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龙头企业_温氏_集团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农业龙头企业 温氏 集团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农业龙头企业 温氏 集团发展的

历史经验及启示

向安强 周雅琳 陈锦梅 陈志远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 广州 510642)

[摘要]广东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在短短27年间迅速扩张, 并对当地乃至全国农村产生巨大影响, 带动4万农户, 20多万人走上养鸡产业化致富道路, 农民有了稳定收入和殷实生活,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重要一步。文章回顾温氏27年发展历史; 分析温氏的管理、组织、生产和技术模式; 归纳温氏的历史成就; 总结温氏的历史经验, 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为农业企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温氏集团; 发展历程; 历史经验; 历史成就; 新农村建设 广东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在短短27年间迅速扩张, 并对当地乃至全国农村产生巨大影响, 带动4万农户, 20多万人走上养鸡产业化致富道路, 农民有了稳定收入和殷实生活,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重要一步。这一范例值得研究。

一、温氏集团的发展历程(一) 自身成长与摸索阶段(1983! 1996年)

1983年, 新兴县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基本完成, 农民重新获得土地。温北英由此萌发创办养鸡公司的决心, 承包簕竹镇的一个养殖场, 新兴县簕竹畜牧联营公司正式创立。

1 建立一体化养殖公司

肉鸡的生产经营过程包括种苗、饲料、饲养、防疫、销售五个环节。温氏先后设置

服务部、生产技术部、饲料部、营养部、销售部、财务部等部门。这些部门设置便于对生产经营过程实行统筹管理, 有利于农户、公司、客户三者间的沟通。这种将生产经营过程全部包揽的养殖公司被称为一体化养殖

[1]

公司。

2 企业+高校的技术合作

1992年, 温氏与华农大动科系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以股份为经济纽带换取华农技术支持, 华农动科专家通过技术研发、创新及技术组合、改进, 为温氏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推动温氏业绩蒸蒸日上, 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温氏先后与华农大等农业院校及科研机构签订技术合作协议, 进一步促进高校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紧密合作。

3 形成温氏企业文化

1988年温北英等人提出 温氏食品, 人人有份 的思想, 传达了温氏平等互利、服务大众、造福社会的信念。1993年推出温氏文化结晶之作∀员工准则#:

精诚合

∃古今农业∃ ∃2010年第3期∃

作, 各尽所能。用科学, 办实事, 争进步, 求效益。文明礼貌, 胸怀广阔, 磊落光明。同呼吸、共命运, 齐创美满生活。 [2]囊括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 充分体现了具有科技创新、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现代管理理念。∀员工准则#的制定和施行, 标志着温氏企业文化基本形成。

4 建立全员股份合作制

1986年温氏实现第一次按股分红。但那时持股者总共只有八人, 温北英决定, 新进员工可以入股, 按人均资产先后以4000、2000、1000元1股, 1990年又把各人股份拆分为100元1股, 共有1万股, 同时印发

[3]

股权证。1994年公司规定员工股份可在公

年在湖北汉川, 2000年在广东河源、湖南

宁乡, 2001年在广东清远、重庆璧山、广东山水, 2002年在江苏南京、浙江湖州、四川德阳, 2003在年广西南宁、江苏镇江, 2004年在海南瞻州、湖北武汉等地区, 创建温氏分公司。温氏模式在全国蔓延开来。

1 加快发展上下游相关产品

1997年温氏作出发展养猪业的重大决定, 1999年制定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2000年此规划公布并开始实施, 同年成立乳业公司, 从澳大利亚引进数百头良种奶牛。整个产业结构发展战略和产业链更加清晰:积极发展养鸡业, 大力发展养猪业, 探索发展奶牛业, 加快向上下游产品延伸。

2 形成全国范围的战略布局

至2004年, 温氏集团每年新办一体化养殖公司3~4家。温氏集团下属公司67家, 其中一体化养殖公司40多家, 分布在国内13个省、市、自治区, 基本形成以广东为基地, 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各自组团发展的全国战略布局。

3 形成温氏特色的管理模式

温氏集团领导班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坚持从实际出发, 认真学习先进管理理论, 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管理经验, 在实践中寻求管理之道。2004年一个颇具温氏特色的管理模式基本形成:以温氏企业文化为灵魂, 以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以四级组织架构为基础, 以利益调节机制为动力, 以强大的计算机网络为辅助工具, 以整套人性化、标准化制度为准则的文化科学管理。

4 顺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1999年, 温氏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决定年增长率在30%以上, 到2004年销售收入目标确定为50亿元。五年时间过去了, 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 销售收入达56亿元。

(三) 全面创新与突破阶段(2006年至

司内部自由转让, 每年拿一部分利润出来按股分红, 使得干部员工除工资外, 还有额外的投资收入。至此, 温氏全员股份合作制正式建立。

5 形成自己的销售网络

1994年以来, 温氏集团制定了迅速发展的战略布局, 成功走出广东省新兴县, 在省内外建立养殖公司。如温氏集团在新兴县车岗镇成立分公司, 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和管理等, 走 公司+农户 合作模式, 发展养鸡业, 使村民走上勤劳奔小康致富之路。仅该镇料村就有60多户村民从事养鸡业, 占全村总户数80%, 每个养鸡户每批次养鸡1万! 1 5万只, 多则达3万只, 年收入数万元, 养鸡业已经成为料村主要产业, 村

[4]

民养鸡收入占总收入的90%。1996年温氏集团成立销售合作会, 把各地客户联系起来, 便于温氏集团与客户交流与协调, 以获得更多合作者, 温氏集团销售网络就此形成。

(二) 内调整与外延伸阶段(1997! 2005年)

1997年起, 温氏集团迅速扩大战略布局, 1997年在广西桂林、江苏太仓, 1999

农业龙头企业 温氏 集团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今)

2006年1月中国农科院向全国农业科技界发出倡议, 围绕国家农业战略目标和未来农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领域, 实施∀ 十一五 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行动#, 联合攻关, 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一倡议对温氏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温氏开始制定新的战略方针。

1 将稳产增效定为工作中心

2006年1月12日, 温氏集团2005年度工作总结暨干部大会隆重举行。集团总裁温鹏程在会上强调, 2006年要围绕 稳产增效 的工作思路, 以集团制订的2006年工作重点为行动纲领, 着力做好 提高二级公司的经营管理综合能力 等五项工作。

2 销售收入突破第一个百亿

[5]

广东省温氏集团研究院, 统筹整合集团内部

的科技资源, 搭建起更大的科技创新平台。 二、温氏集团的发展模式和成就

温氏取得今天的成就, 离不开集团的管理模式; 温氏能够与农户及其他客户保持长久稳定的合作, 是遵循着一个固定的组织模式的; 要保持持续高效的生产率, 需要一个科学的生产模式; 而要保持技术的不断创新, 则需拥有全面强大的技术模式作支撑。

(一) 发展模式

1 管理模式! ! ! 信息化管理 1991年温氏集团建立电脑管理网络系统, 在私营畜牧企业界率先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温氏的肉鸡、肉猪销售部、孵化场、种猪场、奶牛场、饲料厂、技术服务部、财务部均用上了电脑, 公司总部安装了电脑控制总台, 收集、储存各种数据和资料。温氏高层决策者通过电脑, 了解公司生产经营情况, 了解全国、全世界同行业和市场变化情况, 有助于进行决策, 帮助指挥、管理生产经营。

温氏顺应时代发展,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堪称行业典范。从2006年开始引入金蝶EAS 系统, 2007年金蝶EA S BOS 平台开发的养殖管理系统在集团几家下属公司试点上线, 个性化信息管理应用到养鸡、养猪等方面, 困扰这个农业产业化集团多年的信息个性化难题迎刃而解。温氏建立起集中的财务管理体系, 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持; 建立了包括饲料采购、存储、调拨、生产以及养殖业特征的信息化集中管理平台, 实现集团财务、业务信息共享、及时监控和调配

[6]

管理。

2004年温氏集团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 成为大型企业集团。2005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温氏在联营公司成立十一周年暨二五计划献策会上指出, 要顺利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必须夯实四个基础, 即思想基础、人才基础、经营基础、管理基础。仅过3年时间, 温氏销售收入翻一番, 2007年突破100亿元, 进入百亿企业行列, 温氏登上另一新台阶。

3 积极推进管理和技术创新

在温氏管理模式指导下, 温氏越做越大。而在对新公司的管理上, 温氏遇到了一些问题, 例如管理手段不够成熟、管理策略不够全面等。但经过对当地实际情况仔细分析后, 温氏在对产品的确定、成本的控制、原料的采用上, 都做了因地制宜的调整和创新, 使得新公司的管理有条不紊。

技术创新方面, 2000年、2006年温氏与华农又先后签订第二次、第三次技术合作协议, 借助华农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建立并实行科技创新激励机制。2008年初, 经省科技厅批准组建

