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议

湖南农业科学2009,(9):132~134,137

Hunan

A研culturalSciences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议

谭华1,刘学文2

(1.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北京100097;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125)

摘要: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而I临的形势和任务.指出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是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提出了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应建奇专

门的机构开展宏观战略研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的引导示范作用,加速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充分发挥涉农企业的载体作用。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议;新形势中图分类号:s一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O(KaMK50X(2009)09-0132-02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约有7000项农业科技成对发展不够,不能满足农产品优质化的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和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种植、养殖水平,提高农产品及加工品优质率和产出率,促使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使我国农业整体科技含量能有明显提升。

当前,我国农产品供求总量大体平衡,而且丰

果问世,但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智慧的结晶都被束之楼阁,科技资源严

重浪费。当前,在我国农业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情况下,只有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进

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步伐,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提高农产品的

质量及安全,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村繁荣发展、农民增收致富;通过政策支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

年有余。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人民对食

品安全和多样化的需求也日益提高。由于长期来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科技成果转化慢,我国农产品在结构上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如大路产品多、优质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不能适用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后多样化、优质化消费需求。因此,农业结构的调整要把提高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放在第一位。通过加快优质新品种、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

制和模式创新,加快适应我国国情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整体水平和效率的提升。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新形势和

任务

1.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一直是当前和今

后农业农村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调整和优化的程度如何,归根结底要取决于科技进步。由于

加快先进农产品加工技术及设备的成果转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并建立

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促进我国农业高效优质安全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快实现我国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和专用化。

我国原有技术储备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率不高,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农业结构调整变化需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已经对农业科技提出

了新的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主要追求数量型发展,对

1.2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目标。我国正处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处在改造传统农业,走中

农产品优质化重视不够,优质产品的生产技术相

收稿日期:2009—08—01

作者简介:谭华(1956一),女,吉林省吉林市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农村科技管理与研究。

万方数据

第9期谭华等: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议

133

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城乡差距还在呈扩大之势。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7:l,1985年达到历史最低点,为1.80:1,1997年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加速扩大,2001年为2.90:l,2002年继续扩大到3.11:l,之

后基本保持不断扩大的趋势,2006年扩大到

3.28:l,2007年更是达到了3.33:l。虽然,2007

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

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但同期,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至3.33:1,绝对差距达9646元,为改革开放以始诱发大面积、多层次的社会矛盾。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刻不

容缓。农业农村科技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助推器。通过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实施一批重大成

果转化项目,通过加速一批先进适用的农村科技成

果的转化应用,促进以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提升农业产业

质和竞争能力的提高,增强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推

发展。

1.3缓解国际金融危机,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受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下滑的影响,我国农业小,我国农产品出口困难加大;一些中小企业发生

困难或倒闭,企业减薪或裁员,农民工就业和增收困难;国际农产品价格下滑,我国农产品价格水平下行压力增大。今年l至4月,我国农产品出口累

响,已从市场流通领域向生产加工领域、从出口农

产品向整个农产品蔓延,农业、农民正承受着越来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对进口的农产品

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究其原因,还是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技术支撑作用发挥不够所致。加入WTO就意味着我国农业已全面参与国际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农业就要按照国际化

万方数据

的标准进行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为应对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促进经济平稳较

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制定了一些应对措施,其中

把加快转化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成果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危机为机遇,这就需要我国农业科技要适应农业产业升级,瞄准国际市场,致力于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加速转化优质化、专业化的农业新品种为突破口,加强以改善品种质量、节本增效技术及装备的成果转化,使农业走上精细化、工业化、科技化和绿色环保型的现代农业之路,不断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地

位,从根本上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

济带来的冲击。

1.4建设“两型”农业,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建设“两型”农业就是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资源综合循环利

用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为重点,转化推广应用节约型的耕作、播种、施肥、施药、灌溉与旱作农业、集约生态养殖、秸秆综合利用等节约型技术,转化

推广应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农业废弃物生成,注重水土保持和保护环境等环保型技术。

我国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

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约束,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

农业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是实现农业发展与资源节

约、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人均

耕地面积940.47m2,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

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量的70%以上;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

200

m3,仅为世界平均水

平的30%左右,农业每年缺水约300亿m3;部分农村地区能源短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荒漠化、农

业污染、气象灾害等问题也呈加重趋势。加快技术

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突破此瓶颈的根本途径。

2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

2.1

设立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宏观战略研究

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具有一定权威的技术、经济、管理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主要来源于大学、科研院所、企

来差距最大的一年。随着这种差距的拉大,已经开

链,培育和发展涉农科技型企业,促进企业整体素

进农业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

遭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国际农产品市场需求缩

计金额116.2亿美元,同比下降9.3%。全国许多省

份的农产品出口出现了“量价齐跌”的局面。与去年底相比,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影

越大的市场风险和压力。国际金融危机还使许多国设置各种新型贸易壁垒。据商务部调查,我国90%

湖南农业科学

第9期

业等单位。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宏观战略研究,围绕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优势产

业布局,研究制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长期发展规

划纲要。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应着眼于围家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农村优势产业布局,紧密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最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国家重大科技发展计划的实施情况,根据

行业特点、区域布局等实际情况,依照国民经济和

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需求状

况,研究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结构和区域重点,研

究制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期规划。通过中长期规划的制定,进一步明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任务、战略布局、保障措施,制度安排等,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2.2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加大公共财政投入

在我国农业企业化尚处于低水平发展时期,农

业产业化各方参与者在承受技术风险的能力还很弱的情况下,需要强化政府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公共服务职能。一是通过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科技进村人户工程等多种载体,进一步推动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下移,切实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培养带动一批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实现科技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结合。二是通过政策

引导和资金注入,优先培育和发展实用农业技术市

场、中介组织等,出台鼓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积极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

