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大题模板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类主观题

(一)有关“价格变动与物价稳定”的命题

1.价格变化的原因

设问模式:某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下降)的原因?

答题模板:价值+供求+纸币发行量+市场的缺陷+国家经济政策

答题要素: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下降。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2.稳定物价的措施

设问模式:谈谈政府如何稳定物价。

答题模板: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量+市场监管+宏观调控

答题要素:

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二)有关“提高消费水平”的命题

1.影响消费的因素

设问模式: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答题模板:收入(当前、未来和差距)+物价+其他因素

答题要素: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未来收入预期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③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⑤广告和国家经济政策等。

2.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设问模式:请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考虑,我国应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答题模板:国家(发展经济、稳定物价、收入公平、社会保障、开发市场、市场监管)+企业+个人

答题要素:

(1)作为国家:

①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发展经济) 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稳定物价) ③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

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公平)

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社会保障)

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开发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开发市场)

⑥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制裁各种违法行为,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市场监管)

(2)作为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搞好售后服务,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3)作为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有关“生产与基本经济制度”的命题

1.重视消费的依据

设问模式:运用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知识,说明国家实行促进消费,特别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政策的依据。

答题模板:消费反作用+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

答题要素:

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消费需要。

③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

2.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原因

设问模式:运用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答题模板: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力状况+地位+作用

答题要素:

①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生产力状况的要求: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符合现阶段生产力状况。

③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有关“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命题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设问模式:企业应怎样实现自身发展?

答题模板:价值规律+自主创新+市场规则+联合兼并+对外开放

答题要素:

①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③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通过兼并联合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

⑤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

(五)有关“就业问题”的命题

1.重视就业的原因

设问模式:国家(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答题模板:社会+个人+科学发展+形势

答题要素: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就业可以获得劳动报酬,实现自身社会价值。

③扩大就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决就业问题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

④我国就业人数较多,就业压力比较大。

2.怎样解决就业问题

设问模式: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怎样为解决就业问题形成合力?

答题模板:政府(战略、政策、方针+发展+市场+保障)+劳动者(素质+观念)+企业

答题要素:

(1)从政府角度:

①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②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③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等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引导转变就业观念。

④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的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从劳动者角度:

①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②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3)从企业角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劳动者培训和发展机制,促进劳动力合理再生。

(六)有关“收入分配公平”的命题

1.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

设问模式: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原因。 答题模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共同富裕+科学发展观+效率与公平

答题要素: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②共同富裕的体现:收入分配公平与共同富裕是一致的。

③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④效率与公平: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效率提升。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设问模式:运用收入分配的知识,说明国家如何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答题模板:经济发展+分配制度+两个比重、两个提高+再分配+社会保障

答题要素:

①经济发展: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②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

③两个比重、两个提高: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④再分配: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⑤社会保障: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

(七)有关“财政与税收”的命题

1.发挥财政作用

设问模式:如何让财政增长为民众带来更多实惠?

答题模板:财政支出方向调整+财政收入结构调整+根据现实情况减免税收

答题要素:

①合理调整财政支出方向。加大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让民众从中获得实惠。

②合理调整财政收入结构。制定合理的财政收入分配政策,促进国家、企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看,可适当减免税收,让利于民,实现国富民强。

2.发挥税收作用

设问模式:我国实施结构性减税有何意义?

答题模板: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资源税+消费税

答题要素:

①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②企业所得税促进企业发展,引导企业投资。合理的企业所得税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引导企业作出合理的投资行为。

③增值税防止偷漏税行为。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偷漏税行为,促进生产专业化和公平竞争。

④资源税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资源税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科技水平,节约资源,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⑤消费税引导消费行为。消费税可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坚持正确消费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八)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命题

1.发挥市场作用

设问模式: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怎样更好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答题模板:市场机制+市场体系+市场秩序+市场主体+宏观调控

答题要素:

①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充分发挥价格、供求、竞争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②完善市场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③规范市场秩序: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④培育、规范市场主体:发挥企业作用,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⑤改善宏观调控:尊重市场规律,放宽市场准入,创新管理。

2.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原因

设问模式: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阐释这些变化的原因。

答题模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市场决定性作用+宏观调控 答题要素:

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调动各种经济成分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调动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积极性,正确处理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④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⑤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调整和改善宏观调控,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激发了市场活力。

