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实践论文---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毛概实践环节论文

之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目录

一 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1~2

1.1初等教育

1.2中等教育

1.3高等教育

二 教育资源投入 -------------------------------------3~4

2.1 教育经费总量不足

2.2措施

三 大学生素质和就业 -------------------------------------5~7

3.1就业问题

3.2就业素质

3.3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素质培养的建议

关于中国教育事业的思考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国家的稳步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人才的推动,而科技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教兴国更是我国针对我们国家的基本国庆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由此可看出教育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的差距,无论从教育机构的数量、质量、还是从培养培养出人才的数量,质量来看,都有长足进步。

一 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1.1初等教育

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或称基础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作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通常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的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儿童。 这种教育对提高国家民族文化水平极为重要,因此各国在其经济文化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都把它定为实施义务教育或普及教育的目标。

在中国,新中国之前的初等教育事业很不发达, 文盲众多, 文化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初等教育包括儿童和青年、成人两种。对

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小学,给儿童

以全面的基础教育;对青年和成人

实施初等教育的工农速成初等学

校、业余小学、识字学校等,给

受教育者施以相当于小学程度的

教育。人民政府从国家的实际情

况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方

针,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使初

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据统计,

1981年全日制小学校数已从1949年的 34.68万所增加到88.05万所;小学生数从2439.1万人增为13972万人,共为国家培养 3亿多有文化的劳动后备力量。此外,培

养了几千万业余小学毕业生,扫除文盲1.37亿人,使农村青壮年文盲比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80%以上下降为30%,职工文盲比例从60~70%下降为8%。学龄儿童入学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20%左右提高到93%左右。

1.2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包括普通中学和中等专业教育。普通中学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

段,学制均为三年。普通中学的课程有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

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生理卫生、劳动技术等。对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学校给予奖励。

截止到2002年统计,全国共有初中6.56万所(其中职业初中984所),在校生达到6687.43万人(其中职业初中83.37万人)。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8.3%。全国初中专任教师(含职业初中)为346.77万人。整个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成人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共有学校3.32万所,在校生2913.85万人。

1.3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性质。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

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大学,后来历经发展,主要是英国、德国、美国的大学的不断转型,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1022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为

108.36万人和340.87万人;全国招收研究生7.25万人,其中 博士学位招生1.50万

人、硕士学位招生5.73万人、研究生班研究生200余人,在学研究生达到19.89万

人;全国成人高等学校962所,招生 100.14万人,毕业82.57万人,在校学生

282.22万人。1998年,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包括成人高等学校)为623.10万

人。

总体说来,我国无论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亦或是高等教育,都已经趋于完善

的地步,教师水平整体上升,教育质量整体上升,教育机构更加正规化,普适教育更加广泛。当年,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地区间教育水平的不均衡发展,教

育资源分配东西部差异大等。由于教育是一比较广泛的课题,所以本文主要从资源投入和大学生素质两个方面加以叙述。

二 教育资源投入

2.1 教育经费总量不足

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基本保证条件之一,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的大小反映一个国家的政府为教育发展做出的财政贡献。国际上通常用一个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作为衡量一国政府教育的重要指标,该指标与公共

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指标一起,成为较为全面反映一国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两个基本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一直保持了在国际上较快的势头,然而,教育投入却与此不相协调,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和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一直处于低下水平。1993年,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将政府拨款作为发展教育的主要资金来源为保证有足够的教育经费来源,政府规定到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要达到4%;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例全国不低于15%;省级政府一般应达到20%以上.然而,令人忧虑的是,虽然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量在不断增加,但占GDP的比例一直在2-3%之间徘徊.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2002年世界竞争力年鉴评价,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很低,在49个参评国家和地区中位于第47位.该比例至2001年达到最高,为3.19%,离4%的目标尚有一定距离。

2000年,OECD国家和非OECD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平均水平分别为

5.2%和4.9%。OECD29个成员国除了希腊、日本和土耳其三国外,该比例均在4%以上;在15个发展中国家的非OECD成员国中,也仅有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菲律宾和乌拉圭等4个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低于4%。

从上面可以看出,仅从投入“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来

看,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还是比较少的,再加上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国情复杂,分到每个地区的经费势必不足以改变当前形势对教育所提出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书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带到实践环

