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17届高三4月调考语文试题分析

武汉市2017届高三4月调考语文试题(基础)分析

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谢琼

一、试卷评价

纵观全卷,最大的特点是导向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突出“立德树人”

2017年高考,肩负着探索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的重任。“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最根本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高考“考什么”的问题。“四翼”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怎么考”的问题。四调试卷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命制试题,充分体现了前瞻性。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梁衡的散文《百年震柳》,“震柳”以震撼人心的形象告诉学生,面对灾难要坚忍不拔。漫画材料作文也体现了树人的良苦用心。

2、传承优秀文化

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试题的突出特点。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论述类阅读关注中国古典诗的语言。实用类阅读关注物质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两者都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保护与传承刻不容缓。

3、预测警示当前

在现代文阅读板块,全国卷已连续多年考查小说和传记,我们已经习惯回头看,围着高考试题转,在复习备考中,我们似乎忘了还有题材题型。四调大胆尝试,同时考查了散文和新闻,是对高考的预测,更是对复习备考的警示:我们既要回头看,更要向前看,散文和新闻绝不能忽视,警示正当时。

试卷整体平和,没有为难学生,体现了出题者的良好愿望,调整学生心态,让学生充满信心走进考场。

二、考况分析

以下数据均取自汉阳区教研室四月调考语文质量分析表。 论述类文本

1-3都是选择题,考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理解。

第1题正确率91.7%。均分2.75。C项中对“言约旨远”解释为用词越少,其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说法绝对,曲解文意,原文强调诗歌语言要量少而内涵足。5.9%的同学选D项,不理解杜甫这首诗首联就赞美李白的诗冠绝当代,接着以庾信、鲍照作比,赞美他的诗清新、俊逸,体现诗歌语言“言约”特点。

第2题正确率89%。均分2.67。B项,杜甫的诗借暮云春树表达对好友的思念,属于以景寓情,没有用整体象征的手法。7.6%的同学选C项,不理解描写景物诗歌单纯注重形似的作品相对逊色是正确的。虽然原文没有原句,但根据文意可以正确推断。

第3题正确率76.6%。均分2.3。D项对“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理解为“诗人对眼前景象的反复铺陈”错误,没有把握诗歌语言隐喻性、象征性特点。另外16.6%的同学选A项,认为日常普通的语言不能让人感悟到潜在内容。还是认为原文没有明确提到的信息就是

错误的,不能从整体把握文本意旨进行合理分析推断。

1、整体阅读能力不强,细读文本能力不足。

2、缺乏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比对不仔细或不做进一步推断。

3、重技巧轻理解,靠机械“校对”判断正误,忽视上下文的关联。

1、加强整体阅读训练。让学生迅速把握主要观点和思路,快速筛选主要信息,把握作者意图。

2、理解思想,“比对”辅助。要在真正读懂了原文的基础上判断正误。

3、把握做题技巧,判断转述正误,辨识命题陷阱。更要结合文意整体感知合理推断,尤其是不能直接找到原句,而是根据文意间接印证的选项,更要引起关注。传统判断方法如因果不当、于文无据、说法绝对、曲解文意、答非所问适当补充。

文学类文本:

全国卷自2012年至今已有5年选择中国现当代小说文本,但是散文教学仍然不可忽视。这次调考文学类选择散文,就是避免遗漏考点。实际考查结果显示学生近一年的小说复习,散文文体知识特点和答题技巧遗忘较多。

第4题答案选D。均分0.93。47.1%的同学选C项,19.1%的同学选A项,正确率只有31%。此题失分率较高,反映学生对散文文体特征掌握不足,写景叙事都是为了最后抒情,凸显文章主旨。C项引用具体数据不仅仅在于增强叙事的真实性,更多原因还在于表现当年自然灾害的惨烈和残酷,从而更加突出震柳劫后余生,生命力的顽强,抒发作者对其景仰敬佩之情。A项不是为下文表现“震柳”生存环境恶劣做铺垫,而是突出这棵柳树历经磨难坚韧不拔、顽强坚守的精神。所以根据题干要求最恰当的应选D项。

第5题主观表述题,均分3.57。2分15.33%,3分22.25%,4分46.38%,满分5分14.58%。考查插叙作用。学生应对情节作用类答题模式有所掌握,不应漫无目的随意作答。

1、反衬柳树以柔克刚的不屈与顽强生命力。

2、直接表现柳树在艰苦环境中坚定顽强、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

3、表现出作者对柳树生命力和顽强精神的由衷赞美。评分:2分

问题:答题角度单一,只考虑内容方面作用(形象、主题),未考虑结构作用。

对策:找准合理的答题角度。要有层次和梯度,不要重复或混杂。思考问题全面,不遗漏要点。

1、体现柳树不屈不挠的精神。

2、突出柳树的顽强。

3、表现柳树柔而不弱。

4、表现柳树甘于奉献的品质。评分:3分

问题:未掌握情节作用类答题模式,尤其是题干意识不强,忽略插叙重要提示。 对策:审清题干,要有问题意识,明确答题要求,再找准思维切入点,组织好语言。

1、 通过引用古人对柳树的赞美之言表现柳树顽强的性格,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结构

完整。

2、 插入柳树的介绍,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读者对柳树的了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评分:2分

问题:答题思路不清,内容、结构、艺术效果混杂。少数同学不分点。

对策:明晰答题思路,根据赋分切分答题点,层次清晰,不混杂,不重复,要点置前。

1、补充解释震柳存活原因。

2、丰富震柳顽强不屈的形象。

3、使文章内容丰富,结构富于变化。评分:3分

问题:分析笼统,未结合文本内容具体阐释,空答概念。

对策:从文本中找出观点的支撑句,筛选整合,提取关键词,使答案具体充实。

优秀答卷:见PPT

第6题主观表述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能力。均分:3.2。学生应结合文本主旨,在整体感知描写震柳形象、精神的基础上,分条作答。

1、人们啊,要学会坚强,在绝境中求得生存。

2、以卑微的姿态臣服大地,以高傲的心态仰望天空。它裂而不死,十分顽强。

评分:3分

问题:未掌握探究题答题要旨,不能从不同角度探究作品丰富意蕴和人文精神。

对策:仔细研读文本,体会抒情对象精神品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不同角度挖掘文本意蕴,结合时代背景、环境特点、细节描写、主旨意蕴找到答题点。

