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试卷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单元测试试题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怄气(òu) 窥望(guī)聒噪(guō)怨怅(chàng)

B.麾军(huī) 鸡肋(lèi)趱行(zǎn)谮害(zèn)

C.拙病(zhuō) 作揖(qǐ)名讳(huì)桑梓(zī)

D.害臊(sào) 憔悴(jiāo)胡诌(zhōu)啐在脸上(cu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都参加了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

B.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C.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D.这件事情我们一定要搞他个一清二楚。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有志于此的科学

家们去破解。

B.面对凤凰古城美轮美奂的富人宅第、旧时城楼和风雨桥,游客们无不肃然起

敬。

C.每逢税务大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

惩罚。

D.诸暨五泄风景区内,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尤以第

五瀑最为壮观,给人鹤立鸡群的感觉。

4.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农村的道路像一些遗弃的绳子, ,永远不会有人想起来把它

弄直;河流始终妄图躲开人类, ;树林是淡青的,它们已由自然

繁殖生长改为人工种植, 。

① 被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② 把它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③ 村庄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踩住它

④ 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

⑤ 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不再能藏匿住任何一个童话了

⑥ 任何一个童话也不能藏匿在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中了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5.对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宋江上山后,一度使梁山出现了全盛局面。108将的大聚义,三败高俅,并

于晁盖死后,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水浒传》)

B.《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明代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

C.善良风趣的农村老妇人刘姥姥曾三次进入荣国府,期间她在餐桌上的一席话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令众人捧腹大笑。(《红

楼梦》)

D.“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说的是诸葛亮,此诗所涉及的情节是

定三分隆中决策。(《三国演义》)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B.灯月交映、水波粼粼,珠江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C.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

高公民素质的有效载体。

D.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7.仿写句子(2分)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 。

8.(1)某班级在本学期的‚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开

展了一次辩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小王同学说:‚比尔〃盖茨是世人公认

的成功人士,人们提到他,总会在他的名字前冠以‘世界首富’的称谓,他

的财富就是他成功的标志。所以我认为,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是金钱。‛

你是否赞同小王的说法?为什么? (2分)

答:

(2)如果由你来担任这次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的主持人,

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运用比喻手法再写两个句子,作为本次综合性活动的

结束语。(2分)

示例:金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们灵魂的美与丑。

答:金钱。

金钱。

二、古诗词积累和阅读(22分)

(一)古诗文积累(8分)

9.根据要求补写诗文名句。(8分)

(1)山光悦鸟性, 。

(2)浊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

(3)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酒困路长惟欲睡, 。

(5)鸡声茅店月, 。

(6)《江城·密州出猎》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和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八百里分麾下炙 , ,沙场秋点兵。

(二)阅读下面的词,回答9—10题 。(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0.对这首诗的词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天涯”指很远的地方;“若”和“比”都是“如同”、“好像”的意思。

B.“城阙”这里指京城,当时的京城是长安。

C.“君”在诗中指杜少府;“离别意”,离别的情意;“宦游”指离开家乡

出外做官。

D.“岐”同“歧”,“歧路”即“岔路”,指分手的路口。

11.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

在哪里。(2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6题。

阅读一:《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

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

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划分句子的节奏,划一处。(1分)

公将驰之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5、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

16、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和(2分)

