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抓住本质找特征,举一反三促能力
作者:张弟才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02期
在数学学习中,题目形式不拘一格、千变万化,叙述方式多种多样.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大多数题目在课本中都能找到原题. 如果我们注意挖掘教材,注意分析比较,注意寻找其间存在的关系,不仅可以避免走弯路,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归纳总结的能力. 现举一例加以说明.
例:如图1,一人在A 处测得某电视塔尖D 的仰角为30°,前进100米到达B 处,测得电视塔尖D 的仰角为45°,设塔底C 与A 、B 在一条直线上,求电视塔的高度.
解:设塔高DC 为x 米,
若把此题上升到一般情况,则题目演变为:
如下图所示,一人在A 处测得某电视塔尖D 的仰角为α,前进α米到达B 处,测得电视塔尖D 的仰角为β,设塔底C 与A 、B 在一条直线上,求电视塔的高度h.
现举例应用如下:
应用1:如图2,某人在山顶上D 处,测得地面A 的俯角为30°,B 的俯角为60°. 已知AB=200米,A 、B 、C 在一条直线上,求山高DC.
应用2:如图3,某船向正东航行,在A 处望见某岛C 在北偏东60°方向上,前进6千米到达B 处,测得该岛C 在北偏东30°方向上. 已知该岛周围6千米内有暗礁. 问该船继续向正东航行,有无触礁的危险?请说明理由.
分析:该船会不会触礁,关键是看小岛C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否大于小岛有暗礁的范围6千米,若距离小于或等于6海里,则有触礁的危险,若距离大于6千米,则无危险.
解:过点C 作CD ⊥AB ,垂足为D. 设CD=x,根据题意,∠CAD=30°,∠CBD=60°,根据结论有:
∴若该船继续向正东航行,有触礁的危险.
例题和应用1、2都是很重要的题目,在数学测试中经常被考查到. 几个题目归结为一点:题目的本质未变,所变的仅仅是数字的改变,角度表达的改变,数学应用的改变. 这是一道三角函数在测量中的应用题,借助于结论便能轻松地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在数学的学习中,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抓住本质找特征,举一反三促能力
作者:张弟才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02期
在数学学习中,题目形式不拘一格、千变万化,叙述方式多种多样.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大多数题目在课本中都能找到原题. 如果我们注意挖掘教材,注意分析比较,注意寻找其间存在的关系,不仅可以避免走弯路,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归纳总结的能力. 现举一例加以说明.
例:如图1,一人在A 处测得某电视塔尖D 的仰角为30°,前进100米到达B 处,测得电视塔尖D 的仰角为45°,设塔底C 与A 、B 在一条直线上,求电视塔的高度.
解:设塔高DC 为x 米,
若把此题上升到一般情况,则题目演变为:
如下图所示,一人在A 处测得某电视塔尖D 的仰角为α,前进α米到达B 处,测得电视塔尖D 的仰角为β,设塔底C 与A 、B 在一条直线上,求电视塔的高度h.
现举例应用如下:
应用1:如图2,某人在山顶上D 处,测得地面A 的俯角为30°,B 的俯角为60°. 已知AB=200米,A 、B 、C 在一条直线上,求山高DC.
应用2:如图3,某船向正东航行,在A 处望见某岛C 在北偏东60°方向上,前进6千米到达B 处,测得该岛C 在北偏东30°方向上. 已知该岛周围6千米内有暗礁. 问该船继续向正东航行,有无触礁的危险?请说明理由.
分析:该船会不会触礁,关键是看小岛C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否大于小岛有暗礁的范围6千米,若距离小于或等于6海里,则有触礁的危险,若距离大于6千米,则无危险.
解:过点C 作CD ⊥AB ,垂足为D. 设CD=x,根据题意,∠CAD=30°,∠CBD=60°,根据结论有:
∴若该船继续向正东航行,有触礁的危险.
例题和应用1、2都是很重要的题目,在数学测试中经常被考查到. 几个题目归结为一点:题目的本质未变,所变的仅仅是数字的改变,角度表达的改变,数学应用的改变. 这是一道三角函数在测量中的应用题,借助于结论便能轻松地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在数学的学习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