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训练十三·混合文本阅读(含答案)

强化训练十三·[混合文本阅读]

(一)小说看看看

小说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文学艺术。这座神奇、绚丽的艺术殿堂,曾展示了各个国家与民族的无数艺术珍品,也曾伴随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带着各自的审美追求和哲理沉思,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来吧,让我们进入小说的殿堂。

【故事情节】

故事是叙述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事情。情节也是叙述事情,不过重点是放在因果关系上,“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死了”,这是一个故事,“国王死了,后来王后由于悲伤也死了”,这是一段情节,时间顺序保持不变,但是因果关系的意识使时间顺序显得暗淡了。

【悬念设置】

悬念是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悬念是小说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使读者对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情节的发展产生一种关切和期待心情。

【文字性质】

文字有三重性质,第一为“实象”,如“阳光辣花花的刺的睁不开眼来,狗儿趴在地上直喘气,人们身上的汗水不断地流……”;第二为“虚象”, 如“太阳很烈,天气很热”;第三为“喻象”,如“太阳像个红红燃烧的大火盆,烤的大地和树木都焦炙了”。

【文本呈现】

回家

[美]皮特·哈米尔

几年前,我在纽约格林威治村遇到一个姑娘,就是从她那里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也许是一个神秘的民间传说,每隔几年重复出现,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重新流传。然而我仍然愿意相信它确实在某时某地发生过。

他们要到劳德戴尔要塞去——共三个小伙子和三个姑娘——上公共汽车时,他们拎着纸袋,里面装有三明治和葡萄酒,梦想见到金色的沙滩和大海的潮汐。这时,纽约灰暗而寒冷的春天已经在他们身后消失。

公共汽车驶过新泽西州时,他们开始注意到文戈。文戈坐在他们前面,衣着简朴,但不很合身。他坐在那里,从来没有动一下,满是灰尘的脸上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1)他一直咬着嘴唇,表情冷漠,一语不发。

深夜,汽车抵达华盛顿郊外,在霍华德·约翰逊饭店停下。大家都下了车,只有文戈坐在座位上像生了根似的一动也不动。几个小伙子感到奇怪,试图猜想他的身世:也许他是一个船长,也许是抛下妻子,离家出走的人,也许是一个回家的老兵,他们回到车上时,一个姑娘坐在他身边,作了自我介绍。

“我们要到佛罗里达去,”她欣喜地说,“听说那儿真美。”

“是的。”他平静地说,仿佛他想起了曾极力忘掉的事情。

“想喝点葡萄酒吗? ”她问。他微微一笑,对着酒瓶喝了一大口。他向她道了谢,又陷入了沉默。过了一会儿,她回到伙伴中间,文戈则打着盹睡着了。

次日早晨,他们一觉醒来发现汽车已停在另一家霍华德·约翰逊饭店门外。这次文戈进了饭店,那个姑娘坚持要文戈与他们坐在一起。他看来很害羞,要了一杯不加牛奶的清咖啡。他听着年轻人闲聊海滩露宿的情景,紧张不安地抽着烟。回到车上后,那个姑娘又与文戈坐在了一起。过了一会儿,他讲述了自己辛酸的

经历。他在纽约监狱里关了四年,现在回家去。

“你结婚了吗? ”

“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 ”她问。

“是这样,在我坐牢时我曾给妻子写过信,”他说,“我告诉她,我要离开很长时间,如果她受不了,如果孩子们总是问这问那,如果她太伤心,那么她可以把我忘掉。我能理解。再找一个丈夫。我说——她是一个极好的女人,确实了不起——把我忘掉吧。我告诉她不必给我写信。果真如此,三年半里她没有给我写过一封信。”

“你现在回家,对家里的情况什么都不知道? ”

“是的,”他羞怯地说,“不过,上一周,当我确信假释就要批准时,我又给她写了信。我们过去住在布伦斯威克镇,就在杰克逊维海港前边。镇口有一棵高大的橡树,你一进镇就能望见。我告诉她,如果她没有改嫁,愿意等我回家,那就在橡树上系一条黄手帕。我看见黄手帕就会下车回家。如果她不想要我,就忘掉这件事——不系手帕,这样我就继续坐在车上走过去。”

“哇,”那个姑娘叫起来,“哇!”

