嗳气和呃逆

1. 漱水不欲咽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漱水不欲咽,指病人口燥咽干,只想用水漱口,而不欲咽下。阳明口燥,欲饮水者,热在气而属腑;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热在血而属经(有热故有口燥之感,但因热在血分故蒸灼血液以上承,故漱水不欲咽)。

《伤寒明理论》卷二:“所谓烦躁者,谓先烦渐至燥也。”若先躁后烦,则称为躁烦。烦躁有虚实寒热之分。在外感热病中,凡不经汗下而烦躁者多汗,汗下后烦躁者多虚。

《类证治裁〃烦躁》:“伤寒有邪在表而烦躁者,脉浮紧,发热身痛,汗之则定,大青龙汤。有邪在里而烦躁者,脉数实有力,不大便,绕脐痛,下之则定,承气汤。有阳虚而烦躁者,汗下后,昼烦躁,夜安静,脉沉微,身无大热,干姜附子汤。有阴盛而烦躁者,少阴症,吐利,手足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温热病表里俱实,三焦大热,烦躁大渴者,选用白虎汤、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承气汤、三黄石膏汤等方(见《伤寒绪论〃烦躁》)。 3. 太息

太是通假字,“太”通“叹”,太息就是叹息的意思. 由肝胆郁结,肺气不宣引起。

4. 嗳气

气从胃中上逆,出咽喉而发出声响,声音长而缓的表现,古代称为噫气。亦属胃气失和而上逆的一种表现。俗称“打饱嗝”,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伴有嗳气症状。

嗳气与短促冲击有声的呃逆不同。饱食之后,偶有嗳气,无其他

兼症,不属病态,多可自愈。临床根据嗳声和气味的不同,以辨证之虚实:(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者,多为宿食停滞,属实证;嗳声频作而响亮,嗳气后脘腹胀减,嗳气发作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者,多为肝气犯胃,属实证;嗳气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兼见纳呆食少者,多为胃虚气逆,常见于老年人或久病体虚之人,属虚证;嗳气频作,无酸腐气味,兼见脘痛者,多为寒邪客胃,属寒证。)

5. 呃逆

呃逆即打嗝,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胃气不降,上冲咽喉而致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有声无物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又名哕、发呃。病位主要在中焦,由于胃气上逆动膈而成。

呃逆可由饮食不节,胃失和降;或情志不和,肝气犯胃,或正气亏虚。耗伤中气等引起。呃逆的辨证施治,须先辨虚实寒热。常见证型有:①胃中寒滞型呃逆。证见呃声沉缓,连续不已,胃脘不舒,得热则减,舌苔白,脉迟缓。治宜温中祛寒止呃。方用丁香散。②胃火上逆型呃逆。证见呃声洪亮,烦渴便难,口臭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泄热通腑止呃,方用小承气汤加味。③气逆痰阻型呃逆。证见痰涎壅盛,呃有痰声,胸胁胀闷,或恶心纳呆,舌苔腻,脉弦滑。治宜降气化痰 ,和胃止呃,方用旋覆代赫汤。④脾胃阳虚型呃逆。证见呃声低沉,气不接续,面

白肢冷,舌淡脉细弱。治宜温中止呃,方用理中汤加味。⑤胃阴不足型呃逆。证见呃声短促而不连续,舌干烦渴,纳少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和胃止呃,方用益胃汤加味。本病轻者可不治自愈。少数危重病人晚期出现呃逆者,是元气衰败,胃气将绝之征象,预后不良。

