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论文1

浅谈生态学之生态学的各种应用领域

摘要:应用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结合动植物生产、医学、太空旅行、资源和环境管理等实践需要,来研究应用过程中的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现代由于人类对开发生物资源、管理生物环境、发展医学等得更广泛和深入的实际需要,生态学的应用价值显得越来越高,着重从应用需要来研究生态学的领域也不断被开拓。例如,为了持续高产的农田生态学、林学、野生动物管理学、动物驯化鱼饲料、自然资源保护、病虫害防治、污染生态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放射生态学、太空旅行生态学等等,都属于或可以看作是应用生态学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 生态旅游 生态农业 工业生态学 生态规划 正文:

一.

(landscape ecology)是在1939

特洛尔提出的

互作用机理、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是一门 间格局和生态过程。Risser等(1984)认为景观生态学研究具体包括:景观空间异质性的发展和动态;异质性景观的相互作用和变化;空间异质性对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的影响;空间异质性的管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发展突出体现其对异质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相互作用的研究。理论研究还包括探讨生态过程是否存在控制景观动态及干扰的临界值;不同景观指数与不同时空尺度对生态过程的影间扩散响;

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可预测性;以及等级结构和跨尺度外推。尽管这些都仅是理论雏形,但它们确实给生态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Paradigm)。按照Kuhn(1970

)的科学哲学思想,科学的发展新的概念、新的构

主要在于景观理论强调系统的等级结构、空间异质性、时间和空间尺度效应、干扰作用、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也在于它直接涉Naveh和Lieberman(1984)指出:

此外,跨尺度上推(Scaling Up)景观生态学是环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的重要一环。

应用:

这是景观的最原始和最普通概念,

它主要

科的研究对象,植物群落等。地质景观、

第三种观点是景观为一复合生态系统,这是最为综合的概念,包括了上述两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景观是地球表层自然的、生物的和智能的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景观这一生态系统有别于一般生态系统,它们有着不同的边界。一般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以及生物各种群之间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继往开来整体,着重研究生产者、消费者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景观生态系统是地表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与人类之间作用、制约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它主要研究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相互作用、联系以及植物、大气、水体、岩石、动物和人类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以及景观的优化利用和保护。由于它们的边界不同,研究的范围、内容也不同,一个以生物体为中心,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个则研究地表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人类利用之间的综合作用。景观这一生态系统坚持了自然环境的整体观念,并强调人地关系在其中的地位,将人类作为景观的一个要素,使各个要素得以综合分析,从而研究其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克服了分析上的片面性和孤立性。同时,景观生态学用生态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景观这一客体,使之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研究景观的动态变化、相互作用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以及系统的演替过程。 景观生态学不仅要研究景观生态系统自身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规律特征,而且要探求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景观的途径与措施。目前,应遵循系统整体优化、循环再生和区域分异的原则,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方法和科学依据;探求解决发展与保护、经济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促进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二.城市生态学

概念: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是以城市空间范围内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联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由于人是城市中生命成分的主体,因此,城市生态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内容: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变动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物质和能量代谢功能及其与城市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城市物流、能流及经济特征),城市自然系统的变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城市生态的管理方法和有关交通、供水、废物处理等,城市自然生态的指标及其合理容量等。可见,城市生态学不仅仅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关系,而是为将城市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系统寻求良策。

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信息、高效率利用且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城市建设成为一个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经济活动流、交通运输流等畅通有序,文化、体育、学校、医疗等服务行为齐全文明公正,与自然环境和谐协调、洁净的生态体系。所以城市生态学是根据生态学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三.生态旅游

概念:生态旅游(ecotourism

)[1]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於1983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2]

内涵:生态旅游的内涵应包含两个方面:[2]

一是回归大自然,即到生态环境中去观赏、旅行、探索,目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等;

二是要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不论生态旅游者,

还是生态旅游经营者,甚至包括得到收益的当地居民,

都应当在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方面做出贡献。也就是说:只有在旅游和保护均有表征时,生态旅游才能显示其真正的科学

意义。

特征:

(1) 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

,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

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3) 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

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

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四.生态农业

概念:生态农业

——

生态经济学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

济学规律,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

20世纪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

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

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中国的生态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20世纪70年代主要措施是实行粮、豆轮作,混种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实行少免耕,减少化肥、农药、机械的投入等;80年代创造了许多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稻田养鱼、养萍,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主体农业模式,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养、加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级综合利用的模式。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大效益的统一。