1、谱写生命奇迹,让疤痕成为勋章。

2、在深山老林调养生息,迎接春天,不屈不挠。评分:3分

问题:脱离文本内容,答题空泛、浅显,不明答题方向。

对策:明确题目要求,理清答题思路,围绕问题展开回答。

1、树同样是生命,而且比人更坚韧顽强。夺去了28万人的生命,这棵古柳存活了下来。

2、阳光抚慰,细雨冲刷,百年的疤痕,渐渐恢复。评分:3分

问题:答题语言不简洁规范,多摘录原句,以叙代议,不知提炼和概括。

对策:理解文本语句含义,提炼观点,筛选关键词组织答题语言。

1、对生命敬畏,尊重生命。

2、使人们明白不能轻易放弃。

3、遇到困难不能轻易放弃。评分:2分

问题:答题思路未展开,分点不注意层次和梯度,一个方面答题点重复作答。

对策:理清思路,答题点有区分度,已写过的不要再重复,全面考虑问题。

优秀答卷:见PPT

文体题型:

1、考前多种文体复习到位,以小说为重点,兼顾散文。写人叙事、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不同类型的散文精选1-2篇,巩固训练。

2、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小说要有所涉及。外国小说注意文化和时代背景。

3、注意题型的微调。2015年全国Ⅱ卷比较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精神困境的根源上的异同。考查面扩大,回归教材,课堂内外相结合。2016年全国Ⅰ卷考查词语作用和句子含义,不是常规答题要求,平时要训练到位。

4、文本主旨选择以“一点四面”为核心,歌颂时代精神,批判社会现象,赞美人物品质,文明进程反思,传统文化传承,生活哲思感悟等等。

阅读方法:

1、把握不同文体特征,小说抓三要素,散文重形和神的关系。有的放矢,整体阅读,概括主旨。

2、从分析行文结构思路入手,梳理情节,感知物象特征,提高阅读效率。

3、利用选择题选项辅助对文本的理解。

答题方法:

1、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如分析题、作用题、鉴赏题、探究题等,各种答题模式了然于心。

2、答案要点的先后顺序、总分意识、具体分析意识要增强。

3、语言概述简明,答案要点置前,分析在后。

实用类文本:

第7题选择题答案:C。正确率71.3%,均分:2.14。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比对选项与原文,A项材料一主要介绍2016年之前保护非遗的情况,材料三不属于“具体保护措施”;B项中“物质性”文化遗产除“自然景观”外,还有其他项目;D项“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不妥,说法绝对,曲解文意。选B项错误率17.8%,为什么错这么多,文本中材料二邮票二就告诉我们物质性文化遗产所举例子全是人文景观,无一是自然景观,但是学生阅读时脱离文本,不与材料中邮票一的举例仔细分析比较判断导致错误。

第8题五选二的选择题,答案:C D。正确率30.9%,均分:2.83。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

A项材料一列举民间文学、相声例子是为了说明继承人高龄化,传承不均衡,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B项强加因果,提高经济效益也并非当务之急。E项两者都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其中物质性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不理解这个概念通过材料二中的举例学生也能判断它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第9题主观表述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概括。1分14.58%,2分4.28%,3分21.68%,满分4分48.68%。均分:2.83。

此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筛选整合信息,找出当前在非遗保护方面还存在的问题。答题信息集中在第一则材料里。

选择题:

1、读文本不细致,遗漏或忽略重要信息导致判断失误。

2、概括推断的能力有待提高,整体阅读意识不强。

主观表述题:

1、概括性不强。照抄文本原句,不知提炼概括。

2、条理性不强。答题不规范,未分条作答或要点不清晰。

3、审题意识不强。题目问存在的问题,答成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的答形成的原因。

4、整体阅读意识不强。问题应为普遍存在的,有同学只就某一个非遗文化项目谈问题。

题材题型:

1、新闻作品、节目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新题材精选精练。

2、选题注意不同领域的人物传记。

3、加强五选二,四选一新题型训练。

答题技巧:

选择题:

1、读文本“快”“细”结合,不遗漏要点。如文本中两枚邮票的对比就暗示两种类型的文化遗产的对比。

2、仔细比对原文和选项,合理推断。

3、注意题干中“最恰当”等要求,善用排除法进行判断。

表述题:

1、整体把握全文,确定答题筛选信息区间。

2、审清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3、概括归纳准确,不遗漏要点也不重复啰嗦。

4、关注传主品质,概括传主成功原因、学术主张、取得贡献、成长环境等都离不开人物精神品质。不论如何设题,传主精神品质,人生价值对我们的启示始终是思考问题的核心。

5、规范答题形式,看赋分分点作答,采取总分形式。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第10题,断句,答案:D。正确率:76.4%,均分:2.29。读懂文意,并找到切入点即可。错误项选A有19.6%。原因在于良将领部这里判断失误。误以为将领是一个词,还是忽略了文言文单字是词的原则。

第11题,文化常识题,不正确的一项B。正确率:79.7%,均分:2.39。这一题如果不知道元代设立“行省”,根据常识也可判断出宋代河南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错误。

第12题,答案:不正确的一项C。正确率:64.8%,均分:1.94。根据原文判断罢免了郡县中贪赃枉法、行为不端的官员后,再由百姓自主选择仁爱的人担任他们的职务而不是担任太守。错误项选D有23.6%。丢分较多,原因在于对C项原文有所忽略,以为让百姓自行选择太守,又对D项是否举行祭祀大典理解不清导致选择错误。

第13题,翻译难度适中。第一句中,译出大意3分,“按治”和“寝”两个得分点。1分4.84%,2分30.06%,3分48.87%,4分7.34%,满分5分4.89%。均分:2.65。

第二句中,除句意3分外,“居”和“除服”两个得分点。1分20.98%,2分25.59%,3分34.1%,4分12.65%,满分5分2.35%。均分:2.37。

1、这时郭千里,罢免将军作为监丞,朱震说:“方圆千里,侵略夺取农民的田地,希望皇上重新下令。”

2、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住明德皇后去世,已经易月,脱下丧服。

评分:1+1分

问题:1、做题不细心,不看上下文。如将第一句人名“千里”译成“方圆千里”。第二句“易月”一词在下文中有解释,但被学生忽略。

2、对常见实词、虚词积累不足。如第一句中将作监是古代官署名,掌管宫室建

筑。丞指辅助的官员。将作监丞是古代官名。或者“监丞”也是古代官职,从属国子监。“除”应当翻译为“授官”,这也是“除”字的常用义,但部分同学理解为贬官、罢黜、除去等意。另“寝”字二调文言文出现,而且还是错误选项,但没有引起同学注意,这次又出现还是不会,20%的同学没有译出。

