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供水研报

村镇供水研报

一、村镇供水概述

(一)概念

村镇供水指为村镇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生活和生产等用水的供水统称。农村供水有时也称村镇用水,供水范围包含县城(含县城所在的镇)出外的村镇、农村。

(二)分类

按供水方式分类,村镇供水分为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两大类。

1、集中式供水是以村镇为单位,从水源地集中取水,经净化和消毒,水质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后,利用配水管网统一送到用户或集中供水点。

2、分散式供水是以户或联户为单位单独供水,如手动汞、引泉池或雨水收集等方式。

供水方式应根据当地水源条件、能源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及规划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比较确定。一般说来,村镇靠近城市时,优先选择城市的配水管网延伸供水。距离城市较远时,应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无条件建设集中式供水的农村,可选择分散式供水方式。

(三)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村镇供水管理模式可大致归纳为:

1、水利部门组建专业机构管理。即采取政府包办、政府直接或者委托经营的方式,将村镇供水工程直接由县(水利)水务局或(水利)水务局设立专业机构管理公司作为运营法人进行管理。

2、村镇水管站管理。即村镇水管站作为水利管理部门,同时又作为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与责任主体,负责工程营运管理。一般对主体工程以国家补助资金为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就采用的是这种管理模式。

3、村集体管理。即农村供水由村集体管理,工程维修运行费用由村集体负担,是目前中西部地区最常见、最普遍的供水工程管理形式。

4、用水户协会管理。即按照工程受益范围,组建用水户协会,作为工程建设的“业主”和资产的所有者,取代长期以来含糊不清的“集体”。

5、股份制企业管理。采用建立股份制企业对供水工程进行管理的方式。目前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大、权属比较清晰的集中供水企业。

6、租赁(承包)等出让经营权管理。即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确定租赁承包底价,由群众竞标承包。中标者要缴纳抵押金并与所有者签订合同,在规定承租期内独立经营,按期交纳租金,存入工程折旧与大陆、修理专户,保证工程资产的保值与工程设备的大修更新。

7、农户自行管理。对一户或联户的水池、水窖、水井等微型供水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管、自用方式管理。

(四)“十三五”村镇供水目标

到2020年,采取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措施,使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水质达标率比2015年提高20个百分点,集中供

水率达到90%,供水保证率达到95%。

二、我国村镇供水发展概况

(一)发展阶段

1、初级阶段。50年代,中国大部分地区村镇经济比较落后,仅在一些大城市郊区的村镇建有少量的供水工程,且水质不高、设施简陋。60-70年代,中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村镇,陆续建起了集中供水厂,将自来水引入农户,方便了村镇群众,并为部分服务行业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工程规模、净化设施逐步发展、不断完善。

2、起步阶段。进入80年代,村镇企业蓬勃崛起,村镇人口迅猛增长,供水不足严重制约着村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适应新形势,许多地区利用已建水利工程作为可靠的水源,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村镇供水工程建设。1988年国务院批准水利部"三定"方案,赋予水利部"归口管理村镇供水"的职责。1989年水利部下发了"关于做好村镇供水建设及管理工作的通知"。 1989年起,水利部先后在江苏、山东、湖北、吉林、陕西、云南等省开展村镇供水试点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蓬勃发展阶段。1991年水利部召开全国农村人畜饮水、村镇供水工作会议,强调村镇供水是农村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省(区、市)积极引导、统一规划、注重质量、强化管理。1992年国家计委给国务院《关于实现农村小康的意见》的报告中提出"村镇供水是集镇建设、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解决和改善供水条件是农村进入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进一步阐明了村镇供水对推动我国农村进入小康社会的积极作用。1991-1992年,水利部、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开展了利用农业贷

