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繁雄作品赏析

这几天一直忙到做老大的海报,一度陷入自己挖的坑里,和S交流了一下午。也有了些眉目。还不错,希望我能做好!下面我找了点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福田繁雄的作品分析,其实一些简单的东西都可以做得很有意思的。

大家看看也不错喔~

福田繁雄海报作品分析

德国当代国际著名视觉设计大师霍尔戈·马蒂斯(Holger Matthies)教授曾经这样说:

"一幅好的招贴,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注解"。[2]福田的海报语言简洁、幽默、巧妙并深刻,常以简练的线和面构成,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充分显示了他对图形语言的驾驭能力。福田把异质同构、视错觉等理念,以视觉符号的形式重现在其海报作品上,并将这些原理以客观和风趣的形式呈现,使简洁的图形成为信息传递的媒介,由此其设计作品兼具了艺术性与精神性的内涵。

福田作品突显魅力的法宝,是对错视原理的精到掌握和应用。他善于运用图底关系、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使其作品大放光彩。正如福田自己所说的:"我的作品,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核心,都是围绕着以视觉感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3]因此,他不断地对视错觉进行探求,将不可能的空间与事物进行巧妙的组合达到视觉上的新知,将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共同营造出奇异的视觉世界,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以下,笔者将以福田的海报为载体对其创作方式和理念进行分析。

1

图2

图2)1945年的胜利,1975年

2.1异质同构原理的运用

福田是将异质同构的设计理念,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呈现在其海报作品中的先驱。在福田许多的海报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该设计原理的巧妙运用。置换是其运用异质同构设计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选择一个常规、简洁的图形为基本形态,保持其骨骼不变,再根据创意,置换新的元素,组成新形。这种表现手法,虽然物与形之间结构不变,但逻辑上的张冠李戴却使图形产生了更深远的意义。[4]其要点是借助一个基本形态,在保持基本形原来主要特征的前提下置换新的元素以完成再创造。

在其设计作品中,他所运用的置换元素不仅仅是对图形形态的简单更换,而是对置换元素进行反复推敲,始终保持着整体风格的一致性(见图3和图4),达到其设计意图。图3是其著名的作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海报系列(1985年-2001年)。在这一系列作品中,福田以贝多芬头像作为基本形态,对人物的发部进行元素的置换。从一定距离观察这些作品,可以辨识出海报中的人物形象。但当我们仔细观察人物的发部时,它又是由不同的图形元素组成。在这里,音符、鸟、马等并不相关的图形元素,都被福田运用到他的这一系列海报中,这些元素丰富了同一主题海报的内涵,同时充满趣味性,更体现出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

又如,福田繁雄《F》海报系列(图4),主画面为福田名字的首字母"F",对该字母进行变化。该系列又不同于"贝多芬"系列中以发部轮廓为基本形态,在其轮廓内部根据主题内容进行图形元素的置换,而是以"F"为基本型,作者对其以往在众多平面作品中惯用的图形符号或表现方式进行的重现。如矛盾空间、图底反转等错视原理和手法的运用,坐着的女孩和奔跑着的动物形象的运用等。使其作品打上福田的符号,成为其异质同构中的又一代表性作品。

图3

(图3)《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海报系列(部分作品),1985-2001年

图5

(图4)福田繁雄作品展《F》海报系列(部分作品)

2. 2 图底关系的运用

图底关系,有时也被称为正负形、反转现象或视觉双关原理。福田对图底关系原理的运用不同于荷兰著名的版画大师莫里茨·柯内里斯·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1898-1972)对该原理的解读。埃舍尔是在诠释数学理念的基础上,多对自然形态进行图底反转的契合,给观者营造一个不可能的世界。福田则是故意不明确交代图和底关系,让图与底产生反转互融的现象,进而产生双重意象。福田的海报还追求图形的单纯化(这里指在具象艺术范围内,求取相对单纯的形式与复杂的内涵间的统一;就形式而言,是以简约的结构包含复杂材料组合的有序整体。)

