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案(定1

25.七律·长征 毛泽东

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毛泽东”的第一篇课文。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它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学习,能正确、流利朗读整首诗,确保每个字都读得准确无误。

2、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理解诗中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并能结合资料积累毛泽东的其它诗词。

学习重、难点:

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理解诗中

搜集和诗歌有关的历史资料;搜集毛泽东诗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课前大家欣赏到的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七言律诗谱曲而成的,这首诗的题目是《七律·长征》。请认真看老师写课

题。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这首诗的作者是——生齐答:毛泽东,师板书。 二、检查预习,正确读诗。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在家里预习过了,读得怎么样?下面请你在小组内正确、流利地把这首诗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要确保每个字都准确无误,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他某个字音读得不准,某个字读错了,请你及时帮他纠正过来。

小组内检查读书。

师: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我听见你们琅琅的读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谁愿意站起来把这首诗读给全班同学听?

指名读。

师:读得真流利,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而且没有一个字读错。你的音色也很好听!我建议你今后去当个播音员。来,未来的播音员,握个手。相信我们班还有很多未来的播音员,我们一起来读。

全班齐读整首诗。 三、结合资料,理解全诗。

师: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韵味,我很感谢你们。课下,大家搜集了很多和这首诗有关的资料,结合资料和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你最想向大家展示哪一行诗的朗读?你又为什么这样读?请你在四人小组内先交流,一会我们在全班交流。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交给孩子交流的程序:

小组长要组织好本组内的交流,按照诗的前后顺序来交流。交流结束后把要突出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我想向大家展示第 行诗的朗读。 感情朗读诗句 我这样读,是因为从搜集的资料中,我了解到 ,这行诗中的“ ”字(词)我体会到 。最后我想和 几位同学一起朗读一下这行诗。

师: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小组上台交流:

“五岭逶迤腾细浪” (出示武陵图片) 预设:(1)“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从这个词语中我仿佛看到红军翻越崇山峻岭的情景,红军长征真难啊!

评价:老师没有教,自己先预习了,这叫自觉!学习自觉的孩子总能学得优秀,老师喜欢你!

(2)“腾”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奔跑或跳跃”,我从查找的资料中了解到五岭中海拔最高的是2123米,最低的也有1000米左右,翻越这样高的山岭,这么多的山岭,红军战士居然是奔跑、跳跃的,而不是辛苦爬、翻的,从中我体会到战士们不怕绵延的五岭,很不屑。

评价:不知是什么力量使你改变这么大,从上课爱吵爱闹到学会静静思考,学会暗暗努力,真为你高兴!

(3)“细浪”指的是细小的波浪,这绵延千里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就像是小波浪,根本不值得一提,这是怎样乐观的精神哪!

评价: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孩子。 “乌蒙磅礴走泥丸” 预设:(1)我课下通过查字典知道了“磅礴”是气势盛大、雄伟的意思,我想通过朗读把这种雄伟的气势读出来。

评价:你做到了,孩子,再读一遍给大家听。 生读。 (2)“走”:我从查找的资料中了解到乌蒙山海拔两千三百多千米,有200多层教学楼那么高,这样的乌蒙山让我去爬,估计得好多年,而红军战士却把它看作踩在脚下的小泥丸,翻越起来是那么轻松,红军战士的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评价: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3):课下我搜集了很多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我了解到那个时候红军的生活条件是很不好的,他们穿着草鞋,吃着野菜,甚至有时候连野菜也没有只能空着肚子去翻越一座座大山,可是面对这样的高山峻岭,他们却丝毫没有胆怯,这种精神,这份勇敢是生活在新社会的我们最需要的。

评价:孩子,你很会读书,不仅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方向,很好!

师引导:

绵延千里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 ,高达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 ,多么强烈的对比呀!能读出来吗?一起来!

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战士们忍饥挨饿翻越纵横五省的五岭山脉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他们的草鞋走破了一双又一双,有的战士累倒了,有的战士永远留在了那里,这样的困难红军怕不怕?(不怕)读!

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当红军长征胜利之后,当红军战士回头望望被抛在身后的五岭和乌蒙山,心情怎样?