款修建村镇供水工程试点,水利部从水利经费中安排部分贴息资金予以支持,取得显著成效。国务院领导十分重视,批转中国人民银行从1993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贷款用于村镇供水工程建设,由财政部给予贴息支持,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部门筹措、落实自有资金。村镇供水工程建设资金的增加,加快了村镇供水工程建设的步伐。这一时期,水利部曾多次召开专业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并先后举办三次"村镇供水技术培训班",培训骨干力量,同时组织制订、修订"八五"、"九五"村镇供水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还编制了村镇供水技术法规、管理办法等。使村镇供水建设、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走上正规化、规范化发展轨道。

(二)取得的成就

1、兴建了大批的农村饮水、村镇供水工程。截至2011年底,我国农村供水工程5887万处,供水人口8.12亿人;集中供水工程92.25万处,供水人口5.49亿人;分散供水工程5795.21万处,供水人口2.63亿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62%。“十二五”期间解决了5.2亿农村居民和4700多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预计2015年底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将提高到8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75%。

2、改善了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提高了健康水平。世界各国一般以人均用水量、用水结构和供水水质标准及安全饮水普及率等指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发展村镇供水后,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有了保障,大大减少了水介传染病、水致地方病以及中毒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3、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建设。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把加

快小城镇建设做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村镇供水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村镇进入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实践证明,村镇供水对村镇企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商业、饮食服务业等等的发展,对农民素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1、产权不明晰。农村供水投资构成既有国家投资,又有群众集资或集体积累,工程建成后没有开展产权界定和移交,导致管理主体不明、责任不清。虽然《水利部、财政部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水建管[2013]169号)文件提到“明晰工程产权“,但实际执行不到位,地方政府随后相继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如2015年7月四川省省水利厅下发《四川省村镇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指导意见》,再次明确了村镇集中供水工程“谁投资谁所有”的产权原则。 2、供水价格与价值的背离限制了村镇供水的发展。长期以来,供水价格与价值背离,农村水价普遍低于全成本水价,部分低于运行成本,水费收取困难,甚至收不到水费,如四川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的名族地区,群众用水几乎不交任何费用,供水企业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无法良性循环,直接限制了村镇供水的发展。

3、供水保障程度低。(1)区域性水源不足情况存在。我国北方和大部分内陆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不足,甚至城市都一度不能满足用水需求,村镇更加难以保障。(2)供水水质保障能力偏低。部分农村供

水工程建设标准偏低,没有配备净化、消毒、水质检测设施设备,加之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不高,同时缺乏维护资金,造成水质常常不达标。经常见到农村地区饮水重金属等超标及饮用苦咸水的报道。 (四)部分地区村镇供水探索案例

1、重庆黔江区村镇供水探索。2012年以来,黔江区建立集市场化、物业化、专业化于一体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新机制(以下简称“三化合一”机制)。基本做法如下:(1)组建重庆市黔江区润民农村水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民公司),作为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和农村小型水库的资产管理主体,并承担与理顺后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供水安全保障有关的企业主体责任。(2)对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和小型水库进行确权划界,依法办理重庆市房地产权证,然后由润民公司聘请中介机构完成资产评估,最后由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企业资产注册登记,理顺资产关系。(3)设定条件,明确监督管理关系。明确润民公司和物管投标企业必须接受的监督管理条款,依法完善接受监督管理的履约保证手续,以此理顺监督管理关系,夯实今后落实监督管理的法律基础。(4)规范招标,择优落实物管企业。招标实行“按年任务包干、物管费用包干”和公开“招、拍、挂”,首批一招两年,今后视情况放宽招标适用年限,以便从中择优。(5)签订合同,物业管理正式动作。物管招标完成后,由润民公司主动征求供水工程所在乡(镇)、村(居)以及受益群众的意见,无异议后正式签订物业管理合同,办理移交手续,物业管理正式启动生产管理。(6)物管投入运行之时,即为监管到位之时。监督管理实行“三线”运行,一条线由润民公司负责对物管企业进行全面监督管理,第二条线由区级相关部门会同供

