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前沿总结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

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总结报告

杨征然

20080849

021308082班

2011/10/30

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总结报告

——“天宫一号”伟大工程

经过本学期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了解了众多航空航天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最新科研成果,让我受益颇多。经过各专业带头人给我们悉心讲述他们所从事的领域知识,让我们对学院的发展包括自己专业的前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今后要在这个领域里认认真真的工作的信念。

在众多的科研成果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最近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成功发射,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在本学期的其他课程中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发射和对接也有所涉及。所以,我就来谈谈“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吧。

天宫一号(Tiangong-1或Heavenly Palace 1)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 射,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由于天宫一号是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中的被动目标,所以叫“目标飞行器”(Target spacecraft,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即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而之后发射的神舟系列飞船,将称作“追踪飞行器”,入轨后主动接近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据相关专家透露,天宫一号在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南太平洋。

二、方案命名

天宫一号的任务方案早在1992年国家制订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时就已确定。2002年,在进行了方案论证和审查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整个任务方案得到通过。但天宫一号还尚未定名,只是称为“目标飞行器”,缩写:MB。2006年,天宫一号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并命名为“天宫一号”,缩写:TG。命名可能根据以下几点:

第一,“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拥有民族气息。

第二,“天宫”即“天上宫殿”,也容易和“空间实验室”,“空间站”这些概念联系起来。

第三,天宫一号的目标中有“初步建立载人空间实验平台”一条,因此“天宫”也有让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得舒服"这一层含义。

(但需注明,天宫一号是“载人空间实验平台”,或被称作“空间实验室”,并不是空间站。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站

将在2020年左右建设完成,天宫一号可以称作是相关计划的“起点”)

三、组成结构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载人航天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高10.4米、重8.5吨,分为实验舱和资源舱,舱体的最大直径达3.35米。与之前的载人航天器相比,天宫一号为航天员提供的可活动空间大大拓展,达15立方米,能够同时满足3名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实验舱前端装有被动式对接结构,可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

1.资源舱

资源舱的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一号的飞行提供能源保障,并控制飞行姿态。天宫一号的电源分系统的所有设备(太阳能电池翼)都在资源舱内,并包括了为飞行器提供能量的燃料。天宫一号的导航与制导系统中6个控制力矩陀螺也在资源舱内。导航与制导系统的用途是在天宫一号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之际负责寻找目标,而控制力矩陀螺则会对天宫一号进行精确的姿态控制。

2.实验舱

实验舱主要负责航天员工作、训练及生活,是全密封的环境,对接完成后航天员进舱进行工作、训练,一些必要的生活活动、

睡眠等也都在这里进行。内设睡眠区(包括航天员睡眠所用的睡袋)以及使航天员保持骨骼强健的健身区[11]。

3.生命保障系统

先前的神州飞船由于是为短期载人空间的活动服务,航天员所需氧气、水和食物等均为直接从地面携带。而由于今后的空间站因为要进行长时间的载人空间活动,因此采用的是再生式的生命保障系统,航天员所需氧气和水要在站内再生循环利用,减少地面补给。生命保障系统于2011年9月30

日启动。

根据规划,中国已在2011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之后,再发射“神舟八号”。“神八”是一艘无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无人自动对接试验。2015年前,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号”将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天宫三号”将主要完成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试验、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试验。

目前我国的火箭最大运载能力只有10吨,不仅无法将体积更大、重量更重的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也满足不了空间实验室在

运行期间所需大量物资的运输要求。在后续的发射中,将采用新一代大推力长征5号火箭。长征5号火箭的运载能力可达25吨,基本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可以满足在低轨道发射空间实验室的需要。

人类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

第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作为交会对接的目标,与神舟八号配合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第二,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的生活和工作,保证航天员安全。

第三,开展空间应用(包括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探测等)、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战技术实验。

第四,初步建立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实验平台,为建造空间站积累经验。

2011年9月29日晚,九常委观看“天宫一号”升空 在轨测试持续7至10天,“天宫一号”2011年9月30日凌晨第一次变轨,将进行分系统测试;11月初迎接神舟八号到来