2 组织模式! ! ! 股份合作制

温氏自创业伊始, 就实行全员股份合作制。这种以 劳 带 资 形式的全员持股

∃古今农业∃ ∃2010年第3期∃

制度, 使员工成为资产的拥有者, 企业真正的主人。全体员工彼此间只有分工不同, 没有等级高低。员工既能通过自己劳动获得收入, 又能通过购买公司股权获得投资收益,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分配制度形成 以劳动报酬体现劳动价值, 以年度奖金体现绩效, 以福利待遇体现平等, 以股份分红体现公平 的内部激励体系。这种组织模式实际上是一套全新的全员创业激励机制。投资者与劳动者身份实现双重紧密结合, 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发展的资金、劳动力等问题, 是企业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动力。

3 生产模式! ! ! 公司+农户 温氏从1986年开始运行 公司+农户 产业模式。为合作农户提供种苗、饲料、药物、技术及销售等一条龙服务, 养户负责肉鸡、肉猪的饲养管理。对农户管理分为申请入户、交付定金(合作互助金) 、领取鸡苗和生产资料、技术指导和相关服务、统一回收、结算等6个环节[8]。27年来温氏依靠这一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了畜牧业的产业化规模发展。在 公司+农户 模式中, 与公司合作的养鸡、养猪户实际上成为公司的一个个生产小车间, 组织成社会化商品生产, 把公司和农户双方联结在一起, 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带动了农民致富, 也为政府分担了物价和就业压力, 为农村经济发展创出了一条新路。在农户管理过程中, 公司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技术员定期到农户饲养现场指导饲养管理, 负责全程跟踪指

[9]导。经过长期实践, 温氏建立和完善了农

[7]

共同体, 实现共赢。

4 技术模式! ! ! 产学研结合

早在1992年温氏就与华农大动科系签订技术合作协议, 并于2005年成立科技创新中心, 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供大平台。全国数个知名农业高校如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聚集一起, 对温氏家禽饲料、疫苗、生物制药等进行技术钻研和改进。获得了不少世人瞩目的成就, 例如温氏牌新兴矮脚黄鸡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禽流感预防与控制技术推广与应用#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温氏建立起了一整套庞大的科学管理、研发系统, 包括从育种制种、饲料供给、禽畜保健、饲养技术推广、生物工程到禽舍设计、制造等十大体系, 且通过计算机网络对整个生产与销售过程实行实时监控, 从而保证企业以每年30%速度增长。这种 企校联姻 将产、学、研三者紧密相结合的技术模式, 使温氏在技术上获得不断创新的源动力, 充分体现了温氏的人才和技术优势。

(二) 发展成就

温氏现已成为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 世界知名农业企业。温氏的成功不仅属于温氏, 不仅属于广东, 还属于那些与温氏合作的农户们。温氏的成功不仅造福了温氏, 造福了农业, 更造福了中国数亿农民兄弟。在温氏即将成立三十周年之际, 我们一起见证温氏27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1 取得先进和突破性的技术成果

1) 建立完整的家禽繁育体系, 优质鸡商业育种取得成功, 优质鸡育种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1) 收集丰富育种素材, 建成全国最大优质肉鸡种质资源库。(2) 专门化品系培育, 已建立和培育专门化品系30多个。(3) 育成新兴黄鸡%号、新兴矮脚黄鸡、速生型麻鸡、速生型乌骨鸡等20多个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肉鸡新品种。(4) 建立

[11]

[10]

户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 并将当初的 公司+农户 提升至 公司+基地+农户 模式, 实现规模化生产, 标准化管理, 确保产品质量。通过 公司+基地+农户 模式的运作, 公司与农户实行优势互补、资源互补, 实现资金、劳力、场地、技术、管理、市场等项资源的优化组合, 形成紧密的利益

农业龙头企业 温氏 集团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优质肉鸡的繁育体系。

2) 建立完善的饲料配方技术体系, 优质鸡营养与配合饲料技术跨入国内先进行业。对各品种优质肉鸡的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合进行系统研究, 确定优质肉鸡的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等营养参数; 全面系统的开展各类添加剂在优质鸡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优质肉鸡的生产成绩等。

3) 建立一体化养殖企业饲料品质监控体系。遵循饲料优质安全的基本原则, 结合一体化养殖公司实际情况, 集成国内外先进技术, 形成一套适合一体化养殖公司合理、高效的饲料品质监控体系。

4) 养殖技术标准化, 突出食品安全, 保证产品品质。在肉鸡饲养过程中严控药物使用, 据国家有关药品用药标准制订内部用药标准, 与基地养殖户签订用药协定, 明确规定不可外购药物, 不可使用违禁药物, 且通过生产全程疾病监测机制进行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产品品质安全状况监测, 坚持和完善现代化养殖基地品质安全定点跟踪监测制度。有序的监督管理, 确保上市农产

[13]

品品质安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12]

管理系统, 对企业内部运作进行系统操作。1990年温氏开发和运用农户结算系统。从农户申请开户养鸡始, 计算机即为其设一个无重码的专业户编号, 该户领取鸡苗、药物和饲料都在该户头记账。肉鸡销售时, 亦由计算机处理调拨、发货、货款回收等业务。农户到财务部结算时, 计算机根据养户收入减支出得出专业户的盈利, 按顺序打印出结

[14]

算单。温氏以企业为龙头, 通过 公司+农户 模式, 将合作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 共同参与市场竞争, 解决了传统单户养殖存在的经营分散、低技术、低效益、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提高了农户的养殖专业化和规模化。

3 带动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1983年新兴县簕竹镇出现第一个农民股份有限公司, 1986年起温氏创造性地探索 公司+农户 模式, 后来温氏又根据市场价格付给农户合理的代售金收购、销售成鸡。在这种 以场带户、场户结合 的方式下, 养鸡业在簕竹镇迅速兴起, 开始成为簕竹镇的主要产业。到1994年每村有近八成农户以养鸡为生, 每户养鸡规模1! 1 5万只, 年收入三四万元, 温氏将数千农民带上了养鸡致富之路。

温氏已在全国21个省份开花结果, 带动4万农户走上致富道路。温氏模式对解决 三农 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面貌等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据我们的问卷调查, 与温氏合作后, 农户收入得到大幅增长, 生活水平大大提高。58 5%的农户年收入10000元以上, 55 7%的农户表示, 自从养殖温氏鸡以来, 生活大有改善。

三、温氏集团发展的历史经验

温氏模式 成功在全国20多个省市复

2 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温氏通过 公司+农户 模式促使传统农业向集约型转变, 将养户集中在一起, 形成一个经济共同体, 成功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技术上, 温氏先后与华南农大等农业高校、科研院进行技术合作, 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创新, 研发和推广了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产品。通过温氏搭建的创新平台, 科研人员不断对技术进行组装、改造, 突出了科技兴农的重要性。经营上, 温氏一直实行一体化养殖, 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公司提供种苗给农户, 并免费派人为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技术员定期到饲养场指导农户饲养管理方法。管理上, 温氏采用先进的信息化

∃古今农业∃ ∃2010年第3期∃

制成功, 树立了自己的品牌, 扩大了知名度, 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

温氏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使整个管理过程有条不紊。通过对各生产环节的严格质检, 保证食品安全系数。其 公司+农户 模式大大减少农户以前单户养殖的风险系数, 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企校合作方式对饲料、疫苗、药物进行技术创新, 增加生产的科技含量, 促进企业效益持续增长。通过派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和培训, 大大提高农户专业性, 扩大养殖规模。 公司+农户 模式形成了种养、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解决了传统农业中农户分散经营、技术落后、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

(二) 合理的利益机制

1988年起温氏对农户实行保护价收购成鸡。在 挂钩联营 中, 注重处理好与农户的关系。公司与专业户签订合同, 对客户建立 四个统一服务 档案。每户饲养一只鸡先向公司预交4元生产成本费, 公司统一提供鸡苗、饲料、防疫药物、技术指导四个

[16]

方面的服务。农户各项支出输入公司电[15]

统一控制的物资调配管理平台, 充分、合理

利用库存资源。库存信息高度共享, 总部根据子机构需求作统一调拨安排。调拨收发双方根调拨指令进行调拨物资的收发业务。第三, 利用金蝶EAS BOS 建立一套具业内领先的养殖管理平台, 妥善解决公司在养鸡、养猪领域的各项应用需求。

(四) 不懈的科技创新

温氏与华南农大等农业高校、科研院合作以来, 技术人员通过不懈的技术创新和技术重组, 为温氏取得令人瞩目的科技成果。育种场、家禽研究所、基因库、饲料厂等现代化的生产、研究场所相继建立。通过育种基因库, 良种新兴黄鸡、优质黄鸡、大优黄鸡、大竹丝鸡、麻鸡等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陆续走向市场。温氏龙头产品已建立综合性技术体系, 包括饲料加工、鸡种培育、肉鸡饲养、动物营养保健、疫苗防治、禽病处理、兽药制造、分割鸡生产、配套服务和管理信息十大技术。大部分技术具有国内或世界领先水平。技术的完备性和先进性保证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五) 完善的产业结构

