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及其成因

借鉴与比较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10No.2

浅析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及其成因

白莉范晔

摘要戏剧《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它代表了莎士比亚最高的艺术成就。本文通过对主人公哈姆雷特言行的描写,分析了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以及他悲剧性格形成的原因。关键词: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悲剧性格原因

I106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

一引言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年)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兼诗人。其作品对后代作家影响深远。他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被认为是古往今来少数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莎士比亚幼年家境不错,在当地学校接受过基础教育,并对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因家境原因被迫辍学,曾去伦敦谋生,当过剧院的杂工,演员和编剧等,正是莎士比亚坎坷的人生经历给了他日后写作丰富的灵感和思

从1597年起,他的剧本开始出版,并十分走俏。从此,莎考。

士比亚成了著名的戏剧家。大约到1612年,莎士比亚大致上完成了38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的写作。

《哈姆雷特》(1601年)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作,剧中丹麦王子为父复仇的故事选于公元1200年的丹麦史。在莎士比亚之前,这个故事多次被人改编为流行的复仇剧,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则点石成金,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推陈出新,成了欧洲戏剧史上的奇观。

《哈姆雷特》以中世纪的丹麦宫廷位背景,通过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真实描绘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实面目,表现了作者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笔者将从哈姆雷特的言行来分析他的悲剧性格的表现。

二哈姆雷特悲剧性格的表现1多疑

哈姆雷特自幼生活在一帆风顺的环境中:身份尊贵,家庭和睦美满,国家强盛。他所经历过的处境无一不是平顺的。但是在一夜之间,他所拥有的一切都遭到了全盘颠覆:父王猝死,母后改嫁,王权旁落,国外大军压境。对于一个从来不曾遭遇过什么重大挫折与坎坷境遇的年轻王子来说,没有什么比这突如其来的巨变更打击的事了。也正因为如此,哈姆雷特的忧郁本性愈发得明显了,而他性格中多疑的一面也被激发了出来,并愈演愈烈。如第一幕中,他一登场,便以连讽带刺的口吻来面对新国王与王后的问候:

王:哈姆雷特,我的侄儿,我的儿———哈:亲上加亲,越亲越不相亲!王:为什么愁云依然笼罩在你身上?哈:不,陛下,我已经在太阳里晒得太久了。由于环境的剧变,哈姆雷特变得十分多疑,即使是一心帮助他的霍拉旭等人,他也无法全心信任。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可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整,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之华!万物之灵!可是,对于我,这点泥土里提炼出来的玩意儿算得了什么呢?”

这里哈姆雷特是以一种讥讽的口气讲的这段话,这是哈姆雷特对人的地位的怀疑,也是哈姆雷特的一种时代秩序观念的反映。他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一切:人性的

虚伪,世态的炎凉,天道的不公。这也为哈姆雷特最后的悲

剧结局作了铺垫。

2嫉恶如仇

嫉恶如仇的性格也是推动哈姆雷特人生轨迹的重要动力。在第一幕中,他气愤于母亲的朝三暮四,痛斥:“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在母亲的寝室中,他愤怒地辱骂他的叔叔是“一个杀人犯,一个恶徒,一个庸奴,一个冒充国王的丑角,一个盗国窃位的扒手。”对叔父的奢侈以及国家的陋

他向往光明,痛恨邪恶,将所有的习,他都表现得痛心疾首。

国仇家恨都绑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忍受所有苦难,不断挣扎前进。

3优柔寡断

哈姆雷特虽然善于思索,但却优柔寡断,这也是他的复

母亲被占有,王权仇成为悲剧的原因。面对着父亲被毒杀,

被窃取,国家被觊觎的家仇国恨,哈姆雷特有强烈的复仇愿望:

“朋友们,我以满怀的热情,信赖着你们两位;要是在哈姆雷特的微弱的能力以内,能够有可以向你们表示他的友

让我们一同进去;情之处,上帝在上,我一定不会有负你们。

请你们记着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守口如瓶。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楣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来,我们一块儿去吧。”

哈姆雷特用宣誓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复仇的坚定信念;但另一方面,哈姆雷特对杀死仇人这一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表现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疑虑情结,他本来有好几次杀死仇人的绝佳机会,但在这种情结的作祟下,复仇计划一次次

