验。这些经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师生涯中自然地、无意识地积累的,是不断尝试的结果。这些经验当然有一定的价值,但也有可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是相互抵触和矛盾的。为避免缓慢、随意、低效的经验积累过程,有不少教师对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表现出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度,即有意识的、自觉的实践反思。经常的、自觉的实践反思使零碎的教育经验得到梳理,使教师经历了一个教育策略系统化的过程,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的实践反思是触发叙事研究的重要条件,也是叙事研究内容和材料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自觉地实践反思是叙事研究的基础。

2.叙事研究的实施是开放的行动研究

教师的实践反思也是一个行动研究的过程,即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不断地反思、调

整自己的教育措施和行为,从而达到增进教育效果和提高教育水平的目的。叙事文本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教师在特定阶段、特定情景中所面临的问题,形象地反映了教育主体的认识水平与教育环境、教育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叙事作为行动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教师行动研究的有效途径。

3.叙事研究的取向是教师的经验分享

叙事文本的写作是教师经验表达的一种方式,是以教师的个人经验为基础的。在教师研究与写作的过程中,个人故事的叙述实际上是以潜在的听众(其他教师)为对象的。考虑“听众”的需要,可以作为文本撰写的一个重要参照点。一个文本是否有价值,是否提供了独特的教育经验,是有研究者所处的环境、所要交流的对象决定的。因此,文本的完成不是研究的结束,而是交流的开始。教师个人经验的交流和分享是叙事研究的一个重要功能和作用。通过交流,文本及其所包含的个人经验才能充分体现出它的价值。

二、教学叙事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叙事的作用是记录与反思,发掘或揭示内藏于具体事件和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它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能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使教师人人都可以参与教育研究。

(一)激发自己的教育灵感

任何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经历中,都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但又不甘心停留于记流水账,那么,撰写教学叙事就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因为教学叙事不仅记录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学经历,有其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二)提炼自己的教学行为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教学叙事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通过实践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分析,明确那些成功教法的指导思想,提炼更加有效的教学行为,对于改进和指导今后的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三)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教学叙事是教学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都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教学叙事适用于教师之间用来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的有效载体。对于教学叙事里作者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和对策等,都可以开展交流、讨论,对于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分析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四)教学叙事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那种单纯为了理论而学习理论的学习方式的不足,可以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三、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一)要勤于学

教师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提高理论素养,是开展研究工作的准备和基础。虽然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进行校本科研,不必像大学教授或教育理论专家那样要求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并直接运用理论开展教育研究,但是不等于说叙事研究不需要理论,理论的价值在任何方式的研究中都是不可忽视的,因为理论可以启迪人们的思维和智慧,可以熏陶人们的气质和精神,可以提高人们的洞察力和分析力,可以升华人们的思想和理念。因此,中小学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对更好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二)要敏于事

在中小学里,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感慨找不 到可说的话题,可做的课题,可写的东西。这种现象是由于教师长期忙于超负荷的教学工作,为各种事务所困,对各种问题缺乏敏感性,甚至变得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的缘故。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教师事事处处留意身边的问题,关注身边的事情,就可以找到很多可以用于开展探讨的话题,比如,教育生活故事、学生成长个案、教师成长记录、教育教学对话、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反思案例,等等。教育教学活动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可成为叙事研究的话题。

(三)要善于思

勤于思考,善于反思是中小学教师在进行叙事研究 中的根本要求,因为当教师试图“发现”和“讲述”自己所遇到的某个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时,需要认真的思考:当问题或事件发生后,教师又用什么方式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的思考;对问题或事件的解决过程、解决到什么程度、方式方法如何、总体效果如何等,需要深刻的反思。因此,思考和反思是叙事研究的灵魂,教师通过叙事研究中的思考和反思,不仅可以深刻地领会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四)要得于法

教育叙事研究的范围甚广,主题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说,教师的教育活动范围有多宽,其叙事研究的领域就有多广;教师的工作有多少种类,其叙事研究的主题就有多少类型;教师的工作内容有多么宽泛,其叙事研究的内容就有多么宽阔。这样看来,叙事研究似乎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格式、统一的规范和统一的要求。的确,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叙事研究更具有开