1997年温氏制定发展上下游产品的战略, 并作出发展养猪业的重大决定; 2000年温氏从澳大利亚引进数百头良种奶牛, 着力完善产业结构。围绕 食物链 概念, 温氏相继建立了包括饲料、编织、兽药、鸡肉分割、罐头等配套产业, 形成科、工、农、贸为一体的横向产业结构, 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横向上, 温氏在各地以独资或合资方式成立多家猪场、奶牛场; 纵向上, 将业务向上游的生物制药、种苗培育和饲料粮供应扩展, 并向下游的食品加工和贸易等产业延伸。到2004年温氏在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 开办了30多家一体化养殖公司。全年上市肉鸡3 5亿只, 肉猪78万头, 牛奶5000多吨, 生产饲料170万吨[18]。温

脑, 可随时查询, 定期结算, 多退少补, 对养鸡户实行保护价收购, 使农民有利可图。

合理的利益机制, 让农民无市场风险, 消除了后顾之忧, 促使农民和公司稳定联营; 公司扩大了生产规模, 聚集了滚动资金, 减少了经营环节, 降低了生产成本, 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三) 信息化管理模式

2005年底温氏与金蝶软件签订ERP 项目协议, 金蝶软件的ERP 项目为温氏实现信息化流程管理提供了以下方案[17]:第一, 建立集团统一控制的集中采购管理平台, 体现集团对采购物流、资金流控制, 强调集团内部采购业务的高度协同。第二, 建立集团

农业龙头企业 温氏 集团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氏初步规划, 将在2014年左右达到养鸡15亿只、养猪1500万头的规模, 鸡、猪养殖

[19]

规模将进入全球前三名。

禽粪便制作的有机肥越来越多被应用于 有机食品 和 绿色食品 生产中; 三是畜禽粪便的饲料化、粪尿的无害化、粪尿与作物秸秆混合发酵制作沼气。

[21]

(六) 优秀的企业文化

创业初期, 温北英就本着共同富裕的思想, 提出 精诚合作, 齐创美满生活 的企业理念。温氏企业文化可概括为:第一、诚信立业, 利益均衡。自与农户合作以来, 自觉遵守合同约定, 以帮助农民为宗旨, 视农户为企业生存发展基础, 不让农民吃亏。2004年禽流感期间, 温氏坚守承诺, 承担绝大部分损失, 保证农户有钱可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温氏与农户合作持久的基础。农民每只鸡可获1 5元毛利, 近六成农户年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第二、以人为本, 尊重人才。温氏实行终生雇佣制, 不忌讳裙带关系, 建议员工介绍亲朋来温氏工作, 解决了员工家属就业问题。出色人才更是积极提升, 充分体现温氏善于用人、海纳百川。第三、团结一致, 共同进步。 公司+农户 模式将温氏与农户紧紧联系在一起, 形成利益共同体。温氏认为集体成功才是真正成功, 每项成就都不可能靠一人完成。温氏员工齐心协力, 分工合作, 敬业守岗。员工们对温氏都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员工间团结友爱, 互相帮助, 以共同进步为目标。

(七) 环保的生产理念

温氏在生产过程中, 强调农业生态系统物资、能量、价值的良性循环, 追求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率的提高; 重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 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从持续发展角度采取:一是畜禽粪尿回归自然, 使之良性循环, 在传统农牧结合型的生态农业上寻求出路, 走立体养殖的综合化畜牧业发展之路; 二是利用先进科技, 通过堆肥系统处理畜禽粪便, 分为干燥后直接使用和堆沤发酵, 畜

[20]

四、温氏集团发展的历史经验对

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温氏发展的历史经验, 其采用的生产模式、技术模式、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及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等,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典范。温氏带动全国数万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打造了数个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说明 温氏模式 在新农村建设中值得借鉴, 对新农村建设具有诸多有益启示。

(一) 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农村经济要发展, 需要一个实力雄厚的农业龙头企业做推手。政府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从实际出发, 把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放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位置, 注重培养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设备比较先进、实力比较雄厚的加工、销售、科技型的龙头企业, 使农业

[22]

产业化在较高层次上得到较快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消费、带动生产、增加附加值的综合功能, 是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 火车头 和 牛鼻子 。

1 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解决农村教育问题

企业出资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排水排污、垃圾处理、公共厕所等设施, 改善农村落后的医疗状况, 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业结构调整、农副产品深加工, 都离不开公路交通提供基础保障。企业通过设立基金会, 奖励文卫事业的先进个人及团体, 扶助贫困儿童就学, 减少因贫困失学比例。如温氏设立温北英基金会, 帮助数千户家庭贫困儿童完成学业。

2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切实保

∃古今农业∃ ∃2010年第3期∃

障农民利益

农业企业与农户合作应当运行合理、长效的利益分配机制:产前, 以合同形式规定双方权利与义务, 明确收购价格, 在法律上保障农户利益, 向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管理方法、优质服务及市场信息, 减少农户养殖过程中遭遇的风险; 产中, 定期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及指导, 及时控制突发情况, 帮助解决农户养殖问题; 产后, 及时收购农产品, 减轻农户饲养成本, 节省交易费用, 实现农户在产后销售环节上的利益最大化。

3 加大科技开发力度, 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

要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能力, 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打造名优品牌, 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 推进标准化生产, 提高农产品质量; 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农业服务体系建立协作关系, 共同开发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 重视文化对提升企业形象、增强竞争力的作用。

4 延伸产业链, 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围绕 农业 关键词, 挖掘更多相关的发展渠道, 如罐头食品、袋装熟食、食品加工、疫苗研发、生物制药等。延伸产业链长度, 尽可能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 实现价值增值。增加产业链宽度, 尽可能提高综合利用程度, 使各产业环节和产品功能得以扩充。扩大产业链厚度, 壮大农业产业链规模。对大宗农产品的生产进行基地规划和建设, 对非大宗农产品进行规模拓展, 着力发展市场前景美好的特种稀少种养业。

(二) 产业化经营是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 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有利于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 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1 壮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龙头企业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优化配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延长农业产业链, 实现转化增值, 能有效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和提高农民收入。温氏历史经验证明:没有龙头企业的发展, 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也就失去了载体, 很难将农业产业化提升到新高度。要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 特别是加工型企业的发展。在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规模化基地建设等环节上给予扶持, 提升企业档次,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 加大政府投入, 完善政策和利益调节机制

当地政府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支持和培育多样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组织发展。要引导龙头企业明确经营方向、改善经营管理, 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后劲。要加强指导, 完善政策和利益调节机制, 建立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的利益分配机制[23], 切实保障农户在经营过程中的利益。制订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 帮助企业解决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让更多农户得到农产品加工各个环节的利润。

3 推动科技进步, 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

农业标准化建设, 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当前农业标准化建设滞后, 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出问题, 有必要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 逐步改变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和无标流通状况。要树立把农产品推上超市平台的新理念, 全面推进农业

农业龙头企业 温氏 集团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标准化建设。要兴办示范基地, 开展农业标准培训, 引导农民按标准开展生产经营, 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4 建立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利益和经营机制

企业要获取稳定的原料和货源, 解决企业与生产基地、农户间松散、不稳定的单纯买卖关系, 必须以经济利益为纽带, 把企业与基地、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 真正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利益和经营机制, 一要尊重产业化经营组织内部产加销各环节的经营自主权, 不搞行政干预, 做到贸工农三者间自愿互利、利益共享。二要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 将销售产品部分利润返还农户, 扶持原料基地和农户生产, 使农户能够得到较多的实惠或平均利润。三要建立风险保障基金, 通过政府、龙头企业等筹资渠道, 建立风险基金, 搞好自我保护。四要利用合同契约的方式, 明确产加销各方权利义务。

(三) 要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农民队伍

建设新农村需要大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要把面向农民和基层干部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 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定期培训, 让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 成为当地种养业的致富带头人或中小企业的技术骨干。通过科技下乡、科普宣传等形式, 宣传、普及科学知识,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只有把知识传授给了农民, 农民有了知识和技术, 新农村建设才能有队伍保证。

1 提高农民思想素质

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围绕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 让群众深刻理解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目标。加强法律法规教育, 围绕涉及 三农 的法律法规, 开展普法教育, 必要时采取法律讲座、法律培

训、现场说法、临时法庭等方式, 对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和法制培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针对农村存在的不良现象, 开展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如组织开展 美德在农家 、 孝德工程 、 鱼水工程 、 民心工程 、 公德教育工程 、 十星级文明诚信农户 、 诚信家庭 和 十好 评选等, 都是实践证明比较可行的做法。

2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24]

加强∀义务教育法#宣传, 让农民认识到受教育的必要性。农民的传统观念常常认为读书无用。而现在知识经济时代, 掌握必备的知识已经成为最基本的要求, 科学文化知识对改变农民现状有着重大意义。应加大师资引进力度, 兴办学校。农村师资匮乏, 一要引导大学生下乡支教, 二要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投入, 支持农村兴办学校, 配置教学设备, 让农村儿童受到良好教育。

3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推广和普及先进的农业技术, 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通过农业大中专院校、农业科研部门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 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业教育培训机制, 扩大农业教育培训规模, 提高支持补助标准。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使农村走出去的劳动力有较强的务工技能, 留下来的劳动力能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 增强他们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能力, 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农业信息体系, 使农民及时获取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信息。通过农村信息服务中心, 农业科技服务热线, 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等, 形成多样化的农业信息发布窗口, 使农民及时获取农业生产的有关信息, 提高科技水平, 掌握农业生产主动权。