(九)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命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谈谈应如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答题模板: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创新+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发展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

答题要素:

①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宏观调控,通过相应措施做好引导。 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④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⑤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⑥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⑦深化对外开放。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十)有关“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命题

1.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设问模式:我国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答题模板:开放战略+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竞争性优势+“引进来”与“走出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答题要素:

①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②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养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③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④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⑤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2.正确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设问模式:我国外向型企业如何应对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

答题模板:世贸组织应诉+“走出去”+市场多元化+产品结构+科技创新

答题要素:

①积极向世贸组织应诉。要具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规则的本领,积极维护合法权益。 ②积极“走出去”。通过对外投资办厂等“走出去”措施,规避所在国的贸易保护措施。 ③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通过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一国贸易保护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④调整产品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⑤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类主观题

(一)有关“公民政治参与”的命题

1.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

设问模式: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说明上述做法的政治意义。

答题模板:公民权益+决策+参与积极性+民主政治建设

答题要素:

①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③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调动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④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公民政治参与的措施

设问模式:①结合政治生活中关于公民的相关知识,请提出合理建议。②公民应如何参与某项政治活动?

答题模板:有序参与+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政治参与三原则

答题要素:

①遵循法律、规则、程序,有序参与。

②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③坚持三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二)有关“政府知识”的命题

1.政府行为的原因或依据

设问模式: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原因、依据是什么) 答题模板:性质+宗旨、原则+职能

答题要素:

①性质(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

②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③政府的工作原则(对人民负责)。

④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

2.政府行为的措施

设问模式: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做。②运用政府的职能和责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做。

答题模板:职能+宗旨、原则+依法行政+决策+接受监督

答题要素:

①正确履行职能。

②贯彻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③做到依法行政。

④审慎用权,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⑤自觉接受制约和监督。

(三)有关“人大与人大代表”的命题

1.人大行为的措施或做法

设问模式:①人大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②人大发挥什么作用?

答题模板:地位+权力+民主集中制原则

答题要素:

①人大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

②人大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③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2.人大代表行为的作用或做法

设问模式:①人大代表发挥什么作用?②人大代表如何为政府工作提出建议?

答题模板:职权+义务+与人民的关系

答题要素:

①行使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②履行义务(要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③正确处理与人民的关系(负责、服务、监督)。

(四)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命题

1.党行为的原因或理由

设问模式:①谈谈党这样做的原因或理由。②党为什么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答题模板:性质+地位+宗旨+执政理念+巩固执政地位

答题要素:

①是党的性质、宗旨和地位的要求。

②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2.党行为的措施和做法

设问模式:①党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党如何发挥领导作用?

答题模板: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模范作用+执政能力+指导思想

答题要素:

①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②完善三种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④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⑤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五)有关“民族”的命题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和意义

设问模式: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答题模板:

①必要性:国情+分布特点+社会政治基础

②重要性:国家统一+当家作主+民族关系+经济社会发展

答题要素:

①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

②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③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④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⑤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⑥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六)有关“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的命题

维护国家利益的原因

设问模式:

(1)阐明中国高度重视国际核安全的依据。

(2)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角度,简要回答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同金砖国家的合作。

答题模板:主权国家的出发点+共同利益+意义

答题要素: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国家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

④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维护我国包括主权、安全和发展在内的国家利益。

(七)有关“时代主题和国际形势”的命题

1.顺应时代主题的原因

设问模式:

(1)从顺应时代潮流的角度,简要回答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同金砖国家的合作。

(2)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答题模板:时代主题+和平外交政策+意义

答题要素: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

③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国际形势的阐述

设问模式: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国际形势。 答题模板:时代主题+多极化趋势+国际竞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国际秩序

答题要素:

①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③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⑤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国际旧秩序依然存在。

(八)有关“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命题

1.我国外交政策的评析

设问模式:①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中的“复杂心态”进行评析。

②运用我国对外政策的相关知识,反驳“中国威胁论”。

答题模板: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平发展道路+负责任大国

答题要素:

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③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④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2.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措施

设问模式: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应如何应对国际形势变化。

答题模板:和平外交政策+综合国力+加强合作+国际新秩序

答题要素:

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友好合作。 ②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③加强同发达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④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类主观题

