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学 第04章 体育与社会运行

第四章 体育与社会运行

本章要点社会变迁对体育运动发展的影响很大。体育的发展需要社会的稳定。而社会需要体育作为一种稳定的力量以求得平衡。在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体育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重视。体育运动必须与国家的经济协调发展,体育运动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体育运动必须与社会协调发展,要不断提高体育运动的社会效益。社会对体育的控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硬度最大的政治控制开始,逐步向软控制延伸,落实到个人的内心世界,即信仰和信念。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可以有意识地、带责任感地,并在种种规范的控制下发地自己的攻击性和侵略行为,以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把体育运动作为控制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工具,又将管理社会的方法手段用来控制体育的运转,让体育运动成为健康社会的组成部分,这是实现社会与体育良性运行的最终愿望。在进入市场经济情况下,人们的社会流动,包括体育界的流动都在加快,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

第一节体育与社会变迁

1什么是社会变迁?社会变迁包括哪些内容?

社会变迁,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凡社会制度(包括社会的根本制度和各种具体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组织、人口、环境,以及道德、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或演进的、缓慢的变化,都是社会变迁。可以说,社会无时不在变动,无处不在变迁。

一、社会变迁的内容

(一)自然环境引起的社会变迁

自然环境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社会的变迁。自然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可以引起社会的良性变迁。自然环境的破坏,则可以引起社会的恶性变迁。严重的自然灾害甚至可以造成社会的绝灭。

(二)人口的变迁

一定的人口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人口数量的增减、人口素质的高低,人口的集中与疏散,人口的性别。年龄、职业分布,人口的流动的速度和方式,都可以影响社会的变迁。

(三)经济的变迁

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内容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量的增长、质的提高,都可给整个社会变迁以决定性的影响。

(四) 、社会结构的变过

各种经济、政治、组织、制度等结构要素的分化和组合,可以引起社会功

能性结构的变化;社会阶级和阶层关系的变化(包括经济地位、职业。教育水平、权力、社会声望等)则可以引起社会成员地位结构的变化。

(五)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

人们的社会活动都是程度不同地在价值观念指导下发生的,社会价值观念,及其在一定价值观念指导下进行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往往是整个社会变迁的先声。

〔六〕、科学技术的变迁

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变迁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促使现代社会变迁日益加速。科学技术的变迁包括创造发明的数量、科学研究的规模和应用范围,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的组织形式。

(七) 、文化的变迁

社会文化内容或结构的变化,包括文化的积淀、传递、传播、融合、冲突、选择而引起的文化的变化,可以构成对社会变迁的一种综合的评价。

二、社会变迁的类型

(一) 、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当各个社会要素的变化产生合力,引起社会体系大规模变化时,即发生整体变迁;局部变迁仅发生在社会某些要素自身或它们之间,这种变迁有时和整体变迁在速度和方向上不完全一致。

(二) 社会进步与社会倒退

凡社会变迁的方向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社会成员全面发展时。是一种社会进步;反之,则是倒退性的变迁。

(三)社会进化与社会革命

社会进化,是社会有秩序、缓慢的和持续性的变迁,是社会的量变和部分质变的过程;社会革命,是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

(四) 自发性社会变迁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过

自发的社会变迁指人类在很多方面对于社会变化的方向、目标和后果没有理性的认识,只是盲目地参与和顺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指人们对社会变迁的过程、方向、速度、目标和后果实行有计划的指导和控制。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人类正在逐步克服盲目性,走上有计划发展的道路。社会学就是指导与控制社会变迁的学科之一。

三、社会变迁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2社会变过对体育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社会变迁对体育运动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或者可以说体育运动的一切变化都是在社会变迁的作用下实现的。社会变迁对体育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变迁可改变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制度发生了变化,体育必将随之发生变化。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性质决定了它的体育不可能真正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才真正保证了亿万人民有权利参加体育活动。我国由长期实行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育事业也必将从过去的全面的福利型转向未来的部分的经营型。长期被否定的体育商业化重新得到肯定,体育娱乐市场也将随之发展起来。

_国家经济的发展成萧条对体育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经济的起伏可以使体育的发展水平随之波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体育事业迅速发展,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有着直接关系的。我国现代体育的迅速发展也是和国象的经济实力相适应的。而新中国50余年来,经济的每一次被动也都在同时或迟后的一段时间里对体育产生影响。比如3年自然灾害时期和十年动乱时期,体育事业都受到严重的损失。一般来讲,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或地区, 体育常常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

因此,体育与经济是协调发展的。一方面体育应争取经济的最大限度的支持,并利用体育资源,增强体育的造血功能。另一方面体育事业要顺应经济的发展水平,任何试图超越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而盲目扩大体育的发展规模,加快其发展速度都是十分有害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社会制度的变迁可改变体育的性质和体育的价值观念

国家国体的变迁,如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体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欧洲议程长的中世纪经历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之后,近代体育也闯出宗教神学的牢笼,得到辉煌的发展,并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主体。由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对体育所寄予的希望不同,赋予的社会功能就大不相同。比如原苏联就十分注重体育的政治功能,特别强调在国际活动中,发挥体育的政治作用,因此它十分偏重竞技体育的发展;而忽视群众体育的发展。北欧一些福利国家则对竞技体育采取较为冷静的态度,将主要精力用于发展大众体育。日本在年东京奥运会上曾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三的较好成绩,人们都认为它会发展成为亚洲竞技体育大国,然而随着它的经济起飞,却把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大众体育上来,强调日本民族体质的改善。这是由于日本人的体育价值观念变化了的原故。

(三)社会的科技变迁可以加速体育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从根本上说,必然会推动体育发展。七八十年代以来,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科学技术的每一成果都会或多或少、或迟或早地反映到体育中来。在体育事业中追求对科技的应用,已成为体育获得持续发展动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体育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心理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依赖也越来越明显。当然体育科学本身也在丰富着人类的科学知识体系,体育的进步也标志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推演。21世纪,科学技术将向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与体育产生深远的影响。科技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将给体育的发展留出较大的社会空

间;信息社会的形成将加快体育的国际化、科学化进程;人们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转换,将对体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食品技术、医学技术。建筑技术、制造技术的新的突破,以及绿色科技的推广都将对体育的变迁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 社会变迁的方向决定了体育的发展目标和功能

从总体上说,体育是遵循事物繁荣发展的规律的,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向高层次、高水平推进,但是这种发展必须以社会的良性运行为前提。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体育的良好运作。在这种环境中体育的教育、健康、文化、娱乐功能可以得到较好的发挥。而在战争动乱的年代,除了军事体育可以得到特殊的发展外,体育运动在整体上会受到摧残。体育的发展需要社会的稳定,平稳的发展和有计划的变迁,而社会需要体育作为一种稳定的力量以求得平衡。这已经成为各国政治家和社会学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五) 社会的文化变迁可以形成体育的文化类型

体育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文化类型就有不同的体育。农业文化、游牧文化与工业文化,形成截然不同质的体育;宗教文化与宗法文化,又使体育有不同的血统;中国的礼文化,日本的耻文化,欧洲的罪文化;则使体育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因此文化一旦发生变迁.不同质的文化之间发生碰撞,或冲突或融合,体育都必定要受到深刻的影响。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大量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体育也与世界体育文化主流高度融合,形成了对外来文化有兼容并蓄能力的开放型的体育。

第二节体育与社会协调发展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体育运动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社会活动介入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体育作为社会的“缩影”和“焦点”,浓缩和反映了社会变迁、社会关系、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种种现状,能动地对社会的变革起到促进作用。