环境。三是构建公益性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于交易信息平台,整合各类农业研发信息、科技成果

信息,提供成果交易平台。鼓励有条件的省、市根据

地方情况,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交易信息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四是建立国家农业科

技成果转化中心(基地),加强计划集成,以国家农

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依托,构建一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基地),

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直通道,开展重大农业科

研成果的中试、熟化,为企业、农民和农业技术合作

万方数据

组织提供公益服务。

2.3

总结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

运行经验,充分发挥专项的引导示范作用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于2001年经

国务院批准成立,至今已实施8a。2001~2008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2.5亿元,支持3784个项目,覆盖了种植、养殖、加工、农业装备与信息以及农村节

能减排等多个领域,使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

术水平高、具备产业化前景、成长性好的农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了产业化,为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促进企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

增加就业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提高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对已完成验收的前5a项目统计,项目承担单位共获专利

授权1765个,开发各类动植物新品种7708个、新产品4053个,建立各类试验示范区(基地)47

279

个,植物新品种推广面积1320万hm2,建立中试线

167条、生产线5831条,带动5000万以上的农

民增收。通过围家转化资金的引导,目前已有26个省建立了地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的作用日益凸显。

专项运行8a来,在全国各地、各涉农部门都支持了一大批科技成果,支持的对象主要包括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涉农企业、推广机构、农民组织、农业中介等各类单位,支持的领域几乎包括了所有涉农的应用和开发性技术成果;同时,在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体制机制和模式建设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通

过进一步总结和研究,对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

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对促进我国农业科技

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同时,要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规

模,吸引地方、企业、科技开发机构和金融机构等渠

道的资金投入。构建有效支撑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保障体系。

2.4推进农科教与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加

速构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必将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探索建立以政府为

主导、产学研合作、农科教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立分工明晰、有机联系、快速高效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对推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年来,产学研机制建设虽然取得了成绩,

(下转第137页)

竺!塑

型壁竺!奎些塑兰堡曼竺兰全竺苎苎竺昼耋

132

益;另一方面又要按科研规律办事,以对党、对国

家、对单位和对职工负责任的态度,提出有利于科

家都树立起“适值、有偿服务”、“花钱买服务”和“服务也是商品”的意识。思想观念问题不解决,实行起来困难大,会产生许多不应有的误会和阻力。

农业科研单位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政策性

强,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同科技人员切身利益息

研事业发展的后勤社会化方案,建立和完善社会化

相应的管理责任机制、服务经营机制、分配激励机

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减轻后勤历史包袱,让后勤轻

装人“社”。

息相关的工作。因此,农业科研单位后勤社会化的

改革,既要从整个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又要根据科学发展和农业科研单位自身的特点,

2.4把握舆论导向,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促

进观念转变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传统观念的束缚,

后勤服务一直被看成是福利性、附属性事业。就后

勤内部人员而言,一部分人还存在“等靠要”和“大锅饭”的思想,还没有像企业职工那样,把单位效益

认真分析现状,总结经验,从实际出发,拟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理顺和解决好社会化过程中的具体

问题。后勤人员更要与时俱进,积极投身改革实

践,“敢”字当头,勇于创新,确保后勤社会化改革

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吴永华.关于农业科研院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J】.农业科

技管理,200l,(4):3l一33.

的好坏与个人收入直接联系起来。因此必须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让他们充分理解农业科研单位后勤社会化的意义,以及社会化

进程中将要遇到的严峻形势,让他们真正树立紧迫感、危机感,变压力为动力,进一步增强服务质量意

【2】唐小见,鲍勇.农业科研单位后勤工作社会化之探讨叨.安

徽农业科学,2003,(4):584—586.

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就后勤外部人员而言,由于长期习惯于接受后勤无偿服务,实行社会化以

后,许多服务将变成有偿服务,思想可能难以接受。

【3】殷宅林,刘金钛.农业科研单位后勤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农

业经济管理。1995,(2):6_9.

因此,也要通过舆论宣传来转变大家的观念,让大

(上接第134页)

(责任编辑:卢红玲)

.--+-,-4--+・+一+-+-+-+-+-+-—卜・

企业是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企业的载体功能,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途径。

在发达国家,企业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在

但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工作还没有形成合力,缺乏各

方面的沟通协调以及统筹安排。大学、科研机构往往只注重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忽视了市场竞争的需

求,而企业往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技术储备能力和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与产学研机制建设互相结合,成果转化要进一步反映企业的重大技术需求,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运行机制,把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服务,推动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强强联合、优势

互补。

大部分农业产品领域,技术赢利性很强,能够通过成果转化实现的利益弥补技术开发、引进、推广的

成本和风险损失。相对于以政府推动为主的成果转

化模式而言,企业在利益驱动下能够有效地将技术开发、引进和转化环节相结合,顺利实现各个环节的传递,提高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和普及率。

参考文献:

【1】贾树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叨.东北农业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ll—13.

【21尹希果,李磊,张洋.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运行模

式创新性分析叨.安徽农业科学,2009,(6):2721—2723.

搭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目录登记和发表工作,征集各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调查了解项目源,列出农业科技成果已转化和待转化的农业科技成果,通过网站等媒体和渠道进行宣传。对已转化的成熟农业成果进行筛选、分类、加工,利用现代信

息手段加快成果交易和转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商

【3】张宝文.新阶段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

社,2003.

【4】张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5.

【51严重君.谭正初,李赛君,等.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湖

南农业发展fJl.湖南农业科学,2008,(6):108—111.

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6】李正生.浅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叨.江西农业学报,2007,

19(9):151—152.

