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守护神--常书鸿读后感

  敦煌守护神——常书鸿读后感

  文/Fyswjb

  一个杭州人,为了学画,不远万里去法国勤工俭学,数年后放弃在油画界鹊起的名声,回到日寇蹂躏下的故国。抗战结束,好不容易安顿下来,一声远古的呼唤,又吸引他把家搬到西北阳关之外,斗风沙,摹古画,数十年不辍。他,叫常书鸿;吸引他的,是敦煌。

  对于敦煌,我早就心向往之。最早知道这“大也,盛也”的所在,是从余秋雨的《道士塔》、《莫高窟》等散文,中学时的我,对王道士(1849-1931)发现石窟、倒卖经卷的故事读了又读,至今难忘。大学时选修“中西文化交流史”,老师第一句话就是“如果遇到搞敦煌的人,一定要尊重,这些人的学问大得无边”。直到几年前,在中国美术馆看了“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才第一次积累了些感性认识。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而敦煌学的创始人——无论罗振玉、还是王国维——都是浙江人,这本传记文学的主人公——常书鸿(1904-1994)亦不例外。

  1923年,在西湖边写生时,他目睹雷峰塔的倒掉。1927年自费赴法,考取戴望舒曾就读的里昂中法大学。193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36年在书摊偶遇法国汉学家伯希和(1878-1945)的《敦煌石窟图录》,由此发现了自己一生的使命。为了接近敦煌,他不顾战乱,立刻回国,在北京国立艺专西画系任教。1937年,在北海带着学生画白塔时,他听到了卢沟桥的炮声,只得一路内迁。

  1942年,教育部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监察院长于右任请常书鸿出任筹委会副主任。(m.lz13.cn)1943年,他坐了一个月汽车、骑了四天骆驼,终于从兰州抵达敦煌。这些四至十四世纪的艺术留存,正面临风沙和无知的双重侵蚀。常书鸿一方面保护、整理、研究,一方面与权贵周旋,争取政府拨款。生活艰苦,颜料需要自制,他不以为意,大度地说“只要一家人住在一起,敦煌也是杭州”。

  抗战胜利后,研究所划归中研院,傅斯年代为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讽刺的是,抗战时期,敦煌虽然条件艰苦,却因远离战事而吸引不少才俊前往;战争结束,常书鸿的不少助手却无意久留,纷纷要求回乡。研究、传布工作仍在继续:1948年春,完成了对洞窟的重新编号,总计465个(现在的公认数字是492个);夏,在南京举办“敦煌艺术展”,蒋介石前来参观。

  此后,叙事极为简略,我们只是约莫知道:国民党想把敦煌摹本抢运台湾,常书鸿没有从命;1957年和1966年,他多次遭到批判。此外,常书鸿视敦煌为生命的全部,婚姻生活注定曲折,尽管他的生活不免受到敦煌的搅扰,但敦煌能遇见他,则是起死回生,幸何如之。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常书鸿庶几近之,不愧为“敦煌守护神”(赵朴初语)。

* 海鸥乔纳森读后感

*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 斯科特绝命书读后感

  敦煌守护神——常书鸿读后感

  文/Fyswjb

  一个杭州人,为了学画,不远万里去法国勤工俭学,数年后放弃在油画界鹊起的名声,回到日寇蹂躏下的故国。抗战结束,好不容易安顿下来,一声远古的呼唤,又吸引他把家搬到西北阳关之外,斗风沙,摹古画,数十年不辍。他,叫常书鸿;吸引他的,是敦煌。

  对于敦煌,我早就心向往之。最早知道这“大也,盛也”的所在,是从余秋雨的《道士塔》、《莫高窟》等散文,中学时的我,对王道士(1849-1931)发现石窟、倒卖经卷的故事读了又读,至今难忘。大学时选修“中西文化交流史”,老师第一句话就是“如果遇到搞敦煌的人,一定要尊重,这些人的学问大得无边”。直到几年前,在中国美术馆看了“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才第一次积累了些感性认识。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而敦煌学的创始人——无论罗振玉、还是王国维——都是浙江人,这本传记文学的主人公——常书鸿(1904-1994)亦不例外。

  1923年,在西湖边写生时,他目睹雷峰塔的倒掉。1927年自费赴法,考取戴望舒曾就读的里昂中法大学。193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36年在书摊偶遇法国汉学家伯希和(1878-1945)的《敦煌石窟图录》,由此发现了自己一生的使命。为了接近敦煌,他不顾战乱,立刻回国,在北京国立艺专西画系任教。1937年,在北海带着学生画白塔时,他听到了卢沟桥的炮声,只得一路内迁。