一、体育运动必须与 社会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指体育运动与社会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中的平衡互动达到最佳状态。在社会大系统中,大系统与子系统的协调,两个以上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都可产生协调作用。因此,体育运动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体育社会学十分关注的问题。

(-) 、体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提前

1目标的一致性

在一个协调发展的系统中,各子系统成员都国,充分认识大系统的共同目标,以及此目标带米的共同利益,因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能做到局部服从整体。因此,体育这个子系统必须确定与整个社会相协调的正确目标。

2运作的高效率

协调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高效率运作,以实现目标。使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社会时间,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体育工作,是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

3具有良好的调节、控制和修补机制

一个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在动态中不断与不协调、不平衡的干扰因素做斗争而实现的。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调节、控制和修补机制。体育运动的社会广泛性和运行的多样性,以及某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决定了它更需建立一种良好的调节、修补机制。建立一个灵活的反馈系统,实行法律、道德和社会组织的调节控制,通过和解、妥协、顺应、容忍等方式解决各体育单元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必不可少的。

4具有充足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供应

作为社会系统的体育运动,必须得到足够的发展资金、专业人员、场地设施。科技力量、大众传播媒介,才能保证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任何一个资金匾乏、人员不足、场馆短缺、不重视科学研究的体育系统,都不可能实现协调发展。

(二)协调发展的类型

1结构性协调

“所谓结构性协调是指社会要素的联系具有较高的有序性、合理的比例与排列、严密的组织性”。体育运动在社会大系统中的位置及其内部结构,制约着体育事业能否良性运行。体育运动事业的合理结构,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政府专职体育机构与教育、卫生、军事及其他政府、社会组织、经济部门中体育机构的关系。

(2)高水平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关系。

(3)体育的政府管理机构与群众体育组织的关系。

(4)行政区划层次之间的关系。

(5)、运动训练中训练网的结构组成和流通渠道,以及训练、教学、科研之间的关系。

(6)社会提供的福利性体育与市场提供的经营性体育的关系。

(7)单位体育与社区体育之间的关系

2功能性协调

功能性协调是指社会系统的活动和作用上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功能性的协调在社会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育的社会功能是处在变动和发展之中的,经常实行体育社会功能方面的协调,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产生积极的影响。

3结构一功能之间的协调

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协调程度,是衡量体育运动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结构与功能之间可以相互补偿。功能的变化可以导致结构的变化,结构一旦发生变化,就要求产生新的功能,迅速与之配合,否则,体育运动就难以实现良性运行。

二、体育推动社会发展的效益

体育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是通过其社会效益反映出来的。体育的社会效益,指从社会总体的基本利益来衡量体育运动的效果和收益。这里的效果和收益,不是对体育运动本身而言的,而是对社会总体而言的。

(一)体育社会效益的内容

1、体育运动,及它的每一个组成单元,都对社会做出贡献。现代社会中体育运动是一种不依附于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宗教,而独立存在的社会文化形态,然而体育运动又与社会生活保持着广泛的联系。这些联系包括;

(1)经济联系(体育比赛票房价值、体育广告、出让电视转播权、运动员出场费、收费的娱乐健身活动等);

(2)与人的联系(人口素质的提高、运动员与观众、学生与家长、体育教师与校长的关系等);

(3)社会活动联系(体育与社会培训、体育与社会健康保证、体育与生活方式等);

(4)精神文化联系(体育竞赛的文化欣赏价值、体育与文化艺术、体育民族意识、体育的政治观念、体育与伦理道德);

(5)体育与自然环境(体育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这些联系可能产生各种社会效益。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体育的这些社会效益越显著。

2、体育的社会效益是所付出的社会代价和取得的社会利益之间的比例关

系。每个社会单元都在为取得越来越多的社会净产值而努力。体育运动的社会净产值多数是不直接通过市场获得的,它主要靠两种社会过程来实现,一是培养社会成员,即通过教育过程、社会化过程;二是促进精神文明发展的过程。

3、体育的社会效益是体育政策与社会其他公共政策之间的反映。体育政策必须与经济政策、劳动人事政策、城市发展政策等社会公共政策相适应,如有偏离和抵牾,体育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体育的社会效益也会下降。

4、体育的社会效益是以提供某种社会服务的方式显现出来的。为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增进劳动者的健康,增加体育人口,开辟新的文化消遣娱乐方式,将更多的社会成员组织到体育社会团体中来,这是体育对现代社会的基本服务方式。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国际比赛中争取优胜,也是一种社会服务,是一种满足社会情感、端正社会态度、强固集团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和倡导时代风范的社会服务。

(二) 体育社会效益的评价

对体育运动社会效益的评价是十分困难的。绝大多数体育单元的工作都是非盈利的,它消耗资金和社会时间,而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因此,对体育运动效益的统计和度量相当困难。以下几方面可以作为评价体育运动社会效益应考虑的因素:

(1)社会成员的身体建设:人口的平均寿命、青少年儿童的体质测定结果、社会流行病的发展演变、人口的死亡原因等医学指标,都可以间接或部分地说明体育运动的成就。而全社会青少年运动能力的普通水准则可以作为一个直接指标。

( 2)社会生活质量的改善:其指标主要是国民消费结构中体育所占的比例,体育消费的基本方式,人们支配余暇时间的方式,以及体育娱乐在其中所占的比例。

(3)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职工的出勤率,常见病、多发病、高发病、职业病、“文明病”的发病率,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劳动者的工作效率等可以用来鉴定体育的投资效益。

(4)体育场馆的经营作用:如体育场馆的人口拥有率、使用率、折旧速度等。 除此而外,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可以用来间接评价体育运动的社会效益:

①社会价值观念:由于体育教育和竞技体育的社会示范作用,社会成员对个人成就、物质利益、工作态度、民主平等、竞争效率等价值观规模式所发生的转变和深化的程度。

②社会稳定:在体育运动推动下,国家意志、民族精神、社会情感、集团意识、人际关系所发生的积极变化,以及它们对政治安定、社会发展、群体内聚、个人心情舒畅所起的作用。

③文化建设:运动成绩,体育方法手段的创新、发展、传播、流行,体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体育信息的社会价值,体育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效率,社会体育审美意识的提高。

④制度建设:体育运动的制度、法令、条例、章程等的健全完善,体育组织的管理协调水平,人们遵守法律、道德的自觉程度等。

第三节体育与社会控制

狭义的社会控制专指社会对越轨行为的禁止、限制与制裁。而广义的社会控制不仅是片面地控制人的行为,而且还含有协调与积极引导人们行动的重要内涵。因此,社会控制,可理解为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和社会力量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施行约束,确立与维护社会秩序,使其符合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的全部过程。在任何一个社会,人们的各种行为都要受到社会的控制,特别是对社会的偏高行为(或称越轨行为),更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社会控制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系统。构成社会控制系统的主要因素有:控制主体、控制客体、控制手段和控制的保障等。社会要对体育运动进行控制,同时体育也作为一种特殊的方式参与对社会成员的社会控制。体育这方面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体育的社会控制可分为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有无明文规定),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奖励和惩罚),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外部力量和自我控制),硬控制和软控制四类八种。这里主要介绍与体育关系较鲜明的硬控制和软控

制。

一、社会对体育的硬控制

依赖于社会强制力对体育进行的控制,是一种硬控制。

(-)行政力量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利用政权的行政力量对体育实施宏观控制。这种控制是通过制订体育的方针、政策、调拨体育经费、任免体育官员、审批体育社会团体、开展重大体育活动来实现的。

