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模式引导创新创业的实证研究

竞赛模式引导创新创业的实证研究

——基于辽宁的案例分析

摘要:为整合科技创业要素,搭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科技创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创新服务推动模式,辽宁省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辽宁赛区)暨第二届辽宁创新创业大赛,进一步提升科技创业水平,营造科技创业氛围,弘扬科技创业文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本文以辽宁创业大赛的实践案例分析了竞赛模式对创新创业的推动引导。

关键词:创新创业;竞赛;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创业始终是辽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主题。从20 世纪70、80 年代的乡镇企业创业,到20 世纪90 年代、21世纪初的民营企业创业,乃至近年来的科技企业创业,辽宁创业工作不断纵深发展。随着社会创业环境日趋完善,辽宁科技创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截至2014年底,全省已建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93 家,其中国家级28 家,孵化场地面积42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062家。为进一步弘扬创业文化和扶持创业型企业,做好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工作,辽宁省科技厅牵头启动了主题为“科技创新,成就大业”的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辽宁赛区)暨第二届辽宁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

一、创新创业大赛案例分析

(一)参赛项目数位居全国前列

大赛于2014 年6 月5 日正式启动,吸引了来自先进制造、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243 家创业团队和企业报名参赛;经形式审查、资格确认,全部通过初审,其中企业组139项,创业团队组104项,企业组和团队组项目数分列全国第15名和第9名。

(二)辽宁24强团队和企业脱颖而出

本次大赛分报名、资格确认、初赛、决赛和颁奖仪式等阶段进行。初赛采用网络评审方式进行,将243个参赛项目按照企业组和团队组2个组别,聘请18位创投专家担任评委,依照评审分数由高到低,各评选出12个项目,共计24个项目晋级决赛。大赛决赛,将晋级的24个项目分成企业组和团队组2个组别,采取现场答辩方式进行。每组由2位创业导师、

2位创投专家、1名技术专家担任大赛决赛评审专家,根据抽签排序、公开打分、当场公布的原则,按评分从高到低评出企业组和创业团队组一等奖各1名、二等奖各2名、三等奖各3名,总计12个项目。其他未获一二三等奖的12个项目获优秀奖。

(三)参加全国总决赛成绩优异

按照国家大赛组委会参赛项目各省分配名额,我省共选派22个项目(企业组13项,团队有9项)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行业总决赛。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行业总决赛中,我省企业组6项、团队组2项获得优秀奖,总计8个项目。

在参与省级大赛和全国行业总决赛过程中,参赛企业和团队人员诚心接受创业导师、创投专家指导和建议,认真学习观摩其他企业和团队比赛,认真答辩。通过比赛,参赛选手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感受到了政府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以及科技在企业发展中展现出来的巨大力量和潜力。辽宁立德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在全国行业总决赛参赛项目取得了88.233分的好成绩,在展现和宣传企业自身的同时,也获悉了科技创新和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最新动态,实现了进一步学习推广。英特工程仿真技术(大连)有限公司刚好发展到了需要进行第一轮融资的阶段,通过参加省级大赛和国家行业总决赛,获得了投资机构的关注并且取得了贷款优惠政策。大连鹏迪电动车辆有限公司经过省级大赛及国家行业总决赛的历练后,更加注重产品质量,进一步明确了专职人员对产品装置、产品参数掌控与职责,同时引进技术人员,充实了研发中心的研发力量。

通过参与省、国家创新创业大赛,企业将创新创业成果不断整合并进行系统展现,在增强企业核心团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从不同高度、广度、深度上增加了团队成员对科技创新的认知度,激发了企业创新创业步伐,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辽宁大赛特点

辽宁大赛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第一,项目数量大幅增加。本届大赛共受理参赛项目243项,比去年的181项增加了34%,特别是创业团队组项目,今年各地共推荐104项,比去年的32项增加了225%,创新创业氛围高涨。第二,项目主体年轻化。参与本届大赛的70%的项目负责人年龄都在45岁以下,团队组超过半数的是大学老师和刚毕业的学生,整体呈现年轻化、高素质、高水平的趋势。第三,项目创新性强。每个参赛项目至少拥有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第四,省市县联合推动。采取省市县三级部门联合推动的原则,充分发挥地方相关部门的积极性,组织更多优秀企业(团队)参加比赛。