生:激动、自豪。。。读这两句诗。

师:同学们,这五岭和乌蒙山仅仅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小插曲,我们请他们小组的成员继续和大家交流。

“金沙水拍云崖暖” 预设:(1)“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用手掌打”,从这个字我们能体会到金沙江很温柔,可是我通过资料了解到真实的金沙江并不是这样的,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全长2,316公里,流域面积34万平方公里。它流经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水流湍急,向东南奔腾直下,金沙江在昌都地区段河长587公里,江面海拔自3340米至2296米,落差1044米,这样的落差会形成多大的浪花呀,这样的落差怎么可能像手掌拍打呢?从中我体会到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时毫不惧怕,不胆怯。

评价:能合理的运用资料去理解所学内容,你教给大家一个特别好的学习方法,真好!。

(2)我搜集的是红军展示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生讲述“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了解到红军战士渡过金沙江没有费一兵一卒,没有浪费一把子弹,没有牺牲一位战友,这样的战争在长征途中

实在是太少见了,所以他们觉得心里很欣慰,这种感情全部凝聚在一个“暖”字上。

评价:你不仅结合故事谈出了自己的理解,还读到了红军战士的心里,真会读书!

(3)我课下搜集了很多红军长征的故事,长征开始的时候,包括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以及红二十五军在内的四路大军出发时,总人数20.6万,沿途补充兵力1.7万,长征结束时,还剩5.7万。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营以上干部就达432人。当每一位战友牺牲的时候,战士们的心情肯定很沉重,可是这一战,没有一位战友牺牲,却取得了大胜利,战士们的心里很定很开心,这就是“暖”的含义。

评价:你的资料搜集的很准确,用此也很恰如其分,你一说大家都明白的“暖”的含义,你都知道毛泽东诗句背后的内容,真是了不起! 师引导:一个“暖”字写出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后内心的喜悦,读——;一个“暖”字写出了红军战士不畏渡江艰险的豪情,读——;一个“暖”字还写出了红军战士胜利渡江后全军沸腾的景象,读——。

“大渡桥横铁索寒” 预设:(1)每次读到“横”这个字,我总会想到“横亘”“横贯”这些词语,从这些词语中我感受到要想过大渡河,要想通过泸定桥是很不容易的,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的。同时,结合资料我了解到,当时敌人把桥上的木板撤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13根铁链,大渡河两边还有敌军重兵把守,这样的泸定桥成了横在红军面前最大的障碍。

评价:好一个“横”字!好了不起的发现,你还用精彩的发言呈现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

(2)从资料中,我了解到飞夺泸定桥这场战争中一共有22位战士参与战斗,这22位战士面对敌人的炮火继续向前,甚至丢掉了自己的生命也毫不畏惧,真的让我佩服!

师引导:同学们,这就是横跨在宽100多米的大渡河河面上的泸定桥,桥上只有冰冷的13根铁索,桥的下面是从大渡河上游倾泻下来的湍急的河水,桥的两头是险峻的高山,桥的对面是敌人密集的炮火,渡过这样的大渡河,要经历怎样的一场恶战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播放飞夺泸定桥的录像)

看这段录像时,你从哪里看到了“横”?又从那些场景中体会到了“寒”?

预设:生1:我看到那么宽的大渡河上只有几根铁索连着,红军战士都抓着铁索慢慢向前爬,很不容易。

评价:铁索冰冷,匍匐前进,何其不易,这就是横,读这句诗。(生读)

生2:我看到红军战士们住着铁索前进已经很困难了,敌人还不放过他们,用机枪扫射他们,他们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评价:危险重重,艰难前行,这也是横,读——

生:我看到红军战士一个个被敌人打中了,从铁索桥上摔到大渡河里,心里很难过。

评价: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在我们面前消失了,这就是寒,读—— 。。。。。。

师引导:同学们,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激战,一场恶战,铁索寒光闪,杀生震天响。当毛主席率领部队走过泸定桥的时候,弥漫的硝烟还没有散去,铁锁上还滴着战士们的鲜血,他凝视着根根铁索,心情多么沉重,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诗——“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引导:长征途中,像这样的恶战数不胜数,可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从来没有退却过,冒着这么大的艰难险阻,红军战士为什么还要向前?

预设:生1:他们是为了全中国人民能过上好日子。 生2:他们为了能取得长征的胜利。 评价:这是必胜的信念!