她告诉了其余的人,很快大家都知道了。他们都关注着布伦斯威克镇的到来,并相互传看着文戈拿出来的几张照片,照片上是他妻子和三个孩子——妻子透露出一种纯朴之美,孩子们尚未发育成熟。可以看得出来,照片不知被文戈抚摩多少次了。

现在他们离布伦斯威克镇还有二十英里,几个年轻人都坐在右边靠窗的座位上,等待着那棵大橡树的出现。文戈停止张望,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好像他在给自己鼓劲,决心战胜另一次失望。

这时离布伦斯威克镇只有十英里,五英里……突然,所有年轻人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们叫呀,喊呀,高兴得手舞足蹈。但只有文戈除外。

文戈坐在那儿望着橡树惊呆了。(2)树上挂满了黄手帕——二十条,三十条,也许有几百条;这棵树,真像一面欢迎的旗帜,在迎风招展。正当年轻人高声欢呼的时候,这位老囚犯慢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朝着汽车前面的方向,回家去了。

(《美国小小说百家精品》)

1.根据小说《幸福的黄手帕》内容填空。(4 分)

开端:六个兴奋的年轻人初逢静默的文戈 —— 发展:(▲)—— 高潮:( ▲) —— 结局:文戈回家。

2.结合“故事情节”板块“故事和情节”的比较,小说安排兴奋的年轻人初逢静默的文戈这一情节有 何用意?(3 分)

【小说·人物】

3.文戈的妻子虽然没有正面出场,但感人至深,她是怎样的一个人?(3 分)

【小说·语言】

12. 用自己的话简要解释“文字性质”中的“实象”和“喻象”。(2 分) ▲

13. 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6 分)

(1) ▲

(2) ▲

7.下面内容是原来小说的开头,有人觉得这个开头多此一举,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分析。(6 分)

几年前,我在纽约格林威治村遇到一个姑娘,就是从她那里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也许是一个神秘的民间传说,每隔几年重复出现,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重新流传。然而我仍然愿意相信它确实在某时某地发生过。

【答案暂缺】

旅 游

(俄罗斯)阿列克谢·安德列耶夫

伊万诺夫家族旅行社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现在这个大家族里的年轻成员,十九岁的马克西姆,正带着一个由富有的日本游客组成的旅行团游览。

“我们正飞往一个真正的、尚未开发的古老的俄罗斯村落,”他习惯性地摆出一副郑重其事的样子说,“这个村落是不久前科学院的考察队在原始森林里意外发现的。为了保存这片独一无二的净土,政府做出了专门的决定,这个村落的发现对外保密。只有我们公司获得了独家特许的带团游览的权利,但是有一些限制条件,如:我们不能对外公开这个村落的位置;游客不能和村落里的人接触;禁止拍照……”

女翻译把马克西姆的话尖声尖气地翻译了一番,日本游客们顺从地点着头,面带微笑地期待着能尽快领略到这神秘的异域风情。

直升飞机终于降落了。这些游客们忐忑不安地下了飞机,聚在马克西姆周围,惊恐地东张西望。

他们站在密林深处的一大片空地边上。空地的另一头儿露出几座建筑物,那些建筑物既像农村的小木屋,又像草棚子,同时还像卫国战争时的防空掩体。

“你们看,这就是被神奇地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的古斯拉夫人的村落。”马克西姆领着众人走到村子边上的一个茅屋前说。那个茅屋前蹲着一个人,身上披着一张兽皮。 “你们大概猜到了,这就是斯拉夫人原始的裁缝。”

那个裁缝(马克西姆的叔叔,不久前他还真是一家剧院的服装设计师)阴沉着脸扫了一眼这些游客,龇牙咧嘴地使劲用石头刮起了兽皮。

“这是斯拉夫人原始的乐手。”马克西姆又指着他的另一个叔叔说(他的这个叔叔从前还真在一家交响乐团演奏过小提琴,后来那家乐团因为资金缺乏倒闭了)。

“他旁边放着的那个乐器就是原始的俄式三弦琴。”

那个乐手看也没看游客们一眼,突然拿起那把粗糙的三弦琴忘情地拨弄起来,还唱起了一支谁也听不懂的忧伤的歌儿。

“这是这个乐手的妻子。她正在钻木取火。”

“这是原始的发明家,”当旅游团走到下一个茅屋前时,马克西姆说,“他正在发明车轮子。”

马克西姆的父亲从职业上来说是搞理论物理的,现在正在潜心研究一块有几处人工打磨痕迹的椭圆形石头。那些日本游客满脸尊敬地望着他专注的神情继续

往前走。

“这是一位原始画家的茅屋。”马克西姆伸手从茅屋里拿出几块小板,游客们看着板子上简单粗糙的绘画惊呼起来。“这就是用椴木板和圣油创作的俄罗斯民间版画。”

“画家在哪儿呢?”一个游客问。

“他正在岩石上画刚刚结束的一场狩猎的情景呢。”马克西姆随口就说,还举起了一只手指了指。

“这些画卖吗?”另一个游客不好意思地问。

“不卖!”马克西姆断然拒绝。“这些画是国家保护文物。”