[5],来共同诠释"图"与"底"的关系:即"图"与"底"发生反转并彼此融合成一个整体,进而产生双重的意象,同时也赋予整个画面无限扩展的空间感。

例如,在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货设计的宣传海报中(图5),福田就开始利用"图"、"底"间的互生互存的关系来探究错视原理。作品巧妙利用黑白、正负形成男女的腿,上下重复并置,黑色"底"上白色的女性的腿与白色"底"上黑色男性的腿,虚实互补,互生互存,创造出简洁而有趣的效果,其手法为"正倒位图底反转"。[6]作品中的男女腿的元素,也成为福田海报中有代表性的视觉符号。

在图底关系的运用方面,福田不断的探索新的表现形式。例如,1984年《UCC咖啡馆》海报(图

6),他以搅拌咖啡的杯中漩涡正负纹理交错,造型成众多拿着咖啡杯子的手,并呈螺旋状重复并置,突出咖啡这一主题图形又不失幽默情趣。我们称这种将主题图形分置并列呈现出相互回转展开的动态意味的手法,为"放射状图底反转"。[7]又如1986年福田繁雄作品展海报(图7),他将女人躯体的轮廓从中部横向分割,并且被分割的图形做重复的平移式交错重组,造成图底交叉汇合的错视,我们可称之为影像的"水平交错式图底反转"。

4

6

图7

(图5)京王百货宣传海报,1975年 / (图6)"UCC"咖啡馆海报,1984年/ (图7)福田繁雄作品展,1986年

在其作品中这种互生互存的图底关系,不仅可将主题与背景相互交融成为一个共同体,也会使整体画面具有包容性与双重性的合作关系。也使图形在简洁的构图中给人视觉的冲击,让人在趣味中获得新的思维。这种正负形交错的设计手法,是其惯用的造型理念。

2.3 矛盾空间的运用

矛盾空间通常是利用人们视点的转换和交替,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立体形态,但在三维形态中又显现出模棱两可的视觉效果,从而造成空间的混乱,产生了介于两种状态之间的空间状态。

福田对矛盾空间手法的掌握和运用,是其在错视原理上的又一成就。他运用错视原理,将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产生错综复杂的结合,使构思与表现达到完美契合,创造出神秘而不可思议的视觉世界,使观者在趣味中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如1987年在《福田繁雄招贴展》的招贴(图8)设计中,福田将静止坐在台前的人的四个不同视角的状态,表现于同一画面,用单纯的线、面造成空间的穿插,大面积的黄色与人物黑色剪影对比,使整个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这种空间意识的模糊,在视觉表现上具有多重意义的特性。又如,1999年福田为日本松屋百货集团创业130周年的庆祝活动设计的海报(图9),在同一画面中呈现两个视角不同的人形,一个是仰视的角度,一个俯视的角度,由此产生了视觉的悖论,从而带来视觉趣味。

福田不断探寻立体空间的平面表现、平面表现的立体还原所带来的流变与建构,他从空间与人的关系、作品和观者的关系之中去发掘设计的无限可能。[8]通过对矛盾空间视幻原理的阐释,他创造出一个集结视觉引力、视觉趣味与多重内涵的视觉世界,搭建起福田所观所思的世界与观者间的桥梁。

图8

(图8)1987年福田繁雄招贴展 / (图9)福田繁雄,日本松屋百货招贴,1999年

3、结语

福田以简洁单纯和人性化的图形语言来展现他的视觉世界。因此,他使用最为简明的线、面造型,选择最有效的色彩表现形式,舍弃一切没有必要的视觉元素,使其作品主题释放出简洁明快,又具有视觉引力的特性。