生3:他们不怕困难、很乐观,不畏艰难险阻。 。。。。。。

师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是红军战士当时的真实写照,两场战斗,两种场面,两种心情,你能读出来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细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我们接着交流。

预设(1)红军战士吃不饱,穿不暖,抱着病残之躯,艰难地前行在雪山上,有的甚至把生命也留在茫茫的雪山之巅,但是面对如人间地狱般的雪山,他们却“尽开颜”,从中我体会到红军战士乐观、勇敢的精神。

(2)从资料中我了解到岷山是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最后一站,以前的种种磨难,种种艰难困苦在这个时候都已经烟消云散了,在战士们心中的只剩下长征胜利的喜悦,所以才是“三军过后尽开颜”。

评价:说的真好,这是从人间地狱爬出来的欢欣,这是长征胜利的喜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生齐读“更细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课外拓展,积累诗词。

同学们,面对二万五千里的行程,一路山高路远,天寒地冻,万水千山却能等闲视之,谁能有此等傲视山川,魅力超凡的气魄?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几十万敌人只字不提,视之若无,又有谁能有此等豪迈奔放的胸怀?普天之下唯一人——毛泽东!课下,大家搜集了毛泽东的很多诗词,有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交流搜集的毛泽东诗词。 五、新时代,新长征。

同学们,长征壮举让世人惊叹,长征精神代代传承,多少文人墨客为长征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赞歌,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有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重走了长征路,他就是央视著名的主持人崔永元。在物质生活这么富裕的现代社会,拥有好工作的崔永元为什么要重走长征路呢?我们一起来短短视频资料。

播放视频。

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交流。

师引导:崔永元在走完长征路接受采访时这样说:他说这一路真的让他长大了,他找到了他想寻找的东西,寻找到了历史的本院,寻找到了当年的真实,从真实中感受到了心灵上的温暖,一种温暖在路上的希望,我想,当我们学完这首诗,大家对长征会有更多的体会。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作业。 六、作业:

1、学了《七律·长征》这首诗,我喜欢上了毛泽东诗词,我想把其中的几首诗背下来,作为积累。

2、学完了这首诗,我能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把其中一句诗的场景用精彩的文字呈现出来。

25.七律·长征 毛泽东

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毛泽东”的第一篇课文。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它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学习,能正确、流利朗读整首诗,确保每个字都读得准确无误。

2、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理解诗中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并能结合资料积累毛泽东的其它诗词。

学习重、难点:

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理解诗中

搜集和诗歌有关的历史资料;搜集毛泽东诗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课前大家欣赏到的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七言律诗谱曲而成的,这首诗的题目是《七律·长征》。请认真看老师写课

题。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这首诗的作者是——生齐答:毛泽东,师板书。 二、检查预习,正确读诗。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在家里预习过了,读得怎么样?下面请你在小组内正确、流利地把这首诗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要确保每个字都准确无误,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他某个字音读得不准,某个字读错了,请你及时帮他纠正过来。

小组内检查读书。

师: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我听见你们琅琅的读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谁愿意站起来把这首诗读给全班同学听?

指名读。

师:读得真流利,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而且没有一个字读错。你的音色也很好听!我建议你今后去当个播音员。来,未来的播音员,握个手。相信我们班还有很多未来的播音员,我们一起来读。

全班齐读整首诗。 三、结合资料,理解全诗。

师: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韵味,我很感谢你们。课下,大家搜集了很多和这首诗有关的资料,结合资料和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你最想向大家展示哪一行诗的朗读?你又为什么这样读?请你在四人小组内先交流,一会我们在全班交流。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交给孩子交流的程序:

小组长要组织好本组内的交流,按照诗的前后顺序来交流。交流结束后把要突出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我想向大家展示第 行诗的朗读。 感情朗读诗句 我这样读,是因为从搜集的资料中,我了解到 ,这行诗中的“ ”字(词)我体会到 。最后我想和 几位同学一起朗读一下这行诗。

师: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小组上台交流:

“五岭逶迤腾细浪” (出示武陵图片) 预设:(1)“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从这个词语中我仿佛看到红军翻越崇山峻岭的情景,红军长征真难啊!

评价:老师没有教,自己先预习了,这叫自觉!学习自觉的孩子总能学得优秀,老师喜欢你!

(2)“腾”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奔跑或跳跃”,我从查找的资料中了解到五岭中海拔最高的是2123米,最低的也有1000米左右,翻越这样高的山岭,这么多的山岭,红军战士居然是奔跑、跳跃的,而不是辛苦爬、翻的,从中我体会到战士们不怕绵延的五岭,很不屑。

评价:不知是什么力量使你改变这么大,从上课爱吵爱闹到学会静静思考,学会暗暗努力,真为你高兴!

(3)“细浪”指的是细小的波浪,这绵延千里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就像是小波浪,根本不值得一提,这是怎样乐观的精神哪!