四 、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一:从维熙的《秋赋》,完成第17—20题。

①人生如同一丝游云,一片落叶;云与天宇的相栖是短暂的,叶与树相依是

匆匆的。惟其短促,人生四季的秋时,才有了特殊的音韵。

②果实成熟了,在枝杈间露出了迷人的色泽;但是那美丽的瞬间十分短暂,

随着叶片的坠落,它告别母体的时刻已然来临。那是一种忧伤的别离,无论是醉

红了脸的高粱,还是白了头冠的芦苇,它们从萌芽到吐穗,都经历春夏季节的风

吹雨打,待到生命璀璨到极致的时刻,它们便到了与母体生离死别的日子。

③树若有知,是感伤的。果实如若有情,也是恋栈的。

④但是自然界的别离——无论是游云告别天空,还是果实坠离母树,在感伤

的别离中,还蕴藏着再一次聚会的希望。记得儿时听过的童谣中,对自然界的生

命循环,就有如下的描述:‚长生不死狗尾草,草籽随风满天飘;可爱鲜红大蜜

桃,为它送情把核抛。‛草籽被风吹到四面八方,桃核被人们抛向新的地域,它

们在秋天虽然死了形体与灵肉,但到来年春时,那桃核又从大地上萌发出树苗,

各种草木历经枯黄以后,再一次轮回生长,萌芽、拔节、开花,果实便在来年秋

日,又一次眩目于枝头,因而那落叶与落果抒写的秋韵,是一首‚长相思,永不

离‛的恋歌。

⑤人类与大自然相比,感情的天秤是倾斜的。母亲从分娩后代那天起,便盼

望着儿女们快快长大,期望着男儿成为挺拔伟岸的山,女儿成为碧波粼粼娟秀的

河;岂不知儿女们长大一天,她们就接近了秋日一天,待儿女们像燕子出巢,飞

向天南地北的时日,秋色也就染白了她们的发鬓。

⑥我走在街上,每每见到白发染鬓的老人,我总是联想起果实坠地的老树,

想起那飞絮已去的芦苇。她们空了枝头,死了当年曾有过的美丽,像是天上来也

匆匆去也匆匆的云霞,像是枯树在田野四向飘零的落叶,但是不同于云霞和落叶

的是,大自然永远不知疲惫地周而复始,而人类自身,则无一例外地都要回归到

天宇的尽头。

⑦那儿是寂寞的冬季,是白雪覆盖着的荒原,如同是一张无限大的冰床,他

们静静地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在咀嚼着往昔的春时夏日的欢乐之后,丛立在

他们面前的,不是再生一次或几次的美丽轮回,而是生者为悼念死者而树起的墓

碑。这就是人类自身一首永恒的秋赋,如果也把它谱成一首歌,那该叫做‚长相

思,永别离‛。我不知道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不是写在秋天,但其中的每个音

符旋律,都充满了秋色的悲凉。

⑧惟其人生如流萤般的短促,人类才更加珍惜生命自身。中国文化格言中,

有许多是警示人们热爱生命的。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人生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曹孟德当年在江涛滚滚的赤壁横槊赋诗

时,吟唱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但是同是这个曹孟德,也写出了‚老

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诗章。这些格言和诗章,都是

激励人的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以不负来去匆匆的人生。

17.文题‚秋赋‛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18.第⑦段中说‚那儿是寂寞的冬季……而是生者为悼念死者而树起的墓碑‛,

其中‚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的意思(4分)

是 。“咀嚼着往昔的春时

夏日的欢乐”是指 。

19.请选出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结构双线贯串。以“秋色”为明线,先写自然之秋,再写人生之秋,

秋色贯串全文;以“秋情”为暗线,从秋情之感伤、悲凉到秋情之豪放,人生之

奋。

B.文章巧妙运用联想的方法:由眼前景,想到秋色;由秋之美,想到离别;

由自然界,想到人类;由白发老人,想到自然;由人生悲凉,想到珍惜生命。

C.文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作者睹物思人,感慨物是人非,抒发了造化弄

人的悲凉之感。

D.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升华主题。将生命的有限与无限进行对比,让自己的

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从而升华了文章主题。

20.‚横看成岭侧成峰‛,相同的景物,不一样的抒怀。请从下面三个借秋抒

怀的句子中任选两句,具体说说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C.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21.作者的《秋赋》谈到对人生的一种心灵体验。结合本文意境谈谈你对自然之

物产生的一种心灵体验。(3分)

阅读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2—26题。

瑞士是个富国。可是有谁知道150年前的瑞士,还穷得叮当响,壮年人都卖

身去国外当兵。18世纪末,大教育家裴斯塔洛齐为了改变瑞士贫困落后的状况,

提倡“手脑并用”,叫人们不要光动脑不动手,要精练技术。从此这个国家照此

行事,重视和推行了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于是在工业精密工艺上取得了巨

大成就,使国家富裕起来。

瑞士儿童六岁之前要接受学前教育,从六岁起每个学生必须接受九年强制性

的普通教育。之后,有12%-14%的学生进入正规的高级中学或教师训练学校,

作为以后进入大学校门的台阶。另有16%的学生在获得一些基本职业训练后,

进入社会工作。有70%左右的学生计入带有职业学校性质的普通高级中学或高

级职业学校,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去挑选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课程,让学生能