2.5进一步发挥涉农企业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作用万方数据

(责任编辑:刘翠娥)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议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谭华, 刘学文

谭华(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北京,100097), 刘学文(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125)

湖南农业科学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9,""(9)0次

参考文献(6条)

1.贾树英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8(01)

2.尹希果.李磊.张洋 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运行模式创新性分析 2009(06)3.张宝文 新阶段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20034.张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 2005

5.严重君.谭正初.李赛君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湖南农业发展 2008(06)6.李正生 浅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 2007(09)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张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研究 2005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对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决定性作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与其运行机制不适应密切相关。对此,本项研究重点是为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供促进运行机制合理转变的决策支持。研究以发展经济学和管理学有关理论与农业技术推广学理论为基础,采用均衡分析和系统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的变动趋势以及合理运行机制的选择。

  本研究通过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的现状与问题的深入剖析找出障碍因素,构建了农业科技—产业系统,分析了各个子系统的组成部分、不同主体及其功能定位,确定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总体运行机制的原则与总体思路,最后按照不同的农业科技成果需求主体,分别提出相应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学位论文 赵艳艳 农业专利权申请的影响因素研究 2008

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4年发布了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央对三农建设的重视程度,我们国家农业地位在世界上还处在落后的位置,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农业科技能力不强,农业发展科技含量低.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指出,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必须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根本出路,而加强农业专利权的研发和保护正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证。

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科技部及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托,开展我国农业专利权申请的影响因素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农业专利申请呈现总量增长较快、农业专利占全部专利份额较低、申请领域呈现差别化、非职务专利申请比例过高、发明专利是农业专利申请的主体、农业发明专利授权比例低、呈现地域性差别等特点,存在思想意识重视不够、管理不善等问题。借鉴美欧农业专利权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国家应高度重视专利战略、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强专利战略的基础研究、畅通产业化渠道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我国农业专利权的影响因素,从经济因素、制度因素两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建立面板模型,对能够进入计量模型的经济因素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以研究生人员数量表示的人力资本因素显著促进了农业专利权申请数量;政府资金补助推动了农业专利申请,但是由于政府科研补贴较少,其发挥的作用较小;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专利权申请,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业专利权申请数量越多。

文章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是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思路、方法、创新与不足等;第二章是相关研究回顾;第三章是农业专利权的基本概念,包括农业专利权的涵义、价值、会计核算、申请、作用;第四章是农业专利权申请的状况分析,呈现特点、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第五章是美欧农业专利事业发展概况;第六章是农业专利申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包括理论分析和建模分析;第七章是加快我国农业专利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提出政策建议,为政府在制定相关决策时提供一定参考。

3.学位论文 祖立义 农技推广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研究 2008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依靠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发展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将起到更大作用。在新的时期,农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凸现,走依靠科技进步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技术推广,作为农业科技进步中重要环节,它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农业科技进步的水平,从而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后,需对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技推广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进行评价。基于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种植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体系中创立早、公益性强、人员多、体系全的部分,本研究中的“农业”是指的“种植业”。本研究采用因素分析法、C-D生产函数法尝试把以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从农业科技进步中分离出来,以期在农技推广贡献方面做初步的探讨。本研究包括六个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通过对以往研究的综述,发现在农技推广和科技进步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文献很少,定量分析科技进步中农技推广作用的文献就更少。本部分提出研究的目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为理论借鉴。介绍了经济增长理论,科技进步理论,技术推广和技术扩散理论,为本研究分析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技术推广、测算农业科技进步、测算农业技术推广在科技进步中作用做好铺垫。

第三部分为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技推广关系分析。该部分进一步阐述分析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技推广的内涵,对农业科技进步现状及测定方法进行分析;分析了农技推广进展、农技推广与科技进步之间关系。本研究认为,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进步系统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技术推广是连接技术创新和技术采用、扩散的纽带,是实现科技进步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子系统。

第四章为农业科技进步测算的实证部分。本研究针对我国2000-2006年农业生产相关数据,采用具有广泛适用性的C-D生产函数建立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中部和西部科技进步率分别为1.96%、1.52%和1.26%;科技进步贡献率方面,东部最高,达到47%,中部次之,而西部最低。

第五章为农业技术推广作用的测定及分析。本部分在分析农业科技进步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多种模型,结合数据进行模拟选择,最后选用

了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近年来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使农技推广作用在生产中的作用受到影响,各地区种植业技术推广对科技进步的贡献都较低;科技成果变量的贡献方面,东部、中部较高,西部地区较低;东部和西部地区结构调整变量的贡献值较中部地区结构调整贡献值高。

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研究得出两点结论:1、2000-2006年农业科技进步率较“九五”时期有所下降;2、相比科技成果与结构调整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对科技进步的作用较低。

最后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农业技术推广投入方面,加快完善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使农技推广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尽早发挥出来。尤其是强化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生产中推广投入,要加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升科技进步的水平;2、在结构调整方面,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结构调整对科技进步的贡献都较高,尤其是西部地区,政府应大力支持该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3、农业科技成果方面,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农业科技成果较多,对当地农业科技进步起到了很大作用,政府应大力支持科研活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同时积极推动东部地区成果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扩散。

4.学位论文 徐旭 我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研究 2005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农业科技重大问题的主要力量,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团队。

本文旨在尝试为中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希望对正在进行的农业事业单位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首先界定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及其管理等概念,提出了管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新思路。其次,概述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研究现状,并从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矛盾、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的现状,以及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等视角,阐释了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三,总结了我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务聘任、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人员分配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根据从被管理者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技术手段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存在管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1)做好岗位设置的基础工作;(2)促进信息化建设工作;(3)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4)完善政策执行机制。

5.期刊论文 刘秀杰.张雨 天津市科技特派员制度长效运行机制探索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8)

为探索建立天津市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长效运行机制,深入分析了天津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发展和现状,并结合其工作效果,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角度入手,详细阐述了宏观调控机制、供求均衡机制、人才流动机制、利益驱动机制、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以及信息传递机制等6大机制对科技特派员制度长期运行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重大影响,最后对天津市科技特派员工作长效机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6.学位论文 俞凤翔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04