当他偶遇到仇人在为自己的罪孽祈祷时,复仇的功亏一篑。

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接着他就转入了时机价值的思考。第三幕戏剧中写到:

“现在我正好动手,他正在祷告。我现在就干,他就一命归天,我也就报仇了。这需要算一算。一个恶汉杀死了我的父亲,我这个独生子把这个恶汉却送上天堂”。

于是,哈姆雷特复仇首先变成了一场思想斗争。一面是杀父之仇的切齿之痛,父亲亡灵的声声追讨;另一面是对生命价值的严肃思考,与生俱来的忧郁秉性。哈姆雷特在这二者之间苦苦地徘徊:

“要不是怕一死就去了没有人回来的那个从未发现的国土,怕那边还不知会怎样,因此意志动摇了,因此便宁愿忍受目前的灾殃,而不愿投奔另一些未知的苦难?这样子,顾虑使我们都成了懦夫,也就这样子,决断决行的本色上了惨白的一层思虑的病容;本可以轰轰烈烈的大作大为,由于这一点想不通,就出了别扭,失去了行动的名分。”

一个复仇计划就这样演绎成了一次痛苦的思想突围。他的犹豫不只是他找不到复仇的方法时产生的心理,而且也是他感悟到人的渺小、人的不完美、人生的虚无时那迷茫

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10No.2借鉴与比较

和忧虑心态的外观。

剧中哈姆雷特的多次独白,就表达出他对社会与人生、生与死、爱与恨、理想与现实等方面的哲学探索,揭露出他内心的矛盾、苦闷、困惑、迷惘和恐惧等多方面的心理内容。“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这个震撼了数代人灵魂的问题。对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是由于无法对这一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哈姆雷特才长期踌躇和拖延着他早应该采取的复仇行动。哈姆雷特陷入岔路中不知从何突破,只能不停犹豫,这不仅是他悲剧性格的体现,更是社会环境决定的,也许是不忍让国家和子民介入新的王位更迭的混乱,或者自己的悲天悯人,更主要的是哈姆雷特决定当面杀死自己的仇人,他总是在犹豫间失去机会,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哈姆雷特最后的悲剧。

4双重矛盾性在《哈姆雷特》这一不朽剧作中,莎士比亚通过对主人公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深度。哈姆雷特内心矛盾是随着为父复仇的戏剧情节逐步展开并激化的,而复仇在外在冲突中又逐渐让位于内心冲突,从而揭示出犹豫的本质特性。他心怀理想又对现实的丑恶感到失望甚至悲观;向往人性的善又深信人自身有恶的深渊;想重整乾坤又因人性之恶的深重而感到回天无力;觉得人生无意义又对死后世界充满恐惧;爱奥菲莉亚和自己的母亲,又怨恨她们的脆弱等等。这一系列内心冲突的描写既显示了主人公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又展现出他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哈姆雷特作为该剧的主要角色,他的命运不可避免地处于这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哈姆雷特的矛盾心理使他不得不细心考虑自己的处境,尽量用完美的方法解决。但思考

哈姆雷太过详细继而又使他陷入矛盾之中,形成恶性循环。

特在自己的思想怪圈中走来走去,他面对的是国仇家恨,他希望用年轻人的热血去报仇,但他作为王子,更想为了拥戴他的子民,夺回王位,创造一个太平盛世。而后者,似乎是历史给予他的使命。剧中写到“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哎,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由他的矛盾心理可见,他的复仇已经不再是武器能够解决的,他需要用政治手段夺回他的荣耀。哈姆雷特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信仰失落时人们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的象征表述。

三哈姆雷特悲剧性格形成的原因

哈姆雷特只是一个小说人物,所以他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一个时代的缩影。我们可以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中找到影子。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印证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的成因:

1时代的烙印

莎士比亚诞生于一个特殊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的意识形态都可以从哈姆雷特身上得到反映。在整个西方现代化进程中,莎士比亚创作的文艺复兴时期是从中世纪步入现代的一个过渡。人文主义开始兴起,神学的地位不断下降,对人的价值的认知不断提升,尊重人,尊重生命,追求价值等观念开始具有普世意义;另一方面,封建落后思想却依然顽固,对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桎梏远未消失。哈姆雷特作为一个封建王公子弟,虽然接受了一些新鲜的思想,但封建落后的思想对他仍如影随形。哈姆雷特性格中的矛盾,其实是这两种思想的尖锐碰撞。于是,在文艺复兴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旧的神学体系已不能维持住自己的地位,而新思想尚不能完满地解释这个时代。观察与思考、怀疑与探索的并存成为这个时代的又一特征。这既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也是哈姆雷特的性格品质。这些品质使哈姆雷特成了一个内燃似的人物,在不断地观察与思考中,他的思维变得越来越

细密,同时在不断的怀疑和探索中,他也陷入了迷惘。他对母亲的遭遇既同情有愤怒,他对于鬼神既有一种虔诚的信仰又有着难以排遣的怀疑,他对结束仇人的生命既充满渴望又充满忧郁,他对于生命,有着赞美但更多的是鞭挞。

2社会因素

社会现实的残酷变异和个人理想的毁灭最终形成了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人的情欲在失去理性规范的制约后会

“混乱”。在理想幻灭后的哈姆产生无穷的恶,社会也就趋于

雷特眼中,人的心灵是阴暗污浊的,人在本体意义上是丑恶的。克劳狄斯是个十恶不赦的魔鬼,王后的堕落也是由于无

他认为:法克制的情欲。奥菲莉娅也不例外,

“要是地狱中的孽火可使一个中年妇人(王后)的骨髓里煽起了蠢动,那么青春在烈焰中,让贞操像蜡一样融化吧。当无法遏止的情欲大举进攻的时候,用不着喊什么羞耻了,因为霜雪都会自动燃烧,理智都会做情欲的奴隶呢。”

奥菲莉娅尽管看上去“像冰一样贞洁,像雪一样纯洁”,“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在情欲逼来时,她也会像王但

后一样“脆弱”的。哈姆雷特不仅看到了他人心灵的丑恶,而且也看到了自己的心灵是黑暗的。他说,“我的罪恶是那么多,连我的思想也容纳不下。”因此,在他眼里,所有的人“都是十足的坏人”,因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的本性”,世界也

“牢狱”和“荒原”。哈姆雷特这种“生存还是毁正因此成了

灭”的激烈内心搏斗及反省,社会现实的残酷逐渐促成了其悲剧性格的形成。

3环境因素

行动的条件、性格形成发展的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场所、

客观根据。一个典型人物的形成和他所处的典型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莎士比亚笔下的主人公往往置身于强烈的矛盾冲突中,形成了一种无法摆脱的悲剧性格,从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从大环境来看,哈姆雷特处在文艺复兴这样一个充满了矛盾的特殊时代,身上无疑留有这个时代的特征。环境的突变使哈姆雷特的心绪被打乱了,产生了一种无所依托的断裂感,他陷入了一种忧郁、迷惘、近乎疯颠的状态,这也是哈姆雷特性格中最为复杂丰富的地方。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哈姆雷特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的性格,他所处的环境也决定了他的性格,而他的性格又决定了他的命运。

四结语

有句名言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在这样的性格下,他被复仇的意念苦苦煎熬,复仇成了他的全部,而这一切使他最终落入仇敌布下的圈套中。最后复仇的愿望终于实现,可是一切美好的东西也都破碎了。这就是注定了他与黑暗势力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

参考文献:

[1]《外国文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英国文学作品选读》,商务印书出版社,2003年版。

[3]《莎士比亚传》,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4]《新编外国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作者简介:白莉,女,1982—,河北省保定市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英国文学,工作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科学部。

范晔,女,1982—,河北省保定市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英国文学,工作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科学部。

借鉴与比较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10No.2

浅析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及其成因

白莉范晔

摘要戏剧《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它代表了莎士比亚最高的艺术成就。本文通过对主人公哈姆雷特言行的描写,分析了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以及他悲剧性格形成的原因。关键词: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悲剧性格原因

I106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

一引言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年)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兼诗人。其作品对后代作家影响深远。他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被认为是古往今来少数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莎士比亚幼年家境不错,在当地学校接受过基础教育,并对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因家境原因被迫辍学,曾去伦敦谋生,当过剧院的杂工,演员和编剧等,正是莎士比亚坎坷的人生经历给了他日后写作丰富的灵感和思