游客们大为失望,叹了一口气。

这时穿着兽皮的马克西姆的表哥从大家身边走了过去,边走还边意味深长地咳嗽着。他手里拿着日本游客们已经见过的原始俄式三弦琴、手鼓和钻木取火用的木板和木棒。

“这是原始的商人,”马克西姆语气里多有不满,“真拿这个家伙儿没办法,他什么都想卖,而且太奸诈狡猾,只要美元。他说美元像绿色的树叶。可他要美元干什么呢?天知道。”

那个商人走过去的时候,转过身来明目张胆地朝游客们使了个眼色,然后就进了自己的茅屋。游客们面面相觑。

“咱们走吧,”马克西姆装作什么也没看见,说完就往前走去。

游客们还回头望着商人的那个茅屋,不情愿地跟在了后面。

这一队人又走过了几个茅屋,见识了原始渔夫、原始养蜂人后,他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在离他们只有几步之遥的地方赫然躺着一个庞然大物——一头熊。熊旁边站着一个上身赤裸、身材魁梧的壮汉,拄着一根又粗又大的棒子(这是马克西姆的另一个叔叔,从前的举重冠军)。

“这是部落里最伟大的猎人打猎归来了。他刚刚杀死了这头熊,现在他要跳狩猎舞,举行庆祝仪式。”

那个伟大的猎人举起大棒卖力地跳了起来,还不时地用拳头敲打着胸部,嘴里发出“哇哇”的令人恐怖的叫声……

“现在我要去和首领谈点儿事,”马克西姆对众人说, “你们在这儿等着,哪儿也不要去。” 马克西姆和女翻译刚刚朝首领的茅屋走去,那个原始商人的身影旋即就出现在了这群游客身边……

“出事了,”马克西姆回来后表情凝重地说,“首领说一头熊不够整个部落享用,问你们当中谁看上去味道更好。”

这些日本游客的脸都吓白了,朝直升飞机跑过去了。马克西姆和女翻译急忙跟在了后面,佯装根本就没发现游客们鼓鼓囊囊的衣兜和大大小小的包袋。特别显眼的是,有三个日本男人边跑还边弯腰拖着一根足有五十公斤重的猎棒。

当直升飞机飞上天空的时候,伊万诺夫一家也急忙换好衣服,穿过林子,直奔附近的一个村子去了,那有一辆舒适豪华的汽车正等着他们呢。天快黑了,离莫斯科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呢。

(选自《译林》2015年第6期,李冬梅译,文章有删改)

◆阿列克谢·安德列耶夫:俄罗斯诗人、小说家。作者在作品中对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讽刺性的描写和揭露,视角独特,语言犀利幽默。

——《译林》2015年第6期

◆“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

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

——百度百科

◆徐霞客,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数次出游,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著作《徐霞客游记》。该书生动描绘众多山水名胜、奇观异景乃至风俗民情、社会生活等,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旅游学、地学、文学、文化、经济乃至动植物、生态、政治、社会、宗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被称为“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

——百度百科

◆很多中招的中国游客都有共同特点:不懂当地语言,甚至一句外语都不会;报廉价团出游,缺少境外旅游经验;对旅游目的地了解不多,全凭导游安排;愿意花钱,出手大方;听到中文就激动,见到同胞就觉亲切。所以,当他们在陌生国度游历几天后,被导游带入一个物品丰富、中文销售热情接待的店铺里,很容易动心,更何况很多还是中老年游客,一旦导购扯上儿孙福祉,他们几乎抵抗力尽失。

——网易新闻 2016.2.6

8.阅读小说《旅游》,说说伊万诺夫家族旅行社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原因。 ▲

9.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句子的作用。

⑴这些游客们忐忑不安地下了飞机,聚在马克西姆周围,惊恐地东张西望。 ▲

⑵“不卖!”马克西姆断然拒绝。“这些画是国家保护文物。”

10.骗局不管有多高明,都有破绽的地方。这篇小说情节处处设有伏笔,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个骗局。请找出一例分析其作用。

11.小说特别标注了马克西姆几个亲属原来的职业,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深层含义。

12.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塑造“游客群像”的作用,组长李明同学建议借助“助读材料”中有关徐霞客的资料来帮助理解。请你分析:“助读材料” 中有关徐霞客的资料对于理解作者塑造“游客群像”的意图到底有哪些作用?