2011年9月29日晚9时25分,天宫一号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346.9公里,轨道倾角为42.75度,周期5382秒的运行轨道。2011年9月29日晚9 时39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圆满成功。2011年9月29日晚9时许,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周永康等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听取有关汇报,观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实况;温家宝、贺国强等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试验指挥楼平台上,现场观看发射。 在轨测试持续7至10天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2011年9月30日晚凌晨1 时58 分,进行到第4 圈时它有一个变轨。未来24 小时内它会两次“抬腿”,就像我们迈台阶一样,抬高其运行轨道,目的是希望它能够达到一个最舒服的状态。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陈宏敏介绍,北京飞控中心将对天宫一号的对接机构等分系统进行测试,确保满足交会对接要求。这一阶段预计持续7至10天。

陈宏敏介绍,在神舟八号发射之前20 天,北京飞控中心将通过3至4次轨道控制,对天宫一号进行轨道相位调整,使其进入预定的交会对接轨道,等待神舟八号到来。

“神八”将在2011年11月初发射。

据目前公布的消息,神舟八号将在即11月初发射,与天宫一号对接。“神八入轨后2 天内,完成

天宫一号变轨示意图

与天宫一号首次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组合体飞行约12 天,择机第二次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结束后,飞船于1 天内返回中国载人期试验航天工程发言人武平说。

按照任务规划,2012 年前,将通过神舟九号、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实验,突破掌握无人和载人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九号是否载人在神舟八号飞行后再综合评估决策,神舟十号按目前的计划是载人飞行。

七、交会对接

1.对接介绍

“空间交会对接”,简称“交会对接”,是建立空间站最基本最关键的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然后再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其连为一个整体。

交会对接根据航天员介入的程度和智能控制水平可分为手控、遥控和自主三种方式。具体的方法一般是先将目标飞行器发射入轨并精确测定其运行轨道,当其飞经待发飞行器发射场上空时,通过择机发射使后者与前者运行在相同的轨道上,并且将距离控

制一定范围内,随后再依靠飞行器本身的机动能力让两者逐渐连为一体。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很大,因为空间实验室体积都比较大,发射空间实验室的时候是不载人的,人是后来通过航天飞机或者飞船送上去的。人要进入到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或飞船就必须 和空间实验室对接起来。这个难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间实验室和航天飞机都是高速运行的,时速到达28000公里以上,在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就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空间交会对接控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控制、另一种是自动控制。用人工控制来完成太空交会对接可以提高交会对接的成功率。自动控制交会对接可靠性特别高,不需考虑人员的安全和救生问题。在航天器的交会对接技术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以提高交会对接的灵活性、可靠性和成功率。

2.对接过程

中国在神八、神九、神十任务中,将突破无人与有人飞船对接技术,并建设首个名为“天宫一号”的空间实验室。这是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七任务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张建启在接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专访时透露的。

“天宫一号”之后,将发射“神八”、“神九”、“神十”与之对接。关于对接类型,张建启说,“神八”肯定是无人对接,有人对接是“神九”还是“神十”,主要看“神八”交会对接是否顺利,只有3次对接成功,第二步战略目标才能全部达到。

“交会对接”成功无疑是达成战略目标的关键,而这是举世公认的航天技术瓶颈,在国外载人航天活动早期,航天器在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就曾失败。比如,俄罗斯“进步M3-4”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在对接过程中“相撞”。

对于我国的交会对接技术实力,神舟飞船原总设计师戚发轫说,“神舟”系列飞船从“神舟”八号开始有了许多技术改进,成为一种崭新的天地往返飞行器。其中,交会对接功能是其最主要的特色,航天员可以根据电视图像操纵飞船,使其紧跟目标飞行器。

3.首次对接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后,3日1时43分起用了不到10分钟,与天宫一号在近地轨道成功对接。40多年,中国实现了从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开展深空探索。“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3日凌晨在太空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正在法国戛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闻讯后,第一时间发来贺电。