二、创新创业大赛的运营模式

(一)遵循原则,积极探索,构建新型评价机制

遵循国家大赛评选要求,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评审委员会,建立了评审专家库,为大赛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撑。结合辽宁省情,积极探索新型大赛评价机制。

一是采用以创投专家为主的评价方式。评审小组从参赛项目的技术和产品、商业模式及实施方案、行业及市场、团队、财务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二是现场公布比赛成绩。在决赛环节中,采用比赛成绩现场公布方式,有效提升了比赛成绩公信力;三是对参加决赛的项目全部进行尽职调查。为确保评审的质量,组织创投机构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的同时,还会同相关市科技局对创业团队的真实性和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核查;四是采用创业导师和评审团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决赛现场,大赛采用创业导师和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分别同步打分的办法,两项评分汇总,最终得出参赛团队和企业的决赛成绩。

(二)拓宽渠道,多维宣传,扩大大赛影响力

紧紧围绕“科技创新,成就大业”的主题,采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推广策略,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扩大大赛影响力,开启“创业辽宁”大赛品牌打造的良好开端。一是利用网络传媒手段宣传大赛,开通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大赛QQ 工作群等网络平台;二是采用电视录播、新闻报道等形式记录、报道大赛,不仅对参赛团队和企业进行实地采访,制作了大赛专题片;三是邀请平面媒体对大赛进行广泛宣传,决赛阶段特别邀请多家平面媒体对大赛组织工作及参赛团队企业进行深度挖掘、宣传报道,使大赛始终保持了较高的热度和关注度;四是按照国家大赛要求,结合辽宁省大赛特点,精心制作参赛手册,设计推出大赛Logo。

(三)搭建平台,路演项目,促进科技金融结合

一是吸引省内外创投机构积极参与。锦联地产集团、辽宁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知名创投机构热情参与大赛的辅导培训、路演评审、尽职调查、专家点评等工作。二是获得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招商银行作为大赛特别支持单位,为参赛企业提供融资咨询。

(四)明确职责,省市互动,确保大赛顺利推进

大赛启动前期,辽宁省科技厅正式下发《关于举办2014年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辽宁赛区)暨第二届辽宁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辽科发〔2014〕29号),明确各市科技部门及承办单位的工作职责和时间进度安排。各市科技局按照要求,广泛发动,积极组织本地区内符合参赛条件的企业和团队报名参赛,较好地完成了报名确认、初赛评审、项目推荐等组委会分配的组织工作。在大赛组委会的指导下,辽宁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中心作为承办单位根据大赛组织工作需要,分别成立协调组、宣传组和会务组等,定期召开协调会讨论相关工作,并与其他联合承办单位通力合作,不断沟通对话,为大赛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障。

三、强化竞赛模式对创新创业引导的对策分析

(一)打造辽宁赛事品牌,推进创业大赛常态化举办

开设专门窗口,重点面向全省初创企业,面向海内外创业团队,常年受理商业计划书,征集科技创业团队项目、企业项目,选拔优秀创业项目。同时寻求行业协会、高校、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海外机构等优质单位进行合作,不断探索“常年季赛+每年度总决赛”的可持续、常态化的大赛运作机制。同时,加强宣传,积极与媒体合作,开设“创业辽宁”相关专题、专栏,宣传创业政策,报道创业故事,打造赛事品牌。

(二)开展创业辅导培训,推进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启动大学生科技创业训练营项目,组织大学生创业项目、人才进行创业辅导培训,针对创业资金缺乏、创业中介服务稀缺、创业信息平台建设不力等大学生创业各类情况,不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逐步提升大学生科技创业服务能力,引导和激励更多年轻人创业;二是通过调研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引入国际先进创业理念,为科技创业人员提供量身定制、系统化、实战性的创业课程;三是围绕科技创业项目路演流程、路演服务内容、路演评价指标等方面开展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工作,构建科技创业项目路演标准体系框架,推进科技创业项目路演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四是以示范服务窗口建设单位现有服务能力为基础,依托平台网络“辽宁科技创新”服务资源,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能力、构建服务品牌,面向区域内科技企业开展创业服务,做好创业项目落地孵化对接工作,打造一批优质科技创业区域示范服务窗口。