政府可以通过对各种体育理论的选择和评价.组织研究体育的发展战略,编

制体育的规划和计划来实施对体育的整体的、长远的控制。

政府还可以利用调度体育娱乐市场政策的办法对体育进行控制。

(二)法律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政权的控制常常是通过立法来实现的。宪法是控制国家体育事业的根本大法。体育法是体育事业的基础性法律。有关体育的各种法令、规章、条例、办法的颁布,都可以对体育的某个局部进行控制。

在体育领域,政府还要确立一些特殊的制度来保障对体育的控制,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体育节制度、体育竞赛制度、体育奖励制度、体质测定制度等。

在体育运动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法”,就是竞赛规则。这是对体育竞赛活动进行控制的专用法。此外,还有一种“仲裁法”,是对体育中竞赛规则之外发生的特殊争端进行仲裁的法律。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体育立法方面,国家立法较少,有关社会体育的法规较少,顺应市场经济的法规更少。因此,依法控制体育的观念和政府行为还要加强。

(三)纪律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纪律是一定社会集团规定并要求其所属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之总和。纪律不同于法律的是,其控制范围只限于本集团,执行纪律不动用国家机器的强制力量,只借用集团的行政手段。

在体育社会中。也要借助纪律的力量来加以控制。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守则;赛区赛场纪律,运动训练课、体育课的课堂常规和纪律,职业俱乐部的纪律均属于这一类。在中国武术的门派中,也有很多戒条戒律,也属于这一类。体育中的纪律必须与社会的法律精神相符,超越法律的纪律和惩罪有可能侵犯人权,是不允许的。

二、社会对体育的软控制

依赖于社会舆论和心理控制所进行的控制,是一种软控制。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多数人是在业余时间参加的,与体育的关系相对较为松散,因此对体育的款控制,就成为一种最常用的、潜在的控制。

(-)风俗对体育的控制

风俗,指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历代相传,并为某一特定社会的成员所遵循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体育是每个民族风俗的组成部分.风俗又制约和控制着体育。风俗对体育的控制作用是通过人们的传统习惯实现的。它的社会控制功能存在于民心和清理之中。这些习惯包括饮食、起居、卫生、宗教仪式、服饰、禁忌等许多方面。各民族、地区风俗的不同就出现了不同文化形态的体育。

(二)道德对体育的控制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体育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人与人的关系,存在着荣与辱、胜与负、升与降、得与失、甚至生与死的选择和判断,于是道德就成为对体育实施控制的重要手段。

体育道德既是一种约束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职业道德,也能起到对全社会起教化作用的社会公德的作用。

〔三)信仰和信念

宗教信仰、领袖信仰、圣人信仰和英雄信仰都可能对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发生作用,并对体育行为实施控制。人们对体育的信念,特别是对唯物主义的信念,可以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

社会对体育的控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硬度最大的政治控制开始,逐步向软控制延伸,落实到个人的内心世界,即信仰和信念。在这一过程中社会舆论起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当社会规范经过社会舆论的过渡,成为规范化的社会尺度。印入人们的社会心理时,才能转化为高度规范盼体育行为,以至最终形成被人们内化了的、自我的控制。这就进入了体育控制的最高形态。

三、体育对人类越轨行为的控制

人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实体。在所居住的蕞尔小球上,各种骚乱时肘冲破安宁,给人们带来了惊恐和疑惧。战争、冲突、骚乱不时地笼罩在人们的头上,迫使善良的人们想尽办法去遏止这些摧毁人类自我的一切暴力行为.偏离行为、越轨行为。于是各种风俗、禁忌、礼仪、规则、法律道理、道德和舆论便应运而生,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和规范文化。从联合国安理会喋喋不休的讨论到幼儿园的道德启蒙,从宗教的教义到宗族的家训,从野蛮的军事制裁到温和的谈判调解,都在规劝人们行善积德,以德报怨,化干戈为玉帛。但从“潘多拉魔盒”里打翻出来的“病疫”仍在痛苦地折磨着人类。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各种社会非安全因素的蔓延,便成为当今人们必须慎重考

虑的安全问题。

〔-)有关人的攻击性的理论

现代社会心理学有一种理论认为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攻击性,与一切动物的攻击性一样,是一种保护自我存在的必要条件。而现实社会之所以时常出现不安宁状态,与人类的这种时时可能释放出来的天然的攻击性有关。行为学

家研究了人类攻击性的形成的原因和表现的特征,认为光靠压抑。控制人类这种攻击性,只能收到局部的、暂时的效果,而且这种压抑和控制长久不能找到一条适当的发泄渠道,反而会积聚下来,爆发出人们难以预料的恶性事件。因此,社会学家提出了、“小乱是福”的观点,在设置限制人类攻击性随处蔓延的各种樊篱的同时,打开一个小小的缺口,即建立一种社会安全阀系统,让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发泄。

有人曾提出了各种疏导人类攻击性的途径,试图用客观的动物行为学的方法,研究原始形式的攻击性发泄在替代物上的一切可能性,或者替战斗狂热者寻找一条有理性且负责任的途径。于是,人们用体育运动来培养竞争意识,同时用体育运动来消失社会竞争中表现出来的攻击、侵略天性。

体育运动被人们称做是一种“仪式化的战争”、人类的运动比动物的好戏更具有竞争性。而且,不容置疑的是,运动具有攻击动机。实验证明,大多数的动物喜戏是缺乏这种攻击动机的。人类的体育运动没有一种最不具有竞争性的。体育运动的彼方就在于它所具备的竞争性。

体育运动的竞争是社会竞争的缩影,它的发展历史完整地保留、记录、展现着人类各个时期攻击性的表现。在现代社会,竞争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没有竞争的社会必定是一个衰败陈腐、缺乏生气的社会。社会运动与体育运动寻找到了一个良好的结合点,就是竞争。

(二) 体育运动可以成为社会的安全阀

现代文明社会又在另一个方面利用着体育运动,使它成为文明社会最重要的人类发泄攻击性的场所。在体育运动中人们有意识的、带责任感的、并在种种规范的控制下发泄自己的攻击性和③略行为。体育运动的最大功能是代替那些最不可或缺、但又最危险的攻击类型,为人们的战斗狂热安上一个保险而又灵活的阀门。人们发泄了狂热,但不因此而增长仇恨。

1体育运动对国际争端的缓解作用

国际间的运动竞赛,不仅为种族和个体的战斗热情找到发泄的途径,而且还可减少战争的危险性,它的效果是:第一,它们促进不同种族或团体间人与人的相互认识。第二,它们促使人们为共同的利益奋斗和团结。因此,可以说体育运动是战争的天敌,在体育运动的竞赛场合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劝解人们放下手中武器的“休战宣言”、“和平声明”。所以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唯一的一个当某一国国旗升起时不会引起他国敌视的场合。

2体育运动对社会犯罪的抑制作用

体育运动对于维护社会安全、减少暴力事件也有积极作用。我国的体育运动已为减少社会暴力事件、增加社会的安全度做出了贡献。公安部门的调查统计征明,凡是城市里有重大赛事.或电视里转播重大国际比赛,街上的行人、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乘客就大为减少,城市的犯罪率就明显下降。一些国家为了给社会提供一个发泄不满情绪的场合,在球场上专门设立了没有座椅的座位,比赛中任观众跺脚、呐喊、鼓噪,把心中的一切郁闷统统宣泄出来。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困扰许多国家政府的尖锐社会问题。进入60年