1、这时郭千里被免除将军一职作为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夺取百姓的田地,曾经寻找治理的人,愿意完成新的命令。”

2、当时郭千里授官将作监丞,朱震进言说:“郭千里侵扰夺取百姓的田地,曾经按法律治理,希望皇上重新任命官员。

评分:2+2分

问题:1、没有整体理解译句大意,就动笔作答,背离文意。

2、对文言文一字一词缺乏意识,与现代汉语双音词混淆。如第一句中“曾经”

直接照搬下来,以为就是现代汉语的“曾经”。

3、课本知识迁移不足。“按”这个实词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出现,“召有司

案图”中“案”通“按”,查看之意。此处译为“审查”,但被同学忽略。

1、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住在明德堂为皇后守丧,已经过了一个月就除去了丧服。

2、国朝景德的第二年,真宗在明德皇后之后死去,就更改了服丧的日期。

3、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住明德皇后去世,已经易月,脱下丧服。

4、国朝景德二年,宋徽宗位于明德祭祀等大典场所,皇上后来服丧,于是易月就去除服从。

5、我国前朝景德二年,真宗年间,遇到明德皇后服丧,那是过了几个月才脱下丧服。 问题:不理解原文“居明德皇后丧”意思,胡乱按自己的想法断句翻译,错误百出。

1、 强调“一字一词,字字落实”原则。落实常见实词、虚词、活用、特殊句式的正确

翻译。

2、 将译句回归原文,整体理解,译出大意。主要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言、行、观点、

态度怎样表现的更为合理,更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要准确理解分析推断。

3、 强化文本意识,有的文化常识需结合原文分析判断。掌握必背文化常识,尤其注意

课本注释里出现过的常识。

4、查漏补缺,利用早读课前5分钟时间化整为零,重温重点实词和虚词含义。回归课本,关注教材中典型实词和句式。

古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第14题,诗歌鉴赏五选二选择题,赋分5分答案B D。正确率:44.17%,均分:3.22。 前四个选项侧重诗句内容、诗人情感理解,考查面广。最后一项考查抒情方式。B项“表达作者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依据;D项两首诗中“三五夜”时节不一样,诗歌中“春风”“秋阴”有明显暗示。选C项24%,不理解题目“禁中独直”的意思。选E项14%,对白居易其他写月诗歌如《琵琶行》记忆不熟导致判断错误。

第15题,表现手法比较鉴赏题。抓题干“主要”一词确定一首诗答一种手法再展开分析即可。1分1.6%,2分4.2%,3分10.1%,4分44.5%,5分14.7%,满分6分20.7%。均分4.17。

1、审题不严,没有直接回答表现手法。

2、诗歌常用表现手法知识储备不足,答题局限于抒情方式、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手法。问手法,答情感。

3、堆砌诗歌手法,不扣题目“主要”选取一种作答。分析又只对其中一种手法展开。

4、分析过于简单,有的只有一句话,不注重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5、条理不清,答题要点混杂交错。

选择题:

1、 选项增多,意味着考点增多。从诗歌题材、诗人经历、创作背景、标题注释、文句理解到艺术手法都要考虑分析清楚。选择题增多并不意味难度降低,相反审题判断要更加细致清晰,不放过任何一个信息点。

2、 选项可以帮助主观题作答。

主观题:

1、整体理解诗歌,夯实常考知识要点,诗人情感、艺术手法判断准确。

2、进一步强化审题意识,明确出题人考查意图。

3、操作上问什么答什么,答题思路要清晰。要点前置,分析在后,分点作答。

4、思维上注意横向和纵向展开。横向问情感,注意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如个人、国家层面等;纵向问手法,首先答具体手法,再答什么诗句什么运用这种手法,最后答情感和表达效果,明确答题术语和步骤。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忌空泛简单。

5、关注考题变化,两首诗比较鉴赏或考题与课本诗歌比较鉴赏分析。

古诗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

第16题,名句默写,注意情景提示,题目要求审读准确。1分7.76%,2分19.38%,3分17.36%,4分17.92%,满分5分20.41%。均分2.72。

1、背诵落实不到位,背书随意添字漏字。

2、同音字、形近字易混淆。生僻字没落实到位。

3、不按题目要求作答,问原因答结果,或反之,不注意情景提示。

1、化整为零,利用早读、课前五分钟默写检测。规定篇目,限定时间,逐一落实。

2、小结易错字规律。根据意思记字形。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篇目的写法,记特殊情况。

3、加强审题意识,题目看完看懂,不要看到前面修饰语就匆忙下笔。

4、理解是前提,分析是手段,书写是关键。

5、以往考查多以思想深刻、写景叙事精妙、格式较工整的句子为主,现在可多关注文中的散句。

语言文字运用:成语、语病、选词

从近五年高考试卷来看,“语言文字运用”题是整个试卷中时代感最强、变化最繁妙、样式最灵活的题目。

第17题,成语题,答案:B 正确率82.6%。A项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C项剑走偏锋意为找一些新的、不同于以往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以求出奇制胜。D项甘之如饴意为甘愿承受艰难困苦。均符合文意。

成语试题考查近几年类型比较多样,如2016年全国卷六选三,也曾出现过五选二、四

选一、近义成语辨析,所以在备考时不能只关注某种类型的成语试题,复习要全面,积累要扎实。命题重点往往落在成语对象误用、望文生义、不合语境、褒贬失当等方面。成语系统化不强,建议利用零碎时间复习成语,提高复习效率。

第18题,语病题:答案C 设误典型。A项语序不当。B项缺主语,删去“自”。D项缺宾语。“补偿”后加“机制”。正确率79.12%。

高考常考的语病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依然要格外关注,同时也不可忽视“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这些冷门语病类型。结合历年各地高考真题中的病句例句,认真研究,细心揣摩,总结规律,强化训练。

第19题,选词填空。答案:D。主要把握句间关系。正确率96.14%。

语言文字运用:补写句子

第20题,补写句子,补写题是高考新题型,也是复习备考的难点。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