4.二次对接

2011年11月13日22时37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组合体调头倒飞,为今晚在阳光下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做好准备。

截至13日22时,组合体已在距地面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运行了10天

20小时。13日22时37分,这对伴侣一起在太空调了个头,完成偏航180度,建立倒飞姿态。

此前组合体的飞行状态,是天宫在后,飞船在前,由天宫控制组合体运行。因此在二次对接前,组合体要首先转身,让“神八”正飞,天宫的对接机构朝后,这样就与首次交会对接一致。 这次太空转身,由“天宫”控制进行。但组合体并未启动发动机,而是依靠陀螺动量轮,就完成了转身,尽可能减少对轨道的扰动。

在第二次交接前,天宫和神八首先需分离,这也是对组合体分离技术的首次考验。交会对接要成功,就要分得开,控得住,对得上,“分得开”成为第二次交会对接成功的关键。在分离基础上,要保持正确的飞行姿态,确保相对导航设备工作正常。 分离后,“神八”将撤离至140米停泊点,而后再逐步接近天宫,最终实现二次交会对接。

1.国家方面

2011年9月29日晚,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周永康等领导同志亲临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导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任务并观看了发射实况,与航天科技工作者亲切握手,祝贺飞行器发射发射成功;温家宝、贺国强

等领导同志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等党组领导的陪同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指导、观看天宫一号发射,亲切慰问航天科技工作者并对发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2011年9月30日出版的多家台湾报纸在显著位置、图文并

茂大篇幅刊登了天宫一号成功升空的消息,同时指出大陆已在太空事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开启太空探索空间站时代”。

2.国际方面

日本媒体在2011年9月29日晚第一时间报道了中国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11年9月29日指出,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铸就了中国航天里程碑。

俄罗斯电台《俄罗斯之声》先后在9月28日预告了中国于9月29日发射天宫一号的消息。俄罗斯新闻社也在9月29日报道了中国载人航天总设计师周建平的表态。

德国新闻社2011年9月的报道称天宫一号将推进中国雄心勃勃的航天计划。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对中国航天的水平和学术试验方面表示了认可。

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30日刊文表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一个关键突破。

1.航天员选拔

针对女性何时能加入中国航天员的队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王兆耀在2008年9月27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暂时没有选拔女航天员的时间表,但相关课题正在研究。

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日前透露,中国新一代航天员的选拔准备工作已完成,预计在神七任务结束后,选拔将正式启动。 新一代航天员仍计划从空军飞行员中挑选,数量不会超过第一批即14人。

2.空间实验室

空间实验室

中国在研的空间实验室采用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

建设实现空间站的关键技术是“空间交会对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对接是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交会对接的系统,称为交会对接系统。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很大,因为空间实验室体积都比较大,发射空间实验室的时候是不装人的,人是后来通过航天飞机或者飞船送上去的。人要进入到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或飞船就必须和空间实验室对接起来。这个难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间实验室和航天飞机都是高速运行的,时速到达28000公里以上,在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就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

3.完成总装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010年8月17日表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个空间交会对接目标——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于近日完成总装,全面转入电性能综合测试阶段。在完成一系列电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测试后,该飞行器将于2011年发射进入预定轨道,之后,发射神舟八号飞船与之交会对接。 这位发言人说,2009年底以来,执行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和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等主要飞行产品陆续完成了初样阶段各项研制、试验工作,全面转入正样研制阶段。

目前,交会对接任务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神舟八号飞船正在进行总装;改进型长征二号F火箭产品已齐套,正在进行分系统综合试验;针对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训练工作全面展开,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包括两名女航天员也参加了训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装载的各项空间科学实验载荷设备陆续按计划交付飞行器总装,有关地面支持系统准备工作全面推进。 按照计划,我国将于2011年先后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实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试验。[36]