境中去,转化成有用的力量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对于实践环节和科研设施来

说,对教育经费的需求格外的大。有的学校因为经费不足而无法提供足够的教育设施或者更换即时有实际意义的教研设备,这将大大限制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对正日新月异发展的现实科技的了解。有的学校干脆为了节约经费,就干脆不开设实验课程,亦或是将实验设备长时间锁存在实验室里面,以减少使用量的方式来减少设备的维修费,这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根本无法从实践中获得足够的锻炼和信息来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些都是需要增加经费投入来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那带来的后果势必是学生依然使用着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教学资源,这只能使学生的眼界停留在几十年前的那个时段,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对于高新人才的需求。

当然,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也将会使得安全问题变得突出。比如陈旧教学楼、宿舍的使用寿命,存在危险因素的科研项目的屏蔽保护,校车安全等等。

2.2措施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社会性质决定了我们国家有集全国之力解决任何问题的

优势。相比于其他性质的国家,我们这种国家主导的形式在短时间内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对于本来教育经费投入本不够的我们来说,所带来的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所以,这不能仅仅是国家的那部分拨款所能解决的,我们也需要社会的力量。目前,我国政府正加大高等教育投资力度,努力形成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税收、学费、服务收入、社会捐赠等为辅的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格局。通过提供奖学金、贷款、助学金、困难贴、学费减免等途径,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

①实行绩效拨款。根据不同行业的差异,制定合理绩效指标。通过每隔几年的指标反馈,合理分配高等教育教育资源的分配,有效的降低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对教育经费的不足。当然,这项措施的根本在于如何建立起合理的绩效指标以及指标反馈的公正性。而且,这项措施也仅适用于高等教育,而对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来说,很难划出合理的让人信服的指标。

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一方面,院校加大与企业的合作,以项目合作的形式抽取项目所带来的利润;另一方面,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这项措施旨在拓宽教育经费投入的渠道,由高等院校自主与企业合作,吸引企业的投资,同时与市场相结合,利用市场本身一定的调控能力来协调自身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 三、大学生素质和就业

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和就业能力一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话题。随着近十几年来高校的连续扩招,大学生群体和就业市场也急剧增大。巨大的就业压力也对大学生思想

道德、知识水平、就业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们的大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学生难就业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单就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09级的本科毕业生而言,除去读研和已就业的学生,至今仍有86人未就业。要知道这个比例已占到总人数的15.63%。问题的背后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①在全国大学扩招的大背景下,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并将继续呈刚性增长

的趋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代,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为几十万人;20世纪初,这个数字也仅为100多万人;到了2010年后这个数字已经达到惊人的600多万,尽管增长速度越来越慢,却仍处上升阶段。

②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对于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

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所以不愿参加或从事一些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在扩招的大背景下毕业的本科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③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

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以至于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没有很好的大局观,错过了好多机会,到最后把自己拖入就业难的泥潭。 ④大学生的就业素质问题是我们接下来将要着重讨论的问题。

3.2就业素质

当今的大学教育早已不仅仅立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以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目标。尽管如此,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根据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反馈来看,这些能力包括:专业基础知识、道德修养、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工作态度、责任心、持续的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刻苦踏实精神、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等,这更是大多数用人单位越来越关心的问题。以下是中国信息统计网关于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的考虑因素的统计整理。

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的考虑因素(%)

然而正是在以上方面,也正是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1.专业知识技能不过关。大部分学生在经历了炼狱般的高考后,到了大学就放松

了、松懈了。吃喝玩乐、社团活动或者谈恋爱,男生打游戏,女生逛商场,学习远不如高中时用功,专业课程也是得过且过,到了考试的时候就是祈祷不挂科,更别说精通了,四年本科学到的东西其实并不多。这样的本科毕业生性价比甚至比不上技术学校毕业的技工,何谈找到好的工作。

2.实践创新能力不足。这是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尽管现

在大学都有实习课程,也会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但大部分学生都是阳奉阴违,找乐子,做做表面工作就混过去了,没有抓住这个锻炼的机会。据调查很多大学生都曾在实习报告上做过假,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但还是有不少这种人。虽然现在一些用人单位会提供就业培训,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用人单位没有这么“好心”和 “耐心”,去为求职者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所以毫无实践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往往会成为中间的淘汰者。