  1942年,教育部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监察院长于右任请常书鸿出任筹委会副主任。(m.lz13.cn)1943年,他坐了一个月汽车、骑了四天骆驼,终于从兰州抵达敦煌。这些四至十四世纪的艺术留存,正面临风沙和无知的双重侵蚀。常书鸿一方面保护、整理、研究,一方面与权贵周旋,争取政府拨款。生活艰苦,颜料需要自制,他不以为意,大度地说“只要一家人住在一起,敦煌也是杭州”。

  抗战胜利后,研究所划归中研院,傅斯年代为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讽刺的是,抗战时期,敦煌虽然条件艰苦,却因远离战事而吸引不少才俊前往;战争结束,常书鸿的不少助手却无意久留,纷纷要求回乡。研究、传布工作仍在继续:1948年春,完成了对洞窟的重新编号,总计465个(现在的公认数字是492个);夏,在南京举办“敦煌艺术展”,蒋介石前来参观。

  此后,叙事极为简略,我们只是约莫知道:国民党想把敦煌摹本抢运台湾,常书鸿没有从命;1957年和1966年,他多次遭到批判。此外,常书鸿视敦煌为生命的全部,婚姻生活注定曲折,尽管他的生活不免受到敦煌的搅扰,但敦煌能遇见他,则是起死回生,幸何如之。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常书鸿庶几近之,不愧为“敦煌守护神”(赵朴初语)。

* 海鸥乔纳森读后感

*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

* 斯科特绝命书读后感


相关文章

  • [敦煌莫高窟]常沙娜敦煌莫高窟艺术报告简介
  • 经过两天的艰苦奋斗,终于将常沙娜先生所做报告的幻灯整理好了,将近两百张照片,我打算将它们分批放在博客中,留作纪念. 附:中国美术馆学术讲座之"敦煌莫高窟艺术"     讲座题目:敦煌莫高窟艺术 讲座时间:2008年3月8 ...查看


  • 古代书画艺术讲解教案
  • 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 古代书画艺术讲解方案 前言 古代书画艺术陈列 致尚臻品--古代书画艺术陈列,是在整合我校美术学院.图书馆收藏古代书画作品的基础上建成的.绝大部分作品是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通过单位购买.个人捐赠等各种方式收藏的.包括 ...查看


  • 序┃敦煌石窟艺术简史
  • 为读者发现好书,为好书寻找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闻名中外的敦煌艺术,既是丝绸之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融汇的结晶和载体,又是丝绸之路中外文化艺术交融取得成就的记录,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一 ...查看


  • 千里路云和月
  • 这是第二次来西宁,曾经在一个临时起意的旅途中到过这个地方,在清亮的青海湖畔感受过那份虔诚,那是上万修行者不辞辛苦而来的圣地 西宁取"西陲安宁"之意,这里是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古称西平亭,也是唐蕃古道起点.古丝绸之路 ...查看


  • 朝圣者的敦煌
  • 一 如果单从地域上看,敦煌也大气的令人惊叹,周围最近的邻居也在百公里之外,而且荒凉的戈壁将他们都远远的隔开,仿佛上天有意将一块温润的碧玉嵌在了这茫茫无际的不毛之地上. 但敦煌的大气却又有别于陕北高原上汉子们敲打起蹩鼓时的气势.敦煌的大气大在 ...查看


  • [文化典藏] 敦煌壁画集萃
  • 敦煌壁画集萃 1[文化典藏]敦煌壁画泛指存在于敦煌石窟中的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2[文化典藏]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 ...查看


  • [敦煌石窟艺术]--绪论
  • <敦煌石窟艺术>讲义 时间:17学时: 讲授方法:课堂讲授,可能的参观,讲授与放幻灯片相结合. 参考教材:迄今为止尚没有一本<敦煌艺术概论>或与敦煌石窟艺术相似的教材,各高校正在加紧作这项工作.可参看各种与敦煌有关的 ...查看


  • [敦煌石窟全集]考古报告编撰的探索
  • 内容摘要:为了全面.完整.系统地记录敦煌石窟的全貌,敦煌研究院正在积极进行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编撰工作.本文回顾了有关石窟调查的记录工作.石窟考古工作计划的制订以及第一卷考古报告出版的情况,为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 关键词:<敦煌石窟全集 ...查看


  • 杭城群星闪耀时
  • 从钱�到赵构:江上潮来飕飕射,陌上花开缓缓归 江上潮来飕飕射,陌上花开缓缓归――两个典故,一文一武,说的都是钱�. 以钱�为杭州历史文化名人开篇人物,是合适的:钱�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唐灭亡后进入五代十国:杭州临安人钱�,骁勇过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