[25]

∃古今农业∃ ∃2010年第3期∃

(四)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发展特色农业, 可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有利引进外资, 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发展特色农业, 需要内外兼顾, 了解本地情况, 做好市场分析, 明确生产定位。

1 分清优势劣势, 充分体现地区特色发展特色农业, 必须分析当地优势劣势, 要考虑资源、气候、土壤、交通等因素。要先做试验, 以减少未经试验而带来的损失。要充分争取可利用资源, 如政策支持、技术合作等, 获取多方支持, 然后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2 以市场为导向, 明确市场需求生产目的是为了消费, 消费就需要以市场为前提。要使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 销路畅通, 就必须了解市场需求。以市场为中心, 及时了解市场信息, 做好市场调查与分析, 确保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 向规模化、产业化农业发展

发展规模化、产业化农业既是现代农业的需要, 也是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要使特色农业产生预期经济效益, 就需要形成规模经济。要使特色农业在产供销环节上形成有机的、稳定的链条, 就需要生产、加工、贸易一体化, 从而使特色农业真正进入完全产业化和专业化阶段。要加强农业生产与经营的股份合作制,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拓展产业链, 发展上下游产品, 完善产业结构。

(五) 科技创新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解决 三农 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在于科技创新, 这样才能改变传统落后的农业状况, 用高新技术武装农业, 才能为农民获得更多利益。

1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研发创新体系

农业科技开发是推进农业科技革命的核心, 它的重大突破将加速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全面向农业渗透, 实现农业结构的全面优化。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前沿, 集中优势力量, 大力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多出农业科技成果。一要建立一批农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二是依托国家级农业示范区,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整合力度, 稳定一批结构合理、队伍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研发队伍, 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和高新技术创新

[26]

能力。

2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要切实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放在重要位置,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强转化与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充实农村一线的成果转化与推广力量。政府要把农业技术推广列为公益性事业来抓, 放活经营性服务, 将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引向农村, 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协会和服务组织,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深入开展科技培训、推广、服务等工作, 推进科技进村入户进程, 逐步建立散发型、浸染型科技推广体系[27], 使科技知识惠及农村各个角落, 让农民有了知识会种田, 掌握技术能赚钱, 促进县区经济快速发展。

3 加大农业投入, 增强科技兴农后劲农业是弱势产业, 同时也是稳社会安天下的产业。统筹城乡发展, 就要统筹安排财政收入, 资金就要向农村倾斜。政府要给与支持和保护, 通过向上级业务部门争取、地方财政倾斜、金融部门支持等形式, 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导向、金融贷款为后盾、农民投资为主体、引进外资和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

[28]

, 通过法

律形式保障政府对农业科研开发、农技推广等方面的稳定投入。要鼓励民众增加科技投入, 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民众兴办农业新技术项目, 适当给予经济补贴, 调动民众科技投入积极性。

4 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农业龙头企业 温氏 集团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在农产品由短缺到结构性过剩、农业生产从数量型到数量质量型、从面对国内市场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转型时期, 应及时调整和改革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逐步完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机制, 积极探索以任务分工为基础, 权益合理分配和资源信息共享为核心, 项目为纽带的协作攻关机制; 体现岗位绩效, 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及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机制; 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创业和深入农村第一线的激励机制[29]。

5 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交流

要坚持 引进来 与 走出去 相结合, 积极开展合作研究、联合开发和合作经营, 及创办高新技术产业等形式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世界农业科技创新的行列, 分享世界农业科技进步的成果, 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科学方法与管理经验, 加速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要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建立农业创新体系, 加强农业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可持续控制研究; 强化农业环境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安全研究; 加强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等[30]。[基金项目:广东省云浮市人民政府委托课题∀广东农业龙头企业 温氏 集团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科技创新多元联动体系建构与农村经济社会共进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09B070300096) ] 参考文献:

[1][3][4][20]陈泽伦:∀温氏的历史、文化与发展#, ∀温氏科技经济信息#, 2007, 10期。

[2]陆昭彤:∀一个农业龙头企业与4万农户的小康之路! ! !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经济日报#, 2008年8月26日。

[5]金山:∀以稳产增效为中心, 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温氏报#, 2006年1月18日。

[6]∀分享经验 全力推动信息化技术应用! 温氏信息化管理经验行业交流活动纪事#, ∀广东饲料#, 2008, 5期。

[7][14]钟连开:∀广东温氏 公司+农户 模式的探索与分析#, ∀专题策划#, 2007年。

[8]吕建秋、张小平:∀ 温氏模式 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高新技术产业#, 2004, 10期。

[9][10]∀温氏模式:公司与农户的 最佳组合 #, ∀中国农村科技#, 2008, 9期。

[11]肖雨:∀ 公司+农户 的魅力! ! ! 访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温志芬#, ∀现代企业#, 2003, 3期。

[12][13]毕英佐:∀优质鸡产业化! ! ! 广东温氏模式研究#, ∀中国禽业导刊#, 2008, 25期。

[15]孙志洁:∀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7期。

[16]刘红斌、吴新:∀温氏 公司+农户 经营模式研究#, ∀企业经济#, 2004, 11期。

[17]

[19]程军波:

∀温氏集团何以成功#,

∀中国禽业导刊#, 2008, 25期。

[18]陈婧、邹林立:∀温氏集团: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化模式#, ∀中国经济周刊#, 2005, 9期。

[20]杨恒东:∀实现中国畜牧业现代化的时代跨越#, ∀中国家禽#, 2001, 23期。

[22]顾厚德:∀一碗面做活三篇文章! ! ! 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启示#, ∀现代农业#, 2000, 1期。

[23]陈林生:∀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8期。

[24]陈正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如何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http://heli gao tai g ov cn/A rt icle/Print asp? Ar ticleI D =329, 2007 3 12。

[25]陶维乐:∀提高农民素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http://ww w peng lai g ov cn/cn/llyd/pjb/207 htm, 2006 8 4。

[26]李长真、贾钢涛:∀科技创新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中国国情国力#, 2009, 1期。

[27]杨怀宏:∀娄底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社

∀农村财政与财务#, 2008,

∃古今农业∃ ∃2010年第3期∃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现代农业科学#, 2009, 6期。

[28]于文英、陆兰波、全冬梅:∀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科技#, ∀农民致富之友#, 2009, 11期。

[29][30]杨中柱:∀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0期。

∀新农村建设#, 2008,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Leading Enterprise Wen &s Group Xiang Anqiang, Zhou Yalin, C hen Jinmei, C hen Zhiyuan

(So uth China Ag ricultur 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T he Wen &s Group, Guang dong A gricultural Leading Enterprise, has been ex pan ding rapidly in just 27years, w hich has great influence in lo cal area and even in the w hole countr y; it has been providing the im petus to 40, 000farming households and leading m ore than 200, 000people on the thr iv ing road of po ultry industry As a result, farmers have sta ble incom e and enjo y their r ich liv es; r ural infrastructure has been im pro ved; and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onstruction has taken an im por tant step forw ard This article review s the 27 year history of developm ent of the Wen &s Group by analyzing its modes of manag em ent, o r g anization, production and technolo gy; sum ming up its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sum mari zing its histo rical ex perience and enlig htening the N ew Rur al Construction; and providing i deas and ex amples for the developm ent of agr i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New Rural Co nstruc tion

Key Words:Wen &s Gro up, Development Course, H istorical Exper ience, H isto rical A chievements, New Rur al Construction

[作者简介]向安强(1960! ) , 男, 湖南常德人,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周雅琳(1988! ) , 女, 广东广州人,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2010级硕士生; 陈锦梅(1970! ) , 女, 广东湛江人, 华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研究员; 陈志远(1979! ) , 男, 广东兴宁人,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办公室讲师。

农业龙头企业 温氏 集团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农业龙头企业 温氏 集团发展的

历史经验及启示

向安强 周雅琳 陈锦梅 陈志远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 广州 510642)

[摘要]广东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在短短27年间迅速扩张, 并对当地乃至全国农村产生巨大影响, 带动4万农户, 20多万人走上养鸡产业化致富道路, 农民有了稳定收入和殷实生活,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重要一步。文章回顾温氏27年发展历史; 分析温氏的管理、组织、生产和技术模式; 归纳温氏的历史成就; 总结温氏的历史经验, 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为农业企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温氏集团; 发展历程; 历史经验; 历史成就; 新农村建设 广东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在短短27年间迅速扩张, 并对当地乃至全国农村产生巨大影响, 带动4万农户, 20多万人走上养鸡产业化致富道路, 农民有了稳定收入和殷实生活,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重要一步。这一范例值得研究。

一、温氏集团的发展历程(一) 自身成长与摸索阶段(1983! 1996年)

1983年, 新兴县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基本完成, 农民重新获得土地。温北英由此萌发创办养鸡公司的决心, 承包簕竹镇的一个养殖场, 新兴县簕竹畜牧联营公司正式创立。