止呃逆方法一二:

a. 喝水弯腰法

将身体弯腰至90度时,大口喝下几口温水,因胃部离膈肌较近,可从内部温暖膈肌,在弯腰时,内脏还会对膈肌起到按摩作用,缓解膈肌痉挛,瞬间达到止嗝的目的,编者亲自见证此疗法,针对一般原因引起的打嗝具有神奇的功效。

b 、惊吓法

趁不注意猛拍一下打嗝者的后背,也能止嗝。因为惊吓作为一种强烈的情绪刺激,可通过皮层传至皮下中枢,抑止膈肌痉挛。但有高血压、心脏病人应慎用。

c 、纸袋呼气法

用一个小塑料袋,罩住自己的口鼻,进行3~5次的深呼吸。用呼出的二氧化碳重复吸入,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来调节,抑制打嗝。

1. 漱水不欲咽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漱水不欲咽,指病人口燥咽干,只想用水漱口,而不欲咽下。阳明口燥,欲饮水者,热在气而属腑;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热在血而属经(有热故有口燥之感,但因热在血分故蒸灼血液以上承,故漱水不欲咽)。

《伤寒明理论》卷二:“所谓烦躁者,谓先烦渐至燥也。”若先躁后烦,则称为躁烦。烦躁有虚实寒热之分。在外感热病中,凡不经汗下而烦躁者多汗,汗下后烦躁者多虚。

《类证治裁〃烦躁》:“伤寒有邪在表而烦躁者,脉浮紧,发热身痛,汗之则定,大青龙汤。有邪在里而烦躁者,脉数实有力,不大便,绕脐痛,下之则定,承气汤。有阳虚而烦躁者,汗下后,昼烦躁,夜安静,脉沉微,身无大热,干姜附子汤。有阴盛而烦躁者,少阴症,吐利,手足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温热病表里俱实,三焦大热,烦躁大渴者,选用白虎汤、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承气汤、三黄石膏汤等方(见《伤寒绪论〃烦躁》)。 3. 太息

太是通假字,“太”通“叹”,太息就是叹息的意思. 由肝胆郁结,肺气不宣引起。

4. 嗳气

气从胃中上逆,出咽喉而发出声响,声音长而缓的表现,古代称为噫气。亦属胃气失和而上逆的一种表现。俗称“打饱嗝”,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伴有嗳气症状。

嗳气与短促冲击有声的呃逆不同。饱食之后,偶有嗳气,无其他

兼症,不属病态,多可自愈。临床根据嗳声和气味的不同,以辨证之虚实:(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者,多为宿食停滞,属实证;嗳声频作而响亮,嗳气后脘腹胀减,嗳气发作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者,多为肝气犯胃,属实证;嗳气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兼见纳呆食少者,多为胃虚气逆,常见于老年人或久病体虚之人,属虚证;嗳气频作,无酸腐气味,兼见脘痛者,多为寒邪客胃,属寒证。)

5. 呃逆

呃逆即打嗝,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胃气不降,上冲咽喉而致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有声无物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又名哕、发呃。病位主要在中焦,由于胃气上逆动膈而成。

呃逆可由饮食不节,胃失和降;或情志不和,肝气犯胃,或正气亏虚。耗伤中气等引起。呃逆的辨证施治,须先辨虚实寒热。常见证型有:①胃中寒滞型呃逆。证见呃声沉缓,连续不已,胃脘不舒,得热则减,舌苔白,脉迟缓。治宜温中祛寒止呃。方用丁香散。②胃火上逆型呃逆。证见呃声洪亮,烦渴便难,口臭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泄热通腑止呃,方用小承气汤加味。③气逆痰阻型呃逆。证见痰涎壅盛,呃有痰声,胸胁胀闷,或恶心纳呆,舌苔腻,脉弦滑。治宜降气化痰 ,和胃止呃,方用旋覆代赫汤。④脾胃阳虚型呃逆。证见呃声低沉,气不接续,面

白肢冷,舌淡脉细弱。治宜温中止呃,方用理中汤加味。⑤胃阴不足型呃逆。证见呃声短促而不连续,舌干烦渴,纳少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和胃止呃,方用益胃汤加味。本病轻者可不治自愈。少数危重病人晚期出现呃逆者,是元气衰败,胃气将绝之征象,预后不良。