3.企业责任意识淡薄。不少大学生因曾长时期受家庭关怀,形成了对自己及对家

庭的明确而强烈的责任意识,并随着进人大学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加以强化。但因其认知水平的局限及社会交往的局限,使之在大学后并未将责任意识的内涵、外延得到扩大和深化,不能把社会责任、企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如今的企业更希望看到的是招纳的员工和单位不仅仅是“我为你工作,你付我工资”的简单劳资关系,而是能够把企业和工作纳入员工的责任意识圈。在这一点上对于刚刚毕业的当代大学生往往没有如此高的觉悟和意识,导致在就业过程中屡屡被拒。

3.3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素质培养的建议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高校学生就业必须注意在自己的基本素质方面下功夫,在抓好基本专业技能和具各基本素质的基础上注意培养自身的特长,由此形成自身特色素质及核心竞争力。高线在学生教育、就业指导以及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上述的统计结果来

看,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是作为招聘单位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毕业生首先要具有基本的技能和基本素质才具有进入市场求职的“资本”。尽管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因为任何单位都不会录用一个连基本素质都不具备的学生。但是,目前的教育教学中,有一些学生甚至有一些教师,都存在轻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倾向,认为那些知识太容易,根本不值得在大学的讲坛上教授。另外学校在管理方面应该严格要求,防止上述等一系列堕落问题的产生。

2.加强学生特色能力培养,塑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决定学生能否顺利进入求职市场,而团队合作精神、踏实刻苦精神、持续的学习能力则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这也是能否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关键因素。此外,上述提到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需要在校大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除了认真刻苦地学习外,还需要注意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注意观察和思考,交际和组织管理能力,这些都是个人在顺利就业后能否得到继续提升的关键因素。

3.实施全程式的学生生涯设计指导,培植新的就业增长点。社会用人单位对于学

生素质的要求不是学生在临近毕业前就能立即提高的,例如责任心、态度等问题。在大学阶段,学校应当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开设就业讲座,交流职场规则,强化应聘技巧等措施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

附录

附录一:

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

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

单位:万人

单位:10万

年份

1965

1980

1985

1990年

1999年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学龄儿童入学率 在不同地区学龄儿童净入学率。 全国学龄儿童数 适龄儿童总号 11603.2 12219.6 10362.3 9740.7 12991.4 12445.3 11766.4 11310.4 10908.3 10548.1 10207.0 10075.5 9947.9 9772.0 9606.6 9501.5 已入学学龄儿童数 登记适龄童装数目 9829.1 11478.2 9942.8 9529.7 12872.8 12333.9 11561.2 11150.0 10761.6 10437.1 10120.3 10001.5 9896.8 9727.1 9548.6 9473.3 入学率(%) 净入学率 84.7 93.0 95.9 97.8 99.1 99.1 99.1 98.6 98.7 98.9 99.2 99.3 99.5 99.5 99.4 99.7

*1991年以前的入学率是按7-11周岁统一计算的。从1991年起入学率是按各地不同入学年龄和学制分别计算的。

适龄儿童入学率在1991年之前计算的基础上,初级 学校 7-11岁的学生报读。从1991年起,其计算考虑过 入学年龄和现行的学校教育

毛概实践环节论文

之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目录

一 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1~2

1.1初等教育

1.2中等教育

1.3高等教育

二 教育资源投入 -------------------------------------3~4

2.1 教育经费总量不足

2.2措施

三 大学生素质和就业 -------------------------------------5~7

3.1就业问题

3.2就业素质

3.3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素质培养的建议

关于中国教育事业的思考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国家的稳步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人才的推动,而科技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教兴国更是我国针对我们国家的基本国庆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由此可看出教育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的差距,无论从教育机构的数量、质量、还是从培养培养出人才的数量,质量来看,都有长足进步。

一 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1.1初等教育

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或称基础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作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通常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的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儿童。 这种教育对提高国家民族文化水平极为重要,因此各国在其经济文化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都把它定为实施义务教育或普及教育的目标。

在中国,新中国之前的初等教育事业很不发达, 文盲众多, 文化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初等教育包括儿童和青年、成人两种。对