(一)有关“文化的作用”的命题

1.文化的社会作用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社会作用的知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

答题模板: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

答题要素:

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对人的影响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答题模板:来源+表现+特点+塑造人生

答题要素: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有关“文化创新”的命题

1.文化创新的举措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某地创新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或体现了文化创新的什么知识。

答题模板:根本途径、主体+基本途径+正确方向

答题要素:

①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2.文化创新的原因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创新。

答题模板:必然要求+重要意义

答题要素: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有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命题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设问模式: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题模板:现实要求+作用+意义

答题要素:

①思想文化现状(高举火炬、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民族精神的作用(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之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全民族综合素质、国际竞争力、社会主义道路)。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举措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分析他们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答题模板:主心骨+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时代精神+实践

答题要素:

①“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优良传统(继承与发扬)。

③外来思想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⑤立足于实践(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四)有关“文化的建设”的命题

1.净化文化环境的原因

设问模式: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净化文化环境。

答题模板:必要性(文化现状)+重要性(文化对人的影响)

答题要素:

①文化现状(文化市场的“喜”与“忧”、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影响的来源、特点,文化塑造人生)。

2.文化建设的要求

设问模式:请为文化建设提几条合理化建议(或某地文化建设的做法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题模板:国家+个人+生产、经营者

答题要素:

从国家角度看:

①态度(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

③提倡多样性,弘扬主旋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价值取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⑤思想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⑥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⑦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从个人角度看:

①能力(提高眼力、增强能力)。

②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提高修养(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从生产者、经营者角度看:

① 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②产品(多种类型、多样风格、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类主观题

(一)有关“唯物论的知识”的命题

1.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人们做某件事情的依据

设问模式: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侧重世界观)。

答题模板: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

答题要素:

①世界是物质的,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意识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

设问模式:材料中的×××是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的?

答题模板: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

答题要素:

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③规律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相结合;反对唯意志主义与消极无为的做法。

⑤贯彻唯物辩证法,根据变化发展了的实际做事情。

(二)有关“认识论的知识”的命题

1.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答题模板:真理的特点+真理的检验+真理的发展+真理的作用+材料

答题要素:

①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不容混淆。

②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真理才能得到发展。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正确与错误往往相伴而行。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无止境。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体现

设问模式: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道理的?

答题模板:可知论+实践论+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发展

答题要素: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

②实践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③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

④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三)有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命题

1.从材料中获取关于联系观的相关信息

设问模式:上述材料体现了联系观的哪些知识?

答题模板: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方法论+材料

答题要素: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结合材料)。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不割裂联系、不臆造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再结合材料)。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再结合材料)。

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整体对部分的依赖特别是关键部分的重要性,要求我们重视局部)。

⑤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特征、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看问题)。

2.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生活启示

设问模式: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说明为什么×××。

答题模板:总的关系+具体关系+方法论+结合材料

答题要素:

①总的关系(辩证统一)。

②具体关系(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不同;联系)。

③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的发展)。

④结合材料。

(四)有关“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命题

1.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或用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分析×××和×××的关系。

答题模板:斗争性的表现+同一性的表现(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材料 答题要素:

①原理内容(对立统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②具体关系(具体表述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③如何做(两者并重,既要„„又要„„)。

2.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

设问模式: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矛盾分析方法的?

答题模板: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共性与个性结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办事情要抓住重点和中心,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答题要素:

①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②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在认识事物时要遵从特殊——普遍——特殊的认识顺序;在处理问题时则坚持“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工作方法。 ⑤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⑥既要把握主流、识大体、顾大局,又不能忽视支流。

⑦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均衡论和一点论。

(五)有关“唯物辩证法”的命题

1.用生活素材说明唯物辩证法的知识

设问模式: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相关道理?

答题模板:联系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发展观点(实质、途径、状态、原因)+矛盾观点(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创新观点(辩证否定观、革命批判精神)

答题要素:

①联系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②发展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③矛盾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④创新意识(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2.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设问模式:上面做法给我们的唯物辩证法启示有哪些?