该文通过对经济增长极理论、二元经济结构和产业集聚理论、技术创新理论、技术扩散理论、创业中心与风险投资理论、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理论、复合生态农业理论等一系列现代农业发展理论的阐释,探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目的意义、功能定位、投资主体、建设规模、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具有很强的研究开发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具有将单项技术组装集成、试验示范、展示推广等多项功能.该文在描述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含义和内涵后,对中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在总结园区建设的基本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园区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历史虽短,但发展速度极快,面临着诸多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对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促进园区管理引入竞争机制、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提出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标准化、权重配赋和数学模型等评价和计算方法,构建了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考核、评价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对安徽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河南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和深入分析,进一步说明了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应成为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和孵化基地、农民的教育培训基地、科技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成为企业的竞争发展平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平台和载体,成为联接科研院所与农村、科技人员与农民的桥梁和纽带.该文最后对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并对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7.期刊论文 张海彬.于水 科技推广与成果转化的经验与政策建议——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科技成果纵横2007,""(5)

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进步,更离不开农业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科技成果从成果生产方向成果需求方转移的过程,是智性商品向物性商品转化的过程,是成果所有权从智性商品生产者向物性商品生产者转移的过程,同时,农业成果转化有很强的公益性,很多成果转化是无偿的.南京农业大学的成果转化经过多年探索和努力,通过科技大篷车和"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走出一条高校服务"三农"的新路子,同时形成了"科技大篷车"、"双百工程"、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有偿转让等多种科技兴农模式与机制.共同特点是强调大学在成果转化中与各方的有效结合,共同结果是促进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8.学位论文 薛林莉 农业科技推广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2008

农业科技推广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发达国家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重视,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摆脱贫困与落后状态,同样需要重视农业发展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业推广体系必须适应形势,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事业大发展。本文以农业科技推广风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风险和防范措施。

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风险产生的机理与根本原因,从我国农业推广的现状及特点出发,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以农业推广理论和风险分析理论为指导,就如何减少乃至消除农业推广中出现的风险问题,提出了防范途径与主要对策措施。并研究制定了一些可行的思路和具体措施:(1)构建农业推广风险防范机制:①加强农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实行产、学、研相结合;②建立农业科技推广项目风险评估体系。(2)制定合理的农业风险防范规划:①加强各类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和产业发展规划衔接;②借鉴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农业保险。为农业推广机构和推广人员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应用参考。

本文采用国内外比较研究的办法,研究了我国农业推广的现状;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农业推广风险产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定性和定量分析了风险产生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剖析问题与提出对策相结合的办法,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提出了新时期,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风险的防范措施,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9.学位论文 董兆为 农业推广风险形成机制及防范对策研究 2006

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风险产生的机制与根本原因,并在农业推广风险产生的过程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农业推广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论文从我国农业推广的现状及特点出发,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以农业推广理论和风险分析理论为指导,就如何减少乃至消除农业推广中出现的风险问题,提出了防范途径与主要对策措施。并研究制定了一些可行的思路和具体措施:(1)强化各级政府对农业推广的保障措施;(2)建立农业保险机制和公共财政支持框架;(3)开发信息资源,建立新型信息体系;(4)强化政府调控,改善农业推广宏观政策;(5)加强农业推广体系建设,优化推广体系运行模式;(6)提高农民素质:(7)走协作推广之路;(8)建立农业推广的论证制度等。为农业推广机构和推广人员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应用参考。论文的第五部分,对新时期我国农业推广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论文采用国内外比较研究的办法,研究农业推广的历史和现状;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农业推广风险产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定性和定量分析了风险产生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剖析问题与提出对策相结合的办法,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提出了新时期,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风险的防范措施,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与农业推广体制改革措施。

10.学位论文 葛信勇 重庆市山区农村科教兴农问题研究 2004

该论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看待科教兴农问题,把它作为有效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置放在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整体框架中加以研究.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科教兴农是重庆山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的客观要求,也是山区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机制决定的;重庆山区农村科教兴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加强基础设

施建设力度,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力度;科教兴农首先要兴科教.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振兴山区,必须首先振兴教育.发展山区农村教育是科教兴农的关键.积极推进山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行三教统筹,在确保"两基"巩固提高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快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全面提高山区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科教兴农的核心是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和农业产业特点的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组织,实行农科教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农科教结合运作机制.完善成果转化的供求机制,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利益激励机制,建立农业科技成果的市场转让机制和农业科技产业化的风险投资机制等.根据重庆山区农村科教兴农的战略构想,论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要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各级政府必须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调整支农资金的支出结构,大力鼓励、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认真落实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金融、税收、保险对农业科技的支持等).二是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三是加强山区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农业教育,改善农民基本素质,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四是切实加强科教兴农工作的组织领导.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unannykx200909044.aspx授权使用:四川农业大学(scny),授权号:3f4af9d5-596e-4056-b142-9df400f66fc7

下载时间:2010年9月17日

湖南农业科学2009,(9):132~134,137

Hunan

A研culturalSciences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议

谭华1,刘学文2

(1.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北京100097;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125)

摘要: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而I临的形势和任务.指出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是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提出了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应建奇专

门的机构开展宏观战略研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的引导示范作用,加速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充分发挥涉农企业的载体作用。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议;新形势中图分类号:s一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O(KaMK50X(2009)09-0132-02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约有7000项农业科技成对发展不够,不能满足农产品优质化的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和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种植、养殖水平,提高农产品及加工品优质率和产出率,促使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使我国农业整体科技含量能有明显提升。

当前,我国农产品供求总量大体平衡,而且丰

果问世,但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智慧的结晶都被束之楼阁,科技资源严

重浪费。当前,在我国农业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情况下,只有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进