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小学,给儿童

以全面的基础教育;对青年和成人

实施初等教育的工农速成初等学

校、业余小学、识字学校等,给

受教育者施以相当于小学程度的

教育。人民政府从国家的实际情

况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方

针,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使初

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据统计,

1981年全日制小学校数已从1949年的 34.68万所增加到88.05万所;小学生数从2439.1万人增为13972万人,共为国家培养 3亿多有文化的劳动后备力量。此外,培

养了几千万业余小学毕业生,扫除文盲1.37亿人,使农村青壮年文盲比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80%以上下降为30%,职工文盲比例从60~70%下降为8%。学龄儿童入学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20%左右提高到93%左右。

1.2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包括普通中学和中等专业教育。普通中学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

段,学制均为三年。普通中学的课程有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

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生理卫生、劳动技术等。对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学校给予奖励。

截止到2002年统计,全国共有初中6.56万所(其中职业初中984所),在校生达到6687.43万人(其中职业初中83.37万人)。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8.3%。全国初中专任教师(含职业初中)为346.77万人。整个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成人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共有学校3.32万所,在校生2913.85万人。

1.3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性质。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

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大学,后来历经发展,主要是英国、德国、美国的大学的不断转型,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1022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为

108.36万人和340.87万人;全国招收研究生7.25万人,其中 博士学位招生1.50万

人、硕士学位招生5.73万人、研究生班研究生200余人,在学研究生达到19.89万

人;全国成人高等学校962所,招生 100.14万人,毕业82.57万人,在校学生

282.22万人。1998年,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包括成人高等学校)为623.10万

人。

总体说来,我国无论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亦或是高等教育,都已经趋于完善

的地步,教师水平整体上升,教育质量整体上升,教育机构更加正规化,普适教育更加广泛。当年,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地区间教育水平的不均衡发展,教

育资源分配东西部差异大等。由于教育是一比较广泛的课题,所以本文主要从资源投入和大学生素质两个方面加以叙述。

二 教育资源投入

2.1 教育经费总量不足

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基本保证条件之一,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的大小反映一个国家的政府为教育发展做出的财政贡献。国际上通常用一个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作为衡量一国政府教育的重要指标,该指标与公共

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指标一起,成为较为全面反映一国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两个基本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一直保持了在国际上较快的势头,然而,教育投入却与此不相协调,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和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一直处于低下水平。1993年,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将政府拨款作为发展教育的主要资金来源为保证有足够的教育经费来源,政府规定到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要达到4%;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例全国不低于15%;省级政府一般应达到20%以上.然而,令人忧虑的是,虽然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量在不断增加,但占GDP的比例一直在2-3%之间徘徊.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2002年世界竞争力年鉴评价,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很低,在49个参评国家和地区中位于第47位.该比例至2001年达到最高,为3.19%,离4%的目标尚有一定距离。

2000年,OECD国家和非OECD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平均水平分别为

5.2%和4.9%。OECD29个成员国除了希腊、日本和土耳其三国外,该比例均在4%以上;在15个发展中国家的非OECD成员国中,也仅有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菲律宾和乌拉圭等4个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低于4%。

从上面可以看出,仅从投入“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来

看,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还是比较少的,再加上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国情复杂,分到每个地区的经费势必不足以改变当前形势对教育所提出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书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带到实践环

境中去,转化成有用的力量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对于实践环节和科研设施来

说,对教育经费的需求格外的大。有的学校因为经费不足而无法提供足够的教育设施或者更换即时有实际意义的教研设备,这将大大限制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对正日新月异发展的现实科技的了解。有的学校干脆为了节约经费,就干脆不开设实验课程,亦或是将实验设备长时间锁存在实验室里面,以减少使用量的方式来减少设备的维修费,这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根本无法从实践中获得足够的锻炼和信息来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些都是需要增加经费投入来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那带来的后果势必是学生依然使用着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教学资源,这只能使学生的眼界停留在几十年前的那个时段,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对于高新人才的需求。

当然,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也将会使得安全问题变得突出。比如陈旧教学楼、宿舍的使用寿命,存在危险因素的科研项目的屏蔽保护,校车安全等等。