福田的设计作品紧扣设计主题,富于幽默情趣,引人入胜。对任何创作主体他都拿捏得恰如其分,看似简洁,却耐人寻味;看似变化多端,却突显了一种严谨的连续性;看似荒谬,却透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无论是其在视错觉原理上的精确把握,还是在异质同构上的出奇制胜,甚或是其一贯幽默诙谐风格的传承,都毫不例外的突显其设计智慧。他的每一幅作品都能使人产生新、奇的联想,给人以人性化、哲理性和出人意料的视觉体验。这些都充分显示了这位国际平面设计大师对图形语言驾御的游刃有余。福田的设计理念及其设计作品所取得的成就,为平面设计后来的探寻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和无限的创造启迪。

这几天一直忙到做老大的海报,一度陷入自己挖的坑里,和S交流了一下午。也有了些眉目。还不错,希望我能做好!下面我找了点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福田繁雄的作品分析,其实一些简单的东西都可以做得很有意思的。

大家看看也不错喔~

福田繁雄海报作品分析

德国当代国际著名视觉设计大师霍尔戈·马蒂斯(Holger Matthies)教授曾经这样说:

"一幅好的招贴,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注解"。[2]福田的海报语言简洁、幽默、巧妙并深刻,常以简练的线和面构成,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充分显示了他对图形语言的驾驭能力。福田把异质同构、视错觉等理念,以视觉符号的形式重现在其海报作品上,并将这些原理以客观和风趣的形式呈现,使简洁的图形成为信息传递的媒介,由此其设计作品兼具了艺术性与精神性的内涵。

福田作品突显魅力的法宝,是对错视原理的精到掌握和应用。他善于运用图底关系、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使其作品大放光彩。正如福田自己所说的:"我的作品,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核心,都是围绕着以视觉感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3]因此,他不断地对视错觉进行探求,将不可能的空间与事物进行巧妙的组合达到视觉上的新知,将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共同营造出奇异的视觉世界,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以下,笔者将以福田的海报为载体对其创作方式和理念进行分析。

1

图2

图2)1945年的胜利,1975年

2.1异质同构原理的运用

福田是将异质同构的设计理念,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呈现在其海报作品中的先驱。在福田许多的海报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该设计原理的巧妙运用。置换是其运用异质同构设计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选择一个常规、简洁的图形为基本形态,保持其骨骼不变,再根据创意,置换新的元素,组成新形。这种表现手法,虽然物与形之间结构不变,但逻辑上的张冠李戴却使图形产生了更深远的意义。[4]其要点是借助一个基本形态,在保持基本形原来主要特征的前提下置换新的元素以完成再创造。

在其设计作品中,他所运用的置换元素不仅仅是对图形形态的简单更换,而是对置换元素进行反复推敲,始终保持着整体风格的一致性(见图3和图4),达到其设计意图。图3是其著名的作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海报系列(1985年-2001年)。在这一系列作品中,福田以贝多芬头像作为基本形态,对人物的发部进行元素的置换。从一定距离观察这些作品,可以辨识出海报中的人物形象。但当我们仔细观察人物的发部时,它又是由不同的图形元素组成。在这里,音符、鸟、马等并不相关的图形元素,都被福田运用到他的这一系列海报中,这些元素丰富了同一主题海报的内涵,同时充满趣味性,更体现出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

又如,福田繁雄《F》海报系列(图4),主画面为福田名字的首字母"F",对该字母进行变化。该系列又不同于"贝多芬"系列中以发部轮廓为基本形态,在其轮廓内部根据主题内容进行图形元素的置换,而是以"F"为基本型,作者对其以往在众多平面作品中惯用的图形符号或表现方式进行的重现。如矛盾空间、图底反转等错视原理和手法的运用,坐着的女孩和奔跑着的动物形象的运用等。使其作品打上福田的符号,成为其异质同构中的又一代表性作品。

图3

(图3)《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海报系列(部分作品),1985-2001年

图5

(图4)福田繁雄作品展《F》海报系列(部分作品)