答题模板: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共性与个性结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办事情要抓住重点和中心,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答题要素:

①联系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②发展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③矛盾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④创新意识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六)有关“社会历史观”的命题

1.根据材料领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设问模式: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对材料进行分析。

答题模板:辩证关系(从一般到个别:决定作用+相对独立性)+分析材料

答题要素:

①决定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分析材料。

②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反作用),分析材料。③相对独立性(先于或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的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题模板:具体原理+关键词句+二者结合

答题要素:

①物质财富方面(创造者、结合材料)。

②精神财富方面(创造者、结合材料)。

③社会变革方面(决定力量、结合材料)。

3.“关注民生”的理论依据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题模板: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两个标准 答题要素:

①历史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结合材料)。

②导向作用(先进的价值观具有促进作用,结合材料)。

③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两个标准(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结合材料)。

(七)有关“人生价值观”的命题

1.人生价值观的材料分析题

设问模式: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

答题模板:人的价值的内容+人的真正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结合材料

答题要素:

①人的价值的内容(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分析材料)。

②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分析材料)。

③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分析材料)。

2.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设问模式:青少年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答题模板: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标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结合材料

答题要素:

①重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④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分析材料)。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类主观题

(一)有关“价格变动与物价稳定”的命题

1.价格变化的原因

设问模式:某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下降)的原因?

答题模板:价值+供求+纸币发行量+市场的缺陷+国家经济政策

答题要素: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下降。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2.稳定物价的措施

设问模式:谈谈政府如何稳定物价。

答题模板: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量+市场监管+宏观调控

答题要素:

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二)有关“提高消费水平”的命题

1.影响消费的因素

设问模式: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答题模板:收入(当前、未来和差距)+物价+其他因素

答题要素: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未来收入预期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③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⑤广告和国家经济政策等。

2.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设问模式:请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考虑,我国应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答题模板:国家(发展经济、稳定物价、收入公平、社会保障、开发市场、市场监管)+企业+个人

答题要素:

(1)作为国家:

①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发展经济) 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稳定物价) ③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

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公平)

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社会保障)

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开发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开发市场)

⑥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制裁各种违法行为,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市场监管)

(2)作为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搞好售后服务,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3)作为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有关“生产与基本经济制度”的命题

1.重视消费的依据

设问模式:运用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知识,说明国家实行促进消费,特别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政策的依据。

答题模板:消费反作用+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

答题要素:

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消费需要。

③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

2.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原因

设问模式:运用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答题模板: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力状况+地位+作用

答题要素:

①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生产力状况的要求: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符合现阶段生产力状况。

③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有关“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命题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设问模式:企业应怎样实现自身发展?

答题模板:价值规律+自主创新+市场规则+联合兼并+对外开放

答题要素:

①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③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通过兼并联合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

⑤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

(五)有关“就业问题”的命题

1.重视就业的原因

设问模式:国家(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答题模板:社会+个人+科学发展+形势

答题要素: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就业可以获得劳动报酬,实现自身社会价值。

③扩大就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决就业问题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

④我国就业人数较多,就业压力比较大。

2.怎样解决就业问题

设问模式: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怎样为解决就业问题形成合力?

答题模板:政府(战略、政策、方针+发展+市场+保障)+劳动者(素质+观念)+企业

答题要素:

(1)从政府角度:

①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②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③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等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引导转变就业观念。

④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的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从劳动者角度:

①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②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3)从企业角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劳动者培训和发展机制,促进劳动力合理再生。

(六)有关“收入分配公平”的命题

1.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

设问模式: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原因。 答题模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共同富裕+科学发展观+效率与公平

答题要素: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②共同富裕的体现:收入分配公平与共同富裕是一致的。

③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④效率与公平: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效率提升。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设问模式:运用收入分配的知识,说明国家如何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答题模板:经济发展+分配制度+两个比重、两个提高+再分配+社会保障

答题要素:

①经济发展: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②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

③两个比重、两个提高: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④再分配: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⑤社会保障: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

(七)有关“财政与税收”的命题

1.发挥财政作用

设问模式:如何让财政增长为民众带来更多实惠?

答题模板:财政支出方向调整+财政收入结构调整+根据现实情况减免税收

答题要素:

①合理调整财政支出方向。加大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让民众从中获得实惠。

②合理调整财政收入结构。制定合理的财政收入分配政策,促进国家、企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看,可适当减免税收,让利于民,实现国富民强。

2.发挥税收作用

设问模式:我国实施结构性减税有何意义?