文段中心谈青钱柳的价值和特点,第一句根据后文“缓解高血压”“增强人体免疫力”可写出“药用价值”或“对人体保健有好处”。第二句根据前文描述青钱柳果实外形特点,此句应写它的观赏性。第三句从后文“耐低温和高温”,可推出“适应能力强”“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等等。3分43.6%,4分20.13%,满分5分23.5%,均分:

3.51。

1、语境意识不强,缺整体感知。

2、逻辑推理不强,缺分析判断。

3、表达能力不强,缺斟酌提炼。

1、仔细审读语段,明确话题中心,把握对象特点,辨明句间关系。

2、注意标点符号、关联词、对称句的提示作用。

3、根据字数要求,概括作答。

4、最后检查答案与上下文语意是否连贯,表意是否准确。

语言文字运用:图文转换

“图文转换”类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第21题要求根据“遗忘实验”测试数据总结知识遗忘的两条规律,并从中得出一条与学习有关的启示。有准确、简明的要求。两条规律可以分别从时间的推移与遗忘速度之间的

关系,时间的推移与知识保有量之间的关系来总结。启示只要答出学习之后,及时复习、反复复习、多次复习就行。3分1.27%,4分36.27%,5分46.05%,满分15.1%,均分4.71。

1、全盘考虑不足。不整体观察比对表格数据变化,只看某一个具体时间段的遗忘情况。

2、语言概括不强。答案中仍出现具体数据,而不是从数据中发现规律。

3、审读题目不严。不理解表格中数据含义,答非所问,问规律答成具体做法。

1、明确题目要求。图文转换题由数据转为文字叙述,尽量不要出现具体数据。

2、观察表格数据。找出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或变化较大的数据,根据数据变化寻找规律。

3、兼顾其他题型。思维结构导图,柱状饼状曲线等图标题、表格题。漫画、徽标题等。句子仿写和句式变换这两个考点也要训练。

漫画题:(1)读画面,把握画面要素。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并提取关键信息,如主要人、物的特征,画中人物的言行等。

(2)巧联想,探究画面寓意。由“实”及“虚”,由表及里,挖掘漫画隐含

的信息,比如讽刺对象是什么等,再结合漫画整体,进一步提炼画面的寓意。

(3)抓关键,客观描述画面。描述画面时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

等,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主后次等顺序描述。

图表类:(1)仔细读图,准确捕捉表格信息。

对于表格,要找出其中所含的信息,如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对于流程图,要抓住其中的时空、逻辑顺序等。

(2)查找变化,找到多个比较角度。

查找变化,是审察图表中比较对象在不同的阶段里的变化,例如数字的增减等。找到比较角度,从中找出规律。

(3)明确要求,简要归纳概括规律。

徽标类:(1)仔细观察,把握徽标特点。

观察徽标图时要注意看清图中有哪些线条、文字、图形,颜色、大小、位置是怎样安排的,有无汉字变形,拼音、英文字母缩写等。

(2)类比联想,准确阐释寓意。

要注意根据提示和注解进行类比联想,注意由表及里,仔细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联想徽标与活动、会议等的关系,准确说明徽标的寓意。

(3)审读题干,准确有序转换。

根据题干,满足其在内容、修辞、句式、字数等方面的要求,忌答非所问、生拉硬拽。

三、备考建议

三轮冲刺是综合训练阶段,把握好这一个多月的关键时期,甚至能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此,要把复习安排细化到每一天每一节课,做到有条不紊,稳步推进。

总体原则:

1、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从容应考。

2、全面复习,覆盖考点,不留缺憾。

3、回归教材,举一反三,迁移拓展。

4、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关注热点。

5、规范答题,重视细节,有效得分。

具体措施:

1、查漏补缺与套卷练习交错推进。

每周两次综合训练,以练习发现问题。再查漏补缺补充训练。明确不同题型答题要求,找准思维切入点。

2、教师讲评与学生自评相互结合。

改变传统评讲形式,课堂上可让学生自评互评,相互讲题、评分,给分有理,扣分有据,教师适时点拨。有时可印发答案,提高复习效率。

3、快速审题与规范答题互为补充。

选择真题和学生审题失误的典型材料,树立“问题”意识,问什么答什么,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答题注重细节,格式、语言规范严谨。

4、共性难点与个性问题逐一突破。

在备考冲刺阶段,课堂上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题型,难点考点逐一突破。个性问题分类指导,抓两头带中间,尤其关注有效边缘生和偏科生。

5、回顾整理与向前推进并行不悖。

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定期整理试卷,对高频错例及时总结反思,规避错误,变失分点为增分点。“三步一回头”,总结经验教训,有效获取高分。

时间安排:

1、早读:25分钟,以识记为主,默写篇目、文化常识、成语积累、作文素材逐一落实。

2、课堂:40分钟以考点精讲精练为主。

3、晚自习:150分钟综合卷测试。做全卷和基础题交叉,剩余时间作文审题训练和整理试卷。

4、每日30分钟的作业量。以课堂考点补充练习为主。

5、中午30分钟个性化辅导。

四、结语:

高考备考是一场没有销烟的战争,如何在战场中快人一步,抢占先机,我们殚精竭虑,甘苦自知。然而大道至简,备考有法,只要心中有考纲,眼中有考生,各个考点逐一突破消灭,最后一个多月我们仍然大有可为,取得辉煌,再创佳绩!谢谢大家!

武汉市2017届高三4月调考语文试题(基础)分析

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谢琼

一、试卷评价

纵观全卷,最大的特点是导向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突出“立德树人”

2017年高考,肩负着探索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的重任。“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最根本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高考“考什么”的问题。“四翼”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怎么考”的问题。四调试卷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命制试题,充分体现了前瞻性。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梁衡的散文《百年震柳》,“震柳”以震撼人心的形象告诉学生,面对灾难要坚忍不拔。漫画材料作文也体现了树人的良苦用心。

2、传承优秀文化

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试题的突出特点。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论述类阅读关注中国古典诗的语言。实用类阅读关注物质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两者都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保护与传承刻不容缓。

3、预测警示当前

在现代文阅读板块,全国卷已连续多年考查小说和传记,我们已经习惯回头看,围着高考试题转,在复习备考中,我们似乎忘了还有题材题型。四调大胆尝试,同时考查了散文和新闻,是对高考的预测,更是对复习备考的警示:我们既要回头看,更要向前看,散文和新闻绝不能忽视,警示正当时。

