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研究_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研究

2014·

09总第448期

doi:10.3969/j.issn.1006-2025.2014.09.05

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研究

高云龙肖坚

(江西省发展改革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46)

【摘要】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是实现农村改革的关键。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历史变迁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当前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目标价格试点进程,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扭转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局面;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价格倒挂

农业资源环境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25(2014)09-0017-05

一、引言

策的落脚点在于切实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及其切身利201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益,最终实现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

目的。

见》,提出要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历史变迁

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建国以来,为稳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农民生产积

品目标价格制度。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极性,我国政府对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积极的室主任陈锡文指出: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向就是探索和改革。归纳起来,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主要经历从单纯地制定最低收购价格和实行粮食临时收储政策了统购统销价格形成机制阶段、双轨制价格形成机制转向逐步实行目标价格。粮食目标价格是根据当年市阶段、保护价与最低收购价价格形成机制阶段。无论哪场粮食供求情况,预测出来的一个价格水平,它既考虑个阶段的农产品价格政策,对当时的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内市场的粮食供求,也考虑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当社会进步都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粮价高于目标价格时,政府对部分低收入消费者进行(一)统购统销价格形成机制阶段(1954年~1985适当补贴;当粮价低于目标价格时,政府对农民进行补年)。建国初期,我国确定了“以农养工”、高速发展工业贴。2014年,国家将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的经济发展战略。为了给工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目标价格补贴试点。

金支持,1954年起,国家开始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政陈锡文的这个政策解读表明,目标价格政策范围策。该阶段,我国农产品市场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仅包括粮食,还包括大豆、棉花等。因此,所谓目标价计划市场,一类是计划外市场。纳入计划市场的主要包格是按照当前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农民生产利润及括期间政策规定的一二类农产品;纳入计划外市场的其国际国内主要农产品市场供求情况,预先测定的主主要包括期间政策规定的三类农产品(一类农产品是要农产品价格水平。笔者认为,实施农产品目标价格政

指中央集中管理的重要商品,二类农产品是指中央实

【收稿日期】2014-06-3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项目(2013)“基于收入分配视角统筹江西城乡发展研究”(编号:13JL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高云龙(1965.3-),男,汉,江西南昌,江西省发展改革研究院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价格理论与实践;肖坚(1984.3-),男,汉,江西抚州,江西省发展改革研究院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价格管理。

17

2014·09总第448期

行差额调拨的一般商品,三类农产品是指由地方自行管理,必要时由商业部组织交流的商品)。1978年以前,我国政府一直对一类农产品实行全额国家收购和定量销售(统购经销),同时对二类农产品实行非全额国家收购(派购)和定量或不定量销售。其中,前者无论是产品范围还是产品数量在整个农产品市场中都占据主要地位。[1]从1979年夏粮上市开始,国务院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等农产品收购价格,其中粮、油产品由全额收购逐步改为定额合同收购和定量销售,同时允许合同外部分农产品进入自由市场,缩小了其他定额收购和定量销售的农产品范围。部分工业原料产品如棉、毛、丝、麻等纤维产品和烟叶、木材等又改为全额由国家指定部门收购(专营)。1985年,在农业生产连年增长和部分农产品市场价格已经逐步放开的基础上,政府结束了实行长达30多年的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制度。

1979年~1984年,是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初始阶段,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以调为主,调放结合”,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对农产品价格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着重解决农产品价格水平偏低问题,改革的成效是:为转换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准备了条件。

(二)双轨制价格形成机制阶段(1986年~1991年)。严格意义上说,双轨制价格形成机制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一项政策。1986年起,我国实行了农产品价格双轨制政策,该政策一定程度上矫正了农产品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的现状,使农产品价格逐渐接近市场价格。但由于农产品价格双轨制存在较大利益冲突,期间农产品市场价格机制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对于由国家全额收购、定量销售的农产品,其价格都是由中央政府集中定价,这类农产品收购、销售价格往往定得较低。另一方面,将定额(非全额)合同收购、定量销售农产品分为计划内市场和计划外市场。其中,计划内定量销售农产品价格由中央政府制定,价格较低;定额合同收购部分农产品价格由于有市场价格作参照,其价格呈现不断上涨趋势。部分定额合同收购、非定量销售农产品价格都是由有关经营部门决定。这些经营部门经营的农产品价格往往带有一定垄断性,表现为收购价偏低、销售价偏高。部分指定商业部门专营的农产品垄断性质更加明显,低价收购、高价销售现象非常普遍。在双轨制价格形成机制下,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计划外市场农产品难以真正形成市场竞争价格。地区封锁、部门封锁以及运输、购销网络不畅通,使得地区间的农产品差价畸型扩大;旺季与淡季、丰年与歉年,农产品价格往往大起大落;批发、零售环节价格不公开,同质产品可以不同价,同价产品又可以不同质,给农产品市场价格欺诈行为留下大量可乘之机。[1]