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步伐,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提高农产品的

质量及安全,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村繁荣发展、农民增收致富;通过政策支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

年有余。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人民对食

品安全和多样化的需求也日益提高。由于长期来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科技成果转化慢,我国农产品在结构上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如大路产品多、优质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不能适用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后多样化、优质化消费需求。因此,农业结构的调整要把提高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放在第一位。通过加快优质新品种、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

制和模式创新,加快适应我国国情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整体水平和效率的提升。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新形势和

任务

1.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一直是当前和今

后农业农村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调整和优化的程度如何,归根结底要取决于科技进步。由于

加快先进农产品加工技术及设备的成果转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并建立

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促进我国农业高效优质安全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快实现我国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和专用化。

我国原有技术储备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率不高,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农业结构调整变化需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已经对农业科技提出

了新的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主要追求数量型发展,对

1.2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目标。我国正处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处在改造传统农业,走中

农产品优质化重视不够,优质产品的生产技术相

收稿日期:2009—08—01

作者简介:谭华(1956一),女,吉林省吉林市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农村科技管理与研究。

万方数据

第9期谭华等: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议

133

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城乡差距还在呈扩大之势。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7:l,1985年达到历史最低点,为1.80:1,1997年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加速扩大,2001年为2.90:l,2002年继续扩大到3.11:l,之

后基本保持不断扩大的趋势,2006年扩大到

3.28:l,2007年更是达到了3.33:l。虽然,2007

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

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但同期,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至3.33:1,绝对差距达9646元,为改革开放以始诱发大面积、多层次的社会矛盾。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刻不

容缓。农业农村科技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助推器。通过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实施一批重大成

果转化项目,通过加速一批先进适用的农村科技成

果的转化应用,促进以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提升农业产业

质和竞争能力的提高,增强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推

发展。

1.3缓解国际金融危机,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受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下滑的影响,我国农业小,我国农产品出口困难加大;一些中小企业发生

困难或倒闭,企业减薪或裁员,农民工就业和增收困难;国际农产品价格下滑,我国农产品价格水平下行压力增大。今年l至4月,我国农产品出口累

响,已从市场流通领域向生产加工领域、从出口农

产品向整个农产品蔓延,农业、农民正承受着越来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对进口的农产品

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究其原因,还是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技术支撑作用发挥不够所致。加入WTO就意味着我国农业已全面参与国际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农业就要按照国际化

万方数据

的标准进行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为应对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促进经济平稳较

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制定了一些应对措施,其中

把加快转化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成果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危机为机遇,这就需要我国农业科技要适应农业产业升级,瞄准国际市场,致力于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加速转化优质化、专业化的农业新品种为突破口,加强以改善品种质量、节本增效技术及装备的成果转化,使农业走上精细化、工业化、科技化和绿色环保型的现代农业之路,不断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地

位,从根本上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

济带来的冲击。

1.4建设“两型”农业,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建设“两型”农业就是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资源综合循环利

用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为重点,转化推广应用节约型的耕作、播种、施肥、施药、灌溉与旱作农业、集约生态养殖、秸秆综合利用等节约型技术,转化

推广应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农业废弃物生成,注重水土保持和保护环境等环保型技术。

我国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

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约束,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

农业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是实现农业发展与资源节

约、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人均

耕地面积940.47m2,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

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量的70%以上;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

200

m3,仅为世界平均水

平的30%左右,农业每年缺水约300亿m3;部分农村地区能源短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荒漠化、农

业污染、气象灾害等问题也呈加重趋势。加快技术

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突破此瓶颈的根本途径。

2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

2.1

设立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宏观战略研究

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具有一定权威的技术、经济、管理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主要来源于大学、科研院所、企

来差距最大的一年。随着这种差距的拉大,已经开

链,培育和发展涉农科技型企业,促进企业整体素

进农业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

遭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国际农产品市场需求缩

计金额116.2亿美元,同比下降9.3%。全国许多省

份的农产品出口出现了“量价齐跌”的局面。与去年底相比,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影

越大的市场风险和压力。国际金融危机还使许多国设置各种新型贸易壁垒。据商务部调查,我国90%

湖南农业科学

第9期

业等单位。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宏观战略研究,围绕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优势产

业布局,研究制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长期发展规

划纲要。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应着眼于围家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农村优势产业布局,紧密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最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国家重大科技发展计划的实施情况,根据

行业特点、区域布局等实际情况,依照国民经济和

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需求状

况,研究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结构和区域重点,研

究制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期规划。通过中长期规划的制定,进一步明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任务、战略布局、保障措施,制度安排等,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2.2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加大公共财政投入

在我国农业企业化尚处于低水平发展时期,农

业产业化各方参与者在承受技术风险的能力还很弱的情况下,需要强化政府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公共服务职能。一是通过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科技进村人户工程等多种载体,进一步推动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下移,切实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培养带动一批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实现科技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结合。二是通过政策

引导和资金注入,优先培育和发展实用农业技术市

场、中介组织等,出台鼓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积极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

环境。三是构建公益性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于交易信息平台,整合各类农业研发信息、科技成果

信息,提供成果交易平台。鼓励有条件的省、市根据

地方情况,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交易信息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四是建立国家农业科

技成果转化中心(基地),加强计划集成,以国家农

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依托,构建一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基地),

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直通道,开展重大农业科

研成果的中试、熟化,为企业、农民和农业技术合作

万方数据

组织提供公益服务。

2.3

总结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

运行经验,充分发挥专项的引导示范作用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于2001年经

国务院批准成立,至今已实施8a。2001~2008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2.5亿元,支持3784个项目,覆盖了种植、养殖、加工、农业装备与信息以及农村节

能减排等多个领域,使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

术水平高、具备产业化前景、成长性好的农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了产业化,为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促进企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