试卷整体平和,没有为难学生,体现了出题者的良好愿望,调整学生心态,让学生充满信心走进考场。

二、考况分析

以下数据均取自汉阳区教研室四月调考语文质量分析表。 论述类文本

1-3都是选择题,考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理解。

第1题正确率91.7%。均分2.75。C项中对“言约旨远”解释为用词越少,其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说法绝对,曲解文意,原文强调诗歌语言要量少而内涵足。5.9%的同学选D项,不理解杜甫这首诗首联就赞美李白的诗冠绝当代,接着以庾信、鲍照作比,赞美他的诗清新、俊逸,体现诗歌语言“言约”特点。

第2题正确率89%。均分2.67。B项,杜甫的诗借暮云春树表达对好友的思念,属于以景寓情,没有用整体象征的手法。7.6%的同学选C项,不理解描写景物诗歌单纯注重形似的作品相对逊色是正确的。虽然原文没有原句,但根据文意可以正确推断。

第3题正确率76.6%。均分2.3。D项对“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理解为“诗人对眼前景象的反复铺陈”错误,没有把握诗歌语言隐喻性、象征性特点。另外16.6%的同学选A项,认为日常普通的语言不能让人感悟到潜在内容。还是认为原文没有明确提到的信息就是

错误的,不能从整体把握文本意旨进行合理分析推断。

1、整体阅读能力不强,细读文本能力不足。

2、缺乏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比对不仔细或不做进一步推断。

3、重技巧轻理解,靠机械“校对”判断正误,忽视上下文的关联。

1、加强整体阅读训练。让学生迅速把握主要观点和思路,快速筛选主要信息,把握作者意图。

2、理解思想,“比对”辅助。要在真正读懂了原文的基础上判断正误。

3、把握做题技巧,判断转述正误,辨识命题陷阱。更要结合文意整体感知合理推断,尤其是不能直接找到原句,而是根据文意间接印证的选项,更要引起关注。传统判断方法如因果不当、于文无据、说法绝对、曲解文意、答非所问适当补充。

文学类文本:

全国卷自2012年至今已有5年选择中国现当代小说文本,但是散文教学仍然不可忽视。这次调考文学类选择散文,就是避免遗漏考点。实际考查结果显示学生近一年的小说复习,散文文体知识特点和答题技巧遗忘较多。

第4题答案选D。均分0.93。47.1%的同学选C项,19.1%的同学选A项,正确率只有31%。此题失分率较高,反映学生对散文文体特征掌握不足,写景叙事都是为了最后抒情,凸显文章主旨。C项引用具体数据不仅仅在于增强叙事的真实性,更多原因还在于表现当年自然灾害的惨烈和残酷,从而更加突出震柳劫后余生,生命力的顽强,抒发作者对其景仰敬佩之情。A项不是为下文表现“震柳”生存环境恶劣做铺垫,而是突出这棵柳树历经磨难坚韧不拔、顽强坚守的精神。所以根据题干要求最恰当的应选D项。

第5题主观表述题,均分3.57。2分15.33%,3分22.25%,4分46.38%,满分5分14.58%。考查插叙作用。学生应对情节作用类答题模式有所掌握,不应漫无目的随意作答。

1、反衬柳树以柔克刚的不屈与顽强生命力。

2、直接表现柳树在艰苦环境中坚定顽强、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

3、表现出作者对柳树生命力和顽强精神的由衷赞美。评分:2分

问题:答题角度单一,只考虑内容方面作用(形象、主题),未考虑结构作用。

对策:找准合理的答题角度。要有层次和梯度,不要重复或混杂。思考问题全面,不遗漏要点。

1、体现柳树不屈不挠的精神。

2、突出柳树的顽强。

3、表现柳树柔而不弱。

4、表现柳树甘于奉献的品质。评分:3分

问题:未掌握情节作用类答题模式,尤其是题干意识不强,忽略插叙重要提示。 对策:审清题干,要有问题意识,明确答题要求,再找准思维切入点,组织好语言。

1、 通过引用古人对柳树的赞美之言表现柳树顽强的性格,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结构

完整。

2、 插入柳树的介绍,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读者对柳树的了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评分:2分

问题:答题思路不清,内容、结构、艺术效果混杂。少数同学不分点。

对策:明晰答题思路,根据赋分切分答题点,层次清晰,不混杂,不重复,要点置前。

1、补充解释震柳存活原因。

2、丰富震柳顽强不屈的形象。

3、使文章内容丰富,结构富于变化。评分:3分

问题:分析笼统,未结合文本内容具体阐释,空答概念。

对策:从文本中找出观点的支撑句,筛选整合,提取关键词,使答案具体充实。

优秀答卷:见PPT

第6题主观表述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能力。均分:3.2。学生应结合文本主旨,在整体感知描写震柳形象、精神的基础上,分条作答。

1、人们啊,要学会坚强,在绝境中求得生存。

2、以卑微的姿态臣服大地,以高傲的心态仰望天空。它裂而不死,十分顽强。

评分:3分

问题:未掌握探究题答题要旨,不能从不同角度探究作品丰富意蕴和人文精神。

对策:仔细研读文本,体会抒情对象精神品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不同角度挖掘文本意蕴,结合时代背景、环境特点、细节描写、主旨意蕴找到答题点。

1、谱写生命奇迹,让疤痕成为勋章。

2、在深山老林调养生息,迎接春天,不屈不挠。评分:3分

问题:脱离文本内容,答题空泛、浅显,不明答题方向。

对策:明确题目要求,理清答题思路,围绕问题展开回答。

1、树同样是生命,而且比人更坚韧顽强。夺去了28万人的生命,这棵古柳存活了下来。

2、阳光抚慰,细雨冲刷,百年的疤痕,渐渐恢复。评分:3分

问题:答题语言不简洁规范,多摘录原句,以叙代议,不知提炼和概括。

对策:理解文本语句含义,提炼观点,筛选关键词组织答题语言。

1、对生命敬畏,尊重生命。

2、使人们明白不能轻易放弃。

3、遇到困难不能轻易放弃。评分:2分

问题:答题思路未展开,分点不注意层次和梯度,一个方面答题点重复作答。

对策:理清思路,答题点有区分度,已写过的不要再重复,全面考虑问题。

优秀答卷:见PPT

文体题型:

1、考前多种文体复习到位,以小说为重点,兼顾散文。写人叙事、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不同类型的散文精选1-2篇,巩固训练。