评价: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孩子。 “乌蒙磅礴走泥丸” 预设:(1)我课下通过查字典知道了“磅礴”是气势盛大、雄伟的意思,我想通过朗读把这种雄伟的气势读出来。

评价:你做到了,孩子,再读一遍给大家听。 生读。 (2)“走”:我从查找的资料中了解到乌蒙山海拔两千三百多千米,有200多层教学楼那么高,这样的乌蒙山让我去爬,估计得好多年,而红军战士却把它看作踩在脚下的小泥丸,翻越起来是那么轻松,红军战士的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评价: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3):课下我搜集了很多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我了解到那个时候红军的生活条件是很不好的,他们穿着草鞋,吃着野菜,甚至有时候连野菜也没有只能空着肚子去翻越一座座大山,可是面对这样的高山峻岭,他们却丝毫没有胆怯,这种精神,这份勇敢是生活在新社会的我们最需要的。

评价:孩子,你很会读书,不仅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方向,很好!

师引导:

绵延千里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 ,高达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 ,多么强烈的对比呀!能读出来吗?一起来!

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战士们忍饥挨饿翻越纵横五省的五岭山脉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他们的草鞋走破了一双又一双,有的战士累倒了,有的战士永远留在了那里,这样的困难红军怕不怕?(不怕)读!

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当红军长征胜利之后,当红军战士回头望望被抛在身后的五岭和乌蒙山,心情怎样?

生:激动、自豪。。。读这两句诗。

师:同学们,这五岭和乌蒙山仅仅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小插曲,我们请他们小组的成员继续和大家交流。

“金沙水拍云崖暖” 预设:(1)“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用手掌打”,从这个字我们能体会到金沙江很温柔,可是我通过资料了解到真实的金沙江并不是这样的,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全长2,316公里,流域面积34万平方公里。它流经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水流湍急,向东南奔腾直下,金沙江在昌都地区段河长587公里,江面海拔自3340米至2296米,落差1044米,这样的落差会形成多大的浪花呀,这样的落差怎么可能像手掌拍打呢?从中我体会到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时毫不惧怕,不胆怯。

评价:能合理的运用资料去理解所学内容,你教给大家一个特别好的学习方法,真好!。

(2)我搜集的是红军展示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生讲述“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了解到红军战士渡过金沙江没有费一兵一卒,没有浪费一把子弹,没有牺牲一位战友,这样的战争在长征途中

实在是太少见了,所以他们觉得心里很欣慰,这种感情全部凝聚在一个“暖”字上。

评价:你不仅结合故事谈出了自己的理解,还读到了红军战士的心里,真会读书!

(3)我课下搜集了很多红军长征的故事,长征开始的时候,包括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以及红二十五军在内的四路大军出发时,总人数20.6万,沿途补充兵力1.7万,长征结束时,还剩5.7万。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营以上干部就达432人。当每一位战友牺牲的时候,战士们的心情肯定很沉重,可是这一战,没有一位战友牺牲,却取得了大胜利,战士们的心里很定很开心,这就是“暖”的含义。

评价:你的资料搜集的很准确,用此也很恰如其分,你一说大家都明白的“暖”的含义,你都知道毛泽东诗句背后的内容,真是了不起! 师引导:一个“暖”字写出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后内心的喜悦,读——;一个“暖”字写出了红军战士不畏渡江艰险的豪情,读——;一个“暖”字还写出了红军战士胜利渡江后全军沸腾的景象,读——。

“大渡桥横铁索寒” 预设:(1)每次读到“横”这个字,我总会想到“横亘”“横贯”这些词语,从这些词语中我感受到要想过大渡河,要想通过泸定桥是很不容易的,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的。同时,结合资料我了解到,当时敌人把桥上的木板撤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13根铁链,大渡河两边还有敌军重兵把守,这样的泸定桥成了横在红军面前最大的障碍。

评价:好一个“横”字!好了不起的发现,你还用精彩的发言呈现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

(2)从资料中,我了解到飞夺泸定桥这场战争中一共有22位战士参与战斗,这22位战士面对敌人的炮火继续向前,甚至丢掉了自己的生命也毫不畏惧,真的让我佩服!

师引导:同学们,这就是横跨在宽100多米的大渡河河面上的泸定桥,桥上只有冰冷的13根铁索,桥的下面是从大渡河上游倾泻下来的湍急的河水,桥的两头是险峻的高山,桥的对面是敌人密集的炮火,渡过这样的大渡河,要经历怎样的一场恶战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播放飞夺泸定桥的录像)

看这段录像时,你从哪里看到了“横”?又从那些场景中体会到了“寒”?