13.阅读文学作品,不仅是美的享受,而且也可以增长我们的生活智慧。结合“助读资料”,写几点备忘给准备去旅游的自己提个醒,使自己的旅游更有意义。 ▲

【答案】

8.这个家族利用外国游客的猎奇心理,精心设计骗局,吸引国外游客来旅游,并用欲擒故纵的方式出售旅游产品,从而谋取利益。(意思相符即可得分,3分)

9.(1)这是人物的神态与动作的细节描写。“忐忑不安”“惊恐”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日本游客刚到旅游地的不安心理,同时表明马克西姆在飞机上故弄玄虚的宣传起了作用,也为下文受骗上当买东西埋下伏笔。(3分)

(2)这是对马克西姆的语言描写。“断然拒绝”等词语,有力刻画了马克西姆表面上一腔正义、实际上心怀鬼胎的虚伪形象。(3分)

10.【示例一】他们站在密林深处的一大片空地边上。空地的另一头儿露出几座建筑物,那些建筑物既像农村的小木屋,又像草棚子,同时还像卫国战争时的防空掩体。这一句写的是游客眼里的这个被马克西姆称为古斯拉夫的村庄的建筑特点。其实这些建筑物留下了伪造的痕迹,而游客们却信以为真,为他们的上当受骗埋下伏笔。伏笔小说结构严谨,营造出小说结局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示例二】“真拿这个家伙儿没办法,他什么都想卖,而且太奸诈狡猾,只要美元。他说美元像绿色的树叶。可他要美元干什么呢?天知道。”这句话明显地带有暗示作用,表面上是马克西姆在谴责商人,实际上是暗示日本游客可以用美元买东西,这与他在飞机上说的话相违背。此句既照应前文,又为下文埋下伏笔,使小说结构更严谨而更具讽刺意味。(5分,例子2分,分析3分。其他与例句有相同作用的句子亦可。扣住小说伏笔在结构上的作用,意思相符即可)。

11.这篇小说主要交代了四个人的身份,他们曾经分别是服装设计师、小提琴手、研究物理的和举重冠军,也就说明这个家族曾经是一个不普通的家族,这些人因为经济利益出演了骗人的闹剧,既反映当时社会经济萧条的现状,说明利益的诱惑能使人道德堕落,极具讽刺意味,又引发读者深思。(4分,按学生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12.(说明:本题6分,分层赋分。只有观点,没有结合具体材料进行分析或分析不到位,酌情降层级给分。)

观点:合适第一层:仅从通过比较分析可以领会小说讽刺意义的单一层面阐述,表述较笼统、概念化。(2分)

【示例一】通过和徐霞客的资料的比较阅读,我们可以明白徐霞客和小说中游客的旅游目的不一致,领会小说对于游客的批判和讽刺。

第二层:能通过小说和徐霞客资料的比较分析,牵起对其他助读资料提供信息的思考,思维较深入,表述较有条理。(3-4分)

【示例二】徐霞客旅游的目的是“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这种目的明显有别于小说中游客的猎奇心理,也有别于现代人旅游“游览、观光、娱乐”目的。通过与徐霞客那种“把旅游当作事业,为人类留下大量的文化财富”这种旅游意义比较,读者就会领悟到小说“对在物质丰厚的社会里,人们把旅游当作消遣、当作猎奇”的生活态度的隐含的讽刺。

第三层:从通过比较阅读、引起读者内心冲突层面阐述,思维有深度,表述有条理。(5-6分)

【示例三】徐霞客旅游的目的和小说中游客的猎奇心理的比较,能引发读者对旅游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引起读者对小说中游客的反思:我们的旅游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旅游时上当受骗是不是也有自身对旅游价值的误读原因?读者就会领悟到小说“对在物质丰厚的社会里,人们把旅游当作消遣、当作猎奇”的生活态度的隐含的讽刺。

13.【示例】①旅游的目的在于游览、观光、娱乐,尽少购物; ②真正走进旅游地,对当地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等进行考察,必要的话,可以像徐霞客那样写个游记;③做好旅游攻略,不轻易相信导游,谨防导游与旅行社、商家互相勾结欺诈;④不要一味贪图便宜。(4分)

强化训练十三·[混合文本阅读]

(一)小说看看看

小说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文学艺术。这座神奇、绚丽的艺术殿堂,曾展示了各个国家与民族的无数艺术珍品,也曾伴随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带着各自的审美追求和哲理沉思,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来吧,让我们进入小说的殿堂。

【故事情节】

故事是叙述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事情。情节也是叙述事情,不过重点是放在因果关系上,“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死了”,这是一个故事,“国王死了,后来王后由于悲伤也死了”,这是一段情节,时间顺序保持不变,但是因果关系的意识使时间顺序显得暗淡了。

【悬念设置】

悬念是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悬念是小说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使读者对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情节的发展产生一种关切和期待心情。

【文字性质】

文字有三重性质,第一为“实象”,如“阳光辣花花的刺的睁不开眼来,狗儿趴在地上直喘气,人们身上的汗水不断地流……”;第二为“虚象”, 如“太阳很烈,天气很热”;第三为“喻象”,如“太阳像个红红燃烧的大火盆,烤的大地和树木都焦炙了”。

【文本呈现】

回家

[美]皮特·哈米尔

几年前,我在纽约格林威治村遇到一个姑娘,就是从她那里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也许是一个神秘的民间传说,每隔几年重复出现,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重新流传。然而我仍然愿意相信它确实在某时某地发生过。