代以后,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青少年犯罪,发展趋势严重,成为一种难以遏制的公害。美国青少年犯罪率相当高,达到458%,英国为3%,日本为138%。我国近几年中也有明显高发的趋势。在这些犯罪活动中,暴力犯罪的发案率相当高,而且暴力犯罪的增加速度极快。

社会学工作者对青少年犯罪问题深感忧虑,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有的专家提出要制定未成年保护法、防止未成年犯罪法,明确规定青少年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有的提出了进行社会综合治理的方案;有的主张加强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科学研究。其中也有人主张运用体面运动的手段来减少青少年的犯罪率。

古希腊哲学家相拉图曾经说过:“罪恶是来自不良教育以及不健全的身体”确实,体育运动对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培养、法制观念的建立、性格意志的成熟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湖南省曾对118名在少年犯管教所和工读学校的失足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这些13~18岁的青少年中,在校期间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只有4人,占3%,在小学阶段参加过校级代表队训练的只有2人,不到2%,在中学参加过校级代表队训练的只有1人。

十几岁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原因固然很多,但学校课余生活枯燥乏味,缺乏正确的组织和指导,致使一批落后的学生混入社会,沾染上恶习。据美国统计,80%犯罪活动发生在无所事事的时间里。于是专家认为,如果体育运动能充实犯人的空闲时间,对于那些不可救药者,无疑是一条有积极意义的出路。 同时,也有的专家认为体育运动可以给青少年一些刺激,某些刺激可以使他们达到“疯狂”的程度。这比他们在犯罪时更感到有刺激性,因为这可以减弱他们犯罪的心理动因。

总而言之,体育运动可以促进顽劣青少年的转变,可以通过体育的竞争性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和合作精神。通过对规则的遵守,养成他们自觉遵守法纪的行为规范。

当然,也不要过高估计体育运动的社会安全阀的功能,它毕竟代替不了社会的道德和法制教育,更代替不了警察和法庭的威慑。社会安全问题并不能从根本k 解决社会冲突问题,有时甚至会产生负作用。如果对体育运动管理不善,放任自流,同样会酿成社会问题。攻击性在体育运动中的狂热发展,就会演变成球场暴力,引发球迷骚乱,泛滥危及社会文明的越轨行为,造成巨大的灾害 因此,关键在于控制,把体育运动作为控制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工具,又将管理社会的方法手段用来控制体育的运转,让全社会享受体育运动的恩惠,让体育运动成为健康社会的组成部分,这是实现社会与体育良性运行的最终愿望。

第四节体育的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理论

社会流动,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过程。由于社会分层的存在,就必然出现社会流动。人们地

理位置的变迁,也归于社会流动,这是因为人们的社会关系空间往往和地理空间有密切关系,如辽宁运动员转会到广东,俄罗斯运动员应聘到中国来踢球,都属于社会流动。

一般来讲,社会变迁的速度加快,人们的社会流动率就提高。社会流动还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大多数人流动的方向和频率反映着社会变迁的方向。一个社会能创造较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社会就充满活力。在进入市场经济情况下,人们的社会流动,包括体育界的流动都在加快,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一) 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

8什么是体育的社会效益?体育的社会效益包括哪些内容?

垂直流动,指体育人员的向上或向下流动。这种流动可以改变人员的社会地位。比如运动员由于运动成绩提高或下降,在国家的四级训练网上做的向上或向下的调动,运动员从省队选拔到国家队,或由运动学校退回业余体校,都是垂直流动。向上流动是体育人才选拔的必然结果,向下流动是体育人才新陈代谢的必然结果。运动员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运动成绩所构成的“资本”对他们的流动方式、流动速度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水平流动,指体育人员不改变社会地位级别,只改变群体、组织或社区关系的流动。运动员的跨区域流动,职业运动员同级转会等就属于水平流动。

(二)自然流动与非自然流动

自然流动,指体育人才在人才链上的正常的、顺向的流动,这种流动有利于体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如运动员退役后转入体育院校学习,体育大学生毕业后到学校任体育教师是自然流动。

非自然流动,指体育人才在人才链上的不正常的、逆向的流动。这种流动可能造成体育资源的浪费。甚至影响体育社会内部机制的紊乱。比如。运动员退役后到“海外兵团”效力,专业运动员出现在大学生、中学生运动会上就是这类非自然流动。

(三)体育的人才流动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的社会流动出现了以下一些趋势:

11体育的社会流动有哪些主要的趋势?体育的社会流动有什么社会意义?

(1)水平流动越来越频繁:在计划经济时代,各地区、各行业实行“壁垒政策”,限制人才水平流动,而在市场经济推动下,人才的水平流动得以正常进行。

(2)向上流动多于向下流动:这是由于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人才发展的机会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

(3)非自然流动、结构性流动增加:必须看到的是在体育人才的流动加快

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许多不健康的流动方式。特别在竞技体育领域由于功利主义的驱动,出现了许多与资格作弊相关的非自然流动。

(4)体育人才个人一生中流动增加,范围加大,速度加快:由于职业体育的国际化发展,体育人才的洲际。国际范围的流动规模正在扩大,甚至出现了经营运动人才的中介公司、经纪人。

(5)流动中的经济因素增加:体育人才的社会流动越来越反映出市场经济的特征。体育人才受经济利益驱动而发生社会流动的现象频繁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体育伦理、体育法制就尤为重要。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是同时存在的,由于出现了社会分层,就必然要出现人员的流动,频繁的流动不利于社会分层的稳定性,但社会流动封闭僵化,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体育界的情况也同样如此。体育界不仅要加大内部流动的力度,而且要注意增加与外界的流动,不断与体育w 以外进行人才的交换,防止体育界的“近亲繁殖”以及因此而造成的人员素质的退化。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变迁?社会变迁包括哪些内容和类型?

2社会变过对体育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社会经济发展对体育事业有什么促进作用?

4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们参与体育运动有哪些积极意义?

5体育运动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6为什么说体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7体育运动为什么要与社会协调发展?

8什么是体育的社会效益?体育的社会效益包括哪些内容?

9如何评价体育的社会效益?哪些因素可以间接的反映和评价体育运动的社

会效益?

10什么是社会流动?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有哪些?(重点)

11体育的社会流动有哪些主要的趋势?体育的社会流动有什么社会意义?

第四章 体育与社会运行

本章要点社会变迁对体育运动发展的影响很大。体育的发展需要社会的稳定。而社会需要体育作为一种稳定的力量以求得平衡。在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体育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重视。体育运动必须与国家的经济协调发展,体育运动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体育运动必须与社会协调发展,要不断提高体育运动的社会效益。社会对体育的控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硬度最大的政治控制开始,逐步向软控制延伸,落实到个人的内心世界,即信仰和信念。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可以有意识地、带责任感地,并在种种规范的控制下发地自己的攻击性和侵略行为,以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把体育运动作为控制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工具,又将管理社会的方法手段用来控制体育的运转,让体育运动成为健康社会的组成部分,这是实现社会与体育良性运行的最终愿望。在进入市场经济情况下,人们的社会流动,包括体育界的流动都在加快,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

第一节体育与社会变迁

1什么是社会变迁?社会变迁包括哪些内容?