2.2措施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社会性质决定了我们国家有集全国之力解决任何问题的

优势。相比于其他性质的国家,我们这种国家主导的形式在短时间内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对于本来教育经费投入本不够的我们来说,所带来的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所以,这不能仅仅是国家的那部分拨款所能解决的,我们也需要社会的力量。目前,我国政府正加大高等教育投资力度,努力形成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税收、学费、服务收入、社会捐赠等为辅的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格局。通过提供奖学金、贷款、助学金、困难贴、学费减免等途径,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

①实行绩效拨款。根据不同行业的差异,制定合理绩效指标。通过每隔几年的指标反馈,合理分配高等教育教育资源的分配,有效的降低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对教育经费的不足。当然,这项措施的根本在于如何建立起合理的绩效指标以及指标反馈的公正性。而且,这项措施也仅适用于高等教育,而对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来说,很难划出合理的让人信服的指标。

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一方面,院校加大与企业的合作,以项目合作的形式抽取项目所带来的利润;另一方面,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这项措施旨在拓宽教育经费投入的渠道,由高等院校自主与企业合作,吸引企业的投资,同时与市场相结合,利用市场本身一定的调控能力来协调自身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 三、大学生素质和就业

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和就业能力一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话题。随着近十几年来高校的连续扩招,大学生群体和就业市场也急剧增大。巨大的就业压力也对大学生思想

道德、知识水平、就业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们的大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学生难就业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单就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09级的本科毕业生而言,除去读研和已就业的学生,至今仍有86人未就业。要知道这个比例已占到总人数的15.63%。问题的背后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①在全国大学扩招的大背景下,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并将继续呈刚性增长

的趋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代,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为几十万人;20世纪初,这个数字也仅为100多万人;到了2010年后这个数字已经达到惊人的600多万,尽管增长速度越来越慢,却仍处上升阶段。

②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对于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

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所以不愿参加或从事一些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在扩招的大背景下毕业的本科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③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

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以至于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没有很好的大局观,错过了好多机会,到最后把自己拖入就业难的泥潭。 ④大学生的就业素质问题是我们接下来将要着重讨论的问题。

3.2就业素质

当今的大学教育早已不仅仅立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以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目标。尽管如此,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根据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反馈来看,这些能力包括:专业基础知识、道德修养、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工作态度、责任心、持续的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刻苦踏实精神、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等,这更是大多数用人单位越来越关心的问题。以下是中国信息统计网关于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的考虑因素的统计整理。

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的考虑因素(%)

然而正是在以上方面,也正是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1.专业知识技能不过关。大部分学生在经历了炼狱般的高考后,到了大学就放松

了、松懈了。吃喝玩乐、社团活动或者谈恋爱,男生打游戏,女生逛商场,学习远不如高中时用功,专业课程也是得过且过,到了考试的时候就是祈祷不挂科,更别说精通了,四年本科学到的东西其实并不多。这样的本科毕业生性价比甚至比不上技术学校毕业的技工,何谈找到好的工作。

2.实践创新能力不足。这是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尽管现

在大学都有实习课程,也会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但大部分学生都是阳奉阴违,找乐子,做做表面工作就混过去了,没有抓住这个锻炼的机会。据调查很多大学生都曾在实习报告上做过假,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但还是有不少这种人。虽然现在一些用人单位会提供就业培训,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用人单位没有这么“好心”和 “耐心”,去为求职者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所以毫无实践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往往会成为中间的淘汰者。

3.企业责任意识淡薄。不少大学生因曾长时期受家庭关怀,形成了对自己及对家

庭的明确而强烈的责任意识,并随着进人大学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加以强化。但因其认知水平的局限及社会交往的局限,使之在大学后并未将责任意识的内涵、外延得到扩大和深化,不能把社会责任、企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如今的企业更希望看到的是招纳的员工和单位不仅仅是“我为你工作,你付我工资”的简单劳资关系,而是能够把企业和工作纳入员工的责任意识圈。在这一点上对于刚刚毕业的当代大学生往往没有如此高的觉悟和意识,导致在就业过程中屡屡被拒。