他们要到劳德戴尔要塞去——共三个小伙子和三个姑娘——上公共汽车时,他们拎着纸袋,里面装有三明治和葡萄酒,梦想见到金色的沙滩和大海的潮汐。这时,纽约灰暗而寒冷的春天已经在他们身后消失。

公共汽车驶过新泽西州时,他们开始注意到文戈。文戈坐在他们前面,衣着简朴,但不很合身。他坐在那里,从来没有动一下,满是灰尘的脸上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1)他一直咬着嘴唇,表情冷漠,一语不发。

深夜,汽车抵达华盛顿郊外,在霍华德·约翰逊饭店停下。大家都下了车,只有文戈坐在座位上像生了根似的一动也不动。几个小伙子感到奇怪,试图猜想他的身世:也许他是一个船长,也许是抛下妻子,离家出走的人,也许是一个回家的老兵,他们回到车上时,一个姑娘坐在他身边,作了自我介绍。

“我们要到佛罗里达去,”她欣喜地说,“听说那儿真美。”

“是的。”他平静地说,仿佛他想起了曾极力忘掉的事情。

“想喝点葡萄酒吗? ”她问。他微微一笑,对着酒瓶喝了一大口。他向她道了谢,又陷入了沉默。过了一会儿,她回到伙伴中间,文戈则打着盹睡着了。

次日早晨,他们一觉醒来发现汽车已停在另一家霍华德·约翰逊饭店门外。这次文戈进了饭店,那个姑娘坚持要文戈与他们坐在一起。他看来很害羞,要了一杯不加牛奶的清咖啡。他听着年轻人闲聊海滩露宿的情景,紧张不安地抽着烟。回到车上后,那个姑娘又与文戈坐在了一起。过了一会儿,他讲述了自己辛酸的

经历。他在纽约监狱里关了四年,现在回家去。

“你结婚了吗? ”

“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 ”她问。

“是这样,在我坐牢时我曾给妻子写过信,”他说,“我告诉她,我要离开很长时间,如果她受不了,如果孩子们总是问这问那,如果她太伤心,那么她可以把我忘掉。我能理解。再找一个丈夫。我说——她是一个极好的女人,确实了不起——把我忘掉吧。我告诉她不必给我写信。果真如此,三年半里她没有给我写过一封信。”

“你现在回家,对家里的情况什么都不知道? ”

“是的,”他羞怯地说,“不过,上一周,当我确信假释就要批准时,我又给她写了信。我们过去住在布伦斯威克镇,就在杰克逊维海港前边。镇口有一棵高大的橡树,你一进镇就能望见。我告诉她,如果她没有改嫁,愿意等我回家,那就在橡树上系一条黄手帕。我看见黄手帕就会下车回家。如果她不想要我,就忘掉这件事——不系手帕,这样我就继续坐在车上走过去。”

“哇,”那个姑娘叫起来,“哇!”

她告诉了其余的人,很快大家都知道了。他们都关注着布伦斯威克镇的到来,并相互传看着文戈拿出来的几张照片,照片上是他妻子和三个孩子——妻子透露出一种纯朴之美,孩子们尚未发育成熟。可以看得出来,照片不知被文戈抚摩多少次了。

现在他们离布伦斯威克镇还有二十英里,几个年轻人都坐在右边靠窗的座位上,等待着那棵大橡树的出现。文戈停止张望,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好像他在给自己鼓劲,决心战胜另一次失望。

这时离布伦斯威克镇只有十英里,五英里……突然,所有年轻人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们叫呀,喊呀,高兴得手舞足蹈。但只有文戈除外。

文戈坐在那儿望着橡树惊呆了。(2)树上挂满了黄手帕——二十条,三十条,也许有几百条;这棵树,真像一面欢迎的旗帜,在迎风招展。正当年轻人高声欢呼的时候,这位老囚犯慢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朝着汽车前面的方向,回家去了。

(《美国小小说百家精品》)

1.根据小说《幸福的黄手帕》内容填空。(4 分)

开端:六个兴奋的年轻人初逢静默的文戈 —— 发展:(▲)—— 高潮:( ▲) —— 结局:文戈回家。

2.结合“故事情节”板块“故事和情节”的比较,小说安排兴奋的年轻人初逢静默的文戈这一情节有 何用意?(3 分)

【小说·人物】

3.文戈的妻子虽然没有正面出场,但感人至深,她是怎样的一个人?(3 分)

【小说·语言】

12. 用自己的话简要解释“文字性质”中的“实象”和“喻象”。(2 分) ▲

13. 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6 分)

(1) ▲

(2) ▲

7.下面内容是原来小说的开头,有人觉得这个开头多此一举,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分析。(6 分)