(三)加强科技金融对接,促进创业主体健康发展

辽宁省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不断加大科技和金融资源整合力度,加快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速度。在此基础上,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先行先试,着力发展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首投”“首贷”“首保”业务,推动解决创业企业融资难题。同时,通过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媒介,整合各类金融资源和服务,开创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即时信息与实时服务良性互动、天使投资与孵化服务密切结合的投融资模式,吸引全社会关注并参与天使投资,建设创业项目天使投资服务系统,促进辽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成长。

(四)落实大赛支持政策,进一步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一是落实大赛专项政策,扶持大赛优胜项目。对获得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创业团队、初创组企业和成长组企业给予省科技计划立项支持。二是辽宁省各市应加强制定落实地方配套支持政策,重点为参赛的优质项目给予地方科技计划支持、提供科技园区落地孵化、创业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为辽宁省科技型创业项目与人才的发展进一步营造良

好的创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晔.一颗创新种子的栋梁梦[N].科技日报,2013-8-28(4).

[2]夏奇峰.法国国家技术创新型企业创业大赛及其启示[J].中国科技奖励,2007(9):62-65.

竞赛模式引导创新创业的实证研究

——基于辽宁的案例分析

摘要:为整合科技创业要素,搭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科技创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创新服务推动模式,辽宁省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辽宁赛区)暨第二届辽宁创新创业大赛,进一步提升科技创业水平,营造科技创业氛围,弘扬科技创业文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本文以辽宁创业大赛的实践案例分析了竞赛模式对创新创业的推动引导。

关键词:创新创业;竞赛;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创业始终是辽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主题。从20 世纪70、80 年代的乡镇企业创业,到20 世纪90 年代、21世纪初的民营企业创业,乃至近年来的科技企业创业,辽宁创业工作不断纵深发展。随着社会创业环境日趋完善,辽宁科技创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截至2014年底,全省已建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93 家,其中国家级28 家,孵化场地面积42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062家。为进一步弘扬创业文化和扶持创业型企业,做好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工作,辽宁省科技厅牵头启动了主题为“科技创新,成就大业”的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辽宁赛区)暨第二届辽宁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

一、创新创业大赛案例分析

(一)参赛项目数位居全国前列

大赛于2014 年6 月5 日正式启动,吸引了来自先进制造、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243 家创业团队和企业报名参赛;经形式审查、资格确认,全部通过初审,其中企业组139项,创业团队组104项,企业组和团队组项目数分列全国第15名和第9名。

(二)辽宁24强团队和企业脱颖而出

本次大赛分报名、资格确认、初赛、决赛和颁奖仪式等阶段进行。初赛采用网络评审方式进行,将243个参赛项目按照企业组和团队组2个组别,聘请18位创投专家担任评委,依照评审分数由高到低,各评选出12个项目,共计24个项目晋级决赛。大赛决赛,将晋级的24个项目分成企业组和团队组2个组别,采取现场答辩方式进行。每组由2位创业导师、

2位创投专家、1名技术专家担任大赛决赛评审专家,根据抽签排序、公开打分、当场公布的原则,按评分从高到低评出企业组和创业团队组一等奖各1名、二等奖各2名、三等奖各3名,总计12个项目。其他未获一二三等奖的12个项目获优秀奖。

(三)参加全国总决赛成绩优异

按照国家大赛组委会参赛项目各省分配名额,我省共选派22个项目(企业组13项,团队有9项)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行业总决赛。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行业总决赛中,我省企业组6项、团队组2项获得优秀奖,总计8个项目。

在参与省级大赛和全国行业总决赛过程中,参赛企业和团队人员诚心接受创业导师、创投专家指导和建议,认真学习观摩其他企业和团队比赛,认真答辩。通过比赛,参赛选手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感受到了政府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以及科技在企业发展中展现出来的巨大力量和潜力。辽宁立德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在全国行业总决赛参赛项目取得了88.233分的好成绩,在展现和宣传企业自身的同时,也获悉了科技创新和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最新动态,实现了进一步学习推广。英特工程仿真技术(大连)有限公司刚好发展到了需要进行第一轮融资的阶段,通过参加省级大赛和国家行业总决赛,获得了投资机构的关注并且取得了贷款优惠政策。大连鹏迪电动车辆有限公司经过省级大赛及国家行业总决赛的历练后,更加注重产品质量,进一步明确了专职人员对产品装置、产品参数掌控与职责,同时引进技术人员,充实了研发中心的研发力量。

