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说课稿

《竹影》说课稿

一、教学分析

本单元所涉及的都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通过阅读可以从中看到作家对艺术人生的体验和感悟,由此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本文描写了艺术大师丰子恺幼年时与小伙伴们在月下看天看月描竹影的游戏,引出对于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认识。七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但生活中对于艺术和美的体验不够,对课文部分内容存在理解困难。因而教学本课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具,充分激发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童真童趣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激发他们对于生活中美的思考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品味文章语言,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和探究中感悟体会文章的童真童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体验, 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趣活动中,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中体现出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感受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

五、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在进入课文之前,先播放一段手影视频,通过这种光和影的艺术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课文《竹影》。

„整合点:有效多媒体资源,激发了学生积极性,手影艺术融合了光影变化,和文章所述的描竹影有内在联系,从而自然引入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充满好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部分分为两个个环节进行。

首先是作者简介,ppt出示作者丰子恺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对作家生平有所了解,其次,出示几张丰子恺的漫画作品,让学生直观的体会丰子恺生动、充满童趣的漫画风格,进而猜测他的散文风格是否同样生动有趣,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设计思路:让学生大致了解作者的情况,通过多媒体呈现漫画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引起学习兴趣,并提示出文章的语言特点。)

其次是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感知人物,品味语言

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体会文字间流露出的童真童趣,因此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关注孩子们在月下的活动,通过两个问题设置“孩子们玩了什么?他们是怎样玩的?”引出孩子们的特点,感知月下描竹影的童真童趣。

其次,文中除了写到孩子们之外,父亲是另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通过“父亲看到孩子们的游戏之后有什么反应?父亲给他们讲解了哪些知识?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三个问题的设置,层层深入,让学生感知父亲在孩子们了解艺术的道路上充当的领路人角色。

然后由父亲为孩子们讲解的绘画知识引出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即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特点。ppt出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让学生感受中西绘画艺术的魅力并说说它们的不同点。

通过图片理解父亲的话,西洋画注重写实,而中国画更注重写意。

„整合点:图片欣赏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直观的图画比理论解释更形象,能让学生具体感知中西绘画的不同,寓教于乐的同时深入理解文中“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一形象概括。‟

最后将重点放到语言品味上来,让学生从文中找一找你认为写的生动、优美

的语句,品一品。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遣词造句等各个角度去品味文章语言) 其中第二段环境描写是重点,可以播放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孩子们对光的情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部分难懂的句子课需借助多媒体帮助理解。

难点: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为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分别播放一段长音阶和短音阶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受光影变换) „整合点:由于学生的音乐知识有限,可能很难理解长短音阶与光影变化的关系,通过音乐可以让学生形象体会长音阶是指明亮欢快的曲调,对应日光的暖色,短音阶是指黯淡忧郁的曲调,对应月光的寒色,从而理解这一形象比喻,突破文章的语言难点。‟

(四)拓展延伸,感悟生活

引导学生由课文思考生活中的美,作者从一次描画竹影的游戏中有了一次艺术的体验,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做游戏,你是否有过艺术上的发现和创造?说说你的感悟和体会。

最后以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结束本课。鼓励学生多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

(五)课后作业

用一小段文字描写日出或日落时的景色,要求运用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品味文章中的优美语句的同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培养学生的语言赏析和运用能力‟

总结: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教具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视频图像直观的感受艺术美,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在美文的阅读中,感受了语言美、体验了童趣美、接触了艺术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而在这过程中,多媒体教具功不可没。

《竹影》说课稿

一、教学分析

本单元所涉及的都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通过阅读可以从中看到作家对艺术人生的体验和感悟,由此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本文描写了艺术大师丰子恺幼年时与小伙伴们在月下看天看月描竹影的游戏,引出对于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认识。七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但生活中对于艺术和美的体验不够,对课文部分内容存在理解困难。因而教学本课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具,充分激发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童真童趣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激发他们对于生活中美的思考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品味文章语言,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和探究中感悟体会文章的童真童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体验, 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趣活动中,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中体现出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感受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

五、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在进入课文之前,先播放一段手影视频,通过这种光和影的艺术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课文《竹影》。

„整合点:有效多媒体资源,激发了学生积极性,手影艺术融合了光影变化,和文章所述的描竹影有内在联系,从而自然引入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充满好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部分分为两个个环节进行。

首先是作者简介,ppt出示作者丰子恺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对作家生平有所了解,其次,出示几张丰子恺的漫画作品,让学生直观的体会丰子恺生动、充满童趣的漫画风格,进而猜测他的散文风格是否同样生动有趣,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设计思路:让学生大致了解作者的情况,通过多媒体呈现漫画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引起学习兴趣,并提示出文章的语言特点。)