2. 2 图底关系的运用

图底关系,有时也被称为正负形、反转现象或视觉双关原理。福田对图底关系原理的运用不同于荷兰著名的版画大师莫里茨·柯内里斯·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1898-1972)对该原理的解读。埃舍尔是在诠释数学理念的基础上,多对自然形态进行图底反转的契合,给观者营造一个不可能的世界。福田则是故意不明确交代图和底关系,让图与底产生反转互融的现象,进而产生双重意象。福田的海报还追求图形的单纯化(这里指在具象艺术范围内,求取相对单纯的形式与复杂的内涵间的统一;就形式而言,是以简约的结构包含复杂材料组合的有序整体。)

[5],来共同诠释"图"与"底"的关系:即"图"与"底"发生反转并彼此融合成一个整体,进而产生双重的意象,同时也赋予整个画面无限扩展的空间感。

例如,在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货设计的宣传海报中(图5),福田就开始利用"图"、"底"间的互生互存的关系来探究错视原理。作品巧妙利用黑白、正负形成男女的腿,上下重复并置,黑色"底"上白色的女性的腿与白色"底"上黑色男性的腿,虚实互补,互生互存,创造出简洁而有趣的效果,其手法为"正倒位图底反转"。[6]作品中的男女腿的元素,也成为福田海报中有代表性的视觉符号。

在图底关系的运用方面,福田不断的探索新的表现形式。例如,1984年《UCC咖啡馆》海报(图

6),他以搅拌咖啡的杯中漩涡正负纹理交错,造型成众多拿着咖啡杯子的手,并呈螺旋状重复并置,突出咖啡这一主题图形又不失幽默情趣。我们称这种将主题图形分置并列呈现出相互回转展开的动态意味的手法,为"放射状图底反转"。[7]又如1986年福田繁雄作品展海报(图7),他将女人躯体的轮廓从中部横向分割,并且被分割的图形做重复的平移式交错重组,造成图底交叉汇合的错视,我们可称之为影像的"水平交错式图底反转"。

4

6

图7

(图5)京王百货宣传海报,1975年 / (图6)"UCC"咖啡馆海报,1984年/ (图7)福田繁雄作品展,1986年

在其作品中这种互生互存的图底关系,不仅可将主题与背景相互交融成为一个共同体,也会使整体画面具有包容性与双重性的合作关系。也使图形在简洁的构图中给人视觉的冲击,让人在趣味中获得新的思维。这种正负形交错的设计手法,是其惯用的造型理念。

2.3 矛盾空间的运用

矛盾空间通常是利用人们视点的转换和交替,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立体形态,但在三维形态中又显现出模棱两可的视觉效果,从而造成空间的混乱,产生了介于两种状态之间的空间状态。

福田对矛盾空间手法的掌握和运用,是其在错视原理上的又一成就。他运用错视原理,将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产生错综复杂的结合,使构思与表现达到完美契合,创造出神秘而不可思议的视觉世界,使观者在趣味中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如1987年在《福田繁雄招贴展》的招贴(图8)设计中,福田将静止坐在台前的人的四个不同视角的状态,表现于同一画面,用单纯的线、面造成空间的穿插,大面积的黄色与人物黑色剪影对比,使整个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这种空间意识的模糊,在视觉表现上具有多重意义的特性。又如,1999年福田为日本松屋百货集团创业130周年的庆祝活动设计的海报(图9),在同一画面中呈现两个视角不同的人形,一个是仰视的角度,一个俯视的角度,由此产生了视觉的悖论,从而带来视觉趣味。

福田不断探寻立体空间的平面表现、平面表现的立体还原所带来的流变与建构,他从空间与人的关系、作品和观者的关系之中去发掘设计的无限可能。[8]通过对矛盾空间视幻原理的阐释,他创造出一个集结视觉引力、视觉趣味与多重内涵的视觉世界,搭建起福田所观所思的世界与观者间的桥梁。

图8

(图8)1987年福田繁雄招贴展 / (图9)福田繁雄,日本松屋百货招贴,1999年

3、结语

福田以简洁单纯和人性化的图形语言来展现他的视觉世界。因此,他使用最为简明的线、面造型,选择最有效的色彩表现形式,舍弃一切没有必要的视觉元素,使其作品主题释放出简洁明快,又具有视觉引力的特性。