答题模板: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资源税+消费税

答题要素:

①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②企业所得税促进企业发展,引导企业投资。合理的企业所得税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引导企业作出合理的投资行为。

③增值税防止偷漏税行为。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偷漏税行为,促进生产专业化和公平竞争。

④资源税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资源税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科技水平,节约资源,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⑤消费税引导消费行为。消费税可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坚持正确消费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八)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命题

1.发挥市场作用

设问模式: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怎样更好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答题模板:市场机制+市场体系+市场秩序+市场主体+宏观调控

答题要素:

①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充分发挥价格、供求、竞争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②完善市场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③规范市场秩序: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④培育、规范市场主体:发挥企业作用,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⑤改善宏观调控:尊重市场规律,放宽市场准入,创新管理。

2.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原因

设问模式: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阐释这些变化的原因。

答题模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市场决定性作用+宏观调控 答题要素:

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调动各种经济成分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调动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积极性,正确处理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④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⑤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调整和改善宏观调控,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激发了市场活力。

(九)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命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谈谈应如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答题模板: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创新+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发展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

答题要素:

①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宏观调控,通过相应措施做好引导。 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④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⑤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⑥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⑦深化对外开放。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十)有关“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命题

1.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设问模式:我国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答题模板:开放战略+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竞争性优势+“引进来”与“走出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答题要素:

①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②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养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③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④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⑤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2.正确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设问模式:我国外向型企业如何应对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

答题模板:世贸组织应诉+“走出去”+市场多元化+产品结构+科技创新

答题要素:

①积极向世贸组织应诉。要具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规则的本领,积极维护合法权益。 ②积极“走出去”。通过对外投资办厂等“走出去”措施,规避所在国的贸易保护措施。 ③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通过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一国贸易保护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④调整产品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⑤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类主观题

(一)有关“公民政治参与”的命题

1.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

设问模式: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说明上述做法的政治意义。

答题模板:公民权益+决策+参与积极性+民主政治建设

答题要素:

①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③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调动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④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公民政治参与的措施

设问模式:①结合政治生活中关于公民的相关知识,请提出合理建议。②公民应如何参与某项政治活动?

答题模板:有序参与+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政治参与三原则

答题要素:

①遵循法律、规则、程序,有序参与。

②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③坚持三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二)有关“政府知识”的命题

1.政府行为的原因或依据

设问模式: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原因、依据是什么) 答题模板:性质+宗旨、原则+职能

答题要素:

①性质(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

②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③政府的工作原则(对人民负责)。

④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

2.政府行为的措施

设问模式: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做。②运用政府的职能和责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做。

答题模板:职能+宗旨、原则+依法行政+决策+接受监督

答题要素:

①正确履行职能。

②贯彻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③做到依法行政。

④审慎用权,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⑤自觉接受制约和监督。

(三)有关“人大与人大代表”的命题

1.人大行为的措施或做法

设问模式:①人大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②人大发挥什么作用?

答题模板:地位+权力+民主集中制原则

答题要素:

①人大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

②人大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③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2.人大代表行为的作用或做法

设问模式:①人大代表发挥什么作用?②人大代表如何为政府工作提出建议?

答题模板:职权+义务+与人民的关系

答题要素:

①行使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②履行义务(要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③正确处理与人民的关系(负责、服务、监督)。

(四)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命题

1.党行为的原因或理由

设问模式:①谈谈党这样做的原因或理由。②党为什么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答题模板:性质+地位+宗旨+执政理念+巩固执政地位

答题要素:

①是党的性质、宗旨和地位的要求。

②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2.党行为的措施和做法

设问模式:①党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党如何发挥领导作用?

答题模板: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模范作用+执政能力+指导思想

答题要素:

①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②完善三种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④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⑤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五)有关“民族”的命题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和意义

设问模式: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答题模板:

①必要性:国情+分布特点+社会政治基础

②重要性:国家统一+当家作主+民族关系+经济社会发展

答题要素:

①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

②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③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④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⑤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⑥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六)有关“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的命题

维护国家利益的原因

设问模式:

(1)阐明中国高度重视国际核安全的依据。

(2)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角度,简要回答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同金砖国家的合作。

答题模板:主权国家的出发点+共同利益+意义

答题要素: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国家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

④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维护我国包括主权、安全和发展在内的国家利益。

(七)有关“时代主题和国际形势”的命题

1.顺应时代主题的原因

设问模式:

(1)从顺应时代潮流的角度,简要回答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同金砖国家的合作。

(2)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答题模板:时代主题+和平外交政策+意义

答题要素: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

③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国际形势的阐述

设问模式: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国际形势。 答题模板:时代主题+多极化趋势+国际竞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国际秩序

答题要素:

①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③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⑤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国际旧秩序依然存在。

(八)有关“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命题

1.我国外交政策的评析

设问模式:①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中的“复杂心态”进行评析。

②运用我国对外政策的相关知识,反驳“中国威胁论”。

答题模板: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平发展道路+负责任大国

答题要素:

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③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④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2.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措施

设问模式: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应如何应对国际形势变化。

答题模板:和平外交政策+综合国力+加强合作+国际新秩序

答题要素:

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友好合作。 ②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③加强同发达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④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类主观题

(一)有关“文化的作用”的命题

1.文化的社会作用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社会作用的知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

答题模板: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

答题要素:

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对人的影响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答题模板:来源+表现+特点+塑造人生

答题要素: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有关“文化创新”的命题

1.文化创新的举措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某地创新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或体现了文化创新的什么知识。

答题模板:根本途径、主体+基本途径+正确方向

答题要素:

①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2.文化创新的原因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创新。

答题模板:必然要求+重要意义

答题要素: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有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命题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设问模式: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题模板:现实要求+作用+意义

答题要素:

①思想文化现状(高举火炬、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民族精神的作用(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之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全民族综合素质、国际竞争力、社会主义道路)。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举措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分析他们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答题模板:主心骨+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时代精神+实践

答题要素:

①“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优良传统(继承与发扬)。

③外来思想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⑤立足于实践(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四)有关“文化的建设”的命题

1.净化文化环境的原因

设问模式: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净化文化环境。

答题模板:必要性(文化现状)+重要性(文化对人的影响)

答题要素:

①文化现状(文化市场的“喜”与“忧”、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影响的来源、特点,文化塑造人生)。

2.文化建设的要求

设问模式:请为文化建设提几条合理化建议(或某地文化建设的做法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题模板:国家+个人+生产、经营者

答题要素:

从国家角度看:

①态度(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

③提倡多样性,弘扬主旋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价值取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⑤思想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⑥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⑦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从个人角度看:

①能力(提高眼力、增强能力)。

②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提高修养(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从生产者、经营者角度看:

① 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②产品(多种类型、多样风格、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类主观题

(一)有关“唯物论的知识”的命题

1.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人们做某件事情的依据

设问模式: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侧重世界观)。

答题模板: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

答题要素:

①世界是物质的,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意识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

设问模式:材料中的×××是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的?

答题模板: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

答题要素:

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③规律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相结合;反对唯意志主义与消极无为的做法。

⑤贯彻唯物辩证法,根据变化发展了的实际做事情。

(二)有关“认识论的知识”的命题

1.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答题模板:真理的特点+真理的检验+真理的发展+真理的作用+材料

答题要素:

①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不容混淆。

②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真理才能得到发展。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正确与错误往往相伴而行。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无止境。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体现

设问模式: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道理的?

答题模板:可知论+实践论+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发展

答题要素: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

②实践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③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

④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三)有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命题

1.从材料中获取关于联系观的相关信息

设问模式:上述材料体现了联系观的哪些知识?

答题模板: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方法论+材料

答题要素: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结合材料)。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不割裂联系、不臆造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再结合材料)。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再结合材料)。

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整体对部分的依赖特别是关键部分的重要性,要求我们重视局部)。

⑤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特征、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看问题)。

2.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生活启示

设问模式: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说明为什么×××。

答题模板:总的关系+具体关系+方法论+结合材料

答题要素:

①总的关系(辩证统一)。

②具体关系(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不同;联系)。

③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的发展)。

④结合材料。

(四)有关“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命题

1.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或用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分析×××和×××的关系。

答题模板:斗争性的表现+同一性的表现(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材料 答题要素:

①原理内容(对立统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②具体关系(具体表述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③如何做(两者并重,既要„„又要„„)。

2.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

设问模式: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矛盾分析方法的?