1985年~1988年,是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纵深推进阶段,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从“以调为主”转为“以放为主,放调结合”,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完善农产品价格管理体制,转换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1989年~1991年,是国家对前一阶段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措施及改革成效进行巩固和完善的阶段,基本做法是“稳中求改,相机调放,弥补不足,巩固成果。”改革的成效是:深化了农产品价格改革,扩大了改革成果,为下一步继续深化农产品价格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保护价与最低收购价价格形成机制阶段(1992年至今)。在1991年提高城市粮食销售价格的基础上,1992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购销同价即顺价销售政策。1992年4月,广州市率全国之先放开了粮食经营和粮食价格,城市居民正式告别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1993年4月,上海市、天津市相继放开粮食经营和粮食价格,同年5月,北京市成为最后一个放开粮食经营与粮食价格的大城市。1994年起,国家再次启动粮食定购制度,粮食定购价格大幅度提高。1995年,粮食生产供求关系发生逆向变化,粮食市场价格甚至低于国家粮食定购价。基于这一市场变化,1997年国家决定实施对市场议购粮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的政策。1998年~2003年,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国家对粮食实行了保护价收购政策。期间,出台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并在国家储备、地方储备粮油补贴之外,对企业超过合理正常周转的粮食库存给予利息、费用补贴。为遏止粮食企业亏损和防止企业挤占挪用收购资金,1998年上半年,开始对粮食企业亏损挂帐进行审计核定,实行新老划断,责成粮食企业不准再出现新的亏损挂帐,并要求粮食企业实施顺价销售政策。2004年,国家出台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在市场粮价低于国家公布的最低粮食收购价时,由国家委托企业直接收购粮食,以稳定市场,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国家实施小麦等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2006年,出台农资综合直补(含对农机具购置提供补贴)政策,并对粮食主产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奖励和补助。同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并取消多项涉及农民的税费,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种粮收益等。2008年~2013年,国家连续6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1992年~1998年,是我国农产品价格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攻坚阶段,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以转换粮食和食油购销价格形成机制为重点,建立起整个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基本框架。该目标与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完全吻合的。1998年之后,国家先后出台的对市场议购粮按保护价敞开收购政策和粮食、小

18

高云龙,肖坚: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研究

麦等最低收购价政策都是围绕完善农产品市场价格形信号日益凸显,粮价“只涨不跌”预期显著增强,农民农成机制而运作的。2014年国家决定实施目标价格制业生产对政策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度,我国农产品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市场定价、价补分(二)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政府财政负担日益离”,积极推进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沉重

三、当前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2004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价从上述分析来看,我国各阶段农产品价格形成机格下行压力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为了稳定市场粮食制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确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价格,避免重蹈谷贱伤农的老路,国家于2004年起开同时也暴露出了各阶段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缺陷。始对粮食主产区重点粮食品种实施最低收购价格政如统购统销价格政策实施的前提是以严重压抑农民生策。政策实施以来,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以及棉花、玉产积极性、严重妨碍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发展为代价;米、大豆临时收储价格逐年大幅度提高,与国际市场相双轨制价格形成机制阶段定额合同收购、非定量销售关农产品的价格差距越来越大,国家财政补贴与日俱农产品价格往往带有垄断性,容易形成相关部门和人增,中间收储和加工企业库存成本越来越高。据农业部员的权力寻租;保护价与最低收购价价格政策实施会统计测算,2009年~2012年,仅食用油临储收购一项,使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堪重负等等。当前农产品价格形我国进口企业就额外多支出人民币50亿元,而这部分成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成本最终体现为食用油涨价,并由国内消费者买单。[4]

(一)市场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农产品价格形成机以大米为例,美国农业部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制扭曲

2013年,全球大米产量约为4.66亿吨,库存增加0.7%,我国农产品价格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起整个为1.05亿吨,是2001年以来的新高,全球大米价格因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此下降。但中国大米价格和全球大米价格呈倒挂局势,离不开政府政策的适度干预,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也中国因此增加了大米进口额度,并对泰国、越南、巴基是如此。如2002年至今,美国政府就实施了收入补贴斯坦、乌拉圭、缅甸、印度、柬埔寨等7个国家开放进口与价格补贴并存的农业政策。一是直接补贴。即政府以大米市场。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农民预先确定的作物面积和产量为基数,对具体商品月~10月,中国进口大米数量为198.28万吨,而2011提供固定补贴,属于一种与农产品生产价格不挂钩的年同期进口大米数量仅为50.5万吨,同比增长292.63%。固定补贴。二是反周期补贴。即在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其中,从越南进口的大米数量占到大米进口总量的66.7%、到一定水平时,给农民提供保障性补贴。主要由美国农从巴基斯坦进口的大米数量占到进口大米总量的25.0%,业部事先确定一个目标价格,如果市场价格加上直接从泰国进口的大米数量占到进口大米总量的7.6%。越支付后仍然高于目标价格,则不启用该补贴政策,反之南大米由于生产成本低廉且连续两年增产,价格优势政府就用反周期补贴来弥补两者之间的差额。[2]又如明显,中国进口其大米每吨价格为3400元左右,而中2000年,欧盟委员会将欧盟农产品价格支持体系转变国国内市场大米每吨价格达到3600元左右甚至更高。为与农产品产量限制相结合的价格补助体系,实施了再比如棉花,2012年,我国从国外进口棉花价格大大直接价格补贴政策:农民可根据每年种植各类作物面低于国内棉花市场价格,更低于国内棉花临时收储价积来申请面积补贴,享受面积补贴的作物包括麻类纤格。自国外进口的棉花每吨价格为14000元,其中,自维及各种谷物、豌豆、蚕豆、油料等农作物。[2]我国政府印度进口的棉花到岸含税价格每吨甚至低到13000在农产品市场价格机制形成过程中也出台了一系列补元。而国内市场棉花每吨价格为18500元,三级棉花每贴政策,如2003年的良种补贴资金政策,2004年的从吨的临时收储价格甚至高达20400元,比国内市场棉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直花价格每吨要高2000元左右,比国外进口棉花价格每接补贴政策,2005年的小麦等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吨要高6400元~7400元。[4]

