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复习[1]

西方音乐史

1. 古希腊音乐的一般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变化音,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2. 古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种乐器:

里拉:演奏常与祭太阳神阿波罗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用于敬奉酒神。

3. 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4.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载舞。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5.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6. 四音音列: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

7. 完整音列体系:若干四音音列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列。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完整的两个八度),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十一度)。

8. 古希腊调式体系:是以古希腊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它们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及各种变体。

9. 古希腊音乐功能学说(音乐教化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的取向,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也可以使人品行不端。

10. 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教会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11. 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歌唱方式: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根据旋律与歌词的结合情况,又可以分三种类型: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

12. 巴洛克:从大约1600年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文,原意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首先被用于建筑。巴洛克音乐是一种宏伟壮观、热情如火、充满活力的艺术。强调情感的表现和充满戏剧性的对比,在细节上它又非常注重装饰性。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可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从1690到1750年是最后一个阶段,也可称为巴洛克盛期。这时,歌剧诞生,器乐崛起,以巴赫与亨德尔为代表的音乐大师们将百年来的音乐发展推向了辉煌的顶点。

13. 古老风格:以帕莱斯特利那的音乐风格为代表的16世纪的作曲规则,只承认某种程度的不协和音也称“严谨风格”。

14. 现代风格: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为了扩展音乐的表现力,使音乐能更好地表现歌词内容,对旧规则进行了大胆的突破也称为“装饰风格”。

15. 两种常规:蒙特威尔第提出了“两种常规”的思想,认为文艺复兴的复调传统,即“古代风格”,可以叫做“第一

常规”,而他自己所采用的新的作曲手法则可以被称为“第二常规”。在音乐创作中,这两种常规应该是并用的。

16. 通奏低音:是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主调和声织体。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

成。这种织体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音部和高音部,它的低音声部持续在整个作品中,因此叫做通奏低音。作曲家只写出两个声部,中间的和声声部并不写出,需要由演奏者即席演奏,作曲家通常在低音的上方、下方或旁边标记相应的阿拉伯数字来对每个和弦加以指示,所以,通奏低音也叫数字低音。

17. 歌剧: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剧词都需要唱,还需要器乐伴奏。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在歌剧中,音乐需

要和美术、文学、戏剧和舞蹈等其他姐妹艺术相融合。来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悲剧,中世纪的教仪剧,13世纪法国游吟诗人的田园剧,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歌剧的最直接的来源是16世纪末意大利北部的宫廷的幕间剧。第一部歌剧的产生是和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的活动直接有关的。第一部音乐完整保留下来的歌剧是由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尤丽迪茜》。它与1600年10月6日上演。

18. 法国歌剧:法国早期歌剧的主要代表是吕利,他增添了一些新的舞蹈,并把它们发展成带有序幕与合唱尾声的戏剧性的壮观场景,后来法国人对歌剧要求舞蹈场面大。开始用法语演唱的宣叙调和短小的咏叹调。爱用二重唱,合唱,特别是壮观的场景。豪华的机关布景和芭蕾舞场。吕利的歌剧序曲被称为法国序曲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慢板,第二部分是快板,并以开头的慢板部分的简短再现结束。

19. 英国歌剧:普塞尔是英国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迪多与伊尼》作为一部真正的歌剧,最集中和充分地展示了普塞尔的音乐戏剧才能。

20. 德国歌剧:许茨是德国宗教音乐的重要作者,汉堡最重要的歌剧作曲家是凯泽。除了他们,马泰松、泰勒曼和亨德尔也在汉堡歌剧舞台上显身手。

21. 蒙特威尔第:是巴洛克早期的一位最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1607年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上演,作品追求清晰而准确地表达歌词和歌词中的情感,并没有完全放弃复调的写作。在这部歌剧中并没有模仿佩里的《尤丽迪茜》,纯粹的宣叙调所占的比例较小,而大量运用了牧歌、单声歌曲、咏叙调和各种器乐形式和序曲。器乐在每场的前奏、间奏或后奏中表达了场景和气氛的变化。为了使音乐更好地打动人的情感,他还首次在作品中运用了弦乐的震音和拨弦两种演奏手法。虽然不是最早的歌剧,但却是早期歌剧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他的作品总体来说豪华和壮观,体现在布景,服装上

22. 蒙特威尔第和佩里比较:共同表达情感。不同佩里学者研究型,没有更多考虑剧场效果,喧叙为主,少用复杂复调较单调。蒙特威尔第宫廷作曲家,多用重唱、合唱形式,作为歌剧各种元素具备。

23. 圣卡西亚诺剧院:1637年,威尼斯建立了第一座公众歌剧院。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尤利西斯还乡记》也是在这座剧院里上演的。

24. 那不勒斯乐派:17世纪末,这里的歌剧创作和演出活动达到高峰,形成了18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标准形式。首先是出现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宣叙调,一种是干唱宣叙调,通奏低音伴奏。一种是带伴奏的宣叙调,乐队伴奏。返始咏叹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ABA ) 给歌手提供炫技空间,促进了美声发展但是却相对忽略戏剧性表现。A`斯卡拉蒂使歌剧基本成熟,在他的歌剧中,咏叹调用得很多,返始咏叹调已很普遍,他的歌剧序曲包括三个不同的部分,速度的顺序是“快——慢——快”,这种歌剧序曲也称“意大利序曲”,它被认为是后来的交响乐的一个主要的前身。

25. 清唱剧:是巴洛克早期产生于意大利的大型声乐体裁。通常有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组成,他有一个叙述故事的人,更强调合唱,并且没有舞台动作和服装布景。合唱很重要,大部分清唱剧是宗教内容。

26. 康塔塔:是巴洛克时期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它通常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与合唱组成。即可用宗教题材,也可用世俗题材。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型的,独唱的康塔塔;另一类是大型的,除独唱,还有合唱和管弦乐队伴奏。

27. 受难乐:是用音乐表现耶稣受难故事的一种体裁。公元5世纪 到14世纪后半叶,群众开始用单声部齐唱来代表。这种由单声部的圣咏构成的受难乐也叫做“素歌受难乐”。第二个阶段,复调手法大约从15世纪被运用。1650年以后,进入第三个阶段“受难清唱剧”阶段,在德国出现了一种清唱剧式的新型受难乐。巴赫代表,把受难乐的创作

推向了一个顶点。

28. 博洛尼亚乐派:17世纪中叶,意大利北部器乐的创作和表演非常兴盛,博洛尼亚是这方面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中心,以弦乐为主的独奏、合奏艺术。代表维塔利和科雷利。

29. 奏鸣曲:在巴罗克早期只是泛指器乐作品,1660年后来,作曲家们开始把奏鸣曲分为教堂和室内奏鸣曲。教堂奏

鸣曲是在教堂演奏的,它一般有四个乐章,速度按“慢——快——慢——快”的顺序排列。音乐表现比较严肃、内在。

30. 室内奏鸣曲:是在宫廷娱乐的场合或私人的音乐会上演奏的,它包括一组风格化的舞曲,如:阿拉曼德等。实际上

它已是种组曲。

31. 三重奏鸣曲:17世纪后半叶的奏鸣曲通常是为两个高音乐器和通奏低音而作,记谱上是三行乐谱。

32. 独奏奏鸣曲:需要一个高音乐器和两个通奏低音演奏者合作。

33. 巴罗克时期(德国)的键盘乐器:包括管风琴和古钢琴两大类。17世纪管风琴音乐最发达的地方是德国,主要体

裁有三种:托卡塔(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接近即兴创作的体裁,技巧性比较高),赋格曲(是一种严格运用卡农模仿手法的复调体裁),以众赞歌为基础的作品,还有少量的舞曲。

34. 德国著名的管风琴家和作曲家:布克斯特胡德,扎豪,巴赫。

35. 古钢琴:拨弦古钢琴(也叫羽管键琴)、击弦古钢琴。体裁最重要的是主题与变奏和组曲两种。组曲是17世纪最后

25年间定型的,来自意大利 的室内奏鸣曲,由四种风格化的舞曲为核心有:德国阿拉曼德舞曲、法国库朗特舞曲、西班牙萨拉班舞曲、基格舞曲。

36. 古钢琴音乐代表人物:德国作曲家弗罗贝格。

37. 法国键盘音乐的代表人物:F .库普兰,古钢琴。

38. 意大利键盘音乐的代表人物:弗雷思科巴尔第。

39. 协奏曲:在16世纪是指独唱与合唱、特别是人声与器乐之间的协同合作,进行演唱和演奏的作品,到了17世纪,

指近代独奏者或乐队之间的协奏。

40. 巴罗克的器乐协奏曲:分三大类:1. 大协奏曲,是一个独奏者组成的小组与乐队之间互相抗衡;2. 乐队协奏曲,没

有独奏、只有乐队部分的协奏曲;3. 独奏协奏曲是为一个独奏乐器和乐队而作的。

41. 维瓦尔第:维瓦尔第和托雷利对巴罗克协奏曲的发展作出最重要贡献的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协奏曲共有500

多首,独奏协奏曲大约有350首,著名的《四季》4首分别为春、夏、秋、冬的小提协奏曲。它的大部分协奏曲也是三个乐章(快-慢-快)乐队全奏部分的回归与独奏部分的插段不断交替,构成典型的回归曲式。

42. 拉莫:法国18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理论家和键盘乐器演奏家。理论著作《和声学》于1722年在巴黎出版,《音

乐理论的新体系》在1726年问世使拉莫成为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拉莫的歌剧从吕利的传统中继承了很多东西,为了加强戏剧效果他的每幕合唱和歌舞场面篇幅更大。他的合唱与娱乐性的歌舞场面篇幅更大,推动剧情是,他往往用大乐队伴奏的和更旋律化的宣叙调。他的理论著作是与他的作曲时间紧密联系的,试图在自然法则的基础上解释和声,他的功能和声理论不仅对当时的作曲实践做了总结,而且对后来和声理论产生了影响。代表作:《双子星座》,《希波利特与阿里西亚》

43. D .斯卡拉蒂:前半生在意大利,后半生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作品主调为多复调为辅。最重要的作品是大约555首单乐章的键盘奏鸣曲,特点:他的写作有教学目的,每一首奏鸣曲都类似一首练习曲,解决一定的技巧运用和音

乐解释方面的问题;艺术表现力也很强使听众心醉神迷。;在结构上实际已经是古典奏鸣曲式的萌芽;已经显示出18世纪新的主调音乐风格。

44. 亨德尔:有管弦乐队三套《水上音乐》组曲,《皇家焰火音乐》管弦组曲。当时伦敦观众开始厌恶意大利歌剧造成

了亨德尔歌剧较不成功的因素,当英国作曲家佩普什创作了一部用英语演唱的《乞丐歌剧》是一部民谣歌剧,用流行的英国民谣填词,情节涉及伦敦的犯罪状况和政治形势。1728年《乞丐歌剧》在伦敦首演它的成功影响了亨德尔歌剧 团的收入。亨德尔的音乐风格基本上是意大利式的(偏声乐化的,易感的),但是也增加了法国的,英国的,德国的因素。他具有驾驭庞大音乐结构的气魄,但他的音乐线条却是简洁而宽放的,主复(属)调结合的手法中常常突出主调和声风格,善于用很经济的手法创造恢弘壮阔的效果。它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创作歌剧,大约有40部之多。亨德尔最优秀的创作还是他的清唱剧。特点:用英语演唱的清唱剧是他的首创;采用英国中产阶级熟悉圣经故事为体裁,利用了清唱剧自身的一些优势,如无需服装布景;经济上所需的花销较少等;他把歌剧写作的经验用于清唱剧,特别是在合唱的写作上显示了超凡的天才。《弥赛亚》是亨德尔最著名的清唱剧,作品以《圣经》为基础,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叙述了耶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

45. 巴赫: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在巴赫的器乐曲中是非常重要的作品。它们各有24首前奏曲与赋格,合起来共有