3.3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素质培养的建议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高校学生就业必须注意在自己的基本素质方面下功夫,在抓好基本专业技能和具各基本素质的基础上注意培养自身的特长,由此形成自身特色素质及核心竞争力。高线在学生教育、就业指导以及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上述的统计结果来

看,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是作为招聘单位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毕业生首先要具有基本的技能和基本素质才具有进入市场求职的“资本”。尽管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因为任何单位都不会录用一个连基本素质都不具备的学生。但是,目前的教育教学中,有一些学生甚至有一些教师,都存在轻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倾向,认为那些知识太容易,根本不值得在大学的讲坛上教授。另外学校在管理方面应该严格要求,防止上述等一系列堕落问题的产生。

2.加强学生特色能力培养,塑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决定学生能否顺利进入求职市场,而团队合作精神、踏实刻苦精神、持续的学习能力则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这也是能否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关键因素。此外,上述提到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需要在校大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除了认真刻苦地学习外,还需要注意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注意观察和思考,交际和组织管理能力,这些都是个人在顺利就业后能否得到继续提升的关键因素。

3.实施全程式的学生生涯设计指导,培植新的就业增长点。社会用人单位对于学

生素质的要求不是学生在临近毕业前就能立即提高的,例如责任心、态度等问题。在大学阶段,学校应当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开设就业讲座,交流职场规则,强化应聘技巧等措施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

附录

附录一:

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

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

单位:万人

单位:10万

年份

1965

1980

1985

1990年

1999年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学龄儿童入学率 在不同地区学龄儿童净入学率。 全国学龄儿童数 适龄儿童总号 11603.2 12219.6 10362.3 9740.7 12991.4 12445.3 11766.4 11310.4 10908.3 10548.1 10207.0 10075.5 9947.9 9772.0 9606.6 9501.5 已入学学龄儿童数 登记适龄童装数目 9829.1 11478.2 9942.8 9529.7 12872.8 12333.9 11561.2 11150.0 10761.6 10437.1 10120.3 10001.5 9896.8 9727.1 9548.6 9473.3 入学率(%) 净入学率 84.7 93.0 95.9 97.8 99.1 99.1 99.1 98.6 98.7 98.9 99.2 99.3 99.5 99.5 99.4 99.7

*1991年以前的入学率是按7-11周岁统一计算的。从1991年起入学率是按各地不同入学年龄和学制分别计算的。

适龄儿童入学率在1991年之前计算的基础上,初级 学校 7-11岁的学生报读。从1991年起,其计算考虑过 入学年龄和现行的学校教育


相关文章

  • 工商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 工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为了增强论文的现实性和说服力,也培养同学们在调查实践中进行研究和论文写作的习惯和能力,建议同学们要把毕业论文写作和前端的社会实践统一考虑,保持连贯性. 第一部分 题目指南 以下选题仅做指南使用,学员完全 ...查看


  • 概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第一阶段实施方案(2014)
  • 安顺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实践教学第一阶段实施方案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让大学生深人实际.深人社会生活,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方面.<中 ...查看


  • 湘潭大学文秘.档案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文秘.档案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发布:自考办 时间:2012-12-07 浏览:2581 文秘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1.论现代秘书工作的职业特点与发展趋势 2.论当代秘书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论秘书队伍建设的思考 4.论秘书的考评体系 ...查看


  • 特殊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特殊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082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 音乐毕业生论文题目
  • 2008级音本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 1.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2.浅谈我国新课程理念下(某某)小学音乐教育 3.民间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4.浅析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5.浅议黔东(某某中小学)农村音乐教育之现状 ...查看


  • 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艺术管理)专业
  • 山东艺术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艺术管理)专业 申报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 相关背景材料 一.专业建设规划 二.专业建设方案 三.人才培养状况 四.相关证明材料 1.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2000年以来教师出版著作情况 2.山东艺术学院艺 ...查看


  • 行政管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德法同构"在现代中国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顾客关系管理"理念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方法论 ...查看


  • 社会实践报告.论文格式及模版1 1
  • 关于公布北京电大社会实践报告.毕业论文(设计.作业) 写作格式(修订)的通知 各分校(学院)工作站.教学点,开放教育学院: 为加强综合实践教学工作,进一步规范社会实践报告.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写作行款格式,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从07秋开 ...查看


  • 财务会计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财务会计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038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