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内涵\新要求与新目标视角下的区域协调发展再研究

  【摘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赋予了区域协调发展新的时代要求和新内涵。本文从首先界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与特征,然后分析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并简要分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分析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现有研究中,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并未完全统一,存在着以下几种主要观点:覃成林(1998)、张可云(2007)等认为区域协调发展表现出来是一种“过程”,该过程中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相互紧密,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形成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和谐;彭荣胜(2007)认为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区域之间是相互开发、密切、区域分工趋于合理,良性互动的状态和过程;其他有观点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一种“模式”一种“战略”,等等。本文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一种区域之间联系逐渐密集,依赖逐渐加大区域之间能够实现良性互动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包含着无数“状态”。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与要求   (1)以人为本,落实地区公平发展。科学发展观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在区域协调发展上也必须坚决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区域经济之间共同协调发展,实现各区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做到各区域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内实现整体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缩小地区间经济总量的差距,实行平均主义,吃大锅饭。要发挥好国家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实现个区域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从健全财政体制入手,规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尤其要健全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体制,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大力发展西部等相对落后地区的社会事业。(2)协调发展,提高各地区发展效率。按照科学发展观之要求,全面协调发展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建设、发展相协调,这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要达到全面协调必须实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必须处理好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协调以及区域间的产业协调和市场协调。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3)强化落实可持续发展观。通常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会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面对着人口不断增长,环境压力加大的挑战,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取得社会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把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从根本上给予扭转。   三、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1)实现地区基本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个目标是国家实施公共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强调政府要在不同时期参照不同的标准,提供较为公平的、均等的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这意味政府必须在极大满足社会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保障社会个区域、各群体人民享有相同的权利。(2)区域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收入的区域差距和群体差距,是中国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控制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发展一直是国家面临的重大难题,也是国家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因此各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必须控制在一个社会可以接受的适度范围。(3)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区域环境、经济基础、发展历程、潜在优势等情况存在差异,所以需要结合自己的特征,进行准确的定位,以此为支撑,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4)资源利用效率加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较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生活和生存的主要基础,在新的发展历程当中,必须把生态环境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注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强调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集约型发展。   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要求,分析了去协调发展的新内涵,并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和新目标,以期为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覃成林.论经济市场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经济纵横.1998(1)   [2]张可云.论区域和谐的战略意义和实现途径[J].改革.2007(8)   [3]彭荣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机制与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博士论文.2007

  【摘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赋予了区域协调发展新的时代要求和新内涵。本文从首先界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与特征,然后分析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并简要分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分析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现有研究中,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并未完全统一,存在着以下几种主要观点:覃成林(1998)、张可云(2007)等认为区域协调发展表现出来是一种“过程”,该过程中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相互紧密,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形成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和谐;彭荣胜(2007)认为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区域之间是相互开发、密切、区域分工趋于合理,良性互动的状态和过程;其他有观点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一种“模式”一种“战略”,等等。本文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一种区域之间联系逐渐密集,依赖逐渐加大区域之间能够实现良性互动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包含着无数“状态”。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与要求   (1)以人为本,落实地区公平发展。科学发展观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在区域协调发展上也必须坚决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区域经济之间共同协调发展,实现各区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做到各区域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内实现整体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缩小地区间经济总量的差距,实行平均主义,吃大锅饭。要发挥好国家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实现个区域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从健全财政体制入手,规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尤其要健全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体制,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大力发展西部等相对落后地区的社会事业。(2)协调发展,提高各地区发展效率。按照科学发展观之要求,全面协调发展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建设、发展相协调,这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要达到全面协调必须实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必须处理好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协调以及区域间的产业协调和市场协调。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3)强化落实可持续发展观。通常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会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面对着人口不断增长,环境压力加大的挑战,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取得社会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把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从根本上给予扭转。   三、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1)实现地区基本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个目标是国家实施公共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强调政府要在不同时期参照不同的标准,提供较为公平的、均等的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这意味政府必须在极大满足社会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保障社会个区域、各群体人民享有相同的权利。(2)区域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收入的区域差距和群体差距,是中国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控制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发展一直是国家面临的重大难题,也是国家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因此各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必须控制在一个社会可以接受的适度范围。(3)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区域环境、经济基础、发展历程、潜在优势等情况存在差异,所以需要结合自己的特征,进行准确的定位,以此为支撑,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4)资源利用效率加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较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生活和生存的主要基础,在新的发展历程当中,必须把生态环境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注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强调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集约型发展。   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要求,分析了去协调发展的新内涵,并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和新目标,以期为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覃成林.论经济市场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经济纵横.1998(1)   [2]张可云.论区域和谐的战略意义和实现途径[J].改革.2007(8)   [3]彭荣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机制与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博士论文.2007


相关文章

  • 一带一路战略研究近期回顾与未来展望
  • 2016年第2期 (总第 226 期)社会主义研究SOCIALISM STUDIESNo.2,2016Serial No. 226研究现状与动态 "一带一路"战略研究:近期回顾与未来展望 胡洪彬 [摘要] "一 ...查看


  • 全域视角下的镇域村镇布局规划编制探讨_林志明
  • 全域视角下的镇域村镇布局规划编制探讨 □ 林志明,张瑞霞,汤品森,李松平 [摘 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村镇规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传统镇域规划实践体系和理论存在的不足与问题,研究通过对全域视角概念的解析,在对现有的镇总体规划和 ...查看


  • 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研究分类
  • 农产品品牌价值研究 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的表现大致有:品牌信任品牌忠诚.品牌资产.品牌知名度.品牌竞争力. 一.品牌传播 1.品牌重塑 王军(2014)认为企业对品牌的宣传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消费者意识增强后会根据品牌来分辨产品质量以 ...查看


  • 创意经济学文献综述
  • 我国创意产业研究进展与问题:基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视角 王蕊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2010级) [摘 要]:创意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起步发展至今,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新的财富创造形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国内外学 ...查看


  • 成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聚战略的探讨
  • 成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聚战略的探讨 摘要:从文化旅游的产业性入手,提出区域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与取得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是产业化发展.结合成都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以休闲为统领,会展和创意为驱动,多元文化积聚的"双轮驱动,1+N&qu ...查看


  • 财大论文题目
  •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中国公司治理的现实选择--利益相关者选择性参与 2.企业多元化战略研究 3.企业组织设计探索 4.人力资源外包风险及防范措施初探 5.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问题 6.我国快速消费品行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7.基 ...查看


  • 低冲击理念下的城市开发与管理新模式
  • 导读:低冲击开发是近些年由美国提出.用于城市雨水管理的技术,其提倡尊重自然.结合自然的核心理念愈来愈受到重视.我国人口压力大.土地资源紧缺.水资源缺乏.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保育形势严峻,因此更需要借鉴和引入低冲击开发雨污水模式,不断优化城市 ...查看


  • 循环经济视角下产业链升级问题研究
  • ■ 吴 迪 摘要:循环经济本质是让经济系统的运行与自然循环系统相同,从而促进经济活动及发展的生态化.通过循环经济,能够确保产业链的运行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循环,从而提高各个环节内资源的重复利用.循环经济就能够将产业链内的活动有序的组织成一个循环 ...查看


  • 社会治理_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评及其意义_陈成文
  • 社会治理: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评及其意义陈成文,赵杏梓 已成为当下中国最引人注目的术语之一.然而,学术界对"社会治理"这一概念至今尚未形摘要:"社会治理" 成一致的认识,已有的"政治动员论&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