48首。意义:教学目的是钢琴复调音乐的典范之作;展示十二平均律,可以在任何一个调上自由地转调,因此被后人誉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在创作上推动了大小调动能和声的发展。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展示他写作大协奏曲的技巧。巴赫的这部作品规模较大,使用了多种多样的独奏乐器的组合,展示了绚丽多彩而又富于独创性的对比,华丽而高超的复调技法,以及活跃而宏伟的旋律,巴赫用这首作品把大协奏曲这种体裁推向了最后的高峰。现存的巴赫康塔塔有两百多首,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那些运用了众赞歌曲调的康塔塔,两部受难乐《约翰受难乐》,《马太受难乐》使德国的受难清唱剧体裁的创作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具有很强的戏剧性,集中体现了巴赫作品中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b 小调弥撒》,器乐曲:《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音乐风格:他的作品中广泛吸收了18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各种音乐风格与形式,并把它们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他使和声与复调这两种对立的因素在作品中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作品数量多,并具有极高的质量,简洁而极有个性的主题,又有丰富的想像和强烈的表现,异常完美的技巧,使巴赫不仅成为巴罗克音乐的一个辉煌的终点,也成为后来的西方音乐的取之不尽的伟大源泉。

46. 亨德尔与巴赫的比较:(把44、45答完再加上)历史地位比较:巴赫是集大成者,亨德尔是一个开先河人物;创作

手法与个性比较:巴赫创作比较内向,亨德尔比较奔放,巴赫复杂,简洁,声乐,器乐均有,亨德尔易感性,以清唱,声乐为主,但是他们都是巴罗克时期的辉煌代表。

47. 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历史发展到高峰的一个阶段,一般音乐史将1750年到贝多芬划归这个时期,它包含了

两大时段:“前古典时期”和“维也纳古典时期”。音乐史上有一些专门术语用来形容“前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洛可可风格”“华丽风格”“情感风格”。大背景: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启蒙运动,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

48. 格鲁克歌剧改革:歌剧自诞生后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意大利正歌剧逐渐异变为一种夸张造作的形式,成了虚饰浮

华的时尚。题材依旧是神话和历史故事,形式结构与角色配备完全程式化,崇尚阉人歌手,炫耀技巧的咏叹调,华丽的服装,精美的舞台装置更是不可缺少,到18世纪初,这些明显的弊端而遭到人们普遍的反感。要求音乐服从于诗歌,是格鲁克歌剧创作原则,歌剧中的一切表现手段,都不能脱离戏剧的整体需要而存在。格鲁克“追求一种质朴的美”,“努力避免为炫耀技巧而牺牲音乐的清晰”,依据这个基本原则,格鲁克在对乐队部分,歌唱部分,舞蹈与布景等各环节的处理上都加以改革。改革内容:题材还是古希腊故事,但是加入当代社会对艺术和人的新的理解;具有道德和责任感,理性与伦理的价值,体现当代社会对艺术和人的新的理解。格鲁克歌剧序曲应该使听众预先知道在他们眼前即将展现的剧情性质;宣叙调与人物的动作,心绪联系密切;咏叹调追求人物情感的真切表达,最著名的《我失去了尤丽迪茜》极其朴素并对激情加以克制。基本回避装饰性的花腔和大跳的音程,体现一种简洁、自然的古典风格特征。

49. 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

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本国语言进行对白。

50. 第一部意大利喜歌剧:佩格莱西的《女仆作夫人》他是一个幕间剧,1733年首演于那不勒斯。剧情生动有趣。

51. 法国喜歌剧:1752年意大利喜歌剧到巴黎去演出,引起西方音乐史上著名的“喜歌剧之争”,反方坚持宫廷贵族的

艺术趣味,一方热情赞颂意大利喜歌剧的改革。

52. 交响曲:这种体裁的直接来源是意大利序曲“快——慢——快”独立为三个乐章成为交响曲。前古典时期与巴罗克

时期一样,管弦乐队的乐器配置并不固定,到18世纪60~80年代海顿的乐队也不到30人,但突出的进展在于管乐已成乐队的必备乐器。由小、中、大和低音提琴组成的弦乐组,依旧是主要乐器声部,羽管键琴弹奏通奏低音的重要作用,已逐渐减弱直至取消。代表人物:意大利的萨马尔蒂尼,德国、奥地利的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和早期的维也纳的作曲家。

53. 曼海姆乐派:斯塔米茨的特点:管弦乐队造成音色多变的声浪并给人以流动音响的快感,挖掘出管弦乐队丰富的控

制力度的能力以及突强的运用,插入一个小步舞曲乐章,逐步完善乐队编制。北德乐派如CPE 巴赫他们都为交响曲发展作出了贡献。

54. 海顿交响曲创作:海顿的108部交响曲中,集大成的12首“伦敦”交响曲,将交响曲套曲定型为四个乐章结构,

而且将各乐章的不同性质与常用曲式确定下来: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二乐章:行板、慢板或广板,最慢的部分,常用奏鸣曲式或用主题与变奏形式;(第三乐章也是比较常用的: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常用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第一乐章开始都有一个“慢板的引子”与随后的快板主题互相对置,海顿奏鸣曲式的连接与展开部分规模增大,体现出奏鸣曲式的乐思发展原则,以小动机作为核心推动音乐向前发展。第二乐章速度缓慢,旋律朴素动人,富于歌唱性。第三乐章海顿的小步舞曲不在是宫廷式而是构思新颖,风格质朴甚至粗犷,渗透着民间音乐的印象。末乐章他使用偶数节拍来代替三拍舞曲,以内容含量更大的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替代一般舞曲性的简单结构,如《军队交响曲》《伦敦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各时期四重奏的风格与同期的交响曲发展轨迹近似,佳作更多在中晚期作品中,同样以4个乐章结构,有时用谐谑曲替代小步舞,奏鸣曲式得到进一部确定和充实音乐展开的手法更加突出,四重奏的各个声部作为彼此“交谈”的平等角色更为匀称协调如《云雀》《皇帝》。总的他的音乐里充溢着健康、质朴、幽默、轻松的情趣。音乐风格与奥地利维也纳城市和民间音乐紧密相连,清新明快的旋律、简明清晰的和声、合理匀称的结构、别出心裁的细节处理,以及从力度对比的出人意料到不规律的节奏等。

55. 莫扎特:歌剧创作: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体裁。他一生创作20多部作品,《费加罗的婚姻》《唐璜》

《女人心》。莫扎特的格局很好的表现了剧中人物的鲜明性格,他们彼此之间互相或交错的关系。重唱在莫扎特的歌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以重唱刻画了不同角色的性格,而且赋予重唱以表达戏剧冲突的的重任。《魔笛》以德奥歌唱剧形式为主干综合了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的因素,这部歌剧的多样风格里,既有优美而深情的歌唱,又始终贯穿着生动幽默的情趣和气氛。夜后的花腔、萨拉斯特罗的宣叙调、塔米娜动人的咏叹调、帕帕盖诺的排箫和歌声都是莫扎特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歌剧的基本情调和气氛在叙曲中得以体现。

56. 器乐创作:协奏曲是主要创作体裁,尤其是钢琴协奏曲。莫扎特在自己的创作中完善了协奏曲的古典范式,三个乐

章结构:快慢快的速度,一乐章奏鸣曲式“双呈示部”,有华彩乐段具有相当强的即兴性质以显示精湛技巧为主要目的。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歌调。第三乐章采用回旋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速度更快,情绪更热烈。最后三部交响曲和海顿90年代“伦敦”交响曲相比,风格甚至更加超前。《第40交响曲》由于它情感的戏剧性而被称为“浪漫交响曲”;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直接进入快板主题;二乐章仍是奏鸣曲式,总的气氛典雅优美平和;三乐章是三部曲式的小步舞曲,去除小步舞的贵族气。从这部代表性作品可以感受到莫扎特的器乐风格,旋律极富歌唱性,乐队对乐器音色的把握与新奇的变化令人赞叹,这和他的声乐风格不可分割,也与维也纳市民音乐及意大利音乐有着联系。他的音乐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最完美的风格,纯真音乐的理想;海顿一起,建立并完善多种音乐体裁形式,并将这些体裁形式所能承载的内容含量与精妙的表述结合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57. 贝多芬:

交响曲:九部交响曲分别属于不同的创作时期,集中体现出他的创作特征及风格衍变的脉络。有音乐家将其分类:英雄性、戏剧性(3、6、9交响曲);生活风俗性和抒情性(1、4、8);群众性、舞蹈性(7);综合性(2);融自然和哲理于一体(6)。按创作时期划分,第一、第二交响曲属于维也纳的早期创作。从《第二交响曲》开始采用的“谐谑曲”风格,《第三交响曲》是贝多芬个人风格完全成熟的标志,恢弘气势规模大。第一乐章主部主题是交响曲的核心,不仅逐渐生成乐章的各个部分,而且渗透在整部交响套曲各乐章的主题音调中。“展开部”极具个性的部分,篇幅与主题大大扩展。第二乐章法国大革命时期非常流行的体裁“葬礼进行曲”创新,开创了用交响曲反映

社会重大题材的先例。第三乐章采用谐谑曲,速度极快,突然的力度变化和切分重音的意外处理,法国大革命反封建,所以不用小步舞曲,摆脱宫廷味的表现。第四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高潮,第三交响曲是贝多芬对他生活时代的热烈回应。通常被称为“命运”的《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作品里最集中精炼的佳作,不仅使动机及其发展的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各个乐章之间的内在关系更为紧密。《第六交响曲》加了标题,但他强调这部“田园”交响曲写情多于写景。他对“标题音乐”的宽泛理解影响了后来的柏辽兹和李斯特。《第九交响曲》在交响曲的末乐章将人声引入庞大的管弦乐音响之中,以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为歌词,谱写出他一生所坚信的“艺术能联合人类”的伟大颂歌这部交响曲的博大精深是无与伦比的,不仅包含贝多芬个人人生的体验和总结,也深藏着作曲家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切,对上帝、宇宙、自然和人世的思考与憧憬。

钢琴作品:五部钢琴协奏曲中,最著名的是《降E 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由于他的庄严豪迈和富裕英雄性格的宏大气势,后人们称它为“皇帝协奏曲”。早期创作的前10首奏鸣曲更接近海顿、莫扎特的风格,第8首“悲怆”更有主题的 对比力度及戏剧性的发展,调性转换的大胆,乐章间材料的联系和呼应,内心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期的作品有《月光》《黎明》《热情》。最后6首奏鸣曲集中体现了贝多芬晚期作品的特征,此时的创作更关注以音乐表达最内在的自我,自由地驾驭音乐的形式结构,奏鸣曲的乐章数目不等,非常重视运用复调对位的手法,故意模糊并削弱乐章或段落间的明显分界。对贝多芬来说,创作音乐是要通过表述自己的情感意欲来完成崇高的使命,选择的形式及手段要服从这个主要目的。

歌剧:《费德里奥》,庄严弥撒。

历史意义:贝多芬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对奏鸣+交响套曲结构形式的发展和创新上。将奏鸣曲式广泛运用于自己的各种体裁与套曲的各个乐章中,将它的篇幅和内涵极大地扩充使各部分的独立性与对比性加强,将展开部作为动力性发展最集中、最强烈的部分,动机的作用真正得到了发挥,乐章间形成了既对比并置又彼此关联的辩证关系,使整个套曲达到高度的完美和统一。

具体表现手段:旋律质朴而含蓄深情,建立在和弦音上的线条严整粗犷,动机式旋律,柔板旋律,节奏鲜明,特性节奏,切分式节奏,和声调性不协和、不稳定,转换的频繁与范围的扩大,管弦乐队的配置上,重视铜管和打击乐器的作用,历尽苦难,达到欢乐,集古典大成开浪漫先河。

57. 浪漫主义:19世纪前后(1790-1910)的西方音乐历史。它的兴盛与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社会与文化情境有密切联系。在19世纪里掀起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运动,推动了音乐民族主义潮流。它强调对主观情感,尤其对爱情这个情感的表述中,抒情性特征十分明显。同时,获得公众的理解也是作曲家的追求。所采用的形式载体也是为了与标题性内容相符而突破传统的模式,创造出许多综合性灵活的体裁。这一时期的贡献:在追求更加个性化、情感化表现技巧的过程中,民族民间音乐的色彩影响到旋律的特征、调式和声与节奏节拍的独特处理。对和声语言的不断探索突破,对管弦乐队丰富音响的开掘发挥。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对钢琴音乐的创作情有独钟。