社会变迁,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凡社会制度(包括社会的根本制度和各种具体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组织、人口、环境,以及道德、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或演进的、缓慢的变化,都是社会变迁。可以说,社会无时不在变动,无处不在变迁。

一、社会变迁的内容

(一)自然环境引起的社会变迁

自然环境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社会的变迁。自然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可以引起社会的良性变迁。自然环境的破坏,则可以引起社会的恶性变迁。严重的自然灾害甚至可以造成社会的绝灭。

(二)人口的变迁

一定的人口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人口数量的增减、人口素质的高低,人口的集中与疏散,人口的性别。年龄、职业分布,人口的流动的速度和方式,都可以影响社会的变迁。

(三)经济的变迁

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内容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量的增长、质的提高,都可给整个社会变迁以决定性的影响。

(四) 、社会结构的变过

各种经济、政治、组织、制度等结构要素的分化和组合,可以引起社会功

能性结构的变化;社会阶级和阶层关系的变化(包括经济地位、职业。教育水平、权力、社会声望等)则可以引起社会成员地位结构的变化。

(五)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

人们的社会活动都是程度不同地在价值观念指导下发生的,社会价值观念,及其在一定价值观念指导下进行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往往是整个社会变迁的先声。

〔六〕、科学技术的变迁

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变迁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促使现代社会变迁日益加速。科学技术的变迁包括创造发明的数量、科学研究的规模和应用范围,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的组织形式。

(七) 、文化的变迁

社会文化内容或结构的变化,包括文化的积淀、传递、传播、融合、冲突、选择而引起的文化的变化,可以构成对社会变迁的一种综合的评价。

二、社会变迁的类型

(一) 、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当各个社会要素的变化产生合力,引起社会体系大规模变化时,即发生整体变迁;局部变迁仅发生在社会某些要素自身或它们之间,这种变迁有时和整体变迁在速度和方向上不完全一致。

(二) 社会进步与社会倒退

凡社会变迁的方向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社会成员全面发展时。是一种社会进步;反之,则是倒退性的变迁。

(三)社会进化与社会革命

社会进化,是社会有秩序、缓慢的和持续性的变迁,是社会的量变和部分质变的过程;社会革命,是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

(四) 自发性社会变迁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过

自发的社会变迁指人类在很多方面对于社会变化的方向、目标和后果没有理性的认识,只是盲目地参与和顺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指人们对社会变迁的过程、方向、速度、目标和后果实行有计划的指导和控制。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人类正在逐步克服盲目性,走上有计划发展的道路。社会学就是指导与控制社会变迁的学科之一。

三、社会变迁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2社会变过对体育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社会变迁对体育运动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或者可以说体育运动的一切变化都是在社会变迁的作用下实现的。社会变迁对体育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变迁可改变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制度发生了变化,体育必将随之发生变化。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性质决定了它的体育不可能真正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才真正保证了亿万人民有权利参加体育活动。我国由长期实行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育事业也必将从过去的全面的福利型转向未来的部分的经营型。长期被否定的体育商业化重新得到肯定,体育娱乐市场也将随之发展起来。

_国家经济的发展成萧条对体育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经济的起伏可以使体育的发展水平随之波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体育事业迅速发展,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有着直接关系的。我国现代体育的迅速发展也是和国象的经济实力相适应的。而新中国50余年来,经济的每一次被动也都在同时或迟后的一段时间里对体育产生影响。比如3年自然灾害时期和十年动乱时期,体育事业都受到严重的损失。一般来讲,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或地区, 体育常常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

因此,体育与经济是协调发展的。一方面体育应争取经济的最大限度的支持,并利用体育资源,增强体育的造血功能。另一方面体育事业要顺应经济的发展水平,任何试图超越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而盲目扩大体育的发展规模,加快其发展速度都是十分有害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社会制度的变迁可改变体育的性质和体育的价值观念

国家国体的变迁,如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体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欧洲议程长的中世纪经历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之后,近代体育也闯出宗教神学的牢笼,得到辉煌的发展,并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主体。由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对体育所寄予的希望不同,赋予的社会功能就大不相同。比如原苏联就十分注重体育的政治功能,特别强调在国际活动中,发挥体育的政治作用,因此它十分偏重竞技体育的发展;而忽视群众体育的发展。北欧一些福利国家则对竞技体育采取较为冷静的态度,将主要精力用于发展大众体育。日本在年东京奥运会上曾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三的较好成绩,人们都认为它会发展成为亚洲竞技体育大国,然而随着它的经济起飞,却把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大众体育上来,强调日本民族体质的改善。这是由于日本人的体育价值观念变化了的原故。

(三)社会的科技变迁可以加速体育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从根本上说,必然会推动体育发展。七八十年代以来,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科学技术的每一成果都会或多或少、或迟或早地反映到体育中来。在体育事业中追求对科技的应用,已成为体育获得持续发展动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体育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心理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依赖也越来越明显。当然体育科学本身也在丰富着人类的科学知识体系,体育的进步也标志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推演。21世纪,科学技术将向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与体育产生深远的影响。科技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将给体育的发展留出较大的社会空

间;信息社会的形成将加快体育的国际化、科学化进程;人们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转换,将对体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食品技术、医学技术。建筑技术、制造技术的新的突破,以及绿色科技的推广都将对体育的变迁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 社会变迁的方向决定了体育的发展目标和功能

从总体上说,体育是遵循事物繁荣发展的规律的,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向高层次、高水平推进,但是这种发展必须以社会的良性运行为前提。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体育的良好运作。在这种环境中体育的教育、健康、文化、娱乐功能可以得到较好的发挥。而在战争动乱的年代,除了军事体育可以得到特殊的发展外,体育运动在整体上会受到摧残。体育的发展需要社会的稳定,平稳的发展和有计划的变迁,而社会需要体育作为一种稳定的力量以求得平衡。这已经成为各国政治家和社会学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五) 社会的文化变迁可以形成体育的文化类型

体育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文化类型就有不同的体育。农业文化、游牧文化与工业文化,形成截然不同质的体育;宗教文化与宗法文化,又使体育有不同的血统;中国的礼文化,日本的耻文化,欧洲的罪文化;则使体育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因此文化一旦发生变迁.不同质的文化之间发生碰撞,或冲突或融合,体育都必定要受到深刻的影响。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大量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体育也与世界体育文化主流高度融合,形成了对外来文化有兼容并蓄能力的开放型的体育。

第二节体育与社会协调发展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体育运动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社会活动介入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体育作为社会的“缩影”和“焦点”,浓缩和反映了社会变迁、社会关系、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种种现状,能动地对社会的变革起到促进作用。

一、体育运动必须与 社会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指体育运动与社会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中的平衡互动达到最佳状态。在社会大系统中,大系统与子系统的协调,两个以上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都可产生协调作用。因此,体育运动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体育社会学十分关注的问题。

(-) 、体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提前

1目标的一致性

在一个协调发展的系统中,各子系统成员都国,充分认识大系统的共同目标,以及此目标带米的共同利益,因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能做到局部服从整体。因此,体育这个子系统必须确定与整个社会相协调的正确目标。

2运作的高效率

协调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高效率运作,以实现目标。使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社会时间,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体育工作,是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

3具有良好的调节、控制和修补机制

一个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在动态中不断与不协调、不平衡的干扰因素做斗争而实现的。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调节、控制和修补机制。体育运动的社会广泛性和运行的多样性,以及某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决定了它更需建立一种良好的调节、修补机制。建立一个灵活的反馈系统,实行法律、道德和社会组织的调节控制,通过和解、妥协、顺应、容忍等方式解决各体育单元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必不可少的。

4具有充足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供应

作为社会系统的体育运动,必须得到足够的发展资金、专业人员、场地设施。科技力量、大众传播媒介,才能保证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任何一个资金匾乏、人员不足、场馆短缺、不重视科学研究的体育系统,都不可能实现协调发展。