从1597年起,他的剧本开始出版,并十分走俏。从此,莎考。

士比亚成了著名的戏剧家。大约到1612年,莎士比亚大致上完成了38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的写作。

《哈姆雷特》(1601年)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作,剧中丹麦王子为父复仇的故事选于公元1200年的丹麦史。在莎士比亚之前,这个故事多次被人改编为流行的复仇剧,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则点石成金,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推陈出新,成了欧洲戏剧史上的奇观。

《哈姆雷特》以中世纪的丹麦宫廷位背景,通过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真实描绘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实面目,表现了作者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笔者将从哈姆雷特的言行来分析他的悲剧性格的表现。

二哈姆雷特悲剧性格的表现1多疑

哈姆雷特自幼生活在一帆风顺的环境中:身份尊贵,家庭和睦美满,国家强盛。他所经历过的处境无一不是平顺的。但是在一夜之间,他所拥有的一切都遭到了全盘颠覆:父王猝死,母后改嫁,王权旁落,国外大军压境。对于一个从来不曾遭遇过什么重大挫折与坎坷境遇的年轻王子来说,没有什么比这突如其来的巨变更打击的事了。也正因为如此,哈姆雷特的忧郁本性愈发得明显了,而他性格中多疑的一面也被激发了出来,并愈演愈烈。如第一幕中,他一登场,便以连讽带刺的口吻来面对新国王与王后的问候:

王:哈姆雷特,我的侄儿,我的儿———哈:亲上加亲,越亲越不相亲!王:为什么愁云依然笼罩在你身上?哈:不,陛下,我已经在太阳里晒得太久了。由于环境的剧变,哈姆雷特变得十分多疑,即使是一心帮助他的霍拉旭等人,他也无法全心信任。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可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整,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之华!万物之灵!可是,对于我,这点泥土里提炼出来的玩意儿算得了什么呢?”

这里哈姆雷特是以一种讥讽的口气讲的这段话,这是哈姆雷特对人的地位的怀疑,也是哈姆雷特的一种时代秩序观念的反映。他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一切:人性的

虚伪,世态的炎凉,天道的不公。这也为哈姆雷特最后的悲

剧结局作了铺垫。

2嫉恶如仇

嫉恶如仇的性格也是推动哈姆雷特人生轨迹的重要动力。在第一幕中,他气愤于母亲的朝三暮四,痛斥:“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在母亲的寝室中,他愤怒地辱骂他的叔叔是“一个杀人犯,一个恶徒,一个庸奴,一个冒充国王的丑角,一个盗国窃位的扒手。”对叔父的奢侈以及国家的陋

他向往光明,痛恨邪恶,将所有的习,他都表现得痛心疾首。

国仇家恨都绑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忍受所有苦难,不断挣扎前进。

3优柔寡断

哈姆雷特虽然善于思索,但却优柔寡断,这也是他的复

母亲被占有,王权仇成为悲剧的原因。面对着父亲被毒杀,

被窃取,国家被觊觎的家仇国恨,哈姆雷特有强烈的复仇愿望:

“朋友们,我以满怀的热情,信赖着你们两位;要是在哈姆雷特的微弱的能力以内,能够有可以向你们表示他的友

让我们一同进去;情之处,上帝在上,我一定不会有负你们。

请你们记着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守口如瓶。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楣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来,我们一块儿去吧。”

哈姆雷特用宣誓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复仇的坚定信念;但另一方面,哈姆雷特对杀死仇人这一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表现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疑虑情结,他本来有好几次杀死仇人的绝佳机会,但在这种情结的作祟下,复仇计划一次次

当他偶遇到仇人在为自己的罪孽祈祷时,复仇的功亏一篑。

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接着他就转入了时机价值的思考。第三幕戏剧中写到:

“现在我正好动手,他正在祷告。我现在就干,他就一命归天,我也就报仇了。这需要算一算。一个恶汉杀死了我的父亲,我这个独生子把这个恶汉却送上天堂”。

于是,哈姆雷特复仇首先变成了一场思想斗争。一面是杀父之仇的切齿之痛,父亲亡灵的声声追讨;另一面是对生命价值的严肃思考,与生俱来的忧郁秉性。哈姆雷特在这二者之间苦苦地徘徊:

“要不是怕一死就去了没有人回来的那个从未发现的国土,怕那边还不知会怎样,因此意志动摇了,因此便宁愿忍受目前的灾殃,而不愿投奔另一些未知的苦难?这样子,顾虑使我们都成了懦夫,也就这样子,决断决行的本色上了惨白的一层思虑的病容;本可以轰轰烈烈的大作大为,由于这一点想不通,就出了别扭,失去了行动的名分。”

一个复仇计划就这样演绎成了一次痛苦的思想突围。他的犹豫不只是他找不到复仇的方法时产生的心理,而且也是他感悟到人的渺小、人的不完美、人生的虚无时那迷茫

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10No.2借鉴与比较

和忧虑心态的外观。

剧中哈姆雷特的多次独白,就表达出他对社会与人生、生与死、爱与恨、理想与现实等方面的哲学探索,揭露出他内心的矛盾、苦闷、困惑、迷惘和恐惧等多方面的心理内容。“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这个震撼了数代人灵魂的问题。对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是由于无法对这一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哈姆雷特才长期踌躇和拖延着他早应该采取的复仇行动。哈姆雷特陷入岔路中不知从何突破,只能不停犹豫,这不仅是他悲剧性格的体现,更是社会环境决定的,也许是不忍让国家和子民介入新的王位更迭的混乱,或者自己的悲天悯人,更主要的是哈姆雷特决定当面杀死自己的仇人,他总是在犹豫间失去机会,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哈姆雷特最后的悲剧。

4双重矛盾性在《哈姆雷特》这一不朽剧作中,莎士比亚通过对主人公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深度。哈姆雷特内心矛盾是随着为父复仇的戏剧情节逐步展开并激化的,而复仇在外在冲突中又逐渐让位于内心冲突,从而揭示出犹豫的本质特性。他心怀理想又对现实的丑恶感到失望甚至悲观;向往人性的善又深信人自身有恶的深渊;想重整乾坤又因人性之恶的深重而感到回天无力;觉得人生无意义又对死后世界充满恐惧;爱奥菲莉亚和自己的母亲,又怨恨她们的脆弱等等。这一系列内心冲突的描写既显示了主人公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又展现出他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哈姆雷特作为该剧的主要角色,他的命运不可避免地处于这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哈姆雷特的矛盾心理使他不得不细心考虑自己的处境,尽量用完美的方法解决。但思考

哈姆雷太过详细继而又使他陷入矛盾之中,形成恶性循环。

特在自己的思想怪圈中走来走去,他面对的是国仇家恨,他希望用年轻人的热血去报仇,但他作为王子,更想为了拥戴他的子民,夺回王位,创造一个太平盛世。而后者,似乎是历史给予他的使命。剧中写到“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哎,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由他的矛盾心理可见,他的复仇已经不再是武器能够解决的,他需要用政治手段夺回他的荣耀。哈姆雷特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信仰失落时人们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的象征表述。

三哈姆雷特悲剧性格形成的原因

哈姆雷特只是一个小说人物,所以他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一个时代的缩影。我们可以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中找到影子。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印证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的成因:

1时代的烙印

莎士比亚诞生于一个特殊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的意识形态都可以从哈姆雷特身上得到反映。在整个西方现代化进程中,莎士比亚创作的文艺复兴时期是从中世纪步入现代的一个过渡。人文主义开始兴起,神学的地位不断下降,对人的价值的认知不断提升,尊重人,尊重生命,追求价值等观念开始具有普世意义;另一方面,封建落后思想却依然顽固,对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桎梏远未消失。哈姆雷特作为一个封建王公子弟,虽然接受了一些新鲜的思想,但封建落后的思想对他仍如影随形。哈姆雷特性格中的矛盾,其实是这两种思想的尖锐碰撞。于是,在文艺复兴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旧的神学体系已不能维持住自己的地位,而新思想尚不能完满地解释这个时代。观察与思考、怀疑与探索的并存成为这个时代的又一特征。这既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也是哈姆雷特的性格品质。这些品质使哈姆雷特成了一个内燃似的人物,在不断地观察与思考中,他的思维变得越来越

细密,同时在不断的怀疑和探索中,他也陷入了迷惘。他对母亲的遭遇既同情有愤怒,他对于鬼神既有一种虔诚的信仰又有着难以排遣的怀疑,他对结束仇人的生命既充满渴望又充满忧郁,他对于生命,有着赞美但更多的是鞭挞。