1 建立一体化养殖公司

肉鸡的生产经营过程包括种苗、饲料、饲养、防疫、销售五个环节。温氏先后设置

服务部、生产技术部、饲料部、营养部、销售部、财务部等部门。这些部门设置便于对生产经营过程实行统筹管理, 有利于农户、公司、客户三者间的沟通。这种将生产经营过程全部包揽的养殖公司被称为一体化养殖

[1]

公司。

2 企业+高校的技术合作

1992年, 温氏与华农大动科系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以股份为经济纽带换取华农技术支持, 华农动科专家通过技术研发、创新及技术组合、改进, 为温氏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推动温氏业绩蒸蒸日上, 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温氏先后与华农大等农业院校及科研机构签订技术合作协议, 进一步促进高校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紧密合作。

3 形成温氏企业文化

1988年温北英等人提出 温氏食品, 人人有份 的思想, 传达了温氏平等互利、服务大众、造福社会的信念。1993年推出温氏文化结晶之作∀员工准则#:

精诚合

∃古今农业∃ ∃2010年第3期∃

作, 各尽所能。用科学, 办实事, 争进步, 求效益。文明礼貌, 胸怀广阔, 磊落光明。同呼吸、共命运, 齐创美满生活。 [2]囊括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 充分体现了具有科技创新、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现代管理理念。∀员工准则#的制定和施行, 标志着温氏企业文化基本形成。

4 建立全员股份合作制

1986年温氏实现第一次按股分红。但那时持股者总共只有八人, 温北英决定, 新进员工可以入股, 按人均资产先后以4000、2000、1000元1股, 1990年又把各人股份拆分为100元1股, 共有1万股, 同时印发

[3]

股权证。1994年公司规定员工股份可在公

年在湖北汉川, 2000年在广东河源、湖南

宁乡, 2001年在广东清远、重庆璧山、广东山水, 2002年在江苏南京、浙江湖州、四川德阳, 2003在年广西南宁、江苏镇江, 2004年在海南瞻州、湖北武汉等地区, 创建温氏分公司。温氏模式在全国蔓延开来。

1 加快发展上下游相关产品

1997年温氏作出发展养猪业的重大决定, 1999年制定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2000年此规划公布并开始实施, 同年成立乳业公司, 从澳大利亚引进数百头良种奶牛。整个产业结构发展战略和产业链更加清晰:积极发展养鸡业, 大力发展养猪业, 探索发展奶牛业, 加快向上下游产品延伸。

2 形成全国范围的战略布局

至2004年, 温氏集团每年新办一体化养殖公司3~4家。温氏集团下属公司67家, 其中一体化养殖公司40多家, 分布在国内13个省、市、自治区, 基本形成以广东为基地, 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各自组团发展的全国战略布局。

3 形成温氏特色的管理模式

温氏集团领导班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坚持从实际出发, 认真学习先进管理理论, 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管理经验, 在实践中寻求管理之道。2004年一个颇具温氏特色的管理模式基本形成:以温氏企业文化为灵魂, 以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以四级组织架构为基础, 以利益调节机制为动力, 以强大的计算机网络为辅助工具, 以整套人性化、标准化制度为准则的文化科学管理。

4 顺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1999年, 温氏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决定年增长率在30%以上, 到2004年销售收入目标确定为50亿元。五年时间过去了, 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 销售收入达56亿元。

(三) 全面创新与突破阶段(2006年至

司内部自由转让, 每年拿一部分利润出来按股分红, 使得干部员工除工资外, 还有额外的投资收入。至此, 温氏全员股份合作制正式建立。

5 形成自己的销售网络

1994年以来, 温氏集团制定了迅速发展的战略布局, 成功走出广东省新兴县, 在省内外建立养殖公司。如温氏集团在新兴县车岗镇成立分公司, 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和管理等, 走 公司+农户 合作模式, 发展养鸡业, 使村民走上勤劳奔小康致富之路。仅该镇料村就有60多户村民从事养鸡业, 占全村总户数80%, 每个养鸡户每批次养鸡1万! 1 5万只, 多则达3万只, 年收入数万元, 养鸡业已经成为料村主要产业, 村

[4]

民养鸡收入占总收入的90%。1996年温氏集团成立销售合作会, 把各地客户联系起来, 便于温氏集团与客户交流与协调, 以获得更多合作者, 温氏集团销售网络就此形成。

(二) 内调整与外延伸阶段(1997! 2005年)

1997年起, 温氏集团迅速扩大战略布局, 1997年在广西桂林、江苏太仓, 1999

农业龙头企业 温氏 集团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今)

2006年1月中国农科院向全国农业科技界发出倡议, 围绕国家农业战略目标和未来农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领域, 实施∀ 十一五 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行动#, 联合攻关, 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一倡议对温氏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温氏开始制定新的战略方针。

1 将稳产增效定为工作中心

2006年1月12日, 温氏集团2005年度工作总结暨干部大会隆重举行。集团总裁温鹏程在会上强调, 2006年要围绕 稳产增效 的工作思路, 以集团制订的2006年工作重点为行动纲领, 着力做好 提高二级公司的经营管理综合能力 等五项工作。

2 销售收入突破第一个百亿

[5]

广东省温氏集团研究院, 统筹整合集团内部

的科技资源, 搭建起更大的科技创新平台。 二、温氏集团的发展模式和成就

温氏取得今天的成就, 离不开集团的管理模式; 温氏能够与农户及其他客户保持长久稳定的合作, 是遵循着一个固定的组织模式的; 要保持持续高效的生产率, 需要一个科学的生产模式; 而要保持技术的不断创新, 则需拥有全面强大的技术模式作支撑。

(一) 发展模式

1 管理模式! ! ! 信息化管理 1991年温氏集团建立电脑管理网络系统, 在私营畜牧企业界率先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温氏的肉鸡、肉猪销售部、孵化场、种猪场、奶牛场、饲料厂、技术服务部、财务部均用上了电脑, 公司总部安装了电脑控制总台, 收集、储存各种数据和资料。温氏高层决策者通过电脑, 了解公司生产经营情况, 了解全国、全世界同行业和市场变化情况, 有助于进行决策, 帮助指挥、管理生产经营。

温氏顺应时代发展,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堪称行业典范。从2006年开始引入金蝶EAS 系统, 2007年金蝶EA S BOS 平台开发的养殖管理系统在集团几家下属公司试点上线, 个性化信息管理应用到养鸡、养猪等方面, 困扰这个农业产业化集团多年的信息个性化难题迎刃而解。温氏建立起集中的财务管理体系, 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持; 建立了包括饲料采购、存储、调拨、生产以及养殖业特征的信息化集中管理平台, 实现集团财务、业务信息共享、及时监控和调配

[6]

管理。

2004年温氏集团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 成为大型企业集团。2005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温氏在联营公司成立十一周年暨二五计划献策会上指出, 要顺利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必须夯实四个基础, 即思想基础、人才基础、经营基础、管理基础。仅过3年时间, 温氏销售收入翻一番, 2007年突破100亿元, 进入百亿企业行列, 温氏登上另一新台阶。

3 积极推进管理和技术创新

在温氏管理模式指导下, 温氏越做越大。而在对新公司的管理上, 温氏遇到了一些问题, 例如管理手段不够成熟、管理策略不够全面等。但经过对当地实际情况仔细分析后, 温氏在对产品的确定、成本的控制、原料的采用上, 都做了因地制宜的调整和创新, 使得新公司的管理有条不紊。

技术创新方面, 2000年、2006年温氏与华农又先后签订第二次、第三次技术合作协议, 借助华农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建立并实行科技创新激励机制。2008年初, 经省科技厅批准组建

2 组织模式! ! ! 股份合作制

温氏自创业伊始, 就实行全员股份合作制。这种以 劳 带 资 形式的全员持股

∃古今农业∃ ∃2010年第3期∃

制度, 使员工成为资产的拥有者, 企业真正的主人。全体员工彼此间只有分工不同, 没有等级高低。员工既能通过自己劳动获得收入, 又能通过购买公司股权获得投资收益,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分配制度形成 以劳动报酬体现劳动价值, 以年度奖金体现绩效, 以福利待遇体现平等, 以股份分红体现公平 的内部激励体系。这种组织模式实际上是一套全新的全员创业激励机制。投资者与劳动者身份实现双重紧密结合, 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发展的资金、劳动力等问题, 是企业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动力。

3 生产模式! ! ! 公司+农户 温氏从1986年开始运行 公司+农户 产业模式。为合作农户提供种苗、饲料、药物、技术及销售等一条龙服务, 养户负责肉鸡、肉猪的饲养管理。对农户管理分为申请入户、交付定金(合作互助金) 、领取鸡苗和生产资料、技术指导和相关服务、统一回收、结算等6个环节[8]。27年来温氏依靠这一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了畜牧业的产业化规模发展。在 公司+农户 模式中, 与公司合作的养鸡、养猪户实际上成为公司的一个个生产小车间, 组织成社会化商品生产, 把公司和农户双方联结在一起, 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带动了农民致富, 也为政府分担了物价和就业压力, 为农村经济发展创出了一条新路。在农户管理过程中, 公司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技术员定期到农户饲养现场指导饲养管理, 负责全程跟踪指

[9]导。经过长期实践, 温氏建立和完善了农

[7]