几年前,我在纽约格林威治村遇到一个姑娘,就是从她那里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也许是一个神秘的民间传说,每隔几年重复出现,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重新流传。然而我仍然愿意相信它确实在某时某地发生过。

【答案暂缺】

旅 游

(俄罗斯)阿列克谢·安德列耶夫

伊万诺夫家族旅行社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现在这个大家族里的年轻成员,十九岁的马克西姆,正带着一个由富有的日本游客组成的旅行团游览。

“我们正飞往一个真正的、尚未开发的古老的俄罗斯村落,”他习惯性地摆出一副郑重其事的样子说,“这个村落是不久前科学院的考察队在原始森林里意外发现的。为了保存这片独一无二的净土,政府做出了专门的决定,这个村落的发现对外保密。只有我们公司获得了独家特许的带团游览的权利,但是有一些限制条件,如:我们不能对外公开这个村落的位置;游客不能和村落里的人接触;禁止拍照……”

女翻译把马克西姆的话尖声尖气地翻译了一番,日本游客们顺从地点着头,面带微笑地期待着能尽快领略到这神秘的异域风情。

直升飞机终于降落了。这些游客们忐忑不安地下了飞机,聚在马克西姆周围,惊恐地东张西望。

他们站在密林深处的一大片空地边上。空地的另一头儿露出几座建筑物,那些建筑物既像农村的小木屋,又像草棚子,同时还像卫国战争时的防空掩体。

“你们看,这就是被神奇地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的古斯拉夫人的村落。”马克西姆领着众人走到村子边上的一个茅屋前说。那个茅屋前蹲着一个人,身上披着一张兽皮。 “你们大概猜到了,这就是斯拉夫人原始的裁缝。”

那个裁缝(马克西姆的叔叔,不久前他还真是一家剧院的服装设计师)阴沉着脸扫了一眼这些游客,龇牙咧嘴地使劲用石头刮起了兽皮。

“这是斯拉夫人原始的乐手。”马克西姆又指着他的另一个叔叔说(他的这个叔叔从前还真在一家交响乐团演奏过小提琴,后来那家乐团因为资金缺乏倒闭了)。

“他旁边放着的那个乐器就是原始的俄式三弦琴。”

那个乐手看也没看游客们一眼,突然拿起那把粗糙的三弦琴忘情地拨弄起来,还唱起了一支谁也听不懂的忧伤的歌儿。

“这是这个乐手的妻子。她正在钻木取火。”

“这是原始的发明家,”当旅游团走到下一个茅屋前时,马克西姆说,“他正在发明车轮子。”

马克西姆的父亲从职业上来说是搞理论物理的,现在正在潜心研究一块有几处人工打磨痕迹的椭圆形石头。那些日本游客满脸尊敬地望着他专注的神情继续

往前走。

“这是一位原始画家的茅屋。”马克西姆伸手从茅屋里拿出几块小板,游客们看着板子上简单粗糙的绘画惊呼起来。“这就是用椴木板和圣油创作的俄罗斯民间版画。”

“画家在哪儿呢?”一个游客问。

“他正在岩石上画刚刚结束的一场狩猎的情景呢。”马克西姆随口就说,还举起了一只手指了指。

“这些画卖吗?”另一个游客不好意思地问。

“不卖!”马克西姆断然拒绝。“这些画是国家保护文物。”

游客们大为失望,叹了一口气。

这时穿着兽皮的马克西姆的表哥从大家身边走了过去,边走还边意味深长地咳嗽着。他手里拿着日本游客们已经见过的原始俄式三弦琴、手鼓和钻木取火用的木板和木棒。

“这是原始的商人,”马克西姆语气里多有不满,“真拿这个家伙儿没办法,他什么都想卖,而且太奸诈狡猾,只要美元。他说美元像绿色的树叶。可他要美元干什么呢?天知道。”

那个商人走过去的时候,转过身来明目张胆地朝游客们使了个眼色,然后就进了自己的茅屋。游客们面面相觑。

“咱们走吧,”马克西姆装作什么也没看见,说完就往前走去。

游客们还回头望着商人的那个茅屋,不情愿地跟在了后面。

这一队人又走过了几个茅屋,见识了原始渔夫、原始养蜂人后,他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在离他们只有几步之遥的地方赫然躺着一个庞然大物——一头熊。熊旁边站着一个上身赤裸、身材魁梧的壮汉,拄着一根又粗又大的棒子(这是马克西姆的另一个叔叔,从前的举重冠军)。

“这是部落里最伟大的猎人打猎归来了。他刚刚杀死了这头熊,现在他要跳狩猎舞,举行庆祝仪式。”