(二)协调发展的类型

1结构性协调

“所谓结构性协调是指社会要素的联系具有较高的有序性、合理的比例与排列、严密的组织性”。体育运动在社会大系统中的位置及其内部结构,制约着体育事业能否良性运行。体育运动事业的合理结构,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政府专职体育机构与教育、卫生、军事及其他政府、社会组织、经济部门中体育机构的关系。

(2)高水平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关系。

(3)体育的政府管理机构与群众体育组织的关系。

(4)行政区划层次之间的关系。

(5)、运动训练中训练网的结构组成和流通渠道,以及训练、教学、科研之间的关系。

(6)社会提供的福利性体育与市场提供的经营性体育的关系。

(7)单位体育与社区体育之间的关系

2功能性协调

功能性协调是指社会系统的活动和作用上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功能性的协调在社会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育的社会功能是处在变动和发展之中的,经常实行体育社会功能方面的协调,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产生积极的影响。

3结构一功能之间的协调

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协调程度,是衡量体育运动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结构与功能之间可以相互补偿。功能的变化可以导致结构的变化,结构一旦发生变化,就要求产生新的功能,迅速与之配合,否则,体育运动就难以实现良性运行。

二、体育推动社会发展的效益

体育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是通过其社会效益反映出来的。体育的社会效益,指从社会总体的基本利益来衡量体育运动的效果和收益。这里的效果和收益,不是对体育运动本身而言的,而是对社会总体而言的。

(一)体育社会效益的内容

1、体育运动,及它的每一个组成单元,都对社会做出贡献。现代社会中体育运动是一种不依附于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宗教,而独立存在的社会文化形态,然而体育运动又与社会生活保持着广泛的联系。这些联系包括;

(1)经济联系(体育比赛票房价值、体育广告、出让电视转播权、运动员出场费、收费的娱乐健身活动等);

(2)与人的联系(人口素质的提高、运动员与观众、学生与家长、体育教师与校长的关系等);

(3)社会活动联系(体育与社会培训、体育与社会健康保证、体育与生活方式等);

(4)精神文化联系(体育竞赛的文化欣赏价值、体育与文化艺术、体育民族意识、体育的政治观念、体育与伦理道德);

(5)体育与自然环境(体育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这些联系可能产生各种社会效益。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体育的这些社会效益越显著。

2、体育的社会效益是所付出的社会代价和取得的社会利益之间的比例关

系。每个社会单元都在为取得越来越多的社会净产值而努力。体育运动的社会净产值多数是不直接通过市场获得的,它主要靠两种社会过程来实现,一是培养社会成员,即通过教育过程、社会化过程;二是促进精神文明发展的过程。

3、体育的社会效益是体育政策与社会其他公共政策之间的反映。体育政策必须与经济政策、劳动人事政策、城市发展政策等社会公共政策相适应,如有偏离和抵牾,体育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体育的社会效益也会下降。

4、体育的社会效益是以提供某种社会服务的方式显现出来的。为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增进劳动者的健康,增加体育人口,开辟新的文化消遣娱乐方式,将更多的社会成员组织到体育社会团体中来,这是体育对现代社会的基本服务方式。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国际比赛中争取优胜,也是一种社会服务,是一种满足社会情感、端正社会态度、强固集团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和倡导时代风范的社会服务。

(二) 体育社会效益的评价

对体育运动社会效益的评价是十分困难的。绝大多数体育单元的工作都是非盈利的,它消耗资金和社会时间,而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因此,对体育运动效益的统计和度量相当困难。以下几方面可以作为评价体育运动社会效益应考虑的因素:

(1)社会成员的身体建设:人口的平均寿命、青少年儿童的体质测定结果、社会流行病的发展演变、人口的死亡原因等医学指标,都可以间接或部分地说明体育运动的成就。而全社会青少年运动能力的普通水准则可以作为一个直接指标。

( 2)社会生活质量的改善:其指标主要是国民消费结构中体育所占的比例,体育消费的基本方式,人们支配余暇时间的方式,以及体育娱乐在其中所占的比例。

(3)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职工的出勤率,常见病、多发病、高发病、职业病、“文明病”的发病率,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劳动者的工作效率等可以用来鉴定体育的投资效益。

(4)体育场馆的经营作用:如体育场馆的人口拥有率、使用率、折旧速度等。 除此而外,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可以用来间接评价体育运动的社会效益:

①社会价值观念:由于体育教育和竞技体育的社会示范作用,社会成员对个人成就、物质利益、工作态度、民主平等、竞争效率等价值观规模式所发生的转变和深化的程度。

②社会稳定:在体育运动推动下,国家意志、民族精神、社会情感、集团意识、人际关系所发生的积极变化,以及它们对政治安定、社会发展、群体内聚、个人心情舒畅所起的作用。

③文化建设:运动成绩,体育方法手段的创新、发展、传播、流行,体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体育信息的社会价值,体育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效率,社会体育审美意识的提高。

④制度建设:体育运动的制度、法令、条例、章程等的健全完善,体育组织的管理协调水平,人们遵守法律、道德的自觉程度等。

第三节体育与社会控制

狭义的社会控制专指社会对越轨行为的禁止、限制与制裁。而广义的社会控制不仅是片面地控制人的行为,而且还含有协调与积极引导人们行动的重要内涵。因此,社会控制,可理解为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和社会力量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施行约束,确立与维护社会秩序,使其符合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的全部过程。在任何一个社会,人们的各种行为都要受到社会的控制,特别是对社会的偏高行为(或称越轨行为),更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社会控制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系统。构成社会控制系统的主要因素有:控制主体、控制客体、控制手段和控制的保障等。社会要对体育运动进行控制,同时体育也作为一种特殊的方式参与对社会成员的社会控制。体育这方面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体育的社会控制可分为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有无明文规定),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奖励和惩罚),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外部力量和自我控制),硬控制和软控制四类八种。这里主要介绍与体育关系较鲜明的硬控制和软控

制。

一、社会对体育的硬控制

依赖于社会强制力对体育进行的控制,是一种硬控制。

(-)行政力量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利用政权的行政力量对体育实施宏观控制。这种控制是通过制订体育的方针、政策、调拨体育经费、任免体育官员、审批体育社会团体、开展重大体育活动来实现的。

政府可以通过对各种体育理论的选择和评价.组织研究体育的发展战略,编

制体育的规划和计划来实施对体育的整体的、长远的控制。

政府还可以利用调度体育娱乐市场政策的办法对体育进行控制。

(二)法律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政权的控制常常是通过立法来实现的。宪法是控制国家体育事业的根本大法。体育法是体育事业的基础性法律。有关体育的各种法令、规章、条例、办法的颁布,都可以对体育的某个局部进行控制。

在体育领域,政府还要确立一些特殊的制度来保障对体育的控制,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体育节制度、体育竞赛制度、体育奖励制度、体质测定制度等。

在体育运动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法”,就是竞赛规则。这是对体育竞赛活动进行控制的专用法。此外,还有一种“仲裁法”,是对体育中竞赛规则之外发生的特殊争端进行仲裁的法律。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体育立法方面,国家立法较少,有关社会体育的法规较少,顺应市场经济的法规更少。因此,依法控制体育的观念和政府行为还要加强。

(三)纪律对体育行为的控制

纪律是一定社会集团规定并要求其所属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之总和。纪律不同于法律的是,其控制范围只限于本集团,执行纪律不动用国家机器的强制力量,只借用集团的行政手段。