共同体, 实现共赢。

4 技术模式! ! ! 产学研结合

早在1992年温氏就与华农大动科系签订技术合作协议, 并于2005年成立科技创新中心, 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供大平台。全国数个知名农业高校如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聚集一起, 对温氏家禽饲料、疫苗、生物制药等进行技术钻研和改进。获得了不少世人瞩目的成就, 例如温氏牌新兴矮脚黄鸡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禽流感预防与控制技术推广与应用#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温氏建立起了一整套庞大的科学管理、研发系统, 包括从育种制种、饲料供给、禽畜保健、饲养技术推广、生物工程到禽舍设计、制造等十大体系, 且通过计算机网络对整个生产与销售过程实行实时监控, 从而保证企业以每年30%速度增长。这种 企校联姻 将产、学、研三者紧密相结合的技术模式, 使温氏在技术上获得不断创新的源动力, 充分体现了温氏的人才和技术优势。

(二) 发展成就

温氏现已成为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 世界知名农业企业。温氏的成功不仅属于温氏, 不仅属于广东, 还属于那些与温氏合作的农户们。温氏的成功不仅造福了温氏, 造福了农业, 更造福了中国数亿农民兄弟。在温氏即将成立三十周年之际, 我们一起见证温氏27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1 取得先进和突破性的技术成果

1) 建立完整的家禽繁育体系, 优质鸡商业育种取得成功, 优质鸡育种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1) 收集丰富育种素材, 建成全国最大优质肉鸡种质资源库。(2) 专门化品系培育, 已建立和培育专门化品系30多个。(3) 育成新兴黄鸡%号、新兴矮脚黄鸡、速生型麻鸡、速生型乌骨鸡等20多个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肉鸡新品种。(4) 建立

[11]

[10]

户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 并将当初的 公司+农户 提升至 公司+基地+农户 模式, 实现规模化生产, 标准化管理, 确保产品质量。通过 公司+基地+农户 模式的运作, 公司与农户实行优势互补、资源互补, 实现资金、劳力、场地、技术、管理、市场等项资源的优化组合, 形成紧密的利益

农业龙头企业 温氏 集团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优质肉鸡的繁育体系。

2) 建立完善的饲料配方技术体系, 优质鸡营养与配合饲料技术跨入国内先进行业。对各品种优质肉鸡的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合进行系统研究, 确定优质肉鸡的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等营养参数; 全面系统的开展各类添加剂在优质鸡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优质肉鸡的生产成绩等。

3) 建立一体化养殖企业饲料品质监控体系。遵循饲料优质安全的基本原则, 结合一体化养殖公司实际情况, 集成国内外先进技术, 形成一套适合一体化养殖公司合理、高效的饲料品质监控体系。

4) 养殖技术标准化, 突出食品安全, 保证产品品质。在肉鸡饲养过程中严控药物使用, 据国家有关药品用药标准制订内部用药标准, 与基地养殖户签订用药协定, 明确规定不可外购药物, 不可使用违禁药物, 且通过生产全程疾病监测机制进行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产品品质安全状况监测, 坚持和完善现代化养殖基地品质安全定点跟踪监测制度。有序的监督管理, 确保上市农产

[13]

品品质安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12]

管理系统, 对企业内部运作进行系统操作。1990年温氏开发和运用农户结算系统。从农户申请开户养鸡始, 计算机即为其设一个无重码的专业户编号, 该户领取鸡苗、药物和饲料都在该户头记账。肉鸡销售时, 亦由计算机处理调拨、发货、货款回收等业务。农户到财务部结算时, 计算机根据养户收入减支出得出专业户的盈利, 按顺序打印出结

[14]

算单。温氏以企业为龙头, 通过 公司+农户 模式, 将合作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 共同参与市场竞争, 解决了传统单户养殖存在的经营分散、低技术、低效益、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提高了农户的养殖专业化和规模化。

3 带动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1983年新兴县簕竹镇出现第一个农民股份有限公司, 1986年起温氏创造性地探索 公司+农户 模式, 后来温氏又根据市场价格付给农户合理的代售金收购、销售成鸡。在这种 以场带户、场户结合 的方式下, 养鸡业在簕竹镇迅速兴起, 开始成为簕竹镇的主要产业。到1994年每村有近八成农户以养鸡为生, 每户养鸡规模1! 1 5万只, 年收入三四万元, 温氏将数千农民带上了养鸡致富之路。

温氏已在全国21个省份开花结果, 带动4万农户走上致富道路。温氏模式对解决 三农 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面貌等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据我们的问卷调查, 与温氏合作后, 农户收入得到大幅增长, 生活水平大大提高。58 5%的农户年收入10000元以上, 55 7%的农户表示, 自从养殖温氏鸡以来, 生活大有改善。

三、温氏集团发展的历史经验

温氏模式 成功在全国20多个省市复

2 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温氏通过 公司+农户 模式促使传统农业向集约型转变, 将养户集中在一起, 形成一个经济共同体, 成功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技术上, 温氏先后与华南农大等农业高校、科研院进行技术合作, 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创新, 研发和推广了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产品。通过温氏搭建的创新平台, 科研人员不断对技术进行组装、改造, 突出了科技兴农的重要性。经营上, 温氏一直实行一体化养殖, 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公司提供种苗给农户, 并免费派人为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技术员定期到饲养场指导农户饲养管理方法。管理上, 温氏采用先进的信息化

∃古今农业∃ ∃2010年第3期∃

制成功, 树立了自己的品牌, 扩大了知名度, 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

温氏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使整个管理过程有条不紊。通过对各生产环节的严格质检, 保证食品安全系数。其 公司+农户 模式大大减少农户以前单户养殖的风险系数, 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企校合作方式对饲料、疫苗、药物进行技术创新, 增加生产的科技含量, 促进企业效益持续增长。通过派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和培训, 大大提高农户专业性, 扩大养殖规模。 公司+农户 模式形成了种养、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解决了传统农业中农户分散经营、技术落后、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

(二) 合理的利益机制

1988年起温氏对农户实行保护价收购成鸡。在 挂钩联营 中, 注重处理好与农户的关系。公司与专业户签订合同, 对客户建立 四个统一服务 档案。每户饲养一只鸡先向公司预交4元生产成本费, 公司统一提供鸡苗、饲料、防疫药物、技术指导四个

[16]

方面的服务。农户各项支出输入公司电[15]

统一控制的物资调配管理平台, 充分、合理

利用库存资源。库存信息高度共享, 总部根据子机构需求作统一调拨安排。调拨收发双方根调拨指令进行调拨物资的收发业务。第三, 利用金蝶EAS BOS 建立一套具业内领先的养殖管理平台, 妥善解决公司在养鸡、养猪领域的各项应用需求。

(四) 不懈的科技创新

温氏与华南农大等农业高校、科研院合作以来, 技术人员通过不懈的技术创新和技术重组, 为温氏取得令人瞩目的科技成果。育种场、家禽研究所、基因库、饲料厂等现代化的生产、研究场所相继建立。通过育种基因库, 良种新兴黄鸡、优质黄鸡、大优黄鸡、大竹丝鸡、麻鸡等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陆续走向市场。温氏龙头产品已建立综合性技术体系, 包括饲料加工、鸡种培育、肉鸡饲养、动物营养保健、疫苗防治、禽病处理、兽药制造、分割鸡生产、配套服务和管理信息十大技术。大部分技术具有国内或世界领先水平。技术的完备性和先进性保证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五) 完善的产业结构

1997年温氏制定发展上下游产品的战略, 并作出发展养猪业的重大决定; 2000年温氏从澳大利亚引进数百头良种奶牛, 着力完善产业结构。围绕 食物链 概念, 温氏相继建立了包括饲料、编织、兽药、鸡肉分割、罐头等配套产业, 形成科、工、农、贸为一体的横向产业结构, 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横向上, 温氏在各地以独资或合资方式成立多家猪场、奶牛场; 纵向上, 将业务向上游的生物制药、种苗培育和饲料粮供应扩展, 并向下游的食品加工和贸易等产业延伸。到2004年温氏在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 开办了30多家一体化养殖公司。全年上市肉鸡3 5亿只, 肉猪78万头, 牛奶5000多吨, 生产饲料170万吨[18]。温

脑, 可随时查询, 定期结算, 多退少补, 对养鸡户实行保护价收购, 使农民有利可图。

合理的利益机制, 让农民无市场风险, 消除了后顾之忧, 促使农民和公司稳定联营; 公司扩大了生产规模, 聚集了滚动资金, 减少了经营环节, 降低了生产成本, 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三) 信息化管理模式

2005年底温氏与金蝶软件签订ERP 项目协议, 金蝶软件的ERP 项目为温氏实现信息化流程管理提供了以下方案[17]:第一, 建立集团统一控制的集中采购管理平台, 体现集团对采购物流、资金流控制, 强调集团内部采购业务的高度协同。第二, 建立集团

农业龙头企业 温氏 集团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氏初步规划, 将在2014年左右达到养鸡15亿只、养猪1500万头的规模, 鸡、猪养殖

[19]