价政策,2006年的农资综合直补(含对农机具购置提在实施最低收购价和临储收购价政策背景下,目供补贴)政策,并对粮食主产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奖励前中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和补助等等。[3]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连续6年提高粮均接近或超过国际市场相关农产品价格。如果国内农食最低收购价格,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种粮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差距将进收益等。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对提高农民农业生一步扩大,政府财政负担将越来越不堪重负。如2012产积极性,增加国家粮食安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长年,国家储备棉花累计抛售成交量为40万吨,而国家期对农产品市场价格实施政策干预的后果也是严重临时收储价格比抛售价格(含储藏成本)每吨要高3000的,它直接导致了农产品价格扭曲,使得市场配置资源元左右,一进(高进)一出(低出),财政损失约12亿元。的决定性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农产品市场价格“托底”

粮食方面,2012年,国家安排的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

19

2014·09总第448期

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金额分别为151亿元、1078亿元、220亿元和200亿元。此外,国家还“适当”提高了主产区的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每吨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均提高到2040元,比2011年分别提高140元、180元和180元,提价幅度为7.4%、9.7%和9.7%;每吨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2400元、2500元和2800元,比2011年分别提高360元、360元和240元,提价幅度为17.6%、16.8%和9.4%。国内外大米价格倒挂如果考虑以上因素,政府财政负担无疑将更加沉重。

(三)农业资源环境愈加恶化,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农产品价格政策在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导致我国农业资源环境恶化问题日益凸显。如农民为了获得更高的粮食收成,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使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2014年4月17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历时8年)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造成我国土壤污染的原因首先是工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其次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耕地土壤污染,包括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不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导致的耕地土壤污染。据农业部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耕地因水土流失、贫瘠化、次生盐渍化、酸化等原因,导致退化面积已占到耕地总面积40%以上;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达到1000万公顷;质量较差的中低产田占到耕地面积的69%,土壤有机质量比20世纪90年代初下降35个百分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堪忧。

四、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政策建议

以上分析说明,当前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存

在诸多问题,必须加快推进目标价格试点进程,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扭转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局面;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实现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快推进目标价格试点进程,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2014年4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发布: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为每吨19800元。国家发改委网站信息显示,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后,将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生产者按市场价格出

售棉花。当棉花市场价格低于棉花目标价格时,国家根据两者之间的差价并结合棉农种植面积、产量或销售量等因素,对试点地区生产者给予补贴。新疆农资集团棉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国庆认为,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有利于保护棉农基本收益,对棉农而言是个利好。但卓创咨询棉花分析师孙立武认为,棉花目标价格对北疆棉农和南疆棉农的政策意义并不一样,因为两者的棉花销售价格不一致。在棉花目标价格确定为每吨19800元时,按照40衣分率计算,籽棉每公斤均价为17.6~17.8元,而2011年~2012年度,北疆棉农籽棉每公斤均价为16.4元~17.4元,南疆棉农籽棉每公斤均价则达到17.4元~18.4元。[5]政策一刀切的背后肯定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目标价格政策,针对不同利益主体,在一定范围实行差异化目标价格政策。积极推进包括东北、内蒙古大豆甚至更多地区、更多农产品在内的目标价格试点进程,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要在试点取得实际成效后,选择时机,在全国范围尽快推广目标价格政策,带动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注重促使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主要农产品价格接轨,防止再次出现政府补贴资金外流。

(二)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扭转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局面

扭转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局面的根本还在于加强国内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世批联亚太地区工作组主席马增俊认为,必须从对现有市场进行规划布局、加强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建设、研究落实新的物流模式、加快现代批发市场建设等四个方面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一是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农产品市场规划,真正实现农产品流通合理化,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避免市场恶性竞争;二是在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试点建立市场准入退出机制,通过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建设,明确国家政策扶持对象。在对批发市场实施准入退出机制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综合考评市场的职能和作用;三是加快发展主产区大宗农产品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目前,国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系统薄弱,农产品损耗非常大。必须提高冷链物流技术水平,降低农产品运输损耗,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真正保护农民农业生产。要加强冷链物流各环节各节点设施设备建设,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根据中国地域辽阔、南北地区差异大的国情,加大符合中国实际的冷库等仓储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冷链系统的适用性;四是促进第三代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所谓第三代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在整合产地市场、销地市场、集散地市场基础上建立的以大中城市为核心、遍布城乡、多层次、多门类的批发市