4.系统性能实验

2011年3月4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传来的消息说,“天宫一号”已经完成了各系统性能实验,系统间接口匹配和模拟飞行测试各项空间科学实验设备研制进展顺利。

[37]完成了总装工作的天宫一号现在已经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天宫一号”的体积还是比神州飞船要大不少,前半部分则是它的实验舱,航天员跟科学家主要就会集中在前半部分进行实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人员:就是目前的“天宫一号”已经完成了总装工作,它意味着就是我们整个的飞行器,整个系统已经基本上可以运转起来了。

综合测试主要是对“天宫一号”进行加电测试,科研人员将模拟天上各种真实的工作模式进行实验,对“天宫一号”各个零部件进行最全面、真实的考核,按照计划我国将会在今年发射“天

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州八号”飞船实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汇对接实验。

5.生命保障系统自主运行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2011年9月30日消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已经启动,转入自主运行状态,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前将建立载人环境。

目前,“天宫一号”中暂不需建立适合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因此,维持氧气、温湿度、二氧化碳、压力等指标的系统正在以无人方式运行。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环控生保系统专家李英斌介绍说,人在太空生存,必须要依靠航天器提供适宜的氧气、湿度、温度和压力等。尽管历次神舟任务已在这方面积累成熟经验,但“天宫一号”任务仍然提出巨大挑战,特别是很多产品要长期耐受温湿度、振动冲击、真空低压、失重等多种特殊环境考验。

李英斌称,这次任务提出严苛的舱内微生物指标和可吸入颗粒物指标。“天宫在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前,已经无人运行了好几个月,内部的设备、材料会释放微量有害气体。”为此,科研人员专门研制出微量有害气体净化装置,采取综合手段对舱内气体高效净化。

此外,“天宫一号”还首次带入微生物净化装置,为航天员打造高度洁净的环境。“舱内不是绝对无菌的,微生物遇到合适

环境就会生长,人体代谢也是微生物产生的来源。它们不仅有害健康,时间长了会腐蚀设备。”研制专家余青霓说。

“天宫一号”还有专门的储箱回收人体呼吸、排汗等代谢产生的水汽。“水汽会引起电器设备受潮短路,人在潮湿的环境中也不舒服。”余青霓表示,将来技术成熟了,水汽回收后还可以净化饮用

除去以上介绍之外,我们在系统工程概论这门课程中进行了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空间站的简单设计,进一步了解相关方面的内容,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这门课程,是大学期间跨度最大,也是最有特色的一门课程,不仅让我们清晰的认识了学院以及本专业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更中亚的是了解到了一些将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例子,开阔了我们的思路和眼界!

北京理工大学

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总结报告

杨征然

20080849

021308082班

2011/10/30

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总结报告

——“天宫一号”伟大工程

经过本学期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了解了众多航空航天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最新科研成果,让我受益颇多。经过各专业带头人给我们悉心讲述他们所从事的领域知识,让我们对学院的发展包括自己专业的前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今后要在这个领域里认认真真的工作的信念。

在众多的科研成果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最近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成功发射,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在本学期的其他课程中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发射和对接也有所涉及。所以,我就来谈谈“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吧。

天宫一号(Tiangong-1或Heavenly Palace 1)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 射,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由于天宫一号是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中的被动目标,所以叫“目标飞行器”(Target spacecraft,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即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而之后发射的神舟系列飞船,将称作“追踪飞行器”,入轨后主动接近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据相关专家透露,天宫一号在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南太平洋。

二、方案命名

天宫一号的任务方案早在1992年国家制订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时就已确定。2002年,在进行了方案论证和审查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整个任务方案得到通过。但天宫一号还尚未定名,只是称为“目标飞行器”,缩写:MB。2006年,天宫一号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并命名为“天宫一号”,缩写:TG。命名可能根据以下几点:

第一,“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拥有民族气息。

第二,“天宫”即“天上宫殿”,也容易和“空间实验室”,“空间站”这些概念联系起来。

第三,天宫一号的目标中有“初步建立载人空间实验平台”一条,因此“天宫”也有让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得舒服"这一层含义。