水工程所在地政府负责对润民公司、物管企业及其供水安全和规范收费进行监督管理,第三条线由村(居)和受益群众对润民公司和物管企业的生产状况进行民主监督管理,以此保障每一处集中供水工程生产管理规范运行。实施“三化合一”机制前,黔江区建设了不少的集中供水工程,在建成之初,大多工程能够发挥效益,但运行2至3年后,供水制水设施设备老化,管网维修频率增大,运行维护的投入逐渐增多。另一方面,由于水费收取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水费收入难以维持正常运行,导致供水“停摆”,群众重返“饮水难”。实施“三化合一”机制后,最终实现建管并重,供水保证率得到显著提高,供水水质得到有效保障。

2、陕西省安康市村镇供水探索。陕西以管理制度创新为重点,积极探索村镇供水运行管理模式,率先在全国推行“三个一”模式,即每个县组建一个专门管理机构、出台一个运行管理办法、建立一个维护基金制度。 安康市依托“三个一”,部分县区积极探索村镇供水管理办法,创新管理模式,积累了一定管理经验,具有推广意义。(1)旬阳县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盈亏相补的方式,成立村镇供水公司,公司下设3个片区中心站,中心站管理16个集镇供水水厂,全县一次性解决66个公益岗位,每人每年财政补助6000元,其余部分由供水企业解决,形成了“旬阳模式”。

(2)紫阳县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盈亏相补的办法,县成立村镇供水管理站,各镇成立供水分站,分站人员与县站签订聘用合同,工资从水费收入中解决,形成了“紫阳模式”。(3)汉阴县采取民营企业管理、走市场化经营的办法,将原来由政府买单负责运行管理的模式转变为走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具体作法为:将涧池集镇供水的经营管理使用权以承

包30年的方式交由汉阴县龙源供水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同时把固定财产价值为400多万元的水厂站房、管网等供水设施也交由该公司经营管理,由其服务辖区群众安全供水工作。龙源供水公司从2012年3月至今整合各类资金,累计投入180余万元对集镇500余户居民的供水管网进行了改造,并安装了入户卡式智能水表,逐家逐户建立用户档案,提高管理水平。此外,汉阴县投资140万的小街供水工程、72万元的西坝村供水工程以及73万元的紫云村供水工程也相继于2013年10月顺利通过验收,并都交付龙源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管理,实行专业化市场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工程建后“无人管理、管理不好”和“头年修、二年用、三年坏、四年无人管”的尴尬局面,使国家大量投资建设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现长效利用。 这些模式的建立,为村镇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此外,依托“三个一”,到2015年底,全省62个县(区)专管机构经地方编制机构批准,67个县(区)出台了农村管理办法,54个县(区)建立了维修养护基金提取制度,组建农民用水协会5149个,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已基本形成。

3、四川省仪陇县村镇供水探索。仪陇县村镇供水过去由于由于产权归属和管理方式不同,监管缺位,一些供水站存在水管锈化老化、换水不及时、供水水质难以达标、经常停水等现象。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原有场镇供水站规模小、遗留问题多等客观实际,已难以满足群众的用水需要。加之仪陇县水资源分布不均,地域性、季节性缺水问题难以统筹解决,饮水难成为长期困扰居民的老大难问题。从2013年开始,仪陇县立足改善民生,打破城乡

供水二元结构,采取公司化运营、一个规划实施、一个标准建设、一个模式管理的办法,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由县本级财政投入1500余万元,回购各村镇供水站中的个人资产部分,全部收归国有。根据各村镇地域位臵以及水资源分布特点,以“一江三库”四大水源点所在地为中心,成立四大水务公司,即兴源水务公司(以嘉陵江为主水源,辐射新政、复兴两大片区)、方州自来水公司(以在建油房沟水库为主水源,辐射金城、土门、观紫、日兴4大片区)、德泽水务公司(以思德水库为主水源,辐射马鞍、永乐、柳垭3大片区)、恒康水务公司(以平昌友谊水库为主水源,辐射立山、大寅两大片区),将各村镇供水站全部纳入公司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实现公司化运营。目前,该县日供水能力已达5.1万吨,城乡一体化供水框架基本形成。