那个伟大的猎人举起大棒卖力地跳了起来,还不时地用拳头敲打着胸部,嘴里发出“哇哇”的令人恐怖的叫声……

“现在我要去和首领谈点儿事,”马克西姆对众人说, “你们在这儿等着,哪儿也不要去。” 马克西姆和女翻译刚刚朝首领的茅屋走去,那个原始商人的身影旋即就出现在了这群游客身边……

“出事了,”马克西姆回来后表情凝重地说,“首领说一头熊不够整个部落享用,问你们当中谁看上去味道更好。”

这些日本游客的脸都吓白了,朝直升飞机跑过去了。马克西姆和女翻译急忙跟在了后面,佯装根本就没发现游客们鼓鼓囊囊的衣兜和大大小小的包袋。特别显眼的是,有三个日本男人边跑还边弯腰拖着一根足有五十公斤重的猎棒。

当直升飞机飞上天空的时候,伊万诺夫一家也急忙换好衣服,穿过林子,直奔附近的一个村子去了,那有一辆舒适豪华的汽车正等着他们呢。天快黑了,离莫斯科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呢。

(选自《译林》2015年第6期,李冬梅译,文章有删改)

◆阿列克谢·安德列耶夫:俄罗斯诗人、小说家。作者在作品中对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讽刺性的描写和揭露,视角独特,语言犀利幽默。

——《译林》2015年第6期

◆“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

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

——百度百科

◆徐霞客,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数次出游,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著作《徐霞客游记》。该书生动描绘众多山水名胜、奇观异景乃至风俗民情、社会生活等,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旅游学、地学、文学、文化、经济乃至动植物、生态、政治、社会、宗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被称为“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

——百度百科

◆很多中招的中国游客都有共同特点:不懂当地语言,甚至一句外语都不会;报廉价团出游,缺少境外旅游经验;对旅游目的地了解不多,全凭导游安排;愿意花钱,出手大方;听到中文就激动,见到同胞就觉亲切。所以,当他们在陌生国度游历几天后,被导游带入一个物品丰富、中文销售热情接待的店铺里,很容易动心,更何况很多还是中老年游客,一旦导购扯上儿孙福祉,他们几乎抵抗力尽失。

——网易新闻 2016.2.6

8.阅读小说《旅游》,说说伊万诺夫家族旅行社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原因。 ▲

9.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句子的作用。

⑴这些游客们忐忑不安地下了飞机,聚在马克西姆周围,惊恐地东张西望。 ▲

⑵“不卖!”马克西姆断然拒绝。“这些画是国家保护文物。”

10.骗局不管有多高明,都有破绽的地方。这篇小说情节处处设有伏笔,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个骗局。请找出一例分析其作用。

11.小说特别标注了马克西姆几个亲属原来的职业,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深层含义。

12.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塑造“游客群像”的作用,组长李明同学建议借助“助读材料”中有关徐霞客的资料来帮助理解。请你分析:“助读材料” 中有关徐霞客的资料对于理解作者塑造“游客群像”的意图到底有哪些作用?

13.阅读文学作品,不仅是美的享受,而且也可以增长我们的生活智慧。结合“助读资料”,写几点备忘给准备去旅游的自己提个醒,使自己的旅游更有意义。 ▲

【答案】

8.这个家族利用外国游客的猎奇心理,精心设计骗局,吸引国外游客来旅游,并用欲擒故纵的方式出售旅游产品,从而谋取利益。(意思相符即可得分,3分)

9.(1)这是人物的神态与动作的细节描写。“忐忑不安”“惊恐”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日本游客刚到旅游地的不安心理,同时表明马克西姆在飞机上故弄玄虚的宣传起了作用,也为下文受骗上当买东西埋下伏笔。(3分)

(2)这是对马克西姆的语言描写。“断然拒绝”等词语,有力刻画了马克西姆表面上一腔正义、实际上心怀鬼胎的虚伪形象。(3分)

10.【示例一】他们站在密林深处的一大片空地边上。空地的另一头儿露出几座建筑物,那些建筑物既像农村的小木屋,又像草棚子,同时还像卫国战争时的防空掩体。这一句写的是游客眼里的这个被马克西姆称为古斯拉夫的村庄的建筑特点。其实这些建筑物留下了伪造的痕迹,而游客们却信以为真,为他们的上当受骗埋下伏笔。伏笔小说结构严谨,营造出小说结局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示例二】“真拿这个家伙儿没办法,他什么都想卖,而且太奸诈狡猾,只要美元。他说美元像绿色的树叶。可他要美元干什么呢?天知道。”这句话明显地带有暗示作用,表面上是马克西姆在谴责商人,实际上是暗示日本游客可以用美元买东西,这与他在飞机上说的话相违背。此句既照应前文,又为下文埋下伏笔,使小说结构更严谨而更具讽刺意味。(5分,例子2分,分析3分。其他与例句有相同作用的句子亦可。扣住小说伏笔在结构上的作用,意思相符即可)。