在体育社会中。也要借助纪律的力量来加以控制。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守则;赛区赛场纪律,运动训练课、体育课的课堂常规和纪律,职业俱乐部的纪律均属于这一类。在中国武术的门派中,也有很多戒条戒律,也属于这一类。体育中的纪律必须与社会的法律精神相符,超越法律的纪律和惩罪有可能侵犯人权,是不允许的。

二、社会对体育的软控制

依赖于社会舆论和心理控制所进行的控制,是一种软控制。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多数人是在业余时间参加的,与体育的关系相对较为松散,因此对体育的款控制,就成为一种最常用的、潜在的控制。

(-)风俗对体育的控制

风俗,指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历代相传,并为某一特定社会的成员所遵循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体育是每个民族风俗的组成部分.风俗又制约和控制着体育。风俗对体育的控制作用是通过人们的传统习惯实现的。它的社会控制功能存在于民心和清理之中。这些习惯包括饮食、起居、卫生、宗教仪式、服饰、禁忌等许多方面。各民族、地区风俗的不同就出现了不同文化形态的体育。

(二)道德对体育的控制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体育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人与人的关系,存在着荣与辱、胜与负、升与降、得与失、甚至生与死的选择和判断,于是道德就成为对体育实施控制的重要手段。

体育道德既是一种约束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职业道德,也能起到对全社会起教化作用的社会公德的作用。

〔三)信仰和信念

宗教信仰、领袖信仰、圣人信仰和英雄信仰都可能对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发生作用,并对体育行为实施控制。人们对体育的信念,特别是对唯物主义的信念,可以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

社会对体育的控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硬度最大的政治控制开始,逐步向软控制延伸,落实到个人的内心世界,即信仰和信念。在这一过程中社会舆论起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当社会规范经过社会舆论的过渡,成为规范化的社会尺度。印入人们的社会心理时,才能转化为高度规范盼体育行为,以至最终形成被人们内化了的、自我的控制。这就进入了体育控制的最高形态。

三、体育对人类越轨行为的控制

人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实体。在所居住的蕞尔小球上,各种骚乱时肘冲破安宁,给人们带来了惊恐和疑惧。战争、冲突、骚乱不时地笼罩在人们的头上,迫使善良的人们想尽办法去遏止这些摧毁人类自我的一切暴力行为.偏离行为、越轨行为。于是各种风俗、禁忌、礼仪、规则、法律道理、道德和舆论便应运而生,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和规范文化。从联合国安理会喋喋不休的讨论到幼儿园的道德启蒙,从宗教的教义到宗族的家训,从野蛮的军事制裁到温和的谈判调解,都在规劝人们行善积德,以德报怨,化干戈为玉帛。但从“潘多拉魔盒”里打翻出来的“病疫”仍在痛苦地折磨着人类。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各种社会非安全因素的蔓延,便成为当今人们必须慎重考

虑的安全问题。

〔-)有关人的攻击性的理论

现代社会心理学有一种理论认为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攻击性,与一切动物的攻击性一样,是一种保护自我存在的必要条件。而现实社会之所以时常出现不安宁状态,与人类的这种时时可能释放出来的天然的攻击性有关。行为学

家研究了人类攻击性的形成的原因和表现的特征,认为光靠压抑。控制人类这种攻击性,只能收到局部的、暂时的效果,而且这种压抑和控制长久不能找到一条适当的发泄渠道,反而会积聚下来,爆发出人们难以预料的恶性事件。因此,社会学家提出了、“小乱是福”的观点,在设置限制人类攻击性随处蔓延的各种樊篱的同时,打开一个小小的缺口,即建立一种社会安全阀系统,让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发泄。

有人曾提出了各种疏导人类攻击性的途径,试图用客观的动物行为学的方法,研究原始形式的攻击性发泄在替代物上的一切可能性,或者替战斗狂热者寻找一条有理性且负责任的途径。于是,人们用体育运动来培养竞争意识,同时用体育运动来消失社会竞争中表现出来的攻击、侵略天性。

体育运动被人们称做是一种“仪式化的战争”、人类的运动比动物的好戏更具有竞争性。而且,不容置疑的是,运动具有攻击动机。实验证明,大多数的动物喜戏是缺乏这种攻击动机的。人类的体育运动没有一种最不具有竞争性的。体育运动的彼方就在于它所具备的竞争性。

体育运动的竞争是社会竞争的缩影,它的发展历史完整地保留、记录、展现着人类各个时期攻击性的表现。在现代社会,竞争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没有竞争的社会必定是一个衰败陈腐、缺乏生气的社会。社会运动与体育运动寻找到了一个良好的结合点,就是竞争。

(二) 体育运动可以成为社会的安全阀

现代文明社会又在另一个方面利用着体育运动,使它成为文明社会最重要的人类发泄攻击性的场所。在体育运动中人们有意识的、带责任感的、并在种种规范的控制下发泄自己的攻击性和③略行为。体育运动的最大功能是代替那些最不可或缺、但又最危险的攻击类型,为人们的战斗狂热安上一个保险而又灵活的阀门。人们发泄了狂热,但不因此而增长仇恨。

1体育运动对国际争端的缓解作用

国际间的运动竞赛,不仅为种族和个体的战斗热情找到发泄的途径,而且还可减少战争的危险性,它的效果是:第一,它们促进不同种族或团体间人与人的相互认识。第二,它们促使人们为共同的利益奋斗和团结。因此,可以说体育运动是战争的天敌,在体育运动的竞赛场合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劝解人们放下手中武器的“休战宣言”、“和平声明”。所以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唯一的一个当某一国国旗升起时不会引起他国敌视的场合。

2体育运动对社会犯罪的抑制作用

体育运动对于维护社会安全、减少暴力事件也有积极作用。我国的体育运动已为减少社会暴力事件、增加社会的安全度做出了贡献。公安部门的调查统计征明,凡是城市里有重大赛事.或电视里转播重大国际比赛,街上的行人、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乘客就大为减少,城市的犯罪率就明显下降。一些国家为了给社会提供一个发泄不满情绪的场合,在球场上专门设立了没有座椅的座位,比赛中任观众跺脚、呐喊、鼓噪,把心中的一切郁闷统统宣泄出来。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困扰许多国家政府的尖锐社会问题。进入60年

代以后,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青少年犯罪,发展趋势严重,成为一种难以遏制的公害。美国青少年犯罪率相当高,达到458%,英国为3%,日本为138%。我国近几年中也有明显高发的趋势。在这些犯罪活动中,暴力犯罪的发案率相当高,而且暴力犯罪的增加速度极快。

社会学工作者对青少年犯罪问题深感忧虑,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有的专家提出要制定未成年保护法、防止未成年犯罪法,明确规定青少年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有的提出了进行社会综合治理的方案;有的主张加强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科学研究。其中也有人主张运用体面运动的手段来减少青少年的犯罪率。

古希腊哲学家相拉图曾经说过:“罪恶是来自不良教育以及不健全的身体”确实,体育运动对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培养、法制观念的建立、性格意志的成熟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湖南省曾对118名在少年犯管教所和工读学校的失足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这些13~18岁的青少年中,在校期间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只有4人,占3%,在小学阶段参加过校级代表队训练的只有2人,不到2%,在中学参加过校级代表队训练的只有1人。