三、我国村镇供水未来发展需求 (一)城乡供水同质化

水质保障是村镇供水工作的核心要求。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村镇供水标准应与城市一致,近年来村镇水质合格率虽然逐年提高,但是村镇供水水质特别是小型或分散式供水与城市相比仍有差距,微生物指标超标是主因,提高村镇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实现城乡水质同质化是一项长期任务。

(二)集中供水规模化

在具备规划化供水条件的村镇尽可能建设千吨万人以上规模化水厂,如城乡一体化供水、村镇一体化供水、联片联村供水等,是城乡供水同质化的内在需求,也是降低供水成本、提高水源保证率、供水保证率、合理配臵水资源的有力抓手,是村镇供水的方向。

(三)分散供水标准化

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由于建设标准偏低,普遍缺乏水处理和消毒设备配套,缺乏专业人员和管护经费,已经成为农村供水的薄弱环节。据相关调查统计,仅19%的小型集中供水有消毒设施,这其中还有38%的工程消毒设施根本不使用或偶尔使用。受地理和居住条件的限制,未来仍有相当部分的农村人口通过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获取饮用水,因此,推进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也是今后村镇供水迫切需要加强大重点。

(四)运行管理长效化

2015年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基本完成,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将成为村镇供水工作的重点。一是需要加强水源建设。合理配臵水资源,建设水源保护区,提高水源保障率;二是要加强水质管理。推行卫生许可证制度,加大水质监测力度和范围;三是要形成合理水价机制。从某种意义讲,水价是村镇供水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水价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水厂的运行、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但村镇供水也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因此政府还应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可以参考四川省政府做法。2015年7月四川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村镇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指导意见》和《四川省村镇供水水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进一步降低村镇自来水厂建设运行成本,提高水质保障能力。从2015年8月1日起,四川省村镇自来水厂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免收契税、印花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增值税,前三年免收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企业所得税减半征

朗威投资

收。此外,鼓励各地对水厂用电采用农排电价,电价从0.53元/度降至0.23元/度。

四、几点建议 1、完善村镇供水保障政策和管理体制,落实好公共财政投入政策,落实好工程管护经费,进一步完善税费优惠政策,降低供水运行成本。

2、建立完善绩效评价考核制度。明确考核主体、对象、方式,并实行问责制度。

3、在确保工程安全、公益属性的前提下,可以采取特许经营、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管理形式,由具有条件的供水单位负责管理,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管理。

11

村镇供水研报

一、村镇供水概述

(一)概念

村镇供水指为村镇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生活和生产等用水的供水统称。农村供水有时也称村镇用水,供水范围包含县城(含县城所在的镇)出外的村镇、农村。

(二)分类

按供水方式分类,村镇供水分为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两大类。

1、集中式供水是以村镇为单位,从水源地集中取水,经净化和消毒,水质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后,利用配水管网统一送到用户或集中供水点。

2、分散式供水是以户或联户为单位单独供水,如手动汞、引泉池或雨水收集等方式。

供水方式应根据当地水源条件、能源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及规划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比较确定。一般说来,村镇靠近城市时,优先选择城市的配水管网延伸供水。距离城市较远时,应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无条件建设集中式供水的农村,可选择分散式供水方式。

(三)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村镇供水管理模式可大致归纳为:

1、水利部门组建专业机构管理。即采取政府包办、政府直接或者委托经营的方式,将村镇供水工程直接由县(水利)水务局或(水利)水务局设立专业机构管理公司作为运营法人进行管理。

2、村镇水管站管理。即村镇水管站作为水利管理部门,同时又作为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与责任主体,负责工程营运管理。一般对主体工程以国家补助资金为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就采用的是这种管理模式。

3、村集体管理。即农村供水由村集体管理,工程维修运行费用由村集体负担,是目前中西部地区最常见、最普遍的供水工程管理形式。

4、用水户协会管理。即按照工程受益范围,组建用水户协会,作为工程建设的“业主”和资产的所有者,取代长期以来含糊不清的“集体”。

5、股份制企业管理。采用建立股份制企业对供水工程进行管理的方式。目前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大、权属比较清晰的集中供水企业。