58. 浪漫主义时期的特征:a. 幻想性b. 个性c. 抒情性(核心)d. 民族性e. 综合性。

59. 韦伯:歌剧《魔弹射手》:韦伯代表作。1821年首演,标志德国浪漫主义歌剧诞生。它的体裁来自德国古老的民间传说,这种超自然的神怪力量与人善良、爱情之间的斗争,是德国浪漫主义所迷恋的典型主题。运用了多方面的手段来突出民族性和浪漫特征:布景、服装、音乐充满生活情调,营造出浪漫主义的虚幻色彩。另一个突出的是它的序曲,具有浓烈浪漫主义色彩,并将奏鸣曲式结构与歌剧剧情结合起来,运用了“主导动机”手法。

钢琴曲:《邀舞》,用文字来描速音乐的细节。

60.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600多首艺术歌曲中:1. 歌词选自浪漫诗人的诗,还有无名诗人的词,内容广泛,细琢磨语词,寻找最佳形式载体以表现其情感含义。2. 歌曲形式分三类:分节歌,通体歌,变化分节歌,声乐套曲。分节歌,奥地利民歌最普遍的形式,同一旋律唱多段歌词,如《野玫瑰》。变化分节歌,《鳟鱼》《小夜曲》《圣母颂》《菩提树》,个别曲调随歌词而有变化。通体歌,指没有重复性的长大的音乐材料,紧随歌词内容从头至尾一贯到底的形式,最典型的《魔王》。声乐套曲,《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姑娘》。歌集:《天鹅之歌》。3. 表现手段:旋律像民歌般简单朴素,像诗词的朗诵,散发着亲切单纯的气息,容易激动忧郁感伤;和声实用大小调间、主调和上下三级调间的转换对置;钢琴伴奏起到非同寻常的作用,烘托情境和气氛,与声乐融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钢琴小品:与音乐的情感性、个体性表现吻合。

特性小曲:一些曲子定名为即兴曲或音乐瞬间是出版商的主意。特点:强调无准备的、突然而来又瞬间即逝的灵感,每曲结构不同,简单自由,旋律如歌。肖邦李斯特舒曼等的同类作品都受到他的影响。

交响曲:写了9部交响乐。第八交响曲未完成。一样只有两个乐章,一乐章的主部主题紧张不安,副部主体具有舒伯特特有的宽广悠长的旋律性质。

室内乐:钢琴五重奏《鳟鱼》,四重奏《死神和少女》,都因用了熟悉的歌曲而得名。

61. 门德尔松生平要事:为纪念巴赫《马太受难曲》创作百年,1892年他组织柏林歌唱学园排练并演出这部巨作;1843年莱比锡音乐学院的建立实现了他的宿愿,他积极参与筹建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的工作并任教于此。

交响曲:最著名:《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按传统四个乐章结构,但戏剧性交响曲已演化为宏大的风俗画卷。

标题性序曲:浪漫风格的标题性序曲是门德尔松最富创造性的体裁。这种体裁与舞台艺术无关。也叫音乐会序曲或管弦乐序曲。是专门为独立演奏的管弦乐曲,融合了古典形式和浪漫风格。保留了单乐章的奏鸣曲式,说明了古典;又与文学历史的情节性、大自然景色的描绘性相连,说明了浪漫。如序曲《仲夏夜之梦》和《赫布里德》。

无言歌:是对钢琴小品的补充。他一生创作了8卷48首,犹如他的音乐日记或音乐素描,形式简单朴素,抒发了喜怒哀乐、对人和事的印象。都是诗情画意的钢琴小品。如《春之歌》《猎歌》。

62. 舒曼: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1834年创办《新音乐报》,想通过报刊的音乐评论进一步论证这种感情为艺术之魂的观念和主张。

钢琴作品:由短小乐曲连成的钢琴套曲及歌曲,体现其独创性风格。如《蝴蝶》,《狂欢节》。特点: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述内心细腻情感的特征,是通过特性的旋律、多变的节奏、复杂的织体而达到的。

声乐作品:艺术歌曲突出地体现了舒曼的浪漫情怀与风格,他精心选择诗作并深刻理解其内容,用凝练而准确的手法将不同的歌曲意境塑造出来。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恋》。特点:

艺术歌曲的特征:简洁含蓄、意境深邃。旋律像诗句的吟诵,乐句结构多变,音色细腻。钢琴担负重任,“唱出”歌者言犹未尽的思绪,歌曲整体的诗意是由歌唱和钢琴共创的。

63. 肖邦:从不直接、一成不变地采用民间舞曲原来的曲调,而是把握了这些舞曲的灵魂,在钢琴上再现出他们的神韵。他的前奏曲和练习曲在性质上是一种全新的创造,基本上都是织体相对统一的单一艺术形象的小品。

肖邦的创作特点:1. 体裁:赋予了前奏曲、练习曲、夜曲、叙事曲等音乐体裁以新的思想内涵,改造之前体裁,并提高其艺术表现力。2. 手法:钢琴音乐具有异常新颖的织体(长琶音和踏板的运用),独具魅力的旋律(有装饰性和即兴性),丰富的和声(大小调对置,等音调,善用黑键)。3. 在波罗奈兹和玛祖卡的创作中,显示了他吸收民间音乐素材的功力,使曲中并没有直接出现民间音乐。4. 演奏风格:速度自由,音色处理细腻。这一切形成了“肖邦风格”,为浪漫主义音乐做了重要贡献,产生深远影响。

64. 法国大歌剧:盛行于19世纪30-40年代。是商业艺术形式,迎合寻求刺激和娱乐的、相对修养不高的听众口味。代表人物:梅耶贝尔。

法国新时期的歌剧:指19世纪50-60年代。抒情歌剧(一种介乎于大歌剧与喜歌剧之间的歌剧)和轻歌剧(谐歌剧),它们替代了法国大歌剧的统治地位。特点:善感甜美的旋律,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朴素真实,有讽刺性。代表人物:奥芬巴赫:他的重要的轻歌剧和喜歌剧有近百部。《监狱中的奥菲欧》轻歌剧的典范、《霍夫曼的故事》。古诺:《浮士德》抒情歌剧的典范。

比才《卡门》:1875年。显示了现实主义倾向,在当时法国歌剧界非同寻常,对19世纪末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东欧、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歌剧产生了影响。比才继承意法歌剧的优点,以流畅悦耳的歌唱旋律为主导。《卡门》的结构按传统的分曲方式,注意将情节与动作衔接在一个场景里面,同时借鉴瓦格纳的主导动机手法和管弦乐技巧。反映了社会下层的生活。它的吉卜赛风格冲击了当时的法国歌剧界。【卡门与霍塞这对从出身经历到生活观念都不相同的青年人,从一时激情、彼此间感情与意识的隔阂到无法弥补的决裂,最终以凶杀结束的爱情悲剧过程,被比才以色彩浓烈而又极其精练的音乐手段陈述的令人心悦诚服。】

65.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罗密欧与朱丽叶》。

《幻想交响曲》:代表作。代表了他的个人风格。第一部标题交响曲。体现出音乐与文学和戏剧的理想结合。特点:

1. 写了各乐章的标题和全曲的详细说明。2. 追随标题有五个乐章,形式取决于内容。3. 提供了一个代表所爱的人的“固定乐思”(即一段主题旋律),以不同形态贯穿于每个乐章之中。形象生动地揭示了在不同情境下青年艺术家的心理与情绪的变化。4. 旋律抒情,色彩和寓意丰富的管弦乐手法。他的作品打破传统体裁和结构,而是一切音乐要服从其标题性、文学性的戏剧构思。

固定乐思:是柏辽兹在《幻想交响曲》中创造的一种标题音乐手法,它是一段音乐主题,在作品中代表所爱的人。

66. 李斯特:

交响诗:单乐章的标题管弦乐曲,强调音乐与文学戏剧等姊妹艺术的结合。是他对西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创作

了1 3首。如《普罗米修士》《奥菲欧》《塔索》。【特点:1. 深厚的思想内涵,精炼集中简洁。2. 单乐章结构,音乐不间断的展述从而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3. 内部同时包含了奏鸣曲式的三部逻辑性结构。4. 运用主题变形手法。广泛运用传统的动机发展手法,集中于单主题的展开与变形处理,贯穿作品。与主导动机相似。】

交响曲:也有标题。如《浮士德》(三个乐章)、《b 小调钢琴奏鸣曲》(少有的无标题)、《匈牙利狂想曲》(最受欢迎的钢琴作品,共19首)。

钢琴作品:《超级演技练习曲12首》,高难技巧的训练,显示出他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情感意境时的能力。如“玛捷帕”,“鬼火”,“钟”。

67. 瓦格纳:他要求他的乐剧是诗词、音乐、舞台、表演等诸多艺术综合的整体艺术品。他的歌剧改革及特点:1. 整体艺术。而传统歌剧的分曲结构将音乐戏剧切割分离。2. 采用“无终旋律”织体,将歌唱作为一个声部完全融进管弦乐的织体。3. 他将韦伯的“主导动机”、柏辽兹的“固定乐思”和李斯特的“主题变形”发展到极致。如《尼伯龙根的指环》,15个小时的音乐中交织着200多个主导动机,这种手法的运用体现了他的乐剧音乐的交响性思维特征。4. 采用连续分展结构。5. 半音和声。在和声与调性的手法上,突出调性的不清晰及频繁转换,半音、不协和音等大量和弦外音的连续使用,使调性重叠甚至是复调性的效果,这种手法导致古典传统的功能和声体系趋向瓦解。 “主导动机”:是一些短小的音乐主题。将剧中诸多人物、景物、情节事件、情绪心理等揭示、预示或暗示出来。

68. 勃拉姆斯:对标题音乐不感兴趣,在19世纪下半叶文学化、标题化的音乐主潮中坚定走自己的路,创作植根于古典音乐的传统之中,沉醉在德奥城市及民间淳朴的旋律里。他激情又深思熟虑的作品,证明了属于19世纪浪漫时代的古典风格所具有的生命力。

交响曲:有四部,每一部都是精心之作。《第一交响曲》由于风格和手法上与贝多芬的近似而被当时的人称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它以史诗般的英雄气势、传统的四个乐章结构、复调对位技巧和古典动机发展手法,以及各乐章曲式结构和调性的安排,无标题型的纯器乐交响曲类型,显示出他的交响曲与古典传统的机密联系。展示了他独具的复杂凝重的织体、激情浪漫的旋律和浓郁厚重的总体风格。

钢琴作品:古典形式为主的协奏曲、奏鸣曲、变奏曲、叙事曲、随想曲、狂想曲和小品。特点:响亮厚重,具有交响音乐的构思和气势。

声乐作品:数量大、种类多,有200多首独唱曲,还有合唱及双合唱曲,声乐套曲。还整理改编民歌集,自己的歌曲如同民歌般朴素动人。如《摇篮曲》《徒然的小夜曲》。

69. 约翰 施特劳斯父子:轻音乐为主。他们的音乐创作和演出活动在维也纳市民的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圆舞曲数量多,质量高,被誉为“圆舞曲之王”。1870年之前他只写舞曲和进行曲,此后重心转向轻歌剧创作,共写了15部。特点:1. 体裁形式、旋律节奏和演出方式都和奥地利民间音乐有关;2. 有专业音乐的技巧和修养;3. 抒发情感和标题造型相结合,音乐格调轻松、浅显易懂、雅俗共赏。代表作:圆舞曲《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皇帝》;波尔卡《闲聊》、《雷电》;轻歌剧《蝙蝠》。

70.威尔第:他的歌剧除去一些体现强烈爱国及民族情感的题材外,文学戏剧名著也引起他浓厚的兴趣。代表作《纳

布科》《游吟诗人》《茶花女》《阿依达》《奥赛罗》。特点:当全欧洲包括意大利的年轻作曲家都追随瓦格纳为代表的德国“交响化风格”时,他始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意大利作曲家,不能抛弃意大利丰富而悠久的音乐传统。但他同时也研究并吸取从凯鲁比尼到柏辽兹的法国音乐,的过程就,包括对瓦格纳的尊终。

71. 格林卡的创作特征:1. 扎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土壤;2. 吸取俄国城市文化的养分;3. 借鉴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作品:第一部歌剧《伊凡 苏萨宁》,民族爱国主义历史歌剧;第二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俄罗斯民间神话歌剧;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树立了运用民间素材交响化自由变奏的典范。

72. 强力集团:是格林卡的继承发展。成员五名,人称“五人团”,自称“新俄罗斯乐派”。有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居伊、包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特点:1. 他们都敬仰格林卡,热爱钻研俄罗斯音乐,创作具有民族性,表现俄国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2. 尊重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成果,提倡音乐的思想性、标题性、形象性和通俗性。