11.这篇小说主要交代了四个人的身份,他们曾经分别是服装设计师、小提琴手、研究物理的和举重冠军,也就说明这个家族曾经是一个不普通的家族,这些人因为经济利益出演了骗人的闹剧,既反映当时社会经济萧条的现状,说明利益的诱惑能使人道德堕落,极具讽刺意味,又引发读者深思。(4分,按学生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12.(说明:本题6分,分层赋分。只有观点,没有结合具体材料进行分析或分析不到位,酌情降层级给分。)

观点:合适第一层:仅从通过比较分析可以领会小说讽刺意义的单一层面阐述,表述较笼统、概念化。(2分)

【示例一】通过和徐霞客的资料的比较阅读,我们可以明白徐霞客和小说中游客的旅游目的不一致,领会小说对于游客的批判和讽刺。

第二层:能通过小说和徐霞客资料的比较分析,牵起对其他助读资料提供信息的思考,思维较深入,表述较有条理。(3-4分)

【示例二】徐霞客旅游的目的是“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这种目的明显有别于小说中游客的猎奇心理,也有别于现代人旅游“游览、观光、娱乐”目的。通过与徐霞客那种“把旅游当作事业,为人类留下大量的文化财富”这种旅游意义比较,读者就会领悟到小说“对在物质丰厚的社会里,人们把旅游当作消遣、当作猎奇”的生活态度的隐含的讽刺。

第三层:从通过比较阅读、引起读者内心冲突层面阐述,思维有深度,表述有条理。(5-6分)

【示例三】徐霞客旅游的目的和小说中游客的猎奇心理的比较,能引发读者对旅游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引起读者对小说中游客的反思:我们的旅游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旅游时上当受骗是不是也有自身对旅游价值的误读原因?读者就会领悟到小说“对在物质丰厚的社会里,人们把旅游当作消遣、当作猎奇”的生活态度的隐含的讽刺。

13.【示例】①旅游的目的在于游览、观光、娱乐,尽少购物; ②真正走进旅游地,对当地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等进行考察,必要的话,可以像徐霞客那样写个游记;③做好旅游攻略,不轻易相信导游,谨防导游与旅行社、商家互相勾结欺诈;④不要一味贪图便宜。(4分)


相关文章

  • 初三语文教学的困惑
  • 初三语文教学的困惑 根据11月24日教研活动时问卷调查整理,也许能引发大家一些深思,也许我们能够共同寻找到一些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基础部分 1.学生在词语运用方面的能力普遍薄弱,丢失严重.教师不可能将所有词语逐词分析,这一类型题该怎样去抓 ...查看


  • 高三语文试卷分析
  • 鹤壁市2012-2013学年上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高 三 语 文 试 卷 分 析 鹤壁市育才高中语文教研组 2013.2.1 鹤壁市育才高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分析 育才高中语文教研组 闫颜云 李军伟 杨 辉 ...查看


  • 发展思维,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
  • 作者:陈玉秋 语文教学通讯 2009年06期 当前的语文教学新课堂太一味强调"互动模式"了,什么"我的课堂我做主",好像全由学生说了算.如何评价一节好的语文课,其评价的角度不同,标准也不同,有人主张从 ...查看


  • 武汉市2017届高三4月调考语文试题分析
  • 武汉市2017届高三4月调考语文试题(基础)分析 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谢琼 一.试卷评价 纵观全卷,最大的特点是导向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突出"立德树人" 2017年高考,肩负着探索构建"一体四层四翼& ...查看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一)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 绩,平时的积累和领悟很重要,高三有效的复习方法也非常重要.临 考阶段的复习,应分清轻重缓急,不断总结提高.轻重缓急,指属于 记忆方面的内容, 如名句名篇, 可 ...查看


  • 高考英语学习成功案例
  • 每年全国各地高考中的英语状元可谓是英语学习的成功者,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介绍了各自学习英语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都是他们自己在学习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方法,既有典型性,又是独具特色的.我们将其中的精华挑选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    2007年英语 ...查看


  • 天津中考语文分析
  • 天津中考语文分析 稳定性是天津近几年中考语文的一大特点,根据大纲要求,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 ...查看


  • 名著阅读教学的常见误区及矫治对策略谈
  • 内容摘要 随着广东省初中语文中考试题的专项考查,名著阅读逐渐引起了初中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列举了中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三种常见误区:以压缩饼干取代原汁原味,以面目全非取代原始风貌和以只鳞片爪取代消化吸收.并结合具体的名著阅读教学实践提 ...查看


  • 2.5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 2013-2014培育小学二五班语文上册 期末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郑州市二七区培育小学 茹婉哲 2014年1月 2013-2014学年上期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次考试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听读,主要考察孩子倾听的能力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