五.工业生态

概念:生态工业是模拟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消耗、低(或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的工业。

工业结构生态化,就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把工业系统的结构规划成“资源生产”、“加工生产”、“还原生产”三大工业部分构成的工业生态链。其中,资源生产部门相当于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承担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的生产和永续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以可更新的永续资源逐渐取代不可更新资源为目标,为工业生产提供初级原料和能源;加工生产部门相当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以生产过程无浪费、无污染为目标,将资源生产部门提供的初级资源加工转换成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工业品;还原生产部门将各副产品

再资源化,或无害化处理,或转化为新的工业品。

我们倡导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生态特色经济,就是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传统工业的提升,一手抓生态工业的发展。所谓提升传统工业,就是要推行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旧的工艺和设备彻底进行改造,使之尽快地生长成为新的工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只有以经过彻底改造过的传统工业和全新的生态工业为主导,才能把生态特色经济发展起来。对发展生态特色经济提出的构想主要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农业走无公害有机化之路,工业走无污染清洁化之路,旅游业走回归式园林化之路。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生态资源,建设民族文化产业,对于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生态特色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生态工业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工业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建立互利共生的工业生态网,利用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等手段,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达到物质和能量的最大利用以及对外废物的零排放。

基本特征:它要求综合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一切有利于工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 (1)从宏观上使工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工业的生态、经济和技术关系,促进工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人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合理运转和系统的稳定、有序、协调发展,建立宏观的工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2)在微观上做到工业生态资源的多层次物质循环和综合利用,提高工业生态经济子系统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效率,建立微观的工业生态经济平衡。从而实现工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发展道路。

六.生态规划

概念:生态规划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对策,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①按地理空间尺度划分按地理空间尺度划分按地理空间尺度划分按地理空间尺度划分:景观生态规划、区域生态规划、生物圈保护区规划;②按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划分按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划分按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划分按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划分:陆地生态规划、海洋生态规划、淡水生态规划、草原生态规划;③按社会科学门类划分按社会科学门类划分按社会科学门类划分按社会科学门类划分:经济生态规划、人类生态规划、民族生态规划。 方法: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辨别、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

简单的介绍了生态学的六种应用领域,包括:景观学的含义,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及景观生态的应用领域;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动态,城市生态学的结构与功能,城市生态学的调控方法;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生态旅游的内涵与特征,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概况;生态农业发展的概念;工业生态学的产生、内涵、理论体系;生态规划的内涵、步骤及应用。使我们从不同的视角认识了生态学在实践领域的广泛应用。

1.曹凑贵 生态学概论 2005

2.林道辉 朱利中 工业生态学的演化与原理 2002

3.李同升 伟亚权 工业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2005

4.马世俊 李松华 中国的农业生态工程 1987

5.邬建国 景观生态学 2000

6.王如松 城市生态学 2000

7.杨桂林 钟林生 明庆中 生态旅游 2000

姓名 学号: 班级: 日期

浅谈生态学之生态学的各种应用领域

摘要:应用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结合动植物生产、医学、太空旅行、资源和环境管理等实践需要,来研究应用过程中的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现代由于人类对开发生物资源、管理生物环境、发展医学等得更广泛和深入的实际需要,生态学的应用价值显得越来越高,着重从应用需要来研究生态学的领域也不断被开拓。例如,为了持续高产的农田生态学、林学、野生动物管理学、动物驯化鱼饲料、自然资源保护、病虫害防治、污染生态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放射生态学、太空旅行生态学等等,都属于或可以看作是应用生态学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 生态旅游 生态农业 工业生态学 生态规划 正文:

一.