(但需注明,天宫一号是“载人空间实验平台”,或被称作“空间实验室”,并不是空间站。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站

将在2020年左右建设完成,天宫一号可以称作是相关计划的“起点”)

三、组成结构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载人航天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高10.4米、重8.5吨,分为实验舱和资源舱,舱体的最大直径达3.35米。与之前的载人航天器相比,天宫一号为航天员提供的可活动空间大大拓展,达15立方米,能够同时满足3名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实验舱前端装有被动式对接结构,可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

1.资源舱

资源舱的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一号的飞行提供能源保障,并控制飞行姿态。天宫一号的电源分系统的所有设备(太阳能电池翼)都在资源舱内,并包括了为飞行器提供能量的燃料。天宫一号的导航与制导系统中6个控制力矩陀螺也在资源舱内。导航与制导系统的用途是在天宫一号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之际负责寻找目标,而控制力矩陀螺则会对天宫一号进行精确的姿态控制。

2.实验舱

实验舱主要负责航天员工作、训练及生活,是全密封的环境,对接完成后航天员进舱进行工作、训练,一些必要的生活活动、

睡眠等也都在这里进行。内设睡眠区(包括航天员睡眠所用的睡袋)以及使航天员保持骨骼强健的健身区[11]。

3.生命保障系统

先前的神州飞船由于是为短期载人空间的活动服务,航天员所需氧气、水和食物等均为直接从地面携带。而由于今后的空间站因为要进行长时间的载人空间活动,因此采用的是再生式的生命保障系统,航天员所需氧气和水要在站内再生循环利用,减少地面补给。生命保障系统于2011年9月30

日启动。

根据规划,中国已在2011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之后,再发射“神舟八号”。“神八”是一艘无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无人自动对接试验。2015年前,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号”将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天宫三号”将主要完成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试验、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试验。

目前我国的火箭最大运载能力只有10吨,不仅无法将体积更大、重量更重的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也满足不了空间实验室在

运行期间所需大量物资的运输要求。在后续的发射中,将采用新一代大推力长征5号火箭。长征5号火箭的运载能力可达25吨,基本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可以满足在低轨道发射空间实验室的需要。

人类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

第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作为交会对接的目标,与神舟八号配合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第二,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的生活和工作,保证航天员安全。

第三,开展空间应用(包括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探测等)、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战技术实验。

第四,初步建立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实验平台,为建造空间站积累经验。

2011年9月29日晚,九常委观看“天宫一号”升空 在轨测试持续7至10天,“天宫一号”2011年9月30日凌晨第一次变轨,将进行分系统测试;11月初迎接神舟八号到来

2011年9月29日晚9时25分,天宫一号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346.9公里,轨道倾角为42.75度,周期5382秒的运行轨道。2011年9月29日晚9 时39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圆满成功。2011年9月29日晚9时许,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周永康等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听取有关汇报,观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实况;温家宝、贺国强等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试验指挥楼平台上,现场观看发射。 在轨测试持续7至10天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2011年9月30日晚凌晨1 时58 分,进行到第4 圈时它有一个变轨。未来24 小时内它会两次“抬腿”,就像我们迈台阶一样,抬高其运行轨道,目的是希望它能够达到一个最舒服的状态。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陈宏敏介绍,北京飞控中心将对天宫一号的对接机构等分系统进行测试,确保满足交会对接要求。这一阶段预计持续7至10天。

陈宏敏介绍,在神舟八号发射之前20 天,北京飞控中心将通过3至4次轨道控制,对天宫一号进行轨道相位调整,使其进入预定的交会对接轨道,等待神舟八号到来。

“神八”将在2011年11月初发射。

据目前公布的消息,神舟八号将在即11月初发射,与天宫一号对接。“神八入轨后2 天内,完成

天宫一号变轨示意图

与天宫一号首次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组合体飞行约12 天,择机第二次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结束后,飞船于1 天内返回中国载人期试验航天工程发言人武平说。