其次是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感知人物,品味语言

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体会文字间流露出的童真童趣,因此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关注孩子们在月下的活动,通过两个问题设置“孩子们玩了什么?他们是怎样玩的?”引出孩子们的特点,感知月下描竹影的童真童趣。

其次,文中除了写到孩子们之外,父亲是另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通过“父亲看到孩子们的游戏之后有什么反应?父亲给他们讲解了哪些知识?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三个问题的设置,层层深入,让学生感知父亲在孩子们了解艺术的道路上充当的领路人角色。

然后由父亲为孩子们讲解的绘画知识引出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即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特点。ppt出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让学生感受中西绘画艺术的魅力并说说它们的不同点。

通过图片理解父亲的话,西洋画注重写实,而中国画更注重写意。

„整合点:图片欣赏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直观的图画比理论解释更形象,能让学生具体感知中西绘画的不同,寓教于乐的同时深入理解文中“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一形象概括。‟

最后将重点放到语言品味上来,让学生从文中找一找你认为写的生动、优美

的语句,品一品。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遣词造句等各个角度去品味文章语言) 其中第二段环境描写是重点,可以播放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孩子们对光的情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部分难懂的句子课需借助多媒体帮助理解。

难点: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为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分别播放一段长音阶和短音阶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受光影变换) „整合点:由于学生的音乐知识有限,可能很难理解长短音阶与光影变化的关系,通过音乐可以让学生形象体会长音阶是指明亮欢快的曲调,对应日光的暖色,短音阶是指黯淡忧郁的曲调,对应月光的寒色,从而理解这一形象比喻,突破文章的语言难点。‟

(四)拓展延伸,感悟生活

引导学生由课文思考生活中的美,作者从一次描画竹影的游戏中有了一次艺术的体验,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做游戏,你是否有过艺术上的发现和创造?说说你的感悟和体会。

最后以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结束本课。鼓励学生多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

(五)课后作业

用一小段文字描写日出或日落时的景色,要求运用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品味文章中的优美语句的同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培养学生的语言赏析和运用能力‟

总结: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教具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视频图像直观的感受艺术美,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在美文的阅读中,感受了语言美、体验了童趣美、接触了艺术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而在这过程中,多媒体教具功不可没。


相关文章

  • 竹影导学案学生稿
  • 课题 教学目标 竹影 主备 岳向明 重点难点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准备 导学案 教学时间 1 课 ...查看


  • 完整的竹影教学设计
  • <竹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生字词 2.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3.体会本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4.领略国画的内在美,提高自我的艺术修养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竹,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竹 ...查看


  • [竹影]教学设计
  • <竹影> 杨玉水 [教学目标] 1.感受游戏中的童心童趣,唤起共鸣: 2.初步领悟"儿童的游戏中蕴含艺术和美"的道理: 3.由"意会"(理解文本.超越文本)达到"会意" ...查看


  • [竹影]导学案
  • <竹影>导学案 [教师寄语]"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学习目标 (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掌握生字词. 2.运用圈点勾 ...查看


  • 竹影教学案
  • 六道河中学七年级语文<竹影>教学案 主备人:王晓侠 编制日期:5.18 使用日期:5.22 说课日期: 1.了解作家及作品特点. 教学目标 2.学会用"书签法"整体感知内容. 3.通过赏析文质兼美的句子,掌握 ...查看


  • 阅读练习[竹影]
  • 竹影 苏诗布 ①我老家的屋门口有一片竹林,显得小巧精致. ②阳光透过那片竹林时,日子丰富了许多.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从家门口探进来的竹子的影子,就可以读懂时间,读懂日子走过的 ...查看


  • [竹影]教学设计 1
  • 竹 影[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学做研究性学习卡片是本设计的特点.本文在叙写童稚童趣中,夹杂了许多中国画理和西洋画理方面的知识,围绕这一难点,做一点研究性学习,既能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又能促进课文的学习. 教学步骤 : 一.分组研究.以5-7 ...查看


  • [竹影]课后习题答案
  • 一.通读全文,概括课文内容. 此题意在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练习概括能力. 二.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 此题让学生注意课文充满儿童情趣的描写,并联系自己的生 ...查看


  • 风景名胜的对联:竹影花阴
  • 坐语松间,少舒吾党归与兴;行吟阶下,转忆当年入世心. 旧圃云低堪拂袖;新亭月朗好传怀. 乔木千章堪借荫;云山满座好留题. 野鹤孤云,樽前笑语皆知己;短篱疏竹,槛外萧条不妒人. 竹影花阴,把酒亭前堪对饮;昼长人静,悬琴几上觅知音. 庄樗魏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