深入地掌握一门技术,同时也提供更多的进入大专院校的机会。

瑞士大专院校为数不多,但学科门类齐全,有一所人文大学、一所师范大学、

七所州立大学、二所联邦理工学院、三十七所工艺学院和职业专修学院,还有几

所神学院。另外,为工作中的职工也提供了深造的机会,有名目繁多的进修课程

可以挑选。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充分学习的机会。

, 。瑞士国富

与其长期重视教育,重视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是分不开的。在瑞士,教育的力量功

不可没。

22、依据文意,给这篇短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6个字)(2分)

23、这篇短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分)

24:这篇短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2分)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25、这篇短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2分)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D、作比较 E、摹状貌 F、下定

26、下列语句都是从最后一个自然断中抽取出来的,与原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是( )(2分)

①正因为把教育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绝大多数人学有所用

②尤其是在科技开发中,使不少科技项目的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端,为国家带来

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③又由于国内语言多种化,更促使了学习的快速进步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27、你认为使国家强盛的途径有哪些?请补充两条。(每条四个字)(4分)

答: ① ②

四、作文:文题一:一颗雄心,是高飞的翅膀;一颗爱心,是挡风的屏障。坚强的心能高过大山,纯洁的心能宽过海洋。感恩之心可以获取真情,宽容之心可以赢得尊敬,奉献之心可以温暖人间。一颗心,是一束光;万众一心能把整个世界照亮……

请以“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题目自拟,文体不限;⑵字数不少于600;

答案:

一基础知识(25分):

1B 2 D 3A 4D 5B 6B

7仿句:例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颗星的天空。

8古诗文默写:(1)潭影空人心(2)燕然未勒归无计(3)莫道不消魂(4)日高人渴漫思茶(5)人迹板桥霜(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7)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8)五十弦翻塞外声

二、综合学习及探究(5分)

(略)

二、阅读()

阅读一〈〈曹刿论战〉〉9、⑴参与 ⑵鄙陋 ⑶徧同“遍”,遍及,普遍。 ⑷倒下

10B

11.(1)大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减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12政治上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分)

13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阅读二〈〈秋赋〉

14.激励人们珍惜生命并让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2分)

15.①年老时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2分。②回想青春年华时的欢乐。2分。意思对即可。)

16.C

17.A.漂泊异乡的游子,借描写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表达作者浓浓的思乡情绪。

B.刘禹锡一反常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C.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抓紧时间奋发努力。

阅读三(13分)

18、瑞士教育富国(符合文意但超过字数的扣1分)

19、瑞士重视并推行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答成:“在瑞士,教育的力量功不可没”、“教育使瑞士富起来”、“瑞士的教育情况”等,得1分)

20、C 21、A B D 22、C

23、教育强国 工业强国 商贸强国 科技强国等等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单元测试试题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怄气(òu) 窥望(guī)聒噪(guō)怨怅(chàng)

B.麾军(huī) 鸡肋(lèi)趱行(zǎn)谮害(zèn)

C.拙病(zhuō) 作揖(qǐ)名讳(huì)桑梓(zī)

D.害臊(sào) 憔悴(jiāo)胡诌(zhōu)啐在脸上(cu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都参加了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

B.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C.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D.这件事情我们一定要搞他个一清二楚。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有志于此的科学

家们去破解。

B.面对凤凰古城美轮美奂的富人宅第、旧时城楼和风雨桥,游客们无不肃然起

敬。

C.每逢税务大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

惩罚。

D.诸暨五泄风景区内,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尤以第

五瀑最为壮观,给人鹤立鸡群的感觉。

4.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农村的道路像一些遗弃的绳子, ,永远不会有人想起来把它

弄直;河流始终妄图躲开人类, ;树林是淡青的,它们已由自然

繁殖生长改为人工种植, 。

① 被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② 把它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③ 村庄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踩住它