2、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小说要有所涉及。外国小说注意文化和时代背景。

3、注意题型的微调。2015年全国Ⅱ卷比较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精神困境的根源上的异同。考查面扩大,回归教材,课堂内外相结合。2016年全国Ⅰ卷考查词语作用和句子含义,不是常规答题要求,平时要训练到位。

4、文本主旨选择以“一点四面”为核心,歌颂时代精神,批判社会现象,赞美人物品质,文明进程反思,传统文化传承,生活哲思感悟等等。

阅读方法:

1、把握不同文体特征,小说抓三要素,散文重形和神的关系。有的放矢,整体阅读,概括主旨。

2、从分析行文结构思路入手,梳理情节,感知物象特征,提高阅读效率。

3、利用选择题选项辅助对文本的理解。

答题方法:

1、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如分析题、作用题、鉴赏题、探究题等,各种答题模式了然于心。

2、答案要点的先后顺序、总分意识、具体分析意识要增强。

3、语言概述简明,答案要点置前,分析在后。

实用类文本:

第7题选择题答案:C。正确率71.3%,均分:2.14。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比对选项与原文,A项材料一主要介绍2016年之前保护非遗的情况,材料三不属于“具体保护措施”;B项中“物质性”文化遗产除“自然景观”外,还有其他项目;D项“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不妥,说法绝对,曲解文意。选B项错误率17.8%,为什么错这么多,文本中材料二邮票二就告诉我们物质性文化遗产所举例子全是人文景观,无一是自然景观,但是学生阅读时脱离文本,不与材料中邮票一的举例仔细分析比较判断导致错误。

第8题五选二的选择题,答案:C D。正确率30.9%,均分:2.83。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

A项材料一列举民间文学、相声例子是为了说明继承人高龄化,传承不均衡,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B项强加因果,提高经济效益也并非当务之急。E项两者都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其中物质性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不理解这个概念通过材料二中的举例学生也能判断它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第9题主观表述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概括。1分14.58%,2分4.28%,3分21.68%,满分4分48.68%。均分:2.83。

此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筛选整合信息,找出当前在非遗保护方面还存在的问题。答题信息集中在第一则材料里。

选择题:

1、读文本不细致,遗漏或忽略重要信息导致判断失误。

2、概括推断的能力有待提高,整体阅读意识不强。

主观表述题:

1、概括性不强。照抄文本原句,不知提炼概括。

2、条理性不强。答题不规范,未分条作答或要点不清晰。

3、审题意识不强。题目问存在的问题,答成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的答形成的原因。

4、整体阅读意识不强。问题应为普遍存在的,有同学只就某一个非遗文化项目谈问题。

题材题型:

1、新闻作品、节目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新题材精选精练。

2、选题注意不同领域的人物传记。

3、加强五选二,四选一新题型训练。

答题技巧:

选择题:

1、读文本“快”“细”结合,不遗漏要点。如文本中两枚邮票的对比就暗示两种类型的文化遗产的对比。

2、仔细比对原文和选项,合理推断。

3、注意题干中“最恰当”等要求,善用排除法进行判断。

表述题:

1、整体把握全文,确定答题筛选信息区间。

2、审清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3、概括归纳准确,不遗漏要点也不重复啰嗦。

4、关注传主品质,概括传主成功原因、学术主张、取得贡献、成长环境等都离不开人物精神品质。不论如何设题,传主精神品质,人生价值对我们的启示始终是思考问题的核心。

5、规范答题形式,看赋分分点作答,采取总分形式。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第10题,断句,答案:D。正确率:76.4%,均分:2.29。读懂文意,并找到切入点即可。错误项选A有19.6%。原因在于良将领部这里判断失误。误以为将领是一个词,还是忽略了文言文单字是词的原则。

第11题,文化常识题,不正确的一项B。正确率:79.7%,均分:2.39。这一题如果不知道元代设立“行省”,根据常识也可判断出宋代河南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错误。

第12题,答案:不正确的一项C。正确率:64.8%,均分:1.94。根据原文判断罢免了郡县中贪赃枉法、行为不端的官员后,再由百姓自主选择仁爱的人担任他们的职务而不是担任太守。错误项选D有23.6%。丢分较多,原因在于对C项原文有所忽略,以为让百姓自行选择太守,又对D项是否举行祭祀大典理解不清导致选择错误。

第13题,翻译难度适中。第一句中,译出大意3分,“按治”和“寝”两个得分点。1分4.84%,2分30.06%,3分48.87%,4分7.34%,满分5分4.89%。均分:2.65。

第二句中,除句意3分外,“居”和“除服”两个得分点。1分20.98%,2分25.59%,3分34.1%,4分12.65%,满分5分2.35%。均分:2.37。

1、这时郭千里,罢免将军作为监丞,朱震说:“方圆千里,侵略夺取农民的田地,希望皇上重新下令。”

2、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住明德皇后去世,已经易月,脱下丧服。

评分:1+1分

问题:1、做题不细心,不看上下文。如将第一句人名“千里”译成“方圆千里”。第二句“易月”一词在下文中有解释,但被学生忽略。

2、对常见实词、虚词积累不足。如第一句中将作监是古代官署名,掌管宫室建

筑。丞指辅助的官员。将作监丞是古代官名。或者“监丞”也是古代官职,从属国子监。“除”应当翻译为“授官”,这也是“除”字的常用义,但部分同学理解为贬官、罢黜、除去等意。另“寝”字二调文言文出现,而且还是错误选项,但没有引起同学注意,这次又出现还是不会,20%的同学没有译出。

1、这时郭千里被免除将军一职作为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夺取百姓的田地,曾经寻找治理的人,愿意完成新的命令。”

2、当时郭千里授官将作监丞,朱震进言说:“郭千里侵扰夺取百姓的田地,曾经按法律治理,希望皇上重新任命官员。

评分:2+2分

问题:1、没有整体理解译句大意,就动笔作答,背离文意。

2、对文言文一字一词缺乏意识,与现代汉语双音词混淆。如第一句中“曾经”