通过参与省、国家创新创业大赛,企业将创新创业成果不断整合并进行系统展现,在增强企业核心团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从不同高度、广度、深度上增加了团队成员对科技创新的认知度,激发了企业创新创业步伐,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辽宁大赛特点

辽宁大赛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第一,项目数量大幅增加。本届大赛共受理参赛项目243项,比去年的181项增加了34%,特别是创业团队组项目,今年各地共推荐104项,比去年的32项增加了225%,创新创业氛围高涨。第二,项目主体年轻化。参与本届大赛的70%的项目负责人年龄都在45岁以下,团队组超过半数的是大学老师和刚毕业的学生,整体呈现年轻化、高素质、高水平的趋势。第三,项目创新性强。每个参赛项目至少拥有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第四,省市县联合推动。采取省市县三级部门联合推动的原则,充分发挥地方相关部门的积极性,组织更多优秀企业(团队)参加比赛。

二、创新创业大赛的运营模式

(一)遵循原则,积极探索,构建新型评价机制

遵循国家大赛评选要求,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评审委员会,建立了评审专家库,为大赛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撑。结合辽宁省情,积极探索新型大赛评价机制。

一是采用以创投专家为主的评价方式。评审小组从参赛项目的技术和产品、商业模式及实施方案、行业及市场、团队、财务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二是现场公布比赛成绩。在决赛环节中,采用比赛成绩现场公布方式,有效提升了比赛成绩公信力;三是对参加决赛的项目全部进行尽职调查。为确保评审的质量,组织创投机构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的同时,还会同相关市科技局对创业团队的真实性和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核查;四是采用创业导师和评审团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决赛现场,大赛采用创业导师和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分别同步打分的办法,两项评分汇总,最终得出参赛团队和企业的决赛成绩。

(二)拓宽渠道,多维宣传,扩大大赛影响力

紧紧围绕“科技创新,成就大业”的主题,采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推广策略,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扩大大赛影响力,开启“创业辽宁”大赛品牌打造的良好开端。一是利用网络传媒手段宣传大赛,开通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大赛QQ 工作群等网络平台;二是采用电视录播、新闻报道等形式记录、报道大赛,不仅对参赛团队和企业进行实地采访,制作了大赛专题片;三是邀请平面媒体对大赛进行广泛宣传,决赛阶段特别邀请多家平面媒体对大赛组织工作及参赛团队企业进行深度挖掘、宣传报道,使大赛始终保持了较高的热度和关注度;四是按照国家大赛要求,结合辽宁省大赛特点,精心制作参赛手册,设计推出大赛Logo。

(三)搭建平台,路演项目,促进科技金融结合

一是吸引省内外创投机构积极参与。锦联地产集团、辽宁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知名创投机构热情参与大赛的辅导培训、路演评审、尽职调查、专家点评等工作。二是获得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招商银行作为大赛特别支持单位,为参赛企业提供融资咨询。

(四)明确职责,省市互动,确保大赛顺利推进

大赛启动前期,辽宁省科技厅正式下发《关于举办2014年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辽宁赛区)暨第二届辽宁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辽科发〔2014〕29号),明确各市科技部门及承办单位的工作职责和时间进度安排。各市科技局按照要求,广泛发动,积极组织本地区内符合参赛条件的企业和团队报名参赛,较好地完成了报名确认、初赛评审、项目推荐等组委会分配的组织工作。在大赛组委会的指导下,辽宁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中心作为承办单位根据大赛组织工作需要,分别成立协调组、宣传组和会务组等,定期召开协调会讨论相关工作,并与其他联合承办单位通力合作,不断沟通对话,为大赛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障。