20

高云龙,肖坚: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研究

场体系。该批发市场是一个以综合市场为主、综合市场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和创新应用,大力创新推广生态农和专业市场共同发展的市场,具备与城市和谐发展、保业技术,促进低碳农业发展。政府要在推进农业科技创障农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管理系统化、服务功能完新与推广、加快粮食生产方式转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善、讲求品牌效应、充分实现与经销商合作等特征。当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耕前很多农产品批发市场都是低水平复制的市场,存在地集约程度和粮食生产率等方面,加大符合WTO“绿市场设置与实际运营不吻合、合理规范物流体系缺乏、箱”政策条款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农民农业生产向着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应按照2014年中央一号文生态友好型方向转变,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实件要求,及时启动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工程,加现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同时强化农产品质量和五、结束语

食品安全监管,加大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力度。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历经统购统销、双轨制、

只有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才能真正促使我保护价与最低收购价三个阶段的变迁,正在朝着农产国农产品市场朝着规范化轨道前进,进而增加市场有品价格形成市场化目标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受历史条效供给,彻底改变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的不利局面。

件局限和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出现了政策干预过(三)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加大生态保护建度、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扭曲,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设力度

挂、政府财政负担日益沉重,农业资源环境愈加恶化、农业资源环境恶化导致我国农业生产环境成本上农业可持续发展受阻等问题,我国政府因此提出了实升,必须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加大生态保护建设施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的应对策略。应采取加快推进力度。生态友好型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标价格试点进程、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强农也是建设“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生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扭转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局面,态友好型农业是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等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一是发措施,实现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展减源降耗型农业。积极探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免耕覆盖、秸秆还田等减量化现代农业技术,最大程度减少【参考文献】

生产过程中能源、化肥、农药等要素投入,提高农业资[1]杜吟棠.建立正常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J].中国农村源利用效率;二是发展增汇固碳型农业。加大政府农业经济,1989(12):26-29.

温室气体减排交易财政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农业生态[2]金海水,梁敏.发达国家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比较[J].环境、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三是发展低碳能源型商业时代,2013(7).

农业。积极开发利用天然气、水电、风电、生物质能、地[3]高璐,高云龙.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价格月刊,热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推广农村沼气使用技术,不2012(8):39-43.

断优化能源结构,增加低碳能源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4]定军.农产品罕见价格倒挂:国家巨额补贴收储[N].21世纪报道构中的比重,。四是发展优质安全型农业。引导农产品市2012-09-21.

[5]胡健.农产品价格改革本月试水,业界呼吁补贴别一刀场需求从数量保证转移到质量安全上,树立绿色、环保切[N].每日经济新闻,2014-04-11.

理念;五是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应用型农业。重视低碳

StudyonImprovementforAgriculturalProductPriceFormationMechanism

GAOYun-longXIAOJian

(JiangxiInstituteforDevelopmentandReform,NanchangJiangxi330046)

【Abstract】Deepeningruralreformmustinsistthedirectionofsocialmarketeconomy,andtheimprovementforagriculturalprod-

uctpriceformationmechanismiscrucialtotheruralreform.BasedonthereviewandanalysisofhistoricalchangesofChina’sagricul-turalproductpriceformationmechanism,thispaperstudiesthecurrentproblemsoftheagriculturalproductpriceformationmecha-nism,putsforwardsuggestionstoacceleratetopromotetargetpricepilotprocess,arousingtheproductenthusiasmoffarmers;strength-enconstructionofagriculturalproductmarketsystemtoreversethepriceinversionintheforeignanddomesticagriculturalproductprice;promotethedevelopmentofecologicalfriendlyagricultureandincrease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protection.

【Keywords】agriculturalproductpriceformationmechanismpriceinversionagricul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

21

2014·

09总第448期

doi:10.3969/j.issn.1006-2025.2014.09.05

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研究

高云龙肖坚

(江西省发展改革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46)

【摘要】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是实现农村改革的关键。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历史变迁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当前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目标价格试点进程,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扭转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局面;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价格倒挂

农业资源环境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25(2014)09-0017-05

一、引言

策的落脚点在于切实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及其切身利201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益,最终实现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

目的。

见》,提出要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历史变迁

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建国以来,为稳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农民生产积