规模将进入全球前三名。

禽粪便制作的有机肥越来越多被应用于 有机食品 和 绿色食品 生产中; 三是畜禽粪便的饲料化、粪尿的无害化、粪尿与作物秸秆混合发酵制作沼气。

[21]

(六) 优秀的企业文化

创业初期, 温北英就本着共同富裕的思想, 提出 精诚合作, 齐创美满生活 的企业理念。温氏企业文化可概括为:第一、诚信立业, 利益均衡。自与农户合作以来, 自觉遵守合同约定, 以帮助农民为宗旨, 视农户为企业生存发展基础, 不让农民吃亏。2004年禽流感期间, 温氏坚守承诺, 承担绝大部分损失, 保证农户有钱可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温氏与农户合作持久的基础。农民每只鸡可获1 5元毛利, 近六成农户年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第二、以人为本, 尊重人才。温氏实行终生雇佣制, 不忌讳裙带关系, 建议员工介绍亲朋来温氏工作, 解决了员工家属就业问题。出色人才更是积极提升, 充分体现温氏善于用人、海纳百川。第三、团结一致, 共同进步。 公司+农户 模式将温氏与农户紧紧联系在一起, 形成利益共同体。温氏认为集体成功才是真正成功, 每项成就都不可能靠一人完成。温氏员工齐心协力, 分工合作, 敬业守岗。员工们对温氏都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员工间团结友爱, 互相帮助, 以共同进步为目标。

(七) 环保的生产理念

温氏在生产过程中, 强调农业生态系统物资、能量、价值的良性循环, 追求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率的提高; 重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 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从持续发展角度采取:一是畜禽粪尿回归自然, 使之良性循环, 在传统农牧结合型的生态农业上寻求出路, 走立体养殖的综合化畜牧业发展之路; 二是利用先进科技, 通过堆肥系统处理畜禽粪便, 分为干燥后直接使用和堆沤发酵, 畜

[20]

四、温氏集团发展的历史经验对

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温氏发展的历史经验, 其采用的生产模式、技术模式、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及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等,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典范。温氏带动全国数万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打造了数个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说明 温氏模式 在新农村建设中值得借鉴, 对新农村建设具有诸多有益启示。

(一) 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农村经济要发展, 需要一个实力雄厚的农业龙头企业做推手。政府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从实际出发, 把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放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位置, 注重培养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设备比较先进、实力比较雄厚的加工、销售、科技型的龙头企业, 使农业

[22]

产业化在较高层次上得到较快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消费、带动生产、增加附加值的综合功能, 是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 火车头 和 牛鼻子 。

1 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解决农村教育问题

企业出资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排水排污、垃圾处理、公共厕所等设施, 改善农村落后的医疗状况, 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业结构调整、农副产品深加工, 都离不开公路交通提供基础保障。企业通过设立基金会, 奖励文卫事业的先进个人及团体, 扶助贫困儿童就学, 减少因贫困失学比例。如温氏设立温北英基金会, 帮助数千户家庭贫困儿童完成学业。

2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切实保

∃古今农业∃ ∃2010年第3期∃

障农民利益

农业企业与农户合作应当运行合理、长效的利益分配机制:产前, 以合同形式规定双方权利与义务, 明确收购价格, 在法律上保障农户利益, 向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管理方法、优质服务及市场信息, 减少农户养殖过程中遭遇的风险; 产中, 定期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及指导, 及时控制突发情况, 帮助解决农户养殖问题; 产后, 及时收购农产品, 减轻农户饲养成本, 节省交易费用, 实现农户在产后销售环节上的利益最大化。

3 加大科技开发力度, 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

要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能力, 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打造名优品牌, 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 推进标准化生产, 提高农产品质量; 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农业服务体系建立协作关系, 共同开发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 重视文化对提升企业形象、增强竞争力的作用。

4 延伸产业链, 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围绕 农业 关键词, 挖掘更多相关的发展渠道, 如罐头食品、袋装熟食、食品加工、疫苗研发、生物制药等。延伸产业链长度, 尽可能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 实现价值增值。增加产业链宽度, 尽可能提高综合利用程度, 使各产业环节和产品功能得以扩充。扩大产业链厚度, 壮大农业产业链规模。对大宗农产品的生产进行基地规划和建设, 对非大宗农产品进行规模拓展, 着力发展市场前景美好的特种稀少种养业。

(二) 产业化经营是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 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有利于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 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1 壮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龙头企业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优化配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延长农业产业链, 实现转化增值, 能有效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和提高农民收入。温氏历史经验证明:没有龙头企业的发展, 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也就失去了载体, 很难将农业产业化提升到新高度。要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 特别是加工型企业的发展。在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规模化基地建设等环节上给予扶持, 提升企业档次,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 加大政府投入, 完善政策和利益调节机制

当地政府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支持和培育多样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组织发展。要引导龙头企业明确经营方向、改善经营管理, 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后劲。要加强指导, 完善政策和利益调节机制, 建立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的利益分配机制[23], 切实保障农户在经营过程中的利益。制订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 帮助企业解决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让更多农户得到农产品加工各个环节的利润。

3 推动科技进步, 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

农业标准化建设, 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当前农业标准化建设滞后, 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出问题, 有必要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 逐步改变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和无标流通状况。要树立把农产品推上超市平台的新理念, 全面推进农业

农业龙头企业 温氏 集团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标准化建设。要兴办示范基地, 开展农业标准培训, 引导农民按标准开展生产经营, 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4 建立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利益和经营机制

企业要获取稳定的原料和货源, 解决企业与生产基地、农户间松散、不稳定的单纯买卖关系, 必须以经济利益为纽带, 把企业与基地、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 真正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利益和经营机制, 一要尊重产业化经营组织内部产加销各环节的经营自主权, 不搞行政干预, 做到贸工农三者间自愿互利、利益共享。二要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 将销售产品部分利润返还农户, 扶持原料基地和农户生产, 使农户能够得到较多的实惠或平均利润。三要建立风险保障基金, 通过政府、龙头企业等筹资渠道, 建立风险基金, 搞好自我保护。四要利用合同契约的方式, 明确产加销各方权利义务。

(三) 要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农民队伍

建设新农村需要大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要把面向农民和基层干部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 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定期培训, 让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 成为当地种养业的致富带头人或中小企业的技术骨干。通过科技下乡、科普宣传等形式, 宣传、普及科学知识,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只有把知识传授给了农民, 农民有了知识和技术, 新农村建设才能有队伍保证。

1 提高农民思想素质

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围绕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 让群众深刻理解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目标。加强法律法规教育, 围绕涉及 三农 的法律法规, 开展普法教育, 必要时采取法律讲座、法律培

训、现场说法、临时法庭等方式, 对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和法制培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针对农村存在的不良现象, 开展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如组织开展 美德在农家 、 孝德工程 、 鱼水工程 、 民心工程 、 公德教育工程 、 十星级文明诚信农户 、 诚信家庭 和 十好 评选等, 都是实践证明比较可行的做法。

2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24]

加强∀义务教育法#宣传, 让农民认识到受教育的必要性。农民的传统观念常常认为读书无用。而现在知识经济时代, 掌握必备的知识已经成为最基本的要求, 科学文化知识对改变农民现状有着重大意义。应加大师资引进力度, 兴办学校。农村师资匮乏, 一要引导大学生下乡支教, 二要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投入, 支持农村兴办学校, 配置教学设备, 让农村儿童受到良好教育。

3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推广和普及先进的农业技术, 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通过农业大中专院校、农业科研部门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 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业教育培训机制, 扩大农业教育培训规模, 提高支持补助标准。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使农村走出去的劳动力有较强的务工技能, 留下来的劳动力能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 增强他们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能力, 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农业信息体系, 使农民及时获取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信息。通过农村信息服务中心, 农业科技服务热线, 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等, 形成多样化的农业信息发布窗口, 使农民及时获取农业生产的有关信息, 提高科技水平, 掌握农业生产主动权。

[25]

∃古今农业∃ ∃2010年第3期∃

(四)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发展特色农业, 可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有利引进外资, 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发展特色农业, 需要内外兼顾, 了解本地情况, 做好市场分析, 明确生产定位。

1 分清优势劣势, 充分体现地区特色发展特色农业, 必须分析当地优势劣势, 要考虑资源、气候、土壤、交通等因素。要先做试验, 以减少未经试验而带来的损失。要充分争取可利用资源, 如政策支持、技术合作等, 获取多方支持, 然后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2 以市场为导向, 明确市场需求生产目的是为了消费, 消费就需要以市场为前提。要使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 销路畅通, 就必须了解市场需求。以市场为中心, 及时了解市场信息, 做好市场调查与分析, 确保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 向规模化、产业化农业发展

发展规模化、产业化农业既是现代农业的需要, 也是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要使特色农业产生预期经济效益, 就需要形成规模经济。要使特色农业在产供销环节上形成有机的、稳定的链条, 就需要生产、加工、贸易一体化, 从而使特色农业真正进入完全产业化和专业化阶段。要加强农业生产与经营的股份合作制,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拓展产业链, 发展上下游产品, 完善产业结构。