2社会因素

社会现实的残酷变异和个人理想的毁灭最终形成了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人的情欲在失去理性规范的制约后会

“混乱”。在理想幻灭后的哈姆产生无穷的恶,社会也就趋于

雷特眼中,人的心灵是阴暗污浊的,人在本体意义上是丑恶的。克劳狄斯是个十恶不赦的魔鬼,王后的堕落也是由于无

他认为:法克制的情欲。奥菲莉娅也不例外,

“要是地狱中的孽火可使一个中年妇人(王后)的骨髓里煽起了蠢动,那么青春在烈焰中,让贞操像蜡一样融化吧。当无法遏止的情欲大举进攻的时候,用不着喊什么羞耻了,因为霜雪都会自动燃烧,理智都会做情欲的奴隶呢。”

奥菲莉娅尽管看上去“像冰一样贞洁,像雪一样纯洁”,“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在情欲逼来时,她也会像王但

后一样“脆弱”的。哈姆雷特不仅看到了他人心灵的丑恶,而且也看到了自己的心灵是黑暗的。他说,“我的罪恶是那么多,连我的思想也容纳不下。”因此,在他眼里,所有的人“都是十足的坏人”,因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的本性”,世界也

“牢狱”和“荒原”。哈姆雷特这种“生存还是毁正因此成了

灭”的激烈内心搏斗及反省,社会现实的残酷逐渐促成了其悲剧性格的形成。

3环境因素

行动的条件、性格形成发展的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场所、

客观根据。一个典型人物的形成和他所处的典型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莎士比亚笔下的主人公往往置身于强烈的矛盾冲突中,形成了一种无法摆脱的悲剧性格,从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从大环境来看,哈姆雷特处在文艺复兴这样一个充满了矛盾的特殊时代,身上无疑留有这个时代的特征。环境的突变使哈姆雷特的心绪被打乱了,产生了一种无所依托的断裂感,他陷入了一种忧郁、迷惘、近乎疯颠的状态,这也是哈姆雷特性格中最为复杂丰富的地方。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哈姆雷特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的性格,他所处的环境也决定了他的性格,而他的性格又决定了他的命运。

四结语

有句名言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在这样的性格下,他被复仇的意念苦苦煎熬,复仇成了他的全部,而这一切使他最终落入仇敌布下的圈套中。最后复仇的愿望终于实现,可是一切美好的东西也都破碎了。这就是注定了他与黑暗势力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

参考文献:

[1]《外国文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英国文学作品选读》,商务印书出版社,2003年版。

[3]《莎士比亚传》,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4]《新编外国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作者简介:白莉,女,1982—,河北省保定市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英国文学,工作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科学部。

范晔,女,1982—,河北省保定市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英国文学,工作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科学部。


相关文章

  • 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查看


  • [傲慢与偏见]中不同人物的婚姻观分析
  • 2 阿法--<多芬的海>中的加勒比人 3 新兴资产阶级代表-鲁滨逊•克鲁索 4 接受美学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5 语用学理论在经贸英语口译中的应用 6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主题分析 7 分析赫索格与玛德琳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查看


  • 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新词的翻译 2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的翻译 3 中英习语之间差异的原因和用法 4 A Brief Comparison of Spring Festival ...查看


  • 从礼貌原则看中英委婉语的差异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n Analysis of Hardy's Optimism in Jude the Obscure 2 <女勇士>中美国华裔身份危机的探寻 3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对策 4 ...查看


  • 广告中英语歧义的研究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 2 An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Elements in Robinson Crusoe 3 浅谈商务活动中的语言 4 英语动物习语的研 ...查看


  • 中英社交礼仪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查看


  • 中美食品广告对比研究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 写作中学生语言的石化现象分析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itiation Story 主位 ...查看


  • 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对比分析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意象分析 2 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 3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分析 4 <可以吃的女人>的女性主 ...查看


  • (全英文论文)汉英谚语中传统婚姻观念的对比研究
  • 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母语文化对译者风格的影响-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为例 母语迁移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母语对中国大学生口语学习的影响 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 通过中美90年代电影探讨两国价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