6、租赁(承包)等出让经营权管理。即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确定租赁承包底价,由群众竞标承包。中标者要缴纳抵押金并与所有者签订合同,在规定承租期内独立经营,按期交纳租金,存入工程折旧与大陆、修理专户,保证工程资产的保值与工程设备的大修更新。

7、农户自行管理。对一户或联户的水池、水窖、水井等微型供水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管、自用方式管理。

(四)“十三五”村镇供水目标

到2020年,采取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措施,使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水质达标率比2015年提高20个百分点,集中供

水率达到90%,供水保证率达到95%。

二、我国村镇供水发展概况

(一)发展阶段

1、初级阶段。50年代,中国大部分地区村镇经济比较落后,仅在一些大城市郊区的村镇建有少量的供水工程,且水质不高、设施简陋。60-70年代,中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村镇,陆续建起了集中供水厂,将自来水引入农户,方便了村镇群众,并为部分服务行业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工程规模、净化设施逐步发展、不断完善。

2、起步阶段。进入80年代,村镇企业蓬勃崛起,村镇人口迅猛增长,供水不足严重制约着村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适应新形势,许多地区利用已建水利工程作为可靠的水源,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村镇供水工程建设。1988年国务院批准水利部"三定"方案,赋予水利部"归口管理村镇供水"的职责。1989年水利部下发了"关于做好村镇供水建设及管理工作的通知"。 1989年起,水利部先后在江苏、山东、湖北、吉林、陕西、云南等省开展村镇供水试点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蓬勃发展阶段。1991年水利部召开全国农村人畜饮水、村镇供水工作会议,强调村镇供水是农村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省(区、市)积极引导、统一规划、注重质量、强化管理。1992年国家计委给国务院《关于实现农村小康的意见》的报告中提出"村镇供水是集镇建设、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解决和改善供水条件是农村进入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进一步阐明了村镇供水对推动我国农村进入小康社会的积极作用。1991-1992年,水利部、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开展了利用农业贷

款修建村镇供水工程试点,水利部从水利经费中安排部分贴息资金予以支持,取得显著成效。国务院领导十分重视,批转中国人民银行从1993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贷款用于村镇供水工程建设,由财政部给予贴息支持,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部门筹措、落实自有资金。村镇供水工程建设资金的增加,加快了村镇供水工程建设的步伐。这一时期,水利部曾多次召开专业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并先后举办三次"村镇供水技术培训班",培训骨干力量,同时组织制订、修订"八五"、"九五"村镇供水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还编制了村镇供水技术法规、管理办法等。使村镇供水建设、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走上正规化、规范化发展轨道。

(二)取得的成就

1、兴建了大批的农村饮水、村镇供水工程。截至2011年底,我国农村供水工程5887万处,供水人口8.12亿人;集中供水工程92.25万处,供水人口5.49亿人;分散供水工程5795.21万处,供水人口2.63亿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62%。“十二五”期间解决了5.2亿农村居民和4700多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预计2015年底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将提高到8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75%。

2、改善了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提高了健康水平。世界各国一般以人均用水量、用水结构和供水水质标准及安全饮水普及率等指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发展村镇供水后,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有了保障,大大减少了水介传染病、水致地方病以及中毒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3、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建设。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把加

快小城镇建设做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村镇供水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村镇进入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实践证明,村镇供水对村镇企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商业、饮食服务业等等的发展,对农民素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1、产权不明晰。农村供水投资构成既有国家投资,又有群众集资或集体积累,工程建成后没有开展产权界定和移交,导致管理主体不明、责任不清。虽然《水利部、财政部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水建管[2013]169号)文件提到“明晰工程产权“,但实际执行不到位,地方政府随后相继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如2015年7月四川省省水利厅下发《四川省村镇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指导意见》,再次明确了村镇集中供水工程“谁投资谁所有”的产权原则。 2、供水价格与价值的背离限制了村镇供水的发展。长期以来,供水价格与价值背离,农村水价普遍低于全成本水价,部分低于运行成本,水费收取困难,甚至收不到水费,如四川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的名族地区,群众用水几乎不交任何费用,供水企业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无法良性循环,直接限制了村镇供水的发展。