按照任务规划,2012 年前,将通过神舟九号、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实验,突破掌握无人和载人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九号是否载人在神舟八号飞行后再综合评估决策,神舟十号按目前的计划是载人飞行。

七、交会对接

1.对接介绍

“空间交会对接”,简称“交会对接”,是建立空间站最基本最关键的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然后再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其连为一个整体。

交会对接根据航天员介入的程度和智能控制水平可分为手控、遥控和自主三种方式。具体的方法一般是先将目标飞行器发射入轨并精确测定其运行轨道,当其飞经待发飞行器发射场上空时,通过择机发射使后者与前者运行在相同的轨道上,并且将距离控

制一定范围内,随后再依靠飞行器本身的机动能力让两者逐渐连为一体。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很大,因为空间实验室体积都比较大,发射空间实验室的时候是不载人的,人是后来通过航天飞机或者飞船送上去的。人要进入到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或飞船就必须 和空间实验室对接起来。这个难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间实验室和航天飞机都是高速运行的,时速到达28000公里以上,在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就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空间交会对接控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控制、另一种是自动控制。用人工控制来完成太空交会对接可以提高交会对接的成功率。自动控制交会对接可靠性特别高,不需考虑人员的安全和救生问题。在航天器的交会对接技术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以提高交会对接的灵活性、可靠性和成功率。

2.对接过程

中国在神八、神九、神十任务中,将突破无人与有人飞船对接技术,并建设首个名为“天宫一号”的空间实验室。这是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七任务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张建启在接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专访时透露的。

“天宫一号”之后,将发射“神八”、“神九”、“神十”与之对接。关于对接类型,张建启说,“神八”肯定是无人对接,有人对接是“神九”还是“神十”,主要看“神八”交会对接是否顺利,只有3次对接成功,第二步战略目标才能全部达到。

“交会对接”成功无疑是达成战略目标的关键,而这是举世公认的航天技术瓶颈,在国外载人航天活动早期,航天器在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就曾失败。比如,俄罗斯“进步M3-4”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在对接过程中“相撞”。

对于我国的交会对接技术实力,神舟飞船原总设计师戚发轫说,“神舟”系列飞船从“神舟”八号开始有了许多技术改进,成为一种崭新的天地往返飞行器。其中,交会对接功能是其最主要的特色,航天员可以根据电视图像操纵飞船,使其紧跟目标飞行器。

3.首次对接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后,3日1时43分起用了不到10分钟,与天宫一号在近地轨道成功对接。40多年,中国实现了从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开展深空探索。“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3日凌晨在太空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正在法国戛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闻讯后,第一时间发来贺电。

4.二次对接

2011年11月13日22时37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组合体调头倒飞,为今晚在阳光下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做好准备。

截至13日22时,组合体已在距地面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运行了10天

20小时。13日22时37分,这对伴侣一起在太空调了个头,完成偏航180度,建立倒飞姿态。

此前组合体的飞行状态,是天宫在后,飞船在前,由天宫控制组合体运行。因此在二次对接前,组合体要首先转身,让“神八”正飞,天宫的对接机构朝后,这样就与首次交会对接一致。 这次太空转身,由“天宫”控制进行。但组合体并未启动发动机,而是依靠陀螺动量轮,就完成了转身,尽可能减少对轨道的扰动。

在第二次交接前,天宫和神八首先需分离,这也是对组合体分离技术的首次考验。交会对接要成功,就要分得开,控得住,对得上,“分得开”成为第二次交会对接成功的关键。在分离基础上,要保持正确的飞行姿态,确保相对导航设备工作正常。 分离后,“神八”将撤离至140米停泊点,而后再逐步接近天宫,最终实现二次交会对接。

1.国家方面

2011年9月29日晚,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周永康等领导同志亲临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导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任务并观看了发射实况,与航天科技工作者亲切握手,祝贺飞行器发射发射成功;温家宝、贺国强