品目标价格制度。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极性,我国政府对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积极的室主任陈锡文指出: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向就是探索和改革。归纳起来,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主要经历从单纯地制定最低收购价格和实行粮食临时收储政策了统购统销价格形成机制阶段、双轨制价格形成机制转向逐步实行目标价格。粮食目标价格是根据当年市阶段、保护价与最低收购价价格形成机制阶段。无论哪场粮食供求情况,预测出来的一个价格水平,它既考虑个阶段的农产品价格政策,对当时的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内市场的粮食供求,也考虑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当社会进步都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粮价高于目标价格时,政府对部分低收入消费者进行(一)统购统销价格形成机制阶段(1954年~1985适当补贴;当粮价低于目标价格时,政府对农民进行补年)。建国初期,我国确定了“以农养工”、高速发展工业贴。2014年,国家将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的经济发展战略。为了给工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目标价格补贴试点。

金支持,1954年起,国家开始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政陈锡文的这个政策解读表明,目标价格政策范围策。该阶段,我国农产品市场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仅包括粮食,还包括大豆、棉花等。因此,所谓目标价计划市场,一类是计划外市场。纳入计划市场的主要包格是按照当前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农民生产利润及括期间政策规定的一二类农产品;纳入计划外市场的其国际国内主要农产品市场供求情况,预先测定的主主要包括期间政策规定的三类农产品(一类农产品是要农产品价格水平。笔者认为,实施农产品目标价格政

指中央集中管理的重要商品,二类农产品是指中央实

【收稿日期】2014-06-3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项目(2013)“基于收入分配视角统筹江西城乡发展研究”(编号:13JL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高云龙(1965.3-),男,汉,江西南昌,江西省发展改革研究院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价格理论与实践;肖坚(1984.3-),男,汉,江西抚州,江西省发展改革研究院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价格管理。

17

2014·09总第448期

行差额调拨的一般商品,三类农产品是指由地方自行管理,必要时由商业部组织交流的商品)。1978年以前,我国政府一直对一类农产品实行全额国家收购和定量销售(统购经销),同时对二类农产品实行非全额国家收购(派购)和定量或不定量销售。其中,前者无论是产品范围还是产品数量在整个农产品市场中都占据主要地位。[1]从1979年夏粮上市开始,国务院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等农产品收购价格,其中粮、油产品由全额收购逐步改为定额合同收购和定量销售,同时允许合同外部分农产品进入自由市场,缩小了其他定额收购和定量销售的农产品范围。部分工业原料产品如棉、毛、丝、麻等纤维产品和烟叶、木材等又改为全额由国家指定部门收购(专营)。1985年,在农业生产连年增长和部分农产品市场价格已经逐步放开的基础上,政府结束了实行长达30多年的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制度。

1979年~1984年,是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初始阶段,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以调为主,调放结合”,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对农产品价格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着重解决农产品价格水平偏低问题,改革的成效是:为转换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准备了条件。

(二)双轨制价格形成机制阶段(1986年~1991年)。严格意义上说,双轨制价格形成机制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一项政策。1986年起,我国实行了农产品价格双轨制政策,该政策一定程度上矫正了农产品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的现状,使农产品价格逐渐接近市场价格。但由于农产品价格双轨制存在较大利益冲突,期间农产品市场价格机制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对于由国家全额收购、定量销售的农产品,其价格都是由中央政府集中定价,这类农产品收购、销售价格往往定得较低。另一方面,将定额(非全额)合同收购、定量销售农产品分为计划内市场和计划外市场。其中,计划内定量销售农产品价格由中央政府制定,价格较低;定额合同收购部分农产品价格由于有市场价格作参照,其价格呈现不断上涨趋势。部分定额合同收购、非定量销售农产品价格都是由有关经营部门决定。这些经营部门经营的农产品价格往往带有一定垄断性,表现为收购价偏低、销售价偏高。部分指定商业部门专营的农产品垄断性质更加明显,低价收购、高价销售现象非常普遍。在双轨制价格形成机制下,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计划外市场农产品难以真正形成市场竞争价格。地区封锁、部门封锁以及运输、购销网络不畅通,使得地区间的农产品差价畸型扩大;旺季与淡季、丰年与歉年,农产品价格往往大起大落;批发、零售环节价格不公开,同质产品可以不同价,同价产品又可以不同质,给农产品市场价格欺诈行为留下大量可乘之机。[1]