十几岁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原因固然很多,但学校课余生活枯燥乏味,缺乏正确的组织和指导,致使一批落后的学生混入社会,沾染上恶习。据美国统计,80%犯罪活动发生在无所事事的时间里。于是专家认为,如果体育运动能充实犯人的空闲时间,对于那些不可救药者,无疑是一条有积极意义的出路。 同时,也有的专家认为体育运动可以给青少年一些刺激,某些刺激可以使他们达到“疯狂”的程度。这比他们在犯罪时更感到有刺激性,因为这可以减弱他们犯罪的心理动因。

总而言之,体育运动可以促进顽劣青少年的转变,可以通过体育的竞争性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和合作精神。通过对规则的遵守,养成他们自觉遵守法纪的行为规范。

当然,也不要过高估计体育运动的社会安全阀的功能,它毕竟代替不了社会的道德和法制教育,更代替不了警察和法庭的威慑。社会安全问题并不能从根本k 解决社会冲突问题,有时甚至会产生负作用。如果对体育运动管理不善,放任自流,同样会酿成社会问题。攻击性在体育运动中的狂热发展,就会演变成球场暴力,引发球迷骚乱,泛滥危及社会文明的越轨行为,造成巨大的灾害 因此,关键在于控制,把体育运动作为控制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工具,又将管理社会的方法手段用来控制体育的运转,让全社会享受体育运动的恩惠,让体育运动成为健康社会的组成部分,这是实现社会与体育良性运行的最终愿望。

第四节体育的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理论

社会流动,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过程。由于社会分层的存在,就必然出现社会流动。人们地

理位置的变迁,也归于社会流动,这是因为人们的社会关系空间往往和地理空间有密切关系,如辽宁运动员转会到广东,俄罗斯运动员应聘到中国来踢球,都属于社会流动。

一般来讲,社会变迁的速度加快,人们的社会流动率就提高。社会流动还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大多数人流动的方向和频率反映着社会变迁的方向。一个社会能创造较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社会就充满活力。在进入市场经济情况下,人们的社会流动,包括体育界的流动都在加快,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一) 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

8什么是体育的社会效益?体育的社会效益包括哪些内容?

垂直流动,指体育人员的向上或向下流动。这种流动可以改变人员的社会地位。比如运动员由于运动成绩提高或下降,在国家的四级训练网上做的向上或向下的调动,运动员从省队选拔到国家队,或由运动学校退回业余体校,都是垂直流动。向上流动是体育人才选拔的必然结果,向下流动是体育人才新陈代谢的必然结果。运动员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运动成绩所构成的“资本”对他们的流动方式、流动速度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水平流动,指体育人员不改变社会地位级别,只改变群体、组织或社区关系的流动。运动员的跨区域流动,职业运动员同级转会等就属于水平流动。

(二)自然流动与非自然流动

自然流动,指体育人才在人才链上的正常的、顺向的流动,这种流动有利于体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如运动员退役后转入体育院校学习,体育大学生毕业后到学校任体育教师是自然流动。

非自然流动,指体育人才在人才链上的不正常的、逆向的流动。这种流动可能造成体育资源的浪费。甚至影响体育社会内部机制的紊乱。比如。运动员退役后到“海外兵团”效力,专业运动员出现在大学生、中学生运动会上就是这类非自然流动。

(三)体育的人才流动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的社会流动出现了以下一些趋势:

11体育的社会流动有哪些主要的趋势?体育的社会流动有什么社会意义?

(1)水平流动越来越频繁:在计划经济时代,各地区、各行业实行“壁垒政策”,限制人才水平流动,而在市场经济推动下,人才的水平流动得以正常进行。

(2)向上流动多于向下流动:这是由于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人才发展的机会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

(3)非自然流动、结构性流动增加:必须看到的是在体育人才的流动加快

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许多不健康的流动方式。特别在竞技体育领域由于功利主义的驱动,出现了许多与资格作弊相关的非自然流动。

(4)体育人才个人一生中流动增加,范围加大,速度加快:由于职业体育的国际化发展,体育人才的洲际。国际范围的流动规模正在扩大,甚至出现了经营运动人才的中介公司、经纪人。

(5)流动中的经济因素增加:体育人才的社会流动越来越反映出市场经济的特征。体育人才受经济利益驱动而发生社会流动的现象频繁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体育伦理、体育法制就尤为重要。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是同时存在的,由于出现了社会分层,就必然要出现人员的流动,频繁的流动不利于社会分层的稳定性,但社会流动封闭僵化,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体育界的情况也同样如此。体育界不仅要加大内部流动的力度,而且要注意增加与外界的流动,不断与体育w 以外进行人才的交换,防止体育界的“近亲繁殖”以及因此而造成的人员素质的退化。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变迁?社会变迁包括哪些内容和类型?

2社会变过对体育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社会经济发展对体育事业有什么促进作用?

4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们参与体育运动有哪些积极意义?

5体育运动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6为什么说体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7体育运动为什么要与社会协调发展?

8什么是体育的社会效益?体育的社会效益包括哪些内容?

9如何评价体育的社会效益?哪些因素可以间接的反映和评价体育运动的社

会效益?

10什么是社会流动?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有哪些?(重点)

11体育的社会流动有哪些主要的趋势?体育的社会流动有什么社会意义?


相关文章

  • 第五章社会进步中的体育运动
  • 第五章 社会进步中的体育运动 第一节 社会恶性运行中的体育运动 社会的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是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 一.社会纷争时期的体育运动 (一)经济危机时期的体育运动 1.经济危机时期的体育运动 经济危机指资本主义经济发 ...查看


  •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概论重点
  •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概论>重点 ★1 体育概念的历史演变 (一)古代体育(1古希腊:无明确而完整的"体育概念"在文献中涉及体育内容的记述随处可见,生活重要,但最基本术语不过几个.竞技产生于原始社会末,公元前10 ...查看


  • 论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战略目标.指导方针和运行机制
  • 作者:王文刚李丁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8年10期 中图法分类号 G812.06 一.社区体育及我国社区体育现状分析 1.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隶属社会文化范畴,并以存在于一定地域为活动空间,社区体育受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的 ...查看


  • 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之七
  • 作者:梁晓龙 体育文化导刊 2004年01期 在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进行多年的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后的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说:"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这里所指出的&qu ...查看


  • 北京体育大学考研资料
  • <体育概论>复习重点 (一)古代体育(1古希 腊:无明确而完整的"体育概念"在文献中涉及体 育内容的记述随处可见, 生活重要,但最基本术语不过几个.竞技产生于原 始社会末,公元前10C广 泛使用.古希腊的体操 ...查看


  • 体育社会学(第三版 卢元镇) 题库(自编)
  • <体育社会学>题库 绪论 课后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体育社会学 2.结构功能主义 3.冲突理论 4.符号交流理论 5.交换理论 二.填空 1.体育社会学是介于是 的分支学科,又是 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体育社会学发展过程中受 ...查看


  • 体育社会学 2
  • 1.什么是体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 发展规律.极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2.什么是社会体育学--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 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 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它 ...查看


  • 需求为本视角下儿童休闲体育项目的开发与营销
  • [摘 要] 文章从市场开发,包括前期的体育市场调查与预测.休闲体育产品的设计以及休闲体育市场的运营等几个方面对"哈皮小孩"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力图通过对此项目的研究,掌握其如何锁定目标人群,如何根据市场来设计符合现实需要的 ...查看


  • 体育管理学
  • 体育管理学 第一章 体育事业管理与体育产业管理定义及两者的关系 体育事业管理指的是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事业单位为推行体育事物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创新等,以满足公众对体育服务的需求. 体育产业管理指的是以满足社会不同人群的体育需求为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