穆索尔斯基:思想最为激进、创作最为突出。作品:歌剧《包里斯 戈杜诺夫》、交响音画《荒山之夜》、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作品:《萨旦王的故事》、交响乐《西班牙随想曲》、交响组曲《天方夜谭》。

包罗丁:歌剧《伊戈尔大公》《第二“勇士”交响曲》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

73. 柴科夫斯基:是一位旋律大师。音乐特征:抒情性和戏剧性。

交响曲:早期:第一、二、三交响曲属于风俗抒情性质作品,第一交响曲《冬日的梦幻》最突出;中期和晚期:第

四、五、六交响曲和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属于抒发个人感情体验、充满戏剧冲突性质作品,揭示了的社会现实与美好理想的冲突,反映了人生的苦难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总结,内容概括为,理想与黑暗现实无法调和的冲突,导致悲剧结局。其他作品: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庄严序曲《1812》。

歌剧:与交响乐同样重要,写了10部。如影响范围最广、艺术价值最高的是《奥涅金》《黑桃皇后》。

舞剧:代表作:古典芭蕾舞剧典范之作:《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特点:使舞剧音乐戏剧化和交响化,不仅能与舞蹈表演融为一体还可以离开舞蹈作为独立的管弦乐作品来欣赏。具有独立性不仅在俄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在世界上也有重要地位。

74. 柴科夫斯基和“强力集团”的比较:

共同点:在发展俄国音乐的总方向上是一致的。强调音乐应该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应该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应该具有民族特色;民族民间是发展专业音乐的源泉和基础;继承和发展格林卡的优良传统;

不同点:“强力集团”,突出历史题材和神话传说,注重采集农村民歌素材,喜欢吸取“异族情调”,音乐风格:纯朴粗犷。柴科夫斯基:题材内容多样化,音乐语言和艺术技巧方面吸取俄国城市民间音乐的音调和借鉴了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宽泛的精神气质和民族风格,音乐风格:高雅细腻,多愁善感。

75. 斯美塔那:全力进行民族歌剧的创作,如《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伏尔塔瓦》是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乐曲,描写了河流的的景色和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意。

79. 德沃夏克:作品: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歌剧《水仙女》(根据本国传说)。

与斯美塔那的比较:题材方面,斯美塔那更突出捷克本土的历史和文化,乡土气息浓;德沃夏克则从捷克扩展到整个斯拉夫民族。体裁方面,斯美塔那主要是歌剧和交响诗;德沃夏克涉及的领域很广,数量很多。音乐风格,斯美塔那的捷克民间风味更浓烈;德沃夏克在此基础上,还吸取了斯拉夫和欧美音乐文化的因素,格调更高雅更艺术化。

76. 格里格:代表作:话剧《彼尔 金特》、《a 小调钢琴协奏曲》、《钢琴抒情小品集》。

77. 西贝柳斯:芬兰作曲家。他的创作多取材于民间史诗和传说,后期的创作关注社会生活,反映了芬兰人民的的爱国主义精神。代表作:《芬兰颂》、小提琴协奏曲。

78. 法国音乐文化:弗兰克、圣桑、德彪西、拉威尔。

圣桑:作品:交响诗《死之舞》、小提琴与乐队《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动物狂欢节》。 德彪西:创作题材:1. 对自然景物的描绘;2. 对民间生活风俗的表现;3. 神话传说中的奇幻境界和形象。风格特征:印象派。手法:擅用简短的音乐主题、丰富的和声和织体,细腻的配器。内容: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风俗、神话意境的标题小品,突出主观的瞬间感受和直觉印象,具有朦胧飘逸的气氛。他的音乐被人称为“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作:钢琴曲《月光》、《水中倒影》、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交响三折画《夜曲》、交响素描《海》。 拉威尔:最具影响力的作品《达夫尼斯与克洛埃》第二组曲。管弦乐曲《包列罗》,“包列罗”是西班牙的一种民间舞曲的名称。除了节奏和旋律基本固定不变外,力度、和声和织体都在变。将穆索尔斯基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成功的改编成管弦曲。

拉威尔与德彪西的创作共同点:与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相似,但拉威尔的音乐在旋律上更宽广、生活气息更浓郁、情感更鲜明。

79. 德奥音乐文化:

马勒:9部交响曲。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是用中国唐诗德译谱曲。全部创作集中在交响曲和歌曲上,两者紧密相连。

写作技法特点:1. 交响曲的结构有很大变动,乐章数量有多有少;2. 一些作品的演出大为扩充,如《第八交响曲》,也称“千人交响曲”;3. 总谱声部异常复杂;4. 音乐旋律保持歌曲特性;5. 和声语言在后期作品中相当复杂,已显露无调性特征。

理查德 施特劳斯:作品:交响诗《唐 璜》、《唐 吉诃德》、《梯尔的恶作剧》。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死

与进化》、《英雄生涯》,都反映了作曲家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他通过尼采的“超人”,体现个人的自我意识。《莎乐美》和《埃勒克特拉》显露出世纪末文艺的某些颓废倾向,寻求感官刺激,表现变态的情欲渲染残暴的凶杀。这些作品中的音乐造型性很强,情节生动逼真,戏剧效果突出。

80. 俄罗斯文化:莫斯科,斯克里亚宾。拉赫马尼诺夫:以抒情见长,特别突出悠长旋律。

81. 意大利音乐文化:

意大利歌剧: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意大利喜歌剧最范之作。它的音乐让听众充分领略罗西尼的机智、调皮与灵气、轻松流畅的风格。这部歌剧以典型的罗西尼风格征服了不同时代的听众。可以与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姻》相媲美。《威廉退尔》,具有法国大歌剧的特征,宏伟的场面,戏剧性情节交织着爱情,有通俗性。 贝里尼:《诺尔玛》《清教徒》。

唐尼采蒂:《拉美摩尔的露其娅》《爱的甘醇》。

威尔第:是西音史上伟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的歌剧题材有体现强烈爱国及民族情感(19世纪30-40年代,如歌剧《纳布科》)和文学戏剧名著(50-60年代)。当欧洲追随瓦格纳为代表的德国风格时,威尔第始终意识到自己是意大利作曲家,不能抛弃意大利的音乐传统,同时也研究吸取法国音乐和德国,也包括瓦格纳的特点及对他的尊重,坚持自己的优势,吸取别人长处。代表作:《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阿依达》《奥赛罗》。 普契尼:代表作:《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图兰朵》《蝴蝶夫人》。他作品的题材和朔造的人物上,很贴近观众的生活,艺术手段既传统又新颖,这就是他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他的歌剧与真实主义歌剧的共同点:主人公多是贫苦的下层人,有凶杀、恐怖和死亡的描写,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超越真实主义歌剧。

马斯卡尼:独幕歌剧《乡村骑士》,确立乐真实主义歌剧作为一种风格流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列昂卡瓦罗:歌剧《丑角》。

真实主义歌剧:一些同情农民悲惨遭遇的作家,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暴露社会黑暗面。写作方法接近自然主义,但缺乏对事物本质的概括,人们把这类作家的创作倾向称为“真是主义”。两部代表作:1. 马斯卡尼,独幕歌剧《乡村骑士》,确立了真实主义歌剧作为一种风格流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2. 列昂卡瓦洛,歌剧《丑角》。

82. 表现主义:20世纪。是一战前夕在德奥兴起的一个现代流派,它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艺术家把他们对世界所感到的内心的孤独、绝望等情绪,用极端主观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表现形式看,音乐语言从半音化走向无调性,无调性最能说明这一时期的音乐特征。还有零碎的、急剧跳动的旋律、尖锐的不协和和弦、不对称的节拍和不清晰的结构。代表人物:奥地利的勋伯格和他的两个学生贝尔格和韦伯恩,三人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

勋伯格:创作分为三个时期。早期:采用晚期浪漫主义风格。中期:进入无调性阶段。后期的创作,采用十二音方法作曲。十二音体系:是勋伯格创造的一种无调性的作曲手法。是无调性音乐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基本方法是有作曲家选用半音阶的十二个音自由组成一个序列,以它的原型、逆行、倒影、倒影逆行四种形式组成一首乐曲。艺术十二音音乐代表作:《乐队变奏曲》。《一个华沙的幸存者》:为朗诵男声合唱和乐队演出用,叙述德国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集体杀害华沙的犹太人的事件。

贝尔格:作品:歌剧《沃采克》。

83. 新古典主义音乐:1920年开始(20世纪)。代表人物:斯特拉文斯基,以他的第一部新古典主义作品舞剧《浦契涅拉》的首演为标志。基本特征方面,要求艺术整体的均衡、完美、稳定;情感表现方面,追求适度的、理智的感情,而不强调个人的感情;形式结构方面,复兴浪漫主义以前的曲式,如早期的组曲、大协奏曲、赋格等。七个音的自然音阶为基础,节奏匀称、配齐清晰。

84. 斯特拉文斯基: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最具探索性音乐家,他在不同时期也采用其他的风格和手法,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1. 第一时期:原始主义。民族主义时期,或称俄罗斯风格时期。代表作:《火鸟》《春之祭》《彼得鲁什卡》。《春之祭》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为听众打开了一个新的音响世界,节奏上有很多创新。

2. 第二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从《浦契涅拉》到《浪子生涯》,新古典主义创作持续了30年之久。

3. 第三时期:十二音音乐时期。

85. 六人团:1920年,出现以奥涅格、米约为代表的六人团(还有普朗克、奥里克、杜列、泰费尔)。他们的创作不完全是新古典主义,但就其风格来看,是与新古典主义一致的。

86. 民族主义音乐:

巴托克:是20世纪民族主义匈牙利作曲家,为匈牙利音乐打开了新局面。他一方面作为民族音乐学家,带着留声机,走遍匈牙利,收集并研究民间音乐;另一方面作为作曲家,把发掘出来的农民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术的最新成就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舞剧《神奇的满大人》、管弦乐曲《舞蹈组曲》、《为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而写的音乐》、《管弦乐协奏曲》。

科普兰与格什文:代表了美国民族主义音乐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科普兰:美国作曲家,专业音乐家。代表作:管弦乐曲《墨西哥沙龙》使用了当地流行的民间歌曲素材。舞剧《小伙子比利》。他采用勋伯格的十二音作曲方法,结合了他带有自己特点的和声语言进行写作。

格什文:美国作曲家。将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结合起来。代表作:钢琴与乐队曲《蓝色狂想曲》、管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歌剧《波吉与贝丝》。

87. 20世纪其他风格作曲家:前苏联:肖斯塔科维奇和普罗科菲耶夫。

肖斯塔科维奇:1934年演出的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马克白夫人》,1941年希特勒入侵苏联,创作了《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有一个“侵犯插部”。

普罗科菲耶夫:《古典交响曲》仿效18世纪海顿莫扎特的音乐语言,成后来20年代兴起的新古典主义运动的先兆。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歌剧《战争与和平》。

西方音乐史

1. 古希腊音乐的一般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变化音,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2. 古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种乐器:

里拉:演奏常与祭太阳神阿波罗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用于敬奉酒神。

3. 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4.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载舞。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5.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6. 四音音列: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

7. 完整音列体系:若干四音音列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列。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完整的两个八度),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十一度)。

8. 古希腊调式体系:是以古希腊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它们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及各种变体。

9. 古希腊音乐功能学说(音乐教化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的取向,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也可以使人品行不端。

10. 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教会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11. 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歌唱方式: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根据旋律与歌词的结合情况,又可以分三种类型: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

12. 巴洛克:从大约1600年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文,原意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首先被用于建筑。巴洛克音乐是一种宏伟壮观、热情如火、充满活力的艺术。强调情感的表现和充满戏剧性的对比,在细节上它又非常注重装饰性。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可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从1690到1750年是最后一个阶段,也可称为巴洛克盛期。这时,歌剧诞生,器乐崛起,以巴赫与亨德尔为代表的音乐大师们将百年来的音乐发展推向了辉煌的顶点。

13. 古老风格:以帕莱斯特利那的音乐风格为代表的16世纪的作曲规则,只承认某种程度的不协和音也称“严谨风格”。

14. 现代风格: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为了扩展音乐的表现力,使音乐能更好地表现歌词内容,对旧规则进行了大胆的突破也称为“装饰风格”。