④ 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

⑤ 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不再能藏匿住任何一个童话了

⑥ 任何一个童话也不能藏匿在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中了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5.对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宋江上山后,一度使梁山出现了全盛局面。108将的大聚义,三败高俅,并

于晁盖死后,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水浒传》)

B.《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明代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

C.善良风趣的农村老妇人刘姥姥曾三次进入荣国府,期间她在餐桌上的一席话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令众人捧腹大笑。(《红

楼梦》)

D.“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说的是诸葛亮,此诗所涉及的情节是

定三分隆中决策。(《三国演义》)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B.灯月交映、水波粼粼,珠江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C.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

高公民素质的有效载体。

D.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7.仿写句子(2分)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 。

8.(1)某班级在本学期的‚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开

展了一次辩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小王同学说:‚比尔〃盖茨是世人公认

的成功人士,人们提到他,总会在他的名字前冠以‘世界首富’的称谓,他

的财富就是他成功的标志。所以我认为,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是金钱。‛

你是否赞同小王的说法?为什么? (2分)

答:

(2)如果由你来担任这次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的主持人,

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运用比喻手法再写两个句子,作为本次综合性活动的

结束语。(2分)

示例:金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们灵魂的美与丑。

答:金钱。

金钱。

二、古诗词积累和阅读(22分)

(一)古诗文积累(8分)

9.根据要求补写诗文名句。(8分)

(1)山光悦鸟性, 。

(2)浊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

(3)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酒困路长惟欲睡, 。

(5)鸡声茅店月, 。

(6)《江城·密州出猎》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和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八百里分麾下炙 , ,沙场秋点兵。

(二)阅读下面的词,回答9—10题 。(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0.对这首诗的词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天涯”指很远的地方;“若”和“比”都是“如同”、“好像”的意思。

B.“城阙”这里指京城,当时的京城是长安。

C.“君”在诗中指杜少府;“离别意”,离别的情意;“宦游”指离开家乡

出外做官。

D.“岐”同“歧”,“歧路”即“岔路”,指分手的路口。

11.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

在哪里。(2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6题。

阅读一:《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

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

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划分句子的节奏,划一处。(1分)

公将驰之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5、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

16、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和(2分)