1985年~1988年,是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纵深推进阶段,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从“以调为主”转为“以放为主,放调结合”,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完善农产品价格管理体制,转换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1989年~1991年,是国家对前一阶段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措施及改革成效进行巩固和完善的阶段,基本做法是“稳中求改,相机调放,弥补不足,巩固成果。”改革的成效是:深化了农产品价格改革,扩大了改革成果,为下一步继续深化农产品价格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保护价与最低收购价价格形成机制阶段(1992年至今)。在1991年提高城市粮食销售价格的基础上,1992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购销同价即顺价销售政策。1992年4月,广州市率全国之先放开了粮食经营和粮食价格,城市居民正式告别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1993年4月,上海市、天津市相继放开粮食经营和粮食价格,同年5月,北京市成为最后一个放开粮食经营与粮食价格的大城市。1994年起,国家再次启动粮食定购制度,粮食定购价格大幅度提高。1995年,粮食生产供求关系发生逆向变化,粮食市场价格甚至低于国家粮食定购价。基于这一市场变化,1997年国家决定实施对市场议购粮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的政策。1998年~2003年,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国家对粮食实行了保护价收购政策。期间,出台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并在国家储备、地方储备粮油补贴之外,对企业超过合理正常周转的粮食库存给予利息、费用补贴。为遏止粮食企业亏损和防止企业挤占挪用收购资金,1998年上半年,开始对粮食企业亏损挂帐进行审计核定,实行新老划断,责成粮食企业不准再出现新的亏损挂帐,并要求粮食企业实施顺价销售政策。2004年,国家出台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在市场粮价低于国家公布的最低粮食收购价时,由国家委托企业直接收购粮食,以稳定市场,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国家实施小麦等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2006年,出台农资综合直补(含对农机具购置提供补贴)政策,并对粮食主产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奖励和补助。同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并取消多项涉及农民的税费,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种粮收益等。2008年~2013年,国家连续6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1992年~1998年,是我国农产品价格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攻坚阶段,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以转换粮食和食油购销价格形成机制为重点,建立起整个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基本框架。该目标与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完全吻合的。1998年之后,国家先后出台的对市场议购粮按保护价敞开收购政策和粮食、小

18

高云龙,肖坚: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研究

麦等最低收购价政策都是围绕完善农产品市场价格形信号日益凸显,粮价“只涨不跌”预期显著增强,农民农成机制而运作的。2014年国家决定实施目标价格制业生产对政策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度,我国农产品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市场定价、价补分(二)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政府财政负担日益离”,积极推进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沉重

三、当前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2004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价从上述分析来看,我国各阶段农产品价格形成机格下行压力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为了稳定市场粮食制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确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价格,避免重蹈谷贱伤农的老路,国家于2004年起开同时也暴露出了各阶段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缺陷。始对粮食主产区重点粮食品种实施最低收购价格政如统购统销价格政策实施的前提是以严重压抑农民生策。政策实施以来,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以及棉花、玉产积极性、严重妨碍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发展为代价;米、大豆临时收储价格逐年大幅度提高,与国际市场相双轨制价格形成机制阶段定额合同收购、非定量销售关农产品的价格差距越来越大,国家财政补贴与日俱农产品价格往往带有垄断性,容易形成相关部门和人增,中间收储和加工企业库存成本越来越高。据农业部员的权力寻租;保护价与最低收购价价格政策实施会统计测算,2009年~2012年,仅食用油临储收购一项,使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堪重负等等。当前农产品价格形我国进口企业就额外多支出人民币50亿元,而这部分成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成本最终体现为食用油涨价,并由国内消费者买单。[4]

(一)市场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农产品价格形成机以大米为例,美国农业部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制扭曲

2013年,全球大米产量约为4.66亿吨,库存增加0.7%,我国农产品价格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起整个为1.05亿吨,是2001年以来的新高,全球大米价格因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此下降。但中国大米价格和全球大米价格呈倒挂局势,离不开政府政策的适度干预,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也中国因此增加了大米进口额度,并对泰国、越南、巴基是如此。如2002年至今,美国政府就实施了收入补贴斯坦、乌拉圭、缅甸、印度、柬埔寨等7个国家开放进口与价格补贴并存的农业政策。一是直接补贴。即政府以大米市场。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农民预先确定的作物面积和产量为基数,对具体商品月~10月,中国进口大米数量为198.28万吨,而2011提供固定补贴,属于一种与农产品生产价格不挂钩的年同期进口大米数量仅为50.5万吨,同比增长292.63%。固定补贴。二是反周期补贴。即在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其中,从越南进口的大米数量占到大米进口总量的66.7%、到一定水平时,给农民提供保障性补贴。主要由美国农从巴基斯坦进口的大米数量占到进口大米总量的25.0%,业部事先确定一个目标价格,如果市场价格加上直接从泰国进口的大米数量占到进口大米总量的7.6%。越支付后仍然高于目标价格,则不启用该补贴政策,反之南大米由于生产成本低廉且连续两年增产,价格优势政府就用反周期补贴来弥补两者之间的差额。[2]又如明显,中国进口其大米每吨价格为3400元左右,而中2000年,欧盟委员会将欧盟农产品价格支持体系转变国国内市场大米每吨价格达到3600元左右甚至更高。为与农产品产量限制相结合的价格补助体系,实施了再比如棉花,2012年,我国从国外进口棉花价格大大直接价格补贴政策:农民可根据每年种植各类作物面低于国内棉花市场价格,更低于国内棉花临时收储价积来申请面积补贴,享受面积补贴的作物包括麻类纤格。自国外进口的棉花每吨价格为14000元,其中,自维及各种谷物、豌豆、蚕豆、油料等农作物。[2]我国政府印度进口的棉花到岸含税价格每吨甚至低到13000在农产品市场价格机制形成过程中也出台了一系列补元。而国内市场棉花每吨价格为18500元,三级棉花每贴政策,如2003年的良种补贴资金政策,2004年的从吨的临时收储价格甚至高达20400元,比国内市场棉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直花价格每吨要高2000元左右,比国外进口棉花价格每接补贴政策,2005年的小麦等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吨要高6400元~7400元。[4]