15. 两种常规:蒙特威尔第提出了“两种常规”的思想,认为文艺复兴的复调传统,即“古代风格”,可以叫做“第一

常规”,而他自己所采用的新的作曲手法则可以被称为“第二常规”。在音乐创作中,这两种常规应该是并用的。

16. 通奏低音:是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主调和声织体。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

成。这种织体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音部和高音部,它的低音声部持续在整个作品中,因此叫做通奏低音。作曲家只写出两个声部,中间的和声声部并不写出,需要由演奏者即席演奏,作曲家通常在低音的上方、下方或旁边标记相应的阿拉伯数字来对每个和弦加以指示,所以,通奏低音也叫数字低音。

17. 歌剧: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剧词都需要唱,还需要器乐伴奏。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在歌剧中,音乐需

要和美术、文学、戏剧和舞蹈等其他姐妹艺术相融合。来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悲剧,中世纪的教仪剧,13世纪法国游吟诗人的田园剧,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歌剧的最直接的来源是16世纪末意大利北部的宫廷的幕间剧。第一部歌剧的产生是和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的活动直接有关的。第一部音乐完整保留下来的歌剧是由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尤丽迪茜》。它与1600年10月6日上演。

18. 法国歌剧:法国早期歌剧的主要代表是吕利,他增添了一些新的舞蹈,并把它们发展成带有序幕与合唱尾声的戏剧性的壮观场景,后来法国人对歌剧要求舞蹈场面大。开始用法语演唱的宣叙调和短小的咏叹调。爱用二重唱,合唱,特别是壮观的场景。豪华的机关布景和芭蕾舞场。吕利的歌剧序曲被称为法国序曲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慢板,第二部分是快板,并以开头的慢板部分的简短再现结束。

19. 英国歌剧:普塞尔是英国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迪多与伊尼》作为一部真正的歌剧,最集中和充分地展示了普塞尔的音乐戏剧才能。

20. 德国歌剧:许茨是德国宗教音乐的重要作者,汉堡最重要的歌剧作曲家是凯泽。除了他们,马泰松、泰勒曼和亨德尔也在汉堡歌剧舞台上显身手。

21. 蒙特威尔第:是巴洛克早期的一位最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1607年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上演,作品追求清晰而准确地表达歌词和歌词中的情感,并没有完全放弃复调的写作。在这部歌剧中并没有模仿佩里的《尤丽迪茜》,纯粹的宣叙调所占的比例较小,而大量运用了牧歌、单声歌曲、咏叙调和各种器乐形式和序曲。器乐在每场的前奏、间奏或后奏中表达了场景和气氛的变化。为了使音乐更好地打动人的情感,他还首次在作品中运用了弦乐的震音和拨弦两种演奏手法。虽然不是最早的歌剧,但却是早期歌剧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他的作品总体来说豪华和壮观,体现在布景,服装上

22. 蒙特威尔第和佩里比较:共同表达情感。不同佩里学者研究型,没有更多考虑剧场效果,喧叙为主,少用复杂复调较单调。蒙特威尔第宫廷作曲家,多用重唱、合唱形式,作为歌剧各种元素具备。

23. 圣卡西亚诺剧院:1637年,威尼斯建立了第一座公众歌剧院。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尤利西斯还乡记》也是在这座剧院里上演的。

24. 那不勒斯乐派:17世纪末,这里的歌剧创作和演出活动达到高峰,形成了18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标准形式。首先是出现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宣叙调,一种是干唱宣叙调,通奏低音伴奏。一种是带伴奏的宣叙调,乐队伴奏。返始咏叹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ABA ) 给歌手提供炫技空间,促进了美声发展但是却相对忽略戏剧性表现。A`斯卡拉蒂使歌剧基本成熟,在他的歌剧中,咏叹调用得很多,返始咏叹调已很普遍,他的歌剧序曲包括三个不同的部分,速度的顺序是“快——慢——快”,这种歌剧序曲也称“意大利序曲”,它被认为是后来的交响乐的一个主要的前身。

25. 清唱剧:是巴洛克早期产生于意大利的大型声乐体裁。通常有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组成,他有一个叙述故事的人,更强调合唱,并且没有舞台动作和服装布景。合唱很重要,大部分清唱剧是宗教内容。

26. 康塔塔:是巴洛克时期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它通常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与合唱组成。即可用宗教题材,也可用世俗题材。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型的,独唱的康塔塔;另一类是大型的,除独唱,还有合唱和管弦乐队伴奏。

27. 受难乐:是用音乐表现耶稣受难故事的一种体裁。公元5世纪 到14世纪后半叶,群众开始用单声部齐唱来代表。这种由单声部的圣咏构成的受难乐也叫做“素歌受难乐”。第二个阶段,复调手法大约从15世纪被运用。1650年以后,进入第三个阶段“受难清唱剧”阶段,在德国出现了一种清唱剧式的新型受难乐。巴赫代表,把受难乐的创作

推向了一个顶点。

28. 博洛尼亚乐派:17世纪中叶,意大利北部器乐的创作和表演非常兴盛,博洛尼亚是这方面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中心,以弦乐为主的独奏、合奏艺术。代表维塔利和科雷利。

29. 奏鸣曲:在巴罗克早期只是泛指器乐作品,1660年后来,作曲家们开始把奏鸣曲分为教堂和室内奏鸣曲。教堂奏

鸣曲是在教堂演奏的,它一般有四个乐章,速度按“慢——快——慢——快”的顺序排列。音乐表现比较严肃、内在。

30. 室内奏鸣曲:是在宫廷娱乐的场合或私人的音乐会上演奏的,它包括一组风格化的舞曲,如:阿拉曼德等。实际上

它已是种组曲。

31. 三重奏鸣曲:17世纪后半叶的奏鸣曲通常是为两个高音乐器和通奏低音而作,记谱上是三行乐谱。

32. 独奏奏鸣曲:需要一个高音乐器和两个通奏低音演奏者合作。

33. 巴罗克时期(德国)的键盘乐器:包括管风琴和古钢琴两大类。17世纪管风琴音乐最发达的地方是德国,主要体

裁有三种:托卡塔(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接近即兴创作的体裁,技巧性比较高),赋格曲(是一种严格运用卡农模仿手法的复调体裁),以众赞歌为基础的作品,还有少量的舞曲。

34. 德国著名的管风琴家和作曲家:布克斯特胡德,扎豪,巴赫。

35. 古钢琴:拨弦古钢琴(也叫羽管键琴)、击弦古钢琴。体裁最重要的是主题与变奏和组曲两种。组曲是17世纪最后

25年间定型的,来自意大利 的室内奏鸣曲,由四种风格化的舞曲为核心有:德国阿拉曼德舞曲、法国库朗特舞曲、西班牙萨拉班舞曲、基格舞曲。

36. 古钢琴音乐代表人物:德国作曲家弗罗贝格。

37. 法国键盘音乐的代表人物:F .库普兰,古钢琴。

38. 意大利键盘音乐的代表人物:弗雷思科巴尔第。

39. 协奏曲:在16世纪是指独唱与合唱、特别是人声与器乐之间的协同合作,进行演唱和演奏的作品,到了17世纪,

指近代独奏者或乐队之间的协奏。

40. 巴罗克的器乐协奏曲:分三大类:1. 大协奏曲,是一个独奏者组成的小组与乐队之间互相抗衡;2. 乐队协奏曲,没

有独奏、只有乐队部分的协奏曲;3. 独奏协奏曲是为一个独奏乐器和乐队而作的。

41. 维瓦尔第:维瓦尔第和托雷利对巴罗克协奏曲的发展作出最重要贡献的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协奏曲共有500

多首,独奏协奏曲大约有350首,著名的《四季》4首分别为春、夏、秋、冬的小提协奏曲。它的大部分协奏曲也是三个乐章(快-慢-快)乐队全奏部分的回归与独奏部分的插段不断交替,构成典型的回归曲式。

42. 拉莫:法国18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理论家和键盘乐器演奏家。理论著作《和声学》于1722年在巴黎出版,《音

乐理论的新体系》在1726年问世使拉莫成为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拉莫的歌剧从吕利的传统中继承了很多东西,为了加强戏剧效果他的每幕合唱和歌舞场面篇幅更大。他的合唱与娱乐性的歌舞场面篇幅更大,推动剧情是,他往往用大乐队伴奏的和更旋律化的宣叙调。他的理论著作是与他的作曲时间紧密联系的,试图在自然法则的基础上解释和声,他的功能和声理论不仅对当时的作曲实践做了总结,而且对后来和声理论产生了影响。代表作:《双子星座》,《希波利特与阿里西亚》

43. D .斯卡拉蒂:前半生在意大利,后半生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作品主调为多复调为辅。最重要的作品是大约555首单乐章的键盘奏鸣曲,特点:他的写作有教学目的,每一首奏鸣曲都类似一首练习曲,解决一定的技巧运用和音

乐解释方面的问题;艺术表现力也很强使听众心醉神迷。;在结构上实际已经是古典奏鸣曲式的萌芽;已经显示出18世纪新的主调音乐风格。

44. 亨德尔:有管弦乐队三套《水上音乐》组曲,《皇家焰火音乐》管弦组曲。当时伦敦观众开始厌恶意大利歌剧造成

了亨德尔歌剧较不成功的因素,当英国作曲家佩普什创作了一部用英语演唱的《乞丐歌剧》是一部民谣歌剧,用流行的英国民谣填词,情节涉及伦敦的犯罪状况和政治形势。1728年《乞丐歌剧》在伦敦首演它的成功影响了亨德尔歌剧 团的收入。亨德尔的音乐风格基本上是意大利式的(偏声乐化的,易感的),但是也增加了法国的,英国的,德国的因素。他具有驾驭庞大音乐结构的气魄,但他的音乐线条却是简洁而宽放的,主复(属)调结合的手法中常常突出主调和声风格,善于用很经济的手法创造恢弘壮阔的效果。它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创作歌剧,大约有40部之多。亨德尔最优秀的创作还是他的清唱剧。特点:用英语演唱的清唱剧是他的首创;采用英国中产阶级熟悉圣经故事为体裁,利用了清唱剧自身的一些优势,如无需服装布景;经济上所需的花销较少等;他把歌剧写作的经验用于清唱剧,特别是在合唱的写作上显示了超凡的天才。《弥赛亚》是亨德尔最著名的清唱剧,作品以《圣经》为基础,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叙述了耶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

45. 巴赫: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在巴赫的器乐曲中是非常重要的作品。它们各有24首前奏曲与赋格,合起来共有

48首。意义:教学目的是钢琴复调音乐的典范之作;展示十二平均律,可以在任何一个调上自由地转调,因此被后人誉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在创作上推动了大小调动能和声的发展。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展示他写作大协奏曲的技巧。巴赫的这部作品规模较大,使用了多种多样的独奏乐器的组合,展示了绚丽多彩而又富于独创性的对比,华丽而高超的复调技法,以及活跃而宏伟的旋律,巴赫用这首作品把大协奏曲这种体裁推向了最后的高峰。现存的巴赫康塔塔有两百多首,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那些运用了众赞歌曲调的康塔塔,两部受难乐《约翰受难乐》,《马太受难乐》使德国的受难清唱剧体裁的创作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具有很强的戏剧性,集中体现了巴赫作品中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b 小调弥撒》,器乐曲:《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音乐风格:他的作品中广泛吸收了18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各种音乐风格与形式,并把它们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他使和声与复调这两种对立的因素在作品中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作品数量多,并具有极高的质量,简洁而极有个性的主题,又有丰富的想像和强烈的表现,异常完美的技巧,使巴赫不仅成为巴罗克音乐的一个辉煌的终点,也成为后来的西方音乐的取之不尽的伟大源泉。

46. 亨德尔与巴赫的比较:(把44、45答完再加上)历史地位比较:巴赫是集大成者,亨德尔是一个开先河人物;创作

手法与个性比较:巴赫创作比较内向,亨德尔比较奔放,巴赫复杂,简洁,声乐,器乐均有,亨德尔易感性,以清唱,声乐为主,但是他们都是巴罗克时期的辉煌代表。

47. 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历史发展到高峰的一个阶段,一般音乐史将1750年到贝多芬划归这个时期,它包含了

两大时段:“前古典时期”和“维也纳古典时期”。音乐史上有一些专门术语用来形容“前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洛可可风格”“华丽风格”“情感风格”。大背景: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启蒙运动,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