3、供水保障程度低。(1)区域性水源不足情况存在。我国北方和大部分内陆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不足,甚至城市都一度不能满足用水需求,村镇更加难以保障。(2)供水水质保障能力偏低。部分农村供

水工程建设标准偏低,没有配备净化、消毒、水质检测设施设备,加之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不高,同时缺乏维护资金,造成水质常常不达标。经常见到农村地区饮水重金属等超标及饮用苦咸水的报道。 (四)部分地区村镇供水探索案例

1、重庆黔江区村镇供水探索。2012年以来,黔江区建立集市场化、物业化、专业化于一体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新机制(以下简称“三化合一”机制)。基本做法如下:(1)组建重庆市黔江区润民农村水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民公司),作为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和农村小型水库的资产管理主体,并承担与理顺后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供水安全保障有关的企业主体责任。(2)对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和小型水库进行确权划界,依法办理重庆市房地产权证,然后由润民公司聘请中介机构完成资产评估,最后由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企业资产注册登记,理顺资产关系。(3)设定条件,明确监督管理关系。明确润民公司和物管投标企业必须接受的监督管理条款,依法完善接受监督管理的履约保证手续,以此理顺监督管理关系,夯实今后落实监督管理的法律基础。(4)规范招标,择优落实物管企业。招标实行“按年任务包干、物管费用包干”和公开“招、拍、挂”,首批一招两年,今后视情况放宽招标适用年限,以便从中择优。(5)签订合同,物业管理正式动作。物管招标完成后,由润民公司主动征求供水工程所在乡(镇)、村(居)以及受益群众的意见,无异议后正式签订物业管理合同,办理移交手续,物业管理正式启动生产管理。(6)物管投入运行之时,即为监管到位之时。监督管理实行“三线”运行,一条线由润民公司负责对物管企业进行全面监督管理,第二条线由区级相关部门会同供

水工程所在地政府负责对润民公司、物管企业及其供水安全和规范收费进行监督管理,第三条线由村(居)和受益群众对润民公司和物管企业的生产状况进行民主监督管理,以此保障每一处集中供水工程生产管理规范运行。实施“三化合一”机制前,黔江区建设了不少的集中供水工程,在建成之初,大多工程能够发挥效益,但运行2至3年后,供水制水设施设备老化,管网维修频率增大,运行维护的投入逐渐增多。另一方面,由于水费收取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水费收入难以维持正常运行,导致供水“停摆”,群众重返“饮水难”。实施“三化合一”机制后,最终实现建管并重,供水保证率得到显著提高,供水水质得到有效保障。

2、陕西省安康市村镇供水探索。陕西以管理制度创新为重点,积极探索村镇供水运行管理模式,率先在全国推行“三个一”模式,即每个县组建一个专门管理机构、出台一个运行管理办法、建立一个维护基金制度。 安康市依托“三个一”,部分县区积极探索村镇供水管理办法,创新管理模式,积累了一定管理经验,具有推广意义。(1)旬阳县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盈亏相补的方式,成立村镇供水公司,公司下设3个片区中心站,中心站管理16个集镇供水水厂,全县一次性解决66个公益岗位,每人每年财政补助6000元,其余部分由供水企业解决,形成了“旬阳模式”。

(2)紫阳县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盈亏相补的办法,县成立村镇供水管理站,各镇成立供水分站,分站人员与县站签订聘用合同,工资从水费收入中解决,形成了“紫阳模式”。(3)汉阴县采取民营企业管理、走市场化经营的办法,将原来由政府买单负责运行管理的模式转变为走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具体作法为:将涧池集镇供水的经营管理使用权以承