价政策,2006年的农资综合直补(含对农机具购置提在实施最低收购价和临储收购价政策背景下,目供补贴)政策,并对粮食主产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奖励前中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和补助等等。[3]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连续6年提高粮均接近或超过国际市场相关农产品价格。如果国内农食最低收购价格,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种粮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差距将进收益等。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对提高农民农业生一步扩大,政府财政负担将越来越不堪重负。如2012产积极性,增加国家粮食安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长年,国家储备棉花累计抛售成交量为40万吨,而国家期对农产品市场价格实施政策干预的后果也是严重临时收储价格比抛售价格(含储藏成本)每吨要高3000的,它直接导致了农产品价格扭曲,使得市场配置资源元左右,一进(高进)一出(低出),财政损失约12亿元。的决定性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农产品市场价格“托底”

粮食方面,2012年,国家安排的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

19

2014·09总第448期

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金额分别为151亿元、1078亿元、220亿元和200亿元。此外,国家还“适当”提高了主产区的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每吨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均提高到2040元,比2011年分别提高140元、180元和180元,提价幅度为7.4%、9.7%和9.7%;每吨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2400元、2500元和2800元,比2011年分别提高360元、360元和240元,提价幅度为17.6%、16.8%和9.4%。国内外大米价格倒挂如果考虑以上因素,政府财政负担无疑将更加沉重。

(三)农业资源环境愈加恶化,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农产品价格政策在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导致我国农业资源环境恶化问题日益凸显。如农民为了获得更高的粮食收成,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使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2014年4月17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历时8年)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造成我国土壤污染的原因首先是工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其次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耕地土壤污染,包括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不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导致的耕地土壤污染。据农业部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耕地因水土流失、贫瘠化、次生盐渍化、酸化等原因,导致退化面积已占到耕地总面积40%以上;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达到1000万公顷;质量较差的中低产田占到耕地面积的69%,土壤有机质量比20世纪90年代初下降35个百分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堪忧。

四、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政策建议

以上分析说明,当前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存

在诸多问题,必须加快推进目标价格试点进程,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扭转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局面;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实现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快推进目标价格试点进程,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2014年4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发布: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为每吨19800元。国家发改委网站信息显示,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后,将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生产者按市场价格出

售棉花。当棉花市场价格低于棉花目标价格时,国家根据两者之间的差价并结合棉农种植面积、产量或销售量等因素,对试点地区生产者给予补贴。新疆农资集团棉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国庆认为,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有利于保护棉农基本收益,对棉农而言是个利好。但卓创咨询棉花分析师孙立武认为,棉花目标价格对北疆棉农和南疆棉农的政策意义并不一样,因为两者的棉花销售价格不一致。在棉花目标价格确定为每吨19800元时,按照40衣分率计算,籽棉每公斤均价为17.6~17.8元,而2011年~2012年度,北疆棉农籽棉每公斤均价为16.4元~17.4元,南疆棉农籽棉每公斤均价则达到17.4元~18.4元。[5]政策一刀切的背后肯定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目标价格政策,针对不同利益主体,在一定范围实行差异化目标价格政策。积极推进包括东北、内蒙古大豆甚至更多地区、更多农产品在内的目标价格试点进程,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要在试点取得实际成效后,选择时机,在全国范围尽快推广目标价格政策,带动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注重促使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主要农产品价格接轨,防止再次出现政府补贴资金外流。

(二)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扭转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局面

扭转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局面的根本还在于加强国内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世批联亚太地区工作组主席马增俊认为,必须从对现有市场进行规划布局、加强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建设、研究落实新的物流模式、加快现代批发市场建设等四个方面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一是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农产品市场规划,真正实现农产品流通合理化,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避免市场恶性竞争;二是在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试点建立市场准入退出机制,通过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建设,明确国家政策扶持对象。在对批发市场实施准入退出机制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综合考评市场的职能和作用;三是加快发展主产区大宗农产品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目前,国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系统薄弱,农产品损耗非常大。必须提高冷链物流技术水平,降低农产品运输损耗,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真正保护农民农业生产。要加强冷链物流各环节各节点设施设备建设,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根据中国地域辽阔、南北地区差异大的国情,加大符合中国实际的冷库等仓储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冷链系统的适用性;四是促进第三代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所谓第三代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在整合产地市场、销地市场、集散地市场基础上建立的以大中城市为核心、遍布城乡、多层次、多门类的批发市

20

高云龙,肖坚: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研究

场体系。该批发市场是一个以综合市场为主、综合市场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和创新应用,大力创新推广生态农和专业市场共同发展的市场,具备与城市和谐发展、保业技术,促进低碳农业发展。政府要在推进农业科技创障农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管理系统化、服务功能完新与推广、加快粮食生产方式转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善、讲求品牌效应、充分实现与经销商合作等特征。当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耕前很多农产品批发市场都是低水平复制的市场,存在地集约程度和粮食生产率等方面,加大符合WTO“绿市场设置与实际运营不吻合、合理规范物流体系缺乏、箱”政策条款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农民农业生产向着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应按照2014年中央一号文生态友好型方向转变,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实件要求,及时启动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工程,加现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同时强化农产品质量和五、结束语