(五) 科技创新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解决 三农 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在于科技创新, 这样才能改变传统落后的农业状况, 用高新技术武装农业, 才能为农民获得更多利益。

1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研发创新体系

农业科技开发是推进农业科技革命的核心, 它的重大突破将加速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全面向农业渗透, 实现农业结构的全面优化。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前沿, 集中优势力量, 大力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多出农业科技成果。一要建立一批农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二是依托国家级农业示范区,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整合力度, 稳定一批结构合理、队伍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研发队伍, 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和高新技术创新

[26]

能力。

2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要切实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放在重要位置,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强转化与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充实农村一线的成果转化与推广力量。政府要把农业技术推广列为公益性事业来抓, 放活经营性服务, 将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引向农村, 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协会和服务组织,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深入开展科技培训、推广、服务等工作, 推进科技进村入户进程, 逐步建立散发型、浸染型科技推广体系[27], 使科技知识惠及农村各个角落, 让农民有了知识会种田, 掌握技术能赚钱, 促进县区经济快速发展。

3 加大农业投入, 增强科技兴农后劲农业是弱势产业, 同时也是稳社会安天下的产业。统筹城乡发展, 就要统筹安排财政收入, 资金就要向农村倾斜。政府要给与支持和保护, 通过向上级业务部门争取、地方财政倾斜、金融部门支持等形式, 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导向、金融贷款为后盾、农民投资为主体、引进外资和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

[28]

, 通过法

律形式保障政府对农业科研开发、农技推广等方面的稳定投入。要鼓励民众增加科技投入, 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民众兴办农业新技术项目, 适当给予经济补贴, 调动民众科技投入积极性。

4 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农业龙头企业 温氏 集团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在农产品由短缺到结构性过剩、农业生产从数量型到数量质量型、从面对国内市场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转型时期, 应及时调整和改革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逐步完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机制, 积极探索以任务分工为基础, 权益合理分配和资源信息共享为核心, 项目为纽带的协作攻关机制; 体现岗位绩效, 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及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机制; 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创业和深入农村第一线的激励机制[29]。

5 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交流

要坚持 引进来 与 走出去 相结合, 积极开展合作研究、联合开发和合作经营, 及创办高新技术产业等形式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世界农业科技创新的行列, 分享世界农业科技进步的成果, 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科学方法与管理经验, 加速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要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建立农业创新体系, 加强农业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可持续控制研究; 强化农业环境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安全研究; 加强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等[30]。[基金项目:广东省云浮市人民政府委托课题∀广东农业龙头企业 温氏 集团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科技创新多元联动体系建构与农村经济社会共进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09B070300096) ] 参考文献:

[1][3][4][20]陈泽伦:∀温氏的历史、文化与发展#, ∀温氏科技经济信息#, 2007, 10期。

[2]陆昭彤:∀一个农业龙头企业与4万农户的小康之路! ! !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经济日报#, 2008年8月26日。

[5]金山:∀以稳产增效为中心, 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温氏报#, 2006年1月18日。

[6]∀分享经验 全力推动信息化技术应用! 温氏信息化管理经验行业交流活动纪事#, ∀广东饲料#, 2008, 5期。

[7][14]钟连开:∀广东温氏 公司+农户 模式的探索与分析#, ∀专题策划#, 2007年。

[8]吕建秋、张小平:∀ 温氏模式 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高新技术产业#, 2004, 10期。

[9][10]∀温氏模式:公司与农户的 最佳组合 #, ∀中国农村科技#, 2008, 9期。

[11]肖雨:∀ 公司+农户 的魅力! ! ! 访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温志芬#, ∀现代企业#, 2003, 3期。

[12][13]毕英佐:∀优质鸡产业化! ! ! 广东温氏模式研究#, ∀中国禽业导刊#, 2008, 25期。

[15]孙志洁:∀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7期。

[16]刘红斌、吴新:∀温氏 公司+农户 经营模式研究#, ∀企业经济#, 2004, 11期。

[17]

[19]程军波:

∀温氏集团何以成功#,

∀中国禽业导刊#, 2008, 25期。

[18]陈婧、邹林立:∀温氏集团: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化模式#, ∀中国经济周刊#, 2005, 9期。

[20]杨恒东:∀实现中国畜牧业现代化的时代跨越#, ∀中国家禽#, 2001, 23期。

[22]顾厚德:∀一碗面做活三篇文章! ! ! 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启示#, ∀现代农业#, 2000, 1期。

[23]陈林生:∀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8期。

[24]陈正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如何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http://heli gao tai g ov cn/A rt icle/Print asp? Ar ticleI D =329, 2007 3 12。

[25]陶维乐:∀提高农民素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http://ww w peng lai g ov cn/cn/llyd/pjb/207 htm, 2006 8 4。

[26]李长真、贾钢涛:∀科技创新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中国国情国力#, 2009, 1期。

[27]杨怀宏:∀娄底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社

∀农村财政与财务#, 2008,

∃古今农业∃ ∃2010年第3期∃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现代农业科学#, 2009, 6期。

[28]于文英、陆兰波、全冬梅:∀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科技#, ∀农民致富之友#, 2009, 11期。

[29][30]杨中柱:∀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0期。

∀新农村建设#, 2008,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Leading Enterprise Wen &s Group Xiang Anqiang, Zhou Yalin, C hen Jinmei, C hen Zhiyuan

(So uth China Ag ricultur 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T he Wen &s Group, Guang dong A gricultural Leading Enterprise, has been ex pan ding rapidly in just 27years, w hich has great influence in lo cal area and even in the w hole countr y; it has been providing the im petus to 40, 000farming households and leading m ore than 200, 000people on the thr iv ing road of po ultry industry As a result, farmers have sta ble incom e and enjo y their r ich liv es; r ural infrastructure has been im pro ved; and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onstruction has taken an im por tant step forw ard This article review s the 27 year history of developm ent of the Wen &s Group by analyzing its modes of manag em ent, o r g anization, production and technolo gy; sum ming up its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sum mari zing its histo rical ex perience and enlig htening the N ew Rur al Construction; and providing i deas and ex amples for the developm ent of agr i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New Rural Co nstruc tion

Key Words:Wen &s Gro up, Development Course, H istorical Exper ience, H isto rical A chievements, New Rur al Construction

[作者简介]向安强(1960! ) , 男, 湖南常德人,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周雅琳(1988! ) , 女, 广东广州人,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2010级硕士生; 陈锦梅(1970! ) , 女, 广东湛江人, 华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研究员; 陈志远(1979! ) , 男, 广东兴宁人,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办公室讲师。


相关文章

  • 历史分析方法和"公式"
  • 历史分析方法和"公式" 在中学学习中,学生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数理化等学科有相关的定理和公式,便于逻辑性的推理和掌握.运用:而历史.政治等学科没有定理和公式,只能死记硬背.特别是高考对历史能力要求的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不仅 ...查看


  • 美国工业城市的转型经验及其对我国城市的启示_以休斯顿和唐山为例
  • 学 术理 论经营管理者 美国工业城市的转型经验及其对我国城市的启示 --以休斯顿和唐山为例 李雪瑾 唐山学院外语系 摘 要:本文以休斯顿和唐山为例对美国工业城市的转型经验及其对我国城市的启示进行了探讨.从延长产业链,发展传统产业,发挥区位优 ...查看


  • 农业跨国公司对中国农业的投资_现状.问题与建议
  • 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第1期 口经贸论坛 农业跨国公司对中国农业的投资:现状.问题与建议 王 帅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市300071) 摘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中国在农业条款上的让步以及随后采取的一系列兑现承诺的措施,使得农业部 门成为 ...查看


  • 北美自由贸易区_特点.运行机制.借鉴与启示
  • 第20卷第1期 2004年1月 国际经贸探索 Inter衄n佃al voI.20№.1 T衄deRe卵arch Jan.2004 Ec蛐帆j嘴and 北簧备由贸易区 ●● 特点.运行机制.借鉴与启示 周文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 ...查看


  • 社会化服务
  • 信息参考 (社会化服务专题) 东营市图书馆主办 2008NO.05 (内部资料 仅供参阅) 主题词:农业服务体系 现代农业 要 目 ● 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 ● 安庆:构建"三农"社会化服务新体系 ● 海盐:创建农业服务型 ...查看


  • 农业产业化
  •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8分) 1.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 ...查看


  • 重庆投融资模式
  • 借鉴重庆投融资模式 助推湖北跨越式发展 省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 最近,随省党政代表团到重庆考察,在学习统筹城乡发展经验的同时,也就重庆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的思路.做法进行了学习了解.我们为巴渝大地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所钦佩,更被他们 ...查看


  • 美国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2016年第8期改革与战略NO.8,2016 第32卷(总第276期)REFORMATION &STRATEGY VOL.32(Cumulatively,NO.276)2016.08.032 美国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刘婷婷 ...查看


  • 山东考察报告 (7000字)
  • 赴山东学习考察报告 曾树 11月初, 我参加了由局里组织的到山东的学习.培训, 先后到了山东济南.泰安.潍坊.蓬莱.曲阜.威海.青岛等地,通过这次学习, 感受到了山东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了解到了博大精深的孔子文化,见识了山东农业产业化和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