包30年的方式交由汉阴县龙源供水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同时把固定财产价值为400多万元的水厂站房、管网等供水设施也交由该公司经营管理,由其服务辖区群众安全供水工作。龙源供水公司从2012年3月至今整合各类资金,累计投入180余万元对集镇500余户居民的供水管网进行了改造,并安装了入户卡式智能水表,逐家逐户建立用户档案,提高管理水平。此外,汉阴县投资140万的小街供水工程、72万元的西坝村供水工程以及73万元的紫云村供水工程也相继于2013年10月顺利通过验收,并都交付龙源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管理,实行专业化市场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工程建后“无人管理、管理不好”和“头年修、二年用、三年坏、四年无人管”的尴尬局面,使国家大量投资建设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现长效利用。 这些模式的建立,为村镇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此外,依托“三个一”,到2015年底,全省62个县(区)专管机构经地方编制机构批准,67个县(区)出台了农村管理办法,54个县(区)建立了维修养护基金提取制度,组建农民用水协会5149个,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已基本形成。

3、四川省仪陇县村镇供水探索。仪陇县村镇供水过去由于由于产权归属和管理方式不同,监管缺位,一些供水站存在水管锈化老化、换水不及时、供水水质难以达标、经常停水等现象。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原有场镇供水站规模小、遗留问题多等客观实际,已难以满足群众的用水需要。加之仪陇县水资源分布不均,地域性、季节性缺水问题难以统筹解决,饮水难成为长期困扰居民的老大难问题。从2013年开始,仪陇县立足改善民生,打破城乡

供水二元结构,采取公司化运营、一个规划实施、一个标准建设、一个模式管理的办法,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由县本级财政投入1500余万元,回购各村镇供水站中的个人资产部分,全部收归国有。根据各村镇地域位臵以及水资源分布特点,以“一江三库”四大水源点所在地为中心,成立四大水务公司,即兴源水务公司(以嘉陵江为主水源,辐射新政、复兴两大片区)、方州自来水公司(以在建油房沟水库为主水源,辐射金城、土门、观紫、日兴4大片区)、德泽水务公司(以思德水库为主水源,辐射马鞍、永乐、柳垭3大片区)、恒康水务公司(以平昌友谊水库为主水源,辐射立山、大寅两大片区),将各村镇供水站全部纳入公司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实现公司化运营。目前,该县日供水能力已达5.1万吨,城乡一体化供水框架基本形成。

三、我国村镇供水未来发展需求 (一)城乡供水同质化

水质保障是村镇供水工作的核心要求。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村镇供水标准应与城市一致,近年来村镇水质合格率虽然逐年提高,但是村镇供水水质特别是小型或分散式供水与城市相比仍有差距,微生物指标超标是主因,提高村镇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实现城乡水质同质化是一项长期任务。

(二)集中供水规模化

在具备规划化供水条件的村镇尽可能建设千吨万人以上规模化水厂,如城乡一体化供水、村镇一体化供水、联片联村供水等,是城乡供水同质化的内在需求,也是降低供水成本、提高水源保证率、供水保证率、合理配臵水资源的有力抓手,是村镇供水的方向。

(三)分散供水标准化

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由于建设标准偏低,普遍缺乏水处理和消毒设备配套,缺乏专业人员和管护经费,已经成为农村供水的薄弱环节。据相关调查统计,仅19%的小型集中供水有消毒设施,这其中还有38%的工程消毒设施根本不使用或偶尔使用。受地理和居住条件的限制,未来仍有相当部分的农村人口通过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获取饮用水,因此,推进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也是今后村镇供水迫切需要加强大重点。

(四)运行管理长效化

2015年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基本完成,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将成为村镇供水工作的重点。一是需要加强水源建设。合理配臵水资源,建设水源保护区,提高水源保障率;二是要加强水质管理。推行卫生许可证制度,加大水质监测力度和范围;三是要形成合理水价机制。从某种意义讲,水价是村镇供水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水价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水厂的运行、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但村镇供水也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因此政府还应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可以参考四川省政府做法。2015年7月四川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村镇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指导意见》和《四川省村镇供水水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进一步降低村镇自来水厂建设运行成本,提高水质保障能力。从2015年8月1日起,四川省村镇自来水厂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免收契税、印花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增值税,前三年免收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企业所得税减半征