48. 格鲁克歌剧改革:歌剧自诞生后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意大利正歌剧逐渐异变为一种夸张造作的形式,成了虚饰浮

华的时尚。题材依旧是神话和历史故事,形式结构与角色配备完全程式化,崇尚阉人歌手,炫耀技巧的咏叹调,华丽的服装,精美的舞台装置更是不可缺少,到18世纪初,这些明显的弊端而遭到人们普遍的反感。要求音乐服从于诗歌,是格鲁克歌剧创作原则,歌剧中的一切表现手段,都不能脱离戏剧的整体需要而存在。格鲁克“追求一种质朴的美”,“努力避免为炫耀技巧而牺牲音乐的清晰”,依据这个基本原则,格鲁克在对乐队部分,歌唱部分,舞蹈与布景等各环节的处理上都加以改革。改革内容:题材还是古希腊故事,但是加入当代社会对艺术和人的新的理解;具有道德和责任感,理性与伦理的价值,体现当代社会对艺术和人的新的理解。格鲁克歌剧序曲应该使听众预先知道在他们眼前即将展现的剧情性质;宣叙调与人物的动作,心绪联系密切;咏叹调追求人物情感的真切表达,最著名的《我失去了尤丽迪茜》极其朴素并对激情加以克制。基本回避装饰性的花腔和大跳的音程,体现一种简洁、自然的古典风格特征。

49. 喜歌剧:18世纪的20~30年代,欧洲各国出现了一种新型歌剧,歌剧内容不再是神话或历史的英雄,而表现着日

常生活场景或普通人的小事情,唱词使用各国的民族语言,意大利喜歌剧延用清宣叙调的传统形式,而法国英国,德国的歌剧都直接以本国语言进行对白。

50. 第一部意大利喜歌剧:佩格莱西的《女仆作夫人》他是一个幕间剧,1733年首演于那不勒斯。剧情生动有趣。

51. 法国喜歌剧:1752年意大利喜歌剧到巴黎去演出,引起西方音乐史上著名的“喜歌剧之争”,反方坚持宫廷贵族的

艺术趣味,一方热情赞颂意大利喜歌剧的改革。

52. 交响曲:这种体裁的直接来源是意大利序曲“快——慢——快”独立为三个乐章成为交响曲。前古典时期与巴罗克

时期一样,管弦乐队的乐器配置并不固定,到18世纪60~80年代海顿的乐队也不到30人,但突出的进展在于管乐已成乐队的必备乐器。由小、中、大和低音提琴组成的弦乐组,依旧是主要乐器声部,羽管键琴弹奏通奏低音的重要作用,已逐渐减弱直至取消。代表人物:意大利的萨马尔蒂尼,德国、奥地利的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和早期的维也纳的作曲家。

53. 曼海姆乐派:斯塔米茨的特点:管弦乐队造成音色多变的声浪并给人以流动音响的快感,挖掘出管弦乐队丰富的控

制力度的能力以及突强的运用,插入一个小步舞曲乐章,逐步完善乐队编制。北德乐派如CPE 巴赫他们都为交响曲发展作出了贡献。

54. 海顿交响曲创作:海顿的108部交响曲中,集大成的12首“伦敦”交响曲,将交响曲套曲定型为四个乐章结构,

而且将各乐章的不同性质与常用曲式确定下来: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二乐章:行板、慢板或广板,最慢的部分,常用奏鸣曲式或用主题与变奏形式;(第三乐章也是比较常用的: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常用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第一乐章开始都有一个“慢板的引子”与随后的快板主题互相对置,海顿奏鸣曲式的连接与展开部分规模增大,体现出奏鸣曲式的乐思发展原则,以小动机作为核心推动音乐向前发展。第二乐章速度缓慢,旋律朴素动人,富于歌唱性。第三乐章海顿的小步舞曲不在是宫廷式而是构思新颖,风格质朴甚至粗犷,渗透着民间音乐的印象。末乐章他使用偶数节拍来代替三拍舞曲,以内容含量更大的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替代一般舞曲性的简单结构,如《军队交响曲》《伦敦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各时期四重奏的风格与同期的交响曲发展轨迹近似,佳作更多在中晚期作品中,同样以4个乐章结构,有时用谐谑曲替代小步舞,奏鸣曲式得到进一部确定和充实音乐展开的手法更加突出,四重奏的各个声部作为彼此“交谈”的平等角色更为匀称协调如《云雀》《皇帝》。总的他的音乐里充溢着健康、质朴、幽默、轻松的情趣。音乐风格与奥地利维也纳城市和民间音乐紧密相连,清新明快的旋律、简明清晰的和声、合理匀称的结构、别出心裁的细节处理,以及从力度对比的出人意料到不规律的节奏等。

55. 莫扎特:歌剧创作: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体裁。他一生创作20多部作品,《费加罗的婚姻》《唐璜》

《女人心》。莫扎特的格局很好的表现了剧中人物的鲜明性格,他们彼此之间互相或交错的关系。重唱在莫扎特的歌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以重唱刻画了不同角色的性格,而且赋予重唱以表达戏剧冲突的的重任。《魔笛》以德奥歌唱剧形式为主干综合了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的因素,这部歌剧的多样风格里,既有优美而深情的歌唱,又始终贯穿着生动幽默的情趣和气氛。夜后的花腔、萨拉斯特罗的宣叙调、塔米娜动人的咏叹调、帕帕盖诺的排箫和歌声都是莫扎特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歌剧的基本情调和气氛在叙曲中得以体现。

56. 器乐创作:协奏曲是主要创作体裁,尤其是钢琴协奏曲。莫扎特在自己的创作中完善了协奏曲的古典范式,三个乐

章结构:快慢快的速度,一乐章奏鸣曲式“双呈示部”,有华彩乐段具有相当强的即兴性质以显示精湛技巧为主要目的。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歌调。第三乐章采用回旋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速度更快,情绪更热烈。最后三部交响曲和海顿90年代“伦敦”交响曲相比,风格甚至更加超前。《第40交响曲》由于它情感的戏剧性而被称为“浪漫交响曲”;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直接进入快板主题;二乐章仍是奏鸣曲式,总的气氛典雅优美平和;三乐章是三部曲式的小步舞曲,去除小步舞的贵族气。从这部代表性作品可以感受到莫扎特的器乐风格,旋律极富歌唱性,乐队对乐器音色的把握与新奇的变化令人赞叹,这和他的声乐风格不可分割,也与维也纳市民音乐及意大利音乐有着联系。他的音乐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最完美的风格,纯真音乐的理想;海顿一起,建立并完善多种音乐体裁形式,并将这些体裁形式所能承载的内容含量与精妙的表述结合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57. 贝多芬:

交响曲:九部交响曲分别属于不同的创作时期,集中体现出他的创作特征及风格衍变的脉络。有音乐家将其分类:英雄性、戏剧性(3、6、9交响曲);生活风俗性和抒情性(1、4、8);群众性、舞蹈性(7);综合性(2);融自然和哲理于一体(6)。按创作时期划分,第一、第二交响曲属于维也纳的早期创作。从《第二交响曲》开始采用的“谐谑曲”风格,《第三交响曲》是贝多芬个人风格完全成熟的标志,恢弘气势规模大。第一乐章主部主题是交响曲的核心,不仅逐渐生成乐章的各个部分,而且渗透在整部交响套曲各乐章的主题音调中。“展开部”极具个性的部分,篇幅与主题大大扩展。第二乐章法国大革命时期非常流行的体裁“葬礼进行曲”创新,开创了用交响曲反映

社会重大题材的先例。第三乐章采用谐谑曲,速度极快,突然的力度变化和切分重音的意外处理,法国大革命反封建,所以不用小步舞曲,摆脱宫廷味的表现。第四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高潮,第三交响曲是贝多芬对他生活时代的热烈回应。通常被称为“命运”的《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作品里最集中精炼的佳作,不仅使动机及其发展的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各个乐章之间的内在关系更为紧密。《第六交响曲》加了标题,但他强调这部“田园”交响曲写情多于写景。他对“标题音乐”的宽泛理解影响了后来的柏辽兹和李斯特。《第九交响曲》在交响曲的末乐章将人声引入庞大的管弦乐音响之中,以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为歌词,谱写出他一生所坚信的“艺术能联合人类”的伟大颂歌这部交响曲的博大精深是无与伦比的,不仅包含贝多芬个人人生的体验和总结,也深藏着作曲家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切,对上帝、宇宙、自然和人世的思考与憧憬。

钢琴作品:五部钢琴协奏曲中,最著名的是《降E 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由于他的庄严豪迈和富裕英雄性格的宏大气势,后人们称它为“皇帝协奏曲”。早期创作的前10首奏鸣曲更接近海顿、莫扎特的风格,第8首“悲怆”更有主题的 对比力度及戏剧性的发展,调性转换的大胆,乐章间材料的联系和呼应,内心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期的作品有《月光》《黎明》《热情》。最后6首奏鸣曲集中体现了贝多芬晚期作品的特征,此时的创作更关注以音乐表达最内在的自我,自由地驾驭音乐的形式结构,奏鸣曲的乐章数目不等,非常重视运用复调对位的手法,故意模糊并削弱乐章或段落间的明显分界。对贝多芬来说,创作音乐是要通过表述自己的情感意欲来完成崇高的使命,选择的形式及手段要服从这个主要目的。

歌剧:《费德里奥》,庄严弥撒。

历史意义:贝多芬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对奏鸣+交响套曲结构形式的发展和创新上。将奏鸣曲式广泛运用于自己的各种体裁与套曲的各个乐章中,将它的篇幅和内涵极大地扩充使各部分的独立性与对比性加强,将展开部作为动力性发展最集中、最强烈的部分,动机的作用真正得到了发挥,乐章间形成了既对比并置又彼此关联的辩证关系,使整个套曲达到高度的完美和统一。

具体表现手段:旋律质朴而含蓄深情,建立在和弦音上的线条严整粗犷,动机式旋律,柔板旋律,节奏鲜明,特性节奏,切分式节奏,和声调性不协和、不稳定,转换的频繁与范围的扩大,管弦乐队的配置上,重视铜管和打击乐器的作用,历尽苦难,达到欢乐,集古典大成开浪漫先河。

57. 浪漫主义:19世纪前后(1790-1910)的西方音乐历史。它的兴盛与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社会与文化情境有密切联系。在19世纪里掀起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运动,推动了音乐民族主义潮流。它强调对主观情感,尤其对爱情这个情感的表述中,抒情性特征十分明显。同时,获得公众的理解也是作曲家的追求。所采用的形式载体也是为了与标题性内容相符而突破传统的模式,创造出许多综合性灵活的体裁。这一时期的贡献:在追求更加个性化、情感化表现技巧的过程中,民族民间音乐的色彩影响到旋律的特征、调式和声与节奏节拍的独特处理。对和声语言的不断探索突破,对管弦乐队丰富音响的开掘发挥。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对钢琴音乐的创作情有独钟。

58. 浪漫主义时期的特征:a. 幻想性b. 个性c. 抒情性(核心)d. 民族性e. 综合性。

59. 韦伯:歌剧《魔弹射手》:韦伯代表作。1821年首演,标志德国浪漫主义歌剧诞生。它的体裁来自德国古老的民间传说,这种超自然的神怪力量与人善良、爱情之间的斗争,是德国浪漫主义所迷恋的典型主题。运用了多方面的手段来突出民族性和浪漫特征:布景、服装、音乐充满生活情调,营造出浪漫主义的虚幻色彩。另一个突出的是它的序曲,具有浓烈浪漫主义色彩,并将奏鸣曲式结构与歌剧剧情结合起来,运用了“主导动机”手法。

钢琴曲:《邀舞》,用文字来描速音乐的细节。

60.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600多首艺术歌曲中:1. 歌词选自浪漫诗人的诗,还有无名诗人的词,内容广泛,细琢磨语词,寻找最佳形式载体以表现其情感含义。2. 歌曲形式分三类:分节歌,通体歌,变化分节歌,声乐套曲。分节歌,奥地利民歌最普遍的形式,同一旋律唱多段歌词,如《野玫瑰》。变化分节歌,《鳟鱼》《小夜曲》《圣母颂》《菩提树》,个别曲调随歌词而有变化。通体歌,指没有重复性的长大的音乐材料,紧随歌词内容从头至尾一贯到底的形式,最典型的《魔王》。声乐套曲,《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姑娘》。歌集:《天鹅之歌》。3. 表现手段:旋律像民歌般简单朴素,像诗词的朗诵,散发着亲切单纯的气息,容易激动忧郁感伤;和声实用大小调间、主调和上下三级调间的转换对置;钢琴伴奏起到非同寻常的作用,烘托情境和气氛,与声乐融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钢琴小品:与音乐的情感性、个体性表现吻合。