福田的设计作品紧扣设计主题,富于幽默情趣,引人入胜。对任何创作主体他都拿捏得恰如其分,看似简洁,却耐人寻味;看似变化多端,却突显了一种严谨的连续性;看似荒谬,却透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无论是其在视错觉原理上的精确把握,还是在异质同构上的出奇制胜,甚或是其一贯幽默诙谐风格的传承,都毫不例外的突显其设计智慧。他的每一幅作品都能使人产生新、奇的联想,给人以人性化、哲理性和出人意料的视觉体验。这些都充分显示了这位国际平面设计大师对图形语言驾御的游刃有余。福田的设计理念及其设计作品所取得的成就,为平面设计后来的探寻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和无限的创造启迪。


相关文章

  • 福田繁雄平面设计作品风格简论_周莹
  • 2006年12月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4期第69页 福田繁雄平面设计作品风格简论 周莹 摘要:简述了福田繁雄的平面设计作品幽默.简约.创新的风格,指出了形成这种风格的要素--视觉图形, 并结合福田繁雄的作品从视觉符号的选用.正负矛盾 ...查看


  • 福田繁雄(日本)平面设计教父
  • 平面设计教父:福田繁雄 福田繁雄简介: 一九三二年出生于日本东京.一九五六年在东京艺术大学设计系毕业.曾于一九七二年获得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金奖.一九八五年获莫斯科国际海报双年展一等奖.一九九五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海报展览大奖及赫尔辛基 ...查看


  • 三大世界品面设计大师简介
  • 简介 冈特·兰堡(Gunter Ram bow,)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地区的小镇诺伊斯特里茨. 1958-1963年(20岁-25岁)在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 1960年22岁的冈特·兰堡在法兰克福成立了自己的图形摄 ...查看


  • [插画先锋]Stephan Schmitz | 用简单的图形来讲意味深长的故事
  • Stephan Schmitz,瑞士插画师.平面设计师,2017年绘生活lll-当代国际插画艺术展参展艺术家.Stephan毕业于卢塞恩艺术与设计学院,他喜欢采用简单的图形形象去创作,并总是给观赏者惊喜,他是一个善于将图形和概念结合来讲故事 ...查看


  • 平面设计类人物
  • 一.设计师介绍 冈特·兰堡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1958年进入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毕业后担任了多年广告代理机构的艺术总监,设计产品和服务业的广告,从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在此期间,他创建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1968年迁 ...查看


  • 海报设计风格谈
  • 海报设计风格谈 现在,文化发展已不再仅仅被理解成个人的.独特的艺术晶更替过程,而应理解为包括生活.环境等所有范围的一个综合性过程,对文化历史的观察也越来越多地涉及到日常文化形态.因为这些形态很明显地印有那个时代的典型标记.同工业造型和建筑艺 ...查看


  • 中国传统元素中平面设计的运用
  • 中国传统元素中平面设计的运用 摘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互联网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全面普及,我国的平面设计技术已经达到了一给新的技术阶段.但我国平面设计的水平要想与世界接轨,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那么我们就要在平面设计中引入中国的传统 ...查看


  • 考研自我介绍
  • 各位老师,上/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能参加这次面试和各位教授交流. 首先,我简洁地介绍一下自己,我叫XXX,今年XX岁,来自美丽的城市XXXX,毕业于XXXX,所学的专业是XXX. 其次,我想谈一下我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学到了很多,不但让我学 ...查看


  • 图形艺术和图形设计语言
  • 图形艺术和图形设计语言 图形艺术和图形设计语言两者都强调艺术性,所不同的是,前者注重艺术效果.视觉冲击.创造和"爆破力",强调语言的个性和独立性:而后者因受设计对象的制约,要求不仅要强调艺术.语言的大众化及被大众理解和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