增加就业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提高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对已完成验收的前5a项目统计,项目承担单位共获专利

授权1765个,开发各类动植物新品种7708个、新产品4053个,建立各类试验示范区(基地)47

279

个,植物新品种推广面积1320万hm2,建立中试线

167条、生产线5831条,带动5000万以上的农

民增收。通过围家转化资金的引导,目前已有26个省建立了地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的作用日益凸显。

专项运行8a来,在全国各地、各涉农部门都支持了一大批科技成果,支持的对象主要包括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涉农企业、推广机构、农民组织、农业中介等各类单位,支持的领域几乎包括了所有涉农的应用和开发性技术成果;同时,在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体制机制和模式建设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通

过进一步总结和研究,对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

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对促进我国农业科技

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同时,要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规

模,吸引地方、企业、科技开发机构和金融机构等渠

道的资金投入。构建有效支撑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保障体系。

2.4推进农科教与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加

速构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必将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探索建立以政府为

主导、产学研合作、农科教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立分工明晰、有机联系、快速高效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对推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年来,产学研机制建设虽然取得了成绩,

(下转第137页)

竺!塑

型壁竺!奎些塑兰堡曼竺兰全竺苎苎竺昼耋

132

益;另一方面又要按科研规律办事,以对党、对国

家、对单位和对职工负责任的态度,提出有利于科

家都树立起“适值、有偿服务”、“花钱买服务”和“服务也是商品”的意识。思想观念问题不解决,实行起来困难大,会产生许多不应有的误会和阻力。

农业科研单位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政策性

强,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同科技人员切身利益息

研事业发展的后勤社会化方案,建立和完善社会化

相应的管理责任机制、服务经营机制、分配激励机

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减轻后勤历史包袱,让后勤轻

装人“社”。

息相关的工作。因此,农业科研单位后勤社会化的

改革,既要从整个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又要根据科学发展和农业科研单位自身的特点,

2.4把握舆论导向,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促

进观念转变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传统观念的束缚,

后勤服务一直被看成是福利性、附属性事业。就后

勤内部人员而言,一部分人还存在“等靠要”和“大锅饭”的思想,还没有像企业职工那样,把单位效益

认真分析现状,总结经验,从实际出发,拟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理顺和解决好社会化过程中的具体

问题。后勤人员更要与时俱进,积极投身改革实

践,“敢”字当头,勇于创新,确保后勤社会化改革

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吴永华.关于农业科研院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J】.农业科

技管理,200l,(4):3l一33.

的好坏与个人收入直接联系起来。因此必须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让他们充分理解农业科研单位后勤社会化的意义,以及社会化

进程中将要遇到的严峻形势,让他们真正树立紧迫感、危机感,变压力为动力,进一步增强服务质量意

【2】唐小见,鲍勇.农业科研单位后勤工作社会化之探讨叨.安

徽农业科学,2003,(4):584—586.

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就后勤外部人员而言,由于长期习惯于接受后勤无偿服务,实行社会化以

后,许多服务将变成有偿服务,思想可能难以接受。

【3】殷宅林,刘金钛.农业科研单位后勤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农

业经济管理。1995,(2):6_9.

因此,也要通过舆论宣传来转变大家的观念,让大

(上接第134页)

(责任编辑:卢红玲)

.--+-,-4--+・+一+-+-+-+-+-+-—卜・

企业是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企业的载体功能,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途径。

在发达国家,企业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在

但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工作还没有形成合力,缺乏各

方面的沟通协调以及统筹安排。大学、科研机构往往只注重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忽视了市场竞争的需

求,而企业往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技术储备能力和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与产学研机制建设互相结合,成果转化要进一步反映企业的重大技术需求,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运行机制,把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服务,推动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强强联合、优势

互补。

大部分农业产品领域,技术赢利性很强,能够通过成果转化实现的利益弥补技术开发、引进、推广的

成本和风险损失。相对于以政府推动为主的成果转

化模式而言,企业在利益驱动下能够有效地将技术开发、引进和转化环节相结合,顺利实现各个环节的传递,提高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和普及率。

参考文献:

【1】贾树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叨.东北农业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ll—13.

【21尹希果,李磊,张洋.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运行模

式创新性分析叨.安徽农业科学,2009,(6):2721—2723.

搭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目录登记和发表工作,征集各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调查了解项目源,列出农业科技成果已转化和待转化的农业科技成果,通过网站等媒体和渠道进行宣传。对已转化的成熟农业成果进行筛选、分类、加工,利用现代信

息手段加快成果交易和转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商

【3】张宝文.新阶段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

社,2003.

【4】张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5.

【51严重君.谭正初,李赛君,等.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湖

南农业发展fJl.湖南农业科学,2008,(6):108—111.

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6】李正生.浅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叨.江西农业学报,2007,

19(9):151—152.

2.5进一步发挥涉农企业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作用万方数据

(责任编辑:刘翠娥)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议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谭华, 刘学文

谭华(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北京,100097), 刘学文(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125)

湖南农业科学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9,""(9)0次

参考文献(6条)

1.贾树英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8(01)

2.尹希果.李磊.张洋 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运行模式创新性分析 2009(06)3.张宝文 新阶段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20034.张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 2005

5.严重君.谭正初.李赛君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湖南农业发展 2008(06)6.李正生 浅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 2007(09)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张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研究 2005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对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决定性作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与其运行机制不适应密切相关。对此,本项研究重点是为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供促进运行机制合理转变的决策支持。研究以发展经济学和管理学有关理论与农业技术推广学理论为基础,采用均衡分析和系统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的变动趋势以及合理运行机制的选择。