特性小曲:一些曲子定名为即兴曲或音乐瞬间是出版商的主意。特点:强调无准备的、突然而来又瞬间即逝的灵感,每曲结构不同,简单自由,旋律如歌。肖邦李斯特舒曼等的同类作品都受到他的影响。

交响曲:写了9部交响乐。第八交响曲未完成。一样只有两个乐章,一乐章的主部主题紧张不安,副部主体具有舒伯特特有的宽广悠长的旋律性质。

室内乐:钢琴五重奏《鳟鱼》,四重奏《死神和少女》,都因用了熟悉的歌曲而得名。

61. 门德尔松生平要事:为纪念巴赫《马太受难曲》创作百年,1892年他组织柏林歌唱学园排练并演出这部巨作;1843年莱比锡音乐学院的建立实现了他的宿愿,他积极参与筹建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的工作并任教于此。

交响曲:最著名:《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按传统四个乐章结构,但戏剧性交响曲已演化为宏大的风俗画卷。

标题性序曲:浪漫风格的标题性序曲是门德尔松最富创造性的体裁。这种体裁与舞台艺术无关。也叫音乐会序曲或管弦乐序曲。是专门为独立演奏的管弦乐曲,融合了古典形式和浪漫风格。保留了单乐章的奏鸣曲式,说明了古典;又与文学历史的情节性、大自然景色的描绘性相连,说明了浪漫。如序曲《仲夏夜之梦》和《赫布里德》。

无言歌:是对钢琴小品的补充。他一生创作了8卷48首,犹如他的音乐日记或音乐素描,形式简单朴素,抒发了喜怒哀乐、对人和事的印象。都是诗情画意的钢琴小品。如《春之歌》《猎歌》。

62. 舒曼: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1834年创办《新音乐报》,想通过报刊的音乐评论进一步论证这种感情为艺术之魂的观念和主张。

钢琴作品:由短小乐曲连成的钢琴套曲及歌曲,体现其独创性风格。如《蝴蝶》,《狂欢节》。特点: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述内心细腻情感的特征,是通过特性的旋律、多变的节奏、复杂的织体而达到的。

声乐作品:艺术歌曲突出地体现了舒曼的浪漫情怀与风格,他精心选择诗作并深刻理解其内容,用凝练而准确的手法将不同的歌曲意境塑造出来。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恋》。特点:

艺术歌曲的特征:简洁含蓄、意境深邃。旋律像诗句的吟诵,乐句结构多变,音色细腻。钢琴担负重任,“唱出”歌者言犹未尽的思绪,歌曲整体的诗意是由歌唱和钢琴共创的。

63. 肖邦:从不直接、一成不变地采用民间舞曲原来的曲调,而是把握了这些舞曲的灵魂,在钢琴上再现出他们的神韵。他的前奏曲和练习曲在性质上是一种全新的创造,基本上都是织体相对统一的单一艺术形象的小品。

肖邦的创作特点:1. 体裁:赋予了前奏曲、练习曲、夜曲、叙事曲等音乐体裁以新的思想内涵,改造之前体裁,并提高其艺术表现力。2. 手法:钢琴音乐具有异常新颖的织体(长琶音和踏板的运用),独具魅力的旋律(有装饰性和即兴性),丰富的和声(大小调对置,等音调,善用黑键)。3. 在波罗奈兹和玛祖卡的创作中,显示了他吸收民间音乐素材的功力,使曲中并没有直接出现民间音乐。4. 演奏风格:速度自由,音色处理细腻。这一切形成了“肖邦风格”,为浪漫主义音乐做了重要贡献,产生深远影响。

64. 法国大歌剧:盛行于19世纪30-40年代。是商业艺术形式,迎合寻求刺激和娱乐的、相对修养不高的听众口味。代表人物:梅耶贝尔。

法国新时期的歌剧:指19世纪50-60年代。抒情歌剧(一种介乎于大歌剧与喜歌剧之间的歌剧)和轻歌剧(谐歌剧),它们替代了法国大歌剧的统治地位。特点:善感甜美的旋律,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朴素真实,有讽刺性。代表人物:奥芬巴赫:他的重要的轻歌剧和喜歌剧有近百部。《监狱中的奥菲欧》轻歌剧的典范、《霍夫曼的故事》。古诺:《浮士德》抒情歌剧的典范。

比才《卡门》:1875年。显示了现实主义倾向,在当时法国歌剧界非同寻常,对19世纪末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东欧、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歌剧产生了影响。比才继承意法歌剧的优点,以流畅悦耳的歌唱旋律为主导。《卡门》的结构按传统的分曲方式,注意将情节与动作衔接在一个场景里面,同时借鉴瓦格纳的主导动机手法和管弦乐技巧。反映了社会下层的生活。它的吉卜赛风格冲击了当时的法国歌剧界。【卡门与霍塞这对从出身经历到生活观念都不相同的青年人,从一时激情、彼此间感情与意识的隔阂到无法弥补的决裂,最终以凶杀结束的爱情悲剧过程,被比才以色彩浓烈而又极其精练的音乐手段陈述的令人心悦诚服。】

65.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罗密欧与朱丽叶》。

《幻想交响曲》:代表作。代表了他的个人风格。第一部标题交响曲。体现出音乐与文学和戏剧的理想结合。特点:

1. 写了各乐章的标题和全曲的详细说明。2. 追随标题有五个乐章,形式取决于内容。3. 提供了一个代表所爱的人的“固定乐思”(即一段主题旋律),以不同形态贯穿于每个乐章之中。形象生动地揭示了在不同情境下青年艺术家的心理与情绪的变化。4. 旋律抒情,色彩和寓意丰富的管弦乐手法。他的作品打破传统体裁和结构,而是一切音乐要服从其标题性、文学性的戏剧构思。

固定乐思:是柏辽兹在《幻想交响曲》中创造的一种标题音乐手法,它是一段音乐主题,在作品中代表所爱的人。

66. 李斯特:

交响诗:单乐章的标题管弦乐曲,强调音乐与文学戏剧等姊妹艺术的结合。是他对西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创作

了1 3首。如《普罗米修士》《奥菲欧》《塔索》。【特点:1. 深厚的思想内涵,精炼集中简洁。2. 单乐章结构,音乐不间断的展述从而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3. 内部同时包含了奏鸣曲式的三部逻辑性结构。4. 运用主题变形手法。广泛运用传统的动机发展手法,集中于单主题的展开与变形处理,贯穿作品。与主导动机相似。】

交响曲:也有标题。如《浮士德》(三个乐章)、《b 小调钢琴奏鸣曲》(少有的无标题)、《匈牙利狂想曲》(最受欢迎的钢琴作品,共19首)。

钢琴作品:《超级演技练习曲12首》,高难技巧的训练,显示出他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情感意境时的能力。如“玛捷帕”,“鬼火”,“钟”。

67. 瓦格纳:他要求他的乐剧是诗词、音乐、舞台、表演等诸多艺术综合的整体艺术品。他的歌剧改革及特点:1. 整体艺术。而传统歌剧的分曲结构将音乐戏剧切割分离。2. 采用“无终旋律”织体,将歌唱作为一个声部完全融进管弦乐的织体。3. 他将韦伯的“主导动机”、柏辽兹的“固定乐思”和李斯特的“主题变形”发展到极致。如《尼伯龙根的指环》,15个小时的音乐中交织着200多个主导动机,这种手法的运用体现了他的乐剧音乐的交响性思维特征。4. 采用连续分展结构。5. 半音和声。在和声与调性的手法上,突出调性的不清晰及频繁转换,半音、不协和音等大量和弦外音的连续使用,使调性重叠甚至是复调性的效果,这种手法导致古典传统的功能和声体系趋向瓦解。 “主导动机”:是一些短小的音乐主题。将剧中诸多人物、景物、情节事件、情绪心理等揭示、预示或暗示出来。

68. 勃拉姆斯:对标题音乐不感兴趣,在19世纪下半叶文学化、标题化的音乐主潮中坚定走自己的路,创作植根于古典音乐的传统之中,沉醉在德奥城市及民间淳朴的旋律里。他激情又深思熟虑的作品,证明了属于19世纪浪漫时代的古典风格所具有的生命力。

交响曲:有四部,每一部都是精心之作。《第一交响曲》由于风格和手法上与贝多芬的近似而被当时的人称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它以史诗般的英雄气势、传统的四个乐章结构、复调对位技巧和古典动机发展手法,以及各乐章曲式结构和调性的安排,无标题型的纯器乐交响曲类型,显示出他的交响曲与古典传统的机密联系。展示了他独具的复杂凝重的织体、激情浪漫的旋律和浓郁厚重的总体风格。

钢琴作品:古典形式为主的协奏曲、奏鸣曲、变奏曲、叙事曲、随想曲、狂想曲和小品。特点:响亮厚重,具有交响音乐的构思和气势。

声乐作品:数量大、种类多,有200多首独唱曲,还有合唱及双合唱曲,声乐套曲。还整理改编民歌集,自己的歌曲如同民歌般朴素动人。如《摇篮曲》《徒然的小夜曲》。

69. 约翰 施特劳斯父子:轻音乐为主。他们的音乐创作和演出活动在维也纳市民的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圆舞曲数量多,质量高,被誉为“圆舞曲之王”。1870年之前他只写舞曲和进行曲,此后重心转向轻歌剧创作,共写了15部。特点:1. 体裁形式、旋律节奏和演出方式都和奥地利民间音乐有关;2. 有专业音乐的技巧和修养;3. 抒发情感和标题造型相结合,音乐格调轻松、浅显易懂、雅俗共赏。代表作:圆舞曲《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皇帝》;波尔卡《闲聊》、《雷电》;轻歌剧《蝙蝠》。

70.威尔第:他的歌剧除去一些体现强烈爱国及民族情感的题材外,文学戏剧名著也引起他浓厚的兴趣。代表作《纳

布科》《游吟诗人》《茶花女》《阿依达》《奥赛罗》。特点:当全欧洲包括意大利的年轻作曲家都追随瓦格纳为代表的德国“交响化风格”时,他始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意大利作曲家,不能抛弃意大利丰富而悠久的音乐传统。但他同时也研究并吸取从凯鲁比尼到柏辽兹的法国音乐,的过程就,包括对瓦格纳的尊终。

71. 格林卡的创作特征:1. 扎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土壤;2. 吸取俄国城市文化的养分;3. 借鉴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作品:第一部歌剧《伊凡 苏萨宁》,民族爱国主义历史歌剧;第二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俄罗斯民间神话歌剧;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树立了运用民间素材交响化自由变奏的典范。

72. 强力集团:是格林卡的继承发展。成员五名,人称“五人团”,自称“新俄罗斯乐派”。有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居伊、包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特点:1. 他们都敬仰格林卡,热爱钻研俄罗斯音乐,创作具有民族性,表现俄国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2. 尊重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成果,提倡音乐的思想性、标题性、形象性和通俗性。

穆索尔斯基:思想最为激进、创作最为突出。作品:歌剧《包里斯 戈杜诺夫》、交响音画《荒山之夜》、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作品:《萨旦王的故事》、交响乐《西班牙随想曲》、交响组曲《天方夜谭》。

包罗丁:歌剧《伊戈尔大公》《第二“勇士”交响曲》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

73. 柴科夫斯基:是一位旋律大师。音乐特征:抒情性和戏剧性。

交响曲:早期:第一、二、三交响曲属于风俗抒情性质作品,第一交响曲《冬日的梦幻》最突出;中期和晚期:第

四、五、六交响曲和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属于抒发个人感情体验、充满戏剧冲突性质作品,揭示了的社会现实与美好理想的冲突,反映了人生的苦难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总结,内容概括为,理想与黑暗现实无法调和的冲突,导致悲剧结局。其他作品: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庄严序曲《1812》。