直接照搬下来,以为就是现代汉语的“曾经”。

3、课本知识迁移不足。“按”这个实词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出现,“召有司

案图”中“案”通“按”,查看之意。此处译为“审查”,但被同学忽略。

1、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住在明德堂为皇后守丧,已经过了一个月就除去了丧服。

2、国朝景德的第二年,真宗在明德皇后之后死去,就更改了服丧的日期。

3、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住明德皇后去世,已经易月,脱下丧服。

4、国朝景德二年,宋徽宗位于明德祭祀等大典场所,皇上后来服丧,于是易月就去除服从。

5、我国前朝景德二年,真宗年间,遇到明德皇后服丧,那是过了几个月才脱下丧服。 问题:不理解原文“居明德皇后丧”意思,胡乱按自己的想法断句翻译,错误百出。

1、 强调“一字一词,字字落实”原则。落实常见实词、虚词、活用、特殊句式的正确

翻译。

2、 将译句回归原文,整体理解,译出大意。主要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言、行、观点、

态度怎样表现的更为合理,更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要准确理解分析推断。

3、 强化文本意识,有的文化常识需结合原文分析判断。掌握必背文化常识,尤其注意

课本注释里出现过的常识。

4、查漏补缺,利用早读课前5分钟时间化整为零,重温重点实词和虚词含义。回归课本,关注教材中典型实词和句式。

古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第14题,诗歌鉴赏五选二选择题,赋分5分答案B D。正确率:44.17%,均分:3.22。 前四个选项侧重诗句内容、诗人情感理解,考查面广。最后一项考查抒情方式。B项“表达作者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依据;D项两首诗中“三五夜”时节不一样,诗歌中“春风”“秋阴”有明显暗示。选C项24%,不理解题目“禁中独直”的意思。选E项14%,对白居易其他写月诗歌如《琵琶行》记忆不熟导致判断错误。

第15题,表现手法比较鉴赏题。抓题干“主要”一词确定一首诗答一种手法再展开分析即可。1分1.6%,2分4.2%,3分10.1%,4分44.5%,5分14.7%,满分6分20.7%。均分4.17。

1、审题不严,没有直接回答表现手法。

2、诗歌常用表现手法知识储备不足,答题局限于抒情方式、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手法。问手法,答情感。

3、堆砌诗歌手法,不扣题目“主要”选取一种作答。分析又只对其中一种手法展开。

4、分析过于简单,有的只有一句话,不注重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5、条理不清,答题要点混杂交错。

选择题:

1、 选项增多,意味着考点增多。从诗歌题材、诗人经历、创作背景、标题注释、文句理解到艺术手法都要考虑分析清楚。选择题增多并不意味难度降低,相反审题判断要更加细致清晰,不放过任何一个信息点。

2、 选项可以帮助主观题作答。

主观题:

1、整体理解诗歌,夯实常考知识要点,诗人情感、艺术手法判断准确。

2、进一步强化审题意识,明确出题人考查意图。

3、操作上问什么答什么,答题思路要清晰。要点前置,分析在后,分点作答。

4、思维上注意横向和纵向展开。横向问情感,注意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如个人、国家层面等;纵向问手法,首先答具体手法,再答什么诗句什么运用这种手法,最后答情感和表达效果,明确答题术语和步骤。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忌空泛简单。

5、关注考题变化,两首诗比较鉴赏或考题与课本诗歌比较鉴赏分析。

古诗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

第16题,名句默写,注意情景提示,题目要求审读准确。1分7.76%,2分19.38%,3分17.36%,4分17.92%,满分5分20.41%。均分2.72。

1、背诵落实不到位,背书随意添字漏字。

2、同音字、形近字易混淆。生僻字没落实到位。

3、不按题目要求作答,问原因答结果,或反之,不注意情景提示。

1、化整为零,利用早读、课前五分钟默写检测。规定篇目,限定时间,逐一落实。

2、小结易错字规律。根据意思记字形。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篇目的写法,记特殊情况。

3、加强审题意识,题目看完看懂,不要看到前面修饰语就匆忙下笔。

4、理解是前提,分析是手段,书写是关键。

5、以往考查多以思想深刻、写景叙事精妙、格式较工整的句子为主,现在可多关注文中的散句。

语言文字运用:成语、语病、选词

从近五年高考试卷来看,“语言文字运用”题是整个试卷中时代感最强、变化最繁妙、样式最灵活的题目。

第17题,成语题,答案:B 正确率82.6%。A项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C项剑走偏锋意为找一些新的、不同于以往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以求出奇制胜。D项甘之如饴意为甘愿承受艰难困苦。均符合文意。

成语试题考查近几年类型比较多样,如2016年全国卷六选三,也曾出现过五选二、四

选一、近义成语辨析,所以在备考时不能只关注某种类型的成语试题,复习要全面,积累要扎实。命题重点往往落在成语对象误用、望文生义、不合语境、褒贬失当等方面。成语系统化不强,建议利用零碎时间复习成语,提高复习效率。

第18题,语病题:答案C 设误典型。A项语序不当。B项缺主语,删去“自”。D项缺宾语。“补偿”后加“机制”。正确率79.12%。

高考常考的语病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依然要格外关注,同时也不可忽视“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这些冷门语病类型。结合历年各地高考真题中的病句例句,认真研究,细心揣摩,总结规律,强化训练。

第19题,选词填空。答案:D。主要把握句间关系。正确率96.14%。

语言文字运用:补写句子

第20题,补写句子,补写题是高考新题型,也是复习备考的难点。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

文段中心谈青钱柳的价值和特点,第一句根据后文“缓解高血压”“增强人体免疫力”可写出“药用价值”或“对人体保健有好处”。第二句根据前文描述青钱柳果实外形特点,此句应写它的观赏性。第三句从后文“耐低温和高温”,可推出“适应能力强”“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等等。3分43.6%,4分20.13%,满分5分23.5%,均分:

3.51。

1、语境意识不强,缺整体感知。

2、逻辑推理不强,缺分析判断。

3、表达能力不强,缺斟酌提炼。

1、仔细审读语段,明确话题中心,把握对象特点,辨明句间关系。

2、注意标点符号、关联词、对称句的提示作用。

3、根据字数要求,概括作答。

4、最后检查答案与上下文语意是否连贯,表意是否准确。

语言文字运用:图文转换

“图文转换”类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第21题要求根据“遗忘实验”测试数据总结知识遗忘的两条规律,并从中得出一条与学习有关的启示。有准确、简明的要求。两条规律可以分别从时间的推移与遗忘速度之间的