等领导同志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等党组领导的陪同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指导、观看天宫一号发射,亲切慰问航天科技工作者并对发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2011年9月30日出版的多家台湾报纸在显著位置、图文并

茂大篇幅刊登了天宫一号成功升空的消息,同时指出大陆已在太空事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开启太空探索空间站时代”。

2.国际方面

日本媒体在2011年9月29日晚第一时间报道了中国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11年9月29日指出,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铸就了中国航天里程碑。

俄罗斯电台《俄罗斯之声》先后在9月28日预告了中国于9月29日发射天宫一号的消息。俄罗斯新闻社也在9月29日报道了中国载人航天总设计师周建平的表态。

德国新闻社2011年9月的报道称天宫一号将推进中国雄心勃勃的航天计划。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对中国航天的水平和学术试验方面表示了认可。

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30日刊文表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一个关键突破。

1.航天员选拔

针对女性何时能加入中国航天员的队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王兆耀在2008年9月27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暂时没有选拔女航天员的时间表,但相关课题正在研究。

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日前透露,中国新一代航天员的选拔准备工作已完成,预计在神七任务结束后,选拔将正式启动。 新一代航天员仍计划从空军飞行员中挑选,数量不会超过第一批即14人。

2.空间实验室

空间实验室

中国在研的空间实验室采用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

建设实现空间站的关键技术是“空间交会对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对接是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交会对接的系统,称为交会对接系统。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很大,因为空间实验室体积都比较大,发射空间实验室的时候是不装人的,人是后来通过航天飞机或者飞船送上去的。人要进入到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或飞船就必须和空间实验室对接起来。这个难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间实验室和航天飞机都是高速运行的,时速到达28000公里以上,在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就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

3.完成总装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010年8月17日表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个空间交会对接目标——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于近日完成总装,全面转入电性能综合测试阶段。在完成一系列电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测试后,该飞行器将于2011年发射进入预定轨道,之后,发射神舟八号飞船与之交会对接。 这位发言人说,2009年底以来,执行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和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等主要飞行产品陆续完成了初样阶段各项研制、试验工作,全面转入正样研制阶段。

目前,交会对接任务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神舟八号飞船正在进行总装;改进型长征二号F火箭产品已齐套,正在进行分系统综合试验;针对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训练工作全面展开,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包括两名女航天员也参加了训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装载的各项空间科学实验载荷设备陆续按计划交付飞行器总装,有关地面支持系统准备工作全面推进。 按照计划,我国将于2011年先后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实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试验。[36]

4.系统性能实验

2011年3月4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传来的消息说,“天宫一号”已经完成了各系统性能实验,系统间接口匹配和模拟飞行测试各项空间科学实验设备研制进展顺利。

[37]完成了总装工作的天宫一号现在已经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天宫一号”的体积还是比神州飞船要大不少,前半部分则是它的实验舱,航天员跟科学家主要就会集中在前半部分进行实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人员:就是目前的“天宫一号”已经完成了总装工作,它意味着就是我们整个的飞行器,整个系统已经基本上可以运转起来了。

综合测试主要是对“天宫一号”进行加电测试,科研人员将模拟天上各种真实的工作模式进行实验,对“天宫一号”各个零部件进行最全面、真实的考核,按照计划我国将会在今年发射“天

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州八号”飞船实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汇对接实验。

5.生命保障系统自主运行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2011年9月30日消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已经启动,转入自主运行状态,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前将建立载人环境。

目前,“天宫一号”中暂不需建立适合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因此,维持氧气、温湿度、二氧化碳、压力等指标的系统正在以无人方式运行。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环控生保系统专家李英斌介绍说,人在太空生存,必须要依靠航天器提供适宜的氧气、湿度、温度和压力等。尽管历次神舟任务已在这方面积累成熟经验,但“天宫一号”任务仍然提出巨大挑战,特别是很多产品要长期耐受温湿度、振动冲击、真空低压、失重等多种特殊环境考验。