预设:生1:我看到那么宽的大渡河上只有几根铁索连着,红军战士都抓着铁索慢慢向前爬,很不容易。

评价:铁索冰冷,匍匐前进,何其不易,这就是横,读这句诗。(生读)

生2:我看到红军战士们住着铁索前进已经很困难了,敌人还不放过他们,用机枪扫射他们,他们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评价:危险重重,艰难前行,这也是横,读——

生:我看到红军战士一个个被敌人打中了,从铁索桥上摔到大渡河里,心里很难过。

评价: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在我们面前消失了,这就是寒,读—— 。。。。。。

师引导:同学们,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激战,一场恶战,铁索寒光闪,杀生震天响。当毛主席率领部队走过泸定桥的时候,弥漫的硝烟还没有散去,铁锁上还滴着战士们的鲜血,他凝视着根根铁索,心情多么沉重,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诗——“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引导:长征途中,像这样的恶战数不胜数,可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从来没有退却过,冒着这么大的艰难险阻,红军战士为什么还要向前?

预设:生1:他们是为了全中国人民能过上好日子。 生2:他们为了能取得长征的胜利。 评价:这是必胜的信念!

生3:他们不怕困难、很乐观,不畏艰难险阻。 。。。。。。

师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是红军战士当时的真实写照,两场战斗,两种场面,两种心情,你能读出来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细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我们接着交流。

预设(1)红军战士吃不饱,穿不暖,抱着病残之躯,艰难地前行在雪山上,有的甚至把生命也留在茫茫的雪山之巅,但是面对如人间地狱般的雪山,他们却“尽开颜”,从中我体会到红军战士乐观、勇敢的精神。

(2)从资料中我了解到岷山是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最后一站,以前的种种磨难,种种艰难困苦在这个时候都已经烟消云散了,在战士们心中的只剩下长征胜利的喜悦,所以才是“三军过后尽开颜”。

评价:说的真好,这是从人间地狱爬出来的欢欣,这是长征胜利的喜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生齐读“更细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课外拓展,积累诗词。

同学们,面对二万五千里的行程,一路山高路远,天寒地冻,万水千山却能等闲视之,谁能有此等傲视山川,魅力超凡的气魄?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几十万敌人只字不提,视之若无,又有谁能有此等豪迈奔放的胸怀?普天之下唯一人——毛泽东!课下,大家搜集了毛泽东的很多诗词,有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交流搜集的毛泽东诗词。 五、新时代,新长征。

同学们,长征壮举让世人惊叹,长征精神代代传承,多少文人墨客为长征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赞歌,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有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重走了长征路,他就是央视著名的主持人崔永元。在物质生活这么富裕的现代社会,拥有好工作的崔永元为什么要重走长征路呢?我们一起来短短视频资料。

播放视频。

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交流。

师引导:崔永元在走完长征路接受采访时这样说:他说这一路真的让他长大了,他找到了他想寻找的东西,寻找到了历史的本院,寻找到了当年的真实,从真实中感受到了心灵上的温暖,一种温暖在路上的希望,我想,当我们学完这首诗,大家对长征会有更多的体会。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作业。 六、作业:

1、学了《七律·长征》这首诗,我喜欢上了毛泽东诗词,我想把其中的几首诗背下来,作为积累。

2、学完了这首诗,我能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把其中一句诗的场景用精彩的文字呈现出来。


相关文章

  • 七律·长征(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 教案课题:七律·长征(毛泽东) 教学目标:1.理解诗作的深刻含义,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乐观积极的斗争精神.           2.了解"七律"的特点,体会诗歌中艺术的概括和夸张手法的运用.学习重点:目标1.2教学方法 ...查看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25[七律长征]教案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汪朝霞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 ...查看


  •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
  • 25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2.关键字词的含义 ...查看


  •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七律 长征]教案
  • <七律 长征>教学方案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说出每句诗的含义. 2.能准确说出诗句间的相互关系. 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模块一:课时目标 教学版块1:明确任务 毛 ...查看


  • [七律长征]第一课时
  • <七律·长征>教案 丁春林 2012.09.04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崖"." ...查看


  • 五下第六单元教案
  • 余桥中心小学"先学.后教.达标"堂堂清教学模式教案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八一壮歌".由一首律诗和两篇叙事文章组成,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军人的风采.前两篇课文都是写长征的,歌 ...查看


  • 人教版语文五上八单元教案
  •  第八单元( 节 ) 25. 七律 长征 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 ( ) 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毛泽东的文学成就: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 个字 ...查看


  • [追寻先辈足迹]教案
  • 课题:追寻先辈足迹 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知道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以及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让学生学习红军爱国爱民.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重点: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难点: ...查看


  • [长征组歌]两首(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 教案课题:<长征组歌>两首(萧华) 教学目标:1.理解歌词的深刻含义,感受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                     2.体会歌词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教学时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