歌剧:与交响乐同样重要,写了10部。如影响范围最广、艺术价值最高的是《奥涅金》《黑桃皇后》。

舞剧:代表作:古典芭蕾舞剧典范之作:《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特点:使舞剧音乐戏剧化和交响化,不仅能与舞蹈表演融为一体还可以离开舞蹈作为独立的管弦乐作品来欣赏。具有独立性不仅在俄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在世界上也有重要地位。

74. 柴科夫斯基和“强力集团”的比较:

共同点:在发展俄国音乐的总方向上是一致的。强调音乐应该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应该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应该具有民族特色;民族民间是发展专业音乐的源泉和基础;继承和发展格林卡的优良传统;

不同点:“强力集团”,突出历史题材和神话传说,注重采集农村民歌素材,喜欢吸取“异族情调”,音乐风格:纯朴粗犷。柴科夫斯基:题材内容多样化,音乐语言和艺术技巧方面吸取俄国城市民间音乐的音调和借鉴了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宽泛的精神气质和民族风格,音乐风格:高雅细腻,多愁善感。

75. 斯美塔那:全力进行民族歌剧的创作,如《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伏尔塔瓦》是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乐曲,描写了河流的的景色和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意。

79. 德沃夏克:作品: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歌剧《水仙女》(根据本国传说)。

与斯美塔那的比较:题材方面,斯美塔那更突出捷克本土的历史和文化,乡土气息浓;德沃夏克则从捷克扩展到整个斯拉夫民族。体裁方面,斯美塔那主要是歌剧和交响诗;德沃夏克涉及的领域很广,数量很多。音乐风格,斯美塔那的捷克民间风味更浓烈;德沃夏克在此基础上,还吸取了斯拉夫和欧美音乐文化的因素,格调更高雅更艺术化。

76. 格里格:代表作:话剧《彼尔 金特》、《a 小调钢琴协奏曲》、《钢琴抒情小品集》。

77. 西贝柳斯:芬兰作曲家。他的创作多取材于民间史诗和传说,后期的创作关注社会生活,反映了芬兰人民的的爱国主义精神。代表作:《芬兰颂》、小提琴协奏曲。

78. 法国音乐文化:弗兰克、圣桑、德彪西、拉威尔。

圣桑:作品:交响诗《死之舞》、小提琴与乐队《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动物狂欢节》。 德彪西:创作题材:1. 对自然景物的描绘;2. 对民间生活风俗的表现;3. 神话传说中的奇幻境界和形象。风格特征:印象派。手法:擅用简短的音乐主题、丰富的和声和织体,细腻的配器。内容: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风俗、神话意境的标题小品,突出主观的瞬间感受和直觉印象,具有朦胧飘逸的气氛。他的音乐被人称为“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作:钢琴曲《月光》、《水中倒影》、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交响三折画《夜曲》、交响素描《海》。 拉威尔:最具影响力的作品《达夫尼斯与克洛埃》第二组曲。管弦乐曲《包列罗》,“包列罗”是西班牙的一种民间舞曲的名称。除了节奏和旋律基本固定不变外,力度、和声和织体都在变。将穆索尔斯基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成功的改编成管弦曲。

拉威尔与德彪西的创作共同点:与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相似,但拉威尔的音乐在旋律上更宽广、生活气息更浓郁、情感更鲜明。

79. 德奥音乐文化:

马勒:9部交响曲。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是用中国唐诗德译谱曲。全部创作集中在交响曲和歌曲上,两者紧密相连。

写作技法特点:1. 交响曲的结构有很大变动,乐章数量有多有少;2. 一些作品的演出大为扩充,如《第八交响曲》,也称“千人交响曲”;3. 总谱声部异常复杂;4. 音乐旋律保持歌曲特性;5. 和声语言在后期作品中相当复杂,已显露无调性特征。

理查德 施特劳斯:作品:交响诗《唐 璜》、《唐 吉诃德》、《梯尔的恶作剧》。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死

与进化》、《英雄生涯》,都反映了作曲家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他通过尼采的“超人”,体现个人的自我意识。《莎乐美》和《埃勒克特拉》显露出世纪末文艺的某些颓废倾向,寻求感官刺激,表现变态的情欲渲染残暴的凶杀。这些作品中的音乐造型性很强,情节生动逼真,戏剧效果突出。

80. 俄罗斯文化:莫斯科,斯克里亚宾。拉赫马尼诺夫:以抒情见长,特别突出悠长旋律。

81. 意大利音乐文化:

意大利歌剧: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意大利喜歌剧最范之作。它的音乐让听众充分领略罗西尼的机智、调皮与灵气、轻松流畅的风格。这部歌剧以典型的罗西尼风格征服了不同时代的听众。可以与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姻》相媲美。《威廉退尔》,具有法国大歌剧的特征,宏伟的场面,戏剧性情节交织着爱情,有通俗性。 贝里尼:《诺尔玛》《清教徒》。

唐尼采蒂:《拉美摩尔的露其娅》《爱的甘醇》。

威尔第:是西音史上伟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的歌剧题材有体现强烈爱国及民族情感(19世纪30-40年代,如歌剧《纳布科》)和文学戏剧名著(50-60年代)。当欧洲追随瓦格纳为代表的德国风格时,威尔第始终意识到自己是意大利作曲家,不能抛弃意大利的音乐传统,同时也研究吸取法国音乐和德国,也包括瓦格纳的特点及对他的尊重,坚持自己的优势,吸取别人长处。代表作:《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阿依达》《奥赛罗》。 普契尼:代表作:《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图兰朵》《蝴蝶夫人》。他作品的题材和朔造的人物上,很贴近观众的生活,艺术手段既传统又新颖,这就是他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他的歌剧与真实主义歌剧的共同点:主人公多是贫苦的下层人,有凶杀、恐怖和死亡的描写,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超越真实主义歌剧。

马斯卡尼:独幕歌剧《乡村骑士》,确立乐真实主义歌剧作为一种风格流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列昂卡瓦罗:歌剧《丑角》。

真实主义歌剧:一些同情农民悲惨遭遇的作家,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暴露社会黑暗面。写作方法接近自然主义,但缺乏对事物本质的概括,人们把这类作家的创作倾向称为“真是主义”。两部代表作:1. 马斯卡尼,独幕歌剧《乡村骑士》,确立了真实主义歌剧作为一种风格流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2. 列昂卡瓦洛,歌剧《丑角》。

82. 表现主义:20世纪。是一战前夕在德奥兴起的一个现代流派,它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艺术家把他们对世界所感到的内心的孤独、绝望等情绪,用极端主观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表现形式看,音乐语言从半音化走向无调性,无调性最能说明这一时期的音乐特征。还有零碎的、急剧跳动的旋律、尖锐的不协和和弦、不对称的节拍和不清晰的结构。代表人物:奥地利的勋伯格和他的两个学生贝尔格和韦伯恩,三人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

勋伯格:创作分为三个时期。早期:采用晚期浪漫主义风格。中期:进入无调性阶段。后期的创作,采用十二音方法作曲。十二音体系:是勋伯格创造的一种无调性的作曲手法。是无调性音乐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基本方法是有作曲家选用半音阶的十二个音自由组成一个序列,以它的原型、逆行、倒影、倒影逆行四种形式组成一首乐曲。艺术十二音音乐代表作:《乐队变奏曲》。《一个华沙的幸存者》:为朗诵男声合唱和乐队演出用,叙述德国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集体杀害华沙的犹太人的事件。

贝尔格:作品:歌剧《沃采克》。

83. 新古典主义音乐:1920年开始(20世纪)。代表人物:斯特拉文斯基,以他的第一部新古典主义作品舞剧《浦契涅拉》的首演为标志。基本特征方面,要求艺术整体的均衡、完美、稳定;情感表现方面,追求适度的、理智的感情,而不强调个人的感情;形式结构方面,复兴浪漫主义以前的曲式,如早期的组曲、大协奏曲、赋格等。七个音的自然音阶为基础,节奏匀称、配齐清晰。

84. 斯特拉文斯基: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最具探索性音乐家,他在不同时期也采用其他的风格和手法,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1. 第一时期:原始主义。民族主义时期,或称俄罗斯风格时期。代表作:《火鸟》《春之祭》《彼得鲁什卡》。《春之祭》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为听众打开了一个新的音响世界,节奏上有很多创新。

2. 第二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从《浦契涅拉》到《浪子生涯》,新古典主义创作持续了30年之久。

3. 第三时期:十二音音乐时期。

85. 六人团:1920年,出现以奥涅格、米约为代表的六人团(还有普朗克、奥里克、杜列、泰费尔)。他们的创作不完全是新古典主义,但就其风格来看,是与新古典主义一致的。

86. 民族主义音乐:

巴托克:是20世纪民族主义匈牙利作曲家,为匈牙利音乐打开了新局面。他一方面作为民族音乐学家,带着留声机,走遍匈牙利,收集并研究民间音乐;另一方面作为作曲家,把发掘出来的农民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术的最新成就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舞剧《神奇的满大人》、管弦乐曲《舞蹈组曲》、《为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而写的音乐》、《管弦乐协奏曲》。

科普兰与格什文:代表了美国民族主义音乐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科普兰:美国作曲家,专业音乐家。代表作:管弦乐曲《墨西哥沙龙》使用了当地流行的民间歌曲素材。舞剧《小伙子比利》。他采用勋伯格的十二音作曲方法,结合了他带有自己特点的和声语言进行写作。

格什文:美国作曲家。将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结合起来。代表作:钢琴与乐队曲《蓝色狂想曲》、管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歌剧《波吉与贝丝》。

87. 20世纪其他风格作曲家:前苏联:肖斯塔科维奇和普罗科菲耶夫。

肖斯塔科维奇:1934年演出的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马克白夫人》,1941年希特勒入侵苏联,创作了《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有一个“侵犯插部”。

普罗科菲耶夫:《古典交响曲》仿效18世纪海顿莫扎特的音乐语言,成后来20年代兴起的新古典主义运动的先兆。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歌剧《战争与和平》。


相关文章

  • 西方音乐史考研复习笔记
  • 西方音乐:建立在西方文明(基督文明)基础上的艺术音乐(专业音乐)创 作体系.(名解\填空) 第一部分古代史: 第二部分近代史: 第三部分近现代史: 1 古希腊文明时期 1 巴洛克时期 20世纪音乐 2 中世纪时期 2古典主义时期 3 文艺复 ...查看


  •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名词解释
  •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 1.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D). A.文雅教育 B.职官教育 C.书吏教育 D.科学教育 2.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A)办理. A.私人 B.企业 C.国家 D私人和国家共同 3.古代西方第一部 ...查看


  •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 一.填空: 1.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 2.当代西方文论两次转移:从重点研究作家到重点研究作品,从重点研究文本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3.两次转向:非理性转向.语言论转向. 4.波德莱尔十四行诗<应和&g ...查看


  •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一. 填空: 1.新音乐兴起于清末, 再度兴起于五四时期. 2.肖有梅的<今乐初集>及<新歌初集>开近代中国艺术歌曲之先河. 3, 黎锦晖主要从事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 4.30-40年代出现 ...查看


  • [一本通]历史必修3样张
  • 用好<一本通> ,"一本"很轻松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智泉文化 第1页 追求卓越 汇教辅精品 第2页 做精品教辅 [知识结构] 百春家 秋 战 国 时 期 争鸣和儒家思想 ...查看


  •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
  •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第一部分 填空题 1. 文字是人们记录( )和语言.与别人( )的工具. 2. ( )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既表音又表意的文字. 3. "文房四宝"包括( ).( ).( ). ...查看


  • 高中音乐鉴赏上册复习题(答案)
  • 高中音乐鉴赏上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 音乐的欣赏 1.钢琴独奏曲<少女的祈祷>是 的音乐家 芭达捷芙斯卡 创作的,音乐风格优美抒情.乐曲由一段音乐主题加上四段变奏组成,主题之前有四小节简短的引子.所以其解构图解是: 引子+A+A1+ ...查看


  • 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入学测试复习指导
  •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入学水平测试复习指导 (一)基础写作部分 一. 题型说明 给材料作文,字数不少于于300字,要求写成议论性短文,共25分. 二. 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一 阅读下面短文,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短文,字数不少于3 ...查看


  • 外国教育史复习试题
  • 一.有关常识: 1.最早提出课程分类思想的教育家斯宾塞. 2.古希腊教育分为三个时期:荷马时代的教育.希腊城邦时代的教育(斯巴达军事教育.雅典品质教育)和希腊化时代的教育. 3.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