止呃逆方法一二:

a. 喝水弯腰法

将身体弯腰至90度时,大口喝下几口温水,因胃部离膈肌较近,可从内部温暖膈肌,在弯腰时,内脏还会对膈肌起到按摩作用,缓解膈肌痉挛,瞬间达到止嗝的目的,编者亲自见证此疗法,针对一般原因引起的打嗝具有神奇的功效。

b 、惊吓法

趁不注意猛拍一下打嗝者的后背,也能止嗝。因为惊吓作为一种强烈的情绪刺激,可通过皮层传至皮下中枢,抑止膈肌痉挛。但有高血压、心脏病人应慎用。

c 、纸袋呼气法

用一个小塑料袋,罩住自己的口鼻,进行3~5次的深呼吸。用呼出的二氧化碳重复吸入,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来调节,抑制打嗝。


相关文章

  • 特殊临床表现的糜烂性胃炎36例报告
  • [摘要] 目的:探讨特殊临床表现的糜烂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特殊临床表现的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中22例在1周内症状消除,12例症状减轻,2例无效.半个月复查胃镜11例,报告好转率为81.8%;1个月后复查胃镜28 ...查看


  • 中医诊法学-----附篇:常见中医症状鉴别诊断
  • 附篇:常见中医症状鉴别诊断 一. 怕冷 二. 发热 三. 汗症 四. 疼痛 五. 呕吐 六. 泄泻 七. 便秘 八. 不寐 附篇:常见中医症状鉴别诊断 一.怕冷 怕冷在外感及内伤疾病中皆较常见.外感则因感受六淫之邪而致,恶寒常伴有身热,此恶 ...查看


  • 逍遥散的临床新用途
  • ・中医中药・ 2008年9月第5卷第27期 逍遥散的临床新用途 刘少岚 (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内蒙古包头014040) [关键词]逍遥散:古方新用[中图分类号1R289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 ...查看


  • 2015年医学高级职称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15年医学高级职称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更多题型,题库请到<天宇考王>官网 免费下载: www.cctianyu.com 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 考前冲刺.历 年真题等.试题量:7 ...查看


  • 临床经验总结
  • 从六经辨证应用续命汤治疗急慢性中风 中风及后遗症是中风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风后遗症危害,加快其康复对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意义.<古今录验>续命汤及类方在唐宋以前是治疗中风的主要方药,但随着中风‚ ...查看


  • 常见胃病的西医分类及联合用药
  • 在一些医学书籍上引起胃病的原因特别多,在这里归纳提纯一下.对于药店来说最应该与顾客交待清楚的病因可归纳为六个,分别是:胃酸.幽门螺杆菌.各类刺激.消化道黏膜.消化酶.胃肠道动力. 我们研究所有疾病都要找到病因.知道了病因就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查看


  •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 第9卷第10期・总第114期2011年05月・下半月刊 ◎健CHILIES.哼MEDIC妫INEMODER.黜DISTAICE.D远UCAT黝ION OF C意 ●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 关键词:慢性胃炎:诊疗指南:中医药标准 ...查看


  • 中医疾病鉴别诊断_(32个病症)
  • 1 中医痞满鉴别诊断: 1.1 痞满与胃痛:两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现.然胃痛以疼痛为主,胃痞以满闷不适为患,可累及胸膈:胃痛病势多急,胃脘部可有压痛,而胃痞起病较缓,压之无痛感,两者差别显著:此患者无明显胃脘部疼痛,故属痞满. 1. ...查看


  • 关幼波教授使用旋覆花代赭石经验
  • 临床研究 丙酮酸+NADH+H+ LDH L-乳酸+NAD++H2O试剂盒主要成分与浓度:试剂 R1 主要成分α-酮戊二酸 NADH 乳酸脱氢酶(LDH)Tris缓冲液(pH7.3) L-丙氨酸 实验浓度 15mmol/L0.18mmol/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