食品安全监管,加大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力度。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历经统购统销、双轨制、

只有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才能真正促使我保护价与最低收购价三个阶段的变迁,正在朝着农产国农产品市场朝着规范化轨道前进,进而增加市场有品价格形成市场化目标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受历史条效供给,彻底改变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的不利局面。

件局限和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出现了政策干预过(三)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加大生态保护建度、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扭曲,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设力度

挂、政府财政负担日益沉重,农业资源环境愈加恶化、农业资源环境恶化导致我国农业生产环境成本上农业可持续发展受阻等问题,我国政府因此提出了实升,必须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加大生态保护建设施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的应对策略。应采取加快推进力度。生态友好型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标价格试点进程、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强农也是建设“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生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扭转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局面,态友好型农业是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等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一是发措施,实现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展减源降耗型农业。积极探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免耕覆盖、秸秆还田等减量化现代农业技术,最大程度减少【参考文献】

生产过程中能源、化肥、农药等要素投入,提高农业资[1]杜吟棠.建立正常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J].中国农村源利用效率;二是发展增汇固碳型农业。加大政府农业经济,1989(12):26-29.

温室气体减排交易财政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农业生态[2]金海水,梁敏.发达国家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比较[J].环境、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三是发展低碳能源型商业时代,2013(7).

农业。积极开发利用天然气、水电、风电、生物质能、地[3]高璐,高云龙.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价格月刊,热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推广农村沼气使用技术,不2012(8):39-43.

断优化能源结构,增加低碳能源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4]定军.农产品罕见价格倒挂:国家巨额补贴收储[N].21世纪报道构中的比重,。四是发展优质安全型农业。引导农产品市2012-09-21.

[5]胡健.农产品价格改革本月试水,业界呼吁补贴别一刀场需求从数量保证转移到质量安全上,树立绿色、环保切[N].每日经济新闻,2014-04-11.

理念;五是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应用型农业。重视低碳

StudyonImprovementforAgriculturalProductPriceFormationMechanism

GAOYun-longXIAOJian

(JiangxiInstituteforDevelopmentandReform,NanchangJiangxi330046)

【Abstract】Deepeningruralreformmustinsistthedirectionofsocialmarketeconomy,andtheimprovementforagriculturalprod-

uctpriceformationmechanismiscrucialtotheruralreform.BasedonthereviewandanalysisofhistoricalchangesofChina’sagricul-turalproductpriceformationmechanism,thispaperstudiesthecurrentproblemsoftheagriculturalproductpriceformationmecha-nism,putsforwardsuggestionstoacceleratetopromotetargetpricepilotprocess,arousingtheproductenthusiasmoffarmers;strength-enconstructionofagriculturalproductmarketsystemtoreversethepriceinversionintheforeignanddomesticagriculturalproductprice;promotethedevelopmentofecologicalfriendlyagricultureandincrease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protection.

【Keywords】agriculturalproductpriceformationmechanismpriceinversionagricul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

21


相关文章

  • 完善价格调控体系加快价格改革攻坚
  • 今年以来,湖北省各级物价部门努力工作,主动作为,价格改革等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积极做好价格调控工作,1―7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2%,保持价格总 ...查看


  • 论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缺陷
  • □作者:1.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王海刚1杨玮2 ▲本文受陕西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ZX04-44)基金资助 内容摘要: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存在的缺陷,造成了农产品市场的一系列问题,如农产品流通不畅.供需失衡.价格波 ...查看


  • 市场价格的调控和监督检查问题研究
  • 2007年2月1日 市场价格的调控和监督检查问题研究 经过二十几年的价格改革,我国基本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价格管理体制,建立了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形成为主的价格机制,初步理顺了各种主要商品之间的比价关系,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 ...查看


  •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发展研究_任军军
  • 2010年6月第7卷第6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and Social Sciences) Jun.2010Vol.7No. ...查看


  • [农业经济问题]摘要201204
  • 题名: 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探 作者: 关锐捷 中文刊名: 农业经济问题 单位: 农业部经管司 单位: 经管总站研究小组 摘要: 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经过多年来发展不断完善,组织载体"多层次".服务内容&quo ...查看


  • 浅谈农业补贴政策必须注重创新支持机制
  • [摘要]"农业补贴要继续增加总量,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完善机制,按照"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明确指向.突出重点:市场导向.遵循规则:协调配套.提高效能"的原则,现阶段我国构建以价格支持为基础.以直接补贴为主体的农 ...查看


  • 申论重点对策
  • 33.低碳经济 当前状况: 1)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环境却严重恶化,诸如沙化]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 发等这些环境问题都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经济发展中资 源无度的开采,使得可利用的能源资源日益稀缺,而低碳经济是拯救能源危 ...查看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新华网北京9月21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查看


  • 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009-9-29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