关系,时间的推移与知识保有量之间的关系来总结。启示只要答出学习之后,及时复习、反复复习、多次复习就行。3分1.27%,4分36.27%,5分46.05%,满分15.1%,均分4.71。

1、全盘考虑不足。不整体观察比对表格数据变化,只看某一个具体时间段的遗忘情况。

2、语言概括不强。答案中仍出现具体数据,而不是从数据中发现规律。

3、审读题目不严。不理解表格中数据含义,答非所问,问规律答成具体做法。

1、明确题目要求。图文转换题由数据转为文字叙述,尽量不要出现具体数据。

2、观察表格数据。找出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或变化较大的数据,根据数据变化寻找规律。

3、兼顾其他题型。思维结构导图,柱状饼状曲线等图标题、表格题。漫画、徽标题等。句子仿写和句式变换这两个考点也要训练。

漫画题:(1)读画面,把握画面要素。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并提取关键信息,如主要人、物的特征,画中人物的言行等。

(2)巧联想,探究画面寓意。由“实”及“虚”,由表及里,挖掘漫画隐含

的信息,比如讽刺对象是什么等,再结合漫画整体,进一步提炼画面的寓意。

(3)抓关键,客观描述画面。描述画面时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

等,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主后次等顺序描述。

图表类:(1)仔细读图,准确捕捉表格信息。

对于表格,要找出其中所含的信息,如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对于流程图,要抓住其中的时空、逻辑顺序等。

(2)查找变化,找到多个比较角度。

查找变化,是审察图表中比较对象在不同的阶段里的变化,例如数字的增减等。找到比较角度,从中找出规律。

(3)明确要求,简要归纳概括规律。

徽标类:(1)仔细观察,把握徽标特点。

观察徽标图时要注意看清图中有哪些线条、文字、图形,颜色、大小、位置是怎样安排的,有无汉字变形,拼音、英文字母缩写等。

(2)类比联想,准确阐释寓意。

要注意根据提示和注解进行类比联想,注意由表及里,仔细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联想徽标与活动、会议等的关系,准确说明徽标的寓意。

(3)审读题干,准确有序转换。

根据题干,满足其在内容、修辞、句式、字数等方面的要求,忌答非所问、生拉硬拽。

三、备考建议

三轮冲刺是综合训练阶段,把握好这一个多月的关键时期,甚至能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此,要把复习安排细化到每一天每一节课,做到有条不紊,稳步推进。

总体原则:

1、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从容应考。

2、全面复习,覆盖考点,不留缺憾。

3、回归教材,举一反三,迁移拓展。

4、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关注热点。

5、规范答题,重视细节,有效得分。

具体措施:

1、查漏补缺与套卷练习交错推进。

每周两次综合训练,以练习发现问题。再查漏补缺补充训练。明确不同题型答题要求,找准思维切入点。

2、教师讲评与学生自评相互结合。

改变传统评讲形式,课堂上可让学生自评互评,相互讲题、评分,给分有理,扣分有据,教师适时点拨。有时可印发答案,提高复习效率。

3、快速审题与规范答题互为补充。

选择真题和学生审题失误的典型材料,树立“问题”意识,问什么答什么,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答题注重细节,格式、语言规范严谨。

4、共性难点与个性问题逐一突破。

在备考冲刺阶段,课堂上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题型,难点考点逐一突破。个性问题分类指导,抓两头带中间,尤其关注有效边缘生和偏科生。

5、回顾整理与向前推进并行不悖。

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定期整理试卷,对高频错例及时总结反思,规避错误,变失分点为增分点。“三步一回头”,总结经验教训,有效获取高分。

时间安排:

1、早读:25分钟,以识记为主,默写篇目、文化常识、成语积累、作文素材逐一落实。

2、课堂:40分钟以考点精讲精练为主。

3、晚自习:150分钟综合卷测试。做全卷和基础题交叉,剩余时间作文审题训练和整理试卷。

4、每日30分钟的作业量。以课堂考点补充练习为主。

5、中午30分钟个性化辅导。

四、结语:

高考备考是一场没有销烟的战争,如何在战场中快人一步,抢占先机,我们殚精竭虑,甘苦自知。然而大道至简,备考有法,只要心中有考纲,眼中有考生,各个考点逐一突破消灭,最后一个多月我们仍然大有可为,取得辉煌,再创佳绩!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 高中语文图文转换试题列表
  • 难度: 使用次数:17 入库时间:2015-12-24 来源: 2016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6.根据下面图表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下面问题.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 (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 ...查看


  • 2017届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 滦南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年级语 文试卷 第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 墓志铭与墓碑文考辨 王珂 世人常把墓碑文当作墓志铭.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从墓碑和墓志的演变来了解它们的区别. 墓碑 ...查看


  • 2017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水平测试 高三年级语文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I 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 ...查看


  • 高考语文备考计划
  • 2014高考语文备考计划 随着高三学生的毕业,我们高二学生也提前升入了高三,对于高三的学习,我们不能没有计划.2013年高考语文命题体现了"稳中有进.实中有活"的特点,凸显语文性,蕴涵语文味,既保持了高考试题的特色,又体 ...查看


  •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修订的试卷结构
  •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修订的结构 内 容 分值 题数 题 刑 现代文阅读(一)9分, 3题 选择题 现代文阅读(二)12分,3题 选择题+主观题 现代文阅读(三)14分,3题 选择题+主观题 文言文阅读 19分 5题 选择题+主观题 古诗阅 ...查看


  • 教育部正式出台最新高考改革方案
  • 教育部正式出台最新高考改革方案! 一.高考改革来啦 2017年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英语高考前置,在高中一年级就可参加全国社会化的统考,外语一年两考,三年六考,取最高分记入高三的高考成绩.语数两科设定在6月7.8中的一天统考.再让学生选考三 ...查看


  •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精品
  • 2011年高二年级语文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1-3题.(每小题3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张祥龙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 ...查看


  • 2017届高三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 代科技.这则材料实际上引导我们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 1.可以从"守住传统文化"的角度立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看来, 传统文化不能丢,应该坚守. 2.可以从"没有发展便没有一 ...查看


  • 2014年高考语文总结
  • 2012高考语文备考总结 淮 阳 中 学 语文组:陈胜利 高三语文上期教学总结 高三C 部 陈胜利 回顾几个月,回顾过去的点点滴滴,收获颇多.有人说高三教学是一个教师成长的关键时期,我觉得这话说得很对.高三是对所有的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复习的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