朗威投资

收。此外,鼓励各地对水厂用电采用农排电价,电价从0.53元/度降至0.23元/度。

四、几点建议 1、完善村镇供水保障政策和管理体制,落实好公共财政投入政策,落实好工程管护经费,进一步完善税费优惠政策,降低供水运行成本。

2、建立完善绩效评价考核制度。明确考核主体、对象、方式,并实行问责制度。

3、在确保工程安全、公益属性的前提下,可以采取特许经营、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管理形式,由具有条件的供水单位负责管理,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管理。

11


相关文章

  • 抗癌中草药:白英.docx
  • 抗癌中草药:藤黄 本品为金丝桃科常绿木海藤树的茎干中取得的一种脱胶树脂,有效成分为藤黄酸. [药材]藤黄 又名:玉黄.月黄.为管状或不规则的块状物,直径3-5厘米,显红黄色或橙棕色,外被黄绿色粉霜,有纵条纹.质脆易碎,断面平滑,呈贝壳状或有 ...查看


  • 肩周炎偏方
  • 肩周炎偏方 可以试试以下的食疗,对病症有所改善,但效果肯定很慢. 1.取追骨风30克,酒60克.追骨风入酒内浸泡5日.分数次内服. 2.用老生姜1000克,葱子500克,甜酒250克.将二味药捣烂后,炒热,敷痛处. 3.取生姜500克,大葱 ...查看


  • 药剂员鉴定考试
  • 药剂员技能鉴定实验考核复习题 A 液状石蜡乳剂(干胶法) 处方:液状石蜡 6ml 阿拉伯胶 2g 纯化水加至 15ml 工艺流程:取处方全量 油(6ml )+阿拉伯胶粉(2g) →共置干燥乳钵中→混合均匀→加入4ml 纯化水→迅速沿同一方向 ...查看


  • 高血压中医健康教育宣教
  • 高血压中医健康教育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于不明原因引起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患者经常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悸.耳鸣.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等症状,病情严重的需住院治疗,病情初发者可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调养: 一.验 方: 1. ...查看


  • 龙的简笔画:笔走龙蛇
  • 唐朝时期,秘书监贺知章在府上宴请宾客,李白在席上作诗<草书歌行>.玄奘法师的弟子怀素擅长草书,当众被要求作书法,怀素援笔蘸墨,凝神运气挥毫,很快写就,贺知章赞叹道:"上人书写,左盘右旋,真是笔走龙蛇." 译文 ...查看


  • 蛇的简笔画:笔走龙蛇
  • 唐朝时期,秘书监贺知章在府上宴请宾客,李白在席上作诗<草书歌行>.玄奘法师的弟子怀素擅长草书,当众被要求作书法,怀素援笔蘸墨,凝神运气挥毫,很快写就,贺知章赞叹道:"上人书写,左盘右旋,真是笔走龙蛇." 译文 ...查看


  • [封神演义]第叁十九回 姜子牙冰冻岐山
  • 四圣无端欲逆天,仗他异术弄狂颠:西来有分封神客,北伐方知正果仙.几许雄才消此 地,无边恶孽造前愆:雪飞七月冰千尺,尤费颠连丧九泉. 话说金吒一剑,把王魔斩了.一道灵魂往封神台来,清福神柏鉴用百灵引进去了.广法 天尊收了此宝,望昆仑下拜:&q ...查看


  • 2013-2017年中国村镇银行市场调研与投资分析报告
  • 中国产业洞察网 第一:中国产业洞察网研究员对市场调查报告的解读 第二:什么样的市场调查报告才是合格的? 第三:什么样的市场调查报告对村镇银行行业有价值? 第四:村镇银行市场调查报告目录结构 第五:村镇银行市场调查报告常见问题有哪些? 第六: ...查看


  • 浅析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 银监会于2006年底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后,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11年3月末已成立了400家.本文论述了村镇银行的成立背景.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希望对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