四 、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一:从维熙的《秋赋》,完成第17—20题。

①人生如同一丝游云,一片落叶;云与天宇的相栖是短暂的,叶与树相依是

匆匆的。惟其短促,人生四季的秋时,才有了特殊的音韵。

②果实成熟了,在枝杈间露出了迷人的色泽;但是那美丽的瞬间十分短暂,

随着叶片的坠落,它告别母体的时刻已然来临。那是一种忧伤的别离,无论是醉

红了脸的高粱,还是白了头冠的芦苇,它们从萌芽到吐穗,都经历春夏季节的风

吹雨打,待到生命璀璨到极致的时刻,它们便到了与母体生离死别的日子。

③树若有知,是感伤的。果实如若有情,也是恋栈的。

④但是自然界的别离——无论是游云告别天空,还是果实坠离母树,在感伤

的别离中,还蕴藏着再一次聚会的希望。记得儿时听过的童谣中,对自然界的生

命循环,就有如下的描述:‚长生不死狗尾草,草籽随风满天飘;可爱鲜红大蜜

桃,为它送情把核抛。‛草籽被风吹到四面八方,桃核被人们抛向新的地域,它

们在秋天虽然死了形体与灵肉,但到来年春时,那桃核又从大地上萌发出树苗,

各种草木历经枯黄以后,再一次轮回生长,萌芽、拔节、开花,果实便在来年秋

日,又一次眩目于枝头,因而那落叶与落果抒写的秋韵,是一首‚长相思,永不

离‛的恋歌。

⑤人类与大自然相比,感情的天秤是倾斜的。母亲从分娩后代那天起,便盼

望着儿女们快快长大,期望着男儿成为挺拔伟岸的山,女儿成为碧波粼粼娟秀的

河;岂不知儿女们长大一天,她们就接近了秋日一天,待儿女们像燕子出巢,飞

向天南地北的时日,秋色也就染白了她们的发鬓。

⑥我走在街上,每每见到白发染鬓的老人,我总是联想起果实坠地的老树,

想起那飞絮已去的芦苇。她们空了枝头,死了当年曾有过的美丽,像是天上来也

匆匆去也匆匆的云霞,像是枯树在田野四向飘零的落叶,但是不同于云霞和落叶

的是,大自然永远不知疲惫地周而复始,而人类自身,则无一例外地都要回归到

天宇的尽头。

⑦那儿是寂寞的冬季,是白雪覆盖着的荒原,如同是一张无限大的冰床,他

们静静地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在咀嚼着往昔的春时夏日的欢乐之后,丛立在

他们面前的,不是再生一次或几次的美丽轮回,而是生者为悼念死者而树起的墓

碑。这就是人类自身一首永恒的秋赋,如果也把它谱成一首歌,那该叫做‚长相

思,永别离‛。我不知道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不是写在秋天,但其中的每个音

符旋律,都充满了秋色的悲凉。

⑧惟其人生如流萤般的短促,人类才更加珍惜生命自身。中国文化格言中,

有许多是警示人们热爱生命的。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人生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曹孟德当年在江涛滚滚的赤壁横槊赋诗

时,吟唱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但是同是这个曹孟德,也写出了‚老

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诗章。这些格言和诗章,都是

激励人的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以不负来去匆匆的人生。

17.文题‚秋赋‛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18.第⑦段中说‚那儿是寂寞的冬季……而是生者为悼念死者而树起的墓碑‛,

其中‚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的意思(4分)

是 。“咀嚼着往昔的春时

夏日的欢乐”是指 。

19.请选出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结构双线贯串。以“秋色”为明线,先写自然之秋,再写人生之秋,

秋色贯串全文;以“秋情”为暗线,从秋情之感伤、悲凉到秋情之豪放,人生之

奋。

B.文章巧妙运用联想的方法:由眼前景,想到秋色;由秋之美,想到离别;

由自然界,想到人类;由白发老人,想到自然;由人生悲凉,想到珍惜生命。

C.文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作者睹物思人,感慨物是人非,抒发了造化弄

人的悲凉之感。

D.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升华主题。将生命的有限与无限进行对比,让自己的

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从而升华了文章主题。

20.‚横看成岭侧成峰‛,相同的景物,不一样的抒怀。请从下面三个借秋抒

怀的句子中任选两句,具体说说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C.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21.作者的《秋赋》谈到对人生的一种心灵体验。结合本文意境谈谈你对自然之

物产生的一种心灵体验。(3分)

阅读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2—26题。

瑞士是个富国。可是有谁知道150年前的瑞士,还穷得叮当响,壮年人都卖

身去国外当兵。18世纪末,大教育家裴斯塔洛齐为了改变瑞士贫困落后的状况,

提倡“手脑并用”,叫人们不要光动脑不动手,要精练技术。从此这个国家照此

行事,重视和推行了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于是在工业精密工艺上取得了巨

大成就,使国家富裕起来。

瑞士儿童六岁之前要接受学前教育,从六岁起每个学生必须接受九年强制性

的普通教育。之后,有12%-14%的学生进入正规的高级中学或教师训练学校,

作为以后进入大学校门的台阶。另有16%的学生在获得一些基本职业训练后,

进入社会工作。有70%左右的学生计入带有职业学校性质的普通高级中学或高

级职业学校,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去挑选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课程,让学生能

深入地掌握一门技术,同时也提供更多的进入大专院校的机会。

瑞士大专院校为数不多,但学科门类齐全,有一所人文大学、一所师范大学、

七所州立大学、二所联邦理工学院、三十七所工艺学院和职业专修学院,还有几

所神学院。另外,为工作中的职工也提供了深造的机会,有名目繁多的进修课程

可以挑选。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充分学习的机会。

, 。瑞士国富

与其长期重视教育,重视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是分不开的。在瑞士,教育的力量功

不可没。

22、依据文意,给这篇短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6个字)(2分)

23、这篇短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分)

24:这篇短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2分)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25、这篇短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2分)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D、作比较 E、摹状貌 F、下定