李英斌称,这次任务提出严苛的舱内微生物指标和可吸入颗粒物指标。“天宫在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前,已经无人运行了好几个月,内部的设备、材料会释放微量有害气体。”为此,科研人员专门研制出微量有害气体净化装置,采取综合手段对舱内气体高效净化。

此外,“天宫一号”还首次带入微生物净化装置,为航天员打造高度洁净的环境。“舱内不是绝对无菌的,微生物遇到合适

环境就会生长,人体代谢也是微生物产生的来源。它们不仅有害健康,时间长了会腐蚀设备。”研制专家余青霓说。

“天宫一号”还有专门的储箱回收人体呼吸、排汗等代谢产生的水汽。“水汽会引起电器设备受潮短路,人在潮湿的环境中也不舒服。”余青霓表示,将来技术成熟了,水汽回收后还可以净化饮用

除去以上介绍之外,我们在系统工程概论这门课程中进行了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空间站的简单设计,进一步了解相关方面的内容,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这门课程,是大学期间跨度最大,也是最有特色的一门课程,不仅让我们清晰的认识了学院以及本专业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更中亚的是了解到了一些将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例子,开阔了我们的思路和眼界!


相关文章

  • 学科前沿知识与技术讲座学术报告
  • 学科前沿知识与技术 讲座 学术报告 学 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学术讲座是一个课堂之外的大讲坛,参加各种各样的学术讲座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学习到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前沿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是非常重要的,我 ...查看


  • 走出"黑板新闻学"-一个新闻学研究生的体会
  • 走出"黑板新闻学"-一个新闻学研究生的体会 姚劲松 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张立伟先生提出的"黑板新闻学",他界定"黑板新闻学"是:它的市场就在教室,学生付出时间和金钱来交 ...查看


  • 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报告_定
  • 项目建议书 2010年4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 民族医药研究所 项目建议书 2010年4月 一.建设背景 1.民族医药事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形势 2.民族医药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3.民族医药学科研工作日新月异 二.必要性 1.在我校开展民族医药研究 ...查看


  • 听经济学学术讲座的心得体会
  • 听经济学学术讲座的心得体会 刚入学的新老生见面交流会上就有师兄说学校会提供很多学术讲座,这是我们积累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自己意识到了硕士阶段跟本科是不一样的,作为研究生,我们必须注重训练和培养创新思维,拓宽知识面,充实创新所必须的知识基础. ...查看


  • 如何写好文献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
  • 如何写作文献综述 谢佩洪 一.文献综述的含义和特征 文献综述也叫文献阅读报告,英文称之为"survey"."overview"."review"."summary&quo ...查看


  • 毕业论文评审意见.导师意见范文.模板
  • 毕业论文评审意见.导师意见范文.模板2010-05-21 12:15又到一年论文答辩时,很多同学需要自己写评审意见.导师意见,下面列出了我通过百度收集的一些模板和范围,方便大家参考. 题目1:固本活血法对COPO患者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 该文 ...查看


  • 小学体育学科带头人考察学习总结报告
  • 小学体育学科带头人考察学习总结报告 逸夫实验小学 郑德凤 根据市进修学院安排,小学体育学科共3名教师于11月21----25日前往上海华东师大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学习.在考察期间我们分别对市西小学和中山路小学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教学观摩,我们不仅 ...查看


  • 近十二年美国教育社会学的前沿主题与热点领域
  • 近十二年美国教育社会学的前沿主题与热点领域 --基于<教育社会学>杂志刊载文献可视化分析 摘 要:本文以SSCI 数据库中美国<教育社会学>期刊从2000-2011年刊载的文献作为分析的基础.使用CiteSpace ...查看


  • 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
  • 修 订研 究 生培 养方案提 高研 究 生创 新 能 力袁 青 童明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学院 , 江苏 南京摘 要 : 研 究生培养方案是研 究生教 育的纲领性 文2100 16 )件, 它决定着研 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 对研 ...查看


热门内容