三、强化竞赛模式对创新创业引导的对策分析

(一)打造辽宁赛事品牌,推进创业大赛常态化举办

开设专门窗口,重点面向全省初创企业,面向海内外创业团队,常年受理商业计划书,征集科技创业团队项目、企业项目,选拔优秀创业项目。同时寻求行业协会、高校、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海外机构等优质单位进行合作,不断探索“常年季赛+每年度总决赛”的可持续、常态化的大赛运作机制。同时,加强宣传,积极与媒体合作,开设“创业辽宁”相关专题、专栏,宣传创业政策,报道创业故事,打造赛事品牌。

(二)开展创业辅导培训,推进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启动大学生科技创业训练营项目,组织大学生创业项目、人才进行创业辅导培训,针对创业资金缺乏、创业中介服务稀缺、创业信息平台建设不力等大学生创业各类情况,不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逐步提升大学生科技创业服务能力,引导和激励更多年轻人创业;二是通过调研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引入国际先进创业理念,为科技创业人员提供量身定制、系统化、实战性的创业课程;三是围绕科技创业项目路演流程、路演服务内容、路演评价指标等方面开展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工作,构建科技创业项目路演标准体系框架,推进科技创业项目路演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四是以示范服务窗口建设单位现有服务能力为基础,依托平台网络“辽宁科技创新”服务资源,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能力、构建服务品牌,面向区域内科技企业开展创业服务,做好创业项目落地孵化对接工作,打造一批优质科技创业区域示范服务窗口。

(三)加强科技金融对接,促进创业主体健康发展

辽宁省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不断加大科技和金融资源整合力度,加快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速度。在此基础上,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先行先试,着力发展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首投”“首贷”“首保”业务,推动解决创业企业融资难题。同时,通过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媒介,整合各类金融资源和服务,开创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即时信息与实时服务良性互动、天使投资与孵化服务密切结合的投融资模式,吸引全社会关注并参与天使投资,建设创业项目天使投资服务系统,促进辽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成长。

(四)落实大赛支持政策,进一步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一是落实大赛专项政策,扶持大赛优胜项目。对获得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创业团队、初创组企业和成长组企业给予省科技计划立项支持。二是辽宁省各市应加强制定落实地方配套支持政策,重点为参赛的优质项目给予地方科技计划支持、提供科技园区落地孵化、创业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为辽宁省科技型创业项目与人才的发展进一步营造良

好的创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晔.一颗创新种子的栋梁梦[N].科技日报,2013-8-28(4).

[2]夏奇峰.法国国家技术创新型企业创业大赛及其启示[J].中国科技奖励,2007(9):62-65.


相关文章

  • 贵南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互联网众包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贵南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互联网众包|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论文选题题目 贵南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 ...查看


  • 浅谈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浅谈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逐步转变,大学生就业也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一方面完成了从"包分配"到"自主择业"的转变从而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灵活性.建设创 ...查看


  • 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谈创新人才培养
  • 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谈创新人才培养 作者:邓光明,贾贞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45期 摘要:"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在国家层面上针对大学本科生的立项,旨在通过创新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查看


  • 行政管理专业模拟实验教学手段的运用研究_刘慧
  • 第27卷第11期2014年11月教师教育论坛 TcherEducationForumea Vol.27No.11 November2014 ●实践探索● 行政管理专业模拟实验教学手段的运用研究 刘 慧 )(山东青岛2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查看


  • 大学生科研项目选题
  • 附件二 大学生科研课题项目选题指南 (注:本指南只作选题指南的参考方案,课题申报方向不受限制) 经济类: 1. 2. 3. 4. 5. 6. 7. 8. 9.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问题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内需与外需关系研究 后危机时期我国财 ...查看


  • 高校创客空间商业计划书
  • 电子科大创客空间商业计划书 目 录 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 录 .......... ...查看


  •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内涵特征与提升路径
  • [摘要]该文在梳理胜任力.创业胜任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概念,并从创业知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内涵特征.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大学生要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高校要着力加 ...查看


  • 创新: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 创新: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中国民营经济创新国际论坛会议综述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的高速.高质量增长期,生动的现实推动着中国经济学向纵深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2007年8月11-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查看


  •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 [提要]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和目的就是培养创新型.综合型高素质人才.鉴于此,本文在了解现状和洞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