(landscape ecology)是在1939

特洛尔提出的

互作用机理、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是一门 间格局和生态过程。Risser等(1984)认为景观生态学研究具体包括:景观空间异质性的发展和动态;异质性景观的相互作用和变化;空间异质性对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的影响;空间异质性的管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发展突出体现其对异质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相互作用的研究。理论研究还包括探讨生态过程是否存在控制景观动态及干扰的临界值;不同景观指数与不同时空尺度对生态过程的影间扩散响;

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可预测性;以及等级结构和跨尺度外推。尽管这些都仅是理论雏形,但它们确实给生态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Paradigm)。按照Kuhn(1970

)的科学哲学思想,科学的发展新的概念、新的构

主要在于景观理论强调系统的等级结构、空间异质性、时间和空间尺度效应、干扰作用、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也在于它直接涉Naveh和Lieberman(1984)指出:

此外,跨尺度上推(Scaling Up)景观生态学是环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的重要一环。

应用:

这是景观的最原始和最普通概念,

它主要

科的研究对象,植物群落等。地质景观、

第三种观点是景观为一复合生态系统,这是最为综合的概念,包括了上述两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景观是地球表层自然的、生物的和智能的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景观这一生态系统有别于一般生态系统,它们有着不同的边界。一般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以及生物各种群之间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继往开来整体,着重研究生产者、消费者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景观生态系统是地表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与人类之间作用、制约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它主要研究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相互作用、联系以及植物、大气、水体、岩石、动物和人类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以及景观的优化利用和保护。由于它们的边界不同,研究的范围、内容也不同,一个以生物体为中心,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个则研究地表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人类利用之间的综合作用。景观这一生态系统坚持了自然环境的整体观念,并强调人地关系在其中的地位,将人类作为景观的一个要素,使各个要素得以综合分析,从而研究其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克服了分析上的片面性和孤立性。同时,景观生态学用生态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景观这一客体,使之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研究景观的动态变化、相互作用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以及系统的演替过程。 景观生态学不仅要研究景观生态系统自身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规律特征,而且要探求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景观的途径与措施。目前,应遵循系统整体优化、循环再生和区域分异的原则,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方法和科学依据;探求解决发展与保护、经济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促进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二.城市生态学

概念: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是以城市空间范围内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联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由于人是城市中生命成分的主体,因此,城市生态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内容: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变动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物质和能量代谢功能及其与城市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城市物流、能流及经济特征),城市自然系统的变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城市生态的管理方法和有关交通、供水、废物处理等,城市自然生态的指标及其合理容量等。可见,城市生态学不仅仅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关系,而是为将城市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系统寻求良策。

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信息、高效率利用且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城市建设成为一个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经济活动流、交通运输流等畅通有序,文化、体育、学校、医疗等服务行为齐全文明公正,与自然环境和谐协调、洁净的生态体系。所以城市生态学是根据生态学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三.生态旅游

概念:生态旅游(ecotourism

)[1]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於1983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2]

内涵:生态旅游的内涵应包含两个方面:[2]

一是回归大自然,即到生态环境中去观赏、旅行、探索,目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等;

二是要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不论生态旅游者,

还是生态旅游经营者,甚至包括得到收益的当地居民,

都应当在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方面做出贡献。也就是说:只有在旅游和保护均有表征时,生态旅游才能显示其真正的科学

意义。

特征:

(1) 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

,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

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3) 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

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

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四.生态农业

概念:生态农业

——

生态经济学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

济学规律,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

20世纪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

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

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中国的生态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20世纪70年代主要措施是实行粮、豆轮作,混种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实行少免耕,减少化肥、农药、机械的投入等;80年代创造了许多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稻田养鱼、养萍,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主体农业模式,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养、加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级综合利用的模式。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大效益的统一。

五.工业生态

概念:生态工业是模拟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消耗、低(或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的工业。

工业结构生态化,就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把工业系统的结构规划成“资源生产”、“加工生产”、“还原生产”三大工业部分构成的工业生态链。其中,资源生产部门相当于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承担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的生产和永续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以可更新的永续资源逐渐取代不可更新资源为目标,为工业生产提供初级原料和能源;加工生产部门相当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以生产过程无浪费、无污染为目标,将资源生产部门提供的初级资源加工转换成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工业品;还原生产部门将各副产品

再资源化,或无害化处理,或转化为新的工业品。

我们倡导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生态特色经济,就是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传统工业的提升,一手抓生态工业的发展。所谓提升传统工业,就是要推行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旧的工艺和设备彻底进行改造,使之尽快地生长成为新的工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只有以经过彻底改造过的传统工业和全新的生态工业为主导,才能把生态特色经济发展起来。对发展生态特色经济提出的构想主要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农业走无公害有机化之路,工业走无污染清洁化之路,旅游业走回归式园林化之路。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生态资源,建设民族文化产业,对于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生态特色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生态工业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工业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建立互利共生的工业生态网,利用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等手段,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达到物质和能量的最大利用以及对外废物的零排放。