26、下列语句都是从最后一个自然断中抽取出来的,与原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是( )(2分)

①正因为把教育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绝大多数人学有所用

②尤其是在科技开发中,使不少科技项目的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端,为国家带来

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③又由于国内语言多种化,更促使了学习的快速进步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27、你认为使国家强盛的途径有哪些?请补充两条。(每条四个字)(4分)

答: ① ②

四、作文:文题一:一颗雄心,是高飞的翅膀;一颗爱心,是挡风的屏障。坚强的心能高过大山,纯洁的心能宽过海洋。感恩之心可以获取真情,宽容之心可以赢得尊敬,奉献之心可以温暖人间。一颗心,是一束光;万众一心能把整个世界照亮……

请以“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题目自拟,文体不限;⑵字数不少于600;

答案:

一基础知识(25分):

1B 2 D 3A 4D 5B 6B

7仿句:例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颗星的天空。

8古诗文默写:(1)潭影空人心(2)燕然未勒归无计(3)莫道不消魂(4)日高人渴漫思茶(5)人迹板桥霜(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7)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8)五十弦翻塞外声

二、综合学习及探究(5分)

(略)

二、阅读()

阅读一〈〈曹刿论战〉〉9、⑴参与 ⑵鄙陋 ⑶徧同“遍”,遍及,普遍。 ⑷倒下

10B

11.(1)大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减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12政治上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分)

13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阅读二〈〈秋赋〉

14.激励人们珍惜生命并让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2分)

15.①年老时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2分。②回想青春年华时的欢乐。2分。意思对即可。)

16.C

17.A.漂泊异乡的游子,借描写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表达作者浓浓的思乡情绪。

B.刘禹锡一反常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C.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抓紧时间奋发努力。

阅读三(13分)

18、瑞士教育富国(符合文意但超过字数的扣1分)

19、瑞士重视并推行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答成:“在瑞士,教育的力量功不可没”、“教育使瑞士富起来”、“瑞士的教育情况”等,得1分)

20、C 21、A B D 22、C

23、教育强国 工业强国 商贸强国 科技强国等等


相关文章

  • 五年级语文试题库[6]
  •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WORD版 http://www.docin.com/p-534894762.html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期末试题(试卷) http://www.docin.com/p-534894689.html 苏教版 ...查看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 二年级二班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已经结束,掩卷深思,有让人欣喜的地方,也有令人深思之处,为了真正发挥考试评价的合理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现就本次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 二.答卷分析 本次测试共有十一大题,可以概 ...查看


  •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分析
  •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分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相比于前一阶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提高,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作文内容越来越丰富,很多同学的作文水平提高飞快.郑皓文.李天宇.徐小涵进 ...查看


  • 初中语文网--初中语文同步教学优秀站点
  • · 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收藏本页 · 在线字典.成语查询 · | 网站首页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人教版 | 教案 | 中考指导 | 下载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货币战争 鬼吹灯 海底两万里 ...查看


  •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分析
  •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分析 考试情况分析: 全班67人参加考试,考试时间为50分钟,试卷总分是100分.全体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卷面整洁,本章试卷有些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为学生初步涉及,考试成绩100-90分共 50 人,80 ...查看


  • 2016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 2016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同学们学习了第一单元以后,你觉得学得怎么样啊?赶紧检查 一下吧,相信你是最棒的! (字海遨游) 一.我写的字最漂亮. dà xiǎo shàng xià yí gâ rãn 二.我知道下面的图 ...查看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心心相印.(8分) L ǒng zhào fâng xì fâi tãn g zhào yào ( ) ( ) ( ) ( ) ch àn dòng zhǎng cháo pāo kā i huī fù ( ...查看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笔试部分 一. 听一听,圈一圈.15% 1. 圈出你听到的音节5% 1)an un 2)ang ong 3)yun ying 4)juan quan 5)yu ye 2. 圈出你听到的词语 ...查看


  • 2016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 2016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抄写下列汉子,看谁写得最漂亮.(20分) 一 天 田 十 日 禾 火 虫 云 山 人 口 目 ...查看


  •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班别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一.拼拼写写,我最棒(16分) yǎn jing zăo chén réng diào suŏ y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