答题模板: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共性与个性结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办事情要抓住重点和中心,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答题要素:

①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②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在认识事物时要遵从特殊——普遍——特殊的认识顺序;在处理问题时则坚持“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工作方法。 ⑤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⑥既要把握主流、识大体、顾大局,又不能忽视支流。

⑦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均衡论和一点论。

(五)有关“唯物辩证法”的命题

1.用生活素材说明唯物辩证法的知识

设问模式: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相关道理?

答题模板:联系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发展观点(实质、途径、状态、原因)+矛盾观点(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创新观点(辩证否定观、革命批判精神)

答题要素:

①联系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②发展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③矛盾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④创新意识(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2.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设问模式:上面做法给我们的唯物辩证法启示有哪些?

答题模板: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共性与个性结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办事情要抓住重点和中心,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答题要素:

①联系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②发展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③矛盾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④创新意识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六)有关“社会历史观”的命题

1.根据材料领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设问模式: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对材料进行分析。

答题模板:辩证关系(从一般到个别:决定作用+相对独立性)+分析材料

答题要素:

①决定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分析材料。

②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反作用),分析材料。③相对独立性(先于或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的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题模板:具体原理+关键词句+二者结合

答题要素:

①物质财富方面(创造者、结合材料)。

②精神财富方面(创造者、结合材料)。

③社会变革方面(决定力量、结合材料)。

3.“关注民生”的理论依据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题模板: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两个标准 答题要素:

①历史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结合材料)。

②导向作用(先进的价值观具有促进作用,结合材料)。

③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两个标准(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结合材料)。

(七)有关“人生价值观”的命题

1.人生价值观的材料分析题

设问模式: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

答题模板:人的价值的内容+人的真正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结合材料

答题要素:

①人的价值的内容(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分析材料)。

②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分析材料)。

③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分析材料)。

2.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设问模式:青少年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答题模板: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标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结合材料

答题要素:

①重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④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分析材料)。


相关文章

  • 2013年8月高中生入党自传模板
  •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2013年8月高中生入党自传模板>,供大家参考. 我叫xxx,女,汉族,是2013中学高三年级学生. 我父亲,母亲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是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父母亲谦虚严谨,细致谨慎的工作作风从小就深深地感 ...查看


  • 2015年某高中高中生入党申请书模板
  • xxxxx年xx月xx日经过党总支部批准,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现预备期已满一年,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有关规定,我郑重向支部组织提出入党转正申请,申请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自从被批准为预备党员以来,在党组织 ...查看


  • 高三年级高中生入党申请书格式模板
  • ★入党申请书,又称入党申请报告,是要求入党的人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入党申请书标志着申请人经过了郑重思考,向党组织表明自己有入党的志愿和要求,使党组织了解申请人的政治信仰和追求,便于党组织对申请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教育.考 ...查看


  • 通用高中生入党申请书模板范文
  • ★入党申请书,又称入党申请报告,是要求入党的人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入党申请书标志着申请人经过了郑重思考,向党组织表明自己有入党的志愿和要求,使党组织了解申请人的政治信仰和追求,便于党组织对申请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教育.考 ...查看


  • 高中生入党申请书模板2015
  • ★本站入党申请书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入党申请书模板2015>,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入党申请书频道. 敬爱的党组织: 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查看


  • 2013年11月高中生入党申请书模板
  •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2013年11月高中生入党申请书模板>,供大家参考. 敬爱的党组织: 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党的最高理想和最 ...查看


  • 2014高中生入党志愿书600字模板
  • ★本站入党申请书频道为大家整理的<2014高中生入党志愿书600字模板>,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入党申请书频道. 敬爱的党组织: 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 ...查看


  • 学校高中生入党申请书模板
  • 本站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学校高中生入党申请书模板>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敬爱的党组织: 我的家庭是一个党员之家.父亲.母亲都是***员,在他们的影响下,从小学开始,我就努力培养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通过在学校的历史. ...查看


  • 高中思想政治说课模板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尊敬的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 号选手,我今天要讲的课题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它是选自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的内容. 好,首先进行我的说课环节,先来看一下我对整节课的设计思路,总体上呢,以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查看


  • 学校高中生入党申请书模板精选
  • 本站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学校高中生入党申请书模板精选>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敬爱的党组织: 我的家庭是一个党员之家.父亲.母亲都是***员,在他们的影响下,从小学开始,我就努力培养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通过在学校的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