基本特征:它要求综合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一切有利于工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 (1)从宏观上使工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工业的生态、经济和技术关系,促进工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人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合理运转和系统的稳定、有序、协调发展,建立宏观的工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2)在微观上做到工业生态资源的多层次物质循环和综合利用,提高工业生态经济子系统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效率,建立微观的工业生态经济平衡。从而实现工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发展道路。

六.生态规划

概念:生态规划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对策,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①按地理空间尺度划分按地理空间尺度划分按地理空间尺度划分按地理空间尺度划分:景观生态规划、区域生态规划、生物圈保护区规划;②按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划分按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划分按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划分按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划分:陆地生态规划、海洋生态规划、淡水生态规划、草原生态规划;③按社会科学门类划分按社会科学门类划分按社会科学门类划分按社会科学门类划分:经济生态规划、人类生态规划、民族生态规划。 方法: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辨别、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

简单的介绍了生态学的六种应用领域,包括:景观学的含义,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及景观生态的应用领域;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动态,城市生态学的结构与功能,城市生态学的调控方法;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生态旅游的内涵与特征,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概况;生态农业发展的概念;工业生态学的产生、内涵、理论体系;生态规划的内涵、步骤及应用。使我们从不同的视角认识了生态学在实践领域的广泛应用。

1.曹凑贵 生态学概论 2005

2.林道辉 朱利中 工业生态学的演化与原理 2002

3.李同升 伟亚权 工业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2005

4.马世俊 李松华 中国的农业生态工程 1987

5.邬建国 景观生态学 2000

6.王如松 城市生态学 2000

7.杨桂林 钟林生 明庆中 生态旅游 2000

姓名 学号: 班级: 日期


相关文章

  • 太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4
  • 太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陈荷生 水利部国家环保局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上海 200424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ENT IN THE YANGTAE 英文刊名: RESOURCES AND ENVIRONM BASI ...查看


  •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重建研究
  • 第18卷第1期2001年3月 干旱区研究ARIDZONERESEARCH VOI.18NO.1Mar.2001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重建研究 陶希东 石培基 兰州 !! 李鸣骥 730070)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 [摘要]西北干 ...查看


  • 若尔盖高原湿地资源及其保护对策
  • 万方数据 万 方数据 水土保持通报第2I卷 均面积最大,为742}m2/个,而阶地藏蒿草-木里苔草一无脉苔草沼泽的最小,为4hm2/个.图斑单元平均面积与景观破碎化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阶地藏蒿草一木里苔草一无脉苔草沼泽景观已f一分破碎. 表 ...查看


  • 生态功能区划及其在生态安徽建设中的作用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32(1):113-116 JournalofAnhuiAgrieuhuralUniversity 生态功能区划及其在生态安徽建设中的作用 贾良清1一,欧阳志云1,张之源3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 ...查看


  • 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及其对砷的富集特征
  • 10100eh国c 简报 第47卷第3期2002年2月错掌五矗 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及其对砷的富集特征 黑器巍坤黧黑研煮霎象室黄.JL启i(I飞00鲁E-m全aiLche..煮竺羔.两)An[h唾-P们N L卜l医科学院地坤利学与资源研究所环 ...查看


  • 景观生态学课程心得
  • 景观生态学课程心得 一.景观生态学概述 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和景观规划与管理等4个大的方面.我们的 ...查看


  •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王良健 (湖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长沙410079) [摘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学术界及旅游管理部门备受关注的课题,科学地制订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实施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按 ...查看


  • 生态旅游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及论文范文格式
  • 生态旅游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及论文范文 格式 一.引言 生态旅游农业源于欧洲的西班牙,20世纪60年代初,有些西班牙农场把自己家房屋改造装修为旅馆,接待来自城市的旅游者前往观光度假,被认为是农业旅游的起源.生态旅游农业具有旅游.休闲 ...查看


  • 郁闭度及其测定方法研究与应用
  • 郁闭度及其测定方法研究与应用 作者: 作者单位:李永宁, 张宾兰, 秦淑英, 李帅英, 黄选瑞, Li Yongning, Zhang Binlan, Qin Shuying , Li Shuaiying, Huang Xuanrui李永宁 ...查看


  •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生态环境研究进展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Q! W8C94;>8BX674F;4:+:93EC>AC9;>143=79J3AF"#&&#,&#"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