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教师在开展叙事研究时就更能够体现现实针对性,更能发挥创造性,这种方法也就更能为教师所掌握和运用。当然,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也不是说可以任意妄为,无章可循的,它总是内含一些基本的要素和要求。有学者认为,叙事研究的过程要围绕三个事件展开:现场、现场经验文本和研究文本。现场工作是叙事研究者亲身体验生活和获得现场经验的过程。现场经验文本是指研究者所获得的现场资料,形成现场经验文本有多种方法,如讲述或撰写故事、研究访谈、日记、自传和传记、书信、谈话、现场笔记等。研究文本是指叙事研究文本的格式,它与单纯的现场文本和一般的“科研报告”不同,它即要表述现场经验,同时又要解释现场经验的意义及对他人、社会问题的意义。在表述形式上表现为夹叙夹议。叙事研究文本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第一,有鲜明的主题或引人入胜的问题;第二,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第三,有解决问题的情境性、冲突性、过程性、复杂性以及师生角色变化等的描述;第四,有解决问题过程中及过程后的反思;第五,有理性反思中所获得的经验或教训,所蕴含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升华或启发。

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既有其实践意义,它可以让教师真正进入教育实践研究,有效地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和理论修养的提高;又有其理论意义,它可以为建构教育理论积累素材,促进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四、教育叙事的新方向

我国教学研究的新走向具体表现为:

(一)经验总结到反思性教学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二)走向问题解决——改变教师的提问方式

教学研究并非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来做研究,教学研究不过是留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教学研究的研究过程。“问题解决”首先意味着教师发现并“提出”了某个“教育问题”。教学研究中的“提出”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过程。它是一种“参与”“介入”的态度,提问者已经“把自己摆进去”。这种“把自己摆进去”意味着提问者已经成为此问题的“参与者”,而不是此问题的袖手“旁观者”;也意味着提问者已经成为此问题的“当事人”,而不是随意地提出一个问题,甩手等待“专家”来解决。

教师能否以“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的态度体温、教师能否以“当事人”而非“局外人”的角度提问,

将直接影响着提问者“参与”教学研究的程度,也直接影响着教学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改进”程度。因此,有人将“改变教师的提问方式”作为教学研究的一条首要策略提出来。但由于长久地沉湎与以“重复”为特征的日常教育生活中,教师往往对“教育问题”视而不见,见惯不怪,习以为常。所以,教师“发现”“提出”教育问题常需要校外的研究者以“对话”,“交谈”的方式提供批判性教育理念,帮助教师以批判性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

(三)走向叙事研究——改变教师的写作方式

“叙事研究”(或叙事的教学研究)的主要使命是将整个教育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作为教学研究的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作者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教育“叙事研究”努力恢复被科学话语遗忘和压制了的“教育个案”“教育事件”的合法性,这使教育研究领域一度发出“走向叙事研究”的呼声,教学研究领域不少研究者将“叙事法”作为教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也有研究者称之为“叙事研究转向”。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目的在于:它不只是关注教育“理”与“逻辑”,而且关注教育的“事”与“情节”;即使提出教育“理”与“逻辑”,也使这种“理”与“逻辑”从具体的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成长出来。


相关文章

  •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
  •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 第一章 1.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 教育科学研究通常指应用科学的方法,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特定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揭示教育本质,解决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2.教 ...查看


  •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1
  •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全书共有九章,主线为: 科研概述及科研素养---选题----文献查阅---经典研究方法---现代研究方法---数据收集与处理---论文写作与发表---科研管理---知识产权及保护. 第一章 科学研究导论 本章主要介绍科学 ...查看


  • 如何撰写小学语文教育科研论文
  • 如何撰写小学语文教育科研论文 2013年初,受西安市教科所小语教研员王晓纲老师委托,我对2012年秋参评的全市近200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进行评审. 交来的文章体裁多样,教师们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写有专题论文.教育(教学)日志.教育(教学) ...查看


  • 山西省2011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答案
  • 1.什么是教育反思?教育反思的内容包括有哪些? 答: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 1)对学习资源利用进行反思. 2)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3) ...查看


  •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目录
  •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作者:蔡军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字数:30万字 估定价:30.00元 如需了解详情或索取本书资料,请与本书编辑 王东升 联系.电话:[1**********] Q ...查看


  •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的研究及评点第1期
  • 摘 要:"叙事学"的出现十分重要,因为它为古代小说研究的相对单一思路带来革命性的创新.20世纪从事小说叙事研究的大部分人由于思想意识的局限,在艺术分析上普遍以人物为主要中心,但是"叙事学"却不是如此, ...查看


  • 对生活体验研究的理解和思考
  • 第32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月 Vol. 32 No. 2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r. 2010 ✧教育教学研究✧ 对生活体验研究的理解和思考 常秀芹1,刘郁菊2 ( ...查看


  • 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
  • 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 教育研究中,资料收集的方法是非常多样的,这里简要地介绍常见的几种. 一.文献分析法 (一)文献分析法概述 1.含义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把人类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有价值的典献.它包括图书 ...查看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计划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08-2-2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