  本研究通过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的现状与问题的深入剖析找出障碍因素,构建了农业科技—产业系统,分析了各个子系统的组成部分、不同主体及其功能定位,确定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总体运行机制的原则与总体思路,最后按照不同的农业科技成果需求主体,分别提出相应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学位论文 赵艳艳 农业专利权申请的影响因素研究 2008

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4年发布了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央对三农建设的重视程度,我们国家农业地位在世界上还处在落后的位置,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农业科技能力不强,农业发展科技含量低.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指出,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必须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根本出路,而加强农业专利权的研发和保护正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证。

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科技部及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托,开展我国农业专利权申请的影响因素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农业专利申请呈现总量增长较快、农业专利占全部专利份额较低、申请领域呈现差别化、非职务专利申请比例过高、发明专利是农业专利申请的主体、农业发明专利授权比例低、呈现地域性差别等特点,存在思想意识重视不够、管理不善等问题。借鉴美欧农业专利权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国家应高度重视专利战略、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强专利战略的基础研究、畅通产业化渠道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我国农业专利权的影响因素,从经济因素、制度因素两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建立面板模型,对能够进入计量模型的经济因素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以研究生人员数量表示的人力资本因素显著促进了农业专利权申请数量;政府资金补助推动了农业专利申请,但是由于政府科研补贴较少,其发挥的作用较小;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专利权申请,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业专利权申请数量越多。

文章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是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思路、方法、创新与不足等;第二章是相关研究回顾;第三章是农业专利权的基本概念,包括农业专利权的涵义、价值、会计核算、申请、作用;第四章是农业专利权申请的状况分析,呈现特点、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第五章是美欧农业专利事业发展概况;第六章是农业专利申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包括理论分析和建模分析;第七章是加快我国农业专利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提出政策建议,为政府在制定相关决策时提供一定参考。

3.学位论文 祖立义 农技推广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研究 2008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依靠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发展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将起到更大作用。在新的时期,农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凸现,走依靠科技进步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技术推广,作为农业科技进步中重要环节,它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农业科技进步的水平,从而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后,需对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技推广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进行评价。基于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种植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体系中创立早、公益性强、人员多、体系全的部分,本研究中的“农业”是指的“种植业”。本研究采用因素分析法、C-D生产函数法尝试把以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从农业科技进步中分离出来,以期在农技推广贡献方面做初步的探讨。本研究包括六个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通过对以往研究的综述,发现在农技推广和科技进步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文献很少,定量分析科技进步中农技推广作用的文献就更少。本部分提出研究的目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为理论借鉴。介绍了经济增长理论,科技进步理论,技术推广和技术扩散理论,为本研究分析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技术推广、测算农业科技进步、测算农业技术推广在科技进步中作用做好铺垫。

第三部分为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技推广关系分析。该部分进一步阐述分析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技推广的内涵,对农业科技进步现状及测定方法进行分析;分析了农技推广进展、农技推广与科技进步之间关系。本研究认为,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进步系统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技术推广是连接技术创新和技术采用、扩散的纽带,是实现科技进步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子系统。

第四章为农业科技进步测算的实证部分。本研究针对我国2000-2006年农业生产相关数据,采用具有广泛适用性的C-D生产函数建立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中部和西部科技进步率分别为1.96%、1.52%和1.26%;科技进步贡献率方面,东部最高,达到47%,中部次之,而西部最低。

第五章为农业技术推广作用的测定及分析。本部分在分析农业科技进步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多种模型,结合数据进行模拟选择,最后选用

了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近年来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使农技推广作用在生产中的作用受到影响,各地区种植业技术推广对科技进步的贡献都较低;科技成果变量的贡献方面,东部、中部较高,西部地区较低;东部和西部地区结构调整变量的贡献值较中部地区结构调整贡献值高。

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研究得出两点结论:1、2000-2006年农业科技进步率较“九五”时期有所下降;2、相比科技成果与结构调整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对科技进步的作用较低。

最后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农业技术推广投入方面,加快完善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使农技推广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尽早发挥出来。尤其是强化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生产中推广投入,要加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升科技进步的水平;2、在结构调整方面,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结构调整对科技进步的贡献都较高,尤其是西部地区,政府应大力支持该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3、农业科技成果方面,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农业科技成果较多,对当地农业科技进步起到了很大作用,政府应大力支持科研活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同时积极推动东部地区成果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扩散。

4.学位论文 徐旭 我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研究 2005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农业科技重大问题的主要力量,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团队。

本文旨在尝试为中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希望对正在进行的农业事业单位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首先界定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及其管理等概念,提出了管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新思路。其次,概述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研究现状,并从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矛盾、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的现状,以及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等视角,阐释了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三,总结了我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务聘任、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人员分配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根据从被管理者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技术手段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存在管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1)做好岗位设置的基础工作;(2)促进信息化建设工作;(3)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4)完善政策执行机制。

5.期刊论文 刘秀杰.张雨 天津市科技特派员制度长效运行机制探索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8)

为探索建立天津市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长效运行机制,深入分析了天津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发展和现状,并结合其工作效果,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角度入手,详细阐述了宏观调控机制、供求均衡机制、人才流动机制、利益驱动机制、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以及信息传递机制等6大机制对科技特派员制度长期运行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重大影响,最后对天津市科技特派员工作长效机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6.学位论文 俞凤翔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04

该文通过对经济增长极理论、二元经济结构和产业集聚理论、技术创新理论、技术扩散理论、创业中心与风险投资理论、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理论、复合生态农业理论等一系列现代农业发展理论的阐释,探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目的意义、功能定位、投资主体、建设规模、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具有很强的研究开发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具有将单项技术组装集成、试验示范、展示推广等多项功能.该文在描述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含义和内涵后,对中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在总结园区建设的基本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园区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历史虽短,但发展速度极快,面临着诸多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对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促进园区管理引入竞争机制、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提出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标准化、权重配赋和数学模型等评价和计算方法,构建了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考核、评价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对安徽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河南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和深入分析,进一步说明了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应成为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和孵化基地、农民的教育培训基地、科技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成为企业的竞争发展平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平台和载体,成为联接科研院所与农村、科技人员与农民的桥梁和纽带.该文最后对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并对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7.期刊论文 张海彬.于水 科技推广与成果转化的经验与政策建议——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科技成果纵横2007,""(5)

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进步,更离不开农业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科技成果从成果生产方向成果需求方转移的过程,是智性商品向物性商品转化的过程,是成果所有权从智性商品生产者向物性商品生产者转移的过程,同时,农业成果转化有很强的公益性,很多成果转化是无偿的.南京农业大学的成果转化经过多年探索和努力,通过科技大篷车和"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走出一条高校服务"三农"的新路子,同时形成了"科技大篷车"、"双百工程"、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有偿转让等多种科技兴农模式与机制.共同特点是强调大学在成果转化中与各方的有效结合,共同结果是促进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8.学位论文 薛林莉 农业科技推广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2008

农业科技推广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发达国家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重视,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摆脱贫困与落后状态,同样需要重视农业发展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业推广体系必须适应形势,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事业大发展。本文以农业科技推广风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风险和防范措施。

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风险产生的机理与根本原因,从我国农业推广的现状及特点出发,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以农业推广理论和风险分析理论为指导,就如何减少乃至消除农业推广中出现的风险问题,提出了防范途径与主要对策措施。并研究制定了一些可行的思路和具体措施:(1)构建农业推广风险防范机制:①加强农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实行产、学、研相结合;②建立农业科技推广项目风险评估体系。(2)制定合理的农业风险防范规划:①加强各类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和产业发展规划衔接;②借鉴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农业保险。为农业推广机构和推广人员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应用参考。

本文采用国内外比较研究的办法,研究了我国农业推广的现状;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农业推广风险产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定性和定量分析了风险产生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剖析问题与提出对策相结合的办法,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提出了新时期,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风险的防范措施,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9.学位论文 董兆为 农业推广风险形成机制及防范对策研究 2006

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风险产生的机制与根本原因,并在农业推广风险产生的过程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农业推广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论文从我国农业推广的现状及特点出发,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以农业推广理论和风险分析理论为指导,就如何减少乃至消除农业推广中出现的风险问题,提出了防范途径与主要对策措施。并研究制定了一些可行的思路和具体措施:(1)强化各级政府对农业推广的保障措施;(2)建立农业保险机制和公共财政支持框架;(3)开发信息资源,建立新型信息体系;(4)强化政府调控,改善农业推广宏观政策;(5)加强农业推广体系建设,优化推广体系运行模式;(6)提高农民素质:(7)走协作推广之路;(8)建立农业推广的论证制度等。为农业推广机构和推广人员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应用参考。论文的第五部分,对新时期我国农业推广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论文采用国内外比较研究的办法,研究农业推广的历史和现状;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农业推广风险产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定性和定量分析了风险产生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剖析问题与提出对策相结合的办法,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提出了新时期,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风险的防范措施,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与农业推广体制改革措施。

10.学位论文 葛信勇 重庆市山区农村科教兴农问题研究 2004

该论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看待科教兴农问题,把它作为有效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置放在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整体框架中加以研究.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科教兴农是重庆山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的客观要求,也是山区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机制决定的;重庆山区农村科教兴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加强基础设

施建设力度,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力度;科教兴农首先要兴科教.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振兴山区,必须首先振兴教育.发展山区农村教育是科教兴农的关键.积极推进山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行三教统筹,在确保"两基"巩固提高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快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全面提高山区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科教兴农的核心是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和农业产业特点的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组织,实行农科教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农科教结合运作机制.完善成果转化的供求机制,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利益激励机制,建立农业科技成果的市场转让机制和农业科技产业化的风险投资机制等.根据重庆山区农村科教兴农的战略构想,论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要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各级政府必须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调整支农资金的支出结构,大力鼓励、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认真落实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金融、税收、保险对农业科技的支持等).二是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三是加强山区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农业教育,改善农民基本素质,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四是切实加强科教兴农工作的组织领导.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unannykx200909044.aspx授权使用:四川农业大学(scny),授权号:3f4af9d5-596e-4056-b142-9df400f66fc7

下载时间:2010年9月17日


相关文章

  • 科技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中国科技服务业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 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0) 报告编号:155130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 ...查看


  • 2016-2022年中国生态农业市场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报告
  • 生态农业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 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 ...查看


  • 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 2010年第34期 科技目向导 ◇财税管理◇ 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帅 (中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王 陕西 宝鸡721006) [摘要]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突出表现在推动经济增长.解决社 ...查看


  • 2015年会计学毕业论文
  • 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试论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监管 姓名与学号 年级与专业 会计学 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 1. 本人郑重地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 师的指 ...查看


  •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主要篇目介绍
  • < 人民日报 >( 2009年08月28日 03 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是胡锦涛同志二〇〇七年十月十五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报告回答了党在改革 ...查看


  • 在市委全委会上的讲话
  • 在市委八届十七次全委会上的讲话(摘要) (2010年12月27日) 姚玉舟 一.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新的起点上奋力开创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可以大 ...查看


  • 2011政协工作报告
  • 2011政协工作报告 贾庆林 2011.3.3 各位委员: 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我国发展历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以胡 ...查看


  • 科学技术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 浅析科学技术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应用 前言:发展,是当今世界和时代的潮流,是当代中国的 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 展,是总结历史.把握时代.面向未来的必然结论.科学技 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安全科学 ...查看


  • 形势与政策2015-2016(2)教学大纲
  • <形势与政策>课程2015-2016第二学期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编号:0302110001 (2)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英文名称:Situation and Policy (3)学分/学时:2学分/8学时 (4)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